約束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1 23:32: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約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約束

財政分管預算約束分析

摘要:在財政分權的實踐中,地方政府的軟預算約束幾乎是每個轉軌經濟體都面臨的嚴重問題。針對財政分權、財政分權與軟預算約束的關系、軟預算約束的成因、軟預算約束的后果進行了初步的研究。

關鍵詞:財政分權;軟預算約束;成因;后果

一、財政分權

在財政分權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財政職能劃分的研究備受重視。美國經濟學家夏普(Sharp)認為,不同級次的政府部門具有不同的職能,互相之間不能替代。從國家的經濟職能來看,實現調控的職能要由中央政府來實施,社會福利分配的職能也應由中央政府來執行。而地方政府能取得資源配置的最好效果。馬斯格雷夫(Musgrave)則認為,由于地方政府對宏觀經濟穩定實施控制缺乏充足的財力,另外經濟主體的流動性也嚴重束縛了地方政府進行收入再分配的嘗試,所以宏觀經濟穩定與收入再分配職能應由中央負責,但是資源配置政策則應根據各地居民的偏好不同而有所差別,在這方面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適合,更有利于經濟效率的提高和社會福利水平的改進。

美國學者埃克斯坦(Echesten)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他指出,應當根據公共產品的受益范圍來有效地劃分各級政府的職能,并依此作為分配財權的依據。因此,那些有益于全體國民的公共產品應當由中央政府來提供。另有一些公共產品雖然只惠及某一階層或某些人,但因對全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要由中央政府提供,但是,為了維護局部利益,地方政府也應具有一定的職權和財力。夏普(Sharp)、馬斯格雷夫(Musgrave)、??怂固?Echesten)等人的研究闡明了財政職能分配的基本框架。

二、財政分權與軟預算約束的關系

查看全文

融資約束和成本投資分析

投資是企業特殊的戰略投資活動,關系著企業的長遠和可持續發展。R&D投資收益的高度不確定性決定了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制度機制安排是企業R&D投資成功的重要保障。問題作為公司治理和制度安排的核心方面,從實質層面上決定了企業的R&D投資活動。此外,R&D投資是一項跨期長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資金的充裕與否決定了企業R&D投資規模的大小。因此,資金的充足與否和問題與企業的R&D投資息息相關。已有不少學者關注到問題和融資約束對企業R&D投資的影響,但關注的著眼點大多數局限于單一角度的基于最小二乘分析單一指標或某幾個指標對企業R&D投資的正向或負向的影響,關于雙邊角度的探究多因素下企業最佳R&D投資規?;蛲顿Y水平的研究比較缺乏?;诖耍疚牟捎卯愘|性雙邊隨機邊界模型,將問題擴展到激勵和約束層面。具體包括大股東控制、多個大股東聯合或制衡和管理層激勵,再融入融資約束的影響,研究成本和融資約束對企業R&D投資的雙邊影響。

1研究假設

1.1成本與企業R&D投資。(1)大股東控制與企業R&D投資集中股權結構的治理作用體現在激勵和侵占兩個方面。一方面,集中股權下的大股東控制能夠有效監督管理層的經營行為,緩解其機會主義行為,有利于企業R&D投資的實施[1];另一方面,大股東控制增強了其謀取私利的能力,其優勢地位為其進行資源轉移和利益侵占提供了便利,高風險和高不確定性的創新行為存在被擠出的可能[2]。因為在控制權和現金流權分離度較大的情況下,控股股東可以以較少的現金流控制企業,得到遠多于研發投入所能獲得的控制權私有收益[3]?,F金流權和兩權分離度存在一定的制約關系??刂茩囡@著體現出增值效應和侵占效應,增值效應與控股股東的現金流權有關;侵占效應與兩權分離度有關。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假設1:考慮兩權分離度的影響下,控股股東的現金流權比例與企業的R&D投資呈倒“U”型關系。假設2:考慮現金流權的影響下,兩權分離度與企業的R&D投資呈倒“U”型關系。(2)高管參與治理的企業R&D投資現代企業經營機制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信息不對稱為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提供了便利。相關激勵理論的研究認為高管激勵的實施可以有效減少股東和管理層之間的成本[4],高管的主人翁地位有利于企業的R&D投資。Jensen和Meckling[5]從另一個角度的研究認為,企業的R&D投資隨高管持股比例的降低而減少。但是隨著對高管股權激勵的增強,原有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逐漸轉變為兩權合一,高管的地位逐漸由管理層轉變為企業的所有者,其持股比例與企業R&D投資的關系將類同大股東控制與企業R&D投資的研究結論。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假設3:大股東控制下,高管激勵與企業的R&D投資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3)股權制衡模式下企業的R&D投資股權制衡對企業R&D投資的影響與聯盟集體的現金流權有關:一方面,聯盟的形成為其他股東監督控股股東提供了動力,控股股東需要承擔比非制衡模式下更高的侵占成本,因而擠占R&D投資的行為就會減弱;另一方面,當聯盟集體形成相對控制時,較低的現金流權為聯盟成員形成合謀、謀取私利、侵占中小股東利益提供了條件,企業的R&D資金存在被擠占的可能[6]。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假設4:制衡模式下,股權制衡與企業的R&D投資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1.2融資約束與企業的R&D投資。企業的R&D投資需要大量的資金供應,充沛的內部現金流會促使企業加大R&D投資強度。但很多企業由于經營和發展的需要,內部資金無法滿足R&D投資需求,因而需要大量外部資金的支持。但是,資金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將導致內外部融資難以完全替代。債務融資中,債權人會在借款合同中嚴格規定資金的安全使用條例,包括限制企業將資金投放到風險性極高的R&D投資活動中,企業以債務融資的方式難以籌集足額的研發資金[7],融資約束越嚴重,企業的R&D支出越低[8]。同時,研發投資項目成功的高度不確定性,難以對R&D投資項目進行估價,抵押融資難以進行。相對而言,股權融資是研發資金的重要來源[9]。根據以上的理論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假設5:企業內部現金流能夠有效緩解融資約束對企業R&D投資的不利影響。假設6:債務融資不利于企業的R&D投資。假設7:股權融資有利于企業的R&D投資。

