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3 01:10: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牲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牲畜

國際牲畜貿易獸醫檢測

任何疾病都有可能傳播到世界各地。每個國家根據本國實際制定合適的防疫辦法,同樣,對其鄰國以及有貿易往來的國家都負有責任。最理想的是世界上采取一致的控制動物調運的辦法和防止疾病通過諸如傳染媒介傳人的措施,制定國際統一標準的檢疫證,檢疫證必須以輸出國、法國和英國三國的文字書寫。

輸出國負有特殊的責任,尤其是那些對疾病的發生和分布缺乏足夠了解的地區。從這些國家進口牲畜要特別謹慎。必須進行檢疫,包括嚴格的獸醫檢查、生物學及其它的檢查。首要的是統一病名,編制必須置于國際控制下的疾病目錄。《常識和有效的管理》。防止國外動物疾病傳人不僅要制定法規,且須采取一系列措施,經常性的調查,定期進行國際情報交流,統一病名和檢疫證等,并嚴格實施法規,任何例外都可能引起疾病嚴重爆發。有理由相信不少國家在疾病控制方面比較疏忽。如目前實施的檢疫方法可能使某些病毒漏檢。如果一個國家或是國際的防疫措施要取得成功,必須對所有國家檢疫的商品十分關注,建立國際的快速有效的(疫病發生的)“早期警報系統”需優先考慮。并對所有國家的疫病堅持進行不斷的調查。進口外國種畜有可能傳人疫病,因此帶有風險。因為出口和進口國的檢疫工作并不是能保證牲畜無傳染病。目前大陸之間牲畜調運的增加,對某些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的傳播是個機會。嚴重的動物流行性疾病向無病區傳播的可能性確實存在。必須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來防止這種災難發生。FAO(世界糧農組織)被認為是有能力對遭受外國疫病侵襲的國家提供早期的足夠的援助的一個國際組織。《檢疫的作用》。獸醫預防醫學是通過預防疾病以保持動物健康。過去曾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功。而今天“爆發性疫病”的出現增多了,昔日被一些西方國家艱難戰勝的一些最危險的動物流行性疾病,包括牛傳熱性胸膜肺炎、牛瘟、鼻疽、動物流行性淋巴管炎和綿羊痘,現又向我們挑戰了。此外,蘭舌病、非洲馬瘟、非洲豬瘟、口蹄疫、牛結節性皮炎等的威脅也日益嚴重。出現的疾病不限于那些外國的名稱和特征。如牛副結核桿菌病(Johne’5disease)在有些國家是比較生疏的。當該病尚未被確認時,應采取措施調查是否存在這種病。該病具有隱性感染情況,至少在病的早期是如此。Johne’5disease很可能被誤診為當地的一種發病較明顯的疾病。因該病總是伴有營養不良、腹瀉及相關的癥狀,已被認為是一個具體的病。確無此病的國家應采取嚴格的預防措施,防止已感染動物的進人。新近被感染的國家,在該病還未重復發生或是成為一種動物地方性疾病,幾乎不能根除以前,為控制該病應采取最嚴格的檢疫、診斷和撲滅措施,該病在不少國家,尤為遠東地區明顯增加,其原因歸結于牛的進口。1959年出現的更具爆發性的疫病是非洲馬瘟。近東地區最近建議繼續加強免疫注射,尤為邊緣地區,以防止疫病進人歐洲。

