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1 23:29: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育兒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育兒

育兒中心創優活動感想

不斷創新育兒研究的方式方法,相信創先爭優。也必將會為實現城市新一輪科學發展、建設樂居注入不竭動力。

黨中央、省委、市委部署的創先爭優活動,當前。鞏固拓展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的重要舉措,推動工作發展的良好契機,服務我市“樂居”建設發展的大好機遇。作為市科學育兒指導中心的成員,想就“育兒研究”方面談談創先爭優的體會:

不能是坐而論道,所說的育兒研究。而是起而行之,行動中研究育兒。一邊育兒,一邊研究,即育兒研究,創造性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育兒問題的研究。這樣的育兒研究給予了早教工作者更多權力及責任,以早教教師就是研究者的角度,來改進育兒實務。

1.察

研究的問題又來源于早教教師的育兒實踐。研究的問題就是實際早教中的問題,育兒研究源于問題。教師處于活生生的教育情景之中,對實際問題的觀察和研究有著專業研究人員所不能比擬的優勢。從一個教師是否善于發現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可以看出他職業敏感性,職業責任心。提高育兒研究的有效性,有賴于教師在融洽的關系中、不設防的狀態下準確而及時地發現并概括教育、教學中的問題。

就明確地提出了教師要具有觀察兒童的能力”觀點。平日頗受小朋友歡迎的活動最近受冷落了不敢獨自上廁所的姍姍”沉默的歷歷”等日常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的都是育兒研究的資料。教師只有細微感受、察覺到并關注了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的特定問題,育兒觀察是教師的一項基本能力。勞凱聲的教育學》中。才能分析自己“對問題了解了什么”還需要知道什么”為了改進教學實務開展育兒研究,這是育兒研究的起點。倘若教師沒有問題意識、缺乏探究精神、不具備敏銳發現問題能力,那么發現不了教育、教學中值得研究的問題的也是不會開展育兒研究的

查看全文

幼兒園小班家長育兒心得

編者按:應幼兒園老師的要求,今天要上交一篇育兒心得。說到育兒心得,我也是在不斷學習和借鑒專家和前輩們經驗的基礎上,摸索著與女兒在一同成長而已。孩子也是一個有自己需要和情感需求的獨立個體,對于孩子的要求,我們作父母的特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一定要正確對待。合理的要求要適當地讓孩子得到滿足,不合理的要求要給孩子講清楚道理。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甚至一些父母都是對孩子有求必應,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一概應允,而且以最快的速度滿足孩子的愿望。當孩子想擁有一個特別喜歡的玩具或其他方面的請求時,我們會和孩子約定好,而她呢,也會很樂意并很努力地去照約定執行。

應幼兒園老師的要求,今天必須上交一篇育兒心得。唉,說到育兒心得,很慚愧,我也是在不斷學習和借鑒專家和前輩們經驗的基礎上,摸索著與女兒在一同成長而已。

我和女兒在出門上街時,總能看到有的孩子哭鬧著要家長買這買那,而站在一旁的家長則是滿臉的無可奈何!

其實,孩子也是一個有自己需要和情感需求的獨立個體,對于孩子的要求,我們作父母的特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一定要正確對待。合理的要求要適當地讓孩子得到滿足,不合理的要求要給孩子講清楚道理。在孩子想耍賴,不聽大人講道理的時候,可以不予以滿足,先冷落他(她)。父母可以先嚴肅明確地對他(她)講耍脾氣是不對的,是無濟于事的,給予他(她)警告和自己改正的機會;如果他(她)還繼續鬧,那末父母千萬不要同他(她)多糾纏,離開他(她),讓他(她)一個人感到孤獨,意識到再這樣下去也沒效果。等完全平靜后,才給他(她)講道理。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甚至一些父母都是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要什么給什么,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完全滿足,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一概應允,而且以最快的速度滿足孩子的愿望。孩子習慣了想要什么就能馬上得到,得不到就會哭鬧、破壞東西、發脾氣、打人、罵人,而且不顧自己行為的后果。

