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法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3 10:44: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療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深究繪畫療法

摘要:繪畫療法是用非語言的象征性工具表達自我潛意識的內容,其良好的適用性、安全性、高效性等優勢已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認可,并成為心理治療方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繪畫療法投射創傷后應激障礙

繪畫療法是一種接近自然、感受環境的心理治療方式,既能放松綜合的感覺,又能形成有用的認知行為。英國藝術治療家協會對其的定義為:借助藝術治療師的幫助,以繪畫、塑造等藝術為媒介,從事視覺心象的表達,藉此表達存于內心未能表達的思想和感情[1]。

繪畫療法有兩大理論基礎,一為大腦偏側化理論,一為投射理論。前者認為大腦左右半球存在優勢分工,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維、象征性關系和對細節的邏輯分析,右半球分管音樂、繪畫、情緒等心理機能,是圖像性的、與知覺和空間定位有關,具有音樂、繪畫、綜合的集合—空間鑒別能力[2]。后者認為繪畫療法是以分析心理學中的心理投射理論為基礎,利用模糊的(中立的)刺激來探究人格的深層,引發出能夠反映被壓抑為無意識的經驗、欲望、情緒的反應;它是一種有效的工具,能使在明確的測試狀態下被試無法表現或不愿表現的態度、人生中的變故等清楚地表現出來,投射法的解釋以作為整體的人,即“統一為無法分割之格式塔的獨特人格”為前提,不同于標準化人格量表得出的特性或傾向等特征的列表[4]。藝術心理學認為繪畫天然就是表達自我的工具,用非語言的象征性工具表達自我潛意識的內容,是心理投射的技術之一。

意象和言語屬于不同的認知系統,用邏輯思維中的言語改造原始認知中消極意象(心理障礙)是很困難的,言語在心理問題的解決上存在局限性。

Robin(1998)認為人類的思維大多是視覺性的,記憶可能是前語言的或是禁錮的,其創傷性經驗可能會被壓抑,無法用言語表達,從而增加了治療的難度,甚至導致治療的失敗,而藝術則是符號的和價值中立的,人們可以自由表達自身存在的問題和愿望,擺脫了社會道德標準的顧及,當個體意識到那些不被接受的思想、情感或沖動時,可能就會把毀滅性能量變成建設性能量。繪畫心理治療過程包括心理治療與創造兩個平行的過程,創造的過程事實上也為患者提供了重新認識自己的新方式。

查看全文

顱項針療法立法依據分析

摘要:顱項針療法以顱項交界部的風府穴區為中心,輔以腦戶至大椎區域內的穴為針灸配穴處方,具有深厚的理論淵源、清晰的發展脈絡及明確的操作手法。該療法始終貫徹《黃帝內經》天人相應、自然與生命同構一體的思維模式,借助天地宇宙的氣化作用,使人體這個小天地在針刺過程中也可以實現類似于藥物等外源性物質的補充與干預,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針灸療法的效能有限性和“詳于解剖、略于氣化”的治療局限性,為針刺臨床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顱項針療法;風府穴;針刺療法

人類頸項部解剖層次配布復雜,是臟腑精氣和經絡血氣上歸于頭面的重要關隘,故其為研究以針灸為代表的外治法治療顱腦和內臟疾病的熱點部位之一[1-2],如基于現代神經解剖學的項針療法在延髓麻痹和腦卒中領域已取得了矚目的成果[3]。然而上述研究多從解剖層面簡單的發揮頸項部腧穴的近治作用,缺乏從中醫本真思維方式的系統認識,致使針刺作用于頸項部的臨床治療范圍較窄。顱項針療法(也稱少陽樞機針法)為馮軍教授所創立的,針刺取穴以顱項交界部的風府穴區為中心,運用通痹開結調氣針法[4-5]開導顱項部穴結,借以疏通經絡、進而通調少陽之樞機和氣化以治療少陽病、臟腑病和四海病等疾病的新療法,具有安全、高效、便捷、操作靈活、針對性強、臨床適應癥廣等特點,誠如唐宗海在《中西匯通醫經精義•十二經脈》中強調氣化時說到:“經脈者,臟腑氣化之路徑也,故既明氣化,又須知經脈行止之地”。

