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調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0 11:13: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色調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論油畫色調審美理念

由于油畫色彩所具有的豐富性和力度感,因此常被人們形容為繪畫中的交響樂。的確,善于運用好油畫中的色調,既能表現對象豐富的色彩變化及整體氣氛,又能以色抒情、以色傳神,達到形、色、神渾然一體的效果。縱觀油畫,我們可以列舉出許多大師成功地運用色調表現意境的例子,如波提切利、透納、柯羅、列維坦等。畫家們對不同色調的運用,不僅表達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情感,同時也給予了人們以不同的審美感受。

一、色調美與畫面整體的關系

調子原是從音樂中借用來的一個術語,是指各音對主音的傾向性,以及各音間的相互關系決定調式的特征。不同的調子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情緒,例如,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十面埋伏》由于情調上的不同表現,產生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給人以寧靜、輕柔、朦朧的情調,而后者呈現出的是一片緊張激烈的戰爭場面,給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

在油畫色彩中,調子是指在一定的光源的籠罩下,各個固有色不同的物體帶有同一色彩傾向,就叫調子或色調。它可從色相上、明度上、純度上、冷暖上進行區分,并可產生出各種不同的色調,如紅色調、亮色調、鮮色調、暖色調等。不同的色調還能表現出不同的情緒,比如,大紅色調的熱烈、興奮;亮調子的淡雅、華麗;濁調子的含畜、樸素;冷調子的清新、舒暢。不同的畫家擅用不同的色調來表現對象,比如,畢卡索根據表現不同時期、不同對象的需要,就產生出“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黑人時期”,分別運用了憂郁的藍色調、詼諧的粉紅色調、粗獷的黑色調來表現下層人民的荒涼與悲傷,傳達了畫家對平民深深的同情和關注。又如,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也是一位創造色調的大師。他堅持戶外對景寫生,善于捕捉光色氣氛和瞬間印象,他經常面對同一景物按不同時間、季節、光線的變化而隨時調換畫布,并對同一對象作出了準確的記錄,他畫了《草垛》《魯昂教堂》等系列組畫,每組都多達30多幅,且每一幅都能表現出了不同的色調和情緒。例如,我們可以從2004年來我國展出的《印象派畫展》中看到兩幅不同的《魯昂大教堂》,其中一幅《魯昂大教堂》用的是冷色調,在亮灰色的天空襯托下,大教堂顯得陰森沉悶、氣氛憂郁,三個深色的拱門給人以神秘感,從地面反射到暗部的暖色與受天空影響的冷灰色相互交錯,顯示出一種透明、顫動感。而柱子形成的豎線條及各種不同形狀的門窗產生出強烈的對比和節奏感,整個畫面有一種建筑般的力度感和史詩般的永恒美。而另一幅《魯昂大教堂》,卻給人帶來另外一種感受。在充滿陽光的橙色調中,橘紅、橙色、黃色、赭色占據了畫面的大部分,只有畫上面的一小部分是蔚藍色天空,它與建筑物上的暖色塊形成強列的對比,顯得格外清新明朗,整個畫面猶如一首優美的小提琴曲,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溫和舒暢的情緒。從這兩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出,莫奈不愧是一位色彩大師,他準確地表現出了同一景物在不同時間、光線下的不同色調,將情與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賦予作品以音樂感及詩意。由此可見,調子的合理運用是表現油畫色彩的關鍵所在,是一幅作品的靈魂。

二、色調美與感情的表達

優秀的色彩畫家,不僅能通過對自然的寫生發現色調之美,還能善于發現色調與人的心理情緒感情之間的聯系,以此傳神、寫意,最后使欣賞者受到感染、產生聯想,進入審美的境界。比如,波提切利常用單純微妙的色調表現一種淡淡的憂傷;透納用淡紫灰色調來表現海洋、港口的煙靄、水氣;柯羅喜用銀灰色調表現樹林朦朧的意境美;莫奈多用暖亮色調來表現陽光的燦爛;凡·高癡迷輝煌的黃色調表達了他對生命的渴望;高更擅長濃郁飽滿互補色調表現對塔希提島原始、神秘的感受。

