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04:09: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會計準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淺析新會計準則
摘要:本文通過對新舊會計準則體系中相關內容對比、學習和理解,從多個方面談了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突破和意義。
關鍵詞:新會計;會計準則;準則體系
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isrelatedthecontentcontrasttothenewoldaccountingstandardssystem,thestudyandtheunderstanding,discussedourcountrynewaccountingstandardssystem’sbreakthroughandthesignificancefrommanyaspects.
keyword:Newaccountant;Accountingstandards;Criterionsystem
前言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了我國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下文簡稱“新會計準則體系”)和審計準則體系。其中,新會計準則體系中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同時要求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執行,其他企業鼓勵執行。在這之前,1992年,財政部在企業會計核算制度方面進行了一次重大改革,了《企業會計準則》和13個行業會計制度。從1997年開始到2001年,財政部又陸續制定并實施了16項具體準則。因此本文把2001年之前的會計準則體系稱為“舊會計準則體系”。
新會計準則影響論文
[摘要]2007年1月1日,新企業會計準則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執行。新會計準則的出臺是一項革命性的變革,對我國上市公司的績效表現和財務運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具體分析了新會計準則給上市公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相應建議,以幫助上市公司順利實施新會計準則。
[關鍵詞]新準則上市公司影響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正式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2007年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執行,然后再推廣到其他企業。綜觀新準則,很多理念和做法與中國目前的會計規定和實務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把握其特點,明晰其影響,順利渡過適應期是極為重要的。
一、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分析
1.新會計準則帶來的機遇
(1)有利于股東財富最大化財務目標的實現。現代企業的目標是股東財富最大化。在原制度下,公司對外披露的信息不夠合理和透明,造成了投資者和公司管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公司治理角度看,不利于企業目標的實現。新會計準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新會計準則重新定義了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的內涵和確認條件,突出強調了資產負債表項目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同時,在堅持歷史成本的基礎上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不僅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更有利于充分揭示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及正確衡量經營業績,而且,信息披露的透明又會進一步促進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和股東財富最大化財務目標的達成。
深究新會計準則盈余管理影響
一、新會計準則對盈余管理進行了有意識的反制
一是降低了利用資產減值準備調節盈余的可能。過去我國會計準則、制度均規定資產應建立減值準備(資產發生減值時計提,資產升值轉回)。但事實表明資產減值準備的這一核算規定被用來進行盈余管理的頻度及深度均很大。如何有效遏制企業利用減值準備進行盈余管理,新“企業會計準則——資產減值”舍棄了過去與IASB趨同,即允許轉回長期資產減值的做法,轉而向FASB靠攏,采取了在長期資產存續期間只計提不允許轉回的做法,這樣就使資產減值的調節功能大大降低,從而反制公司濫用資產減值調節利潤。另外,對流動資產計提的準備(如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等),新會計準則雖然允許計提和沖回,但對其計提和沖回也進行了嚴格限制,如應收賬款作為一項金融工具,要求必須有“客觀證據(如債務人發生嚴重災害、財務困難、即將倒閉或財務重組等)”表明發生減值才能計提,減值準備的大額沖回也必須提出證明原計提的減值準備的適當性和資產價值于本期確實大幅回升的充分適當的證據,否則視為調節利潤而建立的秘密準備,必須按“重大會計差錯”來處理。