1頸項屬少陽肝臟系統,可調控少陽之氣化、五臟六腑及髓海

顱項針療法的立法依據主要源于《素問•金匱真言論》論述的五臟之俞及四氣所病之處:“東風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于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臟,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肢”。1.1俞、腧、輸古今文獻不通用俞、腧、輸是中醫古代文獻高頻詞,現代臨床多據《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和《經絡腧穴學》教材所注:“俞、輸、腧均指腧穴,古代文獻通用”的觀點,較為隨意的選取上述經文中所俞部位的腧穴以治療該臟腑的病變[6-7],但不難發現這種觀點與《黃帝內經》本義多有偏差。以“病在脾,俞在脊”為例,眾所周知“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是針灸的基本取穴規律,由于脾經未循行過脊是既定事實,所以“病在脾,俞在脊”在邏輯思維上經不起推敲。再者,語法也決定了此經文中“俞”不能做“腧”解,“俞在頸項……俞在胸脅……俞在肩背……俞在腰股……俞在脊”均為狀語后置句,而“腧”在《黃帝內經》多為名詞,鮮有這種表述,故森立之《素問考注》嘗言:“此俞字非謂肝俞、腎俞等穴處”,如今不少學者也提出“俞、腧、輸”應以審慎的態度辨別之[8-9]。俞通輸,輸者,送致聚也(《黃帝內經太素》),此處應指精氣的輸注、轉輸、轉運等含義,俞在頸項,即頸項為少陽之氣的轉輸處、轉運站和調節閥,所以探討頸項與東、風、春、肝、頭的關系要始終貫穿著“頸項是有機的整體”這一基本前提。1.2從河圖五行模式闡釋病在少陽之肝,俞在頸項實測與類推是《黃帝內經》劃分人體十二經的兩種主要方式[10],肝亦據此劃分為厥陰和少陽,《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靈樞•陰陽系日月》亦說到:“肝者,足厥陰也,今乃以甲為左手之少陽,不合于數,何也?岐伯曰:此天地之陰陽也,非四時五行之以次行也”。事實上,肝為厥陰乃言其體,肝屬少陽乃稱其用,在經絡則曰厥陰,在臟腑則為少陽[11]。分析前文《金匱真言論》所述五臟太少陰陽屬性是沿用了“中土(五)立極”的河圖五行模式,并以此為基礎構建起“四時五臟”的藏象體系[12]。具體可類推為:東方—風—木—春—肝—少陽—俞為頸項—八,南方—熱—火—夏—心—太陽—俞在胸脅—七,西方—燥—金—肺—太陰—俞在肩背—九,北方—寒—水—冬—腎—少陰—俞在腰股—六,中—濕—土—脾—至陰—俞在脊—十。其所要表述的思想是五俞(頸項、胸脅、肩背、腰股、脊)乃一氣五分的藏象氣化系統在人體外候的分支,其地位應與形體諸竅相當。在這個體系中頸項屬少陽肝系統,所以針刺發揮的是肝的氣化功能—即疏泄升發之性,同時肝的氣化失宜亦會集中反饋于頸項,如楊上善《黃帝內經太素•陰陽雜說》所注:“東風從春生已與肝為病者,肝之病氣運致于頸項,頸項為春也”。馮師認為此類運致于頸項的病氣常與正常游行出入的神氣相結聚,從而轉化為“神客共會”的有形穴結[13],正契合《靈樞•九針十二原》:“神乎,神客在門”,在機體多呈現為結節、斑疹、條索等病癥,可從宏觀上反映疾病的病變性質與層次。鑒于此,顱項針療法重視整體辨識、從結立論,治療上強調以疏通頸項少陽之俞為大法,結開則氣通,氣通則少陽之氣調,氣調則病愈,旨在恢復其正常的少陽氣化功能,正如《靈樞•九針十二原》所云:“夫善用針者取其疾也,猶拔刺也,猶雪污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再對比古代經絡循行路徑和歸屬臟腑的標識,可清楚地看出臟腑的部位是明確的、且與解剖學上實體臟器高度一致[14]。由此可見,肝經絡屬于厥陰肝體系統,并且詳于解剖而略于氣化,故其主治范圍總體上局限于經絡循行所過之處的病變,而顱項針療法重點在于調節少陽之氣化,這便體現出顱項針療法相對于經典經絡系統指導下的傳統針刺療法的區別和優勢所在。1.3基于六經模式和髓海理論探討俞在頸項,春氣者病在頭《靈樞•經脈》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髓海位居人體至高至陽之處,由胸腹腔處臟腑之精源源不斷的上歸于顱腔蛻變匯聚而成[15],是人體一切生命活動調控與信息的主宰[16],《靈樞•大惑論》大致還原了這個過程,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上屬于腦,后出于項中”。人與天地相參,人的生命必然受到天地自然界的影響,所以整個精生髓的過程可參照顧植山教授的“三陰三陽開闔樞太極理論”[17]進行三三類比、一一對應。《素問•陰陽離合論》曰:“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自然界冬至陰極而一陽生,此時乃陽氣漸開之時,萬物復蘇,生意盎然,人體五臟六腑之精氣隨即開始升動;夏至太陽回歸之時,陰陽轉樞于此,萬物由蘩秀轉為肅殺,是介于“長”和“收”之間“化”的狀態,故精氣于頸項部亦可出可入[15];夏至以后,陽氣漸收,藏合于陰,萬物逐漸蟄伏封藏,精氣亦運行至顱腔漸趨靜謐,后匯入髓海以充養元神,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構建正是有賴于這種“天人合一、取象比類”思維的指導。故筆者得出結論:五臟六腑可做為一個整體類比于太陽開機,髓海類比于陽明闔機,頸項部類比于少陽樞機。《靈樞•海論》也說到:“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于其蓋,下在風府”,據劉立安等考探上述髓海所輸之兩處,并非髓海理論的應用性腧穴,而是髓海之輸的范圍面[16],在人體結構上看這個范圍面與頸項部高度吻合,亦有力佐證了此結論。綜上,頸項在精生髓的機制中可調控五臟六腑和髓海,若頸項少陽樞機運轉正常,則開闔有度,五臟六腑之精守生發之紀,顱腔之精守封蟄之律,精的運行有序則髓海有余,人體自然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靈樞•海論》);若少陽樞折,便無開闔矣,五臟六腑之精之紀失守,顱腔之精封蟄之律盡失,精的運行失常則髓海不足,繼而出現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靈樞•海論》)。再度回到《金匱真言論》經文中,此俞在頸項少陽即指樞機,因精氣流行不止、環周不休,是以有“樞”。“俞在頸項”可釋為少陽樞機在頸項,為精氣開闔、升降、出入等運動變化之樞紐,春氣者泛指上文的少陽肝氣化系統,故此精生髓機制正詮釋的是“春氣升則萬化安,逆春氣者病在頭(《脾胃論》)”所蘊含之理。