查看全文

景觀設計形式與色調要求

景觀是一個時代的社會經濟、文化以及人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的綜合反映,是社會形態的物化形式。景觀既是一種自然景象,也是一種生態景象和文化景象。幾千年實踐證明,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景觀與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和科學技術水平、文化藝術特征、歷史、地理等密切相關,它反映了時代與社會的需求、技術發展和審美價值取向。

景觀的形式多種多樣,小到花園、庭院、街道……大到廣場、公園、海岸……都是景觀。景觀包羅萬象,凡是環境中具有沒干的物象都屬于景觀的范疇。景觀作為一個可感知的行為空間,可以大到范圍,也可以是小范圍的;可以是開敞的,也可以是閉合的;可以是室內的,也可以是室外的。在景觀環境設計中難得將不同的景觀元素和設施等復雜的因素隨便組織起來而又協調統一的。景觀實體是景觀設計的具體物化形式,利用有限的景觀實體可以創造出無限的景觀性格。從一定程度上說,景觀設計就是利用物化的景觀實體來創造具有一定要求的景觀性格,來系統、整體地提高人類的審美認識水平。

色彩是景觀設計中最重要的設計要素之一,也是景觀設計中最容易創造氣氛和情感的手段之一。在景觀設計中,色彩的運用可以加強景觀造型的表現力與統一性,豐富景觀空間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城市景觀的整體風格。心理學研究表現,人的視覺器官在觀察物體時,是先看到色彩,然后才是形體。

在景觀環境設計中,色彩設計并不只是各種基本色彩的組合與對比技巧,還涉及大量的色彩美學和公眾色彩心理問題。色彩總會在不同程度上對人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作用,影響人們的情緒。如美國的可口可樂飲料公司品牌的紅色,洋溢著青春、健康、歡樂、向上的氣息;中國銀行的紅色,表現出民族傳統、實力、圓滿和信心。因此,在景觀設計中色彩的應用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景觀色彩構成中,植物占舉足輕重的地位。植物可以將世界裝扮得很美,但植物在景觀中要發揮其豐富的色彩作用,還必須與周圍的環境相統一。以一種色相將植物布置于景觀中,必須通過個體的大小、姿態取得對比,例如,綠草地中的孤立樹,雖然均為綠色,但在形體上是對比,因此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設計師應根據景觀設計的不同用途選擇不同的調性。無論采用高調、中調或低調的環境藝術空間,都應注意使各部分在調性統一的前提下有一些小的變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恰當地運用好以上幾種色彩調和關系,在結合環境周圍不同環境,特征不同等因素,就能營造出良好的視覺效果。

在美學意義上,成功的色彩設計沒有嚴格的準則,也不要將它僅僅視為一種裝飾或是在設計完成之后再進行考慮的步驟。色彩,同其他的要素一樣,是設計的一部分,是很多學科共同解決設計問題其中的一種方法。色彩具有不同的變現形式。色彩是我們描繪一個景觀范圍裝飾效果的一個主要因素。為使環境的裝飾更有效,有必要建立一些作為城市及其主要因素,如區域、道路節點及路標提供色彩議程的戰略性政策。色彩意向的決定依賴于環境設計者的敏感反應,這種反應建立在對當地環境色彩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同時,色彩可用來突出周圍景觀的環境。

查看全文

旅游品牌色調認識設計綜述

旅游品牌涵蓋面廣,涉及旅游城市品牌、旅游景區品牌、旅游酒店品牌、旅行社品牌、旅游交通品牌、旅游商品品牌、旅游企業品牌、旅游院校品牌等,比如亞洲國際都會香港、黃山旅游、假日酒店、中國國際旅行社、南方航空、探路者戶外用品、九寨溝旅游集團、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等旅游品牌。面對形形色色的旅游品牌,人們關注更多的是漂亮的品牌標志,常常忽略其科學的色彩識別設計。色彩不僅僅是赤橙黃綠青藍紫,色彩更是情緒情感,它通過視知覺刺激于人的心理,科學的色彩識別設計,都有情感的訴求,力求得到受眾的共鳴和認可,是提高旅游品牌視覺識別的重要因素。有效的色彩識別設計,可以極大地提高旅游品牌的內涵品質和識別性。