二是對公允價值的運用過程進行了適當限制。相對于國際會計準則而言,我國公允價值使用的前提、范圍及具體方法上更加謹慎,這既是對我國過去曾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出現問題的總結和改進,也是基于我國國情,確保公允價值不被濫用的現實選擇。如在基本準則第43條中就明確指出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投資性房地產準則第10條明確規定只有在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情況下,才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進行后續計量。在非貨幣性交換準則中規定了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基礎確定換人資產入賬價值和換出資產價值損益的首要條件是交換必須具有商業實質,同時還明確指出:“關聯方關系的存在可能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此外,公允價值使用的限制性規定還在金融工具的確認與計量、股份支付、套期保值等會計準則中得到體現。新會計準則的這些規定向企業傳達的信息是嚴肅而鮮明的,只有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基礎上才能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禁止含有較多假設的估值技術的應用。
三是消除了死角。過去有不少經濟業務,要么會計準則、制度未作規范,要么準則、制度雖作規范,但規范粗糙、模糊,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差,成為企業進行盈余操控的最佳選擇。新會計準則基本上消除這些會計規范的“盲區”,一定程度上牽制了企業盈余管理。如企業合并業務,過去各企業在如何確定合并成本及其分配、如何確定作為對價付出的相關資產的相關損益、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等方面一直很混亂,影響了盈余的核算口徑。新會計準則第20號對此作了專門規范,要求企業將企業合并區分為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兩大類,并分別采用不同的規則進行處理。又如,對傳統金融企業出現的創新金融業務和一般企業的套期保證、衍生金融工具、年金基金等新業務的確認、計量和列報進行了統一規范,減少了企業會計處理上的隨意性。
四是完善了會計披露的要求,增強了企業經常性和非經常性損益信息的透明度。新準則對損益披露的要求隨處可見,除“財務報告列報”準則外,各具體準則幾乎都有要求,如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要求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而換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及確認的損益金額;債務重組準則要求在附注中披露債務重組雙方的重組利得或損失的金額;投資性房地產準則要求在附注中披露公允價值確定的依據和方法、公允價值變動對損益的影響、房地產轉讓的情況和理由、當期處置的投資性房地產及其對損益的影響等;關聯方披露準則要求在附注中披露關聯方交易的金額、定價政策等;分部報告準則要求在附注中將企業的損益按地區分部或業務分部進行分部披露等。這些會計報表列報要求使財務報告使用者能較好判斷企業損益的構成、風險幣Ⅱ報酬的主要來源,增強了決策科學性。
二、新會計準則客觀上增加了盈余管理的空間
新會計準則財務分析
摘要:新時期下,我國社會經濟獲得快速以及穩定的發展,在經濟新局勢下,新會計準則作為我國經濟改革的關鍵舉措,已經得到全面的實行,對事業單位以及企業的財務工作帶來深遠影響。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針對新會計準則對財務分析的影響進行研究和分析,希望給予我國企事業單位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財務分析影響;研究
財務分析是企業以及事業單位,以財務報告作為反映財務指標的重要依據,進而對單位的財務情況進行全面掌握和了解。新會計準則對財務分析具有多方面的影響,無論是外國還是國內,以報告作為事項和交易的基礎,以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屬性,進而反映單位的具體財務情況。在經濟新形式下,只有確保財務分析的有效性以及科學性,才能進一步促進單位財務狀況的健康,進而促進單位有效發展,在此背景下,針對新會計準則對財務分析的影響進行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一、新會計準則的框架結構
新時期下,隨著我國新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行,其框架結構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在準則體系中,基本準則是最為基礎的內容,其是會計準則以及會計工作的指導思想,并且對具體化準則起到指導作用。同時,在準則體系中,其具體準則主要是根據基本準則而制定,對單位各種經濟活動進行指導和確認,具體準則主要包括以下三種類型:第一,業務準則,其主要適用于普通單位的一般經濟活動和業務;第二,特殊行業業務準則,其是規范特殊行業的一些特定業務,其中主要包括金融工具以及生物資產等關鍵準則;第三,報告準則,其是對單位財務會計報告的規范,其主要包括報表、現金流量表等準則。會計準則指南是新會計準則框架結構中的最后一層,其主要作用是對具體準則的落實和操作進行指導,是由會計科目和具體解釋所構成。其中,準則解釋是對準則中關鍵點以及難點的解釋,財務處理以及會計科目則涵蓋了大量的交易內容。新會計準則的框架結構具有鮮明的特點,在公允價值以及會計要素方面都呈現多元化,在生物資產以及金融工具方面,對公允資產都有廣泛的應用。
二、新會計準則下單位財務分析的主要內容
新會計準則研究論文
摘要:股權激勵計劃是上市公司高管人員的一項長效激勵機制,在我國是一個新生事物,公眾對其不甚了解,但在我國一些上市公司已經施行。本文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分析了《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實施后對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股權行權條件、長效激勵機制設計和方式選擇等所產生的影響。關鍵詞:股權激勵;股票期權;企業激勵機制一、股票期權確認對企業激勵機制影響的理論分析1股票期權確認的理論基礎關于股票期權的確認,目前會計界存在兩種主要觀點:費用觀和利潤分配觀。利潤分配觀認為,股票期權的經濟實質是經理人(或一般職工)參與企業剩余索取權的分享,因此在會計處理上將期權計劃確認為利潤分配。對于“利潤分配觀”,經理人在獲得股票期權后致使市場上的流通股增多,稀釋現有股東的權益,攤薄每股收益,是對現有股東權益的侵害。因此,將期權計劃確認為利潤分配是不合理的。費用觀的主要觀點是把股票期權確認為企業的一項費用,該觀點認為,股票期權本質上是在兩權分離情況下為激勵經營者為公司長期發展和經營目標努力奮斗而給予的一項薪酬,是公司為補償經理人已提供或將來要提供的服務而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根據配比原則,這種補償成本的總額應該確認為費用。