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3 02:11: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廉價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廉價豬肉還能吃多久
從太原市集貿市場上了解到的信息顯示:目前,新鮮豬肉的價格,已經從一個月前的每斤7.5元左右降到每斤6.5元左右,個別市場降至每斤6元以下,1斤豬肉的價格不到豆角、蒜苔、茄子三種蔬菜平均價的1.5倍。單從價格看,吃豬肉比吃菜還合算。從活豬的出售價格看,最近一周全省每斤活豬的出售價格在4.29到4.34元之間(資料來自豬E網),市場上玉米收購價大約為每斤0.83元左右,據此推算,目前山西的豬糧比價約為1:5.21,低于1:6的盈虧平衡點。全省養豬業,受豬肉價格下跌,飼料價格上漲雙重壓力的影響,已經無利可圖,出現了虧損。
豬肉價格大幅下跌,對于消費者來說,既是喜,也是憂。喜的是可以花較少的錢吃到較多的豬肉,憂的是這樣的局面還能維持多久,2007年的豬肉價格飛漲是否還會再次重演。
一、豬肉價格下行的成因
自2009年至今,全省養豬業克服金融危機、H1N1、飼料漲價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生豬養殖取得了很大發展,豬肉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經形成,豬肉價格下跌的狀況在所難免。究其成因主要有:
一是受2007年高價豬肉的刺激,生豬生產能力越來越強。全省生豬規模養殖戶由2008年一季度的508家,發展到2009年一季度的594家,2010年一季度的642家,生豬規模養殖戶戶均期末存欄由2008年一季度的561頭,提高到2009年一季度的720頭,2010年一季度的880頭;生豬養殖單位由2008年一季度的281個,發展到2009年一季度的528個,2010年一季度的622個。生豬養殖單位平均期末存欄2008年一季度為1406頭,2009年1季度為1139頭,2010年一季度為1170頭。生豬規模養殖戶戶均擁有固定資產,由2008年年末的129.3萬元,提高到2009年年末的138.2萬元,生豬養殖單位平均擁有固定資產,由2008年年末的249.0萬元,提高到2009年年末的346.3萬元。
二是為了穩定菜籃子,政府逐年加大了對生豬養殖的支持力度。2007年豬肉價格飛漲以后,各級政府為了穩定豬肉價格,確保人們的菜籃子,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生豬發展的政策,實施母豬保險補貼,加大對生豬的防疫,生豬生產大縣實施優惠和獎勵政策,豬肉價格過低時啟動凍肉收儲等。這些調控措施的實施,在豬肉短缺時,極大地促進了生豬的生產;在豬肉過剩時,堅定了生豬養殖戶和生豬養殖單位戰勝困難的信心,保證了生豬的平穩發展,穩定了豬肉市場。
廉價勞動力貿易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長期以來,低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一直是我國參與國際貿易的稟賦優勢,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科技的日新月異,我國廉價勞動力的競爭優勢正在蝕失。本文在客觀闡述我國低廉勞動力的比較優勢和存在的弱勢基礎上,通過勞動力競爭優勢的制度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國廉價勞動力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關鍵字:廉價勞動力國際貿易優勢劣勢發展對策
引言
20世紀90年代我國制造業人均實際工資的年遞增率為7.1%,而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率為6.75%,二者幾乎相當。但是包括非工資費用在內的勞動力成本的年均實際增長率已達10.4%,是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速度的1.5倍。盡管如此,在90年代末,我國勞動力成本的相對水平仍然低于國際勞動生產率的相對水平。1999年,我國的勞動生產率分別是美國、韓國和墨西哥的9.08%,21.98%和51.50%;同期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分別是這些國家的3.94%,11.27%和35.66%。我國勞動力成本的相對水平只相當于美國等發達國家和一些地區勞動生產率相對水平的40%-70%,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十分明顯。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我國目前低廉的勞動力,在國際貿易競爭中,仍存諸多劣勢。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其優劣勢,采取措施,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切實提高廉價勞動力的國際競爭力論文。
一、我國廉價勞動力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分析
我國經濟賴以成功的廉價勞動力絕大部分為低級勞動力,所謂低級勞動力系指未受國高等教育的,主要從事體力勞動的勞動者。在我國,低級勞動力的主要來源是農民、下崗工人和因為各種原因中斷教育的青年。由于這類人口的巨大基數,使得我國的低級勞動力資源遠遠供過于求。在供求關系作用下,勞動力作為一種商品的價格極其低廉,相比國外,在我國進行生產的企業其產品制造成本中的工人工資可以壓縮到很小的比例。廉價勞動力資源不僅為國內的制造企業所利用。同時也吸引了外國企業來華投資,在國際市場的大門打開后,遍布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加工制造企業便如雨后春筍般林立,這些企業中決大部分是引進資金和一條生產線便可以開工的低級制造企業,如玩具、紡織、制鞋業等。即使是高段如需要較大規模的機電制造業,倚靠的依然是廉價勞動力,因為技術工藝可以引進,最終需要的仍然是裝配流水線的熟練工人。利用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所形成的競爭優勢,我國的加工制造企業在國際上以驚人的低價迅速搶占市場。同時還有更多的企業在國內市場上進行激烈爭奪。
