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橋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5 05:00: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世紀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輕集料混凝土技術發展論文
提要:本文回顧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輕集料工業的發展;科研和標準化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應用技術的發展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對21世紀發展的目標,發展的條件和機遇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時,展望了我國輕集料混凝土技術輝煌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輕集料混凝土人造輕集料綠色輕集料新性能輕集料
我國的輕集料混凝土技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也存在不少令人焦慮的問題。在這新世紀剛來臨之際,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將使我們更加振奮精神去迎接新的世紀。
1.20世紀回顧
1.1從無到有,建立了自己了輕集料技術發展體系
輕集料品種繁多,原材料來源復雜。各國根據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發展輕集料技術的一套辦法。我國各種輕集料的資源非常豐富,天然輕集料、工業廢料輕集料和人造輕集料的原材料比比皆是。受資金和技術等條件的限制,在20世紀80年代前我們著重于天然和工業廢料輕集料的開發和應用,當然也十分重視人造輕集料生產技術的研究。
大型春節文藝晚會《湖海情》主持詞
(在《千禧龍娃》歡快喜悅的尾聲與觀眾的掌聲中,四位主持人流光溢彩,精神飽滿,自兩側上)
女一: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男一:女士們,先生們,
女二:連云港和無錫的父老鄉親們,
男二: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
合:新世紀好!
哈代作品的“三農問題”研究
[摘要]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是19世紀末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身處社會轉型期,他敏銳地觀察到資本主義擴張使英國農村在社會政治、經濟、道德、風俗等方面發生巨大的變化以及給農民帶來的無法回避的苦難。哈代對于社會轉型期的英國“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村和農民)有著敏銳認識。他開創了農村題材的作品領域,為當代中國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托馬斯•哈代;三農問題;研究
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是19世紀最后30年英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曾被卡爾•韋伯稱為“英國小說中的莎士比亞”。他一生跨越兩個世紀,共創作了15部長篇小說、4個短篇小說集、8卷詩、2部詩劇。哈代一生在農村生活并熱愛農村生活,對農村的自然環境、農民的精神生態有著難以言表的獨特情感。身處社會轉型期,他敏銳地觀察到了工業革命給19世紀末的英國農村社會帶來的舊經濟秩序的解體和價值觀念的變遷,他的作品描繪了農村自然景色的純凈、清新,同樣,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擴張使英國農村在社會政治、經濟、道德、風俗等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并給農民帶來了無法回避的苦難。哈代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社會轉型期農業、農村、農民命運的獨特關懷,以及對宗法制農村社會價值觀的瓦解和重建的思考。在英國文學史上,他開創了農村題材的創作領域,讓我們能夠深入了解和研究社會轉型期英國的“三農問題”。
一、哈代作品中的英國農業概況
