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德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0 18:34: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特色德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校本特色德育模式分析
[摘要]德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學生品德的塑造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德育工作者應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感等發展規律,開展合適的德育工作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道德認知和體驗,進而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感恩既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情感,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既是個體的基本道德素質,也是良好的社會公共意識。感恩容易引發情感共鳴,幫助個體形成良好的心理體驗和道德品質。因此,廣州市荔灣區河沙小學充分挖掘感恩的主題內涵,使感恩教育德目化、課堂化、活動化和社會化,創新性地構建基于感恩教育的校本特色德育模式,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關鍵詞]小學德育;感恩教育;德育模式;德育實踐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使命就是要喚醒學生的靈魂。小學階段既是學生品德塑造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生道德成長的敏感時期。喚醒靈魂、觸動心靈的小學德育是促進學生優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關鍵要素。感恩既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既是個體的基本道德素質,也是良好的社會公共意識。將感恩教育納入小學德育范疇,能夠有效喚起學生靈魂深處的道德情感,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1]對此,廣州市荔灣區河沙小學(以下簡稱我校)以創新性的德育思維,將感恩作為德育理念,感恩教育作為德育載體,通過感恩教育的德目化、課堂化、活動化和社會化,構建獨具校本特色的德育模式,以此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并為其他學校開展德育工作提供實踐參考。
一、感恩教育德目化
明示德育之目的者,為德目。德目,即德行的要項,德目化就是將基本道德羅列出來,使之成為某個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的道德規范。早在春秋時期,士大夫對各種德目的列舉就已很常見,如孔子便列出“仁、智、孝、悌、忠、信、勇、敬”等具有基礎性和整合性的德目表,以此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規范學生的言行。我校參照此做法,根據感恩教育的不同層面設置了不同核心德目,對標培養學生,促使學生養成德目所倡導的道德品質。
(一)道德養成德目化
德育特色情況報告
今后,以上是對我校德育特色工作的一個簡要介紹。校要結合小學德育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不時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
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德育工作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起著主導作用。幾年來,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的辦學方向,確立了全面規劃,整體推進,突出重點,講求實效”德育工作思路,拓寬了德育工作渠道,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就德育特色工作情況作如下匯報:
一、健全、完善學校德育工作運行機制。
指導和運籌全面工作。二是建立實施系統,學校積極建議全員育人。建立了德育工作網絡化實施系統。一是建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以德育處、少先隊負責抓,年級組長協調抓,值周教師輪流抓,班主任具體抓,任課教師配合抓,學生干部協助抓的德育工作網絡化實施系統。三是軟件系統,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依、有規可循。
二、依托學校特色建設。
最主要的小學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生習慣的養成。正如《中共中共關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所指出的德育對中、小學特別是小學生更重要的養成教育。養成教育雖不是德育的全部,小學不同于中學、大學。但卻是德育中最“實”局部,看得見、摸得著的德育的質的指標。為此,學校上下達成共識,一定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德育特色學校先進材料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建設全員德育機制;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創設德育活動載體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創設學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機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和激勵學生品德的自主發展;發掘德育時代內涵建立德育目標序列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學校各項目標的制定,各種規章制度的健全,都是從有利于學生、教師、學校、社會的發展的角度去考慮、重視師德師風教育,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創設德育活動載體,增強“活動育人”效果、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行為規范的檢查評比工作,強化了以班級為單位的校風建設。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本年度學校推出“班級全員自主管理”模式和學生會干部競聘上崗制度、學校努力實施以德育為核心的、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的、充分開發學生特長和才能的初中學生發展性評價,強調包含自強不息、刻苦奮斗精神和實踐創新精神在內的人格培養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創辦于1962年的××初級中學,是一所具有四十多年悠久辦學歷史和優良辦學業績的初級中學。學校長期堅持“以人為本、以德樹人、以質立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在總結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從學生主體出發,從學校實際出發,確立學校皆德育、社會皆德育的大德育觀念,建立既有時代特征又有××初中特色的德育模式,努力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激勵