2研究設計

2.1模型設定和變量選取企業的R&D投資是關系和融資約束綜合作用的結果,本文應用異質性雙邊隨機邊界模型[10]檢驗兩者對企業R&D投資的影響:RDi=x' i×δ+εi,εi=νi+wi-ui(1)其中,RDi為企業實際的R&D投入,x'i×δ為最優R&D投入水平,εi為復合殘差,由νi、 wi和ui三部分組成,滿足εi=νi+wi-ui,νi為R&D投入最優時,隨機擾動的作用,假定其服從正態分布,即νii.i.d.N(0σ)2ν。 wi為關系下R&D投入與最優R&D投入的偏離程度,用于測度過度R&D投資,設定wi³0;ui為融資約束下R&D投入與最優R&D投入的偏離程度,用于測度R&D投資不足,ui³0,假定 wi和ui均服從指數分布,即wii.i.d.Exp(σ)wσ2w,uii.i.d.Exp(σ)uσ2u。νi、 wi和ui相互獨立,且與xi不相關。εi的分布密度函數為:f(ε)i=exp(a)iσu+σwΦ(c)i+exp(b)iσu+σw-di¥φ(z)dz=exp(a)iσu+σwΦ(c)i+exp(b)iσu+σwφ(d)i(2)其中,Φ(×)和φ(×)分別為標準正態分布的累積分布函數和概率密度函數,參數設定為:ai=σ2v2σ2u+εiσu,bi=σ2v2σ2w-εiσw,ci=-εiσv-σvσu,di=εiσv-σvσw樣本觀測值的極大似然估計函數為:lnL(x)iθ=-nln(σ)u-σw+åi=1nln[exp(a)]iΦ(c)i+exp(b)iΦ(d)i(3)其中,θ=[δ,σ]vσuσw′,參數的估計值可通過最大化上述對數似然函數得到。每家企業的成本和融資約束對R&D投入影響的大小,可通過對ui和wi做點估計得到,具體ui和wi的條件分布為:f(u)i|εi=λexp(-λu)iΦæèçöø÷uiσv+diΦ(d)i+exp(a)i-biΦ(c)i(4)f(w)i|εi=λexp(-λw)iΦæèçöø÷wiσv+ciexp(b)i-ai[Φ(d)]i+exp(a)i-biΦ(c)i(5)其中,λ=1σu+1σw。由式(4)和式(5)可推導出ui和wi的條件期望為:E(u)i|εi=1λ+exp(a)i-biσv[φ(-c)]i+ciΦ(c)iΦ(d)i+exp(a)i-biΦ(c)i(6)E(w)i|εi=1λ+σv[φ(-d)]i+diΦ(d)iΦ(d)i+exp(a)i-biΦ(c)i(7)式(6)和式(7)是用來估計企業的實際R&D投入與最優R&D投入水平之間的絕對偏離程度。將絕對偏離程度進行相對化處理,即可獲得因融資約束和成本的影響,實際R&D投資低于(或高于)最優R&D投資水平的相對偏離程度。此時,需要將 wi和ui的點估計用1-e-u和1-e-w替代表達,具體如下:Eæèöø1-e-ui|εi=1-λ1+λéëêêùûúúΦ(d)i+exp(a)i-biexpæèçöø÷σ2v2-σvciΦ(c)i-σvΦ(d)i+exp(a)i-biΦ(c)i(8)Eæèöø1-e-wi|εi=1-λ1+λéëêêùûúúΦ(c)i+exp(b)i-aiexpæèçöø÷σ2v2-σvdiΦ(d)i-σvexp(b)i-ai[Φ(d)]i+exp(a)i-biΦ(c)i(9)式(6)和式(7)可作為融資約束指標和成本指標的替代變量;式(8)和式(9)即為融資約束和成本的相對大小。那么,企業R&D投資凈效果為: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構建企業R&D投資的雙邊隨機邊界模型:RDit=β0+β1´Constraintit-1+β2´Agentit-1+β3´Controlit-1+νit+wit-μit(11)其中,Constraint描述的是融資約束類指標,Agent描述的是成本類指標,Control描述控制類變量,具體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vit是R&D最優時的擾動項,uit和wit是指實際R&D投資因融資約束和成本偏離最優水平的程度。具體設定如下:σu=exp(δ)u和σw=exp(δ)w其中:δu=α0+α1Debtfinanceit-1+α2Equityfinanceit-1+α3Opcashit-1+α4cashit-1δw=β0+β1Ownershipit-1+β2Deviateit-1+β3Equitybalance+β4Mshareit-12.2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本文選擇2007—2015年窗口期內有R&D數據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并針對如下進行篩選:①剔除金融類上市公司;②剔除發行B股和H股的公司;③剔除被ST、PT的上市公司;④為了滿足滯后一期計算的需求,剔除了時間上未連續兩年及以上的觀測值;⑤剔除資產負債率大于100%的觀測值;⑥剔除數據缺少的觀察值。最終所得6961個樣本觀察值。研究數據來源于WIND和CSMAR數據庫。

