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監管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8 15:14: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盈余監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盈余監管

國內盈余監管實證探究

一、司治理介紹

所謂公司治理是指公司股東通過構建對經理人的激勵和監督機制,著重解決兩者之間委托問題而形成的、以比較完善的市場運作機制和內部控制機制為基礎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在現代企業中,由于會計信息會影響企業內部和外部各參與主體的利益,為了保護各自的利益,相關主體(通過其代表)對會計信息披露行為進行干預。公司治理的質量將會直接影響盈余管理發生的概率。如果公司內部和外部存在有效的治理機制,就會對管理當局的信息披露行為形成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從而減少盈余管理的發生。相反.若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則會使管理者有機可乘,可以根據需要作出選擇性披露,即發生盈余管理行為。目前國內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盈余管理動機、計量方法和盈余管理手段上,而對于盈余管理與公司治理、關聯交易、審計等方面的實證研究較少。本文將就盈余管理與公司治理方面的國內實證研究文獻做回顧。

二、國內公司治理與盈余管理研究現狀

(一)公司治理綜合因素與盈余管理的關系

國內關于盈余管理程度的計量基本上都是以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估計的操控性應計利潤的絕對值作為計量指標,但公司治理指標的選擇各異,但主要有董事會特征、股權結構、管理層激勵以及監事會等幾個主要方面。王生年等人(2009)以公司治理理論為基礎,選取了滬深兩市2001—2006年間的3749個公司年樣本,從股權結構、管理層激勵、董事會特征與監事會有效性四個方面檢驗了公司治理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發現:股權集中度與盈余管理程度顯著正相關,管理層激勵機制尚不完善,管理者薪酬與盈余管理程度正相關,股權制衡未能制約大股東的盈余操控行為,董事會的監督職能失效并且監事會形式重于實質。說明了我國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權結構是導致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董事會、監事會沒有很好地發揮其監督職能。曹廷求等人(2008)利用南開大學公司治理指數2003—2005年的面板數據對上市公司治理狀況與盈余管理進行的實證分析表明公司治理的完善會顯著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并且這種降低主要是由于董事會、監事會、信息披露以及利益相關者等公司治理機制發揮作用的積極結果。黃新建等人(2005)文以我國ST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從股權結構、董事會和監事會方面,對盈余管理與公司治理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流通股與盈余管理無相關關系,股權集中度與盈余管理正相關,獨立董事與盈余管理負相關,此外.由于我國股權結構相對比較集中,致使股權制衡度與盈余管理正相關,沒有發揮其約束作用。

(二)公司治理單一因素與盈余管理的關系

查看全文

深究民營企業盈余監管動機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發展和完善,中國民營企業得到了突飛猛進地發展,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據統計,2008年民營企業家數在中國法人企業中占比已達60%以上,民營經濟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占中國GDP的比重已超過65%,實現出口額占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達68%,全年實現納稅占中國稅收總額近60%。

另外數據還顯示,蓬勃發展的民營企業不僅為中國創造了80%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還提供了中國70%的技術創新,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成為中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泉。因此,隨著民營企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加強民營企業管理,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盈余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一、理論基礎

關于盈余管理,國內外許多學者都曾進行過定義。顧兆峰(2000)強調盈余管理是企業管理人員通過選擇會計政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的行為。寧亞平(2004)在分析了前人對盈余管理的定義后認為,盈余操縱包括盈余管理和盈余作假兩個內容,兩者互斥。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層在會計準則和公司法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盈余操縱,或通過重組經營活動或交易達到盈余操縱的目的,但這些經營活動和交易的重組增加或至少不損害公司的價值。廣義的盈余管理指盈余操縱,狹義的盈余管理指盈余作假(賀德富、鄒晶,2008),本文所討論的內容建立在廣義的盈余管理的基礎上。

盈余管理最主要的操作法包括兩個層次,報表層次和交易層次,報表層次的盈余操縱主要是要與營業相關的應計項目操作、營業外項目、會計政策與估計的選擇;交易層次的盈余操縱主要有交易事項的安排等。通常情況下,通過報表層次進行的盈余管理比交易層次的盈余管理更為普遍(Johes,1991),而且在法律保護程度較低的國家,譬如奧地利、南非和韓國等國家企業盈余管理程度較高,而在美國等國家法律保護程度較高,則企業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對較低。

財務報告中以歷史成本原則為基礎的會計盈余不符合“過去的永遠是過去的”這一經濟學教義,但在持續經營這一會計假設下,會計盈余可以傳遞公司未來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并由此影響政府、所有者、債權人等信息需求方的決策,與此同時,作為會計主體的各利益集團間也有利益沖突,所以盈余管理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不同盈余監管手段以及形式

