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例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4 22:58: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為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議以公立及民營醫院為例

摘要:文章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使用工作價值觀及工作滿意度量表,對公立及民營醫院的醫務人員進行調查。探討公立及民營醫院員工的工作價值觀與總體工作滿意度的關系,及其對醫務人員心理和行為的影響,為醫院管理層面和醫務人員個人層面解決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醫院;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度

當前,國內主流媒體不斷爆出醫患糾紛,社會不再視醫務工作者為“白衣天使”,對其責難頗多。而醫務人員則感覺工作倦息,缺乏安全感,沒有積極性。長此以往,對衛生事業的發展必將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如何激勵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其自我價值感就成為重要的議題。

本文將探討公立及民營醫院員工的工作價值觀、總體工作滿意度相關的影響因素,及其對醫務人員心理和行為的影響為醫院的管理層面和醫務人員的個人層面解決問題提供科學依據。Super…認為,工作價值觀是影響個人職業選擇和生涯規劃的主要因素,可視為價值體系中的一環,凡與工作有關的個人人格特質、需求、情感、內在驅動力、理念、重要性的判斷都可視為工作價值觀。而工作滿意度指個體對所從事工作的一般態度,可以幫助組織進行組織診斷和績效評估,提高員工的心理健康保障與工作質量兒,也是診斷組織管理現狀的探溫針。

1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本研究對江蘇、福建省的5家公立及3家民營醫院的醫生和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共計發放問卷350份,回收有效問卷219份。

查看全文

小議藝術造型以飾品的藝術造型為例

產品藝術造型元素

不同時期人們對裝飾有不同的看法,產品上的裝飾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增減,在過去的幾百年間,我們身邊的物品造型在紋飾繁縟的巴洛克風格和極其簡約的國際風格之間不斷搖擺。機械和工業化帶來了生活的改善,產品功能結構的改變和大批量生產方式大大限制了許多原本需要單人長時間處理的雕塑造型,消費品不能還像手工制品一般,其造型無法完全服從制造者的意愿。裝飾因為會增加制造難度和成本而被認為是罪惡的,產品造型幾乎等同幾何形式構成。然而消費者購買產品總是希望自己所用的產品與眾不同,在消費需求和技術發展的相互作用之下,各種裝飾性強的消費產品重新占據了市場的顯著位置。

無論在什么設計領域,設計者在創作具有美感的設計方案時,都會使用一些共通的美學原則和理念。而且我們不難發現,在同一時代,不同的設計作品的理念和所追求的目標幾乎是相同的。產品造型是藝術造型的一種,產品造型的設計與欣賞也遵從一般的美學法則。一件產品與一件純藝術品一樣,都是由斷點、邊脊、曲面等幾個元素組合而成的。利用線條流向、比例、節奏等基本控制手段,對幾何元素進行變化、組合,構成視覺的刺激,使人們產生美的感受。

在平面構成的概念上,點是視像最小、最基本的單元。它沒有長度、寬度和高度。單個的點因為本身沒有大小所以沒有能力表達復雜的意義和情感。點在設計美感上的意義在于群集的一組點所構成的圖案。因此,點是表現視覺組織規律的工具。點的重復、排列能形成線、面、體。在立體構成概念上,細小的突起或凹陷起著和點相同的作用。當點連續排列時,點的軌跡會形成線。線有明顯的長度,但沒有寬度和高度。立體造型表面的脊和棱線起著與平面上的線同樣的作用。線的不同外形可表達出如強勁、柔弱、轉折、跳躍、安靜等不同情緒。線條的形態能營造觀感,而線條的發展走向能引導視線的活動,因此許多設計行業都會利用各種線來烘托產品特點。