3實證分析

查看全文

中小企業信貸約束

1銀企博弈模型分析

1.1模型的假設

博弈參與人包括銀行和申請貸款的企業,由于我們假定雙方是在完全市場條件下的博弈,故不存在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申請貸款的企業有兩種類型:“誠實守信”的企業和“做假騙貸”的企業?!罢\實守信”的企業在投資成功時能夠按期向銀行交付貸款和利息,“做假騙貸”的企業在投資成功時欺騙銀行投資失敗,試圖騙取貸款。企業投資于生產項目的資金為K+L,其中,K為企業的權益資金,L為企業的債務資金,為突出銀行和企業之間的貸款分析,我們假設企業的債務資金全部來源于銀行貸款,并假設企業的貸款成本為IL,貸款利率為r,貸款期限為T,銀行的貸款成本為UL。當企業投資項目成功時收益為A(K+L)。A(K+L)>K+[1+r(T)]L,企業應按時向銀行交付貸款和利息[1+r(T)]L;失敗時,銀企雙方收益均為零,因此當企業投資成功時存在道德風險。銀行向“誠實守信”的企業貸款,當企業投資項目成功時能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1+r(T)]L,銀行向“做假騙貸”的企業貸款。當企業投資項目成功時將無法收回本金和利息。

我們認為存在信息不對稱,即企業知道自己的類型,而銀行不知道企業究竟屬于哪一類,銀行只知道企業投資于生產項目的平均成功率為P?!白黾衮_貸”的企業通過做假欺騙銀行投資失敗,欺騙成本為WL;“誠實守信”的企業則向銀行提供真實的類型。銀行核查的成本是VL,貸后“核查”的效率是100%,即貸后“核查”可以準確判斷企業的類型。若銀行核查到企業在做假騙貸,企業必須承擔事發后的懲罰成本R,R同時是銀行的收益,[1+r(T)]L1.2銀行與企業雙方的收益分析

而我們知道,當企業成功時,企業方為:{[1+r(T)]-VL-UL,A(K+L)-[1+r(T)]L-IL};我們則從表2可以看出,在企業欺騙銀行的情況下,如果銀行采取“核查”策略,那么銀行的得益為P(R-VL)-(1-P)VL-UL,企業的期望得益P[A(K+L)-R-WL]-IL。如果銀行采取“不查”策略,銀行的得益為-UL,企業的期望得益P[A(K+L)-WL]-IL。