中存在著廣泛的盈余管理現象,保上市、保配股、保盈利成為我國上市公司實施盈余管理的主要動機。文中盈余管理是指企業實際控制者運用職業判斷編制財務報告和通過規劃交易以變更財務報告的機會主義行為,旨在誤導那些以經營業績為基礎的決策行為或影響那些以會計報告數字為基礎的契約后果。盈余管理只能在會計準則或制度的范圍內進行,不能超越會計準則及制度的規定,恰當的盈余管理可為公司贏得理財和經營活動的彈性空間。但許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種機會主義行為,尤其是我國證券市場還不是很發達,上市公司中的一些盈余管理行為已經影響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已經超出了可以容忍的限度。研究盈余管理的手段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這對于加快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完善,減少企業盈余管理的空間,增強我國企業的會計數據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上市公司實施盈余管理的途徑復雜多樣,不同背景的上市公司具有不同的盈余管理模式和手段??傮w來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途徑主要包括關聯交易、會計政策選擇與變更、資產重組等類型,本文主要對這些途徑進行剖析,以了解不同盈余管理途徑的特征。

一、通過關聯交易實施盈余管理

關聯交易是指在關聯方之間發生轉移資源或義務的事項,不論是否收取價款。關聯方主要指在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決策中,有能力直接或間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另一方施加重大影響的有關各方,主要有母子公司、同受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合營企業和聯營企業等。上市公司與集團公司、各關聯公司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與母公司在供、產、銷及其他服務方面存在密切聯系,各關聯方在經濟上并不是彼此完全獨立的個體,因此使得交易有可能偏離市場公平交易的原則,再加上上市公司地位和功能的特殊性,公司及其控股大股東利用會計準則的不完備,通過規劃關聯交易和對關聯交易進行披露管理以變更報告盈余。關聯方交易與會計盈余管理本不存在必然聯系,如果關聯方交易以公允價格定價,則不會對交易的雙方產生異常影響。但事實上許多上市公司的關聯方交易采取了協議定價的原則,定價的高低完全取決于上市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潤在母公司與上市公司之間轉移,利用關聯方交易進行會計盈余管理便成為上市公司樂此不疲的“游戲”。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實施盈余管理出現一些新趨勢,主要表現為非關聯化、復雜化和隱性化。

1.高價或低價轉讓、置換和出售資產

按照商業法則,關聯交易應按市場規則定價、客觀公正地反映企業經營業績。我國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準則僅限交易信息披露,并未對關聯方交易本身(包括交易的定價方法和定價政策等)作出具體規定,關聯方之間往往會根據其自身的需要制定交易價格①。在實務中,很多公司的關聯交易采取了協議定價的原則,這使得上市公司往往會根據自身的需要確定交易價格(如最常見的低價購買原材料和高價銷售產品),借以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為了扶持上市公司,集團公司通常以低于市場價格向該公司提供原材料,而又以較高的價格買斷并包銷其產品,利用原材料供應渠道和產品銷售渠道向其轉移價差,實現利潤轉移。其具體方式有:上市公司將不良資產和等額債務剝離出去,以降低財務費用和避免不良資產經營所產生的虧損或損失;上市公司將不良資產高價轉讓給母公司,從而獲得一筆可觀的收益;母公司將優質資產低價賣給上市公司,或是與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進行置換;對優質資產或不良資產的評估,不考慮資產的質量和獲利能力,通常按照成本法評估其價值。

查看全文

企業盈余管理的預防與整治

一、盈余管理的涵義

在世界經濟形勢持續動蕩和全球金融危機惡劣的環境下,社會公眾迫切希望我國證券市場的穩定和上市公司不斷發展壯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也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企業管理層在規劃交易和編制財務報告時,利用會計準則的不完善以及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依照一定的職業判斷對財務報告中有關盈余信息進行管理,致使財務報告中的會計信息不能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行為。其目的是影響以企業會計信息為基礎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經營業績的理解,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

二、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現狀

深圳證券交易所《深市主板公司2007年年報業績分析》報告顯示:主營業務對公司利潤的影響程度正在減弱,上市公司業績提升與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以及非經常性損益的貢獻密切相關。與海外成熟市場的上市公司相比,股票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的比例明顯偏高。隨著新會計準則規定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績差公司將可以通過債務重組“麻雀變鳳凰”。從已經披露的上市公司2008年半年報來看,隨著成本上升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正高速下降,全部A股可比公司剔除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后利潤總額增速下滑。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制約了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政策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但上市公司仍然可以通過操縱債務重組收益、證券投資的確認時間、公允價值的計量來進行盈余管理。由于會計準則的不斷修訂和完善,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因此,在新的環境形勢下規范和引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是一個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三、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動因