一、CIS形象設計與色彩識別設計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品牌創造未來。品牌作為一種生存和發展的戰略,已被公認為不可模仿、不可抄襲的“無形資產銀行”。伴隨著旅游業的發展,競爭也日趨激烈,旅游品牌建設得到了業界的廣泛重視。

(一)CIS形象設計

打造旅游品牌,實施品牌戰略,離不開品牌形象設計。品牌形象是受眾基于接觸到的品牌信息,經過自己的選擇、加工,在大腦中形成的有關品牌的印象總和。品牌形象是品牌與受眾之間的重要橋梁,是品牌不斷發展的根基。完善的品牌形象必須通過完整、正確的品牌形象設計來具體體現,告知受眾“我是誰”、“我做什么”。具體地講,CIS形象設計就是品牌形象設計。CIS形象設計是構成品牌大樹的原始根基。CIS是CorporateIdentitySystem的縮寫,意為品牌識別系統。該系統包括3部分,即MIS(理念識別系統)、BIS(行為識別系統)和VIS(視覺識別系統)[1],其中的核心是MIS,它是整個CIS的靈魂,包含了品牌經營的理念宗旨、目標戰略、精神文化等。MIS給整個系統奠定了理論基礎和行為準則,并通過BIS、VIS表達出來。所有的行為活動與視覺設計都是圍繞著MIS這個核心展開的,成功的BIS與VIS就是將品牌富有個性的獨特的精神準確地表達出來。簡言之,CIS形象設計是品牌內在的各種文化信息所形成的凝聚力、創造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它對外可以增強競爭力,對內可以增強凝聚力。目前,很多景區景點、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公司等都導入了CIS形象設計,比如中國國際旅行社和中國青年國際旅行社即是如此。其目的就是塑造自己的旅游品牌,努力提高競爭力。

(二)色彩識別設計

查看全文

影視藝術色調造型元素體現

在影視藝術中,色彩帶給觀眾的是一種視覺的沖擊力,運用得當,便會對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影視作品的主題的深化起到相當關鍵的作用,從而達到一種近乎完美的藝術效果。例如,在影片《戰艦波將金號》中,前蘇聯大導演愛森斯坦將水兵起義的旗幟用顏料逐格地在膠片上染紅,這就是對色彩大膽運用的典型。再如,法國影片《死亡陷阱》對黃色的運用,黃色的衣服、黃色的圍巾、黃色的藤圈,都對主人公和觀眾產生強烈的心理沖擊,因而黃色成為該影片的災難的象征。同樣是黃色,在日本影片《幸福的黃手絹》中卻是幸福的象征,影片中時常出現的黃色是主人公內心幸福的寄托,牽動觀眾的眼球,影響觀眾的心情。因此,我們說色彩的變化和流動與影視作品中其他元素交相呼應,內容相融合、碰撞,以一種視覺的沖擊形式產生強烈的情緒感染力,直接影響觀眾的審美心理。

一、影視藝術中色彩元素的特征

在影視作品中的,色彩就好比“情感的講述者,演說家”,它作為人類情感的載體和承擔者,把“導演”“編劇”“電影…‘觀眾”緊密地連接起來,色彩這種情感的交流和互動在影視作品中所產生的作用是關鍵的,它從某種角度上促進了一部優秀電影的誕生。