在廣闊地區實施可靠的檢疫必須包括對馬屬動物的進出口進行嚴格的隔離和檢疫,同時頒發檢疫證和建立免疫體制等。當然,這一切實行起來是十分困難的。近年來非洲出現的另一個問題是非洲豬瘟。因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只能采取檢疫和保持環境衛生。一旦該病傳人,采取嚴格的撲滅手段和嚴厲管轄環境衛生措施,控制活豬、豬肉及其制品包括血液等的調運和出口,是根除疫病唯一的希望。進口野豬在動物園是經常發生的,故不僅對出口和進口要嚴格檢疫,且對易感豬應進行血液接種試驗。就爆發性疫病而言,保證唯有健康的動物才能出境是出口國的責任。動物出口前48小時必須在檢疫處由獸醫檢疫,并簽發檢疫癥。只有很少的國家在邊境設立海關關卡,以防止疫病傳入。近年來在遠東對于牛瘟,在歐洲與近東對于口蹄疫,采以沿邊界地帶實施免疫接種,建立有效的緩沖地帶,明顯地阻止疫病侵人,有時采取將運來的牲畜或獵物全部銷毀也可保證安全,但這只是暫時性的措施、且_代價昂貴,是難以進行生物學防御的辦法。普遍飼養的豬是防疫最薄弱的環節。在某些地方,如隔離已受感染地區而建立無病豬緩沖地帶的嘗試已取得成功。改進牲畜調運的措施,特別是控制動物在大陸間隨意轉移的工作迫切需要改進,但全面國際合作的發展大大落后于技術的發展。在疾病的診斷、預防、檢疫和撲滅等方面的國際合作實現以前,普通的動物流行性疾病甚至呈有限的地區性的牲畜疾病的發生幾乎不會下降。隨著各種快速的交通工具的出現,由于較長的潛伏期,使疾病的發生增加了。遠距離運送牲畜的時間總是超過疾病的潛伏期幾因此安寧的時代已不存在了。飛機是當今極其重要的運輸手段,也是世界各地區間進行貿易的基本工具。如今人們增加了對飛機作為疾病傳遞者的懷疑。如裂谷熱首先在南非一緊靠機場的牧場的公牛中發現。這意味著飛機在運送傳染疾病的傳染媒介。危險不僅僅是已感染的作為媒介的昆蟲能輕易地由空中從一個國家帶到另一個國家。值得注意的是發現許多疾病正趨于沖破傳統的界限,卻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目前非洲牲畜的疾病尤其如此。貿易的發展以及非洲與其它大陸間交往的增加,使得非洲許多疾病突破了傳統地區的界限向外擴散。以致于蘭舌病這種病的蔓延,對所有進口國都構成嚴重威脅。在過去五年里,北美的13個州曾發生該病。由于防制措施不力,不少病極易從非洲傳出來。像非洲馬瘟、非洲豬瘟、牛結節性皮炎、裂谷熱、南非型及亞洲型口蹄疫等污染環境的疾病,熱帶和溫帶地區的國家都必須高度警惕。盡管通過常規的檢疫措施,可以緊緊地封住前門,但是對于傳染媒介和帶菌的禽鳥、不受歡迎的來訪者以及牲畜走私運輸,則是防不勝防。在某些地區,很多牲畜可以非法地進人一個國家。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其漫長的不明確的邊界線是難以監守的。與大農場主私下談判就可直接購買牛,且未受到官方的注意。在這種地區,疾病轉移的危險可能性不大,因為這些地區疾病或多或少是均衡分布的。這個國家有的疾病,另一個國家可能也有。但情況并非總是如此。因此,沒有任何理由能使人相信可以放松檢疫。