在英國,直到17世紀末,還有80%的英國人務農。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末,在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的雙重作用下,英國出現了大規模的農村人口流動和轉移。大量的農村居民被奪去土地,許多人不得不到村鎮和城市里去尋找棲身之地。1851年,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基本上實現了城市化。因此到了19世紀,通過圈地運動,與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相結合的租佃農場經營制度最終占了統治地位,資本主義在英國農業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英國農村勞動力真正的大批轉移,實際是社會總勞動在農業、工業和城市之間重新分配、配置的過程。哈下的威塞克斯是一個虛構的地名,但在其一部部作品中,它成為了一個既擁有獨特田園風格又深藏著深厚文化傳統的美麗鄉村。哈代著重描繪了威塞克斯美麗的田園風光的同時,又用略帶憂傷的筆調,深深嘆息它正一步步被現代工業文明所侵蝕。然而,威塞克斯也是一個經濟結構落后、社會秩序保守的典型鄉村群體。在19世紀初,各種以畜力、水力或蒸汽機為動力的農業機器陸續出現。同時,化肥在農業中開始應用。19世紀40年代,玉米法被廢除,農業機器(如脫粒機)進入農村。資本主義農場主為了贏利,在田間工作中使用婦女和兒童勞動力(如苔絲和裘德),農業的經營管理方式、生產方式、貿易形式等發生很大改變。在哈代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窺探到,英國農業革命使得勞動力、糧食、市場、資金等資源配置經過長時間的積累,由農業部門向工業部門轉移,農業領域中獨立的自耕農不復存在,舊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人們社會價值觀發生變化。
二、哈代作品中的英國農村變遷
繪畫語言表達宗教精神意味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何謂繪畫中的宗教意味;諾爾德繪畫中宗教意味的體現;諾爾德繪畫的現代性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諾爾德是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是“橋社”最有才華的成員之一、人類最早的藝術基本都與宗教有關、北歐的傳統繪畫中,自中世紀起就開始有了一種表達悲劇感和神秘體驗的傾向、選擇宗教題材表達宗教情感、諾爾德于1909年創作的作品《最后的晚餐》是其早期的代表作、通過繪畫語言體現宗教精神、夸張的造型是諾爾德繪畫宗教意味得以體現的另一途徑、諾爾德也擅長于運用色彩和筆觸表達情感、反對文藝復興以來的傳統,探索新的藝術語言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作為表現主義代表人物之一的諾爾德,其繪畫作品繼承了北歐傳統繪畫中的宗教意味和悲劇色彩。他繪畫中的宗教意味來自于他對宗教題材的直接選擇及表現性繪畫語言的運用,他的作品準確反映了時代的特征。他的繪畫無論從內在精神上還是外在語言上,都具有現代性。
埃米爾·諾爾德1867年出身于德國北部的一個農民家庭,17歲進人費倫斯堡的一家雕刻學校學習木雕,后來又在一家工藝美術學院短暫學習。32歲才有機會進人巴黎朱利安美術學院深造,從此走上藝術創作的道路。1906年,諾爾德參加德國表現主義社團“橋社”,成為“橋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但諾爾德性格孤僻,行事獨立,與橋社其他成員的激進表現格格不人,一年多以后又退出了該社團。1913年,諾爾德參加了南太平洋的一支科學考察隊,到俄國、中國、朝鮮、日本旅行,并留在南太平洋作畫數月。1956年卒。
諾爾德是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是“橋社”最有才華的成員之一。他的作品構圖飽滿,畫面簡潔,造型夸張,色彩強烈,筆觸狂放,作品中流露出強烈的宗教意味,或悲憫,或迷狂,或低沉,或激昂,將當時北歐動蕩不安的社會現實和普遍蔓延的世紀末情緒渲染得淋漓盡致。
一、何謂繪畫中的宗教意味
人類最早的藝術基本都與宗教有關。歐洲藝術在文藝復興之前,幾乎都是以宗教人物或宗教故事為繪畫和雕刻藝術創作的題材,藝術家通過藝術手段傳播宗教教義,為當時的教會服務。站在任何一件中世紀繪畫或雕刻的面前,立刻能夠感受到那種強烈的宗教神秘氣氛和宗教情感。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以宗教故事或人物為題材的藝術作品依然占有很大部分。直到17世紀以后,宗教題材的繪畫才漸漸被現實題材所代替。但是,后來的一些藝術家,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的,喜歡沉思冥想的藝術家,依舊自覺或不自覺地從作品中表達出宗教式的情感和意味。這種情感以動、靜兩種形式表現出來,一種是教徒式的宗教迷狂,表現為對某些事物的極端熱情或癡迷;另一種則為沉思冥想,悲天憫人的悲槍感受或超自然的心理體驗,這種情緒來自于藝術家內心的壓抑、痛苦,想尋找一種心理平靜或精神寄托。這兩種情感反映在繪畫當中,我們稱之為宗教情感或意味。
煙草局建國60周年特別征文
“撲通”,又有一位拉東西過橋的人掉落小木橋下,人和物都泡在水里濕透了,人好半天才爬起來……有可能是身子骨被拉的東西砸傷,也有可能是皮肉被河里的石頭戳傷,好不容易爬上橋,顫顫巍巍地走了……這一幕叫人心疼,也叫人驚心!這是過去人們過東門獨木橋的情景!
從湖北省英山縣城通往東邊的蓮花村,僅一箭之距,因蓮花河之隔,幾千年來,祖祖輩輩的人們過往很不方便,有急事要擺渡過河,多拉點東西就得等枯水季節涉水過河,肩扛背馱,體力之勞乏難以訴說,精神之苦累積滿心頭……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繞道”在縣城南門用油浸枕木架起了一座小橋,打開了山里人通往外界的通道。這是大喜事一樁,人們敲鑼打鼓,很是慶祝了一番。可是,一般情況下,這橋只能通行拖拉機、小汽車、小公共汽車。一座英山縣城三面環水,就靠這么一座枕木橋行車,還是不方便。山城東面、西面的人們托運大件、重物時,需繞行十余里從這座枕木橋上過,多了路程、花了盤纏、浪費時間!