1.色彩在影視作品中具有象征性和表現性。

色彩逐步發展成具有獨立的藝術品格,也就是我們說的象征,通過象征作用,我們可以了解影片的主題、深層含義和感情基調,從而辨別出影片的藝術風格。為此,好多影視藝術家喜歡用色彩來表現象征和隱喻,例如,李安的電影《斷背山》中,斷背山的藍天、白云、綠草、羊群這些冷色系,但由于色彩的應用不會給人一種很寒冷,相反有一種明快、清透、舒心的感覺;而杰克與艾尼斯兩人之間的鮮明的紅色和冷色系的交叉運用,將溫暖淹沒在貫穿始終的冷色系中,奠定了影片的基本情調,即悲劇。再如,影片《辛德勒的名單》,在濃黑和白色中突然出現的兩發紅色在劇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發紅色是身著紅色外衣的小女孩勇敢地走向歹徒,二發紅色是女孩的再次出現。她躺在運尸車上的燭火是紅色的,這一發紅色,刺激觀眾的眼球,震撼觀眾的心靈,仿佛燃起了觀眾內心的對生的渴望和未來的希冀。《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紅色的燈籠沉浸在陰暗、沉悶的環境中,這時已經不再是喜慶的象征,卻是暗喻著封建社會生命的悲涼、凄苦和慘淡。

2.色彩的反常化。

查看全文

商品色調營銷色彩力量運用

色彩營銷(ColorMarketing),就是在了解消費者心理的基礎上,給商品一個恰當定位,然后在產品本身、產品包裝、產品展示環境裝飾等環節配以適當的色彩,利用色彩架起商品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橋梁,實現“人-色彩-商品”的統一,將商品的所有信息第一時間通過色彩傳遞給消費者,從而提高商品營銷的效率,同時減少營銷成本。國外色彩研究的權威人士法伯•比蘭曾指出:在商品廣告中往往不在于其使用了多少色彩,而關鍵在于色彩運用的是否恰當,因此在廣告中選擇色彩時就既要根據目標市場的色彩需求、偏好特征,并結合企業的文化、產品的特色與環境相協調,形成企業獨特的廣告宣傳效應。隨著色彩營銷理論的發展與傳播,色彩策略在企業營銷活動中的運用越來越頻繁,并逐漸成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獲得優勢的一個重要手段。色彩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它超越國界,讓世界上的人們得以相互交流。21世紀,色彩戰略將在商品企劃和推廣中越來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色彩的力量

色彩是人與人溝通交流的重要武器,色彩具有觸動心靈的力量,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探索和利用色彩,發展到近現代,歌德和弗洛伊德都從心理學的角度開始追尋色彩與心理之間的關系,開啟了利用色彩的能量治療心理疾病的階段。色彩無論在什么時代,都會帶來不同的使用價值。從20世紀60年代的CIS(企業形象識別系統)創建以來,在商業空間中有計劃地使用色彩開始盛行,特別是在設計領域,如果不能合理地運用色彩,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設計人員。由于受到來自西方和日本色彩研究的影響,色彩作為一門獨立的專業在中國也開始得到認可。

二、商品滯銷與商品色彩

目前市場上的某些大企業的企劃部負責人經常陷入到這樣的困惑:“我們的產品質量非常好,與競爭對手相比毫不遜色,而且價格上面更具有優勢,但是為什么就是賣不出去,是因為宣傳方式不對,還是經營方式不行?”一般我們都會認為,物美價廉的產品自然會受到消費者的喜歡,所以不明白自己的企業為什么市場占有量和銷售量無法超越競爭對手。“明明我們的質量更好一點,商業推廣廣告也大受好評,為什么賣不出去?”其實有些商品別說廣告連宣傳都沒有做過,但市場上卻非常暢銷的實例也有不少,可見,影響商品銷售不好的原因并非單純在于是否宣傳或者宣傳力度夠不夠。資生堂的“SINOADORA”系列,沒有做過商業廣告宣傳,一上市就非常暢銷。良好的品牌形象、一貫優良產品品質自然是該系列產品成功的首要原因,除此之外,“SINOADORA”系列的成功還要歸功于其準確傳導了產品理念的包裝設計。2004年8月,資生堂公司提出了一個化妝品業界從未有過的新方案:將東西方文化融合的新品牌“SINOADORA”誕生了。品牌創意來自中醫美容理論,原理是平衡全身的“氣、血、水”的流通。而包裝設計方案采用中國的“方圓”象征,色彩戰略五行五色加上表示陰陽的金銀兩色的組合,圖形采用中國畫和西方插畫結合的手法,通過倫敦和上海兩個公司的合作繪制而成。只要你看到這個包裝,心就會被它所俘獲,因為該系列商品的優秀品質通過包裝上的視覺信息傳達給消費者。所以“SINOADORA”系列產品一上市就大受消費者的歡迎。