走私進人美國的鸚鵡已引起很多人的鳥疫患者。二次世界大戰后,由于走私、口蹄疫在德國不少地區發生。戰后時期,因為馬匹未經許可就從一個國家運到另一個國家,因而在歐洲種馬中引發了馬花柳病。這種由運輸造成疾病傳人已有很長歷史。如非法引進種用荷蘭牛,造成牛胸膜肺炎于1839年傳人英格蘭。公海現在也面臨著威脅。大陸間存在規模很大的走私活動。當局尚未充分了解就用船裝牲畜自印度運至南美一些國家,上岸后又向內地發送,這實在是很愚蠢的。因為這種走私運輸可能導致全國性災難,即動物流行性疾病會以想像不到的規模發生和世界范圍內獸醫人員的嚴重不足。動物流行性疾病可采取實施檢疫、嚴禁某些商品進口、控制環境衛生以及采取強制性撲殺等措施來加以防制,但要認真實施這些措施還有很多困難。目前,有些國家已接近消滅或基本消滅諸如牛結核病、布魯氏菌病等一些疾病;美國向我們揭示,馬的泡疹病毒是按照要求并已證實是唯一的世界上完全消滅的一種疾病。由于這種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獸醫行業的發展。且重點已從對動物個體或畜群的治療轉向對整個國家、大陸或地區的防疫。在JohnGalngee’s提出消滅牛瘟的建議一個世紀后,人們已認識到與疾病作斗爭需要廣泛的國際合作,防制動物流行性疾疾,一個國家單方面所做的努力效果不大。《帶菌者問題》。雖然出口國有責任確保唯有健康的動物才能離境,但是對疾病的診斷和帶菌動物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例如出血性敗血病可通過貌似健康而實際上很可能帶有禽出敗桿菌的牛或水牛的媒介,從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區蔓延到未受該病污染的國家。帶菌動物給正常的檢疫帶來困難。至少在進口國檢疫期間通過與當地易感動物接觸,不一定是同種動物,當地的動物就可能隱性感染如口蹄疫這種病;蘭舌病可通過未顯現任何癥狀的牛傳播,非洲豬瘟的病毒可在非洲野豬的血液中存在而不顯現任何癥狀。檢疫證并不總是可靠的。動物可能處在潛伏期。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因為就簽發檢疫證而言,當局對當地牲畜疾病的情況并不是充分了解的。迄今為止,現代科學還沒有提供更好的診斷方法或快速的檢測方法,這大大地助長了疾病從某個國家傳到另一個國家的危險。凍肉和冷凍精液的出口就是有助于保護傳染性致病因子的例子。口蹄疫病毒在凍肉中至少可存活100天,豬瘟病毒在凍肉中可存活150天,雞新城疫病毒在家禽胭體中可存活308天。低溫冷凍精液對人們熟知的傳染性致病因子,從胎產弧菌到口蹄疫和蘭舌病病毒的存活能提供一種良好的媒質。其它傳染性致病因子以類似的方式被傳播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生物制品可能引起嚴重的危害。不少國家為了防疫,嚴格控制培養物和生物制品的進口。雞瘟病毒于1923年非法帶人美國,當培養物被粗心地拋棄時造成了爆發。為控制疾病而進口疫苗,有時會是某種疾病傳人的原因。美國為了生產牛痘疫苗。1908年從日本進口了牛痘病毒的新毒株。爾后為增強毒力,將這種病毒注射到牛體上,卻導致發生口蹄疫,并蔓延到很多畜群。用作培養雞新城疫病毒的雞蛋來自感染了雞白痢的雞群,給雞群接種的防止雞新城疫,結果雞群感染了白痢病,來自蘇格蘭已接種羊跳躍癥疫苗的動物被發現是已感染羊搔癢癥母羊的后代。輪船、飛機、鐵路機車和汽車在每次運輸前和每次有傳染可能的運輸后,必須清洗、消毒和滅蟲,以這種方法來殺滅細菌、病毒、昆蟲和別的傳染性致病因子。這些致病因子有很多能夠保持傳染活性達到幾周甚至幾個月。運輸途中在中間集結點停留期間必須采取措施,防止致病因子的介入。由于私人擁有汽車和飛機,對國際公路和鐵路運輸須嚴加注意。這些問題看來是很平常的,但是對于消毒和昆蟲撲滅法是否一直堅持并認真落實這一點尚有懷疑。大量符合要求,具有比李斯特和巴斯德時代所普遍使用的化學藥品有更大殺菌力的化學藥品的使用,還需做大量的工作。對于昆蟲撲滅法這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尚未進行足夠的調查。雖然很多研究工作現在是由WHO發起的,在飛機裝運前、裝運期間和裝運后采取煙熏的辦法基本上是可行的,但在推薦這方法并正式列入一個國家或國際的防疫規定前,對它的效果和安全性還需作出進一步的調查。

