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改革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06:39: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改革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改革

我國農業改革對策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廢除了制度,突破了計劃經濟模式,初步構筑了農村新經濟體制框架。這些根本性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結束了主要農產品長期短缺的歷史,基本上解決了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農民收人有較大幅度增加,農民生活正在實現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帶動農村產業結構。就業結構變革和小城鎮發展,開創了一條有特色的農村現代化道路。農民的思想觀念順應時代要求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村改革的成功,為改革、發展、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農業改革發展趨勢對策農業產業化

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policy,theChineseagricultureandtheruraleconomyhashadtheearth-shakingchange.Haspracticedthefamilyjointproductioncontractmanagementsystem,abolishedthePeople’scommunesystem,broketheplannedeconomypattern,hasconstructedthecountrysideneweconomicsystemframeinitially.Thesefundamentalreform,emancipatedandhasdevelopedthecountrysideproductiveforcesenormously,hasfinishedthemainagriculturalproductlong-termshorthistory,basicallysolvedthewholenationtoeatmealthequestion.Thefarmerbuysagirlchildhasthegreatscopetoincrease,thefarmerlivesisrealizingfromthewarmandsufficientconditiontowell-offthehistoricalspanning.TheRuralenterpriseissuddenappearance,leadsthecountrysideindustrialstructure.Thestructureofemploymenttransformationandthesmallcitiesdevelopment,foundedonetohavethecharacteristiccountrysidemodernizationpath.Farmer’sideologicalconceptcompliedwiththetimerequesttohavetheprofoundchange.Ruralreform’ssuccess,forthereform,thedevelopment,hasmadethesignificantcontributionsstably.

keyword:Agriculturalreformtrendof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agricultureindustrialproduction

研究背景

農村仍然存在以下問題:土地承包依然缺乏長期、完整。有法律保障的土地使用權;對農村亂收費和農民不合理負擔的問題仍然缺少治本之策;農民一家一戶的小規模分散生產、勢單力薄,談判地位低,信息不靈,在交替出現的“買難”和“賣難”中,難以承受市場風險和利益損失;在世界農產品貿易日益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中國農業正面臨著市場競爭的考驗;鄉鎮企業面臨著產業結構升級的市場壓力;農村工業化過程中城鎮化滯后的問題日益突出;城鄉分割體制依然沒有徹底沖破,等等。在本文中,我們著重對中國農業改革與發展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探討。

查看全文

農業改革發展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廢除了制度,突破了計劃經濟模式,初步構筑了農村新經濟體制框架。這些根本性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結束了主要農產品長期短缺的歷史,基本上解決了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農民收人有較大幅度增加,農民生活正在實現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帶動農村產業結構。就業結構變革和小城鎮發展,開創了一條有特色的農村現代化道路。農民的思想觀念順應時代要求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村改革的成功,為改革、發展、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農村仍然存在以下問題:土地承包依然缺乏長期、完整。有法律保障的土地使用權;對農村亂收費和農民不合理負擔的問題仍然缺少治本之策;農民一家一戶的小規模分散生產、勢單力薄,談判地位低,信息不靈,在交替出現的“買難”和“賣難”中,難以承受市場風險和利益損失;在世界農產品貿易日益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中國農業正面臨著市場競爭的考驗;鄉鎮企業面臨著產業結構升級的市場壓力;農村工業化過程中城鎮化滯后的問題日益突出;城鄉分割體制依然沒有徹底沖破,等等。在本文中,我們著重對中國農業改革與發展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探討。]

一、食品政策:從自給自足到適度進口

中國農業資源緊缺、人口眾多,努力增加糧食有效供給,始終是農業發展的頭等大事,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中國農業生產長期發展中面臨的嚴峻問題是,糧食生產將難以滿足需求的增長,糧食的供需缺口將進一步擴大,未來的糧食進口量將逐步上升。

在實現中國糧食中長期供求平衡的戰略選擇上,存在兩種不同的思路:一種思路主張必須把糧食自給作為目標。另一種思路主張,在國內農產品價格逐步達到國際市場價格水平的時候,盡可能地利用國際市場,利用相對廉價的進口糧,彌補近期內中國因無法大量增加農業投入而可能出現的糧食供給不足,同時節省下寶貴的資源用于非農產業的發展和實現農業人口的產業轉移,不能片面地強調糧食的“自給自足”。

