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企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04:32: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龍頭企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龍頭企業扶持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為依托,以精深加工為方向,引進增量與盤活存量相結合,鞏固提高糧油、棉紡等具備一定基礎的傳統加工產業,大力發展板栗、茶葉、蠶桑、中藥材等特色加工產業,突破性發展乳制品加工、畜禽產品加工、蔬菜加工、水產加工、林漿紙一體化等優勢產業,培育壯大一批產業關聯度大、技術裝備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集群。
(二)奮斗目標:年。2個年產值過50億元的加工大縣(市、區)5家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3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億元的加工型龍頭企業,新增10個省級以上名牌農產品。
二、增加財政投入
(三)各級政府要整合財政支農資金。市、縣兩級財政設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基金,并視財力狀況逐年增加。
(四)加大財政對龍頭企業的貸款貼息力度。年度財政涉農貼息資金和項目。
農業龍頭企業現狀分析論文
農業產業化經營,既適合中國國情,又符合世界農業發展規律和趨勢的一種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的好形式,是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基礎上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近幾年來,我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對農業產業化工作的指導,制定扶持政策,積極實施“龍頭帶動戰略”,發展和培育了一大批農業龍頭企業,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有效地提高了效益農業發展水平,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據統計,目前全市年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有372家,比2000底增加23家;2001年銷售收入61.05億元,稅利4.15億元,同比增長35.4%和72.2%。
一、我市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現狀
96年以來,我市各級把發展農業龍頭企業作為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中心環節來抓。幾年來,全市農業龍頭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規模迅速擴大。1996年全市有農業龍頭企業213家,銷售收入15.76億元,實現利稅1.09億元。1998年發展到222家,銷售收入25億元,實現利稅1.87億元。1998年以后,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市各級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步伐加快。2001年,全市農業龍頭企業比1996年增加了159家,銷售收入增加了近3倍,利稅增加了2.8倍。同時,農業龍頭企業規模迅速擴大,平均每個企業的年銷售收入從1996年的740萬元增加到1641萬元,增加了1.2倍。我市農業龍頭企業是依托當地資源優勢發展起來的。各地在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和建設農業規模基地的同時,按照“圍繞區域特色建龍頭,圍繞主導產業建龍頭,圍繞規模基地建龍頭”的思路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加快了各地農業龍頭企業向主導產業聚集,區域化布局日趨明顯,逐步形成了竹木(筍)、糧油、畜禽、蠶繭等四大農產品加工產業。目前,這四大加工產業農業龍頭企業達291家,占總數的78.2%,年銷售收入達到53.3億元,占全市87.3%。在全市15家年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的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中,上述四大加工產業占14家。在安吉縣140家農業龍頭企業中,竹(筍)木加工企業占117家。附全市農業企業分產業情況。
全市農業龍頭企業按產業分類
企業個數(個)
年銷售額(萬元)
對農業龍頭企業的調查與思考
近年來,我們XX縣委、縣政府根據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大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攻堅戰,全縣煙葉、茶葉、藥材、蔬菜等產業蓬勃發展。目前,發展特色產業基地20多萬畝,網絡農戶2.18萬戶特色農業的總收入占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8%;農民50%的收入來自特色產業。全縣煙、茶、菜、藥等產業在一定區域內形成了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進一步推進了農戶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夯實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根基。
龍頭企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逐步顯現
1推動了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近幾年,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我縣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煙、茶、菜、藥為主的特色產業逐步成為支撐縣域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截止2001年,全縣大田經濟作物面積達到19.4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47%。煙葉產業在發展初期就配套組建了煙草公司,公司與煙農逐戶簽訂產銷合同,負責為煙農提供產前扶持投入,產中技術指導,產后產品收購、加工、銷售,帶動煙葉基地迅速擴張。去年,全縣有8個鄉鎮、156個村、760個組、1.1萬戶種植烤煙4.9萬畝,農民從煙葉中得到的現金收入達4680萬元,為財政提供稅收1500萬元。正泰藥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尋求自身發展壯大的途徑中,把黃姜作為"蛋糕"來做,在縣、鎮兩級政府的號召支持下,引導寺坪農戶試種成功,畝平黃姜的效益是種糧效益的6倍以上,實實在在的利益,開了農民的眼,壯了農民的膽,而今南河兩岸的寺坪、過渡灣一帶的黃姜走廊已形成規模,面積達到2.5萬畝。