論廉價勞動力在貿易優劣勢
內容摘要:長期以來,低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一直是我國參與國際貿易的稟賦優勢,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科技的日新月異,我國廉價勞動力的競爭優勢正在蝕失。本文在客觀闡述我國低廉勞動力的比較優勢和存在的弱勢基礎上,通過勞動力競爭優勢的制度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國廉價勞動力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關鍵字:廉價勞動力國際貿易優勢劣勢發展對策
引言
20世紀90年代我國制造業人均實際工資的年遞增率為7.1%,而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率為6.75%,二者幾乎相當。但是包括非工資費用在內的勞動力成本的年均實際增長率已達10.4%,是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速度的1.5倍。盡管如此,在90年代末,我國勞動力成本的相對水平仍然低于國際勞動生產率的相對水平。1999年,我國的勞動生產率分別是美國、韓國和墨西哥的9.08%,21.98%和51.50%;同期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分別是這些國家的3.94%,11.27%和35.66%。我國勞動力成本的相對水平只相當于美國等發達國家和一些地區勞動生產率相對水平的40%-70%,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十分明顯。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我國目前低廉的勞動力,在國際貿易競爭中,仍存諸多劣勢。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其優劣勢,采取措施,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切實提高廉價勞動力的國際競爭力。
一、我國廉價勞動力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分析
我國經濟賴以成功的廉價勞動力絕大部分為低級勞動力,所謂低級勞動力系指未受國高等教育的,主要從事體力勞動的勞動者。在我國,低級勞動力的主要來源是農民、下崗工人和因為各種原因中斷教育的青年。由于這類人口的巨大基數,使得我國的低級勞動力資源遠遠供過于求。在供求關系作用下,勞動力作為一種商品的價格極其低廉,相比國外,在我國進行生產的企業其產品制造成本中的工人工資可以壓縮到很小的比例。廉價勞動力資源不僅為國內的制造企業所利用。同時也吸引了外國企業來華投資,在國際市場的大門打開后,遍布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加工制造企業便如雨后春筍般林立,這些企業中決大部分是引進資金和一條生產線便可以開工的低級制造企業,如玩具、紡織、制鞋業等。即使是高段如需要較大規模的機電制造業,倚靠的依然是廉價勞動力,因為技術工藝可以引進,最終需要的仍然是裝配流水線的熟練工人。利用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所形成的競爭優勢,我國的加工制造企業在國際上以驚人的低價迅速搶占市場。同時還有更多的企業在國內市場上進行激烈爭奪。
廉價出租房分配方案
為確保我區廉租住房分配工作公開、公正、公平、有序進行,現根據《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國發號)和《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的通知》(政發號)文件精神,制定本廉租住房分配方案。
全區本次涉及30套廉租住房的分配,根據我區城市中享受廉租住房補貼的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公平、公正、公開分配。區住房保障辦公室負責組織廉租住房家庭的審核、公示、確認和分配工作。
一、分配對象及條件
(一)申請條件
1、申請人家庭成員具有規劃區范圍非農業常住戶口,目前享受廉租住房補貼,且家庭成員中至少有一人在當地居住3年以上;
2、現無房居住的家庭或現人均住房建筑面積低于8平方米的家庭;享受廉租房分配的對象以家庭為單位,申請人家庭成員之間必須有法定贍養、扶養或者撫養關系。
廉價租房工作調研報告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調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而住房保障問題更是廣大群眾高度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之一。為了解決低收入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市積極出臺了廉租房政策,并不斷加大政策力度,切實解決了部分群眾的住房困難。而區更是作為市唯一的實物配租試點區對廉租房政策的實施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和探索。區人大代表組緊密圍繞廉租房政策在社區的落實情況,歷時半年,通過走訪、實地考察、座談等形式進行了詳細扎實的調研,對面臨的問題做了具體的分析,以便對今后的工作提供參考和決策的依據。
一、廉租房政策目前的基本情況
1、社區推進廉租房工作基本情況
社區自2年實施廉租房政策以來,截至2年10月,區街道共有179戶家庭享受租金補貼。其中,低保戶171戶,低收入群體8戶,含外來人員家庭占31%。每年的申請和退出情況動態、平穩(見下表):
根據核定住房面積的差額不同,享受戶的租金補貼最低為620元/月,最高為3038元/月(只有一戶)。其中,月補貼額在1000元以下的家庭占絕大多數。月補貼額為最低標準620元的有153戶,約占85%以上(見下圖1)備注1。
