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11:59: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因子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因子技術農業企業業績
一、盈利質量內涵
盈利質量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目前,學術界對此有不同的看法。總的來說,可以將以上定義概括為“現金流量觀點”“真實性觀點”和“持續性觀點”。我們引入盈利質量的概念來分析企業業績。
首先,現金流量觀點強調了盈利的可實現性,但卻忽略了其成長性。其次,真實性強調現金流入的利潤真實、沒有虛假,但仍忽略了持續發展能力。最后,持續性觀點強調了收益成長性,但卻忽略了盈利的真實性。如果說利潤都以掛賬應收賬款體現,那么利潤質量高則不能保證。
總之,筆者認為,盈利質量是在傳統盈利能力評價基礎上,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對盈利指標進一步修正和檢驗,對公司收益狀況多視角、全方位綜合分析反映公司該時期獲取利潤的質量好壞的評價結果。
二、農業類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的實證分析
(一)指標選取和樣本選擇
因子技術的農業企業業績解析
一、盈利質量內涵
盈利質量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目前,學術界對此有不同的看法。總的來說,可以將以上定義概括為“現金流量觀點”“真實性觀點”和“持續性觀點”。我們引入盈利質量的概念來分析企業業績。
首先,現金流量觀點強調了盈利的可實現性,但卻忽略了其成長性。其次,真實性強調現金流入的利潤真實、沒有虛假,但仍忽略了持續發展能力。最后,持續性觀點強調了收益成長性,但卻忽略了盈利的真實性。如果說利潤都以掛賬應收賬款體現,那么利潤質量高則不能保證。
總之,筆者認為,盈利質量是在傳統盈利能力評價基礎上,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對盈利指標進一步修正和檢驗,對公司收益狀況多視角、全方位綜合分析反映公司該時期獲取利潤的質量好壞的評價結果。
二、農業類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的實證分析
(一)指標選取和樣本選擇
石油工程技術有形化研究
摘要:積極開展石油工程技術有形化工作,對提升技術影響力、實現油氣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國內外石油公司技術有形化實踐,確定了石油工程技術有形化評價指標體系。評價體系主要包括4個維度,即市場需求因子、技術成熟度因子、商業化應用因子和業務發展需求因子,各個維度下分別具有不同的變量指標,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各指標權重。通過信度、效度檢驗,顯示該指標體系具有較好的問卷結構,能方便提取受調者信息,可為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公司評價其自有技術是否需要有形化提供操作指導。
關鍵詞:技術有形化;石油工程技術;油服公司;因子分析法;評價體系;權重技術
有形化概念最早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提出,通常是指把技術、產品、配套工藝、軟件、服務、解決方案、經驗規律等物質或非物質形態的事物,通過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化、組織化、集成化等知識管理手段,形成一種可以復制、生產和發表的能力,使分散、隱性、依賴于少數專家的自用技術變成可共享和可傳承的顯形技術,并通過有效的載體和手段,形成技術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技術價值的最大化[1-2]。從廣義上講,技術有形化涵蓋能反映技術的聲、像、圖、文、形(形象)、境(環境)等形象識別系統,是科技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與主要載體[3]。石油工程技術服務企業擁有大量自主研發的各類工程技術,技術管理部門也認識到技術有形化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是,并非所有的技術都達到了有形化的條件,如何篩選需要有形化的技術,亟待深化研究。為此開發一套技術有形化評價指標體系,對自有技術的有形化需求進行評估,篩選出合適的石油工程技術進行有形化。
1石油工程技術有形化篩選指標體系研究設計
石油工程技術有形化技術篩選體系的研究范圍鎖定在配套技術、專項技術和單項技術3方面。配套技術是集合多專業能夠擔起油氣勘探開發重任的技術體系,專項技術是某技術專業中的一項技術,單項技術是能夠解決石油工程某單一問題的技術。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技術有形化項目的篩選指標,體系設計依據了高成熟度原則、市場潛力最大化原則、業務急需原則。研究根據Bagozzi等1991年提出的評價體系開發過程標準進行規范化設計(圖1)[4]:一是確定石油工程技術評價范圍;二是提煉評價指標,主要是依據公司石油工程業務實際做出提煉;三是通過開放性問題征求采訪者對評價指標體系的意見,充分討論后完成指標的增加和篩選。增加和篩選應遵循如下原則:指標與企業業務密切相關,是企業最為關注的技術領域,并具有實際意義。據此原則,本研究經過3次課題小組討論最終將調研指標選定為7個。
2石油工程技術有形化篩選指標及權重確定
企業文化跨國公司本土化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認為企業文化與企業的各種實用技術一樣,都是企業經營中的技術因子,稱之為“文化因子”。文化因子從市場拓展能力、內部凝聚能力、經營標準化能力和全面責任能力等方面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就跨國公司而言,其文化因子具有差異性和兼容性等特征。相對于單純的母公司文化,本土化能夠給跨國公司創造更多的投資效益。跨國公司之所以實施本土化策略,在于以本土化為手段,實現其投資的戰略利益。
關鍵詞:跨國公司企業文化投資效益