2頸項為氣海所輸之處,可調控一身之氣機

查看全文

療養學音樂療法原理

一、音樂治療的歷史背景和現狀

3000年以前,我國的醫師和精通樂理的文人已經知道音樂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有明確的記載。古代的音樂理論是我國音樂治療工作者的寶貴財富。我們可以在《樂記》、《漢書·藝文志》和《琴賦》、《養生論》等著述中看到很多音樂與健康的內容,正是它們為歷代音樂治療奠定了音樂心理學和音樂生理學的基礎。西方現代音樂治療的歷史是從50年前開始的,當時美國的醫生研究音樂對人的健康究竟起著什么作用,就誕生了音樂治療學這門新興的學科。現在美國有80多所大學設有音樂治療專業,培養學士、碩士和博士。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成立了音樂治療協會,并且每兩年召開一次世界音樂治療大會。在中國,目前也已有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復醫院和綜合醫院開展了音樂治療。

二、音樂治療的原理

主導音樂活動主要是大腦右半球的功能,許多情緒和行為都由大腦右半球控制。音樂的特點在于對大腦右半球有著直接而明顯的影響。音樂的傳遞作用,能使情緒或行為得到調節,這是音樂治療原理的重要依據。音樂是由音調、節奏、和聲、速率等要素組成。音調指音的高低,樂音力度的平穩增強會造成情緒反應的加強,樂音力度的減弱可產生愉快的、趨于平靜的情緒反應。節奏是以有規律的強弱變化的律動形式表現出來,不同的節奏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柔和、緩慢的節奏,如華爾茲給人以平靜的感覺,強烈的節奏如搖滾樂給人以煩躁的感覺。和聲是音高之間縱向組織基礎上形成更高等級的橫向組織,是豐富旋律的一種手段,包括協和音程和不協和音程,可改變音樂的穩定程度和緊張度,使旋律具有色彩。速率是音樂進行的快慢,與人的生理感覺有密切聯系。

如每分鐘60~80拍的舒緩音樂,與人體心臟跳動的次數接近,使人感覺自然、舒適。旋律是由節奏組織起來的一系列樂音,在高低方面呈現有秩序的起伏呼應。

音樂治療時,數個傳入大腦的神經刺激彼此之間互相抗衡,在壓力情況下同時接受音樂的聽覺刺激,可以減輕疼痛或掩蓋不愉快的感受。音樂能夠潛意識轉換自主神經在視丘的反應,使緊繃的肌肉放松,降低ACTH等化學物質釋放,減少交感神經的活動。音樂也可以影響邊緣系統,使腦下垂體釋放腦啡肽,達到止痛、喚起愉悅感、改善心理感受、減輕焦慮的效果,有助于緩解心理壓力。而持續傾聽輕柔的音樂能夠降低基礎代謝率、每分鐘耗氧量、血壓、心率及減少止痛劑的使用量,達到肌肉松弛,減低焦慮反應。