當封閉的線段把空間分割開時,空間便會變成里、外兩個面。面是顏色和質感的載體。如果說點因為其小而失去表達情感的能力,那么面在設計美感上便是作為點、線、色彩、質感等的載體。產品造型以立體造型為主要手段,以平面裝飾和紋樣為輔助手段。立體造型中又以曲面的變化和組合形成正負空間、不同視點下的輪廓變化,以及不同照明條件下曲面的光暗變化為主要表現手法。產品的材料各有不同的物理結構,因而有不同的表現特性。

藝術造型設計過程

查看全文

以種植業為例淺談農業保險

摘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對于我國來說至關重要,這關系到了我國的生存大計,然而農業的生產經常會因自然災害,如洪水、地震、泥石流等風險遭受到很大的損害(尤其是種植業),因此農業保險的重要性盡然可知。努力發展好農業保險一直是我國的重要政策,農業保險有為農民的收入提供穩定性,可規避農業生產中的風險,促進社會公平與穩定的作用。我國在農業保險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其他的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來說,我國農業保險存在的保費收入少,覆蓋面窄,管理制度不健全,接受率低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及農業保險的發展作了闡述。

關鍵詞:種植業保險;巨災保險;問題;發展方向

以甘肅的經濟舉例來談,農業是它的首要經濟基礎,同時它是自然災害頻發,災情面積極廣的省份,甘肅種植業的發展好與壞直接決定著他的農民收入水平,穩定性以及經濟的發展。種植業面臨著很多不確定的風險因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等。現如今甘肅的種植業保險存在著很多問題有待去解決,農民對保險的認知度不高,種植業保險覆蓋面窄,政府政策不健全,農業生產面臨著風險不分散等問題,2004年年底,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僅僅達到1.67億元。從這個小例子可看出我國的農業保險的經營模式以及發展并不全面,所以在我看來農業保險的制度的完善刻不容緩。自我國農業保險恢復設立以來,我國的農業發展遵循著產品生命周期的道路,幼稚,發展,緩慢發展,停滯。據我國保險監督委員會發表統計2010年,全國的農業保險的保費收入為135.68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1.89億元,其中種植業保險保費收入占據農業保險大部分比例,約為79.54%,這說明我國的政策是取得一定進步,但是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僅為農業生產總值的0.04%,占全國財產保險保費收入較低比例。現如今的大經濟環境下我國農業保險面臨的困境有如下幾個方面:

1.農民對投保農業保險的投保意識不強

據統計,“十二五”期末,我國農村人口已達到6.9億,農業對我國的經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而這些人口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比例投保保險,1992到2004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下降了4.21億元,到2004年,人均保費還不足0.5元。一旦風險不可避免,農民的收入會受到很大損失,農民將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不利于社會穩定。而農業保險收入低的根本原因是農業保險保費費率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不支持他去投保一份保險。

2.信息不對稱,易發生逆向選擇

查看全文

以浙江省航埠鎮"兩監督一賠償"改革為例

關鍵詞:地方政府角色民主監督村民自治

眾所周知,村民自治是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基層民主形式,是中國農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的一個偉大創舉。作為一項前所未有的政治實驗,在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和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什幺樣的角色?應當承認,在推行村民自治制度的最初階段,相當部分地方政府特別是鄉鎮政府不僅未能很好地履行其應有的組織和推動村民自治的領導責任,反而扮演了阻撓村民自治的不當角色。然而,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近些年來,在村民自治和農村基層民主的發展過程中,一些地方政府開始轉換角色,主動地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探索發展和完善村民自治的具體實現形式,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浙江省衢州市航埠鎮于2002年開始試行的"兩監督一賠償"制度,即是地方政府主動探索村民自治實現形式的典型一例。本文擬以這項改革為例,就發展村民自治和農村基層民主過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轉換問題做些初步的研究。

根據制度設計,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是村民自治的四個方面,是村民實現自我管理的四個有機聯系、相互配套的環節。然而,由于受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在當前中國農村村民自治實踐中,客觀存在著四個民主環節不配套的現象,致使村民自治的制度效應得不到充分發揮。特別是民主監督環節較為薄弱,使部分主觀武斷、以權謀私的村干部的行為得不到有效制約,引起了農民群眾的不滿。唯其如此,健全和完善民主監督制度,探索切實有效的民主監督途徑,是提升村民自治、發展農村民主的重要路徑之一。"兩監督一賠償"制度就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航埠鎮政府創制的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村級民主監督模式。

