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1 11:18: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原發性肝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原發性肝癌治療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1)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盤數據庫(CBMdisc),計算機檢索1980年1月~2004年8月的文獻題錄。(2)《醫學論文累積索引・腫瘤分冊(19491979)》和《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手工檢索1949年1月~1980年12月的文獻題錄。(3)重慶維普咨詢有限公司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4)清華同方中國期刊網。(5)第二軍醫大學圖書館、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和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圖書館館藏過刊合訂本。
1.2檢索式肝腫瘤[展開全部樹]/中西醫結合,中醫藥療法,中藥療法,中醫療法。
1.3檢索結果共檢出題錄1110條,除去個案報道、單方驗方等文章,共檢出文獻978篇。
1.4分類匯總記錄978篇文獻中所記錄的原發性肝癌中醫分型、治法、方劑和中藥;將各項目輸入MicrosoftExcel2000電子表格;按照我們以往的研究結果[1],將原發性肝癌中醫辨證分為血瘀證、氣滯證、濕證、熱證、氣虛證、血虛證、陰虛證、陽虛證等8個類型,將中醫治法、方劑和中藥按照活血、理氣、祛濕、清熱、補氣、養血、滋陰、溫陽等8個類別進行分類匯總。
2結果
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測定研究論文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血清CEA
原發性肝癌為世界上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病死率高,復發轉移是影響預后的最主要因素。在惡性腫瘤的侵襲轉移過程中,細胞粘附分子與原發灶癌細胞脫落及繼發部位定居均有密切關系。癌胚抗原(CEA)為臨床上常見的腫瘤標志物,而其作為細胞粘附分子在腫瘤的侵襲轉移中亦有重要的意義。消化道惡性腫瘤肝臟轉移時,血清CEA將明顯升高。但是原發性肝癌本身在發生侵襲轉移后,血清CEA是否也會升高,有關該方面的研究鮮見報道。作者檢測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原發性肝癌住院患者202例血清CEA含量,旨在探討CEA作為細胞粘附分子在原發性肝癌侵襲轉移中的作用。報道
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院202例患者中男125例,女77例;年齡23~80歲。其中遠處轉移112例,無遠處轉移90例。所有病例診斷均符合2001年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修訂的肝癌臨床診斷標準。
原發性肝癌治療研究論文
【摘要】原發性肝癌發現時多為晚期,已失去手術切除的最佳時機,中醫中藥在肝癌的治療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優勢。經中醫辨證論治,中醫藥在改善肝癌患者癥狀、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控制癌腫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中醫藥療法;肝瘀脾虛;辨證論治
原發性肝癌是指自肝細胞或肝內膽管細胞發生的癌,為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較高,在我國居于第三位。手術切除是本病的首選治療方法,但是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失去手術的最佳時機。不能行根治性手術,若得不到有效治療,平均生存期僅7.5周[1]。中醫藥作為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一定的療效和獨特的優勢,報道如下。
1辨證論治
辨證的出發點在于揭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時刻的病理變化,它是一個動態的概念[2],是防治疾病的精髓之所在。