查看全文

腫瘤治療五聯療法決策

進入21世紀以來,惡性腫瘤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良性腫瘤生長緩慢,對生理功能影響不大,惡性腫瘤生長快或浸潤蔓延快,易轉移,威脅人類生命。青島市衛生局通報了2010年惡性腫瘤發病率與死亡情況:惡性腫瘤已成為青島居民死亡首因。我們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體會到對治療惡性腫瘤方面首先要注意兩點:第一確定診斷;第二制定治療方案,主攻病灶腫瘤細胞。具體如下五個方面:即五聯療法。

一、精神療法據社會調查證實,心理狀態好的人生活中不易患癌,患了也易治愈。心理學家說過:積極的心理對身心健康的良好作用是任何藥物和營養補品都不能替代的。現代醫學專家也認為:生存的希望以及信念、意志和意念力是戰勝癌癥不可忽視的重大力量。有足夠的信心,能調動自身的免疫系統、積極配合抗癌治療達到康復的目的。

二、排毒療法人在生活中,接觸新鮮空氣、清潔水源、純凈糧食、營養豐富的水果蔬菜,這些一旦被污染了,導致人體內發生氣滯、血瘀、熱毒、濕聚、痰凝,毒素不及時排除會變成毒垢,成為萬病之源。肺惡性腫瘤就與空氣污染、化學物質污染不斷增加有關[1]。癌癥患者如果每月連續做放、化療,被殺死的癌細胞及正常細胞也會逐漸變成毒素或毒垢,排毒療法對癌癥患者尤為重要。人體排毒主要通過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和皮膚毛孔排出。多喝水、多吃豆類、海藻以及有益排泄排毒的水果蔬菜。

三、飲食療法食療的目的是保證癌癥病人有足夠的營養補充,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病人康復。

飲食要因病因人而異,要根據患者的口味和病情需要調劑補充營養,一般采用清淡為主少吃多餐的方法。飲食的宜忌要與病情相結合,要注意飲食的搭配與禁忌。以藥食同源的產品如黑芝麻、黑豆、何首烏、枸杞、山藥、紅棗、薏米仁、香菇、蘆薈及蔬菜水果等作為食療成分,堅持服用不但能使營養均衡、補充營養,而且能起到與藥物協同的作用。讓全身各個系統每個器官對癌細胞時刻監控和殺滅。

四、沐浴療法是指用水、空氣、陽光、森林、藥物及其他物質進行浸浴或熏蒸,這是對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這些療法的特點是,能顯著增加白血球的數量,有效的促進血液循環,刺激男性睪丸激素的產生,提高女性雌激素的水平,通過新陳代謝排除體內毒素,有條件的患者要每天用熱(藥)水泡腳、洗腳,逐步恢復機體免疫力、抵抗力。

查看全文

放血療法研究論文

【摘要】放血療法是中國中醫學寶貴遺產之一,其方法簡便、高效、經濟,被臨床廣泛應用。筆者運用放血療法治療痤瘡、帶狀皰疹、軟組織拉傷等常見病癥,療效滿意。此法適應證很廣,但需辨證施治、靈活掌握針刺深淺,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療效。

【關鍵詞】放血療法;病案

放血療法,又稱刺絡法、刺血法,此法由來已久,是中醫學的寶貴遺產之一。其方法簡單,療效顯著,被越來越多的醫者所重視和推廣。作為一名基層醫務人員,此法令筆者在工作中受益匪淺,特將臨床常見病例的治療方法報告如下。

1病例介紹

1.1毒蟲叮咬例1,女,19歲,戰士,2008年5月6日就診。主訴:前一晚左小腿外側被毒蟲叮咬后,痛癢難忍。檢查發現:叮咬處有一核桃般大小的硬結,局部紅腫、灼熱。遂給予刺絡放血治療:常規消毒紅腫硬結,用一次性5ml注射器在硬結處快速散刺3針,深約2分,即在此處拔一火罐,吸拔出濁液污血,留罐5~10min。起罐后,痛癢頓消,一次而愈。

