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競爭力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18:19: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綠色競爭力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綠色競爭力探研論文
一、綠色競爭力概述
綠色競爭力首先是一種戰略思維,它強調把節約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與環境,有益于消費者和公眾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到企業的經營和戰略之中,貫穿于研發、生產、物流、采購、營銷、財會等所有經營環節,通過向市場提供綠色產品或服務,獲得競爭優勢和商業利潤,實現企業的可持續增長與人、自然的和諧發展。
與傳統的競爭力相比,綠色競爭力具有以下特點:(1)是消費者識別品牌價值的重要手段。綠色競爭力能夠創造顧客可以識別的和看重的且在顧客價值創造中處于關鍵地位的價值。(2)塑造競爭對手難以模仿和超越的壁壘。企業獨特的綠色競爭力與眾不同,具有不易被其他企業輕易模仿和掌握的獨到之處,使本企業形成比競爭對手較長時期的戰略優勢。(3)可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標準。全球推行統一的綠色產品的環保認證標準即綠色認證,表明綠色產品將在國際市場上占主導地位,而不符合環保標準的產品將逐漸被淘汰出國際市場。
二、企業打造綠色競爭力的緣由
歐盟已經施行的WEEE和ROHS兩個環保指令已經開始考驗中國企業,“綠色大棒”向“中國制造”發起了新的挑戰,對我國企業來說,構筑綠色競爭力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
1.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必然要求。進入工業化時代后,人們向自然界無節制地索取自然資源,同時還向環境排放過多的有害物質,遠遠超過了生態環境所能承受的限度,引發了一系列環境災難,現在世界各國都不同程度的承受著這些苦果。企業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環境污染的源頭,必須肩負起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責任,隨著政府和公眾對待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沒有“綠色”的企業將難有市場。實施綠色戰略,打造綠色競爭力,是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
綠色競爭力分析論文
一、綠色競爭力概述
綠色競爭力首先是一種戰略思維,它強調把節約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與環境,有益于消費者和公眾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到企業的經營和戰略之中,貫穿于研發、生產、物流、采購、營銷、財會等所有經營環節,通過向市場提供綠色產品或服務,獲得競爭優勢和商業利潤,實現企業的可持續增長與人、自然的和諧發展。
與傳統的競爭力相比,綠色競爭力具有以下特點:(1)是消費者識別品牌價值的重要手段。綠色競爭力能夠創造顧客可以識別的和看重的且在顧客價值創造中處于關鍵地位的價值。(2)塑造競爭對手難以模仿和超越的壁壘。企業獨特的綠色競爭力與眾不同,具有不易被其他企業輕易模仿和掌握的獨到之處,使本企業形成比競爭對手較長時期的戰略優勢。(3)可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標準。全球推行統一的綠色產品的環保認證標準即綠色認證,表明綠色產品將在國際市場上占主導地位,而不符合環保標準的產品將逐漸被淘汰出國際市場。
二、企業打造綠色競爭力的緣由
歐盟已經施行的WEEE和ROHS兩個環保指令已經開始考驗中國企業,“綠色大棒”向“中國制造”發起了新的挑戰,對我國企業來說,構筑綠色競爭力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
1.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必然要求。進入工業化時代后,人們向自然界無節制地索取自然資源,同時還向環境排放過多的有害物質,遠遠超過了生態環境所能承受的限度,引發了一系列環境災難,現在世界各國都不同程度的承受著這些苦果。企業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環境污染的源頭,必須肩負起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責任,隨著政府和公眾對待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沒有“綠色”的企業將難有市場。實施綠色戰略,打造綠色競爭力,是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
飯店綠色競爭力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面對世界綠色消費市場的蓬勃興起,飯店為提高競爭力,已經認識到需要實行綠色管理創建綠色飯店。綠色飯店的創建需要政府、消費者、飯店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綠色飯店綠色消費綠色管理
綠色飯店是指那些為旅客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符合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要求和對人體無害的飯店。從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角度出發,綠色飯店就是指飯店業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之上,符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和道德規范。飯店業的發展,既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后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
創建綠色飯店的必然性
綠色消費市場的呼喚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隨著環境危機和價值觀念的變化,消費觀念也發生了進一步變化,環保意識日益深入人心,綠色消費蔚然興起。以降低消費品污染和環境保護為主要特征的綠色消費觀念代表了當今世界公眾消費觀念的新潮流,綠色消費是一種真正體現人類文明的消費方式,將逐步取代享樂主義式的傳統消費方式。