段平等[3]將肝癌辨證分3型:肝郁脾虛、瘀毒不化型:治以疏肝健脾、化瘀解毒抗癌之法,方取四逆散合白蛇六味湯加減;毒瘀互結型:治以健脾補腎、養氣血、解毒化瘀抗癌之法,方取四君子湯加減;熱毒蘊結型:治以清熱解毒、瀉肝利膽之法,方取龍膽瀉肝湯加減。何秀蘭等[4]報道王沛教授一般將肝癌分為4型論治:肝郁脾虛型,常以疏肝解郁、益氣健脾寬中為治,方用逍遙散、異功散、參苓白術散等加減;氣血瘀滯型,常以活血化瘀、理氣散結為治,方用血府逐瘀湯、桂枝茯苓丸等加減;濕熱蘊結型,常以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為治,方用茵陳蒿湯、五苓散、五皮飲等加減;氣陰兩虛型,治以益氣養陰補腎,方用一貫煎、大補陰丸、生脈散、六味地黃丸等加減。沈敏鶴[5]總結吳良村教授治療肝癌經驗,根據肝癌患者常見的脈、舌、主癥、體征將肝癌辨證分為3型:肝郁脾虛型:治以健脾行氣、疏肝解毒;濕熱瘀毒型:治以清熱利濕、化瘀解毒;肝腎陰虛型:治以養陰清熱、消癥散結。劉瑞林[6]等總結晚期肝癌48例,分為:氣滯血瘀型,治則為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佐以健脾,以小柴胡湯合大黃蟲丸加減;脾虛濕困型,治則為益氣健脾化濕,佐以疏肝活血,以四君子湯合逍遙散加減;肝膽濕熱型,治則為清利肝膽濕熱,佐以活血化瘀,以茵陳蒿湯合鱉甲煎丸加減;肝腎陰虛型,治則為滋陰柔肝養血,佐以軟堅,以滋水清肝飲合蘭豆楓楮湯加減。高曉紅[7]等總結晚期肝癌28例,分為3型:肝郁脾虛型,方以加味四君子湯合柴胡疏肝散加減;濕熱瘀毒型,治宜清熱利濕、散瘀解毒,方以茵陳蒿湯加減;肝腎陰虧型,治宜滋陰益腎、清熱解毒,方以一貫煎加減。王曉光[8]總結原發性肝癌46例,依據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分為4型:肝郁脾虛挾瘀型,治以疏肝健脾、化瘀散結,予小柴胡湯加減;血瘀氣滯挾痰濁型,治以理氣化瘀軟堅、培補脾氣,兼化痰濁,予鱉甲煎丸加減;濕熱蘊毒血瘀絡阻型,治以清利濕熱、解毒化瘀,扶正消積,予黃連解毒湯加茵陳蒿湯加減;氣陰兩虛血瘀互結型,治以益氣養血、補脾益腎,化瘀消積,予一貫煎合六君子湯加減。楊通禮等[9]將肝癌分為5型,肝郁氣滯型用柴胡疏肝散、逍遙散加減;肝郁血結型用隔下逐瘀湯或桃紅四物湯加減;肝脾兩虛型用四君子湯、黃芪建中湯或參苓白術散加減;濕熱相搏型用龍膽瀉肝湯、黃連解毒湯加減;痰瘀膠結、氣滯血瘀型用犀黃丸、小金丹、甘草芍藥湯加味。李雅玲等用健脾理氣法治療48例晚期肝癌,1年生存率為43.7%,5年生存率為17.6%,中位生存期為12月。
人文關懷在原發性肝癌患者護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人文關懷在原發性肝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接受的原發性肝癌患者88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研究組應用人文關懷護理。結果: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不良情緒高于研究組(P<0.05)。結論:對原發性患者的護理過程當中,人文關懷護理治療效果理想,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人文關懷;原發性肝癌;護理
在我國常見的惡性癌癥之一就是原發性肝癌,該疾病在消化系統中惡性癌癥的病死率排列第一位,雖然我國對于肝癌患者的治療有了很大的進步,減少了該病患者病死的幾率,治療方案也隨之增多,在臨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1]。但是這并不能將我國死亡率降到最低,也無法減輕肝癌給患者帶來的恐懼心理,患者一旦確診為肝癌就會導致身心發生變化,大部分患者會產生各種消極情緒,甚至放棄治療[2]。因此在照顧肝癌患者時就要求護理人員有一定的愛心和責任心,更要細心觀察患者的一舉一動,有耐心的幫助每一位病患,讓患者深刻感受到護理人員對他們的關心和幫助。我院對收治的原發性肝癌患者采用不同護理方案,取得的效果較為理想,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接受的原發性肝癌患者88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在35-65歲,平均年齡(49.98±3.95)歲,研究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在34-66歲,平均年齡(50.01±3.97)歲。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時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肝癌患者術后自我管理水平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齡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自我管理水平的相關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隨機試驗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山東省淄博市傳染病醫院采取手術治療的12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年齡分為青年組(≤45歲,n=24)、中年組(46~59歲,n=54)及老年組(≥60歲,n=42)。三組術后均隨訪6個月,比較三組術后6個月的自我管理水平,并分析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自我管理水平與年齡的相關性。結果老年組自我決策、正性態度、自我減壓及總分水平均低于中年組、青年組,中年組上述指標評分均低于青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雙變量Pearson直線相關性分析,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自我管理水平中的自我決策、正性態度、自我減壓及總分與年齡呈負相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值依次為-0.643、-0.467、-0.608、-0.519,P<0.01)。