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漲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1 06:43: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上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淺析國際米價上漲

摘要:2008年以來,國際市場大米價格不斷上揚,本文將對米價不斷上漲的原因進行初步探究,并結合當前中國的大米市場現狀,分析中國應當采取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米價上漲中國策略

一、國際米價上漲概述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世界糧食價格指數2006年上漲9%,而2007年則上漲40%。進入2008年,世界糧食市場至今未見有回調跡象。作為全球大米價格基準的泰國大米報價27日從每噸580美元漲到了每噸760美元,漲幅超過了30%,達到了20年來的最高點。而全球大米庫存卻降至1984年以來的最低點,為7210萬公噸。泰國米價的大漲加劇了全球糧食價格上漲,國際米價不斷上揚。

二、國際米價上漲原因分析

1.供給量減少。據統計,由于全球性溫室效應和工農業用水的增加,全球有20%的耕地正在鹽堿化,同時地下水位下降導致土壤的生產力下降。因此,在糧食的生產力不能提高的情況下,世界糧食的產量不排除下降的可能性。在重要的農產品種植和出口國澳大利亞,經歷了連續兩年的干旱天氣,使該國的農業產量受到了嚴重影響,并宣布可能要從國外進口飼料和糧食。糧食出口量居世界第四的歐盟,今年也因澇災影響了糧食生產。中國南方2008年初經歷的雨雪和冰凍天氣,對糧食的生產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查看全文

小議糧價上漲原因

一、問題的提出。

2010年繼大蒜、綠豆等出現價格瘋漲之后,小麥、玉米、水稻這三大主糧價格也輪番上漲,2010年新糧開秤后,小麥收購價一舉突破兩元,隨后的早稻開秤價超過1.9元,而處于青黃不接的玉米收購價已升至2.01元。幾年來,我國主要糧食收購價一直穩定在每公斤1.4~1.7元之間。如果說“蒜你狠”、“豆你玩”等人造熱詞的流行表明人們對一定范圍內的農副產品的價格波動尚可容忍的話,那么關系國計民生的糧食價格的波動則加劇了國人通貨膨脹的擔心。那么,如何看待最近糧價上漲呢?本文就糧價的上漲原因進行簡要的分析。

二、糧價上漲原因。

1.糧食減產導致供給減少,供需不平衡。

一方面,我國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狀況未根本改變,頻繁的自然災害對我國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正在不斷加深。由于去冬今春以來部分地區先后遭受嚴重干旱、大范圍洪澇災害的影響,導致我國夏糧6年來首次減產。國家統計局公告顯示,2010年全國夏糧總產量2462億斤,比去年減少8億斤,減少0.3%,雖然夏糧產量占我國全年糧食總產量的比重只有20%~25%,但減產信號對人們心里層面的影響卻不小。另一方面,長期以來,農產品的價值與價格長期背離,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土地、水、能源等大量的非可再生資源在價格上根本得不到體現,使得農民的收益極低,降低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經常出現摞荒現象,甚至部分地區集體摞荒,摞荒現象導致的糧食減產也是相當驚人的。

2.生產成本的剛性增長,導致價格上升。

查看全文

糧價上漲因素芻議

一、問題的提出。

2010年繼大蒜、綠豆等出現價格瘋漲之后,小麥、玉米、水稻這三大主糧價格也輪番上漲,2010年新糧開秤后,小麥收購價一舉突破兩元,隨后的早稻開秤價超過1.9元,而處于青黃不接的玉米收購價已升至2.01元。幾年來,我國主要糧食收購價一直穩定在每公斤1.4~1.7元之間。如果說“蒜你狠”、“豆你玩”等人造熱詞的流行表明人們對一定范圍內的農副產品的價格波動尚可容忍的話,那么關系國計民生的糧食價格的波動則加劇了國人通貨膨脹的擔心。那么,如何看待最近糧價上漲呢?本文就糧價的上漲原因進行簡要的分析。

二、糧價上漲原因。

1.糧食減產導致供給減少,供需不平衡。

一方面,我國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狀況未根本改變,頻繁的自然災害對我國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正在不斷加深。由于去冬今春以來部分地區先后遭受嚴重干旱、大范圍洪澇災害的影響,導致我國夏糧6年來首次減產。國家統計局公告顯示,2010年全國夏糧總產量2462億斤,比去年減少8億斤,減少0.3%,雖然夏糧產量占我國全年糧食總產量的比重只有20%~25%,但減產信號對人們心里層面的影響卻不小。另一方面,長期以來,農產品的價值與價格長期背離,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土地、水、能源等大量的非可再生資源在價格上根本得不到體現,使得農民的收益極低,降低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經常出現摞荒現象,甚至部分地區集體摞荒,摞荒現象導致的糧食減產也是相當驚人的。