飯店綠色競爭力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面對世界綠色消費市場的蓬勃興起,飯店為提高競爭力,已經認識到需要實行綠色管理創建綠色飯店。綠色飯店的創建需要政府、消費者、飯店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綠色飯店是指那些為旅客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符合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要求和對人體無害的飯店。從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角度出發,綠色飯店就是指飯店業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之上,符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和道德規范。飯店業的發展,既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后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
創建綠色飯店的必然性
綠色消費市場的呼喚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隨著環境危機和價值觀念的變化,消費觀念也發生了進一步變化,環保意識日益深入人心,綠色消費蔚然興起。以降低消費品污染和環境保護為主要特征的綠色消費觀念代表了當今世界公眾消費觀念的新潮流,綠色消費是一種真正體現人類文明的消費方式,將逐步取代享樂主義式的傳統消費方式。
面對蓬勃興起的國際綠色消費市場,我國的飯店企業在國際市場國內化、國內競爭國際化的全球競爭背景下,已經深深感到綠色浪潮所帶來的壓力。目前許多國內飯店的做法是不為綠色消費所推崇的,如客房內仍使用塑料洗衣袋,鼓勵顧客過剩消費等。這種講究奢侈享受、鋪張浪費的觀念仍存在于飯店經營者的心中。消費者呼喚環保,追求理性消費,這對飯店既是壓力,更是發展的動力和挑戰。
企業綠色競爭力分析論文
1
長期以來,企業競爭力大都以耗費資源為支撐,或者以消耗資源為前提,而無論是資源的消費還是環境的改變,特別是污染和破環,都是有限度的,過度消費資源和破壞環境,不僅會使企業生產無法持續進行,而且還將破壞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因此,對企業競爭力的研究必須從構建節約型社會的戰略出發,以科學發展觀和循環經濟理論為指導,從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角度,研究企業競爭力問題,引導企業從資源型企業向創新型企業轉變,從而培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已開始認識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對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綠色競爭力等問題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尚不系統。最近,在循環經濟下,我國企業競爭力培育和提升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理論指導。已有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技術、設備、資金、人員配備等“傳統”的直接要素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而忽視了資源、環境變化對其產生的間接影響。現有相關理論已經難以適應其變化的要求,也無法為企業形成長期競爭優勢提供服務。探索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競爭力的形成機理,通過循環經濟產生新的競爭優勢,使企業產生持續的競爭力,這些問題成為企業面臨和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同時也成為管理科學研究的新課題。
2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然性
“循環經濟”一詞,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于1966年提出,其意義主要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性經濟增長,轉變為依靠資源循環利用的生態型經濟增長。在其隨后的發展中,由于各國發展循環經濟的背景不同,對于循環經濟內涵的認識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循環經濟是通過三個層次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一是在企業的層面,即小循環,是在企業內通過推行清潔生產,減少生產和服務的物料和能量使用量,實現廢棄物排放的最小化;二是在區域的層面上,即中循環,是按照產業生態學原理,通過區域間的物質、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區域間的產業代謝和共生關系;三是在社會層面上,即大循環,是通過廢棄物的再生利用,實現消費過程和消費過程后的物質與能量的循環。
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正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這是因為企業目前所面臨的資源環境等現實壓力促使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企業開展循環經濟的現實壓力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紡織品貿易環境競爭力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進入“后配額時代”,環境競爭力將成為影響紡織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決定和影響紡織環境競爭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國紡織貿易迎接新的挑戰,在提高價格競爭力的同時應切實提升環境競爭力。
關鍵詞:紡織環境競爭力配額國際貿易
根據WTO《紡織品與服裝協定》的規定,從2005年1月1日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取消配額限制,紡織服裝產品可以自由進入任何國家或地區。這個被業界稱為“后配額時代”的來臨,讓許多人士興奮不已,認為這一重大“利好”將極大促進我國紡織出口貿易的發展。然而,情況真有那么樂觀嗎?