企業文化被定義為企業成員共有的哲學、意識形態、價值觀、信仰、假定、期望、態度和道德規范。在企業追求其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過程中,企業文化解釋了企業為什么要這樣做的基本原因。從企業文化這個概念被提出以來,它已經被公認為影響企業組織績效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且會影響到企業投資效益(SiehlandMartin,1990;KotterandHeskett,1992)。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越來越多有實力的公司走上了跨國經營之路,成為跨國公司。在實踐中,所有希望通過海外投資來獲取高額回報的跨國公司都面臨著如何解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制度、不同社會、不同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問題。無視這種差異,而照搬母公司的全套經營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正如戴維•利克斯所說:“凡是跨國公司的失敗,幾乎都是因為忽略了文化差異所招致的結果。”相反,那種完全抹去母公司的一切烙印,一味地迎合當地文化的做法,也是不可取。跨國公司一方面需要保持母公司的經營特色,分享母公司的戰略資源,另一方面更需要盡快融入到當地的本土文化中,實現企業文化的本土化,從經營理念到經營方式都要適應所在國的國情、制度和傳統。無數事實證明,跨國經營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本土化戰略。
近年來,隨著中國投資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把投資目的地選擇在中國。與此同時,跨國公司為了加強其設在中國的子公司的市場競爭力,紛紛實施本土化經營戰略,并不斷加快步伐。這一現象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一些學者從文化差異的角度對跨國公司在拓展業務方面所面臨的挑戰進行探討,更多學者從本土化給跨國公司和國內競爭伙伴帶來的利弊進行分析。從文獻方面看,國內關于企業文化和本土化問題的探討大多集中在價值判斷和倫理層面。無論是企業文化差異的比較,還是本土化的利弊之辯,其研究思路大體如此。
本文不同于以往關于企業文化簡單價值判斷的邏輯,而把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生產管理、組織設計、營銷策略、人力資源等各種技術因素視為一類,它們都屬于企業經營中的技術因子。正如企業管理實踐已經反復證明的那樣,企業文化在企業經營中不僅發揮著理念、信仰和道德規范作用,而且是一個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技術因子,可以影響和制約企業的投資效益。
低碳建筑發展制的雙因子分析
摘要:為明確低碳建筑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通過文獻分析從低碳建筑推進中各利益方的利益訴求及沖突出發篩選制約因素,根據專家訪談、問卷調查得出符合我國低碳建筑發展現狀的影響因素清單,運用雙因子分析法對因素清單進行優化驗證和計算分析。結果顯示,政策支持、技術創新、經濟效益、市場環境和認知程度5個因子是影響低碳建筑推進的關鍵;政策支持因子和經濟效益因子對低碳建筑的制約影響程度最為顯著;在今后低碳建筑發展過程中應重點關注低碳建筑優秀示范推廣度低、缺乏切實可行的低碳建筑評價體系和低碳建筑增量成本高的問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聚焦利益相關者視角針對關鍵制約因素提出促進我國低碳建筑發展的對策,可為設計合理的低碳建筑發展策略提供支撐。
關鍵詞:低碳建筑;制約因素;公共因子變量;驗證性因子分析
積極應對氣候變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話題[1]。我國2020年提出的“雙碳目標”也已成為各行業關注的焦點[2]。其中,建筑業的能源消耗占比較大,具有良好的減排潛力,是我國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的關鍵[3]。較之傳統建筑行業,低碳建筑作為建設低碳社會、推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手,在減少能源消耗與碳排量、提高建筑舒適性與健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低碳建筑已逐漸成為國際建筑界的主流趨勢,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已有學者針對碳核算[5]、低碳技術研發[6]、低碳評價體系構建[7]、綠色低碳改造[8]與碳排放權交易[9]等方面展開了研究,為國內低碳建筑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然而,目前低碳建筑僅在我國個別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省市出現了試點項目,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發展成果仍處于空白狀態,我國低碳建筑新建比例低、規模小等問題仍然存在[10]。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低碳建筑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11]。而現有對低碳建筑發展制約因素的多數研究都集中在低碳建筑的一個方面,如政策、經濟、技術等,指出低碳建筑的發展路徑需要集中優勢資源開展新型節能降碳技術攻關[12]、強化政策導向,提升建筑品質[13]、加大對低碳材料和新能源的充分利用[14]、促進既有建筑向低碳化方向改造[15]、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低碳評價體系[16]等。因此,現有研究結果也僅能確定影響低碳建筑推進中的部分單獨因素,缺乏對各主體面臨障礙的全面梳理,從而無法系統地建立影響機制。要推進低碳建筑發展需促使建筑供給端選擇低碳生產方式、建筑需求端認可低碳建筑產品、建筑監管端健全政策體系支持低碳發展[17]。各級地方政府、開發商企業、消費者,均應對低碳建筑有著正確的認知,且能積極地響應其發展要求,參與到低碳建筑的發展中去,才能有效推進建筑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18]。現有文獻大多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較少。