奮進的良好成長環境,實現社會責任感、成才意識與常規養成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德育素質,幫助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在長期的辦學歷史發展過程中,××初中形成了底蘊深厚的學校文化和德育特色,這就是:愛國愛校的優良傳統、探索科學的進取精神、和諧共振的師生關系、文化理想的追求。
四十多年來,正是這種底蘊深厚的學校文化,激勵著全校師生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求實、創新、團結、奮進”的校風,不斷超越自我,充滿生機與活力。學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在基礎上花力氣、在改革上做文章、在實效上下功夫,實現了“五個轉變”,即:在指導思想上,從純正校風、保證教學轉變為德育為首、五育并舉、全面發展;在德育管理上,從經驗型轉變為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在教育形式上,從較單純的活動教育轉變為貫穿至教育的全過程、滲透至教學的各環節;在德育隊伍上,從以政教處及班主任為主轉變為依靠全員的共同參與;在工作著力點上,從提高德育認識、擺上工作位置的淺層次轉變為優化德育隊伍素質、提高科學化水平的深層次上來。從而形成了鮮明的德育特色,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初步建成了“以德樹人、民主和諧”的德育模式,優良的校風、學風逐步形成,連續榮獲南通市、啟東市德育先進集體、啟東市安全文明學校、啟東市綠色學校、啟東市藝術節十佳、啟東市文明單位、啟東市先進學生群體、啟東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德育教育特色學校、啟東市無流生學校、啟東市收費規范學校等榮譽稱號,2008年又被評為“德育先進特色學校”。
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穩步上升,回顧學校走過的成功歷程,關鍵在于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德育核心、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觀念更新、特色創建和自強不息的努力。
一、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建設全員德育機制
高職特色德育工作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特色德育工作的開展,要樹立服務意識教育、樹立競爭意識教育,并且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以及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如此才可以更好的體現中職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特色,才能夠培養出更加的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
【關鍵詞】高職;特色;德育工作
1.前言
高職教育工作是我國高等教育工作中極為重要的內容,其肩負著培育建設、生產、服務以及管理第一線應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職院校的學生要擁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以及專業的知識儲備,并且要重點的培養自身的基本技能以及實踐能力,要擁有良好的操守以及職業素養。所以,高職院校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應當更加的突顯出高職德育工作的特色以及德育教育的目標,讓學生將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同時,重點強化學生的職責意識及奉獻意識,讓學生參加工作后可以愛崗敬業、安于基層,通過自身的努力,為企業為社會創造價值,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逐步的邁入全球化的發展步伐,同時,市場經濟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這一時期內受到了強烈的思想碰撞。同時,由于受到各種社會壓力的作用,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存在較多的困惑,導致高職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急需學校通過強化德育教育工作突出德育教育的特色,以讓學生走入社會之后,更加的具有責任感與道德感。
2.特色德育工作的開展
2.1要樹立服務意識教育
中小學德育改進特色探討論文
改革開放時期是中國教育向現代化邁進的重要階段,也是中小學德育變革的關鍵時期。如今,學校德育已擺脫左的思想束縛,并從社會政治運動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不斷地朝著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的方向邁進。總結研究這20年來中小學德育所取得的主要成績,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差距,對于加快和深化德育改革,使德育更好地承擔時代賦于自身的歷史使命,將是十分有益的。
一、中小學德育改革的主要成績和實踐特色
(一)中小學德育改革的主要成績
1.增強德育的科學性、規范性。德育大綱是德育規范化的具體體現,但長期以來,對德育大綱的研究幾乎是空白的。由于德育和社會政治運動聯系過于緊密,致使人們認為德育只是隨政治形勢變化而變化的一種宣傳工具,無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可言。故在中小學中,語、數、英等各科都有教學大綱,唯德育無大綱,無要求、無檢查、無考核。改革開放以后,德育大綱對于德育實踐的指導意義得到了真正的重視,幾十年德育無大綱的局面開始扭轉。1983年,《我國學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大綱的研究》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教育科學“六五”重點課題,由北京師大,華東師大,華南師大三所院校共同承擔這項研究任務。這項研究成果,為教育部后來制訂中小學德育大綱提供了依據。在廣泛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國家教委于1988年8月10日和8月20日分別頒發了《小學德育綱要》(試行)、《中學德育大綱》(試行)。經過幾年的試行,國家教委于1993年3月和1995年2月正式頒發《小學德育綱要》和《中學德育大綱》,從此中小學德育走上了依綱管理、依綱育人、依綱考評的科學化、規范化的道路。