所謂"兩監督一賠償",就是在村級建立村民代表工作組對村民委員會的村務管理活動進行事權監督、建立民主理財小組對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管委會的經濟管理活動進行財權監督,促使村干部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的規定辦事。村民委員會、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管委會成員不按規定決策、管理、審批等給村集體經濟造成損失的,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它是一項以村級民主監督組織為依托,以追究村干部違規行為的民事責任和過錯賠償為主要內容的村級民主監督制度。其主要內容有:

1.建立村級監督組織。為了在村民自治背景下加強對村民委員會的事權監督和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管委會的財權監督,"兩監督一賠償"制度要求在村莊里建立兩個相應的監督機構:(1)村民代表工作組。由全體村民代表從村民代表中推選出3名成員組成村民代表工作組。村民代表工作組在村民代表會議閉會期間負責村民代表會議的日常工作,并作為村級事權監督機構主要對村民委員會及其成員的治理行為實施監督。(2)民主理財小組。由村民代表會議推選3名有相關知識和能力的村民組成民主理財小組。民主理財小組作為村級財權監督機構對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管委會的經濟管理工作實施監督,每月對村級財務情況進行審查,監督村級財務管理制度的實施。村民代表工作組和民主理財小組成員產生后向全體村民公示,接受村民群眾的監督。

查看全文

論法律中的真實———以民事訴訟為例

內容提要:本文以民事訴訟為例分析了發現真實的各種理論,認為客觀真實是一種浪漫主義的真實,具有理想價值;法律真實是一種現實主義的真實,符合民事訴訟的實際情形;值得當事人信賴的真實則凸現了當事人程序主體的地位,有利于提升訴訟制度的民主性。民事訴訟中發現真實的程度的高低與如何安排調查收集證據的制度密切相關,以當事人調查收集為主,法官給予必要的協助是一種最優的發現真實的模式。

關鍵詞:民事訴訟,客觀真實,法律真實,信賴真實

自人類發明了訴訟制度以后,發現真實便是訴訟制度的恒久話題,“‘發現真實’作為民事審判或訴訟努力實現的價值之一,可以說具有超越法體系或法文化的普遍意義”。①然而,盡管各國的民事訴訟理論都承認發現真實對法院作出正確的裁判具有重要意義,都認為發現真實是民事證據制度的根本目的或主要目的,但對于民事訴訟所欲達到的真實究竟應當是一種什么樣的真實,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在大陸法系國家,對民事訴訟中的真實存在著形式真實與實體真實兩種對立的學說。形式真實說認為,民事訴訟原則上實行辯論主義,而辯論主義有三項內容:其一是作為裁判依據的事實須由當事人在訴訟中提出,當事人未主張的事實,法院不得將其作為裁判的基礎;其二是當事人之間無爭執的事實(指訴訟上自認的事實),法院不必進行調查,而應當將其作為裁判的依據;其三是對當事人之間有爭議的事實,雖然可以通過證據來查明,但該證據須是當事人提出的證據,法院原則上不得自行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②在事實和證據均由當事人支配的辯論主義下,法院所能發現的真實,充其量只是形式真實,實體真實的發現只是偶然性結果。實體真實說則認為,將訴訟中的真實定位于形式真實,是與民事訴訟的本質相違背的。國家禁止私力救濟后,就負擔起通過審判保護合法民事權益的職責,而法院只有查明訴訟前實際發生的案件事實,才能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作出正確的判斷,才能夠保護真正的權利人。查明案件的客觀真實雖然具有一定的理想成分,但放棄這一理想,就會動搖民眾對司法的信賴,喪失法院的威信,甚至導致整個裁判制度的自我崩潰。發現真實是訴訟制度的基本理念,“人民對法院寄于的最大希望就是準確地對事實作出認定,這一點是誰也不能否定的。”③

