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范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7 12:47: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污染防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污染防范

養殖污染與防范

隨著畜禽養殖規模的逐步擴大和專業化、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畜禽生產及畜產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廢棄物對周邊及養殖場自身環境的污染程度也日益加劇。由于環境法規不健全和資金短缺等諸多原因,相當一部分養殖場的糞便、污水未經無害化處理就隨意排放和堆棄,污物中大量的氮、磷、礦物元素及所產生的氨、硫化氫等惡臭氣體嚴重地污染了空氣、水體和土壤。規模化養殖場的環境污染和治理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1環境的污染

主要是指有毒有害氣體、粉塵、病原微生物、生產生活污水、糞便及未消化吸收的有機物和礦物質等的處理不當對空氣、水體和土壤的污染。

1.1對空氣的污染一只雞的糞便排泄量相當于0.1個人的糞便排泄量,一個一萬只規模的養雞場每天的糞便排泄量可達1t,一年就是360t。1頭豬的日排泄糞尿量是人排泄糞尿量的5倍,一頭豬年均產糞尿量可達2.1t,如果采用水沖式清糞,其污水的排放量還將增加4倍以上,當糞尿等污物的排泄量超過大氣環境的自凈能力時,就會通過已污染的空氣對人和動物造成危害。通過空氣流動進行擴散和傳播的污染物除了塵埃和病源微生物外,還有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機物在厭氧環境條件下所分解釋放出的帶有爛菜、魚腥等刺激性的特殊氣味,這些氣味大量而長期高濃度地蓄積,就會使人產生厭惡感,嚴重影響人、畜的身體健康。近年來,我國小城鎮建設呈現出向郊區農村迅速延伸的態勢,飼養場與居民點距離縮短,養殖場的空氣污染問題必將日趨嚴重。

1.2對水體和土壤的污染畜禽糞尿及畜產品加工業污水未經處理就隨意排放,是造成水體及土壤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年產1萬頭肥豬的豬場,日排糞尿、污水總量可達100多t,如不進行無害化處理,其糞便和污水中碳氫化合物及含氮、含磷有機物和未被消化的營養物質一旦進入水體后,就會使水中的化學耗氧量、生化需氧量和固體懸浮物迅速增加,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機物,當它通過稀釋、沉淀、吸附、分解、降解等一系列自凈作用后仍無法達到環保要求時,就必然會對水質產生污染,使其迅速惡化。有機物被水中的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水生生物獲得氮、磷、鉀等營養后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使其形成缺氧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某些疫病傳播和擴散的渠道。更為嚴重的是,當這些未經處理的污染物的進入量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后,就會造成礦物質和營養素的富集,改變土壤本身的結構,破壞土壤植被的生存。

1.3對疾病的傳播據統計,由家畜傳染給人的人畜共患傳染病至少有90余種,這些人(畜)禽共患疾病的載體主要就是家畜(禽)糞便及排泄物。近年來,一些養殖場不顧自身條件,一味模仿在池塘邊建豬圈,在豬圈上架雞籠的所謂立體養殖模式,結果為各類傳染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轟動一時的臺灣豬口蹄疫暴發性流行,其主要原因就是病豬尸體隨意投入河道引起的疾病流行。因此,糞便及污水未經無害化處理隨意排入水中極易造成傳染病流行。

查看全文

畜禽養殖污染防范策略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當前,寶應縣畜禽養殖業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因此做好畜禽污染源綜合整治工作,盡快解決畜禽養殖污染存在的問題,已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為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生態縣建設步伐,筆者對全縣畜禽養殖業的污染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1畜禽養殖業及污染防治現狀