環境競爭力將成為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多年來,國際紡織服裝貿易受限于配額制度,增長幅度緩慢,盡管具有比較優勢,但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市場空間也長期被嚴重擠壓。“后配額時代”的來臨,短期內可能對紡織服裝出口有利,但中長期未必效果明顯,因為影響紡織貿易增長的因素并不只限于配額制度。WTO經濟研究部不久前就了關于紡織服裝業取消配額后的研究報告,預測表明:在配額取消后,即使在美歐兩個巨大市場,中國紡織品的份額平均只能增加13.5%;同時,由于國內貿易秩序欠佳及惡性競爭,市場份額的擴大并未帶來效益的增加,如紡織出口大省江蘇2003年對美出口激增125%而平均價格卻下降了41%。另一方面,出于對中國紡織服裝業巨大產能、具有明顯價格優勢的恐懼,一些世貿組織成員曾試圖延長配額期限,盡管該圖謀基本無法實現,但這些成員今后肯定會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技術壁壘或區域自由貿易對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進行阻撓。出于環境保護和市場保護的需要,配額取消后,西方發達國家將對進入本國、本地市場的紡織品實施嚴格的環保認證及有害物質檢驗認證制度。
可見,“后配額時代”的來臨,對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提出了新的挑戰。從長遠來看,只有更加注重人體健康和周圍環境質量、對環境保護較為有利的“綠色紡織品”,才能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單純具備價格競爭力而沒有綠色通行證并不能鑄就紡織貿易的輝煌,唯有提升紡織環境競爭力才能有效獲取通往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綠色金融助推服裝產業發展路徑
【摘要】在我國走向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金融體系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研究綠色金融與服裝產業發展的互動機制,提出綠色金融助推服裝產業發展的3種路徑,特別是提出綠色金融+服裝產業數字化。同時在綠色金融推動服裝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性建議。從服裝產業出發,金融助推服裝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最終有助于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關鍵詞】綠色金融;服裝產業;數字化;綠色經濟
《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報告要求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等工作。同時指出要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我國經濟要實現綠色發展是時代的要求,發展綠色金融、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國服裝產業存在產能過剩、綠色轉型不足、數字化程度低、中小企業過多、政策救助難度大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由于企業的核心技術落后,環境競爭力不足等因素,服裝產業的污染問題很難徹底解決。資金短缺是制約服裝產業綠色發展、綠色轉型的關鍵原因,而綠色金融能夠有效地為服裝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發展綠色金融,完善綠色金融市場,引導社會資金流入服裝產業,提升服裝產業競爭力,解決服裝產業核心技術落后問題,最終通過綠色金融推動服裝產業發展。
1綠色金融
1.1綠色金融內涵
綠色金融通過信貸、保險、股票發行、產業基金等金融活動,將社會資金引入綠色產業和生態化轉型的傳統產業。綠色金融一方面將綠色引入金融,促進金融可持續發展,實現金融創新。另一方面通過金融影響企業的發展方向,為綠色發展的產業提供相應的金融支持,推動了綠色產業的發展,加快傳統產業的生態化轉型[1]。
出口產品競爭力測度與提升策略
內容摘要:在全球綠色貿易呼聲日趨高漲的背景下,我國適時提出“雙碳”目標,為我國未來出口貿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基于2000-2019年我國出口貿易數據,定量評估了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在考慮到碳約束后,我國出口貿易產品競爭力下降明顯,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行業由18個下降到10個。碳排放量與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呈現顯著負向相關性,其中對低技術行業部門的不利影響最為突出。基于此,我國應該持續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引導我國綠色貿易發展,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優化我國能源消耗結構。
關鍵詞:碳中和;碳達峰;出口貿易;產品競爭力
問題的提出