三、色彩營銷

查看全文

平面設計傳統美術色調論述

一、中國古代美術色彩體系

1、儒家的五色世界

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文化精神、意識形態等自成體系,對中國人的色彩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色彩作為中國傳統美術作品的要素之一,也體現了中國人傳統的美術色彩觀。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關于五色中的四色一赤、白、黑、黃的文字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尚書》記載:“采者,青、黃、赤、白、黑也,言施于繒帛也。”關于五色的確切記載可見于《周禮•冬官考工記》,提出了五色概念、色彩的對比關系、色彩與時間觀和空間觀的結合。中國古代的五色體系以五色來概括世間萬色,將紛繁的色彩秩序化、符號化、圖式化。西周時期,正色與間色的概念被提出,正色即青、黃、赤、白、黑五色,白、黑兩色即現代色彩學中的無色系的兩極,赤,黃、青三色與現代色彩學中的三原色基本一致,三色混合得到黑色,三色相減得到白色。間色即為正色混合后得到的顏色。這標志著中國五色色彩體系的形成,這早于西方色彩體系一千多年。中國傳統的五色觀念較之西方的三色體系更注重哲學的思辨,將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的關系以色彩來概括。五色體系的建立推動了中國傳統色彩的發展與繁榮。中國古代的五色體系對古代平面藝術設計的色彩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不僅與中國古代儒學相結合,以正色象征權威與尊嚴,以間色象征卑微。使得色彩與封建社會的政治、軍事、經濟、宗教相結合,色彩的運用呈現出嚴格的程式與規范。而且五色體系在中國民間確立了深厚的心理基礎,形成民間色彩觀。

2、道家的無色世界

道家強調“寡欲”、“淡泊無為”,道家的世界是黑白兩色的世界。老子講“知白守黑”,道家認為“有無相生”,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就是“有”和“無”的交替演變,“有”和“無”是事物發展的兩個極端,以色彩代表為黑白兩色。這里的“白”不同于五色中的白,而是無色、無形。所謂“無色,而五色成焉”。中國水墨繪畫受道家色彩觀的影響,追求簡淡平靜的色彩,中國傳統水墨繪畫中的宣紙為白色,墨色為黑色,黑白兩色與其調和而成的各種灰色,構成了中國水墨畫的境界。中國傳統美術吸收道家的色彩觀念,以簡練、樸素的色彩表達出“空虛寧靜”的氣氛。

3、佛家的美術色彩

查看全文

傳統色彩觀對平面設計色調影響和借鑒

一、中國傳統色彩觀的衍變

從原始社會開始,伴隨著原始生命的誕生,人類就具有了色彩的本能和沖動。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傳統色彩觀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特而成熟的理論體系,經歷了由色彩作為生存的工具、用色彩代表等級、用色彩表達情感追求的過程,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審美創造,更以其所具有的象征性和隱喻性,成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時間的發展順序和傳統色彩觀的發展特征,可以將這種衍變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原始人的尚紅色彩觀原始社會中,由于生產力極端底下,對于紅色的崇尚來自于人們自身的血液,因為經常受到野獸的襲擊,導致流血或死去,所以原始人認為紅色的血液是生命的保證,也具有怯妖除魔的作用。紅色的出現和使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人類生活的一大進步,之后用紅色火焰燒制而成的陶器,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所以,這種對紅色的自發崇尚,是和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以及人類的生存本能結合為一體的。