結論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自我管理水平與年齡密切相關性,臨床上可依據不同年齡段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以提高患者術后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自我管理水平;年齡;相關性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惡性腫瘤,臨床表現多為肝區疼痛、惡心嘔吐、進行性乏力等,需及時治療。手術治療是原發性肝癌的主要治療方式,雖可延長患者生存期,但術后大部分患者生活質量偏低[1]。自我管理效能是個體對自身行為及周圍環境能力控制的一種感知及信念,其水平高低與患者生存期的生活質量具有密切相關性。但相關研究表明,不同年齡的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自我管理水平也存在明顯差異,但臨床上相關研究報道較少[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年齡原發性肝癌患者與術后自我管理水平的相關性,以期改善患者術后生存期的生活質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采用前瞻性隨機試驗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山東省淄博市傳染病醫院采取手術治療的12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年齡分為青年組(≤45歲,n=24)、中年組(46~59歲,n=54)及老年組(≥60歲,n=42)。青年組男15例,女9例;年齡24~45歲,平均(34.71±4.26)歲;中國肝癌分期(Chinalivercancerstaging,CNLC):Ⅰa期10例,Ⅰb期7例,Ⅱa期4例,Ⅱb期3例。中年組男37例,女17例;年齡46~59歲,平均(52.41±4.11)歲;CNLC分期:Ⅰa期22例,Ⅰb期16例,Ⅱa期9例,Ⅱb期7例。老年組男30例,女12例;年齡60~79歲,平均(69.71±5.23)歲;CNLC分期:Ⅰa期17例,Ⅰb期12例,Ⅱa期7例,Ⅱb期6例。除年齡外,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內科學·第8版》[3]中原發性肝癌相關診斷標準;②預計生存期>1年;③均接受經腹腔鏡下肝切除術治療,且術后可獨立完成問卷調查;④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繼發性肝癌、肝膿腫或存在其他類型的惡性腫瘤;②合并菌血癥、感染性休克;③存在嚴重出血傾向,嚴重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經系統治療未得到有效控制。1.3治療方法三組患者均在手術治療后,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在術后6個月,采用中文版癌癥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trategiesusedbypeopletopromotehealth-Chineseversion,C-SUPPH)量表[4]評估三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SUPPH量表采用5級評分法(1~5分),共包含自我決策(3項條目,15分)、正性態度(15條項目,75分)、自我減壓(10條項目,50分)3個維度,總分為各維度之和,共140分,評分越高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越好。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ˉ±s)表示,三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用雙變量Pearson直線相關性分析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自我管理水平與年齡的相關性,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圍術期心理應激反應及術后疼痛的影響
摘要:目的分析階段式細節化護理對原發性肝癌切除術患者圍術期心理應激反應及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88例擬行切除術的原發性肝癌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4例,常規護理)和觀察組(44例,階段式細節化護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術前及護理后,觀察組的HAMA、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12、24、48、72h,觀察組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正常進食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術后輔助診療完全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階段式細節化護理應用于原發性肝癌切除術患者圍術期可減輕其心理應激反應與術后疼痛程度,促進術后恢復。