在全球加快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國提出了要在2030年達到“碳達峰”、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愿景,這也意味著我國正在發起一場影響深遠的綠色產業變革。作為世界工廠和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國際貿易市場上的低碳轉型將會重新塑造我國對外貿易產品的成本曲線和市場環境,對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產生持續的影響。雙碳目標的實現關系到國際貿易的未來趨勢,對于我國外貿企業而言,能否達到雙碳目標將成為進行國際貿易的必要條件。隨著綠色貿易逐漸成為國際市場發展的大趨勢,海外市場對我國企業和產品的環保責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發達國家,“控碳”已經成為一種貿易強制性條件,只有達到了一定標準,相關產品才能夠投放市場,碳排放已經成為國際貿易領域一種新的政策性壁壘。在這一條件下,碳排放量的多少將直接影響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我國“雙碳”目標的提出是為了更好的適應國際貿易的新變化,為出口貿易和產業結構升級指明了發展方向。因此,本文將在“雙碳”目標的要求下,定量評估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為推動“雙碳”目標的加速實現,提升我國出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價值。文獻綜述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學者們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涂淼(2021)認為,我國主動加快碳中和,有利于未來在全球綠色貿易競爭中占據核心位置,同時倒逼我國能源產業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劉增明等(2021)則認為,“雙碳”目標的履行,將會降低國際市場上綠色貿易壁壘的沖擊,提高我國出口的穩定性。同時,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式有利于推動我國工業體系的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外貿產品的升級換代,在國際貿易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尹偉華(2021)則指出,“雙碳”目標的提出,意味著我國可能將主動調整出口策略,降低中低端高碳工業品的出口比例,以滿足國內大循環為主。同時會提高高端的低碳工業品以及服務貿易的比例,從而提升我國在全球貿易價值鏈中的地位。在新一輪的全球貿易競爭中,發展綠色貿易將會為我國出口貿易提供新的動力。趙飛(2021)在研究中指出,隨著國際碳排放權的摩擦逐漸增多,國際貿易壁壘將逐步提高,對現有的自由貿易體系帶來巨大沖擊,這將對我國出口貿易產品競爭力的形成帶來不利影響。劉斌等(2021)指出,未來在國際貿易市場中,企業對環境的邊際貢獻越大,在國際貿易中越能夠獲得品牌溢價。因此“雙碳”目標的提出有利于引導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降低制造業企業的出口成本,增強我國制造業的競爭優勢。李曉波(2021)認為,擴大綠色產品出口規模能夠有效支持“雙碳”政策目標的實現,同時提升我國在全球貿易價值鏈中的地位,并指出要進一步擴大我國綠色貿易出口的比重,加大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踏實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既是國際貿易大勢所趨,也是我國構建人類文明共同體的具體表現。楊得意等(2021)認為,我國的出口貿易會降低進口來源國本地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卻增加了全球碳排放量,制造業在其中占比較大。陳冰(2020)在研究中指出,國內環境規制對我國出口貿易不會產生顯著影響,但海外國家的環境規制政策將會對我國出口貿易產生直接影響,文章也提出了要進一步推進貿易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田靜和劉學文(2020)指出,全球碳中和對拉動國內需求有重要影響,同時國內龐大的消費市場也會為企業低碳轉型提供龐大的市場支持。田建國等(2019)認為,“雙碳”目標的最終實現,需要金融部門的持續支持。同時碳中和為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與碳中和相關聯的碳金融市場將會有巨大的發展前景。縱觀學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雖然學者們對“雙碳”政策和綠色貿易的研究較多,但并未將二者直接聯系起來。并且大多研究屬于定性分析,具有的理論參考價值有限。因此,本文在傳統的貿易競爭力模型的基礎上,考慮到“雙碳”政策目標和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構建了新的出口產品貿易競爭力模型,并定量評估了我國各部門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不僅能夠進一步豐富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同時也具備一定的政策參考價值。
研究方案設計
(一)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評價
綠色貿易壁壘下的食品貿易論文
一、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食品貿易的影響
(一)對我國的食品出口市場的影響
