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9 00:56: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想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想象

談想象作文

內容提要:想象作文是開發學生潛能的一個重要方面。全國統考的作文題已有想象作文的類型。教師對學生要進行想象作文的訓練。想象作文在教學上想要獲得成功,還須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靈活運用。想象作文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的好方法。

***

語文課難講,因為你是填鴨式的教學,你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講完一節課,一走了之,你的學生昏昏欲睡,自然覺得枯燥無味;課堂作文難做,是因為你總是一種機械的作文方法,總是幾句老套的評語和一個幾乎沒有變化的分數,所以你的學生對作文自然感到厭煩、害怕或者痛恨。

怎樣結合當前實際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個問題已成為廣大語文工作者的重要課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文件中指出:“人們越來越要求把人類意識的一切潛能解放出來。”[1]解放學生的潛能,是當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必然。對教師來說,不僅要傳授必要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學生可以受益終生,而且可以對發展科技,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揮積極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從當前教學改革的經驗來看,想像作文的確是一種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好方法。

近些年來,想象作文也是一種考試趨向。全國統考的作文題便多有這種類型。如1990年高考作文題“一對孿生小姑娘走進玫瑰園,不多久,其中一個小姑娘跑來對母親說:‘媽媽,這是個壞地方!’‘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為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會兒,另一個小姑娘跑來對母親說:‘媽媽,這里是個好地方!’‘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為這里的每叢刺上面都有花。’聽了兩個孩子的話,望著那個被刺破指頭的孩子,母親陷入了沉思。”要求根據以上材料,加以想象,為這對小姑娘作肖像描寫,并就第一個小姑娘的說法,寫一篇議論文。這個題目出得好,給一些想象力豐富且思維能力強的同學創造了得分的機會。可惜當時一些師生并未從中看到想像作文的趨勢,以致在第二年吃了虧。1991年的高考作文題,直接明確地提出了做想象作文,題目是“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要求學生寫想象作文。他舉例說,比如,你可以把這個圓想象成一輪圓月然后以滿月為重點,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為陪襯,構成一個美麗的畫面,再把這個畫面用文字描述出來就是想象作文。圓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物體的。請你根據這位老師的啟發,把這個圓想象成為一個物體,寫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這個題目說起來比1990年的題目容易多了,可是仍有部分學生考試不理想。因為這個圓雖說很普通,身邊到處都是,但是平時缺少這種訓練,一時聯想不出什么合適的,有人寫腳盆,腳盆可以洗腳,有人寫甲魚,甲魚可以吃,立意如此低淺,令人發笑。1992年的高考作文題,說的是雨中打掃碎玻璃的事,有“運動鞋”、“紅雨衣”、“傘下的一對”,他們之中誰打掃了碎玻璃呢?要求“推想合理,符合材料所設置的情境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實際上這還是屬于想象作文一類,考的是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辨能力。這一次因為留給學生發揮余地較大,走題的較少。1993年的高考作文題:“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樹下……啪!隨著細微而清晰的一聲爆裂,梧桐樹的一塊老皮剝落了,露出鮮嫩的新皮。女兒對老樹皮發出一串贊嘆……兒子對新樹皮發出一串贊美……父親聽著、看著,深有感觸地說:“我希望人世間一切都能像你們倆所說的那樣……”這則實際上也是想象作文。由新老樹皮聯想到新陳代謝規律,肯定老樹皮的歷史功勛,說明新生事物有無限的生命力。高考是指揮棒,高考重視想象作文的考察,說明想象作文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從當前教師的教學實踐來看,想象作文的訓練,人們也越來越重視了。近年來出現了不少新穎獨特的想象作文題。如根據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進行聯想,寫出大江奔流的氣魄和赤壁的雄麗之景。這段詞文字不多,但一下子把學生帶到了1700多年前三國爭雄的烽火歲月中去,自然地聯想到古赤壁的雄奇景色,巖石壁立,怒濤洶涌,浪花千疊,有音響,有色彩,有勢態,氣象闊大,筆力飛動,令人情思激越,促人奮發向上。又如一則給材料的作文題,題目出得巧妙:“19世紀俄國杰出小說家契訶夫在《打賭》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銀行老板和一個文人打賭——如果文人能夠連續15年深居在一間屋子里,整天看書,閉門不出,不接待來客,老板就愿意輸給他一筆巨款。文人同意了,于是,日復一日,春去冬來,天天坐在屋里看書,哲學、文學、歷史、科學、傳記、邏輯……什么書都讀。15年的期限很快就要滿了,銀行老板擔心破產,頓起殺機。他在一個深夜潛入小屋……”要求為《打賭》這例材料寫個結尾。這個題目是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它的正確答案是“銀行老板在一個深夜潛入小屋,發現人去屋空。文人留了張紙條在桌上,說他15年里博覽群書,苦讀深思悟出了人生的真諦,視金錢如糞土。因此,決定廢棄舊約,出走了。”這個答案,不少學生能想到,但也有部分同學寫成什么“文人成了氣功大師,刀槍不入了”“文人悟出人生真諦,成佛了”“文人早就死了留下的是一架會說話的機器”,這是學生不注意邏輯推理,不注意合理想象的結果。另有一則作文命題似乎十分淺顯,但細一思索,卻不由拍案叫好。文題是“下面是一間房子和一些家俱示意圖,請你利用這些家俱布置房間(按原圖大小畫到房間里)然后把你所“布置”的房間描述出來(如圖1所示)。描述時應就屋主人的職業、性格、各種小用具和裝飾品等進行想象”。