我們認為,從中長期看,保證糧食的供求平衡,既不能過份強調自給自足,也不能過度依賴國際市場,而只能選擇“立足自給,適度進口調劑”的戰略。

查看全文

農業改革保險發展問題探討

1湖南省政策性農業保險情況

湖南作為一個農業大省,是我國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省情說明了湖南省是極其需要農業保險的。1.1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背景介紹。中國農業保險一路走來飽經波折:1950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即試辦農業保險。1958年,由于政社合一,農險停辦。1982年保險復業后,至1990年代中期,我國農險保持較快發展勢頭。1994年起,農險開始全面市場化經營,業務停滯不前,日漸萎縮。2004年以來,中國啟動了新型農業保險試點。1.22007年情況介紹。2007年中央決定采用“先試點、后推廣”的方式,在中央試點政策號召下,湖南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拉開帷幕,共選擇了56個縣市區(含管理區)展開農業保險推廣工作。在農業保險險種選擇上,選擇了5種產品,在糧棉的保障基礎上,增加了對能繁母豬的保障。2007年前3季度湖南省農業險保費收入7.48億元,同比增長39.5倍,增速為全國的11倍,農業保險覆蓋面不斷拓寬,獲得高速發展。1.32008—2009年情況介紹。2008年4月21日,《湖南省2008年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方案要求湖南省農業保險種植業險種增加油菜種植保險,養殖業險種增加奶牛養殖保險。2009年湖南省農業保險繼續面向全省推廣,對于水稻、棉花、油菜的保費分攤增加5%,達到40%,進一步減輕農戶繳費壓力。1.42010—011年情況介紹2010、2011年湖南省鞏固發展水稻、棉花、能繁母豬等廣泛開展險種,繼續擴大森林保險試點面積,力爭覆蓋全省,大力推動油茶、柑橘、煙草等特色農業保險的發展。1.52012—2013年情況介紹。2012年湖南省農業保險在產品設計上進一步擴大了保障范圍,將玉米、甘蔗納入可保標的范圍,開展種植險“省到縣”風險區劃研究,提升農業保險抗風險能力。1.62014年情況介紹。2014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大力發展“三農”保險,創新支農惠農方式,為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明確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機遇,注入了新動力。

2湖南政策性農業保險存在的主要問題

湖南政策性農業保險逐步拓寬保障范圍,大大滿足了市場需求,當然仔細梳理,也不難發現,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2.1政策性農業保險產品設計不合理,存在保障不足的通病。由于我國農業保險是在摸索前進,缺乏數據支持,也缺乏專業人士參與到產品設計和費率厘定、核保核賠,導致產品與實際需求出現偏差。(1)種植業保險要為農作物提供的保障水平應該包括保險標的生長期內所發生的直接物化成本,包括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灌溉、機耕和地膜的成本。但是在相關部門選取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的兩個地區青林鄉采菱村、莫南村進行的水稻保險樣本調研可見保障水平不足,與實際物化成本相比,分別缺失27.2%、37%。那么對于農業生產條件不如這兩個樣本地區的大部分農村來說,保障水平更是遠低于需求的。不僅種植業保障水平不足,養殖業有同樣的情況,比如一頭奶牛保障額度為4000元,但實際上奶牛價格如下所列:小奶牛3~8個月的價格為2600~4300元左右;10~16個月育成牛的價格為3600~5200元左右;第一胎懷孕奶牛,懷孕在3個月以上的價格為7500~8500元左右;第二胎至第四胎,懷孕在3個月以上,產奶30kg以上的奶牛價格為8000~9500元左右;特殊高產奶牛,以質論價。相比較而言,奶牛保險的保障與實際需求也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能滿足農戶的需要,反而促使農戶在奶牛價低于4000元就出售,由保險公司來補足差價,農業保險被農民當作是一種“以小錢換大錢”的逐利方式,擾亂了奶牛養殖行業的正常規律,不利于奶牛養殖和保險行業的發展。2.2農民缺乏自主投保積極性,還是依托政府“主導”。就目前而言,國家及各級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扶持力度很大,引導也很積極,據不完全統計,從投保結果上看農民參保率也很高,除2007年平均約為87.31%外,很多年份投保率均達到100%,但是經過調查得知,農民自主參保比率大約只有30%,可能是村干部在村民不知情的情況下,代買保險,代繳保費,甚至可能存在個別村干部謀私利的情況。2.3政府支持不足。據調查,政府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支持雖初心不變,但是農業保險逐漸演變成災后政府對農民的“福利性救濟”。除了部分地方財政存在拖欠或拒付應配套財政補貼等現象外,有的把保險公司的賠款當作救災款按照救災模式發放;有的要求保險公司把農業保險賠款打入指定的政府戶頭,再根據政策目標和偏好,重新分配給農民;有的擅自制定費用辦法,要求保險公司超標準支付防災防損費用等等。如果政府支持力度逐漸變小,保險公司就開始擔心“農險短命”,從而缺乏長遠發展規劃,不愿對農村服務網點、查勘設備及查勘技能提升、管理人員隊伍、業務人員培養等加大投入,造成管理和服務被動,專業優勢無從體現。2.4經辦公司不能盈利,漸失推進農險的動力。政策性農業保險開始試點時,由于有高達70%的財政補貼,多家財險公司都將政策性農業保險當成“唐僧肉”,紛紛爭搶經營權,努力將農業險發展成新的保費“增長點”,誰知道幾年時間的經營,由于定價不準、核保困難、理賠不易等原因,難以盈利,“香饃饃”變成了“雞肋”,經辦保險公司逐漸失去了推廣的信心和動力。