綠色貿易壁壘是國際上一種新型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缺乏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因此綠色食品產業起步相對較晚,如今發達國家制定的標準是復雜的、苛刻的,我國的許多出口食品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發達國家制定標準,結構不合理和產品質量低也因此使我國的食品出口市場逐漸縮小,這直接影響了我國食品貿易發展的速度。例如,在2001年,歐盟因食品安全問題對我國我國動物源性水產品的進口實施全面禁止,我國的水產品出口直降70%;第二年,歐盟又對我國許多動物性產品的出口實施禁令,直接經濟損失l億多美元。
(二)不利于雙邊或多邊食品貿易關系
我們都知道,綠色貿易壁壘是西方發達國家制定的國際貿易游戲規則,這種規則根本上是為他們自身的利益考慮的,他們希望世界其他國家都遵循這種規則,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加入WTO后,一直遵守國際貿易規則,不但沒有很大程度上享受到國際環保問題的優惠傾斜,西方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反而提高了我國產品的出口門檻。他們以看似合理的理由將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食品排斥在市場之外。長此以往,中國將不可避免地因為環境問題與發達國家產生雙邊食品貿易摩擦,進而影響到雙邊的食品及其他貿易關系。
(三)削弱我國食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PVC樹脂銷售模式與企業經營研究
1PVC樹脂銷售模式多元化是大勢所趨
我國PVC從“十一五”末期開始突現產能過剩問題,價格競爭激烈,企業銷售壓力巨大。為增強競爭力搶占市場,PVC生產企業在保留傳統的現貨銷售模式的同時,不斷尋求新的銷售模式。(1)采用期現結合的銷售方式,打破原有的自行定價、自行銷售或是通過銷售的簡單現貨銷售模式,不僅能夠轉移部分庫存壓力,同時還能通過套期保值合理規避風險。(2)打破國內傳統現貨交易的方式,在商品交易所通過競買掛牌銷售PVC,上游廠商及下游客戶通過平臺定價,各自選擇自己滿意的價格分別訂立賣出合同和買入合同,為PVC生產企業的銷售提供了又一個方便快捷的銷售渠道。(3)我國PVC行業發展進入轉型升級期,生產企業通過積極參與現代化的電子銷售模式,不僅拓展了營銷空間,而且能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提高效率,同時縮減流通環節,降低貿易成本,使PVC生產及購買雙方實現共贏[2]。
2技術創新和綠色環保是PVC企業持續發展的根基
為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促進制造業綠色升級,培育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工信部、財政部聯合關于組織開展綠色制造系統集成工作的通知,重點支持綠色設計平臺建設、綠色工藝突破及綠色供應鏈系統構建等,對于典型的流程性制造業———PVC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提升機會和利好政策,通過構建綠色設計平臺、綠色工藝、綠色產品鏈,來實現從研發到生產,再到市場的全綠色鏈條發展,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切合制造業發展的主流方向。如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在PVC下游產品方面,通過“產、學、研、用”合作,成功開發了CPVC生產新工藝,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證書,該工藝打破了傳統水相法的耗水量大、“三廢”處理難問題,反應過程無水消耗,且生產成本遠低于現有傳統CPVC生產工藝,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同時該氯化技術也可應用于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的生產,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前景。在產品的后加工方面,也與相關單位聯合攻關,研究開發CPVC后加工應用技術,形成了上下游綠色系統集成一體化發展新模式,帶動了整個行業向全產業鏈綠色化方向發展。
3智能制造與信息化發展是PVC企業轉型升級的有力支撐
PVC行業經過十多年的循環經濟模式發展,目前已形成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態勢,而且大部分企業集中在資源優勢地區,也帶動了一些企業跨越式飛速發展;但隨著國際經濟新常態和三大化工資源的價格變化,循環經濟產業鏈所具備的競爭優勢也不斷被削弱,需要新的模式重塑其新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中提出了以構建新型制造體系為目標,以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為主線,持續推動傳統制造業智能轉型。PVC行業作為典型的流程性制造業,在新的市場競爭力和新的環境下,一方面需考慮通過智能化改造提高傳統制造業設計、制造、工藝、管理水平,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化方向轉變;另一方面,行業內大型企業可牽頭聯合科研單位、上下游產業、信息軟件、標準制定等單位組建聯合體,打造全新的提升企業綜合實力的智能化發展新模式,實現從產品設計到銷售、從設備控制到企業資源管理所有環節的信息快速交換、傳遞、存儲、處理和無縫智能化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