查看全文

語文想象能力培養論文

作文離不開聯想和想象,可以說,沒有聯想與想象便沒有文章。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堅持對學生進行這兩種能力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

關于聯想能力,我將它分為三類作訓練。

一、同向聯想。同向即由這一事物到另一事物之間的想象飛躍是同一方向的。又分為發散聯想與引申聯想。

發散聯想訓練:例由升旗展開聯想提煉論點。起初,同學們只有一個公式化的結論:紅旗是用烈士鮮血染成的,應珍惜今日幸福生活。為開啟聯想的閘門,作如下引導:紅旗出現在哪些場合?除先烈外,還有哪些人為紅旗爭光添彩?于是,同學們的思維飛躍到:南昌城頭的紅旗,長征路上的紅旗,江姐獄中繡紅旗,天安門城樓上升起的紅旗,聯合國總部上空的紅旗,奧運會上升起的五星紅旗,插上南極大陸的五星紅旗……為紅旗爭光添彩的有李四光的地質學貢獻,體育健兒的枚枚金牌,澳星的升空……這樣四方縱橫聯想,紅旗就變得具體可感,觸手可及了,五星紅旗是偉大的黨升起的,我們熱愛五星紅旗,就更應熱愛黨。五星紅旗指引我們奮勇前進。在改革大潮中,五星紅旗更為鮮艷。我們以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等。

引申聯想訓煉,觀一幅漫畫或看一首小詩使聯想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例艾青的詩《小花答辯》是這樣的:要是長在深山/有誰能發現/靜靜地生長開放/平安并非幸福/寂寞倒是痛苦/寧愿開在路邊/踩扁也心甘情愿。要提煉觀點寫一篇評論,就必須作引申聯想。詩中以小花答辯的形式,展示了小花的什么樣的價值觀、幸福觀?小花認為她的一生最恰當的位置在哪里?為什么“平安并不是幸福?“由此聯想到些什么?于是同學們聯想到無數革命者不愿作“尋常床簣死”的品質,聯想到“怒向刀叢覓小詩”的魯迅,聯想到當今冒著風險下海的一些行政干部,聯想到跳槽的科技人員,聯想到太空城的科技人員,向深處聯想,評論文才有深度,才有分量。

二、逆向聯想。即由這一事物向相反方向想象而求得另一事物。例龜兔賽跑的故事。除了同向聯想批評兔子驕傲之外,運用逆向聯想便可得出新意。如:指出龜兔賽跑這種比賽的不合理性,因為兩者在行走能力上懸殊過大,猶如讓高中生與一個小學生賽跑,難怪兔子睡覺呢。由此聯想到學校里對待不同基礎的學生應作不同的要求。此外還可指出:烏龜的勝利純屬偶然。如不改革,下次必敗,再聯想到工作中的偶然性與必然性問題等等。又如:“談‘吃一塹,長一智’”,逆向聯想可得出結論是:吃一塹未必長一智;不吃塹也可長智。必須指出的是:逆向聯想容易出新意,往往以險,以巧,以奇取勝。但是又不可為此而扭曲原意,那樣就會弄巧成拙。有一則材料為:有一棵蘋果樹枝繁葉茂,有一個果子被蟲蛀了,于是管理者掄起大斧,朝大樹砍去,要求從中提煉觀點,聯系現實、寫讀后感。這則材料寓意已很明顯,即管理者只見一點不及其余,做法是荒唐可笑的。

