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團隊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5 15:54: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虛擬團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虛擬團隊

虛擬團隊在傳媒營銷中應用論文

一、虛擬團隊在傳媒營銷中的應用

在現實的營銷工作中,營銷人員不僅需要與周圍的同事溝通,還需要與更大范圍的其他人溝通合作,這就決定了傳統營銷團隊溝通合作的時效、空間有限。而虛擬團隊則能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平臺來滿足人們跨時區、跨區域共享知識與信息的需求。由于虛擬團隊在營銷工作中具有傳統組織形式無法比擬的優點,使之逐漸為傳媒企業所認識并加以利用。

1.虛擬營銷團隊的特點

與傳統營銷團隊相比,虛擬營銷團隊的組織邊界變得更加模糊,其成員可以來自組織內,也可以來自組織外部,甚至組織的顧客、供應商等合作伙伴都可以成為虛擬營銷團隊的成員。在全球化的營銷環境下,以分散性的虛擬團隊為主要營銷單位可以令組織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獲得競爭優勢。許多組織正轉向虛擬團隊,以滿足新的商業環境的要求。此外,虛擬營銷團隊的工作方式還能有效地應對和處理危機事件。當發生突發事件或危機事件時,這時人與人的現實溝通渠道將受到種種限制,而虛擬營銷團隊繞過現實的阻礙,凸顯其獨特的優越性。虛擬營銷團隊通過使用電子商務,在互聯網上進行商務交易,利用電視、電話會議及互聯網的即時聯系方式信息和達成商業談判。2.傳媒虛擬營銷團隊的應用

虛擬營銷團隊由于具備傳統營銷團隊無法比擬的優點,得到許多傳媒公司的重視。虛擬傳媒營銷團隊使團隊成員跨時空、跨區域合作成為現實。分散在不同時區和空間的營銷團隊成員,通過運用計算機和網絡等技術來實現信息交流、協同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標和任務。

與此同時,虛擬營銷團隊的組建,對傳媒企業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團隊由傳統的基于作業的過程管理轉向基于成果的項目管理。由于虛擬營銷團隊的成員無法像傳統營銷團隊那樣參與整個營銷工作流程,給傳媒營銷管理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因此,傳媒公司對虛擬營銷團隊的管理不僅要研究保證虛擬團隊績效,還要降低虛擬團隊的管理風險。另外,傳媒虛擬營銷團隊的工作方式對團隊成員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團隊成員必須掌握各種信息工具的運用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任務執行能力等。傳媒虛擬營銷團隊的工作方式在許多情況下還要求團隊成員具備快速反應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

查看全文

理論模型探討國際虛擬團隊發展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引言;虛擬團隊的理論模型研究;國外虛擬團隊研究發展趨勢對我國的啟示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一些組織開始引進虛擬團隊,以適應外部環境的動態變化、國外對虛擬團隊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虛擬團隊的生命周期(LifecycleModel)模型、影響虛擬團隊管理因素的I(Inputs)-P(Processes)-O(Outputs)模型、基于動態能力和理論視角的虛擬團隊人力資源管理(HRM)理論、評價虛擬團隊的任務。虛擬團隊的任務類型可以分為協調任務、計算任務和創新任務、評價虛擬團隊的任務、完成虛擬團隊的績效評價和反饋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些組織開始引進虛擬團隊,以適應外部環境的動態變化。在虛擬團隊中,其成員在空間分散,主要通過電子信息溝通技術(電子郵件、視頻會議等)來協調工作。而且,新的溝通技術的發展,例如互聯網等,加速了這種趨勢。目前,虛擬團隊已經被應用于許多領域,比如R&D組織,客戶服務、科學研究等。Hertel和Geister等(2005)認為虛擬團隊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成員;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相互合作;至少有一個成員位于不同的地點、時區或組織;通過電子媒體(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視頻會議等)來溝通和協調。

國外對虛擬團隊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1995年以后得到蓬勃發展。其研究范圍已經從虛擬團隊的概念和定義探討、虛擬團隊的探索性研究發展到對虛擬團隊的影響因素、團隊過程和團隊結果的研究,并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而且研究方法也從理論探討、定性研究轉向定量和實證研究。國內學者王重鳴和唐寧玉(2006)認為國內的虛擬團隊研究中,以探索性、定性研究為主,實證研究很少,而且多數研究并不涉及到具體的研究環境,而更多基于個人對虛擬團隊的看法和認識。