這些享受對象不平均地分布在社區14個居委中,以人口密集的老式公房小區的居民為多。受益戶數超過20戶的均為該類型,如日六1、日六2、江南、日二(見下圖2)。
自主專利權技術提升對外貿易競爭力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技術性的貿易壁壘;知識產權貿易壁壘;貿易條件惡化;貿易競爭優勢將受到更大挑戰;結束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整體經濟貿易形勢繼續了多年來的良好態勢、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出口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貿易中關于知識產權的糾紛很多時候是包括在技術性貿易壁壘之中的、中國屢遭國外知識產權的調查,嚴重的影響了中國產品的出口、產品附加值通俗的講就是指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貿易條件惡化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中國不僅有廉價的簡單勞動力,還有相對發達國家廉價的熟練勞動力、中國現今和以后還會遇到同樣的問題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技術和技術創新對當代的國際貿易已經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一點得到了廣泛的共識。各國都把技術創新作為提升本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最有力的武器,使本國能夠從國際貿易中獲得更多的利益。本文就技術創新對我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影響作了分析。
關鍵詞:貿易;競爭力;因素
中國加入WTO以來,宏觀經濟和對外貿易都增長迅速,整體經濟貿易形勢繼續了多年來的良好態勢。但是,在普遍樂觀的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隱藏在這種良好態勢后面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比如經濟增長方式的單一,以高投入低產出為特征的經濟效益低下,貿易方面的出口產品附加值偏低,對外貿易條件惡化,以及頻頻遭受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等都在困擾著中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性的貿易壁壘
技術性貿易壁壘指一國或一個區域組織以維護國家或區域基本安全、保障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而采取的一些強制性或自愿性的技術性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出口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市場準入上的影響,即達不到設定的技術標準,就不能順利的出口;另一個是對產品競爭力的影響。企業技術、環保及為改善工人勞動條件的投入都直接增加了產品成本,企業要獲取相關認證的費用也相應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從而喪失了產品價格優勢,削弱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對外貿易競爭力分析論文
1技術性的貿易壁壘
技術性貿易壁壘指一國或一個區域組織以維護國家或區域基本安全、保障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而采取的一些強制性或自愿性的技術性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出口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市場準入上的影響,即達不到設定的技術標準,就不能順利的出口;另一個是對產品競爭力的影響。企業技術、環保及為改善工人勞動條件的投入都直接增加了產品成本,企業要獲取相關認證的費用也相應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從而喪失了產品價格優勢,削弱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2知識產權貿易壁壘
貿易中關于知識產權的糾紛很多時候是包括在技術性貿易壁壘之中的,但是在這里我們單獨把它拿出來討論是因為與其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相比較,它有其特殊性,而且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對中國的外貿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知識產權壁壘是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名義下,對含有知識產權的商品,如專利產品,貼有合法商標的商品,以及享有著作權的書籍、唱片、計算機軟件等實行進口限制;或者憑借擁有的知識產權優勢,實行“不公平貿易”。中國屢遭國外知識產權的調查,嚴重的影響了中國產品的出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國同發達國家技術差距的不斷縮小而造成的出口對其國內產業的威脅的不斷擴大,另一方面是我們同發達國家真實技術差距的存在。