將股票期權作為費用列支有利于股東及時評價公司激勵機制的運行是否有效,并有利于減少公司和個人的賦稅。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準則也提倡將股票期權確認為費用入賬,并在授予時人賬。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也將股票期權費用化。在費用觀下,目前可操作性較強且使用較多的處理方法有內在價值法和公允價值法。公允價值法的計算考慮了期權行權后股票市價的波動,從而相對公正地計算出期權的價值并將其作為公司的一種費用列入損益表。《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根據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原則,對股份支付采用公允價值法的處理方法。2股票期權確認對企業激勵機制的影響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對于高管人員的激勵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實踐證明,股票期權激勵是國際上通行的對職業經理人的一種高效激勵方法,對于解決我國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缺乏有效的共同利益的問題,找到了一條有效的解決方法,這是對經理人的一種長期激勵。一方面,經營者通過行權,可以獲得數量不容忽視的獎勵;另一方面,通過給行權者一定數量的股票(經營者行權后就可獲得),讓他們承擔相應的風險,將經營者收益和企業長期利益緊密地聯系起來,從而實現有效的激勵。股票期權激勵機制還有助于穩定出色的經營者,股票期權激勵機制將經營者的利益與公司自身的利益緊緊地捆在一起,保證了有能力和有貢獻的人可以獲得相應的報酬,因此可以有效防止人才因企業回報不對稱而流失,從而使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更加順暢。然而,股票期權實在利潤分配觀下作為剩余權益的分享還是在費用觀下費用化,對于企業的利潤和高管人員的實際經濟利益甚至企業的股權薪酬設計卻有不同的影響。我們以美國會計政策的變更為例來說明這一問題。按照FASB原來的會計準則,股票期權是在利潤分配觀下作為剩余權益的分享,公司發行股票期權并不需要披露“期權的公允價值”——即不需要將期權計入費用,從而使企業財務報表中的利潤項目高估。而那些以向員工發放獎金或限制性股票為主的公司,卻必須按照會計處理要求在財務報表中計入相應的成本或費用,從而減少了公司年末的盈利數字。后安然時代,國際大公司丑聞接踵敗露,不正當、不道德的會計操縱行為仍未絕跡,警醒的FASB將股票期權費用化提到日程之上,那些步安然后塵的公司如環球電訊與世通公司都無一例外地成了貪婪的代名詞,公司的敗落讓每一雙關注的眼睛都看到了廬山真面目:持有大量股票期權的公司高管人為地抬高股票價格以謀取私利。很多公司為了表明自己堅決與那些做假帳的公司劃清界限,紛紛開始自覺自愿地在權公告中將期權費用化,進而證明公司財務合理合法,2002年,包括通用電氣、第一銀行,可口可樂、華盛頓郵報)、寶潔以及通用汽車在內的多家公司正式對外宣布將把期權計入費用。2005年FASB新會計準則把股票期權費用化,“隨著財務報表對股票期權的披露,操縱賬面利潤的空子被堵住,受股票期權費用化制約的企業將再也無法暗渡陳倉——掩蓋任何形式的股權薪酬的成本。”瑪麗·埃倫·卡特一篇題為《會計制度對高管薪酬式股權設計的影響》的論文中寫到,“我們發現在新會計準則出臺之前,由于期權不會影響賬面利潤,因此企業發放的期權比重較大。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使得財務報表無空可鉆,因此高管薪酬結構中期權的比重將會縮小,而限制性股票的比重將會增加。我們的研究結果證實了會計制度對股權薪酬設計的影響。二、新會計準則對企業激勵機制影響的實證分析1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盈余的影響分析我國企業遵循股份支付新準則,采用公允價值計算期權成本費用,對實行股權激勵的公司業績影響偏負面。《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明確了“激勵成本費用化”的基本原則,期權費用對每期的凈利潤有著直接的影響,從2007年開始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都需要根據最佳估計數對股權激勵產生的當期費用予以確認,這直接造成了對當其利潤的沖減。此外,在期權計劃的等待期內確認股份支付費用,實際就是對激勵費用進行攤銷,對于攤銷方式的不同處理,也會影響到對當期利潤的沖減程度,可能會造成上市公司根據其戰略規劃,選擇不同的攤銷模式,形成利潤操縱的空間。2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行權條件的影響分析由于股份支付準則會對未來年度會計利潤造成較大程度的負面影響,進而可能無法滿足股權激勵方案行權條件的情況。于是,目前一些上市公司激勵困境的解決,會有賴于一些技術性手段。以金發科技為例,該公司2006年度實施的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屬于股份支付準則中“完成等待期內的服務或達到規定條件才可行權的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根據準則要求“在等待期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應當以對可行權權益工具數量的最佳估計數為基礎,按照權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價值,將當期取得的服務計入相關成本或費用和資本公積。”2007年一季度,金發科技凈利7009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8.26%。稀釋每股收益0.11元,扣除非經營性損益后的凈資產收益率為5.26%。季報中披露,報告期內公司確認的股份支付相關費用為684萬元,并調增資本公積684萬元。2007年中報披露上半年公司確認的股份支付相關費用為12443996.17元,與其2006年年報中的相關測算相去甚遠。據金發科技2006年報中的計算,其2007年度需負擔的股票期權費用高達1.477億元,如果按季度簡單平均計算。一季度確認的股權激勵費用應該超過3000萬元。顯然,事實并非像2006年年報中的測算那樣,因此,股權激勵計劃的一些技術性問題仍需進一步明晰。股權激勵、期權等概念在國內還是很新的名詞,公眾對它們幾乎沒有沒有很深的理解。股權激勵本質如何,究竟如何操作,股權激勵的作用如何,到底會對上市公司的管理和經營產生怎樣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也許會使上市公司理智地選擇期長效激勵的方式,結果也許正如卡特研究所表明的“高管薪酬結構中期權的比重將會縮小,而限制性股票的比重將會增加。”實施限制性股票的企業將會增加。但股份支付新準則不但規范了企業對股份支付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使企業進行股份支付時有章可循。而且表明政府對企業培養和吸引創新人才的支持力度。通過改革和完善企業分配和激勵機制,允許企業實施股權等激勵政策來吸引人才,從而確保珍貴的人力資源,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