1.1畜禽養殖業現狀

2008年度,寶應縣生豬出欄為35萬頭,存欄16萬頭;三禽出欄為1250萬只,存欄340萬只。全縣目前生豬集約化養殖的場戶為29戶,年出欄生豬8.5萬頭,存欄生豬4.9萬頭;肉禽集約化養殖12場戶,年出欄肉禽201萬只,存欄17.4萬只;蛋禽集約化養殖場戶14個,年出欄蛋禽31.2萬只,欄存蛋禽38.1萬只。據調查,現全縣養殖最多的畜禽品種為豬、肉雞和蛋雞,三者存欄數之和為全縣存欄總數的79.8%。全縣畜禽養殖業分布具有一定的區域特點:豬養殖主要分布在安宜、范水、夏集、柳堡和涇河5個鎮;蛋雞養殖主要分布在柳堡、安宜和范水3個鎮;肉雞養殖以柳堡、夏集和涇河等鎮較為集中;鴨養殖主要分布在射陽湖、魯垛和范水等地;鵝以射陽湖為最多,山陽鎮、小官莊次之。該縣豬、雞集約化養殖程度較高,但集約化畜禽養殖業發展不平衡。全縣集約化畜禽養殖場共55個,其中集約化養豬場主要分布在安宜鎮、柳堡鎮和范水鎮;集約化肉禽場主要分布在柳堡鎮;集約化蛋禽場主要分布在安宜鎮、柳堡鎮和魯垛鎮。

1•2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狀況

2008年全縣畜禽糞便產生總量為61.97萬t。其中糞39.06萬,t便22.91萬;tCOD產生總量為17344.57;t集約化養殖場的畜禽糞便總量為28.14萬,t其中集約化豬場13.64萬,t集約化禽場14.50萬t。各類畜禽中,豬糞便產生總量最大,雞和鴨分列第2、第3位。以上3類畜禽糞便產生量是全縣總量的91.76%。各類畜禽中,豬的污水產生量最大,占畜禽污水產生總量的36.56%。全縣畜禽糞便使用總量為38.73萬,t綜合利用率為62.5%。利用方式以還田為主(含出售、堆肥和直接還田),占使用總量的93.2%;少量用于水產養殖,占1.2%。鴿糞便綜合利用率最高,達92.0%。畜禽糞便使用水平是反映污染負荷的重要指標,這一指標等于區域畜禽糞便使用總量除以該區域耕地總面積,其全縣畜禽糞便使用水平為7.17t/hm2。畜禽養殖污水主要來源于畜禽沖洗及養殖場所的地面沖洗。2008年,全縣畜禽污水產生量為229萬,t污水處理率為18.6%。豬養殖場中,采取干清糞工藝的占豬存欄總數的73.7%;蛋雞養殖場中,采取干清糞工藝的占蛋雞存欄總數的64.2%。據調查,規模養殖場建有沼氣池的僅有2個(夏集鎮庭余豬場、夏集鎮永紅豬場);規模養殖場采用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模式的很少,僅有揚州市金綠健生態農牧有限公司和寶應縣中寶德園有機農場;少數集約化養殖場將糞便送往地力源有機肥廠;極少數養殖場將沉積的糞便通過干濕分離處理,經過晾曬、包裝后,銷往果園、林園、菜園等地;絕大部分養殖場基本沒有糞便和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糞便主要是提供給附近農民種菜、種糧。這些糞便的還田率雖然在60%以上,但未經無害化處理,不少糞便和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塘、魚塘,給環境、特別是養殖場附近的土壤生態和水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和危害。

查看全文

畜禽養殖污染難題防范舉措

1污染現狀

隨著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豬、牛雞等畜禽養殖大戶不斷增多,據此次普查統計全縣共有799戶養殖戶,糞便排泄總量是94481噸、糞便處理利用量是94481噸,產生污水40880立方米、利用量是16148立方米。隨著養殖業規模的擴大,養殖業的污染日益突出,群眾對此投訴日益增多,畜禽養殖業在給我縣經濟創造巨大效益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壓力,畜禽糞便已成為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所以,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2存在問題

2.1人畜(禽)混居農村住房和牛棚、雞舍、豬圈在同個院內,基本上是雞犬不寧。牛糞、雞糞、豬糞遍地都是,特別是陰雨天更是無處下足,讓人難以忍受,氣溫高時臭氣熏天,氣味刺鼻。

2.2造成空氣惡臭畜禽糞便露天堆放,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發酵時會產生大量的氨氣、二氧化硫、甲烷等有害惡臭氣體,連同畜禽本身的釋放,惡臭物質可達230多種,堆糞地點周圍惡臭彌漫,便液直接排放,污染大氣環境和水體環境。嚴重影響養殖場(戶)周圍的空氣質量,危害飼養人員及周圍居民的身心健康。

