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建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1 12:51: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擴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醫院改擴建設計思考

摘要:本文通過兩個中醫醫院的案例介紹與分析,提出在當前中醫醫院改擴建工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和矛盾,以及可借鑒參考的方法與程序。

關鍵詞:中醫;醫院改擴建;更新

中醫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醫醫院更是中醫藥文化繼承和創新、展示和傳播的重要場所。但目前“改造中醫”、“取消中醫”的論點不絕于耳,中醫醫院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也成為爭論的焦點,因此大部分的中醫醫院除了面臨著改擴建的發展壓力外,還同時面臨著長大生存的壓力。只有加強中醫醫院的建設力度,突出特色,才能逐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和理解。中醫醫院的設計應在尊重中醫理論的基礎上,把握中醫藥文化的內涵,以病人為中心,使中醫藥文化中的整體觀、辯證施治等核心思想得到發揚和光大。

隨著中國進入醫院建設的高速發展時期,國家也加大了對中醫醫院的投資力度。中醫醫院的建設一般分為重新異地建設和在原址改擴建兩種發展模式,很多中醫醫院在是否保留原有經營的老醫院,還是全部異地建設的問題上,存在兩難的選擇。一方面新建醫院前期投資成本巨大,還面臨著城市新區病源不足、交通不便的問題。另一方面老院雖然位于舊城區,具有良好的口碑,就醫方便、病源充足,但面臨著醫院改擴建用地緊張、內部擁擠、功能雜亂的現實問題。因而中醫醫院的改擴建項目也可以引入中醫辨證施治的觀點,通過前期的“望、聞、問、切”的手法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即首先應通過對醫院原有的基礎狀況進行實地踏勘,了解每日的門診數量和醫院病人就診情況,這是“望”的階段。然后與醫院院長、相關基建人員及醫生進行座談,找出醫院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醫療特色、資金投入等情況,以明確醫院改擴建的近、遠期總體目標,這是“聞與問”的階段。而“切”的階段就在通過多方案的比較與篩選,把握醫院目前最核心的問題,集中資金和人力加以解決。中醫醫院的規劃也可以充分體現出中醫的“整體觀”的概念,即需要綜合考慮內部各種管網和流線的合理性,又要在改擴建過程中既保證醫院在施工期間的正常運轉,又讓其他部位逐步“有機更新”。

1案例一:剖析仙桃市中醫醫院——新舊結合、體現人性化的模式

1.1項目概況

查看全文

原址擴建校園規劃思考

深圳大學始建于1983年,現有后海、西麗兩個校區,用地面積2.72平方公里,本文主要研究建校初期就開始建設的后海校區北區的校園規劃。

一、深圳大學總體規劃發展概況

深圳大學建校初期,校園建設的規劃理念和硬件建設都走在全國高校的前列,但隨著深圳特區的快速發展,學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學校辦學用地和發展空間明顯不足。學校建校初期校園面積約66萬平方米,設計學生規模4000人,到2005年,全日制在校生19434人,是建校設計規模的5倍,而校園面積只增加了40%。學校在做“十一五規劃”時,除了向政府申請新增校區,也重新對老校區進行規劃。根據深圳大學近三個五年規劃,到2020年規劃在校全日制學生45000-50000名,是2005年學生總數的2.5倍;“十一五”期間校園規劃新增建筑面積約41.6萬平方米;“十二五”期間,校園規劃新增建筑面積31.5萬平方米;“十三五”期間,校園規劃新增建筑面積約71.29萬平方米。