3湖南政策性農業保險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

3.1加大宣傳力度。加大農業保險宣傳和政策推動力度,通過教育宣傳和采取政策手段提高農民對農業風險的警覺,培養其保險意識,認可農業保險在受災后起到的雪中送炭的作用,調動農民的參保自主性。比如在7月8日“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在全國各地集中開展保險知識普及宣傳活動。通過報刊、微博等多種形式,強化對農業保險熱點問題的宣傳力度,擴大保險的社會影響。在輿論環境方面,集中行業力量開展“保險讓生活更美好”形象宣傳,廣泛宣講農業保險惠及受災農民的真實典型案例,營造有利于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3.2政府積極引導。政府不能強制農民參保,但可以將農民是否參加了政策性農業保險與各種惠農資金的撥付、農業優惠貸款、水稻良種補貼、糧食直補、災后救濟等惠農政策相掛鉤,通過利益激勵的聯動服務模式,在各個環節宣傳農業保險,能夠達到理想的推進效果。3.3提高商業保險公司積極性。通過穩定保險公司的經辦資格,鼓勵保險公司加大機構設置和服務設備的投入力度,創新保費收取和承保方式,提高防災防損和理賠服務水平。如一旦確定某保險公司有經辦政策性農業保險資格,就給予三年或是五年的時間來發展,不要一年一換,讓保險公司失去勇氣,不敢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發展農業保險,這樣,保險公司可以培養、聘用利益相關的農險協保員,培養專業化農業風險防災防損和理賠隊伍,對分散農戶和種養大戶采取不同保險方式,以險養險等。3.4增加服務網點。目前部分保險公司嘗試增加五、六級農業保險服務部、服務網點,給予大力財力支持,比如達到一定級別的服務部就可以配置一臺新款標志轎車作為服務車,便于工作出行,另外在村上設置的服務點,由村干部作為服務人員,利用其便利身份,完成走街串戶的承保工作,比如每一農戶的簽名,以及理賠中的提供損失清單等等,他們更加熟悉農戶的實際情況,在本職工作之余進行農險的數據匯總工作,可以提高農險的承保質量,進而提高利潤。3.5提高服務水平。保險公司要加快農業保險網點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加強銷售、核保核賠、服務等崗位隊伍培養;建好業務臺賬,實行分險種單獨核算;原則上農業險根據先別不同,要做到簽單到村(場)或者鄉鎮(場),最好是能夠簽單到組、戶,由投保人簽字確認并且約定好投保地塊的詳細坐落地點、保單號、投保面積、保險責任、保險金額、報案電話及各級財政、農戶等承擔的保費比例等信息;在理賠時,也要工作到位,確保理賠數據張榜公布,公開透明。3.6創新產品設計。迎合市場需求,開發新險種,并逐步擴大特色農業財政補貼范圍,促進農業保險更快速發展。比如為蜜橘提供凍害指數保險,保險果樹所在行政鄉氣象觀測站經審核的日最低氣溫達到保險合同約定的起賠溫度標準(分-3℃、-4℃、-6℃三檔),視為保險事故發生,給與農戶一定額度的賠償。在產品設計中采用更科學的定損標準和方法,是農民損失得到充分保障。