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可以將多個因素變量轉化為互不相關或少數幾個關鍵因子,從而簡化復雜的數據結構,為我國低碳建筑發展理清關鍵障礙因素。但探索性因子分析只能通過因子載荷憑主觀推斷數據的內在結構,具有假設條件約束太強的缺陷,進一步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可對信息結構進行優化驗證,從而對制約我國低碳建筑發展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客觀評價。綜上,本文從利益相關者視角,通過考察各利益方的利益訴求及沖突,理清低碳建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對癥下藥”以推動低碳建筑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結合現狀發展實際,識別出制約我國低碳建筑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采用雙因子分析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為推進我國低碳建筑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借鑒和理論支撐。
1研究設計
本文從低碳建筑推進過程中各利益方的利益訴求及沖突出發,根據文獻分析、專家訪談得出符合我國低碳建筑發展現狀的影響因素清單,采取問卷調查收集數據;運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對原始抽取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歸納,排除不符合指標的因素,得到制約因素公共因子變量;再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方法對前述因子分析結果進行驗證,并對各因子重要性等級進行排序。
1.1問卷設計
論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
收藏到網摘:添加到百度搜藏收藏到雅虎收藏到QQ書簽收藏到新浪ViVi
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是流星畢業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而的,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是篇高質量的論文,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對您論文寫作,提供一定的幫助。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為免費畢業論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用途。
[摘要]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涉及眾多指標,利用多指標評價企業創新能力是一個復雜問題。本文構建了技術創新指標體系,利用多元統計中常用的因子分析法原理,結合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對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了綜合評價。
[關鍵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綜合評價
在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中,“創新”是經濟增長與發展的“主發動機”,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經典的創新測度把創新與發展理解為一種線性關系,即科學研究是創新的起始點,增加科學研究的投入將導致下游的創新與新技術的增加。
一、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服務貿易出口技術實證研究
一、引言
目前,全球貿易結構從過去以貨物貿易為主不斷升級轉變成當前以服務貿易為主的核心結構。據《中國統計年鑒》,20世紀80年代,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當中,服務貿易不足貨物貿易的8%,到2014年這一比重上升到了14.04%,這表明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速度趕上并超過了貨物貿易的發展速度;從出口額來看,1982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額為25億美元,1993年突破100億美元達到110億美元,2007年突破1000億美元達到1216億美元,2014年已經上升到了2222億美元;從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來看,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分為外延式增長和內涵式增長,呈現出通過增加資源投入等外部數量和規模的變化促進增長與通過提高資源利用率等內部效率來促進增長的雙重特點,這就意味著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逐步由傳統勞動密集型為主轉變為技術密集型為主導的貿易模式。在此背景下,提高我國服務貿易出口技術含量對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此背景下,采用因子分析法來判斷各指標對服務貿易出口技術含量的影響程度,這對促進我國服務貿易增長方式的轉型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指標選擇和數據來源
(一)指標選擇。本文從經濟發展狀況、國家和社會資金投入情況以及服務業發展狀況,選取了2001-2015年,我國的人均GDP、貨物貿易出口額(GE)、科技總投入(R&D)、教育總經費(EDU)、職業培訓投入(TRA)、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FDIS)、服務貿易發展水平(ST)等指標。由于數據的難獲取性,其中科技總投入用研發科技經費(R&D)來衡量;職業培訓投入由全國就業訓練中心經費總來源來代替;服務貿易發展水平由歷年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比重來衡量;服務貿易發展規模由歷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服務業的比重來衡量。(二)數據來源。本文人均GDP、服務貿易外商直接投資、貨物貿易出口總額、科技總投入、教育總經費、和服務業發展水平等數據均由歷年《中國統計年鑒》分析整理得出,職業培訓投入數據由歷年《中國勞動統計年鑒》分析整理得出。