英美法系的學者雖然也認為發現真實應當是法院審判的中心任務,但他們認為訴訟不是發現真實情況的科學調查研究,訴訟中發現真實受到諸多不利條件的限制,如事實審理者必須依賴不完整的信息淵源,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存在著主觀性,事實審理者可能無意識或有意識地曲解事實,法律構成的世界不同于生活世界,④因此,要求法院在訴訟中完全查明事實是非常困難,也是不切實際的。我國民事訴訟理論界對真實問題也存在著種種不同認識,有的認為法院裁判中認定的事實應當與實際發生的事實完全一致,以達到客觀的真實;也有的認為客觀真實雖然是一種美好的愿望,但用它來要求實際的訴訟則是不現實的,在實際訴訟中,應當以達到法律所要求的真實或相對的真實作為滿足;還有的認為,將實體真實和形式真實作為民事訴訟欲達到的真實均不妥當,民事訴訟所追求的真實應當是值得當事人信賴的真實。⑤

一、客觀真實說

查看全文

區域經濟研究為例論文

【內容提要】區域經濟史的勃興是新時期中國經濟史學引人注目的現象,也是中國經濟史學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的需要。本文以宋代的區域經濟研究為例,對區域經濟史研究的內容、方法論、學科體系、現實意義等理論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區域經濟史/方法論/學科體系/現實意義

近20年來,國內外區域經濟史研究異軍突起,日益受到史學界的關注。特別是區域經濟個案研究成果頗豐,但對于區域經濟史理論規范的探索,還顯得比較薄弱。本文擬以宋代的區域經濟研究為例,對區域經濟史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發表一些看法,以求教學術界。

一、研究內容

區域經濟史研究是在一定時空坐標中,描述出一地方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對不同區域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歸納,以使我們對整個社會的經濟史現象有更為深入的了解。

以宋代的區域經濟研究為例,目前學者們對區域經濟研究的內容主要關注在如下幾個方面;(1)經濟中心南移問題。所謂經濟中心南移,是指唐宋以來全國經濟中心自北向南的轉移,使得江南地區成為全國經濟的中心。這個論題最初由張家駒先生在40年代提出,并由他本人在50年代進一步擴充(注:張家駒:1942年,《宋代社會中心南遷史(上)》,商務印書館;1957年,《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70年代末以來,關于這一問題的討論有一定發展,鄭學檬的著作可為代表(注:鄭學檬:1995年,《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經濟研究》,岳麓書社。)。近來有關的研究,已經深入到了諸如經濟中心南移的階段性以及在各方面的具體表現等問題。(2)地區性的個案綜合研究。地區性個案研究自80年代起進入高潮,選題范圍多集中在當時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如楊德泉、荀西平對北宋關中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專門論述(注:楊德泉、荀西平:1987年,《北宋關中社會經濟試探》,《宋史研究論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斯波義信對宋代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如對高技術與高生產、高技術的傳播對生產的影響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認識(注:斯波義信:1988年,《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中譯本。)。以及對不同經濟部門的個案研究,如關履權的《宋代廣州香藥貿易史述》,指出宋代廣州的香藥貿易作為中國歷史上一種販運性的商業活動,為封建統治者服務,是變態的繁榮(注:關履權:1982年,《宋代廣州香藥貿易述論》,《宋史研究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龍登高的《宋代東南市場研究》,認為在宋代兩浙區域市場,產業結構中經濟作物與商品生產比重小,區域內的專業分工,更多地以自然地理為基礎,與外地市場的聯系稀疏,缺乏全國性市場的配合(注:龍登高:1988年,《宋代東南市場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吳旭霞的《宋代江西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認為宋代江西農村中農作物大量投入市場,農民與市場聯系加強(注:吳旭霞:《宋代江西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江西社會科學》,1990年第6期。)。韓茂莉的《宋代川峽地區農業生產述論》,通過對宋代川峽地區人口密度和土地墾殖率兩項指標的考察,指出宋代是川峽地區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時期(注:韓茂莉:《宋代川峽地區農業生產述論》,《中國史研究》,1992年第4期。)。有關論著數量不少。(3)對全國經濟區域性不平衡現象的分析。80年代,漆俠最早通過對宋代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考察,得出“北不如南,西不如東”的結論(注:漆俠:1987、1988年,《宋代經濟史》(上、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程民生的《宋代地域經濟研究》具體闡述了漆俠的這一論述。包偉民的《宋代賦稅征發區域不平衡性略論》則從宋代國家財政制度存在的區域性差異的角度,來分析由此造成的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注:包偉民:2000年,《宋代賦稅征發區域不平衡性略論》,張其凡編等《宋代歷史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