關鍵詞:階段式細節化護理;原發性肝癌切除術;心理應激反應
原發性肝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全球每年約有65萬新發病例,且我國占比高達65%,患者死亡率高[1]。腹腔鏡下根治性切除術是Ⅰ~Ⅱb期原發性肝癌常用的治療方式,可切除肝臟內病灶,延緩惡病質進展,相較于傳統開放手術,其具有微創、并發癥少、恢復快等優勢[2]。目前在原發性肝癌切除術圍術期所用的常規護理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維持正常的醫療秩序,但部分患者在圍術期仍存在明顯的心理應激反應,且術后疼痛嚴重、并發癥發生風險高[3-4]。分階段護理是根據不同階段患者的特點實施不同重點的護理服務,每個階段的護理工作均有不同的側重點,可改善患者的護理體驗[5]。細節化護理是在精準醫療理念下對患者實施的精細、全面、完善的護理服務,其應用成效與價值已得到既往報道的肯定[6]。若將上述兩種護理模式結合可在患者每個階段有針對性地實施全面、精細的護理服務,但其在原發性肝癌切除術圍術期的護理效果未見報道。基于此,本研究分析階段式細節化護理對原發性肝癌切除術患者圍術期心理應激及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8例擬行切除術的原發性肝癌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男35例,女9例;年齡32~75歲,平均(55.10±10.74)歲;臨床分期[7]為Ⅰ期6例,Ⅱ期38例;病理類型為肝細胞癌40例,肝內膽管癌2例,混合型肝癌1例,透明細胞癌1例;有淋巴結轉移21例;Child-Pugh分級為A級28例,B級16例。觀察組男37例,女7例;年齡30~78歲,平均(56.20±10.95)歲;臨床分期為Ⅰ期6例,Ⅱ期38例;病理類型為肝細胞癌42例,肝內膽管癌2例;有淋巴結轉移23例;Child-Pugh分級為A級29例,B級1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經病理學檢查證實為原發性肝癌[8];臨床分期為Ⅰ~Ⅱb期;符合切除術指征[9];擇期實施腹腔鏡下根治性切除術,有淋巴結轉移者配合實施淋巴結清掃術;意識清醒,自愿配合。排除標準:原發性肝癌切除術后復發;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轉移至肝臟;合并其他臟器疾病或系統功能障礙;有精神心理障礙;需實施新輔助放化療或介入治療;合并嚴重外傷。
肝血管瘤肝膿腫預防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肝癌肝膿腫誤診肝血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原發性肝癌與肝膿腫的鑒別方法,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方法肝血管瘤和肝膿腫都被誤診為原發性肝癌;結果兩例誤診延誤治療.結論:一些原發性肝癌與肝膿腫及肝血管瘤之間存在相似之處,正確鑒別二者之間關系,才能及時診斷及有效治療。
原發性肝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起病隱匿,缺乏特異性,且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尤在沿海地區乙型肝炎高發區發病率較高,早期診斷治療者,預后亦不樂觀;臨床誤診誤治的情況常有發生。
1臨床資料
從2000-2007在新加坡醫院,本組共收集10例誤診為肝血管瘤,5例誤診為肝囊腫。
1.1誤診為肝囊腫
肝癌的中醫病名病因分析綜述
摘要:該文以中醫學理論為指導,基于導師周仲瑛教授診治研究疑難雜病的學術思想及對原發性肝癌的認識,以“癌毒”為主線,探索中醫藥對肝癌的病名、病因的認識。論文著眼于肝之生理、病理及其與它臟的關系,從理論上系統探討原發性肝癌的病名及病因,為肝癌治療奠定基礎。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中醫病名;中醫病因
原發性肝癌(以下簡稱肝癌)進展迅速,療效較差,生存期短,流行面廣,是世界上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最常見的10種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每年新發病人約為14萬,年死亡率為20.4/10萬,約占全世界肝癌發病數及死亡數的50%[1]。近20年來,病死率又有上升趨勢,已成為我國第2位惡性腫瘤致死原因[2,3]。目前,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方法,但此法多適合于亞臨床肝癌和小肝癌,其治愈率亦僅為15%~30%,5年復發率達40%~80%。而且,由于肝癌起病隱匿,缺乏特異性癥狀,發現時多數已是中晚期,故相當一部分患者已失去手術切除機會[4]。姑息性介入手術或化療等法又有明顯的毒副作用,許多病人難以耐受。因此,中醫藥及其他新技術、新藥物有機結合的綜合治療措施已得到腫瘤治療界廣泛認可。