而我和我的家人呢,在這方面是這樣做的:當孩子想擁有一個特別喜歡的玩具或其他方面的請求時,我們會和孩子約定好,如果每天能好好吃飯,在幼兒園能好好睡午覺,上課時能盡量認真聽講,需要時能幫媽媽擦擦桌子、擺碗筷、盛飯、澆花、掃地、拖地等,那末到時候我們就會給她買;而她呢,也會很樂意并很努力地去照約定執行。我覺得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耐心地等待,增強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學到了一些做事的技能;而且還懂得了要想得到什么東西,需要自己去努力,并付出相應的勞動或一定的代價;也在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負責意識。

查看全文

育兒題材的電視劇論文

1.育兒劇展現了全新的女性生育體驗。

在早期中國家庭倫理劇中,家長里短、矛盾糾葛與情感波瀾、人性優劣常常是劇情敘述的重心,作品內置的濃重的道德評判意味常常忽略或者刻意隱匿女性的生育體驗,女性的生產活動經常是劇情當中的一種順勢行為,游離于關鍵劇情與矛盾糾葛結點以外,即使與主要情節發生關聯,也常常是作為情節進展的一個由頭或者是劇情完結的一種象征。女性在生育過程中應盡量體現隱忍、克制的犧牲美德,即使偶有痛苦與掙扎,也被女性視作理所應當的事情而甘愿承受并旋即被熱情洋溢的神圣母性光輝所替代。因此,在女性從懷孕到生產的整個過程中,依附于他者的妻性與母性次第顯現并輪番主導了女性的生育體驗,女性自我生理與心理兩方面的個體化生命感受則被有意或無意地遮蔽與覆蓋。但是,隨著時代文化氛圍的變遷,女性的社會地位穩步上升,在新一代成長起來的年輕群體中,女性的社會地位在形式上甚至超越了男性,在以他們的婚戀故事、生兒育女活動為題材的育兒劇中,女性的生產行為不再是劇情可有可無的一小部分,女性從備孕、懷孕到生產、喂哺的整個過程被大幅度拉長并貫穿劇情始終,女性的生育體驗不再隸屬于其他關鍵情節,相反,它本身即是被濃墨重彩表現的重心。女性備孕的艱辛抑或突發懷孕時的手足無措,懷孕過程中的生理與心理變化,入院產檢的反復與瑣細,女性為優生優育而進行的食補、藥補,女性生產過程的惶恐、掙扎與痛苦以至喂哺孩子的張皇錯亂,都事無巨細地被納入鏡像表現中。在女性的生育活動中,她們不再崇尚隱忍與克制的傳統女德,而是盡情張揚與展現自我的生命體征與感受,特殊的女性化體驗在劇情中充斥與蔓延。女性的懷孕不再是一種順勢行為,懷孕的女性在劇情中被托舉到女王地位,她們可以盡情宣泄自己因懷孕而引起的憤懣、失落、不滿、感動、驚喜與小幸福,她們的撒嬌、嗔怪與任性均遠離了傳統觀念中端莊穩重的妻性與母性,而更為接近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女人生命體驗,這種體驗在女性入院生產情節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在生產過程中,這些育兒劇常常通過充滿戲劇化的喜劇風格來消解傳統家庭倫理劇慣有的崇高、神圣與儀式感,從而注入更多新鮮的女性生命體驗。在被送到醫院后,待產的女性常常表現得異??只?,比如,《寶貝》中的陳靜波因為恐懼與痛苦而緊抓與撕咬丈夫的胳膊,《小兒難養》中的簡寧因為恐懼而堅持要求丈夫陪產。這些育兒劇展現了全新的女性生育體驗,是時代進步的某種體現,也是電視劇創作者深入開掘題材范圍的結果。但是,扎堆上演的育兒劇對女性生育過程的表現大同小異,過分的夸張、情景喜劇式的調侃與對女性隱私的過度深入有時又難免使其中某些女性生命體驗顯得媚俗與矯情。