查看全文

以“重復”手法為例研究藝術創作方法

藝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之后,越來越多的表現形式被創造出來,而真正能夠創造出新的藝術形式的藝術家很少,所以,對于我來說,充分的學習前人所創造出的藝術表現形式或是表現方法并加以借鑒,對于自己的創作大有益處。同時,關于“重復”這種表現形式,我也搜集到了很多藝術作品。

如李青的油畫作品《大家來找茬》(圖二)系列、或是藝術家楊振中采用了一種影像藝術的形式,讓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面對攝像機說:“我會死的”,等等。同一種藝術形式被不同的繪畫材料利用,就能產生不同的效果,同時,也能表達出作者不同的創作意圖。作為藝術創作者,了解藝術創作中的創作方法與創作技巧的矛盾統一,能夠有助于提高創作者選擇適合的創作方法和創作技巧的能力,提高藝術作品的水平。而作為藝術作品的欣賞者,理解這種關系能夠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藝術欣賞水平和鑒賞能力。另一方面,每一種藝術創作方法的形成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一定的藝術觀念、一定的社會思潮相關。例如八大山人的畫,大多數是以凝練的筆畫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對生活的態度。其繪畫風格的產生往往與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社會環境有很大的聯系。在我的創作中,選擇用重復的表現手法表達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狀態,我們仔細思考便會發現,我們現代人也許每天就在重復著同一件事情,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每天間歇性的打開手機上的各種軟件;瘋狂的點擊右鍵刷新電腦屏幕。建構在“重復”之上的藝術品往往表達的就是對生活中重復的無奈。在新的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我們能夠看到更多元的藝術形式,這就使越來越多的藝術作品更加的抽象,或被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定義為怪異。但同時,當我們真正接觸到了更多的藝術形式之后,便會發現,真正的藝術是不拘泥于形式的,而是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正如那些行為藝術家所帶來的作品一樣,他們正是試圖通過一種讓人們震驚的方式來警醒世界,對于這些藝術家及其藝術作品我們值得尊敬。“重復”也許在大多數人眼中意味著無趣、枯燥甚至是沒有藝術感,但當我們將這種藝術形式仔細推敲之后我們不難發現,在這種形式背后隱藏著藝術家們對社會的思考。藝術首先是作用于感官的,在通過感官感受之后才會傳達到我們的大腦,引起我們的思考,于是各種各樣刺激我們感官的藝術形式紛至沓來,我們如何通過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看到藝術背后所包含的的深意才是最重要的。通過對某種藝術形式的學習與研究,讓我們看到這種藝術形式背后的故事,從而指導實踐,才是真正重要的,才能使我們具有更加智慧的思維。

創作方法是思想性因素和技巧性因素的有機統一,它不等于技巧、技法、藝術手法,卻又離不開藝術技巧和藝術手法,而是利用它們來增添自己特色。藝術作為人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無論是對于藝術創作者還是藝術作品的欣賞者,了解和研究藝術創作方法,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只有如此才能實現藝術與現實的完美結合。而我們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要將自己置身于時代當中,認真探索和研究真正屬于這個時代的作品,將自己的創作和時代結合,同時,藝術創作方法是處于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中的,正是這種變化和無限的組合可能向我們揭示了藝術創造的奇妙魅力。

作者:劉哲 單位: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賴羅春.絲網復制藝術研究——以復制當代油畫為例[J].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3,04:59-60.