2.生產成本的剛性增長,導致價格上升。

查看全文

抑制價格異常上漲預案

為應對商品和服務價格異常上漲事件,保持市場價格的基本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物價局關于建立應對市場價格異常上漲工作預案意見的通知》(政辦發[2003]82號)精神,制訂本預案。

一、市場價格異常上漲是指市場商品和服務價格受非市場性因素的影響在一定區域內突發性的較大幅度上漲。認定市場價格異常上漲應同時具有以下5個特征:

(一)市場價格上漲是受非市場性因素影響引發的,如自然災害、疫情、國內突發性事件、重大國際事件等;

(二)市場價格上漲是在短期內突發的;

(三)市場價格上漲的區域迅速擴大或有迅速擴大的趨勢;

(四)一種或數種商品和服務價格同時較大幅度上漲;

查看全文

養老金上漲因素探析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力的強大,政府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主的社會建設,退休人員年年上漲養老金就是其中的一項。從中央到地方每年都在制定調整養老金的文件,確保調整范圍調整幅度惠及到每一位退休人員。誠然在現實社會中,促使養老金上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人口老齡化,銀發消費,政府的扶持都在不同的角度促進了養老金的上漲。

關鍵詞:養老金;人口老齡化;銀發消費;上漲因素

在我國,雖然存在著人口基數較大,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等基本國情,但國家仍然不遺余力的制定調整養老金政策。養老金的上漲不僅為退休人員提供物質上的幫助,同時也使他們心理上得到了安慰。本文從人口老齡化、銀發消費、國家政策支持等因素闡述了促使養老金連續12年上漲的緣由。

1.人口老齡化這個客觀事實促使養老金年年上漲

當一個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總數的10%時,或者這個國家65歲以上人達到7%時,就意味著人口的老齡化。以下是2008-2015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官網圖中顯示了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許多困擾。第一,子女壓力大。20世紀80年代實施計劃生育,80后成了孤獨的一代也成了壓力最大的一代,按照中國的傳統養老習慣,老人們居家養老是首選,這樣4+2+1的家庭就產生了。這些80后不僅要養家糊口照看孩子還要在物質上或精神上照顧著身邊的這四位老人,無形中給他們帶來了巨大壓力。第二,由于人口特點變化將會帶來醫療費用的增長,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有限的醫療資源配置將會導致老年人“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發生。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困擾歸根到底是退休人員的經濟條件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于是社會上要求提高退休金的呼聲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提高養老金也減輕了年輕人的壓力,使他們能夠更專注于工作,為社會創造長遠的效益。

2.“銀發消費”帶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刺激了養老金的上漲

查看全文

地價上漲的原因與戰略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地價持續上漲,全國土地交易價格指數從2002年的106.9逐年攀升至2007年的112.3(上年同期價格為100),而2008年1季度則再創新高,達到了116.5.不可否認,近年地價的持續上漲是城市化加速及經濟發展引起土地價值提升后在交易價格上的必然體現,是土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價值回歸。但地價上漲的長期性及不穩定性也反映出現行土地制度存在著深層次的制度性缺陷,要采取積極的政策措施予以適當調控。

二、我國地價上漲的成因分析

1.城市化的發展推動了地價上漲據統計,截至2006年我國城鎮人口57706萬,占全國總人口的43.9%,且絕大部分地區城市化水平已經超過了30%,處于城市化高速發展階段。具體來講城市化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影響地價:(1)城市規模的增大。城市規模越大,對基礎設施的數量和質量要求越高,交通運輸系統也更復雜,城市環境的營運成本及土地級差收益也越高。(2)城市土地用地結構的改變。城市土地價格與商業用地比重成正比,與工業用地的比重成反比。商業用地比例越高,城市土地價格也越高。(3)城市功能分區的變化。隨著城市化發展,政府更加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區,城市空間結構布局得到了很大改善。衛星城鎮及新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往往比較齊全、規劃比較完備,地價也較高。并且通過其傳遞擴散作用,往往會帶動周邊地域地價水平的提高。

2.供需矛盾的深化必然導致地價上漲一方面,土地數量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土地供給無彈性,或者說具有弱彈性;另一方面,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增加了對土地的需求。住房需求的快速增長、投資投機性購房熱潮等眾多原因都導致了土地供需矛盾的加劇,直接加劇了地價上漲的動力。