查看全文

我國農業改革發展30年征文

三十年風雨兼程,三十載變化萬千。

三十年櫛風沐雨,三十載闊步向前。

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從農村稅費改革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從鄉鎮企業的興起到農業現代化步伐大大加快——彈指一揮間,30年光陰過去,我國農業和農村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1978年中國農村大地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開始,中國的農業經濟逐漸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洪流中,推動了中國的農業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步伐。

產權:從“大鍋飯”到“包產到戶”的根本變革

已經年過60的河南省滑縣城關鎮賈固村村民李計堂剛從玉米地里收獲回來,就激動地和記者聊起了自己親歷的農業與農村改革。說起他經歷的農業30年的變化,可以用“天壤之別”來形容。在他的眼里,農業的改革切切實實地從糧食的收成和農民生活上反映出來。

1978年,從安徽小崗村發起“大包干”開始,家庭聯產承包制改革在中國波瀾壯闊地推開。1980年,李計堂家承包到5畝土地,開始自己播種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感覺土地一下成了自己的一樣,種田的積極性提高了。尤其是近兩年通過農業技術培訓,農產品產量一年一個新臺階,今年家里的玉米長勢喜人,畝產達到700公斤以上”。

查看全文

農業改革農田水利論文

一、農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對于農田水利來講,自然環境、地理環境的改變使得水利工程要想發揮應有的作用,就必須改革,適應環境才能促進農業發展。

1、當前農田水利的現狀在分析農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之前,必須清楚我國當前農田水利的現狀,找到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改革才能有方向,有針對性。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始終關乎國家發展的命脈,就當前實際情況來看,我國農田水利的主要現狀就是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首先,就是灌溉系統不夠完善。灌溉是農田水利的核心內容,灌溉系統的好壞與否直接影響農田水利的整體效果,或者可以認為,只有實現了灌溉,農田水利設施才算完成了使命;其次,灌溉水源不足。農田水利解決的就是農業生產中水的問題,而水源是整個問題的源頭,沒有水源,設施再完善,問題依然無法解決,這就要求農田水利建設中,充分考慮水源問題;再次,就是農田水利建設的造價偏高,過多的投入會使得農田水利建設舉步維艱。

2、農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農業,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在新的世紀,我國仍然是農業大國,十三億人口的基本生存離不開農業的支持,所以說,發展農業,始終是我國的重要任務。但是最近幾年,農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給生態環境帶來了新的問題,這使得自然條件在某種程度上對于農業的支持力度開始降低,而隨著人口增多而不斷增加的人類的需求也在向農業生產提出新的要求,面對這樣的背景,農田水利作為解決農業用水問題的重要項目,自然需要根據環境的改變做出改革,只有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發展,農田水利的效果才能表現出來。農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主要表現為:農田水利改革是將新技術引入農業生產的途徑。科技進入各行各業,帶動各行各業發展的同時,自然應該走進農業,為解決人類的基本生存問題作出應有的貢獻,這就要求農田水利進行改革,更多依靠新技術。農田水利改革是緩解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的方式之一。傳統的農田水利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水利問題,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對于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具有破壞性,如果不進行改革,會加劇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也不利于農業的長久發展,因此,農田水利改革變得十分重要。

二、農田水利改革的措施具體來說,農田水利改革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組建專業農田水利改革人才隊伍對于農田水利改革而言,人才是必須的,只有具備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農田水利的建設才能更科學,改革才能更有價值。農田水利雖然不是新的技術,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農田水利設施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環境的需要,這就需要專業人才根據我國農業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我國國情的農田水利改革策略,切實做好改革工作。為此,可以對現有的農田水利方面的人員進行培訓,讓他們更多的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而充實農田水利改革人才隊伍;也可以在高等教育中有針對性的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讓這些人才帶著新思想、新技術融入農田水利改革的人才隊伍中。

查看全文

種植業機械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推行機械化農業產業結構改革,是現階段提高農業產量的重大舉措,是利國利民的偉大改革。

1目前我國農業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現狀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農業發展任務發生變化,傳統農業發展模式下對農業產量十分追求,而現代化農業的主要任務是增加農業反饋力量,提高農民的收入;農業產業運營機構發展變化,進一步增大農業市場資源配置機構的作用,促進農業運營向著一體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農業市場競爭力度增大。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不僅給與中國農業產業巨大的發展契機,同時也讓中國農業發展引來了嚴峻的考研,只有進行農業產業結構改革,調整農業生產模式,才能促進中國農業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