1.3銀行與企業的進化博弈分析

查看全文

改進預算約束軟化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預算約束軟化及主體構成;我國高校預算約束軟化現狀;我國高校預算約束軟化原因;我國高校預算約束軟化的改進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零基預算法正逐步替代“基數+因素”法,預算編制漸趨合理、長期虧損的國有企業并不會被市場所淘汰、預算約束軟化并非國有企業等營利性組織獨有的現象、預算約束軟化不僅存在于國有企業中,而且存在于高等教育領域、許多高校重視預算資金分配,而忽視預算資金管理、預算管理財務措施不到位、在缺乏舉債可行性研究的情況下,突破預算約束、預算約束體管理意識薄弱、預算支持體父愛情結嚴重、預算約束缺乏有效的事后評估與審計制度、強化預算主體管理意識、健全高校財務預算硬約束監督和控制、預算執行缺乏控制機制等。具體請詳見。

近年來,隨著高校經費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高校預算管理工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從預算編制方法來看,零基預算法正逐步替代“基數+因素”法,預算編制漸趨合理。從預算內容看,收入預算由重視撥款轉向同時關注自籌收入。支出預算由寬打寬用變為精打細算,控制的目標更具體。從預算控制上看,各級財務活動由不重視預算到月、季、年對照預算分析執行進度等。但當前,許多高校也存在著約束軟化現象,這是造成大學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一、預算約束軟化及主體構成

20世紀70年代末,匈牙利籍經濟學家科爾奈在其著作《短缺經濟學》中首次提出“預算約束軟化”(SoftBudgetConstraint,SBC)這一概念,用以描述匈牙利從傳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其國有企業的經濟行為及其績效。科爾奈指出:由于總是受到財政補貼或政府追加投資、減稅等其他形式的救助,長期虧損的國有企業并不會被市場所淘汰,國企的經營者通常情況下也將會預期得到國家財政支持,從而嚴重削弱市場機制,造成對整個市場肌體的腐蝕。上述現象,科爾奈稱之為“預算約束軟化”。

預算通常存在兩個主體:一個是預算約束體(budgetconstraintor-ganization),即當實際支出超過政府預算確定的支出數時,如果沒有外來資金的支持就無法繼續存續的組織;另一個是預算支持體(budgetsup-portingorganization),即當預算約束體入不敷出、出現赤字時,給予資金支持的機構和組織。

據我國審計署最近幾年就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所展開的審計結果分析,預算約束軟化并非國有企業等營利性組織獨有的現象,在我國一些非營利性的組織如高校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即只要存在控制聯系,組織之間都可能會有預算約束軟化現象產生。

查看全文

小議國企軟預算的約束

研究國有企業的軟預算約束問題不僅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按照匈牙利著名經濟學家科爾奈的分析,軟預算約束表現為企業的“投資饑渴癥”,而國有企業的無限投資需求勢將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導致資源配置扭曲;其次,軟預算約束與國有企業的效率密切相關,軟預算約束的存在引發國有企業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成為影響國有企業效率的重要因素。

因此,探討軟預算約束的形成機制,尋求導致軟預算約束的各種原因,進而針對各種形成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硬化預算約束方式,成為軟預算約束理論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同時,有效的軟預算約束治理方式,對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成功,促進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發展,使之發揮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一、軟預算約束的成因之一———內部人控制內部人控制導致軟預算約束的觀點是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軟預算約束的成因。內部人控制意味著企業經理擁有企業的大部分控制權,它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含義:第一,企業經理擁有企業的控制權說明企業有了生產經營自主權,可以自行做出決策,同傳統經濟相比,這是一個進步;第二,在監督約束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經理擁有企業的控制權意味著他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取私利;第三,由于控制權與企業經理的個人利益密切相關“,當企業面臨困難時,內部人由于對企業控制權及其相關利益的重視,會想盡辦法,通過進行院外活動等手段,以尋求政府的支援,或者通過利用私人關系進行融資等手段以挽救垂危的企業。”李稻葵(1998)認為,由于掌握企業控制權,可以給控制人帶來極大的個人利益,所以控制人往往非常重視自己手中的權力。進而,由于內部人對自己手中控制權的重視,當企業面臨困難時,就會有很強的動機去尋求幫助,以維持企業的存在。其實,維持企業的生存,也就是維持了自己的權力,軟預算約束也就產生了。由于內部人控制而產生的軟預算約束,會產生一種示范效應,即一個由內部人控制的企業得到救助,其他由內部人控制的企業也會產生被救助的預期,當所有企業都形成這種預期時,生產資源的最優配置就發生了扭曲,更多的資源被用于在職消費等內部人控制行為上,更少的資源被投入到生產過程中,低效率的產生也就不令人奇怪了。而當所有的企業都是低效率時,救助這些企業就成了政府事后有效率的選擇。