對輪船上和機場周圍的嚙齒動物的控制已制訂了檢疫程序。有些地方,對機場附近控制嚙齒動物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來自國外的傳染病的傳染和擴散的可能性應予關注。清除機場和海港周圍的昆蟲孽生地非常必要,但這一點往往被忽視。我們知道非洲馬瘟和裂谷熱(這僅僅是許多疾病中的兩種)能通過昆蟲媒介傳染,而飛機則是運送昆蟲媒介最理想的工具。

查看全文

牲畜口蹄疫應急預案

1.1編制目的

為及時、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牲畜口蹄疫防控工作,確保我區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維護社會穩定,特制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并保障應急人員的安全。

分級負責。根據其嚴重性、可控性、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分級設定和啟動應急預案,明確責任人和指揮權限。

依法規范。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依法實施應急預案。

查看全文

牲畜良種補助實施辦法

近年來,縣隨著畜牧業的不斷發展,牲畜數量逐年增長,同時存在生產水平普遍較低,牲畜品種、種畜質量差等問題。經積極爭取,縣被自治區列為牲畜良種補貼項目縣,為進一步做好牲畜良種補貼項目工作,提高牲畜品種質量,促進農牧業增效,農民增收,特制定縣2012年牲畜良種補貼實施方案。

一、項目實施的意義

(一)牲畜良種補貼是貫徹中央、自治區扶持“三農”,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通過項目實施的扶持政策,將有利于提高種畜質量,提高養殖業的經濟效益。

(二)實施牲畜良種補貼對于促進扶持畜牧業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實施良種補貼有利于提高我縣牲畜品種質量,符合我縣畜牧業發展的實際需要。

(三)牲畜品種是畜牧業生產的內因,對畜牧業經濟效益起主導作用。提高牲畜品種、種畜質量,是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實施畜牧業良種補貼,大力開展小畜人工配種,將從根本上改變我縣養羊業的落后面貌。

(四)實施牲畜良種補貼,扶持、引導農民積極使用優質種畜,抵制打擊劣質種畜,使家畜改良工作有序進行,加快牲畜良種化步伐,對實現我縣畜牧業的新的飛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查看全文

牲畜檢疫凈化實施方案

一、檢疫凈化任務和目標

利用兩年時間(20*-20*年),集中對全區的牛、羊進行全面檢疫,對檢出的呈陽性牲畜進行100%撲殺。根據省、市統一部署,逐年按比例進行監測,對檢出的呈陽性牲畜進行撲殺;嚴格引進牲畜的監督管理,控制染疫牲畜的流動,保持檢疫凈化成果。

通過集中檢疫凈化和逐年按比例監測,將牛的布病陽性率控制在0.*%以下,羊的布病陽性率控制在0.*%以下,達到國家規定的穩定控制標準,逐步實現消滅標準。

二、集中實施檢疫凈化計劃

以人畜間疫情較為嚴重的村(屯)為重點,圍繞重點擴大凈化區域,逐步形成區域聯片的凈化區,最終完成全區凈化工作。

20*年,繼續開展牲畜布病檢疫凈化。牛羊布魯氏菌病監測任務數分別為團結鎮奶牛310頭、肉牛及黃牛412頭、羊970只;民主鄉奶牛480頭、肉牛及黃牛720頭、羊42*只。