2增強了產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龍頭企業作為市場農業的載體,上聯市場,下聯基地和農戶,把農戶小規模的生產與大市場對接,在市場風險中,龍頭企業起到"減震器"的作用。主要表現為: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產品收購合同,與農戶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當市場疲軟的時候,企業通過承諾可以為農民分擔一定的損失,讓農戶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堅定產業發展的信心。龍頭企業駕馭市場的能力相對較強。有的長期與外地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有的在英特網上設置網頁,有的參加多種類型的評獎會、博覽會,等等,通過龍頭企業的引擎,為農產品走向市場打開了一個又一個通道。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把觸角伸向下游產品的加工及市場的擴張中,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產業效益,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康力魔芋精粉有限公司2001年投產僅三個月,就以0.90元/公斤收購魔芋500噸,生產精粉遠銷日本。該公司生產線全部達產后,年可吞吐魔芋8000至10000噸,帶動基地近萬畝。
3促進了農業科技的推廣和運用。龍頭企業在自身發展中導入現代的經營理念,在占領市場中以產品質量為動力,以科技更新為羽翼,必然帶動產業發展中的科技推廣運用,以此實現雙贏目的。荊元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致力于推廣優質作物良種,促使全縣水稻種實現雜交化、優質化。雜交玉米種和油菜種普及率達到99%。今年該公司從恩施州天池山農科所花300萬元購買了玉米新組合T38918的制種經營銷售權,與北京投資商合作對脫毒馬鈴薯進行組織培養,不斷更新、調優我縣農作物種源。
4推進了農村改革的縱深發展。一是推進了土地流轉。截止去年,全縣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流轉盤活耕地資源3萬畝。二是減輕了農民負擔。土地資源向龍頭企業或經營大戶流轉后,按土地承包面積測算的負擔被轉移出去,農民負擔改由公司或能人負擔;農民成為農業工人,在不承擔任何風險的狀況下獲得收入。三是促進了干部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的轉變。隨著龍頭企業的帶動,特色產業逐步做大做強。干部群眾逐步破除了小農經濟意識,樹立了市場農業、企業農業、效益農業的觀念。
對農業龍頭企業的調查與思考
近年來,我們保康縣委、縣政府根據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大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攻堅戰,全縣煙葉、茶葉、藥材、蔬菜等產業蓬勃發展。目前,發展特色產業基地20多萬畝,網絡農戶2.18萬戶特色農業的總收入占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8%;農民50%的收入來自特色產業。全縣煙、茶、菜、藥等產業在一定區域內形成了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進一步推進了農戶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夯實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根基。
龍頭企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逐步顯現
1推動了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近幾年,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我縣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煙、茶、菜、藥為主的特色產業逐步成為支撐縣域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截止2001年,全縣大田經濟作物面積達到19.4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47%。煙葉產業在發展初期就配套組建了煙草公司,公司與煙農逐戶簽訂產銷合同,負責為煙農提供產前扶持投入,產中技術指導,產后產品收購、加工、銷售,帶動煙葉基地迅速擴張。去年,全縣有8個鄉鎮、156個村、760個組、1.1萬戶種植烤煙4.9萬畝,農民從煙葉中得到的現金收入達4680萬元,為財政提供稅收1500萬元。正泰藥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尋求自身發展壯大的途徑中,把黃姜作為蛋糕來做,在縣、鎮兩級政府的號召支持下,引導寺坪農戶試種成功,畝平黃姜的效益是種糧效益的6倍以上,實實在在的利益,開了農民的眼,壯了農民的膽,而今南河兩岸的寺坪、過渡灣一帶的黃姜走廊已形成規模,面積達到2.5萬畝。
2增強了產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龍頭企業作為市場農業的載體,上聯市場,下聯基地和農戶,把農戶小規模的生產與大市場對接,在市場風險中,龍頭企業起到減震器的作用。主要表現為: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產品收購合同,與農戶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當市場疲軟的時候,企業通過承諾可以為農民分擔一定的損失,讓農戶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堅定產業發展的信心。龍頭企業駕馭市場的能力相對較強。有的長期與外地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有的在英特網上設置網頁,有的參加多種類型的評獎會、博覽會,等等,通過龍頭企業的引擎,為農產品走向市場打開了一個又一個通道。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把觸角伸向下游產品的加工及市場的擴張中,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產業效益,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康力魔芋精粉有限公司2001年投產僅三個月,就以0.90元/公斤收購魔芋500噸,生產精粉遠銷日本。該公司生產線全部達產后,年可吞吐魔芋8000至10000噸,帶動基地近萬畝。