2.育兒劇展現了個性化的育兒理念。

育兒劇的主角通常是剛剛步入婚育年齡的80、90后年輕族群,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為他們提供了相較以往更為優裕富足的成長環境,獨生子女的國家政策為他們創造了相對簡單的家庭倫理關系與封閉自我的生存空間,他們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經常在心智上表現出與實際年齡不相稱的青澀,他們常常不自覺地拒絕長大,恐慌成人世界的復雜人際關系,害怕承擔繁重的社會責任。他們的家庭觀念與上一代人相比顯得更為淡薄,他們更為注重自我感覺,追求新鮮與刺激的個性化生活。因此,在這些育兒劇中,劇情中的男女主角可以為了他們眼中的愛情打拼追逐、成瘋成魔,因為戀愛的感覺極富冒險刺激意味而且不用承擔過多人倫責任,但是,當他們遭遇懷孕事件,面臨生兒育女重任時,就不可避免地表現出恐慌、不安與躲避的心態。孩子的到來使他們的工作與生活發生極大的調整與變動,《小兒難養》中的簡寧與《斷奶》中的安琪都因為懷孕而無緣升遷,《辣媽正傳》中的夏冰因為懷孕被老板數落,《小爸爸》中孩子的從天而降導致于果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因此,面對突如其來的孩子,他們沒有像父輩那般欣喜,由于工作與生活的改變,一種“被入侵的剝奪感”迫使他們在親子關系與育兒理念上明顯有別于上一代人。比如他們對待孩子不再是如上輩人那樣孺子牛般一味的隱忍與付出,《小兒難養》中的簡寧生完孩子后心心念念想的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以至于她的婆婆發出“兒子心里最重要的是簡寧,簡寧心里最重要的是工作,誰也不會看重孩子”的感嘆,《寶貝》中的陳靜波生完孩子很快到國外出差,丈夫有時還會沉浸于電腦游戲;陳QQ當了父親后依舊花天酒地、尋歡作樂;《辣媽正傳》中生完孩子的夏冰更為關注的還是自己的身材外貌,甚至為此患上了產后抑郁癥,夜里會任由孩子哭鬧不起來喂奶,玩性大發時還會跑出去喝酒、跳舞導致第二天喂奶時孩子酒精過敏。夏冰一句“我是媽,我更是我”代表了很多育兒劇主角的呼聲。由于他們對待孩子不再是盲目的付出與犧牲,在養育子女方面也就不會像上一代人那樣有過多的干預與控制欲望,從而能夠建立起一種相對平等的親子關系?!秾氊悺分械囊谎咀鹬睾⒆酉矚g玩水的天性,將嬰兒學步車進行改裝允許孩子滿屋子自由亂轉;《小爸爸》中的于果起初更是將兒子以“兄弟”相稱,帶兒子出去喝啤酒、吃肉串,毫無禁忌。這些初為人父母的年輕人與其說是孩子的長輩,不如說更像是孩子的玩伴。但是,不少老年觀眾與育兒專家在觀看了這些育兒劇后卻情緒激動,將育兒劇視作洪水猛獸,直言劇中做父母的“不靠譜”。的確,僅從劇名來看,小爸爸的“小”與辣媽正傳的“辣”確實在某種程度上預示著劇中年輕父母的不成熟,但劇情更為重要的部分則是展現了年輕父母逐漸從不成熟到成熟的一面,比如,《寶貝》中的浪子陳QQ不再花天酒地,他耍寶賣萌給女兒唱歌展現了別樣的父女溫情;《小爸爸》中的于果與兒子為了在一起而彼此付出的努力令人動容,這種看似不靠譜的年輕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互動卻常常具有更為催人淚下的藝術效果。