2.3畜禽糞便綜合利用方法單一,無害化處理水平低養殖場糞便未經過消毒滅菌無害化處理,極易造成細菌、病毒傳播,滋生蚊蠅,養雞場含有雞雛糞便,落地料直接出售喂豬,有可能導致食物鏈的污染,對人體造成危害。

查看全文

規?;B殖污染防范舉措

畜禽養殖業是向人類提供動物蛋白、皮革、羽絨等畜禽產品的重要來源。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產品需求量在不斷增加,生產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特別是城市“菜籃子工程”的規劃和實施,推動了我國畜禽養殖業的迅猛發展,規?;潭仍絹碓礁摺kS著我國畜禽養殖業的迅猛發展,畜禽養殖特別是規模化畜禽養殖已成為我國農村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許多地區的畜禽糞便污染物排放量已超過居民生活、農業、鄉鎮和餐飲業的污染物排放量,成為許多重要水源地、江、河、湖嚴重污染及其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加強畜禽養殖業的污染防治與環境管理已成為現階段農村環境保護的緊迫任務和重要內容,也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1鞍山市規?;笄蒺B殖基本情況

1•1養殖概況

為了掌握鞍山市規?;笄蒺B殖基本情況,我們對該市規?;笄蒺B殖進行了調查,統計了蛋雞、肉雞、豬、肉牛、奶牛、羊的基本情況。養殖存欄數匯總排序見表1。

1•2養殖規模概況

鞍山市規?;笄蒺B殖共有554戶,其中,達到Ⅰ級規模的有養殖蛋雞7戶,養殖肉牛1戶,養殖奶牛1戶,養殖豬5戶;達到Ⅱ級規模的有養殖蛋雞8戶,養殖肉雞4戶,養殖肉牛3戶,養殖奶牛1戶,養殖豬11戶。

查看全文

奶牛養殖的污染及防范

1奶牛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

奶牛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土壤污染、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土壤污染:奶牛生產中通常會超劑量添加無機礦物元素,由于其利用率低,很大一部分未被吸收而排出體外,隨施肥進入農田,在土壤中蓄積,對作物的生長和人類的健康構成威脅。水體污染:奶牛生產對水體的污染主要來源于糞尿中的氮和磷。奶牛對飼料中氮和磷的吸收利用率很低,只有30%~35%左右,大量未被吸收利用的氮和磷被排出體外,其中大部分進入土壤,并通過雨水的沖刷進入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水中的氮多以硝酸鹽的形式存在,飲用水中含有過多的硝酸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過多的氮和磷進入水體導致水體富營養化,使藻類及其他水生植物過度生長,大量消耗溶解氧,導致魚蝦類大量死亡,植物根系腐爛,在水底層發生厭氧分解,產生H2S、NH3、硫醇等惡臭物質,使水體成為“死水”。大氣污染:奶牛生產中產生的有害氣體可分為兩類,其一是溫室氣體,即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可破壞大氣臭氧層,加劇溫室效應;其二是NH3、H2S、一氧化碳等,可導致牛舍和周邊環境空氣質量下降,影響奶牛和人的健康。微生物污染:奶牛的排泄物及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中含有大量有害微生物,可通過滋生的蚊蠅或空氣進行傳播,對奶牛本身和周邊人群的健康構成威脅。

2降低環境污染的途徑與方法

2.1通過營養調控降低氮磷及其他礦物元素的排泄量

近年來,國內外有很多關于氮磷對環境污染方面的研究。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從宏觀的角度研究評價一個地區或整個國家養殖業所產生的氮和磷對環境的污染狀況,即氮和磷的排泄量與土地承載能力之間的平衡關系,以此作為畜牧業發展規劃與布局的依據;二是氮磷的具體減排措施。由于我國蛋白質飼料資源匱乏,蛋白質飼料價格很高,增加了畜牧業的生產成本,因此多年來我國動物營養領域一直在探索提高日糧蛋白質利用率的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這與降低氮排放在方向上是一致的。盡管如此,由于反芻動物氮代謝生理特點及其復雜性,在如何提高奶牛氮的利用效率、降低排放量方面仍有很大的潛力與空間,因此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提高奶牛日糧氮利用率的途徑有很多,如根據能氮平衡理論科學配合日糧,通過合理補充過瘤胃氨基酸以平衡到達小腸的氨基酸比例等。近年來,小肽在動物蛋白質消化代謝過程中的作用及生理與營養功能方面的研究為提高日糧氮的利用率開辟了新的途徑。盡管我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已建立了小腸可吸收蛋白質體系的雛形,但由于在飼料相關參數的測定與積累上未及時跟上,致使該體系至今尚不能在生產上廣泛應用。因此,進一步完善該體系的各項細節,建立完整的、覆蓋整個飼料成分表的、與小腸可吸收蛋白質體系相配套的參數系統,使該體系能夠在奶牛生產中普遍推廣應用,是目前的首要任務。