查看全文

活體牲畜治理工作總結

按照《人民政府關于開展活體牲畜走私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西政發〔〕2號)要求和部署,我市結合實際,從年1月20日至3月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活體牲畜及制品品走私和非法販運專項治理行動,并取得顯著的成效。此次治理行動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330余人次,車輛120輛次,查獲走私和非法販運活體牲畜案件6起、活體牲畜(牛)207頭,價值100余萬元。現將專項治理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我市高度重視打擊活體牲畜走私專項治理工作。為切實加強領導,成立了由分管打私工作副市長為組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版納海關緝私分局、西雙版納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市公安局、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為副組長,其他相關單位為成員的專項治理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對專項行動進行統一指揮,并要求市打私辦負責專項行動的協調工作。兩個邊境鄉鎮也都成立了相應的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并按照州人民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結合實際,認真研究制訂了市開展活體牲畜走私專項治理的行動方案,對專項治理行動的指導思想、整治范圍及重點、工作步驟、工作措施及組織領導都作了明確要求。同時,按照專項行動的進度要求,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全市專項行動治理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和通報,有力地促進了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市人民政府還安排8萬元專項工作經費,為治理行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經費保障。

二、深入調研,掌握動態

為全面掌握和了解當前活體牲畜及制品走私路線及狀況,我市確定鎮和鄉邊境一線的村寨和通道為這次專項行動的調研監控重點。組成專項調研組,對鎮、鄉邊境線各通道現狀摸底調查、展開調研。重點對中緬“240”界碑附近的抽水房、采石場等地形成的私開通道情況以及鄉中緬邊境篾巴橋、戈牛便道進行實地考察,了解掌握各條私開通道的位置、路況等,為下一步專項治理工作奠定基礎。

三、搞好宣傳,營造氛圍

查看全文

牲畜出售效益轉變工作意見

各縣人民政府、州級各部門、省州屬行政企事業單位:

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切實增加農牧民收入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農村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根據我州實際,切實加強牲畜出欄出售工作,加快畜牧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經濟優勢,實現由數量畜牧業向效益畜牧業轉變,促進農牧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中央、省、州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堅持以建設生態畜牧業為方向,以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為重點,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為核心,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引導和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努力探索招商引資的新路子,堅定不移地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牧民增收。

二、具體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宣傳,齊心協力抓好出欄

查看全文

農場牲畜品種改良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團黨委六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堅持"強牧"戰略不動搖,加大牲畜品種改良力度,促進畜牧業由生產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確保"十五"末存欄10萬頭牲畜任務的順利完成,按照師主管部門的統一要求,結合本團實際,特制定2005年牲畜品種改良實施方案:

一、組織機構

為保證全團牲畜品種改良工作順利開展,做到強化品改管理,明確品改責任,團成立牲畜品種改良領導小組:

組長:

付組長:

成員:由團辦、黨辦、財務、生產、畜牧育種、獸醫及各連隊主要領導組成。

查看全文

草食牲畜體系建設措施

摘要:草食牲畜產業鏈是武隆區“六大十億級產業鏈”之一,是優化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是推進該區農業與扶貧示范基地建設,助推脫貧攻堅、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載體。

關鍵詞:武隆區;草食牲畜;體系建設;措施

1發展模式

1.1創新牧旅融合模式。著力糧改飼結構調整,開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試點,推進“畜-沼-果”、“畜-沼-菜”、種草養畜等產業發展結構,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牧草,大力培育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實現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1.2著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依托我區旅游優勢、圍繞旅游沿線、鄉村旅游點,開展觀光牧業、休閑牧業、體驗牧業新模式試點示范。打造墊道路、巷雙路沿線現代牧業走廊;打造東部生態和西部循環2個牧業園;打造白馬山觀光、桐梓山板角山羊保種、羅英山種草養畜3個牧業示范帶。加快拓展畜牧多種功能,打造多元化、多層次的經營格局,推進旅游畜牧融合,實現牧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