本文分析了近幾年國外關于虛擬團隊的研究文獻,擬從理論模型研究上來揭示國外對虛擬團隊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礎上來探討虛擬團隊的未來發展趨勢和研究方向,以期幫助我們對虛擬團隊的運行機制有更好的了解。

二、虛擬團隊的理論模型研究

查看全文

我國虛擬企業團隊未來趨勢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網絡技術的日趨完善,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態———虛擬企業已經出現。研究虛擬企業的特點、優缺點及促進虛擬企業發展的措施,必將有助于虛擬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關鍵詞:虛擬企業優點困難對策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網絡技術的日趨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網上建立虛擬企業。例如,世界著名的因特爾公司、Boeing公司等都成功地實施了虛擬經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正以每年35%的遞增速度組建跨行業、跨地區的虛擬企業。雖然虛擬企業在我國還屬新生事物,但隨著中國加入WTO,經濟全球化和貿易投資的加快,虛擬企業必將在我國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本文在分析虛擬企業的特點、優缺點的基礎上,探討促進虛擬企業發展的方法。

一、虛擬企業的特點

虛擬企業是指以計算機網絡為支撐,迅速建立起來的跨地理空間進行信息傳遞和管理的企業組織形式。其特點表現為:

1.虛擬企業運作的技術基礎是計算機網絡。市場經濟發展新階段的內在要求與網絡技術的成熟,為虛擬企業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可以這樣講,沒有網絡技術,就不會有虛擬企業的存在。

查看全文

人力資源團隊管理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團隊構建研究評述;高層管理團隊的研究評述;團隊核心競爭力的研究評述;虛擬團隊的研究評述;團隊績效與激勵的研究評述等進行講述,包括了虛擬團隊往往是動態的,并由具有不同能力、不同文化或教育背景并跨時間、跨地域的人員組成、在團隊研究的領域值得進一步深入分析與研究,人力資源團隊是高知識密度的團體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我國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在團隊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分別從團隊構建研究、高層管理團隊研究、團隊核心競爭力、虛擬團隊的研究和團隊績效與激勵研究五個方面進行文獻綜述,并得出團隊研究的結論及其未來研究趨勢。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團隊研究;綜述

1團隊構建研究評述

周鵬飛對高效虛擬團隊的構建研究指出虛擬團隊是企業實現其戰略目標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動態競爭環境下的虛擬團隊影響因素和虛擬團隊分析模型,以及制約團隊效能發揮的因素,提出了構建高效虛擬團隊的理論和方法[1]。

柳洲,陳士俊,張穎對跨學科科研團隊研究中,從團隊內部的學科交叉障礙和外部環境制約因素兩方面入手,對跨學科科研團隊的建設提出了對策和建議,即營造以人為本、相互關愛的工作氛圍、建立科學高效的激勵評價機制、加強適合學科交叉的科技管理體制建設[2]。

查看全文

新木桶理論思維下團隊知識共享研究論文

[摘要]虛擬團隊的優勢來自不同團隊成員間各自專業知識的有效整合,團隊成員間的知識共享是成員各自專業知識整合的最終目的,也是實現團隊目標的關鍵。本文通過對新木桶理論和虛擬團隊知識共享進行分析,探討基于新木桶理論的知識共享如何在虛擬團隊及其團隊知識共享中應用,并提出構建虛擬團隊知識共享機制的一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虛擬團隊;知識共享;新木桶理論

引言

木桶理論是管理學中比較成熟的理論,目前管理學界流行的新木桶理論則是在原來木桶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新木桶理論更重視在管理過程中避短揚長,以自身的優勢資源或者核心競爭力去博采眾長,整合別人的優勢資源,從而形成一個互補、協作、共享型的新整體,以達到共贏的目標?!S著網絡的迅速發展,基于網絡進行工作、溝通和管理的虛擬團隊也日漸流行。如果說新木桶理論是一種優勢整合、合作共贏的管理理念,那么虛擬團隊中的知識共享則是該理念在虛擬團隊中的實踐應用。本文擬就新木桶理論來探討虛擬團隊中的知識共享機制。

1新木桶理論與虛擬團隊知識共享分析

1.1新木桶理論分析

查看全文

高層團隊管理方向轉變論文

【摘要】我國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在團隊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分別從團隊構建研究、高層管理團隊研究、團隊核心競爭力、虛擬團隊的研究和團隊績效與激勵研究五個方面進行文獻綜述,并得出團隊研究的結論及其未來研究趨勢。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團隊研究;綜述