3.現行的土地供給制度加速了地價上漲根據國土資源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商業、旅游、娛樂和商品住宅等各類經營性用地及工業用地必須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這種出讓方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迫使地價上漲:(1)競爭機制的引入必然導致地價上漲。價格是絕對的決定因素,出價完全靠市場調節,價高者得。(2)“上不封頂”的出讓價格導致新“地王”不斷產生。如2007年7月,北京成開與北辰聯合體以92億元競得長沙市某地塊,成交價比46.3億元的起拍價高出近1倍。(3)土地壟斷供應導致拿地價格上漲。我國土地一級市場只能由政府通過征地來供應,由于一級市場的不規范,大量非國營房地產企業不得不從房地產商處獲得土地,導致土地價格二度甚至三度被抬高。

查看全文

蔬菜價格上漲原因趨勢探析

2010年年初以來,云南市場上的蔬菜價格一路走高。為了解我省蔬菜價格上漲的原因,及時預測蔬菜價格走勢,云南調查總隊在玉溪、建水、賓川、開遠等蔬菜主產區開展了一次重點調查。

一、蔬菜價格高位運行,漲幅較大

從云南居民消費價格運行情況來看,今年4月我省鮮菜價格同比上漲27.9%,環比上漲4.6%。建水調查隊調查數據顯示:1—4月,建水縣的蔬菜價格分別比上年同期上漲12.7%、36.9%、48.0%和46.8%。2010年5月上旬,玉溪市馬鈴薯平均每公斤出售價格為2.73元,比上年同期上漲1.09元,增66.4%;大蘿卜每公斤1.44元,比上年同期增0.4元,增38.6%;西紅柿每公斤3.04元,比上年同期增0.56元,增22.7%。1-4月,賓川縣蔬菜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9%、10.2%、11%和16.6%。

二、蔬菜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今年1-4月,蔬菜價格漲幅較大,一些網民和社會人士稱:我們感受到蔬菜價格在“發燒”,通脹預期在逐漸增強。鮮菜是居民日常生活消費的必需食品,它的價格上漲,不僅影響到市場物價的總體運行,同時也給消費者家庭生活帶來一定的壓力。公眾感受到蔬菜價格在“發燒”,擔心其價格上漲將推動通脹是在所難免的。

受干旱影響,云南蔬菜種植面積減少,產量下降,是導致蔬菜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但如果簡單地把今年蔬菜價格上漲的原因完全歸咎于受旱情的影響,是不客觀的。據云南調查總隊調查資料分析,我省蔬菜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有干旱因素的影響,而且有種植成本增大、需求量增加、運輸成本上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

查看全文

物價上漲原因及金融策略

摘要:2010年以來,我國物價出現了明顯的上漲趨勢。究其原因主要是經濟增速和投資需求擴大、通貨膨脹預期以及國際因素等的綜合影響。應通過深化差別準備金率、重視利率結構調整并發揮利率的市場調節機制、減少外匯儲備增量以減少人民幣被動投放等措施,發揮金融政策對穩定物價的作用。

關鍵詞:物價;貨幣供給;利率;準備金率;通貨膨脹預期

我國物價在經歷了2009年的通貨緊縮后,2010年開始逐步盤升,消費物價指數在2010年5月突破3%,10月突破了4%,而后又接連“破5”、“破6”,到2011年6月達到6.4%,創36個月來新高。雖然從2010年以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穩定物價的措施,但物價還是毫無懸念地突破了3%-5%的警戒線,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物價上漲給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因此,穩定物價已經成為我國當前最主要的宏觀調控任務。

1我國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國出現的通貨膨脹具有復雜的綜合性,既與我國近年的貨幣發放量、經濟發展模式和對宏觀經濟的調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又有國際性因素的影響。

1.1大量的貨幣供給是引發我國物價快速上漲的根本原因通貨膨脹歸根到底是貨幣問題,無論是馬克思的貨幣流通規律,還是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的通貨膨脹理論模型,都清楚地告訴我們通貨膨脹在本質上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數量增加超過了流通中的貨幣需要量,就會引起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我國廣義貨幣M2的增長率歷來較高,2002至2010年M2的年均增長率超過20%。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為了防止經濟衰退、保證經濟正常發展,我國采取了擴張的貨幣政策,使貨幣供應量出現了較大的增長,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年末余額2008年為47.52萬億,2009年為61.02萬億,2010年為72.59萬億,到2011年6月末已飆升至78.08萬億,而2007年底M2只有40.34萬億。在三年半的時間里,廣義貨幣總量增長了1.94倍。