由于我國磷源飼料價格不高,儲量豐富,且其在日糧中所占比例較小,對整個日糧成本的影響不大,因此過去在如何提高奶牛對飼料磷的利用率、降低排放量方面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今后應加強此方面的研究。植物性飼料中的磷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單胃家畜和家禽的消化道內幾乎不存在分解植酸磷的酶,對植酸磷的利用率相當低,因而對于單胃家畜和家禽而言,降低磷排放的方法除了使用利用率較高的磷源配制日糧外,最有效的途徑是在日糧中添加植酸酶。一般認為,反芻動物可以利用植物性飼料中的植酸磷,因此采用日糧中添加植酸酶的方法來提高磷利用率的效果不明顯。目前國外的研究多集中于重新評價反芻動物(特別是奶牛)對磷的需要量和植物性飼料磷的消化率兩個方面,旨在通過在滿足奶牛對磷的需要量的前提下降低日糧磷的供給,從而達到提高吸收率、降低排放量的目的。奶牛糞磷對環境的污染是由于日糧中磷過量供給造成的。導致奶牛日糧磷供給量過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飼養標準中所推薦的日糧磷需要量高于奶牛的實際需要量。目前各國奶牛飼養標準中確定的可吸收磷需要量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但在對飼料磷消化率的估計上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偏低的現象,如:美國NRC1989版《奶牛營養需要》將日糧磷的總吸收率定為50%,ARC1991為58%。正是由于對牛飼料磷消化率估計的過低,導致日糧磷推薦供給量偏高。近年來,隨著奶牛磷營養研究的不斷發展,一些國家的奶牛飼養標準均對飼料磷的吸收率參數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如:NRC2001版《奶牛營養需要》規定奶牛對粗飼料中磷的吸收率為64%,精飼料為70%;法國INRA規定磷酸鹽中磷的吸收率為65%,谷物為75%,谷物副產物和餅粕類為68%,青草和青貯類為66%,豆類為65%。總結飼養試驗的資料表明,飼糧磷含量為0.30%~0.34%時,能夠滿足生長奶牛的正常血磷濃度、最大平均日增重和骨骼強度。飼糧磷含量在0.32%~0.42%時即可滿足整個泌乳期的需要,高于此水平不會提高奶牛的產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不受飼糧磷水平的影響。并沒有證據能證明飼喂超過需要量的飼糧磷可以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飼糧磷的吸收率隨磷含量的升高而下降,因而飼喂超過奶牛需要的高磷日糧只能增加糞磷的排泄量。

查看全文

小議生活的電磁輻射污染及防范

摘要:如今我們工作、生活在E時代,在你每天盡情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和舒適時,有沒有想過,在不知不覺中頻率不同的電磁波,在我們周圍悄無聲息地構成了一種被稱作“電子霧”的濃重污染源,它看不到、聽不到、嗅不到、摸不到,神不知鬼不覺地任意穿透、“切割”人的身體,如同“幽靈”一樣,令人防不勝防。生活中的電子產品種類十分眾多,與我們的生活、工作關系非常密切,我們與它們接觸的時間又比較長,因此,這些電子產品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那么,什么是電磁輻射污染?它對人體作用的機理有哪些?如何防范電磁輻射污染?