三、實證分析過程和結果
(一)KMO檢驗。本文利用stata12.0軟件,對選取的7個指標進行KMO檢驗,得出培訓投入的KMO值僅為0.0812,但總的KMO值為0.6682,由此可以判斷本文各原始變量是適合做因子分析的。(二)因子分析。利用stata12.0軟件,采用主因子法對選取的7個原始變量進行因子分析,其結果如表1,可以看出,影響我國服務貿易出口技術含量的因素可歸因于7個成分,但只有成分1和成分2的特征值大于1,且這兩個成分解釋了7個變量組合方差的98.64%。因此,本文將保留這兩個成分,對原始變量與兩個主要因子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表2為因子載荷表,反映的是各原始變量與兩個主因子之間的相依程度。由表可以看出,培訓費用相對于主因子2的載荷系數為0.9925,其余6個原始變量相對于主因子1的載荷系數值都在0.9以上,這說明培訓費用與主因子2的相依程度高,其余6個原始變量與主因子1的相依程度極高,由此我們可以將培訓費用歸于主因子2,其余6個原始變量歸于主因子1。按各原始變量性質的異同,我們可以定義主因子1為宏觀指標,主因子2為微觀指標。(三)因子旋轉。通過因子旋轉,我們可以找出意義更明確、更符合實際意義的主因子。通過Stata12.0得出旋轉后的特征根與方差貢獻度,與旋轉前不同的是,旋轉后影響我國服務貿易出口技術含量的因素僅歸因于兩個成分,且其特征根都大于1,方差貢獻度為98.64%,因此,這兩個成分是影響服務貿易出口技術含量的主因子。由于旋轉后的因子載荷與旋轉前一致,因此,培訓費用仍歸于主因子2,即微觀指標,其余6個變量歸于主因子1,即宏觀指標。(四)因子得分。因子得分表示的是樣本在公共因子上的取值,其中βij表示因子得分系數:Fi=βi1X1+βi2X2+...+βijXji=1,2j=1,2,...,7(1)通過Stata12.0,我們可以得出各初始變量與公共因子1和公共因子2的線性關系為:F1=0.1683X1+0.17523X2+0.16476X3+0.16618X4+0.0454X5+0.16906X6+0.17102X7(2)F2=-0.02885X1+0.16154X2-0.06673X3-0.05105X4+0.96826X5-0.00077X6+0.03625X7(3)根據上述線性關系,可以得到主因子值,據此可以建立綜合評價模型:F=W1×F1+W2×F2,Wi為權重,由此可得出綜合評價模型為:F=0.8517F1+0.1483F2,從該模型可以看出,宏觀因素能解釋綜合評分變動原因的85.17%,而微觀指標僅能夠解釋綜合評分變動原因的14.83%。代入各原始變量的值,我們可以得出2001-2015年的公共因子Fi值,進而可得出綜合評分F值,如表3為計算得出的因子分析綜合評價得分表。由表可知,2001-2015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技術含量大體上呈穩定上升趨勢,08年的增長速度有所下降,09年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其可能原因在于07年的次貸危機和08年金融危機對我國對外貿易的打擊十分嚴重,但經過一系列政策調整,全球經濟回暖,我國服務貿易出口技術含量又開始穩健增長。
企業文化本土化與投資效益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認為企業文化與企業的各種實用技術一樣,都是企業經營中的技術因子,稱之為“文化因子”。文化因子從市場拓展能力、內部凝聚能力、經營標準化能力和全面責任能力等方面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就跨國公司而言,其文化因子具有差異性和兼容性等特征。相對于單純的母公司文化,本土化能夠給跨國公司創造更多的投資效益。跨國公司之所以實施本土化策略,在于以本土化為手段,實現其投資的戰略利益。
關鍵詞:跨國公司企業文化投資效益
企業文化被定義為企業成員共有的哲學、意識形態、價值觀、信仰、假定、期望、態度和道德規范。在企業追求其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過程中,企業文化解釋了企業為什么要這樣做的基本原因。從企業文化這個概念被提出以來,它已經被公認為影響企業組織績效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且會影響到企業投資效益(SiehlandMartin,1990;KotterandHeskett,1992)。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越來越多有實力的公司走上了跨國經營之路,成為跨國公司。在實踐中,所有希望通過海外投資來獲取高額回報的跨國公司都面臨著如何解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制度、不同社會、不同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問題。無視這種差異,而照搬母公司的全套經營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正如戴維•利克斯所說:“凡是跨國公司的失敗,幾乎都是因為忽略了文化差異所招致的結果。”相反,那種完全抹去母公司的一切烙印,一味地迎合當地文化的做法,也是不可取。跨國公司一方面需要保持母公司的經營特色,分享母公司的戰略資源,另一方面更需要盡快融入到當地的本土文化中,實現企業文化的本土化,從經營理念到經營方式都要適應所在國的國情、制度和傳統。無數事實證明,跨國經營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本土化戰略。
近年來,隨著中國投資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把投資目的地選擇在中國。與此同時,跨國公司為了加強其設在中國的子公司的市場競爭力,紛紛實施本土化經營戰略,并不斷加快步伐。這一現象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一些學者從文化差異的角度對跨國公司在拓展業務方面所面臨的挑戰進行探討,更多學者從本土化給跨國公司和國內競爭伙伴帶來的利弊進行分析。從文獻方面看,國內關于企業文化和本土化問題的探討大多集中在價值判斷和倫理層面。無論是企業文化差異的比較,還是本土化的利弊之辯,其研究思路大體如此。