控制權對內部人的重要性引起了軟預算約束問題。當企業陷入生存困境時,對內部人來說,面臨著兩種選擇,一種是讓企業破產倒閉,自己冒失去權力、甚至失業的風險;另一種就是尋求保護,解救企業,這樣自己可以保住地位,也就保住了權力和利益。那么,對于一個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經理人員來說,明智的選擇自然是后者,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企業經理會想盡辦法尋找外部救助了。而當企業所有者為企業提供幫助的時候,軟預算約束也就產生了。

二、內部人控制導致的軟預算約束的“硬化”治理機制———經營者激勵硬化預算約束不能只依靠產權改革,特別是對“大型國有企業來說,所有權重要,但不是產權改革這一個口號可以解決問題的”。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就是不斷硬化預算約束的過程。國家試圖運用各種方法解決軟預算約束問題,改革經營者激勵也是其中的方法之一。現代公司制企業往往規模較大,復雜程度高,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是一種普遍現象,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有企業,兩權分離,必然存在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目標不一致問題,委托關系中道德風險問題就不可避免。國有企業重組,不僅包括權力的重組、資本結構的重組、生產的重組,還包括治理結構的重組,而形成經營者的有效激勵,使經營者能從委托人的角度出發行事,保障委托人的利益,自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企業的項目投資中,投資人和經營者之間也是一種委托關系。投資人投資的目的是從項目中獲得收益,而經營者的目的是獲得個人收益。國家是國有企業的委托人,而企業經營者則是人。作為理性經濟人,經營者追求個人效用最大化,在委托人與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委托人對經營者的經營能力、努力程度缺乏信息,只能從一些外部信號上加以判斷,而且隨著專業化生產程度的不斷提高,委托人對生產過程、經營決策具有不完全信息,這樣經營者往往掌握了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如果經營者付出努力,即使是差項目,也可以獲得與好項目同樣的收益,但由于經營者存在委托人軟預算約束的預期,當預期會得到救助的時候,經營者會選擇不努力。可見,軟預算約束降低了經營者努力工作的積極性,硬化預算約束就要對經營者形成激勵,使其有按照委托人目標努力工作的動力,避免經營者的道德風險問題。而對經營者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則是在下文要分析的硬化預算約束方式。

查看全文

保險市場供給約束

1當前我國保險市場呈現出供給約束型特征

當前我國潛在保險需求巨大,特別是隨著我國和諧社會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推進,經濟快速發展,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風險和保險意識不斷增強,再加上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凸現,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保險需求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就保費收入而言,2005年我國GDP世界排名第4位,但保費收入排名僅第11位,還不及GDP規模和人口數量都小于我國的韓國。就保險深度而言,世界平均為8%,我國為2.7%,世界排名第42位。就保險密度而言,世界平均為512美元,我國為47美元,世界排名第72位。我國的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不僅落后于發達國家,而且落后于許多發展中國家。最近有研究預測,未來5年我國保險業會保持年均16.2%的增長速度。我國保險市場的巨大潛力為中外保險公司所普遍看好,巨大的潛在保險需求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

與巨大的潛在保險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保險業的供給能力較弱,無法滿足保險市場上的巨大需求,呈現出供給約束型特征。其突出表現是保險業資產規模較小,償付能力不足。截至2005年底,我國保險公司總資產才達到1.53萬億元,占金融業總資產的比例僅為3.8%,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一般在20%左右,甚至更高。就償付能力狀況而言,多家公司都存在著程度不一的償付能力問題,甚至有的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經觸到了被接管的底線。有研究顯示,如果將償付能力充足率選定在100%,到2010年底,我國人身保險供給能力缺口約為33億元。如果將償付能力充足率選定在120%,供給能力缺口預測值約為235億元;選定在150%,供給能力缺口約為540億元。巨大的供給能力缺口大大限制了保險需求的實現。此外,我國保險業的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也較弱,不能有效推動和引導潛在保險需求向現實保險需求的轉化。近年來,我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居高不下,而且呈現出快速增加趨勢,2005年末高達147054億元,年增加額達到近1.6萬億元,這與4928億元的總保費收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大量的居民儲蓄存款中以預防養老、教育、防病、失業等不確定事件發生的預防性儲蓄居多,而這與保險所應發揮的保障功能是類似的。大量的居民儲蓄存款難以轉化為對保險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們對保險不信任、保險服務質量低、保險產品創新能力缺乏等保險供給方面因素制約。