查看全文

作文想象能力培養論文

【摘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小學生能寫想象作文。為此,教師必須要根據兒童想象的規律,依據小學生想象的特點,做到三點:一是重視想象材料的儲備,二是切實進行想象訓練,三是正確指導想象作文訓練。

【關鍵詞】小學生、想象、作文、積累、訓練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總目標”中要求“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階段目標”中,具體提出了小學三個學段的相應目標。第一學段:寫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學段: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第三學段: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對于想象作文教學,《課程標準》提出“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的實施建議。可見,要求小學生能夠把自己的想象寫出來,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怎樣培訓小學生的想象作文能力?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做到三點:一是重視想象材料(表象)的儲備,二是切實進行想象訓練,三是正確指導想象作文訓練。

一、豐富表象積累

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這種新形象是通過對已有表象的分析、綜合加工過程實現的。小學生的作文是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的結果,作文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對已有表象借助文字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可見,小學生想象作文的前提是,學生必須有豐富的表象儲備。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創造條件,采用多種手段,豐富兒童的表象。豐富小學生表象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條:

1、在接觸自然、社會的過程中積累表象。兒童的生活環境,周圍的事物,是學生表象的重要來源。教師要注意豐富學生的生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留心周圍事物,勤于觀察思考,逐步積累豐富的表象。

查看全文

學生想象力培養

一、理解課文,豐富想象

在分析、理解課文后,課文表達的意境、故事情節會歷歷在目。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引導學生把詞語和句子聯系起來,再聯系現實生活啟發學生進行想象,從中觀察學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學小語第五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反復誦讀,理解詩句的意思。接著,精讀詩歌,體會意境。提問:“詩中寫了哪些景物?請同學們想象自己就是詩人,說一說。”“你最喜歡詩的那一句?”“這一句讓你想到了什么?”這時候,學生可能會說:詩的第一句“日暮蒼山遠”讓我們看到了天色漸黑時的一幅風景圖,青色的山巒在暮色中顯得更遠了。第四句“風雪夜歸人”寫得很有意境,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大雪飄飛之時,夜間回來的人姍姍而至,這樣,提高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使學生想象出詩歌表現的意境,從而豐富其想象能力。

二、運用插圖,啟發想象

學生的想象鮮明生動,隨著年級的升高,想象的概括性與邏輯性成分逐漸增強,甚至出現了創造性成分。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插圖能把抽象的字詞以形象的圖畫表現出來。觀看插圖能增強感性認識。教學看圖課文,可以出示掛圖,結合課文,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和初步的審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欣賞《荷花》之前,先讓學生看圖,提問:1、先看見怎樣的景象?(池中荷花茂盛,美麗的景色)2、再看什么?(茶葉)3、再仔細看什么?(白荷花)白荷花有哪幾種不同的樣子?你覺得它們各象什么?這時學生紛紛舉手發言,說出自己想象出的不同事物,激發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展了智力。

三、據文繪圖,展開想象

布萊克是十八世紀英國著名的進步詩人和畫家。他從小喜歡想象,六歲那年放學路過一座公園,在夕陽的余輝里,樹木花草呈現出一片迷離的五彩斑斕的顏色。這情景讓小布萊克目蕩神迷,頓生奇想,眼前出現了一片美妙的夢幻:許多漂亮的仙女身穿彩衣,生著翅膀,在公園里嬉笑游戲。這就是孩子眼里的世界,奇妙的想象世界。創設某種特定的情境,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氣氛,能為學生插上遐想的翅膀,豐富學生的想象。如教學古詩《登鸛鵲樓》時,先介紹鸛鵲樓,然后逐句理解。上聯就登樓所見,以高度的藝術概括能力,把黃昏時的一片雄渾開闊景象熔鑄在十個字里。下聯:詩人由眼前壯麗景色,又想到了一個更開闊、更高遠的境界,于是又吟唱出極富哲理的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兩句不僅傾注著詩人昂揚向上的激情,且富哲理意味,給讀者提供了聯想的廣闊田地。在學習了這首詩后,學生思維活躍,腦海中出現了壯觀的景象。這時,讓學生把詩意繪成圖,能加深對詩句的理解、記憶,更加體會其真實內涵。不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激發了學生努力學習的熱情。輸入的信息在大腦中形成了特別強烈的優勢興奮中心,此時,讓他們把所學的知識匯成一幅圖,就能展開想象的翅膀。