3.育兒題材電視劇的過速成長與衰落仍暴露了這類電視劇本身的一些弊病。

首先,內容的重復。電視劇創作中“題材熱”的另一個意思就是相似內容的重復利用。育兒劇本身題材范圍有限,它不像年代劇、戰爭劇等類型電視劇可以擁有廣闊的歷史跨度與選擇空間,缺乏新穎角度的一擁而上最終只能透支題材本身的熱度。在已經播出的這些育兒劇中,很多劇情都頗為相似,劇中人物身份的設置,人物關系的鋪排以及情節的演繹相互之間區別不大。比如,劇中的人物大多從事的是白領工作,《小兒難養》中的簡寧是外企高管,《寶貝》中的陳靜波是廣告公司經理,《斷奶》中的安琪是日企會計,《辣媽正傳》中的夏冰是時尚編輯,工作屬性略顯虛無縹緲、不接地氣,難以容納更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在人物關系上,不想要孩子的80、90后夫妻與想要孩子、艱難求子的70后夫妻對比安排,如《寶貝》中的陳靜波夫妻、陳QQ夫妻與馮瑩夫妻;《辣媽正傳》中夏冰夫妻與女上司夫妻。在劇情上,女性從懷孕到生產的經歷基本模式化,女性生完孩子后,夫妻中的一方常常情感出軌或者莫須有地背上情變之名并能在良知感召下重回家庭。其次,過度膨脹的物欲與生存焦慮。不少育兒劇都有意或無意地展示了育兒的高昂成本,天價月子會所,金牌保姆,高級托兒所,進口奶粉、服裝與玩具,天價學區房、奧數班、特長班育兒劇對這些內容的展現占據了相當大的篇幅,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口號下人為地虛構了標準化育兒“藍圖”。與此同時,育兒劇中年輕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戲被大幅度壓縮,充斥熒屏的不是年輕父母任由孩子哭鬧自己呼呼大睡的“不靠譜”鏡頭,就是夫妻一方為了賺取高價育兒成本而疲于奔命并導致家庭矛盾的片段。統觀下來,育兒劇中充滿了物質的喧鬧與吵嚷,卻少了許多親子情感的溫暖與熱度。生兒育女似乎成了一件異常艱辛與自虐的事情,這就導致育兒劇成了一種演繹如何從物質方面養育兒女的電視劇類型。也許,今后的育兒劇應當更多地從情感角度觀照育兒行為,展現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幸福瞬間并注意顧及孩子的心理與視野,努力開掘育兒劇的敘事空間,育兒劇才不致于曇花一現、就此絕跡。

查看全文

中職學前教育兒童歌曲彈唱探究

摘要:音樂教育承擔著發展幼兒藝術審美能力的重要職責,是幼兒園課程五大領域之一的藝術的組成部分。音樂教育是學前教育專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開端,音樂教育契合學前教育長遠性發展需求。兒童歌曲彈唱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的音樂技術課程。未來的幼兒園教師一定要具備相關的能力。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兒童歌曲彈唱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和新時期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從前單純的應試教育“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教育模式已經不再有效了,教育實實在在地變成了學生取得進步的工具,而不是應付升學和考試的敲門磚。由此,音樂課也獲得了更多的教學時長和更高的教學地位。與其他學科不同,音樂課側重于學生藝術敏感性和氣質、性格、情感的培養。好的音樂教育能讓學生懂得如何用音樂去表達情感,抒發內心,對完善學生的性格以及培養核心素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而兒童歌曲彈唱是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結合筆者在實際音樂教學中積累的經驗,提出了關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歌曲彈唱課程教學模式的若干思考。

一、研究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歌曲彈唱課程教學模式的意義

音樂教育是兒童藝術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潛移默化地提升兒童的音樂素養[2]。兒童歌曲彈唱課程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兒童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通過實際的音樂教學活動激發兒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對音樂藝術的基本鑒賞能力,讓兒童擁有一個有藝術氛圍、有歡聲笑語的孩童時期。兒童歌曲彈唱是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研究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兒童歌曲彈唱教學模式至關重要。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歌曲彈唱課程教學模式的現狀