2.加強政治課改革,不斷完善德育教材。政治課(小學稱思想品德課)是德育的主渠道,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果,與教材設置的科學性關系很大。為此,1982年5月,教育部頒發了《全日制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大綱》(試行草案),1986年5月,國家教委頒發了重新修訂后的六年制的《全日制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大綱》,允許各地根據大綱要求,實行“一綱多本,委托編寫,審查通過,自由選用”的原則。與此同時,中學政治課改革也有所動作,1985年確定中學政治課為思想政治課,其課程設置依年級順序為《公民》、《社會發展簡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常識》、《科學人生觀》、《經濟常識》、《政治常識》。教材中強調注重思想性、知識性、科學性、實踐性、趣味性原則。與小學相同,也實行一綱多本。1985年,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通知》,分別規定了我國小學、中學、大學馬克思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內容;指出要改變注入式的教學方法,盡量實行啟發式的教學方法。1996年,國家教委頒發《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試行),其中初一年級的課程內容是心理品質教育。新編的課程內容,較傳統的教材單憑政治知識進行選編教材范圍較大,內容較充實,編排較科學合理,標志著政治課教科書編寫較以前成熟。政治課改革雖取得一定的成績,但要使這門課程被學生所接受和喜歡,還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3.創設多樣化的德育方法。現代德育宗旨,根本上是要使學生形成主體意識和自覺主動的精神,而傳統的德育往往憑借“我講你聽”、“我說你服”的生硬的方法實施強制性的灌輸,極大妨礙學生自覺自愿精神的形成,所以,創新德育方法勢必成為德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年來,德育方法創新主要表現為突破以往課堂坐而論道的局限,擴大德育的空間和影響。一是利用各種媒體與現代傳播工具,對學生進行德育,提高德育的覆蓋面、滲透力。二是有針對性地開展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健康向上的文娛活動、知識競賽、社會活動等,使德育活動更具有吸引力,達到讓學生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通過校風建設和校園建設,發揮“無形教育”的熏陶作用。在具體的德育方法改革上,針對過去空洞枯燥的說教,變“刻意”教育為“無為”教育,如采用“陶冶”、“示范”、“暗示”等方法,另外還注意借鑒國外學校德育和心理輔導的方法,把“角色扮演”、“價值澄清”、“傾聽”、“體驗”等方法運用到德育中來。這些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斷、自我體驗,故易被學生所接受和喜歡。
申報德育特色學校通知
各學區、直屬各類學校,鄉鎮中小學:
近年來,我縣各中小學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導,牢固樹立“學校教育,德育為首”的理念,充分挖掘校本德育資源,不斷推進德育創新,創建了一批特色鮮明、育人效果明顯的德育特色學校。為了樹立品牌意識,發揮德育特色學校的輻射和示范作用,在全縣形成不拘一格、生動活潑的德育工作新局面,經研究,決定在各中小學申報創建的基礎上評選認定一批縣級中小學德育特色學校。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條件
申報學校要求辦學方向正確,管理科學規范,并在行為規范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班主任隊伍建設、心理健康教育、藝術教育、法制教育、環保教育、國防教育、校本德育課程開發、德育科研、德育評價等某一方面(亦可自行擬定)形成較為完整的制度、體系和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在全縣同類學校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和影響力。
二、申報評估驗收要求
(一)各學校要認真對照《**縣中小學德育特色學校評估表》(附件1)進行自查,達到90分以上(含90分)的均可申報;
高職學校特色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德育教育越來越成為中國高職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具備時代特色的德育教育的成功實施是高職教育成功的重要考量,也是在教育領域緊追“中國夢”的體現。尤其是幼兒師范類學校,其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決定了德育教育必將成為高職教育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德育教育;幼兒師范類學校;高職生
德育教育是指對個體進行思想、品德、政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大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的中堅力量,其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社會未來發展質量和速度。作為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幼兒師范類學校高職生由于其身份及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德育教育更值得關注。與此同時,西部地區幼兒師范類高職生急需系統的符合西部地區特色的德育教育。
一、一些西部高職生德育教育現狀及發展方向
1.一些高職院校對學生德育教育缺乏足夠重視。這些高職院校對學生德育教育關注力度不足,德育課程設立的目的是應對考試,使得德育教育缺乏實效性、道德實踐性,進而導致學校缺乏正確宏觀的道德環境導向。與此同時,大學生活的開放性和不可控性決定了學生素質發展的不確定性,為德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2.德育教育內容陳舊、方式滯后。盡管目前高校教育普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這些學校德育教育工作仍沿襲以往的課堂講授方式,且教育手段專斷、內容陳舊、教師照本宣科,脫離高職生的實際生活環境,導致現行高職學生的德育教育依然流于形式、可有可無,達不到應有的效果。3.需要提出有自身特色的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和德育建設的有效途徑。可以根據當地學生的生活環境,在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提出有自身特色的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和德育建設的有效途徑,體現新時期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最終服務社會的根本宗旨。