2分析鄉鎮農業產業結構問題

現階段,中國鄉鎮農業產業結構的矛盾在發展過程中日益暴露出來,主要包括:農業產量不斷增加,但是產品的質量逐步下降,農業生產對其經濟效益過度追求,忽視了農業產品本身的質量,導致農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下降,最終使其失去市場;鄉鎮種植業結構不協調,絕大多數鄉鎮農村農業種植都是以糧食作物為主,而經濟作物所占的比重很小,不能發揮經濟作物的優勢;農業機械化水平偏低,由于農村地塊面積,田地集中性等因素的制約,加上農業經濟投入量,使得農業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牛耕模式;鄉鎮農業市場不夠完善,沒有建立健全的農業市場管理體系,導致農業機構功能缺失。

3推行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有效措施

查看全文

農村土地流轉分析論文

1.農業體制、機制創新是關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實行了土地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但我國農業就總體而言仍然嚴重滯后,勞動生產率低、商品率低、效益低、競爭力弱,根本原因是分散經營,規模小,戶均耕地不到半公頃,相當于美國、加拿大每個農場的耕地經營規模幾百、上千公頃是極其微小的[1]。現代農業是規模化、專業化、商品化的農業,關鍵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因此,要提高一國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就必須推進大批量生產、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創產品品牌,就必須發展規模經營。要發展規模經營,首先必須適當集中土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鑒于我國國情,不能搞土地私有化,通過土地買賣向大戶集中,發展私人農場;也不能通過租賃向大戶集中,發展歐美流行的租賃經營農場,因農戶只能得到微薄的租金,會嚴重損害農民的權益,也不能發展產、加、銷某一環節的合作性組織,因這種組織難以改制提升為現代農業企業,不利于農業現代化的迅速發展[2]。因此只能立足我國國情,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村和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引導農民聯合自主辦企業,農戶以承包土地使用權租金入股,建立農業生產股份有限公司,長期集體租賃經營,根據不同地形和資源情況發展規模經營、集約經營,實行農民辦企業,管企業,當老板,維護農民權益,建立新型集體農莊,推進中國特色現代農業,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改革開放以來對我國農村、農業改革發展的戰略部署,也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必由之路,抓緊由點到面全面實施,具有戰略意義。

2.創新體制機制,再創農業輝煌

2.1實現農業體制機制創新。農民聯合辦企業,農戶以承包土地使用權租金入股,長期集體租賃經營,發展規模經營,能徹底解放生產力,是土地流轉方式創新。

農民辦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農民管企業,當老板,維護農民權益,是農民自主經營管理創新。

農民入股后,農戶勞動力可以自行安排,既可以出外務工,也可以在自辦企業就業,既有務工工資收入,也有入股按資分配收入,能增加農民收入,是收入分配來源創新。

查看全文

廉潔型領導班子活動實施意見

為切實加強我局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營造團結和諧、干事創業、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根據縣委《關于建設學習型、務實型、創新型、和諧型和廉潔型班子的決定》文件精神,結合我局實際,現就開展創建學習型、務實型、創新型、和諧型、廉潔型(以下簡稱“五型”)領導班子活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開展“五型”領導班子創建活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農業局領導班子是農業改革發展穩定的領導核心。能否把農業系統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好,對于貫徹落實好黨的強農惠農政策,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工作的科學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當前,我縣農業發展面臨的調整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突出特色、強化優勢、提高水平、加快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全面提升為農服務水平的任務十分艱巨。與新形勢新要求相比,我局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理論水平、黨性修養、領導能力、思想作風等方面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差距。有的缺乏學習的緊迫感,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自覺性還不高;有的處理復雜問題和突發事件的水平不高;有的工作缺乏創新、缺乏活力,破解難題、開拓新局面的能力不強;個別領導干部黨性觀念不強,紀律意識、法制意識淡薄。這些問題的存在盡管是少數,但聽之任之,不僅影響農業工作的發展,也嚴重影響班子和干部的威信與形象。深入開展“五型”領導班子創建活動,是加強我局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措施,是推動改革發展、維護和諧穩定的現實需要。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一定要充分認識開展好“五型”領導班子創建活動的必要性、緊迫性,切實把這項創建活動作為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任務認真抓好,進一步提高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整體功能,在農業改革發展中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二、明確開展創建“五型”領導班子活動的總體要求和基本目標

