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4 09:56: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選修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選修

體育選修論文:職校體育選修教導的提議

本文作者:湯志超工作單位: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體育選修課的定位

學生所選擇的選修課項目,大多都具有一定的運動技能和運動技術基礎,對該類體育項目有一定的興趣。他們希望通過體育選修課的學習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運動特長,獲得更多的體育知識。所以,我們應在各方面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強調體育專項知識的豐富,專項能力的培養,提高在運動中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體育選修課在學校體育中應是處于體育課與運動隊之間的一種面向廣大學生、教學內容相對復雜、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更加新穎靈活的教學、訓練形式。

確定體育選修課教學的目標

要讓體育選修課教學能產生較好的效果,必須確定幾項基本目標。(1)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形成“終身體育”的觀念。(2)增強學生專項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3)為學校體育工作的落實創設良好的氛圍和基礎。(4)為學校各類運動隊輸送運動員后備人才。(5)通過素質練習,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以適應就業后的高強度工作。

選修教學的幾項原則

查看全文

農業院校公共藝術選修課探索

摘要:在農業院校開設公共藝術選修課具有培養學生美學素養、豐富學生想象力和培養學生樂觀性格作用。農業院校公共藝術選修課存在重視程度不足、師資力量薄弱和教學質量不高等問題。應對公共藝術選修課給予充分重視,優化教材內容,提高師資水平,采取靈活適用的教學方法,使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應有作用。

關鍵詞:農業院校;公共藝術選修課;藝術教育;教學改革

高等院校在完成人才培養目標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同時,還應培養學生審美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公共藝術選修課的美育教育作用逐漸凸顯。教育部于2006年提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公共藝術教育目標,為高等院校開設公共藝術選修課奠定理論基礎[1]。然而,大部分高等院校未按《方案》要求設置公共藝術選修課,公共藝術選修課的地位亟待提高。目前學界對公共藝術選修課研究重點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關于公共藝術選修課內涵、特征等理論性研究,如林玉恒、魯士發提出高校藝術類公共選修課設置的四個原則,即人文性、普及性、多樣性、參與性[2];關于公共藝術選修課功能、必要性的分析,如李蓮香指出藝術教育對提高人的素質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3];關于公共藝術選修課的問題及對策,如馮蘭芳從師資、課程建設、藝術學科群建設和教學評估等方面,分析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與問題;針對具體藝術選修課的微觀研究,如陶冶分析《戲曲鑒賞》課程建設的實踐及存在問題[4]。農業院校本科人才培養計劃提出藝術教育培養形式主要包括開設藝術類選修課與組織開展各類藝術活動[5]。作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中心環節,藝術類選修課在普及藝術知識、提高大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也取得一定成效。農業院校比綜合類高校更需重視公共藝術選修課,主要原因包括兩點。一是學生渴望藝術教育。農業院校涉農專業較多且農村戶籍生源比例較高,這些學生普遍缺乏藝術學習經歷與藝術活動體驗,因此在藝術學習與活動中表現出更高熱情與積極性。二是相關專業需要學生具有一定藝術素養。如動物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范圍包括在寵物醫院從事寵物美容與服飾搭配等工作;園林與園藝專業畢業生在園林景觀設計、植物種植、場地規劃等活動中需要具備空間造型、色彩運用、景觀構圖等藝術知識。通過對藝術選修課相關文獻的梳理發現,僅10篇文獻與農業院校藝術選修課研究有關,其中5篇文獻研究內容較具體:3篇是針對具體課程的微觀研究,分別是洪勇輝研究論述農業院校園林植物繪畫實驗創新課教學;岳敏、施芬從學校、教師、學生、社會四個維度探討高等農業院校“插花藝術”課實踐教學的影響因素[6];孟媛媛從個案出發,分析某學校的藝術課程[7]。另2篇分別是張立波、程貴銘從理論上指出公共藝術教育的必要性,唐圣菊根據教育改革新形勢下農林院校的藝術教學實際,提出創新課程設置、刷新教學方法、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等對策建議。綜上,加強農業院校藝術教育與藝術教育研究勢在必行。