上個世紀90年代,蓮花河兩岸的人們在河上架起了兩條相隔幾米、寬一尺許的獨木橋,以方便往返縣城,而不需次次脫鞋涉冷水過河。有的人馱著稍重的物品,或用獨輪木車拉小物件,也敢大膽地從小木橋上走過,大部分人都能平安過橋。當然,到了多雨季節,蓮花村人就要盡量減少進城次數啦!
我從鄉下到縣城,每次進城必須抄近路從這座獨木橋上走過。小橋吱吱呀呀,我不敢瞄河床、河水,遇到兩塊木板或木排板如扭曲的“二”字相交連接時,載著貨物更要十分小心地挪動;走到橋懸得高的地方,便心跳加快;若是走到板子薄的地方,橋兒晃悠,眼便有些發暈;若是有“多事的人”,偏從你對面走來,他讓開站在木樁支架的一頭,等你會面走過,你便只能一步一步地挪,每一步都提心吊膽。
到了20世紀末,蓮花河上建起了一座鋼筋水泥橋。開工那天,人們放了無數的鞭炮,鑼鼓敲得震天響!工人不怕苦和累,風餐露宿,打深樁、軋鋼筋、澆水泥、鑄柱子、架橋梁、綁欄桿、鋪橋面,歷時一年半,寬十余米的大橋屹立于水面之上。人們自發地修筑橋兩頭的引路、土石方。此后,無論刮風下雨,還是洪水泛濫,大橋上行人平平安安地過往,公共汽車、小車、貨車、一般載重車、拖拉機、摩托車暢快駛過。人們享受著社會進步帶來的舒適!
改革開放30年橋梁征文
大跨徑橋梁建設技術被譽為世界橋梁技術的桂冠。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沒有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大跨徑懸索橋和斜拉橋,1982年建成的主跨徑為220米的山東濟南黃河橋在當時被視為典范。
30年后的今天,我國橋梁的最大跨徑已達1490米,已建的梁橋、拱橋、斜拉橋的最大跨徑均位居世界同類橋梁之首,而且這些橋梁的身上中國標準的分量越來越重。正是憑借著這樣一大批世界級水平的橋梁,我國成功躋身于世界橋梁強國之列。
“三大戰役”引領橋梁復興
1978年起,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交通發展的需要推動了大跨度斜拉橋的建設。上世紀80年代末,當中國橋梁的跨度已經突破200米,向400米跨度邁進的時候,政府和建設者同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挑戰,“中國人有能力建400米以上的特大跨徑橋梁嗎?”1988年,橋梁界迎來了機遇——上海將興建第一座跨越黃浦江的大橋,一跨423米過江,中國人有了施展才智的舞臺。
1991年12月,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主跨徑在400米以上的大橋——上海南浦大橋建成通車,建設周期之短,工藝之復雜,讓世人感嘆!90年代初開始,以浦東開放開發為龍頭帶動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大戰略,打響了長江干流3000公里的橋梁建設大戰。
進入新世紀,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號召,改革開放活躍的長江三角洲與發展潛力巨大的西部崇山峻嶺、雪域高原、黃土高坡,同時打響了路橋建設的第三戰役。一批堪稱“橋梁建筑奇跡”的特大橋應運而生。
煙草局建國60周年征文作品
“撲通”,又有一位拉東西過橋的人掉落小木橋下,人和物都泡在水里濕透了,人好半天才爬起來……有可能是身子骨被拉的東西砸傷,也有可能是皮肉被河里的石頭戳傷,好不容易爬上橋,顫顫巍巍地走了……這一幕叫人心疼,也叫人驚心!這是過去人們過東門獨木橋的情景!
從湖北省英山縣城通往東邊的蓮花村,僅一箭之距,因蓮花河之隔,幾千年來,祖祖輩輩的人們過往很不方便,有急事要擺渡過河,多拉點東西就得等枯水季節涉水過河,肩扛背馱,體力之勞乏難以訴說,精神之苦累積滿心頭……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繞道”在縣城南門用油浸枕木架起了一座小橋,打開了山里人通往外界的通道。這是大喜事一樁,人們敲鑼打鼓,很是慶祝了一番。可是,一般情況下,這橋只能通行拖拉機、小汽車、小公共汽車。一座英山縣城三面環水,就靠這么一座枕木橋行車,還是不方便。山城東面、西面的人們托運大件、重物時,需繞行十余里從這座枕木橋上過,多了路程、花了盤纏、浪費時間!