查看全文

淺談寫作想象力培養

摘要:想象是構成創新精神和創新活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闡釋想象的定義及重要性,接著從以下三方探析作文想象力的培養:一、想象是小學生作文的需要;二、積累是想象的基礎和前提;三、訓練是提高想象力的主要途徑。最后總結指出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深入生活,積累經驗,博覽群書,通過多種形式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想象力。

關鍵詞:小學生寫作想象力培養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任何心理過程,不論簡單或是復雜,都離不開想象。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創造力與想象力關系密切,具有創造力的人一般都具有超強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類創新的源泉。因為有了想象力,我們才能創造發明,發現新的事物定理。愛因斯坦之所能發現相對論,就是因為他能經常保持童真的想象力;牛頓能從蘋果落地,而發現萬有引力都是因為有了想象力……正是有了想象,人類才能夠超越常規思維的約束,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限,以大膽、奇特的方式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所以說,想象構成了創新的基礎,是一種極其可貴的思維品質。

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想象力則是構成創新精神和創新活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應把發展學生的想象,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下面,本文就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做些嘗試性的探析。

一、想象是小學生作文的需要。

寫作需要生活,寫作更需要想象。生活賦予文章豐滿的血肉,而想象則給文章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文意得到了升華。通過想象,我們可以使抽象化為具體,使靜止的音符繼續奏響,使片段的兩頭得以延伸,使濃縮獲得到擴展……寫作時,如果具備了想象的能力,在對材料進行加工時,就可以打破生活中的種種規則限制,或是超越時空,奇思妙想,使文章魅力無窮。

查看全文

構建革命文學想象

“革命文學”倡導和“無產階級革命文學”論爭有比較長的過程,學界一般將其源頭追溯到1922年后早期共產黨人的革命文學主張。雖然田仲濟先生早在1979年就提到“文學研究會”已經在“提倡無產階級革命文學”[1],但當時并未引起學界注意。近年來,有學者揭示了長期被遮蔽的1927年武漢政權時期出現的“革命文化”、“無產階級文化”[2](P418)言論,另有學者再次把革命文學的源頭明確追溯到“文學研究會”,認為“文學研究會才是初期革命文學的最先倡導者。”[3]這些不同觀點的出現,其意義不在確認誰是革命文學的首倡者,它的重要價值在于突破了以往革命文學研究中的某種思維定勢,為革命文學研究開拓了新的思路。其實,如果把“革命文學”與“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適度區別開來,那么,至少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種關于革命文學的想象,即文學研究會、早期共產黨人、創造社“元老”們分別倡導的革命文學。

一、文學研究會倡導的“革命文學”

1921年前后,文學研究會的核心成員鄭振鐸、沈雁冰、葉紹鈞、李之常等人在《文學旬刊》、《文學》周報上展開過一次關于“文學與革命”問題的討論,討論者曾積極倡導“革命文學”。一般文學史著作往往從正統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觀念出發,對這次討論要么避而不談,要么只看作是“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的一種過渡,零星地談到其中的某些觀點,作為文學研究會的“先進性”或“局限性”的注腳。其實,這不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的關于“革命文學”的討論,更是一種具有獨立價值和意義的文學現象,它展示了文學研究會作家對“革命文學”的獨特想象。其特點主要有:

(一)既強調文學的功利性,也強調其獨立價值

文學研究會以倡導“為人生”的文學觀聞名,但它是從“文學”的角度來談文學的使命的。它倡導“革命文學”,也是立足于“文學”。無論是要求揭示現實社會的黑暗,還是要求展示未來社會的光明;無論是強調反映底層民眾生存的悲慘,還是強調要擔當喚醒民眾的重大責任,都是以“文學”為軸心,在強調“文學”具有相對獨立的價值,文學家具有重要的主體性作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其強烈的文學功利性目的與相對的文學獨立性追求,既矛盾又統一。鄭振鐸的《新文學觀的建設》一文,就是從“文學是人生的自然的呼聲”,“文學以真摯的情緒為他的生命”出發,強調“文學之高尚使命與文學之天真”共存,認為:“文學就是文學;不是為娛樂的目的而作之而讀之,也不是為宣傳,為教訓的目的而作之,而讀之”[4](P347、346)。李之常在《支配社會底文學論》一文中,以與鄭振鐸同樣的思路來說明:在鼓動民眾起來革命的過程中,文學和文學家的作用高于革命理論和革命家的作用。他認為:“今日底文學是人類活動底結晶”,是“新時代底指導者,鞭策者”,斷言“革命底完成者在中國舍文學又有什么呢?”[5](P82、81)鄭振鐸、李之常的觀點合乎文學研究會的主流意見。文學研究會在提倡“為人生”的功利性文學觀時,就強調“文學”本身也“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種工作”,應該成為“治文學的人”的“終身的事業”[6](P72)。文學研究會之所以會由最初的著重批判傳統的“文以載道”,到把全部工作的重心放在掃除“游戲消遣”的文學,當然有與鴛鴦蝴蝶派爭奪文學陣地和讀者等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還是因為,他們認為“游戲消遣”的文學既像“載道”文學一樣具有宣揚“卑劣的思想”以毒害青年的作用,又以“游戲”的態度純粹把文學當作“工具”而不是“終身的事業”,因而對“文藝”的“侮蔑”就更甚。

(二)既要求表現底層民眾的悲慘生活,也宣揚“愛”與“美”

查看全文

語文想象斷想管理論文

199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卷,作文題為——“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對激發青少年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創新精神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無數的實例證明。想象是青少年極為可貴的品質。此次全國高考作文,從發揮想象力的角度講,思維空間無限廣闊,符合青少年善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有利于發展青少年的創造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辛格曾說過:“可以預料,經常處于幻想狀態的人至少在觀念中具有相當強烈的探索傾向,也可以在編造逸話奇聞的故事方面具有創造力。”

中央電視臺1999年7月14日在“新聞30分”中報道說,英國已決定在大學專設幻想學士學位,重點培養和造就在想象力方面的專門人才。

今年的高考試題與之不是不謀而合嗎?

什么是想象呢?創造性人才的素質智力核心是創造思維的發展,創造思維離不開想象思維,想像是人生理機制中最寶貴的素質,想象是以實踐經驗和豐富的知識為基礎,是一種形象思維。根據心理學給想象所下的定義,想象是人腦對已儲存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象能力是人類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

查看全文

作文想象翅膀管理論文

現在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小學生在做作文時應該多發揮想象力,來描繪未來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但是,時下小學生寫起想象作文往往感到茫然。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想象作文中有內容可寫,有話可說?

觀察現實生活,激發相關想象

無論哪一類想象作文都脫離不開現實,離開現實的想象是空洞的。例如童話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據小學生喜愛動物的特點,用動物代替人類的形象來表達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這類作文實際上是對現實的再現。

小學六年制第九冊《積累·運用七》的作文練習中讓學生圍繞“未來——”進行想象,寫一篇習作。這一類寫未來生活的想象作文對學生而言更有難度。未來是什么樣的,學生除了接觸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說以外,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寫什么好。其實這些想象都與我們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可引導學生勤觀察,例如現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來,設想一下,未來的建筑由一個個組裝件構成,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組合,這樣既適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遷、移動。當看到學校操場只有一處,它的空間過于狹小,能不能想象未來會同時擁有地下或空中操場,用升降機來回啟用……這些現實中人們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東西,都可以大膽想象它的樣子、形狀、功能,那么展現在學生面前的空間該有多大呀!

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再造想象

課文是學生寫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課文資源,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練習改寫、續寫、擴寫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徑。

查看全文

歌唱想象力探究論文

想象是人的大腦所具有的思維能力,是“人在知覺材料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①。想象力則是人對外界物象經過大腦過濾、判斷并作出選擇后,對“知覺材料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②。一般思維正常的人都具有這種能力,然而這種能力的大小,在每一個人身上的表現是不盡相同的,都需要進行后天的培養。特別是從事藝術創作和藝術表演的人,更需要這種能力的培養。