新會計準則實施論文
摘要:2007年1月1日,新企業會計準則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執行。新會計準則的出臺是一項革命性的變革,對我國上市公司的績效表現和財務運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具體分析了新會計準則給上市公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相應建議,以幫助上市公司順利實施新會計準則。
關鍵詞:新準則上市公司影響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正式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2007年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執行,然后再推廣到其他企業。綜觀新準則,很多理念和做法與中國目前的會計規定和實務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把握其特點,明晰其影響,順利渡過適應期是極為重要的。
一、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分析
1.新會計準則帶來的機遇
(1)有利于股東財富最大化財務目標的實現。現代企業的目標是股東財富最大化。在原制度下,公司對外披露的信息不夠合理和透明,造成了投資者和公司管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公司治理角度看,不利于企業目標的實現。新會計準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新會計準則重新定義了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的內涵和確認條件,突出強調了資產負債表項目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同時,在堅持歷史成本的基礎上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不僅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更有利于充分揭示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及正確衡量經營業績,而且,信息披露的透明又會進一步促進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和股東財富最大化財務目標的達成。
新會計準則的探究論文
「摘要」中國新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實施,是財政、會計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正如財政部部長金人慶所言,作為“我國會計審計史上新的里程碑”,它既是舊有階段的終點也是跨入新階段的起點,標志著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最終實現了全面趨同,新準則的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筆者就此進行解讀。
我國財政部2006年頒布的新會計準則(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是繼1993年會計改革后又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計改革,標志著中國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對于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加速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都具有重要意義。
新會計準則體系,由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三部分構成。其中,基本準則是綱,在整個準則體系中起統領作用;具體準則是目,是依據基本準則原則要求對有關業務或報告做出的具體規定;應用指南是補充,是對具體準則的操作指引。新會計準則填補了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經濟業務會計處理規定的空白,提高了會計準則的國際化,使會計準則更具趨同性,減少了中國投資人了解境外上市公司以及境外投資人了解中國上市公司的成本,消除了相互之間理解會計政策與會計信息的隔閡,必將促進國際間的貿易與投資活動。具體反映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本準則方面的變化
(一)對基本會計準則適用范圍及財務報告目標的修改。首先是對適用范圍的修改,原基本準則第二條規定“本準則適用于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企業,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中國投資企業(以下簡稱境外企業)應當按照本準則向國內有關部門編報財務報告”,其適用范圍包括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中國投資企業,新準則調整為“本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企業”;其次是對于財務報告的目標進行了修改。原準則對會計目標的規定是“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新準則指出,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