上市公司的盈余數字不僅影響其股票價格而且還是許多契約和市場監管的重要參數,各利益相關者對上市公司是盈利還是虧損十分敏感。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的盈余管理行為的泛濫,主要源于上市公司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以及所有者與管理者信息不對稱,管理當局利用會計數據的信息含量,尤其是作為財務報表中最重要數字的會計盈余來操縱利潤。首先,在公司內部,會計盈余是管理層訂立薪酬計劃和管理決策的基礎,經理人員為了政治前途、獲取聲望、公款消費的機會以及自己免受解聘,利用平滑收益的盈余管理行為而使公司的盈利能力趨于預定目標。其次,在資本市場,上市籌資資格直接涉及公司的根本利益,會計盈余在股票計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公司為了取得上市資格、提高配股價格以及保住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對財務報告中有關盈余信息披露以及其相關輔助信息進行管理表現得最為突出。最后,在政府監管中,一些監管手段的實施憑借公司的會計盈余,再加上監管機制的不完善,公司為了逃避行業監管也可能產生盈余管理的行為。比如,利用稅法體系的不完善達到避稅的目的,將收益均衡化以應對公司財務指標偏離債務條款的趨勢等。

查看全文

盈余管理與審計研究論文

(1)基于會計盈余數據的契約動機,主要體現在管理者的薪酬契約和債務契約上。Healy(1985)發現管理者通過調控可操縱應計項調節公司盈余;DeFond也發現問題為避免違反債務契約、在權爭奪中取信于股東和防止管理者被解聘而進行盈余管理。

(2)資本市場動機,Burgstaher(1997)發現為避免盈余減少和虧損管理者進行盈余管理。林舒、魏明海(2000)發現盈余管理是造成IPO效應的重要原因,即發現IPO前兩年和前一年公司業績處于最高水平,IPO當年業績顯著下降或輕微下降。蔣義宏、魏剛同時發現上市公司ROE集中于10%為了達到增發和配股資格線,存在操縱ROE現象。

(3)迎合或規避政府監管的動機,在股票首次公開發行、配股增發和股票融資收購之前,管理當局都可能存在較高的盈余管理行為。

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體現在:一方面,管理者運用職業判斷調整會計方法和會計估計進行盈余管理,如公司通過變更會計方法進行盈余管理,包括存貨計價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政策,投資計價方法,以及在計提減值準備,壞賬準備等準備金進行調整。另一方面,通過交易進行盈余管理。比如:通過資產出售、資產重組、債務重組和關聯購銷等手段進行盈余管理。

中國上市公司強烈的股權融資動機、行政管理式的融資資格審核制度、特殊的股權結構、不完善的監管手段等重要因素使中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美國證券市場的安然、世界通訊財務丑聞以及我國的“銀廣夏”、“鄭百文”事件,都是管理層對會計盈余操縱的突出代表。

審計質量

查看全文

公司盈余的預防及整治

一、盈余管理的涵義

在世界經濟形勢持續動蕩和全球金融危機惡劣的環境下,社會公眾迫切希望我國證券市場的穩定和上市公司不斷發展壯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也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企業管理層在規劃交易和編制財務報告時,利用會計準則的不完善以及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依照一定的職業判斷對財務報告中有關盈余信息進行管理,致使財務報告中的會計信息不能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行為。其目的是影響以企業會計信息為基礎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經營業績的理解,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

二、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現狀

深圳證券交易所《深市主板公司2007年年報業績分析》報告顯示:主營業務對公司利潤的影響程度正在減弱,上市公司業績提升與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以及非經常性損益的貢獻密切相關。

與海外成熟市場的上市公司相比,股票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的比例明顯偏高。隨著新會計準則規定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績差公司將可以通過債務重組“麻雀變鳳凰”。從已經披露的上市公司2008年半年報來看,隨著成本上升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正高速下降,全部A股可比公司剔除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后利潤總額增速下滑。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制約了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政策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但上市公司仍然可以通過操縱債務重組收益、證券投資的確認時間、公允價值的計量來進行盈余管理。由于會計準則的不斷修訂和完善,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因此,在新的環境形勢下規范和引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是一個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三、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動因