1團隊構建研究評述

周鵬飛對高效虛擬團隊的構建研究指出虛擬團隊是企業實現其戰略目標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動態競爭環境下的虛擬團隊影響因素和虛擬團隊分析模型,以及制約團隊效能發揮的因素,提出了構建高效虛擬團隊的理論和方法[1]。

柳洲,陳士俊,張穎對跨學科科研團隊研究中,從團隊內部的學科交叉障礙和外部環境制約因素兩方面入手,對跨學科科研團隊的建設提出了對策和建議,即營造以人為本、相互關愛的工作氛圍、建立科學高效的激勵評價機制、加強適合學科交叉的科技管理體制建設[2]。

柳洲,陳士俊根據我國產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指出應合理設計創新團隊的宏觀布局,建立跨學科、跨部門、跨地域的開放式科技創新團隊??茖W實施科技創新團隊的分類管理和科學的多層次目標系統管理,建立健全靈活合理的選人用人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3]。

查看全文

電大遠教團隊師資結合研究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和廣泛應用,遠程高等教育蓬勃發展,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遍布全國城鄉。但是,廣播電視大學(下簡稱“電大”)隨著辦學規模的發展,其多頭、分級管理的弊端也日漸顯現,迫切需要整個系統的師資隊伍整合,構建系統內外教師更加默契的協同合作。在電大發展歷程中,已有許多教育管理者在不同時期對遠程教育師資整合進行了不同角度的理論研討和各種形式的實踐探索,如“中心教研組”模式、“課程教學團隊”[模式等。本文主要擬從虛擬團隊的角度,探索電大遠程教育師資整合的新途徑,以拋磚引玉。

一、虛擬團隊的師資整合策略思路

虛擬團隊的師資整合策略,萌于電大已有的師資整合實踐和探索之啟發,如“中心教研組”、“課程教學團隊”等。所謂“中心教研組”,即把全國電大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基于運行機制之角度,從教學全過程考慮和實施教學工作。其實質就是把全國電大系統形成一種教學研究協作體,是“大教研室”理念的種物化體現。這種組合模式,組織松散,活動次數不多,行政色彩較濃,成員構成往往受到層級、職務、職稱等影響,實質上只是一個教研合作和經驗交流的常設平臺,整而不合。“課程教學團隊”,則是基于課程建設,以任務為中心推動師資整合。該模式啟動于2009年,目前看起來,團隊目標相對明確,避免了“空中樓閣”式的整合,但其效果還有待實踐檢驗。

此外,還有基于管理體制改革角度的師資整合模式,即在各省成立全省電大師資隊伍管理領導小組常設機構,以指揮協調全省師資整合。“虛擬團隊師資整合”模式,是基于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之背景,通過借助現代技術手段進行溝通交流,使位于不同地方、不同組織,不同知識、技能和信息的人才組織在一起,完成某項無法由個人獨立完成的復雜任務。其構思支撐依據,在于“虛擬團隊主要特征”與“遠程教育教學特點”。

1.虛擬團隊的主要特征

(1)虛擬性虛擬團隊是一種泛邊界的“虛擬”組織,成員來源不拘于同一地區、同一組織。同時虛擬團隊采用網絡化結構,不同于傳統科層制結構,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是網絡中的一個節點,地位相對平等。