2體系建設

2.1加快草食牲畜產業鏈建設。著力山羊產業鏈條延伸,積極發展畜產品加工業,建設現代畜牧業加工流通體系,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打造集養殖、加工、物流一體化的畜牧產業集群,推進畜牧生產經營產業化。打造武隆羊肉特色美食文化。積極打造“武隆碗碗羊肉”特色餐飲;開發羊肉干系列、熟食羊肉禮品。全力打造畜牧與旅游協同發展的示范區。建設觀光牧場、體驗牧場、牧業科普場、肉羊認養牧場,通過牧旅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增收。2.2提升畜牧品牌效應。推進品牌化戰略、打造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品牌。多渠道宣傳有機羊肉、綠色牛肉、有機蜂蜜、“武隆板角山羊”,加大營銷推介,做大做強一批特色鮮明、質量穩定、信譽良好、市場占有率高的名特優畜產品。提升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讓品牌走出家門,走向世界。積極探索“產地銷售+電商企業+城市終端配送”等多種營銷模式,鼓勵畜牧企業創建“互聯網+畜牧”電商平臺,培育畜牧電商新亮點,支持依靠天貓、京東等載體,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電商產業集群,走上互聯網發展的快車道。2.3飼草料體系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保護和合理利用飼草資源,擴大黑麥草、青飼玉米、甜高粱飼草種植,提高加工生產能力,實現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發展。一是擴大優良牧草種植面積。鼓勵和動員廣大農戶“把草當糧種”,對坡度大于25°的耕地全面實施退耕還草工程。二是擴大玉米種植面積。玉米種植面積達到并穩定在15萬畝。三是加快飼草料加工轉化。引進推廣牧草收割、秸稈粉碎、窖儲和揉絲等飼草加工設備,加大農作物秸稈青貯、氨化、微貯等加工技術利用力度,加快我區飼料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更新,推動草食牲畜專用濃縮飼料和預混合飼料加工,做到產品多樣化、系列化,推進飼料、飼草產業的發展。2.4產業化生產經營體系建設。集中力量加快培育和壯大一批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依托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園建設,重點扶持畜禽產品精深加工、畜禽良種繁育、畜禽大規模養殖等草食牲畜產業鏈龍頭企業,加快形成結構合理、布局科學、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群體,不斷創新產業化發展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訂單養殖;鼓勵龍頭企業與畜牧科研機構合作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加快畜產品精深加工和優勢畜產品升級換代,提高畜產品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支持和鼓勵草畜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積極做好畜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工作,開展爭創品牌活動,不斷提高我區畜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2.5生態循環體系建設。要嚴格執行產業發展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按照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加強污染防治工作,使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并符合總量控制要求。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要堅持種植業與養殖業結合、畜禽養殖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做到沼氣配套、雨污分流、干清分離、凈污分開,推行“生態養殖+沼氣+綠色種植”的生產模式,做到減量化排放,資源化利用,實現生態良性循環。2.6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把建立健全動物衛生、畜牧科技推廣、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社會化服務體系作為推動和提升草食牲畜產業鏈水平的關鍵環節來抓,不斷完善社會化服務網絡。一是切實提高區動物衛生監督所、區動物疫病防控中心和區畜牧技術推廣機構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全面完善和加強鄉鎮畜牧獸醫站隊伍和設施建設,培養和穩定一批動物防疫員及技術員,以優質高效的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保障草食牲畜產業鏈的健康快速發展。二是引導養殖戶、經紀人、企業,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和行業協會,為養殖戶(場)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多層次服務,逐步提高農民組織化和畜產品商品化程度。

查看全文

市區牲畜水產發展建議

為扎實抓好我區畜牧水產工作,確保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結合我區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強基礎、調結構、抓重點、突特色、促增收”的工作思路,以發展現代畜牧產業化經營為抓手,提高畜牧養殖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著力培育以生豬、蛋雞、鵪鶉為主的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壯大培育畜牧生產加工企業,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加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力度。落實扶持畜牧業發展的各項政策,進一步提升畜牧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實現我區畜牧業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二、目標任務

新增萬頭豬場2個,轉型升級規模場5個以上,新增蛋雞規模養殖小區(場)2個,奶牛養殖小區1個。生豬出欄24.3萬頭,牛出欄0.43萬頭,羊出欄1.14萬頭,禽出欄67.3萬羽。肉類總產量2.42萬噸,禽蛋產量2258噸,鵪鶉蛋產量2240噸,奶產量465噸,水產品產量556噸,畜牧漁業總產值5.04億元,同比增長12%以上,力爭達到15%。畜禽死亡率控制在國家規定范圍內。