2我國保險市場供給約束的具體表現

2.1保險產品不能適應市場需求

當前保險產品開發上存在的問題不在于數量和品種的多少,而在于不能適應和滿足保險需求,保險產品供給結構問題較為突出。據統計,目前正在市場上運行的險種有400多種,但真正具有生命力、適銷對路的險種并不多。如中年人對保險需求最為強烈,而很多產品恰恰越過了這個年齡段;大多數產品只適合高薪階層,而沒有關注中等收入階層,而且針對團體的保險多,針對個人的險種少;壽險產品抵御通貨膨脹的能力差,產險市場提供的險種十分有限;綜合各種風險責任的綜合型險種多,消費者急需的單純的醫療保險、老年護理保險等過于單一。各保險公司險種雷同,個別險種“克隆”現象嚴重。這樣,一方面是某些保險產品的過度開發和供給,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保險需求得不到滿足,保險公司忙于出售開發的產品,而不是針對市場需求開發能售出的產品,保險產品供給結構問題突出,嚴重影響了保險需求的實現。

查看全文

農村信貸約束問題研究

摘要:農村信貸約束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中國農村金融基礎薄弱,信貸市場不完善,大量農村居民存在信貸約束,農業及農民獲得貸款的機率很低。本文分析了農村信貸約束產生的原因,并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完善農村金融信貸服務體系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信貸;信貸約束;金融服務

在市場經濟時期,農戶消費已在較大程度上貨幣化、社會化。一方面,農民消費所需的“產品”和服務不再自給自足,而是像城鎮居民那樣,以貨幣為媒介去交換所需商品;另一方面,農民的收入水平較低,收入和支出的很強的不確性。這樣,農戶收入與消費支出之間常常會出現不平衡,形成生產性和消費性的融資需求。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農村的信貸約束,中國農村金融基礎薄弱,信貸市場不完善,大量農村居民存在信貸約束,農業及農民獲得貸款的機率很低,這也成為抑制農民消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我國農村居民存在較強的信貸約束

2007年,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國家統計局對全國十個省的兩萬個農戶進行專項調查。結果表明,有46%的農戶具有借款需求,但僅有26%左右有借款需求的農戶能通過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根據調查顯示,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機構網點覆蓋不足。截至2009年6月底,全國尚有2945個鄉鎮沒有任何金融機構,有8000多個鄉鎮僅有一個銀行網點,在全國所有鄉鎮中,金融服務嚴重不足要占1/3。

二、農村信貸約束產生的原因

查看全文

小議融資剛性約束及策略

一、中小企業融資剛性約束

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面臨著特定的環境,而且經營規模小,數量多,隨之而來的是融資渠道存在諸多方面制約,與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相比,其融資中的“弱勢”表現得尤為明顯。且這種融資約束并未隨其地位提高和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有所改善,表現出其特有的僵硬性。這種剛性約束,使得相當數量的中小企業得不到其在成長過程中所需的資金,從而錯失發展良機。

1.信用短缺的剛性。企業信用是指企業能夠履行與客戶、社會約定的職責而取得的信任。中小企業信用短缺表現出的硬性約束具體表現為:一方面,中小企業出于自身目的向社會(如銀行、工商與稅務等)披露的財務信息失真,往往是多套報表來應付不同部門與單位。這樣的虛假財務信息直接損害了中小企業群體的信用;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業信用意識差,有賴賬、轉移資產和逃廢銀行債務行為。因相對較短的企業生命周期和較小的經營成本與投資,中小企業逃廢債務的機會成本比大企業相對小得多,當其財務狀況不佳,沒有償還貸款的能力,信用觀念不強時,也會逃廢銀行債務,或公開欠債不還,這些都會嚴重影響中小企業的整體信用形象,大大挫傷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資金支持的積極性。由此引起的信用短缺加大了資金供需雙方交易的信息成本,并且這種信用短缺是剛性的,易引起資金供方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從而堵塞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2.資本市場制度環境的剛性。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本來就不多,現行的制度更加硬化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而不是為其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從內源融資渠道而言,我國《物權法》剛剛頒布,其實施及人們對其認可的程度還需一個過程,創業者及其親友并不能放開地將自有資金投入到企業中;從直接融資渠道而言,較為苛刻的準入門檻阻止了大多數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目前,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二板市場還極不完善,創投基金和風險投資的發展也十分緩慢。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政策、制度、管理辦法主要是為國有和大型企業服務,并沒有為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作適當而充分地調整,國有商業銀行充當政府政策性銀行的金融制度環境并沒發生很大的改變,突出表現為: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業務及市場定位都趨向于向大型客戶貸款,而忽視了優質的中小規模的企業。因而,在我國處于轉型經濟背景下,相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大型企業往往更易從政府控制的銀行得到扶持。