一、農業院校公共藝術選修課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藝術教育在學生成長中具有語言教育無法取代的獨特作用和價值,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學習音樂、美術、戲劇和園藝等選修課程,提高學生藝術評價、欣賞和理解能力,激發學生內心情感,形成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同時培養氣質,完善人格,促進個性,使其成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體魄、樂觀向上精神的高素質人才[8]。農業院校藝術教育培養目標,是在藝術教育中完成審美與素質教育,實現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查看全文

物理必修選修分析論文

一、實踐

91年秋,當高一物理書發下來后,對照大綱的要求發現重點難點基本上都放在以后高三選修本上了。為了分散難點,決定同時開設選修本中的一些內容。對象是對物理有興趣的學有余力的同學,形式是講座式,時間每周一課時;每次考試,對這部分內容不做必考要求,只在卷后設附加題,試卷講評時,附加題也在講評之列,并明確告訴學生這部分知識對將來報理工的同學應該掌握。效果是:高中前二年的時間基本上把選修本中每章的重點內容都涉及到了。同學們雖沒有熟煉掌握,但基本上都了解了這些知識。到高三選修本發下來后,學習選修本的過程,實際上是個復習和加深的過程,所以沒有時間緊,難度大的感覺,同學們學得也比較輕松。

由94年秋開始的第二個周期,由于種種原因放棄了選修內容的同時并行。面對高三分科的現實,學生中分流苗頭日臻明顯,理工科的學生想到時間已過2/3,而高中物理中的重點難點還沒有涉及,要求早開選修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而文史科的學生又不愿浪費時間。教師想增加選修內容,又怕影響眼前的會考,不增加選修內容,又耽心高三時內容多,難度大,時間少,使師生都進入了一種兩難選擇的境地。

二、體會

一些學校過早地進行文理分科,致使一些高中畢業生實際上不具備高中應有的文化素質。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決定實行“必修”“選修”制,并為此設制了畢業會考制度。旨在把高中教育從“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上來。這對民族素質的提高無疑是必要的。但是,對將來報考理工科的學生來說,必修課單行開設,就有其不利的一面,這是因為:必修課內容較淺,而選修課又是各章的重點難點,一則集中難點違反認識論的規律,再則勢必前松后緊,使學生在面臨高考前增加心理壓力。

另外,對一些知識內容的編排也有些不當之處,如:必修本中講動能而不講動能定理,然后定性地給出了機械能守恒定律,到高三上選修本時再講動能定理,再定量推導機械能守恒定律。這就造成了重復教學而事倍功半,如果把這部分內容全放到高一必修本中一次完成,學生們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保證了知識系統的完整性。再如物體的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中一個關鍵性的知識,它貫穿高中物理的全過程,高一不講,在以后的教學中就會感到時時掣肘,實際上,每個教師在高一都講了物體受力分析這個知識點,只是學生必須借選修本才能閱讀和加深理解,憑添一些麻煩而已。

查看全文

藝術類選修課調研與思索

公共藝術類選修課教學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也非常重視藝術類選修課的課程建設。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藝術類公選課的現狀,進一步提高藝術類公選課的教學質量,筆者于2011年4月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調查的內容涉及基本情況、行為事實、需求意向、學生建議與感受四個方面,調查問卷共設計13道選擇題,題型包括單選、多選兩種。本次調查對象為本學期藝術選修課的學生,來自4個學院,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200份,通過數據統計和定性分析,反映出我校目前藝術類選修課的整體學習狀況。

1調查結果分析

1.1關于藝術類選修課出勤率與課堂紀律的調查

出勤率情況:82%的學生能基本做到不缺課,偶有請假。出勤率情況還是比較樂觀,因為出勤情況是能否順利通過該課程拿到學分的一項重要指標,一般來說,老師都會在課堂上再三強調而且在每節課上都會做好考勤。針對課堂紀律,調查結果顯示:15%學生認真聽講,40%的學生有時能認真聽講,36%學生經常睡覺玩手機,還有9%的學生從不聽講。由此可見,師生們雖然都非常重視到課率,但“人在心不在”的狀況還是存在的,課堂紀律相對比較松散。老師主要是著眼于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和提高藝術素質。由于大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直接影響選修課的課堂紀律和教師教學積極性。