關鍵詞:電磁輻射污染電磁輻射污染機理電磁輻射污染防范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應用電磁感應的方法,使磁場中的導體在一定條件下產生了感應電流。這是19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隨即世界上第一座發電站的建成標志著人類邁進了電磁輻射的應用時代。一百多年前,電磁輻射已經深入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今更是進入了一個電磁輻射的高利用時代。

不過,科學歷來都是一把雙刃劍,時代的進步常常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這種二律背反的現象已經得到了歷史的多次驗證。人們在充分享受電磁輻射帶來的方便舒適的同時,也日漸感受到了它的負面效應。如各類各類辦公自動化設備、移動通訊設備、家用電器迅速進入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豐富了我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就在我們的生活前所未有的便捷的同時,我們所使用的高科技產品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又成為繼室內空氣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噪音污染之后的又一室內環境污染。特別是近些年來,國內外媒體上屢屢報道的有關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害,更是讓人們感覺到了來自電磁輻射的威脅,以致于很多人一提起它,就有一種莫名的痛恨和恐懼。

1電磁輻射污染:

所謂電磁輻射污染是指高壓電、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和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自動化設備及微波爐、收音機、電視機、電腦、手機等工作時產生的各種不同波長頻率的電磁波。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的電磁輻射劑量的電磁輻射下,細胞就會被殺傷或殺死。隨著信息技術產品的不斷豐富,電磁輻射污染已經成為危害人們工作和生活的輻射污染的重要類型之一。另一個方面,信息技術要依靠電磁波,而電磁波極容易被干擾和破壞,由此會帶來一些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侵害,這也是電磁輻射污染的一個方面。電磁輻射會造成所謂的“電磁污染”,人們也叫它電子“煙霧”或電子垃圾,即電磁輻射的強度超過人體或環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所產生的危害現象。它無色、無味、無形、無蹤,無任何感覺,可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無處不在,被科學家稱為“電子垃圾”或“電子輻射污染”,有專家稱這是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第四污染。

查看全文

國際通用環境法污染防范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風險預防原則;國際環境法;國際習慣法;成本——效益分析

【論文摘要】風險預防原則是國際環境法中一個用途廣泛而又爭議頗多的基本原則,國際社會雖然對這一原則已達成初步共識,但在具體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許多盲點和爭議,所以更加確切地說,風險預防原則是正在形成中的國際法原則。對于風險預防原則的討論日趨白熱化,主要表現為其適用的規則以及其國際法地位。本文試圖從這兩方面著手,并結合發展中國家的現實狀況以及中國的國情,對國際環境法中的風險預防原則的適用進行簡要論述。

一.風險預防原則概述

在現代社會中,經濟水平日益騰飛,社會生活日益復雜化,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可是這些都并不能否認我們每天處在一個無法衡量風險系數的社會環境中的社會現實。從非典到H1N1,從汶川地震到玉樹地震……這些都一直在告訴我們,風險是時刻存在的。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越來越復雜,大自然的無情和新技術的適用都給人類帶來潛在的風險。如何應對各種天災或者人禍造成的風險,是人類社會無法回避的問題。在合理的成本基礎上預先防范風險成為當今許多政府的必然選擇,法律意義上的風險預防原則也隨之而生。

風險預防原則最早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德國環境法中“vorsorgepnnzip”這一概念,并逐漸發展到區域環境條約中,如1984年的第二屆國際北海保護會議中發表的《倫敦宣言》就對風險預防原則進行了系統的論述:“為保護北海免受最危險物質的有害影響,即使沒有絕對明確的科學證據證明因果關系,也應采取風險預防措施以控制此類物質的進入,這是必要的”。《倫敦宣言》也就因此而成為第一個明確闡釋風險預防原則的國際文件。

對于風險預防原則(precautionaryprinciple)的完整定義在國際習慣法上尚無確定的表述。但是諸多學者均把《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中的第15項原則作為其較為權威的表述,即“為了保護環境,各個國家應該根據各自的能力將風險預防方法廣泛運用。只要存在嚴重的威脅或者不可逆轉的損害,缺乏充分的科學確定性就不能被作為一個原因來推遲采取阻止環境退化的成本—效益措施”[1]。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在其來自l998年《溫斯布萊德共同宣言》:當一項活動對人體的健康或者環境產生危害的威脅時,即使有些因果關系沒有得到科學上的充分確定,也應當采取風險預防的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應當由活動的支持者而非公眾承擔證明責任。[2]在其他國際條約中也還有諸多關于風險預防原則的表述,例如《聯合國世界自然憲章》中規定:“當潛在的不利影響為充分了解時,活動不應進行”;《生物多樣性公約》中的前言部分論述到:“當存在著生物多樣性大量減少或喪失的威脅時,缺乏足夠的科學論證不應被用來當作阻止‘采取措施來避免或最小化這種威脅’的理由……”[3];其他還包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赫爾辛基公約》等等,數不勝數。這些定義都大同小異,均旨在表述:科學并不能永遠扮演提供第一手信息資料以有效保護環境的角色,過度依賴科學證據可能會導致環境保護措施緩不救急,甚至適得其反。所以在科學上的依據尚未充分時,也應當適時采取一些預防措施,以免危害的發生或者擴大。因而,風險預防原則便是要求在環境和資源決策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那些明顯的確定的危險,而且對那些較小的缺乏科學確定性的負面影響也應謹慎處之。