二、西部幼兒師范類高職學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學校特色德育課程構建與策略
[摘要]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鑄魂。廣州市海珠區綠翠小學結合獨特的地域資源與歷史文化傳統,構建了其具有“翠竹文化”特色的德育課程體系,明確了其“竹品塑人生”的德育課程理念以及其“竹心竹韻,向上人生”的德育課程目標,豐富了其以校本化國家課程和特色化活動課程為主的德育課程內容。同時,制定了科學合理的課程實施方案和課程評價方式,積極探索德育課程開展的途徑和方法,實現了德育課程的特色化、縱深化發展。
[關鍵詞]德育課程;校本課程;翠竹文化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記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樹立德行是“三不朽”之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當前教育發展的根本任務。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及《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明確提出,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要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不斷完善中小學德育工作長效機制,全面提高中小學德育工作水平。可見,德育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德育課程的構建及實施更加迫切。廣州市海珠區綠翠小學立足于學校的辦學實際及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挖掘“竹”本身的自然屬性及其具備的文化內涵,主張開發以“翠竹文化”為載體的特色德育課程,最終形成一套可供實踐與參考的德育課程建設標準。在此目標的牽引下,綠翠小學提煉出“竹品塑人生”這一德育課程理念,并積極探索特色德育課程的構建策略及實施路徑,旨在通過特色德育課程培養竹子般氣質的學子,推進學校德育工作系統化、整體化發展。
一、以“竹品塑人生”為特色德育課程理念
蘇軾曾言:“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可見,竹子在古代文人的日常生活、心性養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所包括的獨特品質對人的品性形成可以起到積極的塑造與引領作用。當前,教育的本質在于實現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既要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成長,又要求能夠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呵護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基于此,綠翠小學確立了“竹品塑人生”的德育課程理念,以竹為媒,以竹品喻人品,培養竹子般的綠翠學子。該課程理念具體明確了兩項內容:(一)特色德育課程理念以學校文化為核心。竹堅韌挺拔,外直中空,超然獨立,象征著正直、謙遜、高潔、堅毅等品質,歷來頗受文人墨客的喜愛與贊揚。綠翠小學德育課程以“促進學生成長”為基點,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以“翠竹文化”為核心載體,把握一個核心———如竹般的品質,即竹品。學校設置課程以挖掘并利用翠竹所具備的優秀品質及其教育價值,積極提升德育課程的育人成效,使學生在竹品氛圍的浸染下,逐步成長為身心健康、氣質高雅、胸懷寬闊的如竹品質的學生。(二)特色德育課程理念以學校與學生發展為重點。“竹品塑人生”德育課程理念的形成一方面源自綠翠小學的發展實際,另一方面源自學生的發展需求,它在具體的構建與實施中包含兩個重點。其一,重視“竹品教育”與學科的融合。從德育課程的特色發展需求出發,綠翠小學將“竹品教育”滲透于學科性課程教學內容中,實現德育與其他學科的有效融合。通過學科之間的互相融合,學生既能獲取專業的學科知識,又能從課堂中感受“竹品教育”的熏陶,豐厚人文素養與身心發展,從而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其二,重視學生實踐與體驗。從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出發,綠翠小學德育課程緊密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利用學校、家長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綜合節慶活動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實踐體驗,在活動中提高道德認知力和道德實踐力。
二、以“竹心竹韻,向上人生”為特色德育課程目標
巧用地方資源構建特色德育試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這告訴我們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不僅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設的普遍規律,而且要適應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而要想讓德育取得實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德育資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緊緊抓住當地特點,充分挖掘利用當地的活生生的洋溢著鄉土氣息的德育材料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會有一種親切感和認同感,教育效果就會事半功倍。近年來,宣漢縣致力于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地方德育資源,著力打造特色德育,用鮮活通俗的語言,生動典型的事例,喜聞樂見的形式,有效的增強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開發地方德育教材,豐富德育內涵
為了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德育資料,努力構建適應21世紀發展需要的中小學德育課程體系,宣漢縣立足校本德育教研,根據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燦爛悠久的巴人文化、風光秀麗的風景名勝、物產豐富的資源寶庫等里面蘊藏著的巨大德育內容,編寫了《可愛的宣漢》、《紅色搖籃》、《馬渡民歌》、《宣漢新童謠》等一系列地方德育教材,從歷史、地理、氣候、物產、文化、民俗等方面詳細介紹了宣漢,作為德育課程的補充。利用這些圖文并茂的德育教材對學生進行心靈的洗滌、啟迪和革命傳統教育,陶冶學生道德情操,增加了德育內容的鮮活性,激發了學生熱愛宣漢,建設宣漢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同時在編寫過程中充分發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收集資料、圖片,鼓勵學生參與教材撰寫,指導學生參與修改定稿。由于注重學生的全程參與,將德育教材的編寫變成學生的深入閱讀過程,深刻體驗過程,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和尊重,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道德認知的積極性,有效的引了起學生的道德情緒體驗。