查看全文

師范小學教育兒童文學課程的設計

在中國現代教育的誕生期,兒童文學曾是一支改變中國教育性質的生力軍。[1]小學語文教育本著與歐美接軌、與國際接軌的思路,呈現出與兒童文學充分融合的局面。但是隨著政治運動以及科學、理性思想的沖擊,兒童文學逐漸淡出小學語文教育的視野。新世紀以來,隨著新課程改革方案的推出,“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育最重要的課程資源”的理念再一次被業界“發現”和“強調”,小學語文“兒童文學化的趨勢成為一種必然趨勢”[2],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被選入到新編教材和必讀書目中,與此同時,兒童文學作為課外閱讀或延伸讀物正被大量應用、出版。2005年,北京師范大學王泉根教授主持的教育部課題“兒童文學與中小學語文教育”開始將兒童文學與中小學語文教育的整合作為研究對象,對作為課程資源的兒童文學的開發、教育目標以及教育策略進行了探索性研究。2008年,朱自強教授又旗幟鮮明地指出:“小學語文教育要想長足發展,必得走兒童文學化這條路?!薄耙环矫?,教材選用兒童文學”,“另一方面,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應該是兒童文學的方法”[3]。這種立足于兒童本位的文學教育觀,正如一場微雨沖擊著長期以來語言教育和文學教育“混合式”的小學語文教育模式,撼動了一直以來都為傳統力量認同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文學教育是語言教育的手段”的思維定勢。我們分明感覺到,這場微雨的勢頭正在逐漸加大,兒童文學的教育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滲透進小學語文教育的全方位。高師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學定位應該充分考慮現行小學教育對人才的要求,同時也應該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對現行小學教育的引領作用。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正經歷著一場翻天覆地的改革,在這一改革中,作為實施教育教學的最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他們的兒童文學素養如何,直接決定著這場改革的成敗。這對培養小學語文教師的高師小學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全面提升小學教育專業文科方向學生的兒童文學素養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提升未來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具有厚實的兒童文學理論功底和研究精神,具有廣闊的兒童文學視野,具有較強的策劃組織兒童文學閱讀活動、創作活動以及表演活動的能力。顯然,依靠現有的一門課程《兒童文學概論》是無法完成這樣的教學目標的,構建全新的兒童文學課程體系迫在眉睫。筆者認為,構建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兒童文學課程體系,應該遵守層遞性、實踐性、綜合性、地域性等重要原則。

一、層遞性

課程體系,從一般意義上講是指一個專業所設置的課程相互間的分工與配合,但從更廣義來說,一類方向課程的匹配組合也應該列入課程體系的研究范疇。課程結構是課程體系的結構形態,它的確立是一項極其復雜和繁復的課程設計活動。課程結構確立的依據是課程目標,它是課程目標的一種表征形式。基于此,“課程結構的確立首先需要從既定的課程目標出發,以課程目標為尺度尋求具有不同價值的課程類型與課程目標的對應性,即在課程目標的情形下確定具有不同價值的課程類型與具體科目在學校課程體系中所擁有的位置,并清楚地界定他們之間的關系。”[4]圍繞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應該呈現三重結構:兒童文學基礎理論課程→與小學語文教學密切相關的兒童文學課程→兒童文學興趣延伸類課程。第一層面是兒童文學基礎理論課———“兒童文學概論”,要求學生對兒童文學的基本原理、各類文體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外兒童文學發展潮流概觀有所了解,并樹立正確的兒童觀;第二層面是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整合類的課程,如“中外兒童文學精品選講”、“兒童文學閱讀與指導”、“兒童文學創編與指導”、“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等,這類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對小學語文課本中出現的經典作品要有所了解,同時要掌握指導兒童文學閱讀與創作的方法,理解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是“一體兩面”的關系,兒童發展是其出發點和歸宿點;第三層面的課程是興趣延伸課,分別從兒童文學專題研究,兒童文學與其它學科的整合以及地方特色等方面設課,如“童謠研究”、“西方童話史”、“中西兒童文學比較研究”、“中國古代神話研究”、“兒童文學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圖畫書的欣賞與創作”、“內蒙古兒童文學研究”等,為學生日后成為專家型的小學語文教師做理論儲備。這三個層面就好比大樹的干、枝和葉,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豐盈。以包頭師范學院為例,2009年兒童文學教育專業的教學方案就有相對系統的、層次分明的兒童文學課程體系。(見下圖1)該課程體系就充分地考慮了兒童文學課程體系的層遞性:第一層面的課開在第二學年的第一學期;第二層面的課開在第三學年;第三層面的課開在第四學年。