1.2關于學習狀態和教學質量的調查

43%的學生認為影響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學內容不夠全面,缺乏新意。32%的學生認為沒有教材沒有作業,理性認識不深,只是隨堂“聽聽過”,因而放松了對該課程的學習。25%學生認為影響教學質量的原因是選修課授課時間安排不合理,因為下午7、8節和晚上9、10節這個時間段,學生課外活動較多,由此導致一些學生放棄上課而去做其他的事情,這個時段不利于學生集中精力去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選修課的教學質量。在理論與實踐教學結合方面,有75%的學生認為不緊密,課堂上大部分時間是在聽講解和欣賞藝術片段,展示技能的機會比較少,實踐性和應用性不強,這對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造成一定影響。關于考核方式的調查,藝術類選修課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撰寫心得或觀后感,這種方式學生普通能夠接受,但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大都會直接去網上下載相關文章或資料,原創性比較少。少數藝術類選修課的考核方式是開卷考試或上交作業,這種方式存在的問題是個別抱有僥幸心理的學生,平時不認真聽講,考核時則借同學的筆記應付或叫人替代,難以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成績。

查看全文

透析高職院校選修課體系建設

摘要:高職院校選修課的設置和管理是高職教育發展與完善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明確開設選修課的目的;科學地構建選修課體系;合理地解決好選修課與必修課的關系;對選修課實施有效管理。

關鍵詞:高職院校;選修課;開設目的;體系建設;實施與管理

隨著我國高職院校辦學目標的逐步確立,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的改革變得非常迫切。國務院《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其中就包括選修課的設置。高職院校的選修課究竟應如何設置、怎樣管理,已成為擺在每一位高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筆者在創新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結合自身的教學體會及一定的調查實踐,作了初步的探索,謹以此文作引玉之磚。

選修課是為了擴大知識面、拓展才能而讓學生根據本人的興趣愛好在全院范圍內有選擇地學習的課程。這類課程在高職院校整體教學體系中一般有以下特點:一是作為一種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學計劃,應是在整體課程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二是選修課應與專業課教學要求無直接關系;三是選修課可以不由各專業系部規定。因此,在高職院校系統專業教育之外,應合理開設一定類別的、可供學生自由選修的課程,使其成為高職教育各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高職教育在我國是剛剛發展、有待完善的新興事物,在所制定的各專業的教學計劃中還沒有對選修課作出具體規定,致使所開設的選修課缺乏多樣性、目的性及連貫性,其結果是選修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只是流于形式而已。為解決此類問題,應從明確以下幾個問題入手。

一、高職院校開設選修課的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實踐最基本的問題之一,是教育觀的集中表現。由于觀念不同,人們追求的教育目的也不同,所以社會現實需求并不能直接導致教育目的,而是要根據教育的價值確定教育目的,這樣的教育目的才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科學性。高職院校選修課程的設置當然也不能違背這個規律。

查看全文

選修課教學高中政治論文

一、高中政治選修課教學的現狀

由于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很多高中政治選修課教學的開展不是很理想。在升學壓力之下,由于高考中不涉及或者較少涉及政治選修課的內容,因此得不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導致高中的選修課形同虛設,教師在教學中不用心教,學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教師在進行政治選修課教學時,總是從中選出一本比較簡單的教材進行教學,對于其他幾本教材則不聞不問,這種主觀的選擇和大范圍的舍棄,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傳統的政治教學多是將重點放在政治知識點的記憶上,政治選修課的教學亦是如此,教師在講授完教材知識后,就安排學生背誦。這種單調重復的機械活動,讓學生失去了學習政治選修課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與把握。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及新課程標準關于高中政治選修課教學的規定越發明確,對于高中選修課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已經成為高中政治選修教學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提高高中政治選修課教學質量的策略