二、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德育實踐活動,拓寬德育途徑
“道德根本上是實踐的”。“人才的成長最終要在社會偉大實踐和自身的不斷努力中來實現”。這些重要論述啟示我們,真正的德育認知是在“行動”之中形成的。在實踐中形成道德感知和相應的品德,發展一定的道德實踐能力。所以,學生在道德形成過程中要完成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轉變,其中道德實踐環節是必不可少的。為此,宣漢縣以立德樹人為目標,著眼地方特色,開展了一系列德育實踐活動。
德育先進特色初級中學經驗交流材料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建設全員德育機制;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創設德育活動載體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創設學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機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和激勵學生品德的自主發展;發掘德育時代內涵建立德育目標序列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學校各項目標的制定,各種規章制度的健全,都是從有利于學生、教師、學校、社會的發展的角度去考慮、領導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建立德育領導機構,切實將德育工作擺上首位(從德育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經費投入都能體現德育的首要位置)、要求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人人充當德育工作者,共同抓好學校的德育工作、創設德育活動載體,增強“活動育人”效果、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行為規范的檢查評比工作,強化了以班級為單位的校風建設、學校努力實施以德育為核心的、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的、充分開發學生特長和才能的××初中學生發展性評價,強調包含自強不息、刻苦奮斗精神和實踐創新精神在內的人格培養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創辦于1962年的××初級中學,是一所具有四十多年悠久辦學歷史和優良辦學業績的初級中學。學校長期堅持“以人為本、以德樹人、以質立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在總結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從學生主體出發,從學校實際出發,確立學校皆德育、社會皆德育的大德育觀念,建立既有時代特征又有××初中特色的德育模式,努力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激勵奮進的良好成長環境,實現社會責任感、成才意識與常規養成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德育素質,幫助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在長期的辦學歷史發展過程中,××初中形成了底蘊深厚的學校文化和德育特色,這就是:愛國愛校的優良傳統、探索科學的進取精神、和諧共振的師生關系、文化理想的追求。
四十多年來,正是這種底蘊深厚的學校文化,激勵著全校師生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求實、創新、團結、奮進”的校風,不斷超越自我,充滿生機與活力。學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在基礎上花力氣、在改革上做文章、在實效上下功夫,實現了“五個轉變”,即:在指導思想上,從純正校風、保證教學轉變為德育為首、五育并舉、全面發展;在德育管理上,從經驗型轉變為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在教育形式上,從較單純的活動教育轉變為貫穿至教育的全過程、滲透至教學的各環節;在德育隊伍上,從以政教處及班主任為主轉變為依靠全員的共同參與;在工作著力點上,從提高德育認識、擺上工作位置的淺層次轉變為優化德育隊伍素質、提高科學化水平的深層次上來。從而形成了鮮明的德育特色,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初步建成了“以德樹人、民主和諧”的德育模式,優良的校風、學風逐步形成,連續榮獲南通市、啟東市德育先進集體、啟東市安全文明學校、啟東市綠色學校、啟東市藝術節十佳、啟東市文明單位、啟東市先進學生群體、啟東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德育教育特色學校、啟東市無流生學校、啟東市收費規范學校等榮譽稱號,**年又被評為“德育先進特色學校”。
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穩步上升,回顧學校走過的成功歷程,關鍵在于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德育核心、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觀念更新、特色創建和自強不息的努力。
一、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建設全員德育機制
“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近年來,在陸輝校長的領導下,××初中全力打造“人文教育”的品牌。學校各項目標的制定,各種規章制度的健全,都是從有利于學生、教師、學校、社會的發展的角度去考慮。“人文教育”對學生而言包括做人、求知、做事、審美等基矗因為××初中對他們來說是走向更高階段網學習和成就人生事業的知識搖籃,更是鑄就自己人生未來夢想的道德基地;作為學校管理者,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傳統的學校教育和管理手段同時代的需要相比已經表現了很大的被動性。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的制定必須服從民族發展對未來人才素質的需求。××初中以“人本觀念”為出發點在德育教育上展開全方位的探索。多年來“全方位育人”的方針得到切實的履行:以養成教育為基礎,以課堂德育滲透為主渠道,以“愛國、愛校、愛家”教育為特色。××初中師生在校領導的帶領下,用一切行動去詮釋德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