創建“五型”領導班子活動包括創建“五型”局領導班子和創建“五型”中層領導班子兩部分內容。

總體要求:創建“五型”領導班子活動,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縣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以健全和落實制度機制、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為重點,深入開展“五型”領導班子創建活動,進一步增強解決自身矛盾和問題的能力,強化班子整體功能,努力把我局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政治堅定、善于學習、求實創新、團結協作、勤政廉政的堅強領導集體,為農業局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查看全文

農村土地流轉新模式分析論文

1.農業體制、機制創新是關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實行了土地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但我國農業就總體而言仍然嚴重滯后,勞動生產率低、商品率低、效益低、競爭力弱,根本原因是分散經營,規模小,戶均耕地不到半公頃,相當于美國、加拿大每個農場的耕地經營規模幾百、上千公頃是極其微小的[1]。現代農業是規模化、專業化、商品化的農業,關鍵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因此,要提高一國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就必須推進大批量生產、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創產品品牌,就必須發展規模經營。要發展規模經營,首先必須適當集中土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鑒于我國國情,不能搞土地私有化,通過土地買賣向大戶集中,發展私人農場;也不能通過租賃向大戶集中,發展歐美流行的租賃經營農場,因農戶只能得到微薄的租金,會嚴重損害農民的權益,也不能發展產、加、銷某一環節的合作性組織,因這種組織難以改制提升為現代農業企業,不利于農業現代化的迅速發展[2]。因此只能立足我國國情,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村和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引導農民聯合自主辦企業,農戶以承包土地使用權租金入股,建立農業生產股份有限公司,長期集體租賃經營,根據不同地形和資源情況發展規模經營、集約經營,實行農民辦企業,管企業,當老板,維護農民權益,建立新型集體農莊,推進中國特色現代農業,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改革開放以來對我國農村、農業改革發展的戰略部署,也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必由之路,抓緊由點到面全面實施,具有戰略意義。

2.創新體制機制,再創農業輝煌

2.1實現農業體制機制創新。農民聯合辦企業,農戶以承包土地使用權租金入股,長期集體租賃經營,發展規模經營,能徹底解放生產力,是土地流轉方式創新。

農民辦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農民管企業,當老板,維護農民權益,是農民自主經營管理創新。

農民入股后,農戶勞動力可以自行安排,既可以出外務工,也可以在自辦企業就業,既有務工工資收入,也有入股按資分配收入,能增加農民收入,是收入分配來源創新。

查看全文

土地流轉新模式分析論文

1.農業體制、機制創新是關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實行了土地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但我國農業就總體而言仍然嚴重滯后,勞動生產率低、商品率低、效益低、競爭力弱,根本原因是分散經營,規模小,戶均耕地不到半公頃,相當于美國、加拿大每個農場的耕地經營規模幾百、上千公頃是極其微小的[1]。現代農業是規模化、專業化、商品化的農業,關鍵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因此,要提高一國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就必須推進大批量生產、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創產品品牌,就必須發展規模經營。要發展規模經營,首先必須適當集中土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鑒于我國國情,不能搞土地私有化,通過土地買賣向大戶集中,發展私人農場;也不能通過租賃向大戶集中,發展歐美流行的租賃經營農場,因農戶只能得到微薄的租金,會嚴重損害農民的權益,也不能發展產、加、銷某一環節的合作性組織,因這種組織難以改制提升為現代農業企業,不利于農業現代化的迅速發展[2]。因此只能立足我國國情,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村和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引導農民聯合自主辦企業,農戶以承包土地使用權租金入股,建立農業生產股份有限公司,長期集體租賃經營,根據不同地形和資源情況發展規模經營、集約經營,實行農民辦企業,管企業,當老板,維護農民權益,建立新型集體農莊,推進中國特色現代農業,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改革開放以來對我國農村、農業改革發展的戰略部署,也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必由之路,抓緊由點到面全面實施,具有戰略意義。

2.創新體制機制,再創農業輝煌

2.1實現農業體制機制創新。農民聯合辦企業,農戶以承包土地使用權租金入股,長期集體租賃經營,發展規模經營,能徹底解放生產力,是土地流轉方式創新。

農民辦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農民管企業,當老板,維護農民權益,是農民自主經營管理創新。

農民入股后,農戶勞動力可以自行安排,既可以出外務工,也可以在自辦企業就業,既有務工工資收入,也有入股按資分配收入,能增加農民收入,是收入分配來源創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