1.2背闊肌拉傷例2,男,19歲,戰士,2008年6月22日就診。主訴:前一日體能訓練做引體向上時不慎拉傷右上臂,疼痛難忍,手臂活動受限。查:腋后側有一拳頭大的包,質軟,壓痛明顯。診斷為背闊肌拉傷,引起局部軟組織損傷或撒裂,致使局部瘀腫疼痛。給予刺絡拔罐,隔日1次。局部常規消毒后,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散狀后刺放血,深約3~4分,并在針處拔罐。留罐10min,使暗紅色瘀血盡血。經此治療,腫痛頓減,手臂活動自如。次診,在包塊四周以1.5寸毫針圍刺并加電,選擇疏密波,留針20min。如此5次治療后痊愈。

查看全文

綜述痤瘡病癥中醫藥臨床診療法

【摘要】綜合近年來的文獻報道,從臨床治療及實驗研究兩個方面闡述了痤瘡的研究進展,臨床治療包括辨證論治、選方用藥、內治與外治結合、飲食調攝,實驗研究主要探討了中草藥對痤瘡丙酸桿菌、皮脂分泌及性激素的影響。

【關鍵詞】痤瘡;中醫藥臨床;綜述

痤瘡是一種常見多發的皮膚病,多見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過后大都可自然痊愈。痤瘡好發于面部、胸背部等處,形成粉刺、丘疹、膿瘡結節或囊腫。常伴有皮脂溢出,分布對稱。初起為毛囊口黑色圓錐形丘疹,擠壓可見黃白色半透明性蠕蟲樣脂栓排出。周圍可形成炎癥性丘疹,其頂端可形成結節囊腫,消退后遺留瘢痕或瘢痕疙瘩。

現代醫學認為,其病因為青春期性激素分泌亢進,刺激皮脂腺分泌過旺,使皮脂腺毛囊口阻塞形成脂栓,伴發細菌感染而發病。此病與微量元素鋅在發育期相對缺乏也有一定的關系,稱之謂“青年痤瘡”。

中醫學認為,過食肥甘厚味,脾胃濕熱內蘊上蒸;肺經蘊熱,外受風邪;或冷水漬洗,使血熱蘊結,均可釀成本病。近年來,在診治過程中,人們發現,用中醫藥治療痤瘡,療效明顯,且劑型多樣,副作用小,現就其研究進展闡述如下:

一、臨床研究

查看全文

小兒液體療法研究論文

液體療法是兒科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特別是混合液的配制在臨床上極為常用,但教科書上的常規配制方法較為復雜,液體的組成不易記憶,簡易配制方法均以500ml為例,除不夠準確外,臨床上應用不易實施,一些醫師甚至要把簡易配制的方法抄在小筆記本上,使用時再翻閱,在臨床應用方面極不方便,尤其在急診科和搶救急重病人,及需要配制特殊張力的液體時顯得比較被動。為此,筆者依自己的臨床經驗,結合有關資料,總結出混合液配制的快速計算公式,以供教學及臨床上參考。

1推斷過程

眾所周知,血漿的鈉氯比為3:2,因此,配成該比例的混合液最符合人體生理,這是筆者總結的混合液配制的快速計算公式的理論根據。一般混合液的配制遵循的原則是,該液體的組成的張力為無張或等張,常用無張液為5%或10%葡萄糖,等張含鈉液為0.9%氯化鈉,1.4%碳酸氫鈉,1.87%乳酸鈉,配制一般用無張液和高張含鈉液,常用的高張液為10%氯化鈉,5%碳酸氫鈉或11.2%乳酸鈉。要想得到鈉氯比為3:2的混合液,需用2份0.9%氯化鈉,1份1.4%碳酸氫鈉或1.87%乳酸鈉,即0.9%氯化鈉所占的量為等張含鈉液的2/3,1.4%碳酸氫鈉或1.87%乳酸鈉所占的量為等張含鈉液的1/3。因此:等張含鈉液的量=混合液總量×張力,故0.9%氯化鈉的液量=混合液總量×張力×2/3。根據“C稀×V稀=C濃×V濃”,10%氯化鈉的液量=混合液總量×張力×2/3×0.9%÷10%=混合液總量×張力×6%同樣,1.4%碳酸氫鈉的液量=混合液總量×張力×1/3,根據“C稀×V稀=C濃×V濃”,5%碳酸氫鈉的液量=混合液總量×張力×1/3×1.4%÷5%≈混合液總量×張力×9.3%。依此類推,11.2%乳酸鈉≈混合液總量×張力×6%。剩余的液體用無張液即5%或10%葡萄糖配制。