3.商業信用的剛性。已有理論(如Ng與Smith,1999;Summers與Wilson,2002)表明,在轉型經濟國家,商業信用已經成為企業從外部市場進行融資的重要途徑之一。與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資金規模相比,商業信用作為企業的融資手段仍具有一定優勢,因為企業在提供商業信用時,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然而,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商業信用卻不是銀行信貸的重要替代方式。從獲得商業信用的條件上,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之間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同樣,商業信用也存在融資的“規模歧視”。提供信用的企業認為,一旦企業經營存在風險,規模較大的公司更易通過其他途徑解除困境,即便經營失敗,規模較大的企業也比小企業具有更多資產抵債。因此,規模較大的企業更易通過商業信用獲得資金,用應付賬款作為商業信用的替代變量。有關實證研究表明,企業獲得商業信用,與企業規模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說明規模較大公司能夠較易地獲得商業信用融資。

4.融資成長周期的剛性。中小企業其鮮明特點是自身的風險高、資產規模小、資金需求量大,以及盈利能力不明確。并且,在它的生命周期不同階段,資金需求和風險、融資渠道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因而,中小企業呈現出融資成長周期的特點。相對于大企業而言,表現出不可逆轉性。越小的、越年輕的企業,越是信息不透明,它們越要依賴內源性融資、貿易信貸和天使資本;當企業成長時,才會獲得進一步發展。并且,信息也逐漸公開透明化,這時企業的融資需求和選擇就會發生相應變化。當進一步成長時,它們會尋求金融中介的支持,如私募性質的風險資本、銀行及財務公司的融資;如果企業仍然生存并繼續發展,就會獲得公眾股權和公開性債務市場的融資安排和支持。

查看全文

當前企業信貸約束及分析

中小企業信貸約束因素分析

影響中小企業借貸難問題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另一部分是由于中小企業自身一些共有特性決定的。(一)外部環境對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的影響外部環境也可以分為貸幣供應量,所在產業及地區,本地銀行競爭情況。貨幣供應量對中小企業信貸融資有著緊密的聯系。在銀根緊縮的時期,銀行通常也將貸款放給風險相對比較小,貸款成本比較低的大型企業,而中小企業在這個時期很難貸到款。中小企業信貸融資難易程度,往往受其所處產業及所在地區的影響。政府與銀行關系緊密,政府往往會通過各種方式干預銀行的貸款活動。因此銀行傾向于政府扶持的產業投放更多的貸款。一般情況下,這些處于政策扶持產業的中小企業相對于處于其他產業的中小企業更加容易得到銀行的貸款。并且由于地方政府對于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同,不同地區中小企業信貸融資難易程度也有所不同。由于中小銀行往往與中小企業有著比較良好的銀企關系。相對于國有銀行,中小銀行更有意愿向中小企業貸款。隨著中小銀行的發展,區域范圍內銀行之間競爭不斷加劇,這有利于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二)中小企業自身因素中小企業由于對財務報表不透明、固定資產投入偏低、可抵押擔保品不足、所有者與經營者的高度合一等因素,都使得中小企業風險升高,降低了銀行對其放貸的意愿。1、企業基本特征因素:企業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企業成立時間,規模大小,所有權性質。(1)企業成立年限往往決定了企業與銀行關系緊密程度。而銀企關系越緊密,越有利于消除兩者信息不對稱對信貸融資的影響。(2)銀行偏向于向資產規模大的企業貸款。因此企業規模越大,受到的信貸約束通常也越小。(3)國有控股或者大股東背景良好的企業通常比較容易得到銀行貸款。而這個因素通常與地區的金融發達程度和法制水平有關。2、企業經營特征因素:企業經營特征決定了企業的經營風險的大小,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償債能力。而在實際情況中,銀行比較重視主營業務收入、長短期借款數量,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等財務指標。