查看全文

從糧價上漲審視糧食安全

近一個時期國際糧價漲速過快引起全球廣泛關注。我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雖然較好地抑制了糧價過快上漲,但對國家糧食安全的隱憂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筆者認為,應審慎應對糧價上漲,才能從根本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糧價上漲并不可怕

受諸多因素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呈下降之勢。其根本原因在于,糧價低而糧食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種糧收益差。據我們調查,在湖南,*年,早稻生產成本達到了每擔68.3元,中稻生產成本每擔達到了64元,晚稻生產成本每擔在70元左右。在上市收購旺季,每擔利潤在14元左右,農民種一畝田利潤在100元左右,產量低的可能還要虧本。毋庸置疑,糧食生產直補政策推行之初,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但近些年糧食生產直補的功效已被農資漲價所淹沒,加上糧價過低,收益與勞動成本的不對稱,農民除滿足自我口糧需求外,不愿多種,現在種一季稻的農戶越來越多,拋荒現象有增無減。

糧食安全首要取決于農民提供糧食的商品量,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尤為重要,而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保持,最終要依靠種糧收益的持續增加來維護。應該說,糧價上漲對農民絕對是利好消息,把糧食價格放開,給糧食合理的市場價格,才是對農民最大的補貼。政府千方百計希望農民增收,而農民有了增收的機會,何不就勢讓農民得利呢?政府為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給予適當補貼,這一政策導向是正確的。因為,農業畢竟是基礎產業,現階段也是弱勢產業。筆者想說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采用的方式不同,激勵效果就會大不一樣。就算是給農民補貼,也不能簡單地按田畝數量補貼,而應該按提供糧食的商品量補貼才合理。

糧價適度上漲,對工作在城市里的高中收入群體的影響,其實微不足道。真正需要政府照顧的,是低收入群體。只要低收入群體生活水平不下降,糧食漲價就無傷大局。面對糧價上漲,政府最應該作為的是補貼低收入群體。政府不應該、也沒必要以犧牲農民的利益為代價,給高中收入者額外福利。那樣,看似公平,卻有違公平分配原則。

現代糧食安全概念,不光指糧食生產能力和流通能力,也包含糧食質量安全和消費者足夠的購買能力。在某種意義上,消費安全關系著人們的消費心理預期和社會穩定。在市場競爭中,一部分弱勢群體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是他們應有的權利,也是社會應盡的義務。公共財政理應為他們埋單。建立糧價關聯機制,隨著糧價波動,補貼水漲船高。這不僅可以解決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壓力,還能穩定他們的消費心理預期,避免搶購、囤積,更有利于糧價走勢平穩,確保糧食市場信號的真實性。

查看全文

價格上漲調研報告

*年以來,市場上糧油、肉類等的價格一路攀升,這給城鄉居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近日,我們組織有關人員有針對任縣市場開展了一次價格調查,調查發現,糧油、肉蛋目前的價格對中、高收入家庭居民生活基本沒有帶來特別明顯的負面影響,但是相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基本生活。

一、部分糧油肉蛋類價格現狀

據調查顯示,10月份當地糧油肉蛋價格情況如下:大米價格為1.70元/斤,比去年同期價格上漲了6.25%;魯花花生油價格為110元/5升桶裝,比去年同期價格上漲了14.6%;面粉價格為1.10元/斤,比去年同期價格上漲了1.85%;豬肉價格為10元/斤,比去年同期價格下降了5.0%;羊肉價格為15元/斤,比去年同期價格上漲了36%;羊肉價格為16元/斤,比去年同期價格上漲了23%;雞蛋價格為3.50元/斤,比去年同期價格上漲了16.7%;鯉魚價格為5.50元/斤,比去年同期價格上漲了10%。

二、價格上漲的因素分析

據調查,物價上漲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國際市場價格的帶動。由于石油價格持續上漲,美國等國家大規模開發生物能源,對玉米、大豆等糧食需求量大幅增加。這導致國際市場糧價大幅度上漲,進而拉動了國內糧食價格上升,并影響到以糧食為原料的主要副食品價格。二是成本推動。近幾年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一直低位運行,一年來,種植養殖成本隨著生產資料價格和農村勞動力價格的上漲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農產品價格上漲帶有明顯的恢復性質。

三、物價上漲對城鄉居民生活的影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