歌唱是一門非常復雜和特殊的藝術門類。它以人體為發聲器,歌唱者本人就是自己的“樂器”,而這件“樂器”在操縱過程中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那難以觀察的、活的嗓音官能給聲樂教學與學習帶來了特殊困難,同時也給聲樂教學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正是由于歌唱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且又抽象的物理音響現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通過強調聲音位置、氣息流動、保持共鳴等具有啟發意義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的歌唱,使學生對自己的發聲正確與否作出判斷,這種判斷實際上是想象的結果。想象力越豐富,對音樂的感受力就愈加敏銳、愈加強烈。拉·福雷斯特說:“音的想象永遠先于音的行動,絕對必要”③。因此,教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學會對抽象的聲音概念進行認真思考與重組,以盡快在頭腦中建立起正確的聲音概念,掌握正確的發聲技巧。

想象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兩大類。無意想象充滿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看到空中浮動的白云,不由自主地把它想象成為一個人物形態或其他物象,這種想象往往是自發的,沒有特定的目的和要求的。而有意想象則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自覺進行想象,獨立地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聲樂學習和教學活動中需要的正是這種有意想象,要求學生在聲樂訓練中要能夠想象出將要發出的每一個音及其最佳的歌唱效果,并在實際的演唱中努力地達到那種最理想的效果。

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發聲技巧,演唱出美妙動聽的聲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聲樂教師除了要注意觀察學生的發聲機能是否協調之外,還要注意觀察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啟發學生去思維,去想象,通過聆聽和模仿,在內心的想象中積累起識別良好聲音的概念,這種想象可稱之為“歌唱意念”。用這種“歌唱意念”指揮和控制發聲機能,尋找最美、最動聽的聲音。就像舞蹈家創作一個舞蹈,首先要在自己頭腦中形成作品的構思、布局和動作的設計,頭腦中要首先有角色的形象。同樣歌者在演唱時也應在頭腦中設計出歌唱的聲音形象,然后在演唱時,努力使自己的歌聲與預先設計好的聲音形象相吻合。比如:用什么樣的音色、力度、情緒來完美地表現一首歌曲的風格。這樣預先想好了再唱的方法,就是在歌者頭腦中進行的對歌唱時聲音的構思與造型,將非直接地在歌者頭腦中建立起對音高、音色、音質的反射作用,在聲樂學習中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另外,從歌唱機能角度進行分析研究,培養和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對于學生建立大腦意念,形成自己頭腦中準確的聲音形象,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歌唱者的喉頭、聲帶、軟腭、舌根、肺功能器官,不像人的手臂和腿屈伸那樣可以隨意控制。對于沒有學過唱歌的人,要他自如地打開喉嚨,抬高軟腭,放下喉頭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他不能指揮自己的喉頭上下移動,即使有時唱對了,也不知道自己的喉頭位置是怎樣放下來的,唱錯了也弄不清楚錯在哪里。歌唱發聲是相當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大多數與發聲機能有聯系的各組神經、肌肉,基本上是半自動的、不能隨意指揮的。必須是掌握吐字、發聲、共鳴、呼吸、情感等神經肌肉群的復雜、精確的自然協調動作,才能發出動聽的聲音來。但是,如果只有這些相應的肌肉收縮,而沒有一個正確的聲音形象標準來控制這種收縮,就容易過頭或不足,很難恰到好處。而憑借由良好想象力建立的大腦意念,就會比較容易協調、統一地指揮和控制復雜的肌肉收縮,全神貫注于自己頭腦中想象出的準確的聲音形象,并讓唱出的聲音與自己頭腦中的聲音形象一致,就會獲得正確的、明亮結實和具有穿透力的聲音。聲樂教育家克利平杰說:“除非學生腦子中有聲音概念,否則就不能期望他發出良好的歌聲”④。因此,在教學活動和聲樂學習中,要注重強調學生用大腦意念去指導自己的歌唱,在聽覺記憶上樹立正確的發聲概念,以準確的聲音想象去指導正確的歌唱。這就首先要求教師本人要富于想象,善于想象。聲樂教學語言要形象生動,只有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意念的誘發下產生豐富的聯想。如:在發聲訓練時,我們經常談到“豎起管子”這句話,它其實是一種器官機能的協調動作,是一種整體的機能狀態,是配合大腦的想象與聯想所形成的一種感覺。但實際上它是不存在的,只是在歌唱時感覺到的機能狀態與“管子”的形狀類似而已。又如:為了使學生在歌唱時保持喉頭的穩定,教師常常告訴學生把喉頭想象成為提琴的“碼子”,提琴的“碼子”在演奏中是不能上下移動的,不然提琴就沒辦法拉了,演唱也是同樣的道理。諸如這樣的教學提示,就是把一些抽象化的東西通過想象轉化為形象化的東西,這樣會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掌握。再如,鼻咽音和胸音是由歌唱發音的兩大主要共鳴體產生的。鼻咽音作為歌唱發音的“頂”發揮高位置的作用,胸音作為“底”發揮根基作用,二者一高一低,上小下大,形成想象中的錐體形態,還有發音共鳴位置靠前靠后的感覺,以及各共鳴腔的狀態感覺等都是依靠大腦的想象和綜合判斷所形成的一種心理空間形態。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果能夠充分開發和利用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就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歌唱正確的發音技巧。在這方面,我的教學體會是:要把所唱的每一個母音唱響,就必須根據表現的需要,預先從心理上去想象并在預想的音上去做形著色,只有這樣才會引起發聲部位簡單而又自然的行動。這既是我自己始終在做的,也是我要求所有學生去做的。我們只有認識到開發和利用學生的想象力,在聲樂訓練中的重要性,才能充分運用科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使學生學會憑借想象力,自己發現自己、自己矯正自己,尋找出自己最美、最好、最富有表現力的聲音來。