1.轉變傳統觀念,重視政治選修課的教學。素質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但是,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都認為政治選修課對于學生發展沒有大的作用,學與不學都是一樣的,再加上升學壓力,教師基本上都將政治選修課變成了學生的政治必修課教學。即使一些教師開展政治選修課的教學,也只是照本宣科、應付了事,根本無法提升高中政治選修課的課堂教學效率。想要解決以上問題,首先,教師應當轉變自己政治選修課的教學理念,從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中釋放出來,充分地認識到高中政治選修課是政治必修課的重要補充,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政治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要將政治選修課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認真負責。其次,政治教師應當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為學生講授他們選擇的不同的選修內容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2.給予學生選擇權利,從興趣點出發開展教學。在高中政治選修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師大包大攬、不給學生選擇權利的狀況。教師在進行政治選修課教學時,不考慮學生的興趣,總是從中選出一本比較簡單的教材進行教學,對于其他幾本教材則不聞不問,這種主觀的選擇和大范圍的舍棄,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高中政治選修課主要有六個部分:《科學社會主義常識》《經濟學常識》《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科學思維常識》、《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這六個部分是對高中政治必修課的拓展與延伸,對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進行政治選修課的教學時,不要武斷地為學生作決定,一定要讓學生自主地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實施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政治選修課的興趣,提高政治選修課的質量。

3.轉變教學模式,聯系生活,豐富選修課教學內容。提高高中政治選修課教學質量,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進行選修課的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讓學生在意見的交流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靈活地運用政治知識解答一些問題。在進行選修課的教學時,我們可以改變過去嚴肅的課堂教學,讓選修課堂變得輕松詼諧一些,聯系生活實際、社會熱點,豐富選修課的教學內容。比如在進行《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的教學中,可以聯系“馬航失聯”事件,針對中國與馬來西亞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政治敏感性。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選修教材研究

一、高中語文選修教材的新特點

(一)對語文教材進行創新在編寫語文教材的過程中,選擇一些好的語文選修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語言文字應用》、《演講與辯論》、《文章寫作與修改》等,語文課程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門學科,其是培養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然后在編寫教材時,給學生及教師更多的選擇空間,讓學生選擇喜歡及需要的教材。

(二)教材種類多樣化新課程對高中語文選修教材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定,包括小說、詩歌和戲劇、散文、新聞與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等,有很多出版社依照新課改的制定進行一系列的教材改編。由編寫種類的多樣化可以看出,出版社對高中語文選修教材的重視,不論是長遠的發展還是整體性發展,多樣化教材都是現代教育非常需要的。

(三)教材編制的靈活性在編寫語文選修教材時,除了借鑒經典教材之外,還要對傳統教材進行改革,在編寫專題設置的時候要考慮諸多因素,例如語言實際應用能力與語言實踐內容等因素。另外,還要遵循漢語特點改變編寫模式,重視編寫的靈活性。編寫包括:合編、分編、統編及專編,在編寫內部單元的過程中要把各自特點都展現出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及綜合應用能力。

(四)體現教材內容的時代性語文選修教材的改革要求教材中要具有時代性,要在進行編寫的過程中把時代性很好地展現出來,把選修教材與時代性進行整合。例如廣東出版社在《<論語>選讀》的過程中,便設計一些教材與時代性內容進行結合:孔子所說的“信”包括哪些內容?結合現實談談你對“信”的理解。或者,怎樣從現代意義上理解孔子所說的“君、臣、父、子”?很好地把孔子時代與現代相結合,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

(五)體現教材“生本”性在編寫選修教材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設置,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及自主性學習能力,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及實際應用能力。在編寫語言文字和新聞傳記教材時,從實際課堂為主,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活學活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

查看全文

高職數學類選修課研究

摘要:在通識教育體系下,數學類課程是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除《高等數學》《經濟數學》等必修課程外,高職院校還應該開設一定的數學類選修課作為通識教育的完善和補充。數學類選修課的開設,既能使學生更宏觀全面地培養數學思維,欣賞數學之美,了解數學文化,感知數學發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應用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實現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通識教育;高職;數學;選修課