查看全文

信管專業教學與實踐設計研究

信管專業特征與項目制教學法的作用

高校信管專業的教育目標是為社會培養信息管理人才和信息系統的建設人才,在社會快速信息化、網絡化的形勢下,高素質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更為迫切。由于當前社會信息化的業務過程主要以項目制的形式開展,且對專業人才的問題發現與問題解決的業務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信管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中引入項目制教學方法是極其必要的,也是本專業特征內在的、自然的要求。事實上,信管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它的教學內容涵蓋了數學、計算機、通信、物理、工程和管理學等諸多自然科學和社會學科的知識,知識體系龐雜,許多課程理論性過強;同時,本專業的學科定位并不像會計專業、人力專業、建筑專業等其它專業一樣那么清晰,它實際上界于工科和文科之間的交叉點上,管理中有技術,技術中有管理;另外,本專業的口徑過寬,行業歸屬、就業崗位的選擇面較廣,這些信管專業的基本特征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目標難以明確、職業規劃難以清晰而持續。因此,目前在學生的專業學習中日益顯現出一些不利于信管專業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傾向或現象,主要表現在相當比例的學生學習目標迷茫、跨專業亂考證、就業方向不明確,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足。信管專業作為一個技術與管理并重的新興專業,在目前的人才教育與培養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不適應社會人才需求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學過程重知識理論的傳授、輕實際問題的發現與解決,教學評價以理論考試為主、能力評價欠缺,教學側重點不明確、學生分析思考能力的引導教學不足等等。特別地,許多專業課程的教學仍然是只靠課堂的短暫時間,以教材為中心進行填鴨式講授,而沒有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其獨立思考與相關問題的課外解決,也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只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難以提高他們獨立解決企業實際需求的動手和思考能力。這些教學模式如果廣泛使用,將使得所培養的信管專業人才難以適應當前社會基于問題解決能力的信管專業人才培養要求與社會需求形勢。在信管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中全面引入項目制教學法,對于改變目前陳舊的教學模式、突出能力與素質的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項目制教學,學生們可以直接感受社會組織/企業信息化業務的項目流程、業務目標、崗位技術能力需求,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挖掘和培養自己的專業特長,塑造學生的職業理念,明確未來的職業方向,逐步形成個人的職業規劃和大學學業規劃,從而全面實現信管專業的教學實踐與社會組織/企業信息化業務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幫助同學們從大學生自然過渡到社會人。通過項目制教學,還可以使得同學們在全面地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的基礎上,鍛煉信息化建設的組織與實施能力,提升同學們的團隊協作水平、領導與溝通能力,培養制訂整體系統方案的數據采集與處理、文字處理和獨立思考的邏輯分析能力。從而,為社會培養出大量的具有基礎扎實、能力突出、針對性強的信息化管理和系統建設人才。