2西周時期的五色觀從原始社會的單色崇拜發展到農歷社會時期的五色并用,標志著人類色彩意識的一大進步。西周時期,中國歷史上出現了關于“五色”的文獻記錄,后來又提出了“正色”和“偏色”的概念,五色被認為是正色,即除了青、赤、黃、白、黑是最純正的色彩之外,其它的顏色都是偏色,只有奴隸主階級能夠使用正色,五色觀除了服務于封建的等級制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解釋了色彩科學的基本規律,這種色彩美學觀的建立,要比西方早一千多年。

3儒家的色彩觀在色彩觀上,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孔子極力維護西周時期形成的五色觀,并且將這些顏色賦予等級觀念和象征意義,不能夠混淆使用。將這種色彩觀念運用到“禮物”的色彩形式中,客觀上推動了色彩向社會普遍性存在的發展,而且在賦予色彩倫理道德價值之外,也肯定了色彩的美學價值。這是繼五色觀之后的又一個進步。曾經有過孔子怒斥齊桓公“惡紫奪朱”的典故。對于五色的政治色彩不去評說,僅從色彩觀上看,儒家的色彩觀是充分體現色彩的美學價值的,特別是儒家后來的“比德”觀,認為色彩之所以具備美感特征,是因為不同色彩服飾的選擇,暗示出了一個人的美德,即從色彩的表現中發現人的高尚品格。

4道家的無色觀道家學派主張“無為而治”,老子認為社會混亂的根源在于五音、五色等藝術活動和藝術觀念,它們帶來了人自然本性的毀壞。后來的莊子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認為只有徹底消滅音樂樂器,毀掉各種顏色的圖畫,才能構建出一個純凈的世界來。老子和莊子在否定藝術美的同時也提出了對自然之美的追求,道家對自然美的追求,相對于帶有濃厚階級色彩的儒家色彩觀來說,又是一個進步。這種追求自然色彩平淡之美的色彩觀,對后來的中國山水畫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特別是道家學派對黑色的推崇,認為黑色是高于其它任何色彩之上的顏色,直接決定了以后書法創作和繪畫創作的色彩觀。

查看全文

小議色調在水粉畫教學中的應用

在美術課專業教學中,水粉畫教學是實施色彩教學的基本形式。在水粉靜物作品中有很多因素,譬如色調、明暗、造型、空間等都能對作品的質量產生重大影響,其中以色調最為突出,它直接關乎著作品水平的高低。因而,在水粉畫教學的過程中,把握好色調教學對提高整個水粉專業教學有著關鍵性作用。在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中,筆者將色調教學貫穿到整個專業的教學中,收效顯著。

一、“色調”的基本概念及形成

顧名思義,“色”是指顏色,“調”是指調子,概括而言就是指顏色所形成的調子。在水粉靜物作品里它是指各物體之間所形成的整體色彩傾向,專業術語里經常說的暖色調、冷色調、中性色調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還可以具體的有所指,如紅色調、黃色調、藍色調、紫色調、綠色調等。

色彩調子的形成因素是非常多的,不僅光線對色調形成發揮的作用很大,就連物體本身固有色和物體受環境影響的條件色對色調的形成也能產生很大的作用。

二、“色調”在水粉學習過程中的應用

要求學生做色稿練習,水粉靜物作品中“色調”的形成既具有偶然性又具有必然性。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得引導學生正確的區分和把握畫面“色調”的形成,概括如下:

查看全文

色調在水粉畫教學的應用探討論文

在美術課專業教學中,水粉畫教學是實施色彩教學的基本形式。在水粉靜物作品中有很多因素,譬如色調、明暗、造型、空間等都能對作品的質量產生重大影響,其中以色調最為突出,它直接關乎著作品水平的高低。因而,在水粉畫教學的過程中,把握好色調教學對提高整個水粉專業教學有著關鍵性作用。在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中,筆者將色調教學貫穿到整個專業的教學中,收效顯著。