上個世紀90年代,蓮花河兩岸的人們在河上架起了兩條相隔幾米、寬一尺許的獨木橋,以方便往返縣城,而不需次次脫鞋涉冷水過河。有的人馱著稍重的物品,或用獨輪木車拉小物件,也敢大膽地從小木橋上走過,大部分人都能平安過橋。當然,到了多雨季節,蓮花村人就要盡量減少進城次數啦!
我從鄉下到縣城,每次進城必須抄近路從這座獨木橋上走過。小橋吱吱呀呀,我不敢瞄河床、河水,遇到兩塊木板或木排板如扭曲的“二”字相交連接時,載著貨物更要十分小心地挪動;走到橋懸得高的地方,便心跳加快;若是走到板子薄的地方,橋兒晃悠,眼便有些發暈;若是有“多事的人”,偏從你對面走來,他讓開站在木樁支架的一頭,等你會面走過,你便只能一步一步地挪,每一步都提心吊膽。
到了20世紀末,蓮花河上建起了一座鋼筋水泥橋。開工那天,人們放了無數的鞭炮,鑼鼓敲得震天響!工人不怕苦和累,風餐露宿,打深樁、軋鋼筋、澆水泥、鑄柱子、架橋梁、綁欄桿、鋪橋面,歷時一年半,寬十余米的大橋屹立于水面之上。人們自發地修筑橋兩頭的引路、土石方。此后,無論刮風下雨,還是洪水泛濫,大橋上行人平平安安地過往,公共汽車、小車、貨車、一般載重車、拖拉機、摩托車暢快駛過。人們享受著社會進步帶來的舒適!
橋梁結構可靠性試析論文
摘要:20世紀40年代以來,結構可靠性理論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許多國家開始研究在結構設計規范中的應用,使結構可靠性理論的應用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本文根據文獻資料,從結構可靠性理論研究的歷史、現狀、橋梁結構可靠性理論研究現狀、工程結構可靠性發展趨勢等方面對橋梁工程結構可靠性理論研究進行了綜述。
關鍵詞:工程結構可靠度綜述
對于結構可靠性這一學科,從其誕生到現在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從基于概率論的隨機可靠性到基于模糊理論的模糊可靠性以及近年來提出的非概率可靠性,使得這一理論日臻豐富和完善,并深入滲透到各個學科和領域。
一、結構可靠性理論研究歷史
長期以來,人們就廣泛采用“可靠性”這一概念來定性評價產品的質量。這種靠人們經驗評定其產品可靠、比較可靠、不可靠,沒有一個量的標準來衡量。1939年,英國航空委員會出版的《適航性統計學注釋》一書中,首次提出飛機故障率不應超過10-5次3h,這可以認為是最早的飛機安全性和可靠性定量指標[1];二戰后期,德國的火箭專家R.Lusser首次對產品的可靠性作出了定量表達。他提出用概率乘積法則,將系統的可靠度看成是各個子系統可靠度的乘積,從而算得V-Ⅱ型火箭誘導裝置的可靠度為75%[2];194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個研究室開始對真空管的可靠性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工作。二戰期間,軍用電子設備的大量失效使美國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于是引起了美國軍方對可靠性問題的高度重視,同時率先對可靠性問題進行了系統地研究,并于1952年成立了“電子設備可靠性咨詢組”,簡稱AGREE(AdvisoryGrouponReliabilityofElectronicEquipment)。該組織于1957年發表了著名的《電子設備可靠性報告》。報告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評估產品可靠性的理論和方法。該報告被公認為是可靠性研究的奠基性文獻。1965年,國際電子技術委員會(IEC)設立了可靠性技術委員會TC-56,協調了各國間可靠性術語和定義、可靠性的數據測定方法、數據表示方法等。上世紀60年代以來,可靠性的研究已經從電子、航空、宇航、核能等尖端工業部門擴展到電機與電力系統、機械設備、動力、土木建筑、冶金、化工等部門[3]。
結構可靠性理論的產生,是以20世紀初期把概率論及數理統計學應用于結構安全度分析為標志,在結構可靠度理論發展初期,只有少數學者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1911年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卡欽奇就是提出用統計數學的方法研究荷載及材料強度問題;1926年德國的邁耶提出了基于隨機變量均值和方差的設計方法,這是最早提出應用概率理論進行結構安全度分析的學者之一。1926~1929年,前蘇聯的哈奇諾夫和馬耶羅夫制定了概率設計的方法,但當時方法不夠嚴格,因此,未付諸實施。1935年斯特列律茨基,1947年爾然尼欽和蘇拉等人相繼發表了這方面的文章,結構安全度的研究逐漸開始進入了應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學的階段。值得指出的是,弗羅伊登徹爾差不多和爾然尼欽等人同時開展了結構可靠性的研究工作。他提出的在隨機荷載作用下結構安全度的基本問題首次得到工程界的贊同和接受。1947年他發表了“結構安全度”[4]一文,奠定了結構可靠性的理論基礎。
廣場落成典禮致辭
各位同志、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時值偉大的中國共產黨80周年誕辰即將來臨,我縣“5·1”滑坡地質災害事故得到妥善處理,各項工作全面恢復正常,全縣人民正滿懷豪情,信心百倍地投入武隆經濟建設熱潮的時刻,全縣人民盼望已久的武隆世紀廣場今天正式竣工落成了。這是全縣人民向黨的光輝節日獻上的一份厚禮。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在這歡欣鼓舞的時刻,在這催人奮進的時刻,在這舉縣同歡的時刻,我代表中共武隆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及40萬勤勞樸實的武隆人民,對武隆世紀廣場的正式落成開放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應邀前來參加慶典的市建委領導表示熱烈的歡迎!向為武隆世紀廣場建設付出艱辛勞動的廣大工程建設者以及關心、支持武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屆朋友,表示親切的慰問和衷心的感謝!