信管專業項目制教學平臺的體系設計

為在信管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全面引入項目制教學方法,真正提高教學培養效果,我們需要構建起信管專業的項目制教學實踐平臺,在此平臺上,綜合開展專業課程的項目制教學實踐活動。這些項目制教學活動,以由專業學生組建的“虛擬企業”為實踐主體,以社會企業信息化的各種實際業務需求為任務目標,以社會企業信息化項目實踐流程為依據,在“虛擬企業”團隊內部設置各種信息化工作崗位,結合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和要求,為“虛擬企業”開展并完成各種“虛擬的”信息化項目,從而達到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實踐任務。這是我們對信管專業全面引入項目制教學方法的基本教學理念和改革思路,這一平臺我們稱之為信管專業基于“虛擬企業”的項目制教學與實踐平臺。本項目制教學與實踐平臺的構建與完善,本專業引入項目制教學方法的實踐能否成功,都與我們對企業信息化的需求及流程分析、相關課程的篩選與模塊化實踐、團隊組建與運行、教學評價體系、教學項目設計等諸多環節密切相關,下面分別簡述之。基于“虛擬企業”的項目制教學與實踐平臺,要求平臺的設計者全面分析現代企業的信息化需求,解構企業中信息相關的業務流程,以滿足企業信息化的人才需求這一信管專業的根本目標。因此,我們必須對現代企業的信息化目標、需求、環境及實施條件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對其信息化項目的業務過程、崗位任務、項目控制及管理等項目實施過程進行認真分析,同時加以歸納與合并,以最終設計出適合項目制教學方法的項目目標、任務、崗位設置和業務流程等項目管理指標,從而能夠通過項目制教學方法,將專業的主干課程的教學過程融入到“虛擬企業”的信息化項目的建設過程之中。根據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目前已經充分信息化、網絡化背景下的現代企業的信息化需求主要可以分為企業信息基礎管理、企業信息系統建設、企業業務過程與商務支持、企業數據處理與決策支持等四大方向(或者叫信息化職能)。信管專業的教學課程繁多,內容龐雜,口徑寬泛。因此,在本“虛擬企業”平臺上,將專業主干課程進行模塊化設計,使得相關的課程集成在一個教學環節之中,并開展相關的、模塊化的項目制教學與實踐活動,有助于加強相關課程與實踐的相互銜接程度,提高教學與實踐環節滿足企業實際信息化需求的針對性;同時,專業主干課程的模塊化也有助于學生清晰的認識企業信息化需求的主要職能、內容、業務要求和方法技能,為畢業后從事企業信息化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和能力基礎。我們將信管專業的主干課程按照企業信息化需求分為四大教學模塊,以適應當前及未來的企業信息化職能:(1)信息管理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學、大學生計算機基礎、專業英語、C語言設計、信息經濟學、計算機網絡、程序設計基礎(VB)和微機原理等課程;(2)信息系統建設類課程,主要包括面向對象設計(.NET)、網頁設計與制作、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工程網站設計與規劃、JAVA語言和項目管理等課程;(3)業務處理與商務支持類課程,主要包括電子商務、網絡營銷、企業資源計劃(ERP)、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生產運作與管理和商務談判與推銷等課程;(4)數據處理與決策支持類課程,主要包括數據結構、信息存儲與檢索、數據庫系統、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市場調查與預測和經濟預測與決策方法等課程。在此基礎上,根據對企業信息化需求的分析,我們對模塊化的專業課程體系中可能存在的信息化項目活動進行了全面的論證分析,考察了不同模塊項目之間的內在關聯和邏輯關系,以利于從專業整體層面合理地設計教學項目體系。同時,我們從模塊化的專業課程體系中篩選出了如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網站設計與規劃、網絡營銷、各類面向對象程序設計、ERP、信息存儲與檢索等適合引入項目制教學的信管專業主干課程,加以慎重的論證,并對部分課程進行了前期項目制試點教學。課程的教學項目設計的水平是成功實施項目制教學的關鍵,也是“虛擬企業”項目制教學與實踐平臺的核心。課程項目設計就是要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導向,依據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提出企業需求,設定企業信息化建設或管理過程的業務項目,明確項目的任務目標和時間要求,詳細制定教學項目的具體內容、業務流程、崗位設置及其任務等教學指導材料,并設計出合理的項目教學的考核評價標準。在此課程項目設計的基礎上,各“虛擬企業”團隊圍繞項目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展開學習與實戰的各種訓練活動。在基于項目制的教學內容設計中,要求各課程所設計的項目制教學任務的數量不少于3個,每個項目中的崗位設置一般在3-4個為宜。例如,在“網站設計與規劃”課程的教學改革中,針對班級內各個虛擬企業團隊所運營的網站,我們設計了商務網站的規劃與設計、商務網站的制作、商務網站的測試與、商務網站的推廣與管理等4個大型網站實施項目;同時,對于不同的項目,虛擬企業團隊內部設置不同的業務崗位,如首席信息官(CIO)、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軟件開發項目經理、開發工程師、網站開發工程師、網絡工程師、網站營運經理/主管、網站維護工程師、網站架構設計師、Web測試工程師、郵箱開發工程師、郵箱測試工程師、頁面開發工程師、PHP開發工程師、JAVA工程師、頁面視覺設計師、IP工程師、軟件工程師、Net軟件工程師、軟件測試工程師、軟件UI設計師/工程師、Flash開發工程師等等。該課程項目教學的整體要求是團隊內不同崗位上的同學各自明確任務,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每一個項目方案制定與實施,并最終完成本虛擬企業網站的建設,達到能夠上線運營的教學目標。“虛擬企業”是項目制教學實踐的載體,它既是信息化項目的需求方,也是信息化項目的實施方。因此,組建與運作適當的“虛擬企業”團隊組織是信管專業項目制教學改革的現實需要和物理基礎。