2配制公式

因此,凡是鈉氯比為3:2的混合液,均可按照以下方法來配制:公式1:10%氯化鈉的液量(ml)=混合液總量×張力×6%公式2:5%碳酸氫鈉的液量(ml)=混合液總量×張力×9.3%或11.2乳酸鈉的液量(ml)=混合液總量×張力×6%公式3:5%或10%葡萄糖的液量(ml)=混合液總量-10%氯化鈉的液量-5%碳酸氫鈉或11.2%乳酸鈉的液量3舉例配制例1,配制等張液(2:1液)200ml,所需10%氯化鈉=200×1×6%=12ml,5%碳酸氫鈉=200×1×9.3%≈19ml,10%葡萄糖=200-12-19=169ml;例2,配制1/2張含鈉液(: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鈉=300×1/2×6%=9ml,11.2%乳酸鈉=300×1/2×6%=9ml,10%葡萄糖=300-9-9=282ml;例3,配制2/3張含鈉液(4:3:2液)300ml,所需10%氯化鈉=300×2/3×6%=12ml,5%碳酸氫鈉=300×2/3×9.3%=19ml,10%葡萄糖=300-12-19=269ml;例4,配制1/3張含鈉液(6: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鈉=300×1/3×6%=6ml,5%碳酸氫鈉=300×1/3×9.3%≈9ml,10%葡萄糖=300-6-9=285ml;例5,配制1/5張含鈉液300ml,所需10%氯化鈉=300×1/5×6%=3.6ml,5%碳酸氫鈉=300×1/5×9.3%≈5.6ml,10%葡萄糖=300-3.6-5.6=290ml。筆者認為,該公式計算簡單,使用方便,計算迅速,準確實用,非常符合人體的生理,并且可以不用記憶其組成,如果應用在簡易配制上,更加簡便,特別適用于基層。該公式不但彌補了混合液配制中無簡易公式計算的不足,而且具有臨床實用價值,值得大家應用及推廣。

查看全文

圖書館在“音樂療法”的作用

摘要:簡單介紹了音樂治療的定義、國內外發展概況、優點和音樂治療在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教育過程中的運用,重點論述了圖書館在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之———“音樂療法”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音樂;治療;圖書館;閱覽室

1音樂治療的定義

由于音樂治療(MusicTherapy)是一門非常年輕的應用性學科,涉及的學科非常之多、應用領域龐雜并且各流派思想十分豐富,所以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并沒有一個絕對統一的學科定義及標準。簡單地說,音樂治療就是運用各種音樂活動的不同形式,包括聽、唱、演奏、律動等不同的手段對人進行刺激與催眠,并由聲音激發身體的種種反應,使人達到恢復健康之目的。

2國內外的音樂治療發展概況

2.1國外音樂治療的發展歷程。音樂治療在國外起步較早。1890年奧地利醫生厲希騰達爾就成功發表了“音樂醫生”的觀點,得到了同行們的廣泛認可,從此,音樂的治療作用正式得到了大家的高度關注。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和堪薩斯大學分別于1944年和1946年開設了專門的課程,課程內容為培養專業的音樂治療師。1950年,在美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音樂治療的國家協會NAMT(NationalAssociationofMusicTher-apy),協會的成立宣告音樂治療作為一門新學科正式誕生。而在國外的一些發達國家,音樂治療的研究毫無懸念的走在了世界前列。LabbeE等研究表明古典音樂能降低人的焦慮和憤怒。而Ebne-shahidiA等研究證明音樂可以減少患者術后止痛劑的用藥劑量,并且可以降低患者在手術后的焦慮狀況。2.2國內音樂治療的發展歷程。我國使用音樂療法的歷史十分悠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國家之一。查閱我國古代的文獻可以發現,其中有許多對音樂治療的討論和對臨床實例的記載。如在《群經音辨》中存在“樂,治也”等相關的論述。尤其是《黃帝內經》中有對五音、五行和五臟關系的記載,揭示了音樂與身體健康的內在聯系;《黃帝內經》這一醫學偉大著作中就明確指出五臟中的某一臟腑有恙時,其發聲常常出現與之相應的音階,反過來看,五音又會側重對相應的臟腑產生切實的影響,對應關系可以總結為徵音通心臟、角音通肝臟、商音通肺臟、宮音通脾臟、羽音通腎臟,并強調了五音對人的身心健康作用非常重要。這些用音樂治愈疾病的理論有著實踐經驗作為佐證,如我國宋朝的孫道滋以“宮聲數引”使歐陽修的“幽憂之疾”得到治愈。此外,查閱《養生論》《太平經》《樂記》《論衡》等文獻,其中也記錄了十分豐富的鮮明思想,對音樂治療的現象和原理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以上古代文獻資料為我們現代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奠定了當前中國特色的音樂治療的扎實基礎。與我國音樂治療思想起源較早的優勢相比,我國音樂治療的現展就略顯落后。查閱相關文獻發現直到1979年,山東煤礦臨沂溫泉療養院才開展音樂治療的實踐,這標志著我國現代音樂治療的臨床應用的發端。此后,其它一些醫療機構如沈陽軍區醫院、湖南長沙馬王堆療養院、北京安定醫院和回龍觀醫院等也采用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治療方法在一些心理、生理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