二、實踐性

小學教育專業的兒童文學課程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統一,尤其是“形而下”的特質更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從“形而上”的視角看,兒童文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理論的深度與前沿是支撐兒童文學課程的重要一面;從“形而下”的視角看,兒童文學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學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勝任小學語文兒童文學的教育教學。實用型、應用型是對這類人才的特殊要求。小學教育專業的文科方向的學生與文學院培養的兒童文學專業方向的研究生有根本性的不同,兒童文學理論水準固然是這類人才應該具有的基本素養,但自身的兒童文學閱讀鑒賞和創編的能力,以及指導小學生進行兒童文學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更是不容忽視的。因此,課程的實踐活動是構建小學教育專業兒童文學課程體系時應該充分重視的環節。以包頭師范學院為例,實踐訓練在課內課外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的理念指導下逐漸形成實踐訓練的“三步走”模式。實踐訓練的“三步走”是指將實踐訓練貫穿于課內教學活動、課外社團活動和校外兒童文學活動體系當中。首先,在課內教學活動環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教師教學的基本理念。在《兒童文學概論》課程里設計了“等你參與”環節,內容包括:1.試講一次課;2.參與一次講故事比賽;3.參演一個兒童劇;4.創作一部作品(一首兒童詩歌、一個童話或寓言故事)。全體學生都必須參與,每位學生任選其中一項即可。同時還開設了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如“兒童文學閱讀與指導”、“兒童文學創編與指導”。以“兒童文學閱讀與指導”為例,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至少應包括文學閱讀學的基礎理論、常見文學閱讀方法介紹、小學語文常見文體的閱讀方法研究。這類課程都會留出部分課時給學生專門進行小學課堂兒童文學閱讀或創編的模擬演練。其次,組織兒童文學社團活動,渲染兒童文學教育教學研究氛圍。社團活動的內容主要包括兒童文學創編和兒童文學表演。兒童文學創編主要依據現行小學教材中最常見的文體進行訓練,選擇典型的作品進行仿寫,選擇典型的作品改編成課本劇,同時鼓勵學生自由創作和研討。兒童文學表演則是兒歌聯頌的編演和兒童劇的編演,同時包括講兒童故事的訓練。再次,鼓勵學生走出校園,服務社會。校外兒童活動主要包括深入小學學校進行展演,定期在書店進行“故事姐姐講故事”活動,以及與相關部門合作進行兒童文學活動。比如,與《內蒙古少年報(蒙文版)》編輯組合作完成一個新欄目《兒童文學園地》,將中外優秀的兒童文學短篇譯成蒙文。再如,與內蒙古民間文藝聯合會合作進行蒙古族民間童話的翻譯。通過實踐活動“三步走”的訓練,使學生真正能夠將理論知識充分地轉化為實踐能力,樹立起面向小學和面向社會的服務意識。實踐性是小學教育專業兒童文學課程的特色,也是今后強化和創新的最基本的方向。

三、綜合性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兒童文學課程探討

[摘要]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要培養能適應幼兒教師崗位需求的優秀人才。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提高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實施質量和水平,這是值得專業教師思索的問題。本研究結合廣西教育學院的辦學情況,通過調查和研究學前教育專業下的兒童文學課程實施,總結概括出兒童文學教學的現狀、問題和對策,力圖實現以就業為導向,以校企合作為橋梁,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從而促進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構造以學生、教師和課程為主的實用化、創新化和信息化兒童文學教學體系。

[關鍵詞]學前教育;兒童文學;課程;實施

根據《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基于學前教育專業下的兒童文學課程實施,面臨著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國家大力推進學前教育的辦學力度,實施2019年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采取多種措施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健全學前教育體制機制和政策保障體系,完善監管體系;另一方面,兒童文學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需要學前教育工作者進行認真探索和研究。本文具體結合廣西教育學院的實際情況,分析學前教育專業下的兒童文學課程實施現狀和問題,從而提出課程實施的有效對策。

一、學前教育專業下的兒童文學課程實施現狀

兒童文學課程是學前教育的一門專業選修課,主要以兒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為主,從兒童的角度指導示范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實現職前和職后的銜接。通過培養學生具備兒童文學鑒賞、朗誦、創編和表演能力,實現兒童文學課程的基礎性、實踐性和職業性。立足于廣西教育學院的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文學課程的開設還處于有待發展的階段。雖然在辦學過程中,學生生源較少,教師隊伍單薄,教學設備缺乏,但是在黨組織和領導的關心、幫助下,廣西教育學院正在努力建設一批茁壯成長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通過強化師生校外實踐,優化教育教學改革,內化課程監管機制,從而實現以教促學、以教促教、以教促校,充分落實具有廣西教育學院特色亮點的兒童文學課程體系。

二、學前教育專業下的兒童文學課程實施問題

查看全文

職業教育兒歌彈唱伴奏與范唱組織要點

摘要:在我國,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兒歌彈唱則是幼兒園活動組織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兒歌彈唱所需要的伴奏與范唱的組織要點也是幼兒教師必須掌握的從教基本功。