產品附加值通俗的講就是指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從原材料到成品的過程中所凝結的技術、創新、人力勞動、品牌和附加服務等價值的增值。它與產品的價值增值鏈的長度,技術含量,創新程度,附加服務的質量和產品品牌價值等有很大的相關關系。日本經濟學家關志雄先生的“附加值”理論告訴我們:在一個產品的業務鏈上,組裝的附加值最低,研發的附加值最高;中間值的生產雖有技術含量,也會慢慢遞減,而到了銷售和售后服務,附加值會隨之高漲起來,因為它有品牌和健全的售后服務體系。由此可見,在組裝的上游,是技術、信息與知識;在組裝的下游是包裝、銷售及服務。而在產品的中游組裝階段,是廉價勞動力在創造財富.中國的出口產品基本上集中在初加工的產品、棉紡織品和機電產品上,這些產品的技術含童低,加之中國的國際名牌少,尤其是機電產品甚至包括高新技術產品都是處于產品的中游組裝階段,這是中國利用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的結果,但是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低,出現所謂的“豐產不豐收”現象。這主要是由我國技術能力低所導致的。
3貿易條件惡化
對外貿易競爭力
1技術性的貿易壁壘
技術性貿易壁壘指一國或一個區域組織以維護國家或區域基本安全、保障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而采取的一些強制性或自愿性的技術性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出口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市場準入上的影響,即達不到設定的技術標準,就不能順利的出口;另一個是對產品競爭力的影響。企業技術、環保及為改善工人勞動條件的投入都直接增加了產品成本,企業要獲取相關認證的費用也相應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從而喪失了產品價格優勢,削弱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2知識產權貿易壁壘
貿易中關于知識產權的糾紛很多時候是包括在技術性貿易壁壘之中的,但是在這里我們單獨把它拿出來討論是因為與其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相比較,它有其特殊性,而且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對中國的外貿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知識產權壁壘是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名義下,對含有知識產權的商品,如專利產品,貼有合法商標的商品,以及享有著作權的書籍、唱片、計算機軟件等實行進口限制;或者憑借擁有的知識產權優勢,實行“不公平貿易”。中國屢遭國外知識產權的調查,嚴重的影響了中國產品的出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國同發達國家技術差距的不斷縮小而造成的出口對其國內產業的威脅的不斷擴大,另一方面是我們同發達國家真實技術差距的存在。
產品附加值通俗的講就是指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從原材料到成品的過程中所凝結的技術、創新、人力勞動、品牌和附加服務等價值的增值。它與產品的價值增值鏈的長度,技術含量,創新程度,附加服務的質量和產品品牌價值等有很大的相關關系。日本經濟學家關志雄先生的“附加值”理論告訴我們:在一個產品的業務鏈上,組裝的附加值最低,研發的附加值最高;中間值的生產雖有技術含量,也會慢慢遞減,而到了銷售和售后服務,附加值會隨之高漲起來,因為它有品牌和健全的售后服務體系。由此可見,在組裝的上游,是技術、信息與知識;在組裝的下游是包裝、銷售及服務。而在產品的中游組裝階段,是廉價勞動力在創造財富.中國的出口產品基本上集中在初加工的產品、棉紡織品和機電產品上,這些產品的技術含童低,加之中國的國際名牌少,尤其是機電產品甚至包括高新技術產品都是處于產品的中游組裝階段,這是中國利用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的結果,但是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低,出現所謂的“豐產不豐收”現象。這主要是由我國技術能力低所導致的。
3貿易條件惡化
國際貿易優勢與劣勢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長期以來,低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一直是我國參與國際貿易的稟賦優勢,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科技的日新月異,我國廉價勞動力的競爭優勢正在蝕失。本文在客觀闡述我國低廉勞動力的比較優勢和存在的弱勢基礎上,通過勞動力競爭優勢的制度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國廉價勞動力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關鍵字:廉價勞動力國際貿易優勢劣勢發展對策
引言
20世紀90年代我國制造業人均實際工資的年遞增率為7.1%,而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率為6.75%,二者幾乎相當。但是包括非工資費用在內的勞動力成本的年均實際增長率已達10.4%,是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速度的1.5倍。盡管如此,在90年代末,我國勞動力成本的相對水平仍然低于國際勞動生產率的相對水平。1999年,我國的勞動生產率分別是美國、韓國和墨西哥的9.08%,21.98%和51.50%;同期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分別是這些國家的3.94%,11.27%和35.66%。我國勞動力成本的相對水平只相當于美國等發達國家和一些地區勞動生產率相對水平的40%-70%,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十分明顯。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我國目前低廉的勞動力,在國際貿易競爭中,仍存諸多劣勢。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其優劣勢,采取措施,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切實提高廉價勞動力的國際競爭力。