查看全文

風濕免疫病壯醫藥物竹罐療法論文

摘要:壯醫藥物竹罐療法是壯醫常用外治法,廣泛用于風濕免疫病的治療,療效與內治法有異曲同工之效。負壓吸拔、熱敷作用、拔毒消腫、促進代謝、改善營養、通龍路火路氣機、壯藥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是壯醫藥物竹罐療法發揮內病外治作用的基礎。壯醫藥物竹罐療法遵循辨病施治理論,方中多采用祛風毒、除濕毒、散寒毒、消腫痛、通調龍路火路的常用壯藥,如藤杜仲、山霸王、大血藤、三錢三、五爪風、三角風、八角楓、鐵包金、寬筋藤等。壯醫藥物竹罐療法可作為多種風濕免疫病的外治手段而發揮良好的治療作用。

關鍵詞:壯醫藥物竹罐療法;風濕免疫病;治療

壯醫藥物竹罐療法是壯醫常用外治法,是用煮沸之壯藥液加熱特制之竹罐,再將竹罐趁熱吸拔于治療部位上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廣泛用于風濕免疫病的治療,療效與內治法有異曲同工之效。即采用祛風毒、除濕毒、散寒毒、消腫痛、通調龍路火路的常用壯藥,如藤杜仲、山霸王、大血藤、三錢三、五爪風、三角風、八角楓、寬筋藤等。將上述適量的藥物加水煮沸,投入已制好的竹罐,同煮10min后取出備用,趁熱迅速扣于選定的拔罐部位上,每次拔5~10min,第1次拔出竹罐后即用鋒利的三棱針在罐印部位重刺3~4針,迅速取熱藥罐再在針刺部位拔罐。如此反復拔2~3次。拔罐完畢擦凈后再用藥巾熱敷于拔罐部位。其負壓吸拔、熱敷作用、拔毒消腫、促進代謝、改善營養、通龍路火路氣機、壯藥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是壯醫藥物竹罐療法發揮內病外治作用的基礎。壯醫藥物竹罐療法可作為多種風濕免疫病的外治手段而發揮良好的治療作用。

一、壯醫藥物竹罐療法可作為多種風濕免疫病的治療方法

壯醫藥物竹罐療法操作規范:即采用藤杜仲、山霸王、大血藤、三錢三、五爪風、三角風、八角楓、寬筋藤等,將上述適量的藥物加水煮沸,投入已制好的竹罐,同煮10min后取出備用,邊拔邊撈,甩凈水珠,趁熱迅速扣于選定的拔罐部位上,每次拔5~10min,第1次拔的時間可短些。第1次拔出竹罐后即用鋒利的三棱針在罐印部位重刺3~4針,迅速取熱藥罐在針刺部位拔罐。如此反復拔2~3次。竹罐上出現的白泡多的可多拔幾次,直至無白泡為止。每次取罐后要用消毒衛生紙擦凈后再吸再拔。拔罐完畢擦凈后再用藥巾熱敷于拔罐部位,藥巾冷了再換熱的藥巾(藥巾為干凈的毛巾浸于上述藥液,撈出擰半干即成)。療程的第1天只敷不洗,第2,3天再用藥液熏洗患處。急性病程者每天拔罐1次,10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1~2個療程;慢性病程者每2天拔罐1次,10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2~3個療程。適用于:滾克(類風濕關節炎)、隆芡(痛風)、令扎(強直性脊柱炎)等多種風濕免疫病的治療。壯族民間早已將壯醫藥物竹罐療法用于風濕免疫病的治療中。

二、負壓吸拔、熱敷作用、拔毒消腫、促進代謝、改善營養、通龍路火路氣機、壯藥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是壯醫藥物竹罐療法發揮內病外治作用的基礎

查看全文

認知行為療法對白內障手術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認知行為療法對白內障手術患者焦慮的效果。方法:將2019年3~8月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眼科進行白內障超聲乳化吸出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的8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分為試驗組43例和對照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術前護理,試驗組在常規術前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認知行為療法干預,比較兩組入科2h內和術前2h內心率、血壓、焦慮的變化及手術配合程度。結果:入科2h內兩組患者心率、血壓、焦慮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2h內試驗組心率、血壓、焦慮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配合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認知行為療法能夠降低白內障手術患者的焦慮,降低患者的心率和血壓。