一、“色調”的基本概念及形成

顧名思義,“色”是指顏色,“調”是指調子,概括而言就是指顏色所形成的調子。在水粉靜物作品里它是指各物體之間所形成的整體色彩傾向,專業術語里經常說的暖色調、冷色調、中性色調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還可以具體的有所指,如紅色調、黃色調、藍色調、紫色調、綠色調等。

色彩調子的形成因素是非常多的,不僅光線對色調形成發揮的作用很大,就連物體本身固有色和物體受環境影響的條件色對色調的形成也能產生很大的作用。

二、“色調”在水粉學習過程中的應用

要求學生做色稿練習,水粉靜物作品中“色調”的形成既具有偶然性又具有必然性。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得引導學生正確的區分和把握畫面“色調”的形成,概括如下:

查看全文

色彩教學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繪畫作品的色調與作者的情感是相通的,是缺一不可的,藝術家是用繪畫中的色調去打開人們心中的感情之門,使人們回到了溫暖的愛的世界、情的回憶之中。

關鍵詞:繪畫色調情感

色彩的情感早已為心理學家所驗證,早已為藝術家們所接受、采用。高校美術基礎課色彩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色彩學知識、作品表現的內容,也要讓學生欣賞了解藝術家采取的表現手法,例如作品色調的情感運用等。

欣賞繪畫作品,應了解繪畫作品的色調,了解繪畫色調與畫家們所表達內容和情感之間的關系。優秀的中外美術作品,所描繪的自然已不單單是客觀存在物,而是一種引發情感的審美對象,如西方繪畫。縱覽西方五百多年的繪畫史,多少大師,如喬托、達·芬奇、米勒、列賓、凡·高……他們都具有把內心所體驗到的一切通過繪畫訴說于眾的本領,并且說得是那樣真誠、自然、完美。在他們眼里,物象不是照相機中的物象,而是畫家對物象的形象感覺和認識,畫家眼中物象的色調也不是自然對象色調的翻版,在作品中物象與色調不應是冷冰冰的客觀記錄,而應是作者感情的形象表達,是作者與物象及色調的主客觀統一的產物,作為繪畫語言的色調也只有能做到表達作者情緒和情感時才真正具有藝術性。

客觀存在的色調本身,無所謂情緒和感情,它只能引起人們生理上的某種反應,但人們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與世界上的物象發生了這樣或那樣的關系,也隨景而生。日出東方,萬物蘇醒,給人帶來了光明、溫暖,人們熱愛它,用最美好的語言來形容它、歌頌它,而對太陽的歌頌喜愛,與隨之產生的“萬道金光”“朝霞”以及日出時的金紅色調,日升時的金黃色調也都產生了喜悅的情緒。人們把它與充滿希望和朝氣蓬勃等情緒連在一起。同樣,對春天嫩綠色調的田野,與充滿生機的美好未來的喜悅連在一起。這種色調與某種情緒的聯系,是從生活中得來的,是人類在長期生活中感受到的。藝術家就是通過這一感受,并恰當地運用色調抒發情感,這種以色傳情的藝術作品,觀察者看到的是畫面形象的色調,而感受到的卻是作者的情緒和感情。所以繪畫中的色調應該充分反映作者的情感,表現作者的感情,色調是畫家情感的載體。

法國畫家米勒在他的作品《晚鐘》里,用朦朧的暖色調描寫了兩個貧苦農民在一天的辛勤勞動之后,站在茫茫暮色中應和著遠方教堂的鐘聲,向那并不存在的上帝祈禱幸福。他們虔誠但愚昧,樸實卻無知,善良但貧苦,勤勞卻很少收獲。這是19世紀法國貧苦的但未覺悟的農民的真實寫照,也是米勒的自我寫照。畫面上的暖灰色調處理得極為精細而充滿感情,朦朧的似乎散發著泥土的香氣,大地也在迷蒙中展向與大氣相接的遙遠的天邊。我們看到的是普通的人物、普通的環境、普通的色調,感受到的卻是誠摯、樸實的感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