武隆世紀廣場,動工于1999年3月,歷時2年多,耗資3200多萬元,建筑總面積3.5萬m2,廣場面積1.5萬m2,是一個融商貿、休閑、文化娛樂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活動場所。整個工程在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通過靠市場機制運作,如期完成了工程建設任務。世紀廣場的建成,來之不容,它凝聚著全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著廣大工程建設者的辛勤和汗水,凝聚著市建委等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
建設世紀廣場,是武隆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聲;這是縣委、政府認真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廣大群眾辦的一件好事和實事;是一項名符其實的德政工程,一項造福全縣人民、惠及當代、蔭及子孫后代的千秋偉業。它的建成,集中體現了“敢想敢干、實干快干”的武隆精神和全縣人民的智慧勇氣;集中顯示了武隆人民勤勞勇敢,解放思想,大膽實踐的精神風貌;集中展示了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進程,優化城鄉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的決心。它的建成,對于解決江北新區廣大群眾的休閑娛樂,豐富大家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對于武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面貌,推動江北新區城市景觀建設的全面啟動,加快建設山水園林現代旅游城市;對于消除“5·1”滑坡地質災害事故的負面影響,進一步理順情緒,振奮精神,鼓舞士氣,加速建設生態旅游大縣、能源大縣和山區型經濟強縣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同志們、朋支們:縣城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個地方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是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城市帶農村,城鄉一體共繁榮”戰略中,具有龍頭地位和作用,是把武隆建成生態旅游大縣、能源大縣和山區型經濟強縣的基礎性工程。縣委提出,“十五”期間,全縣大力實施“城市帶農村,城鄉一體攻繁榮”戰略,逐步建立以縣城為中心,沿江沿線建制鎮為重點,其他小集鎮為極點的城鎮體系,增強不同級次城鎮對區域經濟的帶動和幅射作用,促進城鄉經濟協調快速發展。世紀廣場的建成,只是我縣城市建設邁出的可喜一步,把武隆建設成為山區園林現代旅游城市任重而道遠。因此,各級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一定要以武隆世紀廣場的落成為契機,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城市建設的重要意義。要站在建設生態旅游大縣、能源大縣和山區型經濟強縣的高度,站在建設山水園林現代旅游城市的高度,站在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高度,站在認真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加快武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城市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堅定不移的推進市現代化建設。要始終堅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建設原則,按照適度改造老城,大力拓展新區,盡快形成骨架,完善城市功能,擴大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形象的總體要求,以拓展城市規模為重點,以提升城市形象為核心,堅持規劃、管理、建設并重的方針,大力實施亮化、綠化、潔化、美化“四化”工程和江北新區城市景觀建設。要大膽探索城市發展建設新路,切實走通走好以地生財,以房建路,開放開發,滾動發展的城市建設新路子。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著力抓好蘇家河大橋、肖家壩干道、烏江三橋、縣城垃圾處理廠、縣城污水處理廠、縣體育中心和電信大樓、芙蓉賓館、建行大樓等城市標志性建筑。要認真吸取“5·1”滑坡教訓,全力抓好縣城擋水防洪護岸工程和滑坡治理等重點項目。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城市東擴,形成從烏江二橋至烏江三橋具有現代旅游城市的風貌的十里長街。在全面加強城市景觀建設、重點標志性工程建設的同時,抓好蘇家河、肖家壩、梓桐磧、人民廣場、中堆壩五大小區的規劃建設,不斷拓展城市規模,努力提升城市形象,盡快把武隆建設成為一座風景秀麗、依山傍水的山水園林現代旅游城市,成為重慶市區的后花園,譜寫武隆城市發展的新篇章,再創武隆城市建設的新輝煌!