查看全文

新時期企業盈余的防范與管理

一、盈余管理的涵義

在世界經濟形勢持續動蕩和全球金融危機惡劣的環境下,社會公眾迫切希望我國證券市場的穩定和上市公司不斷發展壯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也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企業管理層在規劃交易和編制財務報告時,利用會計準則的不完善以及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依照一定的職業判斷對財務報告中有關盈余信息進行管理,致使財務報告中的會計信息不能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行為。其目的是影響以企業會計信息為基礎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經營業績的理解,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

二、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現狀

深圳證券交易所《深市主板公司2007年年報業績分析》報告顯示:主營業務對公司利潤的影響程度正在減弱,上市公司業績提升與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以及非經常性損益的貢獻密切相關。與海外成熟市場的上市公司相比,股票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的比例明顯偏高。隨著新會計準則規定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績差公司將可以通過債務重組“麻雀變鳳凰”。從已經披露的上市公司2008年半年報來看,隨著成本上升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正高速下降,全部A股可比公司剔除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后利潤總額增速下滑。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制約了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政策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但上市公司仍然可以通過操縱債務重組收益、證券投資的確認時間、公允價值的計量來進行盈余管理。由于會計準則的不斷修訂和完善,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因此,在新的環境形勢下規范和引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是一個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三、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動因

上市公司的盈余數字不僅影響其股票價格而且還是許多契約和市場監管的重要參數,各利益相關者對上市公司是盈利還是虧損十分敏感。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的盈余管理行為的泛濫,主要源于上市公司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以及所有者與管理者信息不對稱,管理當局利用會計數據的信息含量,尤其是作為財務報表中最重要數字的會計盈余來操縱利潤。首先,在公司內部,會計盈余是管理層訂立薪酬計劃和管理決策的基礎,經理人員為了政治前途、獲取聲望、公款消費的機會以及自己免受解聘,利用平滑收益的盈余管理行為而使公司的盈利能力趨于預定目標。其次,在資本市場,上市籌資資格直接涉及公司的根本利益,會計盈余在股票計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公司為了取得上市資格、提高配股價格以及保住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對財務報告中有關盈余信息披露以及其相關輔助信息進行管理表現得最為突出。最后,在政府監管中,一些監管手段的實施憑借公司的會計盈余,再加上監管機制的不完善,公司為了逃避行業監管也可能產生盈余管理的行為。比如,利用稅法體系的不完善達到避稅的目的,將收益均衡化以應對公司財務指標偏離債務條款的趨勢等。

查看全文

內部控制與盈余管理的關系

一、背景

2002年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出臺,要求上市公司必須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為直接觀察內部控制質量提供了依據。我國于2006年頒布新會計準則,引入公允價值屬性,卻出現了由于內部控制缺失導致財務舞弊的現象,引起監管部門高度重視,財政部于2008年5月頒布《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并于2010年4月頒布《內部控制配套指引》,這兩項標志中國內部控制規范基本建成。我國特殊的制度背景,為研究內部控制欲盈余管理的關系提供了良好契機。

二、文獻綜述

(一)內部控制定義

內部控制是公司內部治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企業經營業績、風險防范和財務報告質量的合理保證。美國COSO委員會在《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報告(1992)中提出,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經理階層和其他員工實施的,為營運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標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Hammed(2009)將內部控制界定為一個為保證政策執行、促進效率、避免欺詐的會計程序,并且是一個動態的、全員參與的過程。

(二)盈余管理定義

查看全文

資產減值會計信息論文

一、文獻綜述

國外最早研究虧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的文章是Hayn.C(1995),之后Beaver、Landsman(1998)也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國外的研究表明企業進行盈余管理主要出于管理層變更、大清洗、利潤平滑三個動機。Francis.J,Hanna.D,Vincent.L(1996)研究結論證實了管理層變動會影響企業計提資產減值的比例等;Chen.C.J,Chen.S,Su.X(2004)發現管理層發生變更或者企業面臨較大虧損時比較傾向于通過計提減值準備進行盈余管理。Yoon.R.R,Miller.G.A(2002)、Riedl.E.J(2004)的研究表明管理層利潤平滑和大清洗動機的存在。國內研究表明企業進行盈余管理主要出于扭虧動機、大清洗動機、管理層變更和配股動機等。郭旭芬、熊?。?003)的研究發現,嚴格的會計準則使得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更加真實可靠;洪劍峭等(2005)研究發現雖然資產減值的計提、轉回逐漸成為上市公司進行盈余操縱的手段,但總體而言上市公司會計盈余數據的信息含量在準則變更后更具價值相關性;王躍堂(2000)研究表明具有扭虧動機或被ST的公司明顯存在利用三大減值政策進行盈余管理的現象;于海燕等(2001)、黃婷暉(2002)、賴朝輝(2003)、張俊民(2004)、戴德明等(2005)等;薛爽、田立新、任帥(2006)、趙春光(2006)、王建新(2007)等的研究表明虧損公司特別是扣除減值影響后仍虧損的上市公司存在嚴重的盈余管理現象。李享(2009)的研究開辟了新的途徑,研究發現存在虧損動機的上市公司如果打算下一年處置長期資產,那么就會在虧損年度加大長期資產減值計提額,以為后續年間處置時大量轉回從而達到扭虧為盈的效果做準備。