查看全文

貫徹環境噪聲污染防范方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防治環境噪聲污染,有效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省環境噪聲防治污染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環境噪聲污染,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筑施工、生產經營和社會生活以及交通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并干擾周圍工作、生活和學習環境的噪聲。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規劃區(以下簡稱“城區”)內環境噪聲污染防治。

第四條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應遵循統籌規劃、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和誰污染誰負責的原則。

第五條縣環境保護局對全縣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查看全文

市環保局有關重金屬污染防范方案

保證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為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保部等部門關于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9〕61號)及全國重金屬污染防治部際聯席會議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嚴格重金屬行業環境準入,健全法律規范和標準體系,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環境執法監管,提高健康危害監測和診療能力,依靠科技進步,有效控制重金屬污染,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

二、工作目標和重點

(一)工作目標

對全市范圍內重金屬污染物排放企業及其周邊區域環境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基本摸清我市重金屬污染情況,確定重點防控區域、行業、企業和高風險人群,妥善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生態環境的突出問題。到2012年,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重金屬污染防治體系、事故應急體系、污染與健康風險評估體系。到2015年,重點防控的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在2007年基礎上削減20%,歷史遺留問題初步得到解決,重點防控企業實現穩定達標排放,重點防控行業重金屬污染防治水平明顯提高,重點防控區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全市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保障全市生態環境安全。

查看全文

化工企業環境污染突發事件的預防與對策

摘要:預防和處置化工企業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必須從項目建設上注重環境風險評估,科學預測評價環境污染突發性事件可能引發的環境風險,提出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防患于未然;在項目建設中落實環境風險防范設施建設,加強建設項目施工全程的環境監管,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企業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強突發污染事件的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有效的環境風險管控和應急救援體系,加強安全生產;環保、安監等職能部門要強化現場監管,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環保和安全意識。

關鍵詞:化工企業;突發污染事件;預防;應急處置;對策

化學工業在中國發展迅猛,化工產品不僅廣泛用于工業、農業、軍事等各個領域,更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在國民經濟產業鏈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由于一些化工企業急功近利,在項目建設上違反法律規定,出現先建設后環評、不環評就建設等現象,有的即使經過了環評,但對環境風險的評估輕描淡寫、避重就輕,有的在項目建設和運營中缺乏環境風險防范措施,應對突發污染事件的能力不強,且疏于安全管理,一旦發生突發污染事件時,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極大危害。因此,預防和處置化工企業突發污染事故,科學的對策與措施必不可少。

1項目環評中注重環境風險評估環境風險評價

始于20世紀90年代,原國家環保總局下發的《關于對重大環境污染事故隱患進行風險評價的通知》以及《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防范環境風險的通知》對建設項目風險評估提出了具體要求。2004年12月11日國家環??偩诸C布實施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技術導則》明確指出:為有利于項目建設全過程管理,將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范疇。在項目環境風險評價中,要科學預測評價突發性事件或事故可能引發的環境風險,提出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3]。通過環境風險評價,可以預測不確定因素事件發生后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嚴重程度及波及范圍。從生產設施、輔助設施和物質(包括主要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火災和爆炸、泄漏等次生/伴生的危險物質,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等主要環境風險源的擴散途徑(如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以及可能受影響的環境保護目標的識別,發現事故隱患,找出項目存在哪些風險,哪些是重大風險,引起這些風險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同時,通過源項分析和后果預測,確定事故產生的后果和發生幾率,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應急與減緩措施,一旦事故發生,可以采取科學有效的環境風險防范手段,使污染降到最小,危害降到最低。

2項目施工中落實環境風險防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