政策意見

要解決我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難的問題,還是需要從中小企業自身治理、金融體系和宏觀政策三個方面去解決。(一)中小企業自身治理方面公司財務狀況是銀行對中小企業進行放貸的重要考量因素。建議企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提升產品在市場中競爭力,以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同時注意財務風險,提高自身財務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性。(二)金融體系方面1、完善商業銀行信貸結構,創新信貸產品。中小企業有著廣泛、直接接觸的是市縣級的商業銀行,而這一級的授權授信額度有限。商業銀行應該積極調整信貸結構,增加基層銀行的授信額度,使基層銀行有一定的信貸經營決策權。滿足符合信貸要求、信譽良好的中小企業的融資要求。同時結合中小企業特點提供金融服務支持。2、發展中小商業銀行,促進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同中小企業一樣,中小型銀行一般也具有地方背景的特點,其發展往往依賴地方經濟。因此更能與當地中小企業有密切的聯系?;谶@個特性,中小銀行相對于大型商業銀行更加偏好于向中小企業放貸。因此應大力發展中小銀行,加深與中小企業的合作,從而為中小企業提供專門、便捷的金融服務。(三)宏觀政策方面1、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實行多種類、多形式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首先需要制定有利于擔保機構持續發展的法律法規,促進信用擔保機構有序健康發展。其次還需要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風險補償機制,加大資金投入,規范擔保機構行為。再次強化風險管理,推進擔保機構與協作銀行平等合作,建立風險共擔制度。通過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使中小企業走出只能用固定資產擔保的限制,提供更多的擔保貸款的形式。2、健全中小企業法律體系,保證其有良好的融資環境。主要涉及《中小企業促進法》、《財稅法》、《擔保法》、《破產法》,特別《中小企業促進法》是支持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法律文件。但是由于其制定過于原則,而措施不大具體,所以在具體實施中不盡如人意。應當對其進一步深化,繼續推出稅收優惠、金融政策以及技術扶持等多方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本文作者:黃昀工作單位:復旦大學

查看全文

政府約束替代市場約束制影響債券市場發展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導論;企業債券的政府約束制度分析;企業債券的市場約束制度分析;結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政府主導市場的制度約束特征非常明顯、本文的約束性制度分析框架是建立在新制度經濟學對制度內涵的理解基礎之上、政府通過制定行政法規,運用政府管理手段對發債企業的發債資格、債券發行價格以及發行數量實施嚴格限制、影響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的基本決定性因素是融資成本、政府通過嚴格的行政審批,對發債申請企業實行嚴格的篩選、政府對企業的發債資格實施嚴格的審批、在市場約束制度下,政府對發債企業的資格審批將不復存在、企業債券市場的投資者必須自己承擔投資決策失誤的風險責任、市場約束制度不僅可以促進企業提高資本的運行效率,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證券市場融資結構、市場約束制度下的信用評級機構,必然是以投資者的需求為導向的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約束性制度安排對企業債券市場各參與主體的策略行為和互動模式產生影響,進而形成迥異的市場發展結果。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滯后的真正根源,就在于政府約束制度對市場約束制度的替代。為了實現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必須積極推進政府約束制度向市場約束制度轉換,以修正企業債券市場參與主體的行為選擇,從而形成良性的市場互動機制。

關鍵詞:企業債券,制度,政府約束,市場約束

在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政府主導市場的制度約束特征非常明顯,無論是最初的迅猛發展,還是急轉直下的快速萎縮,直至最近出現的可喜抬升勢頭,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都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但也正是由于政府對市場的強勢干預,才造成了企業債券市場自身的約束性制度無法形成,市場各參與主體的行為選擇和互動模式表現出極大扭曲。深入研究企業債券市場各參與主體的策略行為選擇,是我們認識不同的約束性制度安排對市場構成不同影響的關鍵。本文正是試圖在博弈論分析框架下,探討不同的約束性制度安排是如何影響企業債券市場各參與主體的行為選擇的,并基于分析得出結論:只有從約束制度上實現根本性的轉變,即從政府約束制度向市場約束制度轉換,才能從根本上扭轉企業債券市場主體的行為選擇模式,從而推動企業債券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導論

本文的約束性制度分析框架是建立在新制度經濟學對制度內涵的理解基礎之上的,即制度是與具體行為集密切相關的規范體系。本文所謂的約束性制度安排是在制度抽象內涵基礎上的具體化,是為了研究特定問題而做的有目的性的概念框定。所謂約束性制度,是指針對特定的目標和約束對象,由一系列規則(包括正式的與非正式的)、參與人及其實施機制所構成的制度均衡。根據定義,我們可以明確約束性制度的構成要素包括特定的約束目標和約束對象(即被約束的客體)、規則(包括正式的與非正式的)、組織或個人(即實施約束的主體)以及制度實施機制。不同的約束性制度安排會對市場參與主體的行為選擇產生不同影響,進而引起市場運行效率的差異。就企業債券市場來說,約束性制度安排是為了保證市場的資源配置機制有效,從而對企業的發債行為實施必要的制度約束,以減少投資者和企業之間由于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因此,約束性制度安排最重要的實施機制,就是能對企業的信用狀況做出很好的鑒別,從而保證市場債務契約的有效執行,既要保護投資者的投資利益,同時又不能因噎廢食把信用良好的企業拒之于市場之外,阻礙企業債券市場的正常發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