但是,我們也應注意到,想象并非是說來就來的,它是建立在平時的生活體驗之上的。豐富的生活經驗是獲得準確音樂想象力的基礎,沒有平時細心敏感的觀察,豐富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和存儲,就不可能有豐富的音樂想象力。想象源于生活,與實踐有密切的聯系,所以,教師要教育和啟發學生培養對平時生活中客觀事物細致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把對生活的體驗同對音樂作品表現的想象與自己的情感、理智等感性因素結合起來,完美地表現音樂的思想感情,使自己的歌唱富于生命力和表現力。

查看全文

藝術想象在竹笛教學的表現

【摘要】笛子教學中發揮藝術想象力可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增強其綜合素質,使之更具藝術欣賞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環節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以此為基礎,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藝術素養,保證教學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笛子教學過程中音樂藝術想象力的表現進行探討,提出了相應的見解以及思考。

【關鍵詞】藝術想象;笛子;教學;活動;表現

所謂的音樂藝術想象力指的就是在充分感知音樂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認識,經過重塑、分解所形成的音樂藝術形象,這一過程常被稱作音樂藝術想象。竹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學生的藝術想象力,主要從創造思維培養、音樂主題表現以及音樂意境拓展等各方面入手,培養學生藝術鑒賞力,從而提高笛子教學效率。

一、音樂主題表現在主題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音樂這一藝術形式極其抽象,作曲家在樂曲譜寫的過程中主要運用特定的音樂邏輯,并對其進行有效組織,形成完整的樂曲內容。教師在竹笛課堂教學環節,有必要對這些特殊的符號進行解釋,利用笛子樂器將其轉換為音響,使學生意識到竹笛知識學習的趣味性,并學會運用竹笛,將特定符號有效組織,從而生成動聽的音樂。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對每個音樂符號的細節進行把控,并融化致音樂曲目中,對于音樂主題烘托具有重要作用,也利于學生掌握并消化音樂樂曲的含義。藝術并非是教學,是人們內心深處對美的情感,同時也是觸發人們心靈的重要因素。文學主題與音樂主題兩者間具有極大差異,音樂主題的作品高潮體現了人心靈深處最美的向往以及希望。教師在表達音樂主題時,通常均會發揮其自身的音樂想象力,通過不斷的想象、創造,逐步形成演奏技巧,吹奏高昂飛揚的笛子樂曲,表達樂曲主旨[1,2]。比如在笛子教學課堂之中,教授《小河淌水》這一樂曲時,14-16小節可謂是音樂的高潮部分,此時教師需要發揮其自身的藝術想象力,充分的聯想、創造,對歌詞中所提及的三個“哥啊”所組成的排比句進行深度理解,首先意識到以上三個聲音是發自內心的呼喊,體現了情感的繁雜性,聲音層層遞進,體現了對情歌深切的思念,從而表達樂曲主旨。如若長笛吹奏過程中,再有效利用花舌、揉紙以及打指等技巧,烘托良好的意境,還將升華樂曲主題,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下逐步掌握主力演奏技巧,提高學習效率。

二、竹笛教學過程中發揮藝術想象拓展音樂意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