一、我國廉價勞動力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分析
我國經濟賴以成功的廉價勞動力絕大部分為低級勞動力,所謂低級勞動力系指未受國高等教育的,主要從事體力勞動的勞動者。在我國,低級勞動力的主要來源是農民、下崗工人和因為各種原因中斷教育的青年。由于這類人口的巨大基數,使得我國的低級勞動力資源遠遠供過于求。在供求關系作用下,勞動力作為一種商品的價格極其低廉,相比國外,在我國進行生產的企業其產品制造成本中的工人工資可以壓縮到很小的比例。廉價勞動力資源不僅為國內的制造企業所利用。同時也吸引了外國企業來華投資,在國際市場的大門打開后,遍布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加工制造企業便如雨后春筍般林立,這些企業中決大部分是引進資金和一條生產線便可以開工的低級制造企業,如玩具、紡織、制鞋業等。即使是高段如需要較大規模的機電制造業,倚靠的依然是廉價勞動力,因為技術工藝可以引進,最終需要的仍然是裝配流水線的熟練工人。利用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所形成的競爭優勢,我國的加工制造企業在國際上以驚人的低價迅速搶占市場。同時還有更多的企業在國內市場上進行激烈爭奪。
小析國際貿易發展教學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它給中小型企業提供了平等競爭的環境,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增加貿易機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增強企業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除此之外,網絡信息技術發展使網絡貿易不僅無時間、地域的限制,受自然條件影響小,而且便捷而廉價,可以頻繁地接觸國內外的潛在客戶,向他們介紹自己的產品、服務和企業文化,從而發現更多的潛在目標顧客群,獲得新的商業機會,甚至獲得開拓國際市場的機會。貿易中實用電子商務,取消了以前交易的前期準備、磋商、簽合同、公正及履行合同時的紙質簽證環節,完成了多邊、遠程及自動達成交易的目的,簡化了貿易流程,另外電子商務減少了數據的重復錄入,降低了人工操作誤差,節省了時間,提高了交易效率。而且電子商務大大降低了國際貿易間的門檻,使得大多數中小企業甚至個人均可以通過網絡搭建的商務平臺進行相互交易,促使了國際貿易范圍不斷擴大,并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電子商務引起國際貿易向著網絡化和無紙化轉變,促使政府改變傳統的監管模式在進出口通關、外匯核查、出口退稅、進出口檢驗檢疫、申領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海關方面的統計及商品額度等方面完成了電子化,使得監管效率大大提高。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擁有者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這是其他國家所無法比擬的。廉價的勞動力帶來的是相對廉價的商品,而正好憑借這一優勢以極強的性價比占領和開拓市場。廉價的勞動力也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優勢。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我國逐漸建立了政企分開、明確分工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是,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的創新力,而且在政策法規方面也沒有對科技方面的創新提供足夠的保護和重視。許多地區的經濟發展呈現出嚴重的不平衡,并由此造成了我國經濟結構的不平衡,也在根本上制約著我國整體的經濟發展,經濟的增長能力和效益直接影響著我國的國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使得各個產業間的發展也呈現出畸形狀況,更重要的是產業間的發展不平衡也嚴重影響到了生態環境,使得生態環境遭受到了許多破壞。
為了更好地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專業外貿人才。選擇與學校有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的大中型公司和企業,作為產學研合作伙伴,擴大訂單培養規模,雙方一同進行人才培養,增加學生在公司、企業接受現場教學的比例,安排學生參加企業實際生產、營銷、出口具體工作任務。讓學生盡早介入企業公司實際工作,融入公司企業文化,提高職業道德、團隊精神、綜合素質,與公司企業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關系。這樣的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有著較強的專業技能,同時也有著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這樣當他們離開學校,走上屬于自己的工作崗位之后,很快就能適應新環境。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校教學要根據社會的需要對學生進行培養,提高學生正確履行外貿業務的能力,保證學生畢業后能盡快適應現代化的國際貿易環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應根據市場變化,積極探索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法,為社會輸送高素質、實用型人才。
作者:于洪麗單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