查看全文

以就業創業政策為例談公共管理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主體為了解決公共問題,維護與實現公共利益,運用公共權力對公共事務與公共部門施加管理的社會活動。具體是指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依法處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以保障和增進社會公共利益的職能活動。1.1基本特征。公共管理是以實現公共利益為目的,以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務為基本職能,以政府為核心、多元化的開放主體體系。公共管理是政府在考慮各種利益和價值的平衡下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價值目標強調的是社會責任在效率與公平的選擇中更強調公平,在改革與穩定的選擇中更強調穩定,包括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正義。公共管理向社會提供是為保證社會成員社會生活的正常有序進行而共同要求處理和實現的事務。這種事務具有廣泛性和復雜性,涉及社會公眾整體的生活質量和共同利益。公共管理發揮作用機制是通過公共權力或者政治權威來體現的公共利益的優先性。1.2研究內容。公共管理學是一門綜合運用各種科學知識和方法來研究公共管理組織和公共管理過程及其規律性的學科,其目的是促使公共管理組織尤其是政府組織公平和有效配置公共資源,滿足社會公共需求。

2公共管理中的電子政務

2.1電子政務的含義。電子政務是當下流行政府處理政務最便捷、最快速、最準確的手段,也是一次進行的全方位和深層次的改革。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認識它。一是從信息技術認識,通過網上審批業務來實現政互聯網手段來辦理業務,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政務事項的辦事效率。二是從互聯網變革認識,是通過網站建立政府和用戶群體之間的關系,政府信息、公開政務服務事項,用戶在網上提交業務等待政府進行審批和管理。2.2電子政務在管理中的應用。河北省人社廳統一經辦系統已開發網上申請功能,5月8日,河北省就業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就業創業證發放)新增勞動者參加企業社保、工商登記信息。從5月9日起,在做好與就業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加載相關信息比對核實的基礎上,S市失業登記和靈活就業登記中全面試行勞動者書面承諾制,極大方便了勞動者辦理相關登記業務,有效提高了經辦效率。以S市人社局為例,在深化“不見面審批”改革過程中,以電子政務為依托,制定2020年電子政務落實方案。一是2020年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要達到95%。局政務服務事項(三級四同事項)總共175項,已實現網辦事項為18項,網辦率為10.28%。全力推進“五險集中辦公”信息化項目工作。完成了財政評審、政府采購和公開招標工作,即將進入實質性研發。二是大力推廣“冀時辦”APP應用,推進人社部門熱點領域對接“冀時辦”。近期市數據局下發的《關于S市2020年政務服務便民利企提升工程100項民生事項上線“冀時辦”有關工作的通知》中涉及的有20項事項,9月底前全部完成。三是斷優化提升網上公共服務能力。網上服務大廳截止6月底總訪問人次超過6000萬次,人社APP注冊用戶達60萬余人,訪問次數近千萬;在電子社保卡和支付寶城市服務中上線60余項人社業務。政務服務事項開通網辦率完成了半年的工作任務,現已實現127項,網辦率為72.57%;大力推廣“冀時辦”APP應用,推進人社部門熱點領域對接“冀時辦”。