關鍵詞:職業教育;兒歌彈唱;組織要點

幼兒園的音樂活動包括舞蹈、歌唱、律動等等,這其中,歌唱所占比例非常大,它可以與舞蹈一起組成表演,可以與律動一起培養幼兒的節奏感。但是在兒歌彈唱的學習中,無論是教師彈琴為幼兒伴奏還是教師自彈自唱為幼兒示范,都需要教師具有較好的伴奏、彈唱組織能力。

一、淡化伴奏,為幼兒提供清晰的歌曲伴奏和范唱

歌唱活動組織中的淡化伴奏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教師范唱時的淡化伴奏。教師范唱,特別是新歌教學時的范唱和對重難點樂句的單獨范唱,應該盡量以清唱為主,或者伴奏要盡量簡單以突出主旋律,以免妨礙幼兒聽清曲調。第二,幼兒歌唱時的淡化伴奏。淡化伴奏要求教師在配曲伴奏時,不一定要追求復雜而過于華麗的伴奏音型。要求突出主旋律的音高,在主旋律清晰的基礎上適當追求伴奏優美。為幼兒歌唱伴奏時,應控制伴奏的音量。過于大聲的伴奏自然會引起大聲喊叫的“響亮”,后文提到的“輕聲入手”就可以通過輕聲伴奏來幫助實現,因為適度的伴奏音量能使幼兒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歌唱的音量并仔細傾聽。而且,淡化伴奏在某個角度也可以理解成一種“輕聲伴奏”,要求教師輕聲入手進行有控制、有感情的演奏。當然,淡化伴奏也不是絕對的,根據幼兒音樂能力的個別差異可調整伴奏的標準。如:對大班的幼兒或者音準能力較強、音樂感受力發展較好的幼兒,伴奏時的和聲運用可適當加強;對音準能力較弱的幼兒,伴奏則更應突出主旋律。為幼兒提供清晰的歌曲伴奏和范唱不僅要求淡化伴奏,還要求教師盡量使用有固定音髙的樂器。在幼兒園中有固定音高的常見樂器有鋼琴、手風琴、電子琴等,這些樂器都是標準音髙,比較容易使幼兒感知準確的音高。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幼兒園硬件設施條件的提髙,越來越多的教師傾向于用電子類伴奏代替樂器伴奏。雖然電子混聲伴奏使得旋律更加豐富,但卻是以犧牲歌曲清晰的音髙為代價。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進行新歌教學時,使用固定音高的樂器會比使用混聲伴奏的音響設備更科學、有效。

二、輕聲入手,教師范唱應準確、優美

查看全文

高師學前教育兒童畫創作教學探究

摘要:本文從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兒童畫課程的設置、兒童畫創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學前教育專業兒童畫創作教學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學前教育;兒童畫創作;教學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及二胎政策的開放,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越來越重視。那么,對于幼兒教師來說,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不僅要求能懂得幼兒教育的理論知識,還要能琴、善舞、能畫、能說、能講。筆者根據對往屆畢業生應聘各大幼兒園教師時,面臨在技能考核繪畫方面遇到問題的反饋發現,繪畫的主要考核形式是命題繪畫即兒童畫命題創作。根據調研發現,學生在面試或者入職以后在組織幼兒繪畫活動時感覺到力不從心,尤其是在面試過程中,對于命題畫創作更是難以把握。那么反思以及與美術教師的研討,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兒童畫創作教學課程設置存在些許不足,同時由于年輕教師對于學前專業特點的不了解,因此在兒童畫創作教學方面也有待提高。

一、學前教育專業兒童畫創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兒童畫創作教學課時設置偏少。根據調查發現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設置分為繪畫、手工、理論三個模塊,其中繪畫兩個學期,手工兩個學期,理論一個學期,五個學期美術課程。每個學期32課時,繪畫課程開設在大一學年,那么繪畫課程共64課時,素描占據20課時,色彩20課時,簡筆畫14課時,兒童畫創編10課時。由于每學期節假日以及學生每學期進行兩周的見習,所以每學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各個老師只管自己的課程,知識點孤立,與前置或者后面課程沒有關聯,兒童畫創編僅10課時。通過對已畢業的學生訪談得知,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繪畫活動中會力不從心,難以融匯貫通。(二)兒童畫創作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教材缺乏拓展教材是教學的基礎和依托,現行的高等師范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使用的教材內容設計過多,教師更多考慮技能目標的完成,不利于幼兒園實際應用的需求,導致幼師所學內容與幼兒園創作教學所需脫節。再加上專門的兒童畫創作教材少。另外,教師大多是年輕教師且是專業美術院校畢業,對學生的要求更是注重專業技能的提升,在教學方法上往往按照畢業院校所接收的授課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方式單一,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往往不理想,加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學習的技能較多,所以更加難以全面提升自己的美術能力。