經過近年來的實踐,我們“虛擬企業”團隊的組建與運作策略如下:在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在新入校的專業教學班內組建“虛擬企業”團隊,每個團隊5-6人,并適當配置男女比例、城鄉生源比例、成績優劣比例,團隊負責人(即企業總經理,在實際團隊運作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效果改選)以自我推薦、團隊選舉相結合的方式產生,每個團隊配備一位專業老師(名義的企業董事長)全程指導,同時配備一名優秀的大二學生作為團隊顧問,內部成員依照企業組織架構進行部門分工和崗位設置,分別對企業運營中的不同業務部門負責。例如,2009級的一個專業班級,共有31人,其中女生17人,組建了5個“虛擬企業”團隊,分別建設和運營一個旅游在線網站、網絡導購網站、綠色食品在線土、特產網站、大學生就業推廣網站;另外一個2010級的專業班級,共39人,其中男生22人,共組建了6個“虛擬企業”團隊,分別建設和運營一個民工求職網站、、網絡導購網站高校商圈在線網站、綠色食品在線、旅游在線網站。按照本策略組建的“虛擬企業”團隊,將在他們的整個四年專業人才培養進程周期中持續運行。即針對本“虛擬企業”信息化項目的業務需求,結合不同階段的教學進程,通過專業主干課程的團隊化的學習、討論和專業技能的實踐訓練,全面開展本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管理和應用等方面的多項項目制教學實踐活動;同時,將項目制教學進一步拓展到相關的大學生創新課題的申報與研究、專業學術論文的寫作、參加專業方向的各項技能競賽和本企業信息系統及企業網站的設計與實施。在“虛擬企業”團隊四年的運行期間,要做好“虛擬企業”團隊的管理與控制,還需要制訂有效的團隊運行制度、建立高效的管理體制、完善團隊監督與約束機制;這些制度與機制,將可以使得“虛擬企業”團隊能夠長期、有序、高效地運營,真正地做到與信管專業各主干課程的項目制教學實踐活動的全方位的有機結合,從而最終達到“虛擬企業”教學與實踐平臺的教學改革目標和信管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目前,高等教育中的專業課程的評價絕大部分依然是“平時成績+期末成績”模式,只要出勤率、作業與實驗報告達標,考前兩周突擊看一下教材,考試過關不成問題,故平時不努力的學生應對也比較自如;因此,這種“以考代評”的靜態教學評價模式難以適應當前社會基于問題解決的人才培養要求與需求形勢。為解決此問題,我們需要根據“虛擬企業”項目制教學與實踐平臺的實際內容與過程,設計出有本專業主干課程以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多環節和多層次的教學評價體系,期望引導學生以能力培養為專業學習和能力成長的核心目標,以問題發現與問題解決為學習重心。專業課程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再設計的基本思路是減少期末考試成績在評價體系中的比重(有些課程將取消考試這一評價環節),較大地提高平時各種項目制教學任務(如多個項目的方案制訂、設計、實施、調查研究報告等)完成效果的評價比重。同時,本評價體系將個人評價與團隊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團隊成績由團隊內每個成員的個體任務效果評價綜合處理后得到,再由團隊成績與成員的個體任務效果評價綜合處理后才能得到該成員某一課程的最終評價成績,從而強調了團隊的協作水平評價,以培養同學們的團隊意識和協作水平。例如,在“信息存儲與檢索”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我們取消了理論考試(即期末考試)環節,其團隊及個人成績評定由下述公式決定:①團隊成績=AVERAGE(團隊答辯成績+∑成員信息方案成績);②個人成績=AVERAGE(個人出勤及協作成績+個人信息方案成績+個人綜述或論文成績+個人答辯成績+團隊成績)。說明:1.上述公式為簡單的算術平均,可以對不同評價指標指標給予不同加權比重;2.上述公式中的信息方案為本虛擬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或建設方案,包括本虛擬企業的信息搜索、信息采集、信息備份、信息存儲、信息容災、信息部門規劃、行業市場調查等7個方案,每個成員必須完成其中1項方案的制訂、設計或實施。這種基于“虛擬企業”項目制教學與實踐平臺的專業課程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突出了本專業學生未來在相關專業崗位上的實踐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改變了傳統的“以考代評”的專業教學評價方式,使得本專業的項目制教學與實踐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對正確的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和合理的項目制課程教學起著關鍵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我們在長期項目制教學實踐與探索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信管專業引入項目制教學方法的改革實踐方案,并構建起四年一貫制的基于“虛擬企業”的項目制教學與實踐平臺。3年來,我們在3個專業教學班中進行了教改實驗,共組建了16個“虛擬企業”(項目團隊),在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網站設計與規劃、信息存儲與檢索、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專業主干課程中設計了近50個信息化項目,時間跨越了大二、大三及大四上等共5個學期,基本上貫穿了專業人才培養的大部分周期。經過近三年來的教改實驗和不斷地完善,項目制教學方法在信管專業的人才培養和課程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3年來,這3個專業教學班學習與研究氛圍濃厚,絕大多數同學學習目標明確,理論基礎扎實,實踐動手能力突出,專業興趣與個人職業規劃的契合度較高,對未來職業發展充滿信心。同時,這3個班還成功申報了22項校級大學生科技創新課題,3項省級課題,其中8項獲獎;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篇;組隊參加全國電子商務大賽等競賽活動并獲5項獎勵;已畢業的班級還取得了省級優秀畢業論文1項、校級優秀畢業論文2項的成績。本文所構建和設計的“虛擬企業”項目制教學與實踐平臺,是以學生專業技能實踐訓練為中心目標、以虛擬企業為平臺載體、以項目制教學實踐任務為導向、以項目任務評價為考核標準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評價方式等諸多方面的綜合教學改革方案,也是一個基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理念。我們相信,在未來的信管專業的教學實踐與改革中,本“虛擬企業”項目制教學與實踐平臺能夠提供更加良好而完善的環境,它將具有廣泛的應用與推廣價值。