三、工作措施

查看全文

畜牧養殖生態環境論文

以來,對于生態環境問題日益重視。而伴隨著我國畜牧養殖產業向著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畜牧養殖更加集中,牲畜每天產生大量糞尿,對周圍地下水、土壤、空氣等都帶來了嚴重污染。因此,如何制定相關的防治措施,降低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1畜牧養殖業對于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

1.1對大氣環境造成的影響。與其他行業相比,畜牧養殖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牲畜養殖過程中,為了保證牲畜的健康正常,通常需要對飼料進行科學搭配,甚至需要加入一定的藥物。但在飼養過程中,很多養殖人員出于對經濟利益的追逐,往往會不嚴格按照規范配置營養飼料,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為了促使牲畜盡快成長,普遍存在違規使用抗生素等藥物的現象,由此加大了對大氣污染的嚴重性。有數據顯示,十萬頭的養豬場,每小時排放氨氣量達到148kg,硫化氫等氣體量達到13.5kg,對于周圍的大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1]。1.2對土地環境造成的影響。對于土地環境的污染主要是在養殖過程中,大量牲畜的糞便堆積對周圍土地資源造成嚴重污染。尤其是當前很多養殖場規模較小,牲畜糞便隨意堆放,不僅對周圍土地環境造成影響,還浪費了糞便對土地資源的積極效果。動物糞便隨意堆放造成的土地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導致畜牧養殖影響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1.3對水質環境造成的影響。對水質環境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牲畜的糞便隨意長久堆放后,內部含有的氮、磷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逐步滲入到地下水質中,降低了水質質量,嚴重還會影響該區域地下水資源的應用;另一方面是牲畜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各種病菌,這些病菌會通過糞便等途徑滲入到周圍地下水中,對周圍水質環境造成污染。數據顯示,很多地區由于管理的混亂,加重了生態環境質量的污染性。

2降低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影響的防治措施

2.1畜牧養殖場所選址要科學合理。畜牧養殖場所的選擇合理與否直接決定了其對環境影響的大小,因此,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過程中,首先要對畜牧養殖場所的地址進行合理選擇,確保選擇的畜牧養殖場所地址能滿足實際需求,從而降低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情況。選擇畜牧養殖場所除了滿足相關法律法規中規定的禁養區以外,不要與河流等資源相距太近,可選擇與相關處理設備距離較近的地方,便于對牲畜排泄物進行污染處理,降低養殖過程中對于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最終選擇的牲畜養殖場所區分生產區與生活區,降低養殖過程中對于生態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2.2提高養殖人員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養殖人員對生態環境保護認識高低決定畜牧養殖中的污染大小。在畜牧養殖過程中,要加大宣傳力度,讓養殖人員能全面、深入了解畜牧養殖對于周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所帶來的后果。以此促使養殖人員在牲畜養殖過程中能自覺按照相關規范嚴格執行,降低牲畜養殖對當地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2]。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管理機構可根據當地畜牧市場需求情況,合理制定畜牧養殖發展策略,定期組織當地養殖人員進行集體學習,切實提高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及相關操作規范,降低牲畜養殖對當地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2.3引入生態工程降低牲畜糞便的生態環境影響。畜牧養殖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牲畜排泄物等物質隨意存放,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因此,要防治該污染,最重要的舉措便是解決現代生態工程技術,對牲畜糞尿等廢物進行生態處理,實現畜牧養殖的生態化、清潔化,降低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如通過建設新型沼氣池,借助牲畜糞便實現發電,滿足當地居民的基本用電需求。這樣不僅能顯著降低畜牧養殖對周圍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同時也促使畜牧養殖的生態化、清潔化生產,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對于提升生態保護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3結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