[關鍵詞]認知行為療法;白內障;焦慮

白內障是臨床常見的致盲性眼病,目前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超聲乳化吸出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是常見的術式之一[1]。研究顯示,92.6%的眼科患者存在術前焦慮,40.5%的患者存在高度焦慮[2]。因患者對手術治療方式的認知不足,擔心手術意外及治療效果,容易產生嚴重的負性情緒,從而引起焦慮等應激反應,增加手術風險。認知行為療法是通過矯正患者錯誤認知,并進行生物反饋訓練放松療法,從而改善個體情緒和行為方式,調節身心健康[3]。認知行為療法有助于降低手術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緩解其心理應激反應,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提高生活質量,廣泛應用于各類手術的心理干預[4-6],在白內障手術中較少應用。本研究將認知行為療法應用于減輕白內障手術患者焦慮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在我院進行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的88例患者,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43例和對照組45例,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納入標準:入院后第2天早上手術,意識清楚,語言溝通能力正常,知情同意,愿意配合調查。排除標準:溝通障礙、智力缺陷或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白內障二眼手術的患者,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器質性病變的患者,惡性腫瘤的患者。兩組均由一名主任醫師主刀,眼球表面麻醉下行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基礎疾病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1.2方法1.2.1對照組干預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術前護理,包括術前評估,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狀態,解答患者的問題,給予心理支持和輔導;提供手術相關信息,介紹手術室環境、護理團隊和手術醫生信息,手術過程和注意事項;告知患者術前術中放松的重要性,囑其學會自我放松。1.2.2試驗組干預方法:試驗組在常規術前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認知行為療法。1.2.2.1成立認知行為干預小組[7]:參與認知行為療法小組的人員為4位主管護師,接受了呼吸放松術和肌肉放松術的強化培訓,統一干預流程及資料收集的指導語。由干預小組人員采用“一對一”的形式進行認知行為療法干預[8],干預時間為患者入院2h后至手術前2h。認知行為療法中涉及一些人體解剖部位,為保證干預效果,指導之前對患者進行相關解剖知識的培訓,指導過程中運用口頭語鼓勵患者對不理解內容及時提問,給予通俗易懂的解釋,確保患者掌握相應的方法。1.2.2.2干預方法:①識別患者自動思維,矯正錯誤認知。通過提問等溝通方法找出患者自動思維,如夸大手術危險、害怕手術出現意外或手術效果不理想等認知錯誤。針對患者的錯誤認知進一步介紹手術醫生信息、手術流程及大約時間、術中配合方法等;建議患者進行手術情景模擬,體驗手術過程;要求患者學會放松術,并在手術過程中運用呼吸放松術。②手術情景模擬:模擬手術室內,患者躺在診療床上,予頭包蓋巾后鋪上一次性洞巾露出術眼,無影燈照射下進行術前準備,包括淚道沖洗與沖洗結膜囊。③呼吸放松術:本研究采用縮唇腹式呼吸,患者平臥放松,一手放胸部、一手放腹部,先呼氣,后用鼻子緩慢吸氣,心里默數1-2-3,再屏氣1~3s后嘴巴縮成小圓型緩慢呼氣,心里默數1-2-3-4-5,再屏氣1~3s,吸氣時氣體通過鼻腔、氣管、胸部到腹腔,腹部隆起,呼氣時感覺氣體從腹部、胸部、氣管、口腔呼出。④肌肉放松術:患者閉上雙眼,先做3次縮唇腹式呼吸,然后集中注意力盡最大力量握緊雙拳,保持3~5s后徹底放松,感覺放松后血管穿行肌肉,體驗放松后身體出現酥麻發熱的感覺,接下來依次二頭肌、三頭肌、前額、眼睛、顎部、頸項、雙肩、雙肩胛、胸、腹、臀、雙腿、雙足等身體部位進行緊張后放松,再做3次縮唇呼吸,每次5個循環[9]。1.3評價指標:分別于入科2h內和術前2h內用狀態焦慮量表評估患者焦慮狀態,并測定患者安靜狀態下的心率和血壓。狀態-特質焦慮問卷(State-TraitAnxietyInventory,STAI)由40項組成,分為狀態焦慮量表(SAI)與特質焦慮量表(TAI)兩個分量表,第1~第20項為SAI,SAI用于評定應激狀況下的狀態焦慮,每項從無到非常明顯記1~4分,分值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明顯,該量表信效度為0.88。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性別、文化程度、有無基礎疾病及手術配合程度等用頻數進行統計描述,采用χ2檢驗;年齡、心率、血壓、焦慮水平等采用均數±標準差(x±s)進行統計描述,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