本文作者:黃傳峰盧冰原田華金衛健夏勇工作單位:南京工程學院經管學院

查看全文

臨床危機管理平臺構建與實踐

[摘要]醫學生對臨床危機情景的識別和處理以及臨床技能的提升是目前醫學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臨床虛擬仿真教學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途徑,能夠實現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提高。

[關鍵詞]臨床危機管理;虛擬仿真;教學

臨床危機管理的特點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采取有效的措施,處理急、危、重癥,達到搶救生命、穩定病情、減輕痛苦和減少各種因素對機體的損傷,而這個特點就需要醫師按疾病的自身規律來規范操作及搶救流程。臨床上很多急危重癥,比如急性心梗、肺動脈栓塞、酮癥酸中毒、腦梗死、中毒、多發創傷等,都需要臨床醫師進行快速識別和反應。這也是醫學生所需要學習的重要素質和技能之一。但是隨著患者維權意識的提高,醫患矛盾日益劇烈,同時臨床醫學生招生規模逐漸擴大,導致臨床教學資源相對不足,而臨床危機資源管理方面尤為短缺。醫學生對臨床危機情景的識別和處理以及臨床技能的提升是目前醫學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臨床危機資源虛擬仿真教學為臨床教學工作的展開開辟了一種行之有效途徑。虛擬仿真創設了一個視覺感知、觸覺感知以及信息交互的虛擬世界,讓使用者更加直觀地認知和理解復雜的理論和技術。隨著現代技術的飛速發展,虛擬仿真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教學,能讓醫學生在虛擬仿真環境中反復模擬診治流程,對危機情景迅速反應和操作處理,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對危機情景的管理能力,為培養高質量醫學人才提供一種有效的方法。

一、傳統臨床教學模式面臨的挑戰

1.臨床危機資源短缺。醫學教育注重理論與實踐,醫學生需要更多機會去面對臨床危機情景來提升自身醫學經驗。但隨著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以及醫生保護觀念的提升,很少有機會在患者身上進行操作,更何況在危急情景下,因此相關的臨床資源相對缺乏。2.危機情景相對較少且不全面。由于地域及季節的限制,疾病譜分布不均勻,且臨床危機情景可遇不可求,無法反復演練。臨床危機資源仿真教學可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可反復模擬,便于醫學生反復學習和操作。3.繁重的臨床工作與教學任務沖突。面對危機情景,臨床工作者疲于應急處理,無瑕分身應付教學任務。目前大部分醫院晉升仍以和臨床工作量為衡量指標,而臨床教學成果難以衡量,往往未納入晉升標準中。

二、臨床危機管理虛擬仿真教學的優勢

查看全文

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

摘要:本文介紹了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發展歷程,研究了虛擬現實再課堂教學方面的理論基礎,討論了虛擬現實技術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應用模型,最終為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發展提出了總結與展望。