同志們、朋友們:“5·1”滑坡地質災害事故發生后,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度過了十分艱難的五月,現在全縣各項工作已全面恢復正常,但是滑坡造成的負面影響較大,社會經濟發展受到了一定影響。武隆世紀廣場的勝利竣工落成,對于理順干部情緒,穩定人心,振奮精神,鼓舞士氣,減少災后負面影響,加快武隆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縣委號召,全縣各級干部、共產黨員、人民群眾,要盡快從“5·1”滑坡陰影中走出來,振興精神,鼓舞士氣,面對困難,迎接挑戰,全力投身于武隆的經濟建設,堅持年初制定的年度目標任務不動搖,大力弘揚“敢想敢干,實干快干”的武隆精神,以飽滿的精神,昂揚的斗志,旺盛的士氣,扎實工作,埋頭苦干,團結一心,奮力拼搏,全力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快速健康高效發展,重振武隆雄風,再創武隆輝煌!譜寫武隆歷史新的篇章!
古典園林影響管理論文
中國造園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高深的造詣,堪稱藝術而無愧;在世界造園史上,它獨樹一幟,并對東西、方造園業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以致有“中國是世界園林之母”的美譽。這里,可以東方的日本和西方的歐洲為重點,扼要地介紹一些情況。
1.對日本的影響
中國造園大約已有三干多年的歷史,并形成一個獨特的體系。在其發展過程中,與外國早有交流。在東方,除了與中國接壤的大陸國家,如朝鮮、越南等早受其影響而外,隔海相鄰的日本,也早就借鑒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與技術的成就。
日本學術界的意見認為:日本在飛鳥時代(593—709年)以前很少園林資料,就考古發掘獲得的古鏡上所刻畫的住宅形象來看,只在房屋附近種植一些樹木。而自飛鳥、奈良時代(593—793年)起,以中國文化為主流的大陸文化傳入日本之后,其造園藝術才發生了一個飛躍的進步。近年來日本出土這一時期的流杯渠殘石,表明了始自晉人追求林泉歸隱的“曲水流觴”這一園林內容,當時已經傳到日本。
或曰,在7世紀末8世紀初(飛鳥末期),中國的道家思想以及“神仙”的說法傳入日本,實際上,應遠早于這個時期。這一思想明顯地對其園林創作產生影響,約當9世紀初葉。在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年)的園林作品中,即已得到比較廣泛的反映。當時的御苑及貴族府邸中的所謂“池泉庭園”,便是像中國唐代的池中有山的“山池院”形式。例如日本在1086年所建造的鳥羽離宮,就是這種“神仙島”景象的創作。這一風格盛行于桃山、江戶時代(1574-1867年)。1598年所修造的被譽為桃山時代的代表作——醍醐寺三寶院庭園,即是一池三山(蓬萊、方丈、瀛洲)的做法。而至江戶時代,無論是諸侯御苑、寺院園林,還是一般私家庭園中,都廣泛地采用蓬島神山的主題。不過后期島的設置已不限于三個,而是只取其涵義,在構圖上一個或多個不拘了。蓬島神山的進一步發展,遂形成日本化的龜島、鶴島的形式。這一思潮的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
在歷史上,中國造園思想的另一潮流——“佛教趣味”的造園,也是在7、8世紀之交傳到日本的;而佛教思想對于其園林創作影響之深遠,似乎更甚于在中國。日本的所謂“須彌山”、“九山八海石”的手法,便是這一影響的跡象。日本造園中佛教思想影響的具體化,約當平安中期(10世紀至11世紀中)。毛樾寺庭園可算是在此影響下產生的所謂“凈土園林”(按日本學者的說法)的典型作品。隨著中國文化的東渡,造園技藝也被直接、全面地介紹到日本。當時在日本的造園中,除上述蓬島神山及“凈土世界”(日本造園中對“凈土”的理解,是指清凈的美妙的極樂世界)的創作思潮而外,更有進一步集仿中國古制的作品出現。譬如,在平安時代模仿唐長安而規劃建造的平安京城及宮苑中,就有取意周文王靈囿而創作的禁苑——“神泉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