本文不同于以往關于企業文化簡單價值判斷的邏輯,而把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生產管理、組織設計、營銷策略、人力資源等各種技術因素視為一類,它們都屬于企業經營中的技術因子。正如企業管理實踐已經反復證明的那樣,企業文化在企業經營中不僅發揮著理念、信仰和道德規范作用,而且是一個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技術因子,可以影響和制約企業的投資效益。
略論各省科技競爭力
摘要:科技競爭力是經濟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性要素。各省由于科技基礎、科技投入、科技產出、科技影響等要素的不同,其科技競爭力也不同。根據科技競爭力的內涵,構建出科技競爭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以2010年的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為來源,運用社會經濟統計軟件SPSS11.5,通過對31個省多項評價指標進行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客觀地評價各省科技競爭力。
關鍵詞:科技競爭力因子分析聚類分析
一、引言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它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而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科技是一個重要的生產因素,它可以提高投資的收益,實現收益遞增,最終推動經濟的持續增長;發展經濟學認為科技進步已成為工業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和核心因素[1]。
省份是個特殊規模的經濟體,城市之間存在競爭已成為許多研究人員的共識,所以各省之間的激烈競爭也就必然存在,同時科技的發展水平也影響和制約城市經濟整體水平的發展。所以針對目前我國各省的科技投入如何、科技產出怎樣、科研經費投入比例如何、又是那些方面影響著科技競爭力等問題,本文將以我國各省科技競爭力為研究對象,運用因子分析與聚類分析,從不同角度測度各省的科技競爭實力,幫助各省了解本地區在科技實力方面的表現,為各省制定科技發展戰略提供依據,以使其完成由粗放式產業向高新技術型產業的順利轉變。
二、科技競爭力指標體系
高新技術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運用SPSS25.0軟件,實證分析了我國高新技術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研究結果表明,我國高新技術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呈現一定的差異,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最強,信息化學品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較弱。并針對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的制造業指出了相關的問題和影響因素,從而為我國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調整區域經濟布局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高新技術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因子分析
隨著全球不同國家高新技術制造業計劃的相繼推出,高新技術制造業發展的競爭日益激烈,國家或地區的綜合實力又需要依靠制造業的規模和發展水平來體現,而高新技術產業最能體現制造業能力和前景。因此,高新技術制造業水平是影響地區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強弱的重要因素。技術創新能力是衡量一個地區或一個行業經濟發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技術創新能力強的行業,其經濟發展水平就會高。國民經濟行業中R&D投入強度相對高的制造業行業,包括醫藥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設備及儀表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近年來,各高新技術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存在差異,如何均衡不同高新技術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對我國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調整區域經濟布局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1評價指標的選擇與建立
根據高新技術制造業的內涵與特征,結合有關高新技術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指標文獻的閱讀與研究,依據“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分析為主及數據的科學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的原則,并經過相關性和適用性的檢驗,文章選取了17個指標構成高新技術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包括R&D活動的企業數、R&D人員、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R&D經費內部支出、R&D經費外部支出、新產品開發項目數、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新產品銷售收入、專利申請數、有效發明專利數、引進技術經費支出、購買境內技術經費支出、技術改造經費支出、有研發機構的企業數、機構數、機構人員、機構經費支出共17個變量。
2實證分析與數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