3公共管理中的財政補貼

2019年以來,S中心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以“抓重點、攻難點、創亮點”為主線,堅持業務工作與黨的建設兩手抓、兩手硬,圓滿完成全年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為全市就業局勢整體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3.1財政支出的含義。財政支出是國家對財政收入進行有計劃的再分配的過程,實現國家各項職能有序運轉,滿足各方面工作需要。財政支出也是政府干預經濟的有效手段。3.2財政支出的特點。從支出速度來看,財政支出保持較高強度和較快進度,各節點均超出或接近歷年最快進度。為實現國家重大事項建成和重大發展戰略的推動,促進經濟發展等提供了支持。國家財政在改善社會民生上,提高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投入,并且三大攻堅戰也有了很大保障。中央對地方轉的財政補貼也在不斷增多,對基層扶持力度加大,有效保證民生,保障基層的各類事項有效運行。3.3財政支出結構和擴大領域。就是不同種類的補貼事項和國家投資占到總支出的比重,是財政支出構成。支出結構也表明國家現有資金在各項資源上的分配與變化的過程,還有國家行使的職能及改變。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為了更加優化配置資源,國家力爭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讓財政支出流向國家需要建設的地方,加強對科技、教育的投入,同時優化財政收入,加強全社會對財政資金的監督和管理。3.4財政補貼政策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我們知道財政補貼能夠實現國家各項職能有序運轉,滿足各方面工作需要。其中我們把財政補貼就業創業單獨拿出來說。3.4.1財政補貼就業。S市就業服務中心在多角度、多層面深入宣傳青年就業見習相關政策的基礎上,積極為畢業生提供從咨詢、報名、審核到對接、存檔的“一站式”服務。同時,擇優選擇信譽好、科技含量高、留用能力突出的企業為定點見習機構,建立健全了考勤、帶班等規章制度。2019以來,全市共有79家就業見習單位成功對接1066名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撥付就業見習補貼資金1586.1萬元。S市就業服務中心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進行的首次創業過程遇到的問題進行幫助和補貼。在有營業執照后,運營半年以上的,給予補貼,市、縣〈市、區〉各承擔50%。3.4.2財政補貼失業保險工作穩步推進。一是加強失業保險風險防控。S市就業服務中心嚴格按照“社保基金監督和風險防控提升年”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優化流程管理,對失業保險基金收、支、管的各環節進行了認真細致的風險隱患排查,對發現的問題已經全部整改完畢。3.4.3財政補貼創業。2019年6月份,對審計中提出的問題及時協調調度各區經辦機構和經辦銀行排查整改,對違規領取貸款人員停止貼息,同時建立長效機制,加大貸前審查力度,做好貸后跟蹤服務,所有問題已經全部整改到位。按照省、市“雙創雙服”有關要求,以全國一流為標準,S市積極開展了創業就業孵化基地提升活動,通過財政補貼對全市現有創業就業孵化基地進行了規范提升,孵化基地建設取得新突破。重點對S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園進行了高規格提升改造,基地面積由原來的2800平方米提升到1.12萬平方米,5月下旬正式運營,可容納創業實體252戶,帶動就業3000余人。3.4.4特定群體實現再就業。針對一些特定群體,比如城鎮就業困難人群、下崗職工,在城市工作的農民工,尤其是一些新生代農民工,針對他們這一群體進行免費的技術培訓。通過培訓使得他們掌握到能夠傍身的技術,便于找到適合他們的工作崗位。

查看全文

廣電集團為例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自90年代開始,世界媒介行業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全球化和市場化是重要趨勢。與此同時,中國媒介行業也在經歷自身的變革,市場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特征。基于此,本文以中國廣播電視集團化發展為入口,探討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廣播電視行業市場重組的種種特征和矛盾。我們發現,媒介市場化的過程是自上而下的,現行的媒介行業政策極大地制約了其市場擴張的能力和范圍;而地方性的廣播電視集團在行政體系限制下很難走出無法參與國際傳媒競爭的困境。此外,廣播電視集團化帶來的經濟權利的集中,在目前媒介制度環境中,有利于強化宣傳管理,但之于應對WTO之后海外大媒介集團的挑戰,尚嫌不足。