(二)對基本會計準則依據會計基本原則的修改。繼續保留了重要性原則、謹慎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等,也強調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則。公允價值應用是新會計準則修改的重點。新準則體系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等方面均謹慎地采用了公允價值。公允價值的實質是客觀價值,公允價值會計在本質上是強調對資產客觀價值的計量。公允價值會計的真正創意有兩點:一是資產計價必須堅持客觀價值計量,價格要能真正反映資產客觀價值;二是資產計價必須立足于現在時點,堅持動態的反映觀。公允價值會計是會計反映從靜止觀點向運動觀點轉變的開始,是科學的會計反映觀的開始。公允價值的運用能有效地增強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為投資者、債權人等眾多利益相關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決策的信息。
新會計準則分析論文
摘要:2007年1月1日實施的新會計準則,一定程度上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限定了企業盈余管理的空間范圍。公允價值計量的運用會不會導致盈余管理盛行,這是監管層和投資者最關心的話題。新會計準則在鼓勵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效應,即無法回避的利潤操縱現象,監管層、審計師要高度關注新會計準則下的盈余管理創新。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體系;盈余管理;利潤操縱
盈余管理是指企業的管理者為實現自身利益或企業的市場價值最大化目標,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主要通過會計政策的選擇,來調節企業盈余的行為。各國會計準則都允許企業有選擇不同會計政策的自由,來適應企業業務創新和管理的需要,這就是所謂會計準則的彈性。企業通常都會選擇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的會計政策。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的盈余管理,是實施企業既定的經營戰略和管理戰略的需要,也是一個企業不斷走向成熟的標志。恰當的盈余管理是企業管理當局管理水平的體現。
一、盈余管理產生的原因
(一)管理當局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盈余管理的主體是企業管理當局,他們從自身利益出發,選擇相應的利潤調節方式,使企業利潤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或者管理當局所期望的態勢,以獲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新會計準則分析論文
一、謹慎性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運用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18條規定: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收益、低估負債或費用。這就是謹慎性也稱穩健性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新會計準則中,非常注重謹慎性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運用。如:
1.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
具體內容:對應收款項采用備抵法計提壞賬準備,對存貨計提跌價準備,對金融資產、生物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計提減值準備。在會計核算上,計提的各項減值準備,相應地計入資產減值損失,使當期利潤減少。因此,計提各項減值準備數額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當期的利潤水平。
2.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減值
新會計準則下如何完善會計監督
摘要:我國的的會計準則不斷地在進行完善,2016年又頒布了新會計準則。會計監督體系存在弊端是必然的,盡管我國推出了新會計準則,無論什么體系、制度、機制其都會存在一定的弊端,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的減少這種和規避這種弊端,但是要想推出一種完美沒有弊端的體系是不存在的。但是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必定會對各界帶來不同的要求以及問題,筆者依據自身從業經驗對新會計準則下如何完善會計監督體系提出自身的見解。本文主要從2016年新會計準則之后對會計監督所提出的新的要求、會計監督體系還存在哪些弊端以及最后在新會計準則下解決這種弊端的優化措施進行了一定探析。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會計監督體系;完善
一、新會計準則下對會計制度的新要求
(一)對會計監督方式的改變
新會計準則將執行會計監督的基點放在了構建完善的內部監督、社會公眾監督以及國家監督這個多層次的會計監督機制上。針對內部監督,其核心在于完善財務收支的內部管控制度;而社會公眾監督則主要是依靠注冊會計師事務所這類型的中介機構來達到履行社會公眾監督的職責。新會計準則下的會計監督就是要對其進行補充以及完善,本質就是要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充分的發揮出單位內部監督、社會公眾監督以及國家監督的職能作用,從而以此形成穩固而且有效的聯合監督機制,這樣能夠充分保證各單位的會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從而使得我國會計制度在法制軌道上能夠正常快速的運行。但是,這種三位一體的會計聯合監督模式仍然是以政府監督為主體,其并沒有充分的擺脫行政監督的陰影。
(二)對會計監督內容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