一、引言

通識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同于專業教育,其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而是更加注重大學生最基本的思想、情感的培養,素質、修養的塑造和認識、能力的提升。通識教育是面向所有大學生的教育,是最為基礎和根本的高等教育,是專業教育的前提,為專業教育服務。通識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文化內涵、科學素養、宏觀視野、生活智慧、思辨能力、創新精神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動力。當前,各高職院校不能太過急功近利,只注重專業教育,關注專業建設,培養僅僅進行專業學習和實訓的工具性的“人”,這樣會偏離了教育的目的;而應更充分重視通識教育,建立完善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開發通識教育課程,從而培養擁有完整人格、健康心態、全面發展的“人”。

二、通識教育下開設數學類選修課的必要性

在二十一世紀,很多領域的研究和創新,都要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數學是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重要研究工具,因此大學生必須學好數學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保障自己的可持續發展。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中,大學生通過數學類課程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學習,會看待問題更具宏觀性,分析問題更具邏輯性,解決問題更有創造性。在通識教育體系下,數學類課程是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除《高等數學》《經濟數學》等必修課程外,高職院校還應該開發開設適合高職生特點、符合其需求的數學類選修課作為通識教育的完善和補充。數學類選修課的開設,既能使學生更宏觀全面地培養數學思維,欣賞數學之美,了解數學文化,感知數學發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應用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實現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查看全文

影視英語選修課管理論文

摘要: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擴展和深化,大學英語選修課程已經成為目前大學英語綜合課程的必要補充。從二語習得得相關理論出發論述了大學英語影視選修課程設置的可行性,并就在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影視資料自身的優勢,解決目前教學所面臨的師資培養的壓力,選修課管理和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問題,提出了結合電子學習檔案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概念下的大學英語影視選修課的創新型課程教學模式。

關鍵詞:影視英語選修課程;計算機輔助教學;電子學習檔案袋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擴展和深化,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要求、課程設置、教學評估和教學管理都面臨著新的變革。而高校的擴招也使得學生間英語水平的差異也越來越大,采用同一內容,同一方式開設的大學綜合英語必修課難以充分調動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也不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興趣特點的學習者繼續提高英語水平的需要。因此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能力傾向和興趣特點開設大學英語選修課程,作為大學英語綜合課程的必要補充是目前大學英語改革的必然趨勢。

那么如何設置好相關的課程,開好大學英語學修課程,已成為目前擺在許多高校面前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為此,今年5月外研社還特地舉辦了“2007年大學英語選修課程研修班”為高校教師探討大學英語選修課教學模式和方法構建交流平臺。其中重點就語言技能及文化類和商務英語類兩大類選修課程進行了討論,而在語言技能和文化類當中,英語影視資料尤因其自身所具備各種優勢,在許多高校開設大學英語選修課時備受青睞。除了語言地道,場景真實,負載大量文化信息,有助于提高人文素質修養,影視英語課程同時在理論上也有相關二語習得研究成果提供科學支持。

一影視英語課程開設的語言學理論基礎

首先,其課程的設置有Krashen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提出的語言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設為理論支持。Krashen輸入假設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習者接觸到大量具有實際意義,生動而又有所關聯的信息,習得才能順利進行。而Krashen情感過濾假設則要求教師營造一個學習者情感過濾低得學習環境,在此環境中學生就會自然習得語言。影視資料因為其自身所展現的情節的連續性和生動性,必然實現了學習者接觸的是大量有實際意義并相關聯的學習材料,同時有利于學習者放松心情,降低焦慮感,更好地進行語言學習。

查看全文

公共藝術選修課程建設研究

近幾年,高校處于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節點,許多學校結合《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雙一流”建設規劃,重新審視學校的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標準,并提出了更高的戰略目標定位。除了“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一些有實力的省屬本科院校也以建設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為努力目標,而師范高校如何堅守特色實現轉型發展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尤其是處于非中心城市的地方師范院校。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作為師范院校人才培養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高校實施和深化全面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和重要內容,公共藝術教育必須緊緊抓住藝術欣賞和審美欣賞等關鍵因素,強化課程的改革創新,將創新精神的培養貫穿于藝術教育全過程,促進全面素質教育總體目標達成。高校公共選修課包含了許多種類的學科,廣泛而言,主要有文史類和理工類,具體包括歷史文化類、應用技術類、語言藝術類、職業素養類、心理健康類、體育運動與保健類、基礎科學類等分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課程進行學習,最后通過課程考核修得學分。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是指針對非藝術專業類別的學生開設的普通藝術教育課程,可以細分為聲樂、舞蹈、美術等課程。高校現在已經越來越重視公共藝術選修課,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升。雖然較以往而言,高校的公共藝術課程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同重點院校或者綜合性高校相比,公共藝術教育仍是一個薄弱的環節,尤其是師范院校以培養學生的師范技能為重心,難免會忽略公共藝術選修課程的教育。