【關鍵詞】全球化;集團化;市場化

西方的媒體學者認為,當今世界傳媒市場潛力的拓展和擴張,源自媒介工業結構上的鏈接運動(interlinkedmovements),其一是集中化(concentration),其二是集團化(conglomeration)。媒介集團藉由在重要傳媒市場上的重大投資行動來增強其主導傳媒工業的實力。而媒介控制主要在兩個基本層面上發生,一是資源分配的控制,二是經營的控制。資源分配控制所涵蓋的領域有:建構整體政策及策略;決定擴張的市場方向;基本的金融政策;利潤的分配。經營控制則在較低層次運作,如何有效運用已分配好的資源和如何有效地推進整體政策和策略。①

進入90年代以來,與上述基于集中化和集團化基礎上的世界媒介市場的拓展相關,世界媒介行業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其主要趨勢和基本核心有二,一是以大媒介集團的集中壟斷為代表的媒介工業的全球化市場擴張加劇,二是整個媒介行業,特別是傳統上比較注重自身的國有和公共性質的廣播電視業,在取消規則的政策推動下,商業化和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②與此同時,中國媒介行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正在經歷從內容生產到運作機制等各層面的深刻變化,市場化和產業化恰是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③在這里,我們以正在興起的省級廣播電視集團為切入點,探討基于產業驅動的媒介市場重組過程中行業政策與市場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廣電業乃至整個媒介行業的未來走向。我們可以用以下三個問題,來描述和分析全球化過程中中國媒介行業的市場與政策走向:第一,中國現階段媒介市場擴張過程中,行業政策與市場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現階段的廣電集團化如何體現了兩者的互動;第二,從產業驅動的媒介市場發展的資源需求看,大量地方性的廣播電視媒體,剛剛興起的集團化運作策略是否能夠適應廣電業發展的需要?第三,在宏觀層面,作為對WTO和媒介全球化策略的應對,中國廣電行業經濟權利的集中控制是否有效?

一、行業政策與市場力量的互動

1.始自廣電改革初期的行業政策與影響

查看全文

網絡新聞為例管理論文

[摘要]網絡新聞像其它新事物一樣,從剛一出現就引起了學術界、業界甚至是民間的大討論:網絡新聞是什么;網絡新聞的出現會給社會、人們的生活帶來什么;網絡新聞會不會取代傳統媒體的主流地位……網絡新聞的未來如何——網絡會不會與傳統媒體聯姻,更高效地利用新聞與技術資源,共存共榮;網絡新聞將來會不會收費,網絡新聞會不會成為受眾的主要新聞來源……

[關鍵詞]網絡新聞定義影響未來

自從1994年中國開始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中國網民的數量8年多來一直在飛速增長。據第十二次CNNIC調查結果顯示,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我國的上網用戶總人數為6800萬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8.5%。①網絡新聞自然開始倍受關注,從9.11事件到伊拉克戰爭,從SARS危機到“神五”登空,網絡新聞因具有資源共享、傳播迅速、不受時空限制和交互性等特性而異軍突起,日益成為人們獲得消息的重要方式,也在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新聞”的“輿論監督”。孫志剛事件發生后,正是由于網絡的傳播與網民的參與討論使得輿論迅速擴大,為收容遣送制度的改革發揮了積極影響……然而與此同時,網絡新聞也向媒體的公信力、人們傳統的倫理道德……發起了挑戰。網絡新聞的未來如何?可以用尼葛洛龐帝的話回答:“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②這就需要當代人對網絡新聞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預見網絡新聞的未來,并科學地構建網絡新聞的發展藍圖。

一、網絡新聞定義的探討。

“網絡新聞”也像學術界的其它名詞一樣,對它的定義也是眾說并存。

網絡新聞是指傳受基于Internet的新聞信息——具體來說,它是任何傳送者通過Internet或再,而任何接受者通過Internet視聽、下載、交互或傳播的新聞信息。定義者并不排除網絡新聞可以是廣播、電視、報紙等其他傳統媒介,乃至任何非媒介機構(媒體)的個體依托Internet而的新聞。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