中醫中藥是我國的傳統醫學,作為惡性腫瘤綜合治療措施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預防肝癌發生、減少復發轉移、減輕痛苦、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隨著社會進步、社會環境的變化,肝癌發病率逐步提高,肝癌的中醫藥研究亦若雨后春筍。然而,對肝癌病因、發病、病機、病理因素、治則治法,皆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尚未形成系統和規范的認識。因此,如何更加深刻地認識肝癌,中醫藥治療肝癌的作用機理是什么,如何使中醫藥防治肝癌的潛在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從而提高防治肝癌整體水平,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探索的重大課題。導師周仲瑛教授業醫近六十載,學驗俱豐,以治療疑難雜病見長,對原發性肝癌的研究頗有心得。導師在幾十年的臨床工作中,遵循“實踐出真知”的準則,勤于實踐,不斷探索。在臨證時,強調“審證求因”“辨證施治”的重要性,重視肝癌致病“癌毒”的多樣性、復雜性、多變性,不斷探尋肝癌的病因、病理及卓有成效的治療方法。本文以中醫學理論為指導,在導師數十年研究本病的基礎上,總結繼承導師的學術思想,分析歸納肝癌病名及病因,為臨床治療的合理性有效性奠定基礎,目的在于不斷提高臨床療效。
1肝之生理病理
肝居中焦,具有主疏泄、主藏血之功。其為剛臟,體陰用陽,喜條達而惡抑郁,郁則氣滯或化火、生風、動陽,故而肝病病理因素復雜、兼夾;肝之性易動而難靜,因五行生克乘侮的關系,肝病多延及他臟,諸如肝病及脾,肝病及腎等。臨床可多見濕熱毒瘀蘊結肝膽脾胃、肝腎陰虧、肝血不足之證。
2癌毒特性概述
獨家原創:肝癌的新的血清學研究及治療方法
【摘要】肝癌是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由于肝癌起病隱匿、侵襲性強、復發率高等特點給臨床治療帶來了很大難度,近半個世紀以來,分子生物學、病毒學、免疫學等基礎研究向肝癌領域滲透,肝癌治療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現就其進展作一綜述。
【關鍵詞】肝癌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介入治療生物治療熱治療中醫藥治療
目前多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或AFP單克隆抗體酶免疫(EIA)快速測定法檢測血清AFP含量正常人血清中可沒理微量小于20μg/L水平肝細胞癌增高者占70~90%通常AFP濃度與腫瘤大小有相關但個體差異較大一般認為病理分化接近正常肝細胞或分化程度極低者AFP常較低或測不出國外公認標準往往偏高易于漏診我國重視中等和低濃度AFP增高的動態觀察臨床實踐中對AFP低濃度者常須結合影像診斷技術進行隨訪有助于及早確立診斷肝癌常發生在慢性活性肝病基礎上故須加以鑒別慢性肝炎肝炎后硬化有19.9%~44.6%患者AFP增高濃度多在25~200μg/L之間良性肝病活動常先有丙轉氨酶明顯升高AFP呈相隨或同步關系先高后低一般在1~2月內隨病情好轉轉氨酶下降AFP隨之下降呈“一過性”有時良好肝病活動AFP亦可呈反復波動持續低濃度等動態變化但必須警惕肝病活動的同時可能有早期癌存在
其他肝癌標志物的檢測:近年來現血清AFP陰性的原發性肝癌有增多趨勢因此開發更新更特異更敏感的標志物已成為緊迫的課題尋找癌胚特性的同工酶及異質體;尋找特異亞組成成份為當前肝癌血清標志物研究的方向近年來國內外報道對肝癌診斷具有較高價值的有:
①r-GT同工酶(GGTⅡ):應用聚丙烯酰胺梯度電泳分離法可顯示同工酶12條帶Ⅰ′ⅡⅡ′帶是原發性肝癌的特異條帶陽性率為79.7ˉP陰性者此酶陽性率為72.7%
②甲胎蛋白異質體(FucAFP):目前以扁豆凝集素(LCA)親和交叉免疫自顯影法測定AFP異質體診斷價值為高有二種異質體即LCA非結合型(AFP-N-L)和結合型(AFP-R-L)肝癌含AFP-N-L平均49.13±27.20%(0~100%)<75%為肝癌診斷標準陽性率86.0%隨病情惡化而降低非癌肝病AFP-N-L為93.30±7.66%假陽性率為1.6%
小議B超在少血管型肝癌中的診斷價值
隨著肝動脈造影術在肝臟腫瘤診斷中的廣泛應用,一種造影所見癌腫區域較周圍肝組織供血少的少血管型肝癌逐漸被人們認識。由于這種少血管型肝癌血管造影所顯示的病變區域內無典型腫瘤血管特征改變,較易漏診及誤診。本文收集了32例血管造影為少血管型改變的病例,以探討超聲對此病的診斷價值。
1資料和方法
病人32例,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齡最小者29歲,最大者72歲,平均41.2歲。病史最長者1年,最短者10d。臨床主要癥狀為上腹疼痛,其中4例以上腹包塊為主要表現。32例中10例AFP<20μg/L,22例AFP>400μg/L。
32例中經綜合臨床表現、多種檢查(DSA、US、CT、MR和化驗檢查)和/或手術病理檢查符合肝癌診斷標準的原發性肝細胞癌(PHC)29例,膽管細胞癌2例。其中12例經手術病理證實,7例為高分化腺癌,5例為中分化腺癌;1例經穿刺活檢病理證實;1例經手術及病理診斷為肝組織壞死出血及纖維包裹。
全部32例均采用AlokaD-620型超聲儀進行探查,探頭頻率為3.5MHz。
2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