3促進了農業科技的推廣和運用。龍頭企業在自身發展中導入現代的經營理念,在占領市場中以產品質量為動力,以科技更新為羽翼,必然帶動產業發展中的科技推廣運用,以此實現雙贏目的。荊元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致力于推廣優質作物良種,促使全縣水稻種實現雜交化、優質化。雜交玉米種和油菜種普及率達到99%。今年該公司從恩施州天池山農科所花300萬元購買了玉米新組合T38918的制種經營銷售權,與北京投資商合作對脫毒馬鈴薯進行組織培養,不斷更新、調優我縣農作物種源。
4推進了農村改革的縱深發展。一是推進了土地流轉。截止去年,全縣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流轉盤活耕地資源3萬畝。二是減輕了農民負擔。土地資源向龍頭企業或經營大戶流轉后,按土地承包面積測算的負擔被轉移出去,農民負擔改由公司或能人負擔;農民成為農業工人,在不承擔任何風險的狀況下獲得收入。三是促進了干部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的轉變。隨著龍頭企業的帶動,特色產業逐步做大做強。干部群眾逐步破除了小農經濟意識,樹立了市場農業、企業農業、效益農業的觀念。
市農業龍頭企業現狀分析報告
農業產業化經營,既適合中國國情,又符合世界農業發展規律和趨勢的一種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的好形式,是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基礎上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近幾年來,我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對農業產業化工作的指導,制定扶持政策,積極實施“龍頭帶動戰略”,發展和培育了一大批農業龍頭企業,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有效地提高了效益農業發展水平,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據統計,目前全市年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有372家,比2000底增加23家;2001年銷售收入61.05億元,稅利4.15億元,同比增長35.4%和72.2%。
一、我市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現狀
96年以來,我市各級把發展農業龍頭企業作為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中心環節來抓。幾年來,全市農業龍頭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規模迅速擴大。1996年全市有農業龍頭企業213家,銷售收入15.76億元,實現利稅1.09億元。1998年發展到222家,銷售收入25億元,實現利稅1.87億元。1998年以后,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市各級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步伐加快。2001年,全市農業龍頭企業比1996年增加了159家,銷售收入增加了近3倍,利稅增加了2.8倍。同時,農業龍頭企業規模迅速擴大,平均每個企業的年銷售收入從1996年的740萬元增加到1641萬元,增加了1.2倍。我市農業龍頭企業是依托當地資源優勢發展起來的。各地在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和建設農業規模基地的同時,按照“圍繞區域特色建龍頭,圍繞主導產業建龍頭,圍繞規模基地建龍頭”的思路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加快了各地農業龍頭企業向主導產業聚集,區域化布局日趨明顯,逐步形成了竹木(筍)、糧油、畜禽、蠶繭等四大農產品加工產業。目前,這四大加工產業農業龍頭企業達291家,占總數的78.2%,年銷售收入達到53.3億元,占全市87.3%。在全市15家年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的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中,上述四大加工產業占14家。在安吉縣140家農業龍頭企業中,竹(筍)木加工企業占117家。附全市農業企業分產業情況。
全市農業龍頭企業按產業分類
企業個數(個)
年銷售額(萬元)
林業龍頭企業申報制度
一、總則
第一條根據國家《林業產業政策要點》,為進一步規范**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申報、認定和監督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指在全省范圍內,以森林資源為對象,以生產、加工、流通和服務為主業,實行產業化經營,報經省林業廳審核認定的企業。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各種所有制的涉林企業。
二、申報
第四條申報范圍
全市龍頭企業調研匯報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工作計劃和主任會議的安排,前段時間,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調查組,對全市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實地察看了、、等農業龍頭企業,聽取了市政府的工作匯報,召開了由市農業局、畜牧局、國稅局、地稅局、農業開發辦、農業發展銀行支行等部門(單位)負責同志,部分農工委成員、人大代表和企業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政府不斷深化對農業產業化的認識,切實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和幫助,全市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已發展到411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6家、市級16家,企業年加工能力達166萬噸,吸納農村勞動力6.1萬人,帶動農民年人均增收420元。
(一)強化了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市政府成立了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通過明確部門職責,搞好部門分工,逐步建立起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管理體系。出臺了《關于鼓勵扶持農業龍頭加工企業發展的規定》。在繼續發揮好政策性銀行信貸支農的基礎上,市財政每年拿出100萬元資金,用于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的貸款貼息和農產品基地建設補助,對新建符合市級以上標準的重點企業,連續3年給予上繳稅收地方留成部分同等數額的資金獎勵,有效促進了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