一、地方師范院校公共藝術選修課的現狀

(一)課程種類較少。地方師范院校由于領導、教師、學生不重視等多方面原因,在公共藝術選修課程設置上普遍存在課程種類單一、數量少、層次不合理等情況。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2017至2018學年第二學期共開設公共選修課45門,其中藝體生活類有10門,除去公共體育課,公共藝術課程只有7門,包括美術、聲樂、影視和藝術學理論四類。有的課程因為選課學生偏少或者教學條件有限而取消,選擇這些課程的學生只能在網上重新選課;有的課程因選課人數太多,未“搶”到課的學生也只能放棄,為了修滿學分選擇其他不感興趣的課程。(二)課程目標定位。有偏差,教學內容與方式不夠合理公共藝術選修課同藝術專業課相比,最大的區別是授課對象的不同。藝術專業課都是面向有著一定專業基礎的學生,要求通過課程的學習,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而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授課對象是來自全校各個學院不同專業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沒有相關的專業基礎,所以教學目標不應該等同于專業課,要注重課程的公共性和綜合性,重在通過鑒賞藝術作品、學習藝術理論、參加藝術活動等,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了解、吸納中外優秀文化。在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安排上,有的教師選擇直接將給藝術專業學生授課的那一套原封不動地移到公共藝術選修課上,學生聽不懂課、消化不了內容,自然也就實現不了課程的教學目標。(三)缺乏專門的教材。目前,藝術專業課程教材多種多樣,但是在公共藝術選修課程教材這一塊還是一片空白,適用于非藝術專業學生的教材很少。課程中沒有教材,對教學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沒有直觀的教科書,只能依靠教師上課時的授課內容,而教師的備課工作量也就必然增加,除了對授課內容進行精心取舍和合理安排外,還要思考以什么樣的教學方式來完成教學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對地方師范院校公共藝術選修課現狀的分析

(一)領導不夠重視。雖然素質教育、綜合性人才已經成為人才培養中的熱門詞匯,但部分學校領導仍局限地將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作為唯一重任。的確,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學生若是考研或者找工作,最大的因素便是專業知識是否足夠扎實。但是如果只是單純將公共藝術選修課看作湊學分的課程,那么其設置也就純粹淪為一種擺設。只有領導真正重視公共藝術選修課,授課教師和學生也才能認真地教和學,整個學校最終才會營造出一種素質教育的氛圍。(二)師資力量缺乏。擔任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授課教師一般都是二級藝術學院的專任教師,學校基本上沒有成立專門的公共藝術選修課教師團隊。部分藝術專業課教師認為,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就有能力將知識講深、講透、講精,而在選修課上只需將知識講得淺顯,自己完全能夠勝任。同時,大部分教師只注重于自己專業課程的建設,較少思考選修課的建設,因此在教學中容易出現兩種傾向:一是按照專業標準嚴格要求公選課學生,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無力面對專業性太強的課程;二是對學生要求過于松弛,認為無專業基礎的學生沒有能力吸收專業知識,授課和考核方式較隨意。(三)學生選課隨意。以西華師范大學為例,在公共選修課管理辦法中規定,學生必須在學校提供的公共選修系列課程中跨學科選修,其中,所有非藝術類專業學生必須選修藝術類課程,鼓勵學生按規定跨學院、跨專業、跨年級選修4學分公選課。為了修滿學分按時畢業,學生選課的重要標準之一便是是否容易考過,所以在公共選修課網上系統開放之前,學生會先向上一屆學生咨詢哪門課考核容易,而不是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三、地方師范院校公共藝術選修課建設對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