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繪畫療法
時間:2022-04-22 04:40:00
導語:深究繪畫療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繪畫療法是用非語言的象征性工具表達自我潛意識的內容,其良好的適用性、安全性、高效性等優勢已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認可,并成為心理治療方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繪畫療法投射創傷后應激障礙
繪畫療法是一種接近自然、感受環境的心理治療方式,既能放松綜合的感覺,又能形成有用的認知行為。英國藝術治療家協會對其的定義為:借助藝術治療師的幫助,以繪畫、塑造等藝術為媒介,從事視覺心象的表達,藉此表達存于內心未能表達的思想和感情[1]。
繪畫療法有兩大理論基礎,一為大腦偏側化理論,一為投射理論。前者認為大腦左右半球存在優勢分工,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維、象征性關系和對細節的邏輯分析,右半球分管音樂、繪畫、情緒等心理機能,是圖像性的、與知覺和空間定位有關,具有音樂、繪畫、綜合的集合—空間鑒別能力[2]。后者認為繪畫療法是以分析心理學中的心理投射理論為基礎,利用模糊的(中立的)刺激來探究人格的深層,引發出能夠反映被壓抑為無意識的經驗、欲望、情緒的反應;它是一種有效的工具,能使在明確的測試狀態下被試無法表現或不愿表現的態度、人生中的變故等清楚地表現出來,投射法的解釋以作為整體的人,即“統一為無法分割之格式塔的獨特人格”為前提,不同于標準化人格量表得出的特性或傾向等特征的列表[4]。藝術心理學認為繪畫天然就是表達自我的工具,用非語言的象征性工具表達自我潛意識的內容,是心理投射的技術之一。
意象和言語屬于不同的認知系統,用邏輯思維中的言語改造原始認知中消極意象(心理障礙)是很困難的,言語在心理問題的解決上存在局限性。
Robin(1998)認為人類的思維大多是視覺性的,記憶可能是前語言的或是禁錮的,其創傷性經驗可能會被壓抑,無法用言語表達,從而增加了治療的難度,甚至導致治療的失敗,而藝術則是符號的和價值中立的,人們可以自由表達自身存在的問題和愿望,擺脫了社會道德標準的顧及,當個體意識到那些不被接受的思想、情感或沖動時,可能就會把毀滅性能量變成建設性能量。繪畫心理治療過程包括心理治療與創造兩個平行的過程,創造的過程事實上也為患者提供了重新認識自己的新方式。
繪畫療法有以下幾點優勢[3]:一為一幅繪畫作品或系列作品可出現不同時間、地點的事件,可提示出多種不可調和的情感;二為繪畫手法、形式靈活,不需熟練技術,任何人都可參加;三為繪畫可使心理治療常態化,日常生活中都可開展;四為繪畫可安全地釋放毀滅性的力量。國內外都有學者報道表明繪畫療法是一種科學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證實了其優勢。Reese(1996)報告了對16名年齡在5-12歲的有情緒和行為困擾的兒童所做的繪畫治療的研究,探討繪畫療法用于情緒表達的機理。Logies(2000)和Singh(2001)報道了繪畫在創傷治療方面的作用[5]。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不僅給災區人民帶來了經濟上的巨大損傷,更使得災害中幸存下來的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遺留有精神上的傷害,這些傷害會通過情緒和身體表現出來,稱之為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幸存者往往會出現回閃、情緒壓抑、憂郁、焦慮、麻木、缺乏情感、自責、對未來迷茫、肌肉緊張、害怕重新經歷創傷、高度警覺、退縮等,創傷記憶被受創傷者整個壓入潛意識,難以重構整個過程。繪畫治療中,受傷者通過繪畫透露出潛意識的記憶,把包涵其中的肉體痛苦或喪失的情感全部表達、宣泄出來,緩和了情緒上的沖突。
根據德田良仁[3]的歸納,繪畫療法有以下分類,亂涂描繪法、色彩拼繪法、交互色彩分割法、人物畫、房屋描繪法、HTP、家庭室內畫、動態型家庭畫、家庭整體法、風景構成法、加框法、課題印象畫、空間聯系法、交互劇本故事統合法、照片寫真利用法和集體繪畫制作法等。
研究認為繪畫療法適用于以下人群:不能說話或不想說話的患者,如孤獨癥、失聰、遲鈍、大腦損傷、妄想;對言語治療有阻抗的人,如對談話療法有抵觸情緒,而其他方法均無療效的;懷疑自己口語能力的人,和害怕治療師“玩他們心理”的人。通過繪畫療法可以處理的心理問題有飲食障礙(如食欲減退、貪食癥、暴飲暴食),物質濫用(如酗酒、吸毒),性虐待受害者,分裂樣人格障礙和精神分裂癥等[2]。
參考文獻:
[1]張振娟.繪畫在心理治療中的作用及其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26):120-122.
[2]魏源.國外繪畫心理治療的應用性研究回顧[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7):5946-5947.
[3]德田良仁,大森健一,飯森真喜雄,等.藝術療法1.理論篇[M].東京:巖崎學術出版社,1998.
[4][日]吉浣洪.樹木-人格投射測試[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
[5]HenleyD.AttachmentDisordersinPost-InstitutionalizedAdoptedChildren:ArtTherapyApproachestoReactivityandDetachment[J].TheArtsinPsychotherapy,2005,32(1):29-46.
- 上一篇:小議塞爾對言語行為的創新與貢獻
- 下一篇:縣水利領導學習工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