關鍵詞:虛擬現實;教育;VR課堂

1緒論

1.1課題研究背景。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Reality,VR)囊括計算機、電子信息、仿真技術于一體,是一種由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從而給人以環境沉浸感和人機強大交互體驗的技術。《“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要求落實“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技術研發和前沿布局。《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的戰略任務明確要求發展自然交互與虛擬現實。同時,5G的發展和推廣使得信息的傳遞更加快速更加穩定,為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降低了一定的難度。國外虛擬現實技術在上世紀末就開始研究、發展,并且嘗試在某些領域的應用,目前國外已經有很多公司和組織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到了教育領域,出現了classvr、Unimersiv、Nearpod等多個基于虛擬現實的教育平臺。VR具有高度的交互性、沉浸感,將VR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同時,將VR作為線上教育的一種手段也可以改善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現狀,我們旨在探究虛擬現實在教育領域的國內外的發展歷程和研究現狀,為其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1.2基礎理論研究。1.2.1虛擬現實技術的理論依據。虛擬現實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依賴于模擬環境、感知、自然技能、專用設備四個理論。模擬環境就是由計算機生成的具有雙視點的、實時動態的三維立體逼真圖像,這不僅包括三維視覺,還包括三維聽覺、觸覺甚至嗅覺等的逼真[1]。圖像可以是現實世界中真實存在的,也可以是利用計算機圖形學的技術構造出來的。感知是指理想的虛擬現實技術應該具備人類一切的感知能力,不僅只有計算機圖形學形成的視覺感知,還應具有味覺、嗅覺、觸覺等,這也被稱以為多感知(MultiSensation)。自然技能是指計算機處理與將人在虛擬現實環境的一切行為動作,包括手勢、眼珠轉動等相適應的數據,同時做出回應。專用設備是指各種三維交互設備,包括立體頭盔,三維手套、攝像機、傳感器等等。1.2.2虛擬現實技術與教育相結合的理論依據。虛擬現實自提出以來,有不少學者對虛擬現實技術與教育相結合的理論依據進行了研究,現較為普遍的有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構建主義理論和模擬法則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就是面對問題情境,在內心經過積極的組織,從而形成和發展認知結構的過程,強調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系是以意識為中介的,強調認知過程的重要性。虛擬現實與教育相結合,使學習者能夠在虛擬的現實情景下學習,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順應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主動積極地構建自己的知識。構建主義理論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事物的理解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經驗不同,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理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引導學生從原有經驗出發,建構起新的經驗。VR的沉浸性去除了參與者與計算機之間的界限,為個人了解世界創設了一種體驗,從而促進學生在VR學習平臺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意見和觀點,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2]。模擬法則理論通常運用在工程鄰域,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虛擬現實與教育相結合適用的是物理模擬,虛擬現實技術通過設計與原型相近的模型,將難以完成的實驗重現,捕捉稍縱即逝的自然現象等等,讓學生切身發現其中的規律,感受自然科學的魅力。

2效果

VR應用于教育中時能讓學生更加專注,同時學生也能在VR教學中有更好的主動性。這樣的優勢來自于VR本身的沉浸感,這樣的沉浸感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提供的,在VR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能夠擁有更高的參與度,這也讓學生自己能夠很好的融入整個學習的過程。已有研究表明,虛擬現實研究對于不同學科、不同學習方面的教育效果會有所不同。傳統使用PPT的教學更加擅長于記憶需要通過文本和圖片記憶的特定知識,如特定的數字,而VR教學則難以完成。但虛擬現實對于原理或者方法的理解,以及對于問題的主觀感受上有著更好的結果。目前VR可以作為一個用于補充常規授課內容的理想工具。雖然VR游戲對于教育的積極影響也取決于某些變量,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對于教育是一個有所貢獻的工具。在大量研究已證明虛擬現實有主意學習的基礎上,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到教育游戲中,學生能夠在使用VR進行游戲的情況下有更好的注意力。由于技術的限制,目前的VR教育依然存在體驗感較差、難以獲得高精度的人體運動等問題。對于交互性很強的課堂,虛擬現實的效果并不理想。來自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教育學院的ZahiraMerchant團隊研究發現當學生單獨進行游戲而非小組進行游戲時,學生的游戲成績會有所提高[3]。來自美國的LeiZhang團隊發現當VR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互動程度對于學生學習過程的收獲影響并不明顯,同時也沒有證據能夠表明中等水平的互動性能給學生帶來最大的收益。對于需要一定想象力的學科來說,虛擬現實可以從全方位模擬一些普通課堂中無法實現的場景。AftabAlam團隊通過模糊邏輯的方法定量測定了學生的學習技能,并將其用于改變3D虛擬學習環境(3D-VLE)內容的適應標準,以解決3D-VLE的自適應能力。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用于為學生定制學習內容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來自臺灣師范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究了虛擬現實應用于科學教育時是否展現出顯著的差異。實驗結果表明該VR課堂對學生們的學習成績有積極影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比接受傳統教學的對照組要好不少。除此之外,教師也能通過VR教師的記錄制定教學策略,更好的糾正學生的弱點。OlgaLópezRíos團隊利用VR模擬真實過程,并以此完成不同場景下的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培養本科工程專業學生在統計方面的思維。研究的結果證明接受VR教學的學生在統計學思維方面會有更好的認識。研究團隊還認為,學生能夠在VR的教學中收獲相關領域的一些技能。同時,研究結果還表明VR更適合于需要學生理解的知識的傳授,而那些需要記憶的知識則不便于通過VR傳授。由于在VR畫面中放入一大段文字也很難有學生愿意閱讀,因此VR也并不適合傳授文字一類的內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