二、兒童畫創作教學的幾點建議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兒童畫教學論文

摘要:本文分別從豐富繪畫技巧、拓展教學內容、轉變學生角色、采取不同方式、培養創作思維等方面,探索學前教育專業的兒童畫教學策略,提升兒童畫教學實效,培養學生的繪畫技巧和藝術素養。

關鍵詞:探析;學前教育;兒童畫;教學策略

兒童畫是一種能夠反映兒童心理、思維和能力的繪畫作品,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掌握的一項基本內容。兒童畫是兒童自己通過觀察和理解而呈現出來的作品。兒童畫能夠培養兒童欣賞與評述、表現與創造、設計與應用、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幼兒的人文素養、生活情趣,形成樂學、求美、創新等品質;也可以讓幼兒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為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了解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然后再根據創作內容展示兒童的內心世界。這就要求學生具有兒童的思維,并大膽想象,老師要采取不同教學方式,如角色互換等,讓學生的創作思維得到提升。

1豐富繪畫技巧

繪畫需要一定的技巧,學生只有掌握了技巧,才能實現創造和提升。對于兒童畫來講,其中的技巧是非常多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掌握了這些繪畫技巧,并能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實際運用,才能真正算得上掌握。但是由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今后面臨的教育對象是幼兒,其理解能力有限,對生活的感知等方面都缺乏一定的經驗,這樣就會導致他們很難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為此,對于兒童畫來講,我們要對作品細節進行描繪,在畫中去尋找生活的映射,從而幫助幼兒理解繪畫的含義,提升他們對畫畫的興趣。對于色彩,他們也會對其產生一定的興趣,蠟筆、彩鉛、油畫棒等,色彩鮮艷,機理感強,將幾種色彩進行組合就可以變成不同的顏色,幼兒會產生好奇心理,進而吸引他們學習繪畫,為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拓展教學內容

查看全文

嬰幼兒看護免費培訓工作意見

各村(居)委、各部門(單位):

為進一步提高地區出生人口素質,-年我鎮已連續三年將0-3歲嬰幼兒家長及看護人員免費培訓工作列入鎮的民生指標,并成立領導小組,設立專項來推進工作,使受教育率達到100%。年區政府為了鞏固和深化年“實行0-3歲嬰幼兒家長及看護人員免費培訓”實事項目成果,建立健全免費培訓的長效機制,下發了《關于閔行區實行0-3歲嬰幼兒家長及看護人員免費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為貫徹落實文件精神,確保培訓工作圓滿完成,特制定實施意見如下:

一、指導思想

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0-3歲嬰幼兒是人生智能發展的關鍵時期,0-3歲嬰幼兒家長及看護人員的科學育兒指導工作對提高地區出生人口素質至關重要。要進一步提高對這項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落實黨的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的高度,重視0-3歲嬰幼兒家長及看護人員科學育兒培訓指導工作,積極推進“政府推動、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家庭響應”的工作機制,全面建立“以社區為基礎、面向家庭、體現公益性、滿足基本需求”的0-3歲嬰幼兒科學育兒指導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0-3歲嬰幼兒家長及看護人員科學育兒水平。

二、工作目標

在抓好0-3歲家長及看護人員普遍培訓的前提下,突出抓好2-3歲家長及看護人員的培訓工作,戶籍人口嬰幼兒家長及看護人員培訓率力爭達到100%,在此基礎上逐步向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居住在鎮6個月以上,具有《婚育證明》并及時驗證,家庭符合計劃生育政策)延伸,力爭使每個0-3歲嬰幼兒家長及看護人員普遍接受教育。群眾滿意率達到90%以上,參與率達到85%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