(二)注重了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一是帶動了第一產業發展。農業龍頭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帶動了我市農產品走向市場,拓展了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了農民種糧和養殖的積極性。二是帶動了農民就業和增收。我市有6萬多農村勞動力在農業龍頭企業務工,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增加了農民收入。食品公司采取“優質優價”、“保護價收購”方式收購農產品,直接帶動農戶3200戶,戶均增收3000多元。三是帶動了優勢產業發展。我市不斷提高農業區域化、專業化和規模化水平,積極培育品牌產業、品牌產品。依托龍頭企業建立起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區位優勢的農業和農產品生產基地,先后建設了注溝黃煙、密水葡萄、李家營土豆、柏城草莓、姚哥莊洋蔥等一批區域化、規模化產業基地。
(三)實施了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市政府和龍頭企業主管部門積極探索多元化投資機制,推動企業增資擴產,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招商引資。市政府充分利用我市農業資源和區位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08年,全市有23家農業龍頭企業實現擴建或改造,投資總額達2.16億元。二是向上爭取資金。積極爭取國家開展的農副產品深加工示范工程、省市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扶持等政策資金。截至目前,全市共爭取省、市無償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620萬元。三是信貸融資。充分利用農發行政策性扶持貸款,擴大金融信貸融資渠道,增強了龍頭企業發展后勁。
農業龍頭企業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近年來,我市在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引入以發展工業的理念來發展現代農業,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突破口來抓,加快實施“龍頭帶動戰略”,涌現了一批生產經營規模大、對農戶帶動力和市場競爭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為進一步鼓勵和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在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經縣區和有關部門推薦、市政府審核認定,確定**一品食品有限公司等22家企業為第四批**市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名單見附件)。
希望被認定的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更好地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和示范效應,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提高農產品的加工深度和科技含量,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出口創匯能力,帶動農戶共同致富,為**增強實力、激發活力、彰顯魅力和率先崛起作出貢獻。
培育發展龍頭企業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東莞市工業商貿龍頭企業的實施意見》(東府辦〔2007〕138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規定,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本細則所指龍頭企業是指在我市已辦理工商、稅務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在行業中代表性強、規模和綜合競爭力處于行業前列、帶動能力強、信譽好,并經市政府認定的企業。
第二章組織領導
第三條市政府成立市培育和發展工業商貿龍頭企業工作領導小組,市經貿局、科技局、財政局、勞動局、國土資源局、外經貿局、統計局、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局、質監局、東莞廣播電視臺、東莞日報社等相關部門和單位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經貿局,負責開展日常工作,龍頭企業的申報、認定、培育和發展工作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組織實施。
第三章工作目標
龍頭企業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現狀
近年來,*縣堅持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目標,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積極培育各類龍頭企業,推進農村經濟向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方向發展。截止目前,這個縣共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戶。12家企業固定資產總額達到了1.7億元,其中:1500萬元以上的5戶;500-1000萬元的3戶;500萬元以下的4戶。目前,這個縣龍頭企業年加工轉化農產品達12萬噸,年可實現產值1.8億元。通過發展龍頭企業,這個縣已經初步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公司加農戶的產業模式,龍頭企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二、龍頭企業對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和效果
龍頭企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主要是通過其生產基地聯結農戶,指導農戶生產,促進農民增收來實現的。*縣龍頭企業現有生產基地40萬畝,帶動農戶2.8萬戶。從這個縣的實際來看,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有效地推動了種植業結構調整。龍頭企業是依據市場需求進行生產的,它上聯市場,下聯農戶,通過訂單等形式與生產基地農戶形成利益聯結關系,農戶按訂單進行生產,農產品銷路、價格有了保障,群眾生產積極性非常高。
二是促進了生產基地建設向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龍頭企業其帶動能力強,原料需要多,有效地帶動生產基地逐步向規模化發展。而一些龍頭企業因其產品質量要求,對原料質量要求嚴格,也促進了基地生產向標準化方面發展。如*縣的煙葉基地、嫩江灣稻米基地、蘇克馬小米基地、花生基地、獺兔基地等都是按照一定的操作規程進行生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