二、文獻評述

綜上所述,資產減值的計提動機多種多樣,受到企業性質、企業經營狀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而價值相關性方面,國外的研究多是針對所有會計信息的某一方面即某項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具體到資產減值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的研究,主要從披露的各種資產減值信息以及不同公司狀況的資產減值信息入手進行研究分析的。國內對于資產減值會計價值相關性的研究一般都是借用國外研究的模型方法等進行的,起步較晚且研究也較少,又由于所處時段或研究方法的不同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無論是為了充實這方面的實證研究還是為進一步完善準則,對其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三、研究設計

(一)理論假設

查看全文

新會計準則制定管理論文

摘要:政府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嚴重依賴會計盈余數據,這就要求會計信息具有更強的相關性與可靠性,會計準則是保證會計信息相關性與可靠性的會計規范,因此,它必然成為制約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同時會計準則由于種種原因也可能成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因此,會計準則在制定的過程中,如何即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又符合國際慣例的要求,同時還要盡量減少機會主義者可以利用的空間,這將是會計準則制定過程中最為困難的選擇。

關鍵詞:會計準則盈余管理上市公司

我國自1990年設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截至2007年6月底,中國境內上市公司數(AB股)1477家,市價總值166232.79億元,流通市值55572.81億元,總股本達到16892.43億股,投資者開戶數10705.65萬戶。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證券市場已經成為資源配置的重要渠道之一,能否高效率的配置資源,提高宏觀經濟效率,已經成為證券市場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然而,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行為嚴重影響了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侵害了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因此,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關問題的研究已經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發展過程中投資者、債權人、證券監管部門、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等所關注的焦點之一。

我國證券市場與發育完善的其他國家的證券市場在很多方面有很大不同,其中許多因素是制度制約因素,在短時間內是“剛性”的,是不可改變的。政府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嚴重依賴會計盈余數據,這就要求會計信息具有更強的相關性與可靠性,會計準則是保證會計信息相關性與可靠性的會計規范,因此,它必然成為制約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會計準則雖然一方面有力地制約了盈余管理的發生,但另一方面由于種種原因也可能成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準則的實施效果甚至完全違背了準則制定的初衷。比如2000年底我國財政部的《企業會計制度》給予資產以新的科學定義,并專列一節來規范有關資產減值的相關處理問題,強調了資產減值會計政策的執行。但是,資產減值會計在我國發展的六年里,在實務中并不完善,幾乎成為有些上市公司操縱盈余的工具,因此06新準則對資產減值部分進行了較大的修訂。

一、會計準則對盈余管理的制約作用

一些因素制約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發生,這些因素主要包括:會計準則、外部審計、公司治理結構等。由于會計信息的提供是由會計準則規范的,因此會計準則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會計信息的質量。雖然有了高質量的會計準則不一定能確保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但是反過來卻可以說,沒有高質量的會計準則,會計信息質量必然得不到保證。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現象日益嚴重,雖然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管齊下,但會計準則作為報表編制及審計的客觀依據,在防范和抑制盈余管理方面責任重大。為了不使弄虛作假者有所借口,為了從源頭上堵塞漏洞,提高會計準則的質量是問題的實質與要害。因此,會計準則是防范和制約盈余管理的關鍵因素。首先,會計準則約束企業在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過程中,必須遵守GAAP(公認會計原則),這可以從較大程度上避免企業的隨意性,使會計信息有了橫向與縱向的可比性。其次,會計準則不僅是會計信息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規范,也是審計師執業的重要依據。第三,也是政府監管部門事后懲戒的重要依據。因此,從技術性角度來看,會計準則對盈余管理起到了關鍵的制約作用。但同時,會計準則的不完善又是產生盈余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