二、深圳大學后海校區北區校園建設規劃的變化

2.1規劃更新中技術指標的變化。在2007年第一次規劃更新中,校園按容納24000名本科生進行規劃,規劃用地面積109.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現狀50.29萬平方米,規劃后總建筑面積75.71萬平方米,容積率0.69。在2015年第二次規劃更新中,后海校區按照容納35000名全日制學生進行規劃,規劃用地面積114.22萬平方米,現狀保留計容面積55萬平方米,新增計容面積26.94萬平方米,規劃后總建筑面積81.97萬平方米,容積率0.72。2.2規劃更新中的側重點。在第一次規劃更新中規劃著力解決整理校園規劃結構,整合綠地景觀保護系統、改善交通系統、改造和新增部分教學、宿舍、行政用房。在進行第二次規劃更新時,學校由教育型大學提升為科研型大學,因此規劃更新中著力解決新建高水平的教學科研產業轉化平臺、在有限的用地內平衡各種空間需求,集約節約使用用地。2.3功能組團的變化。在第一次規劃更新中形成以中部生活區、南部生活區為核的雙中心結構,保留了校園北部荔枝林和南部中心廣場、文山湖、杜鵑山的開敞空間;通過不同功能建筑布局,形成了西廣場軸線、中心廣場軸線和文山湖軸線三大非完全對稱的軸線關系,形成動態均衡。在第二次規劃更新中在延續了第一次規劃更新的空間結構,強化校園與科技園功能和空間的銜接,在學校東北角新增科研功能分區,結合小東門和地鐵站,開展科研平臺建設,強化與科技園的聯系;將西北角新增綠地納入規劃范疇,強化綠化和休閑運動區之間的聯系。2.4傳統及特色的保留。二次規劃更新都是進行組團式布局,利用地形高差,保護原有地形地貌,在保持校園傳統的空間特色及景觀風貌的基礎上挖掘土地利用潛力,并與后海校區南區規劃建設進行銜接。在第一次規劃更新中以校園中部的科技樓為校園制高點和標志物,保留校園荔枝林綠地、文山湖及杜鵑山綠地,形成永久保護綠地,劃定校園綠線,與綠化景觀通廊緊密相連,形成完整的綠化景觀系統。在第二次規劃更新中延續了永久保護綠地的用地范圍,并增加了西北角綠地。即使在綠地下建設停車場,也僅考慮地下停車,一層頂上覆土還原綠地。第二次規劃更新還強調以人為本,強調生活空間和學習空間的互相交叉和滲透,大力營造休閑活動空間。2.5交通系統的變化。在第一次規劃更新中新開小北門,完善車行出入口,在臨近各校門設置集中地下停車場,規劃地下及地面停車位1500個。完善步行及自行車系統,并設計了校巴線路。在第二次規劃更新中新開了小東門,完善了校園巴士與城市公交系統的銜接。拓寬校園道路,增加校園次干道,并增加出入口出車道,提高出入口的通行能力,改善高峰時出入口擁堵狀況。在第二次規劃更新中增加了停車位數量,規劃實現人車分流,設置地下停車位1500個。結合主導人流導向,設立相對獨立的慢行、綠道系統,深化了校巴路線,結合校園周邊情況,合理規劃公共交通系統。2.6建筑單體的變化。在第一次規劃更新中新建及改造項目主要包括學生宿舍改造:首先將西南片區大部分教工宿舍拆除新建為學生宿舍;中部容積率低的學生宿舍區的改造分成四期開發,對現有建筑進行部分拆除及改造。將西南學生片區西區中的校辦企業改造為學生宿舍,并在片區空地開發新建高層宿舍。新建藝術、外語教學大樓、改造行政中心、遠期規劃了正門附近的地下停車場、南部體育場的地下車庫。在第二次規劃更新中,除了第一次規劃更新中確定新增的項目,另外根據學校發展規劃增加了:食堂拆建工程、學術交流中心、幼兒園、科研樓一期、科研樓二期、建規學院擴建、西南片區地下停車場、師生活動中心、留學生公寓、教師公寓、學生公寓三期及配套附屬用房。

三、深圳大學后海校區北區校園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查看全文

改擴建道路DLG輔助算法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臻成熟和遙感技術的飛速發展,遙感影像記錄的大量地表信息是更新GIS最主要、最有效的數據來源[1]。道路網數據的更新是GIS空間數據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快速提取、更新技術的研究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20世紀70年代中期,國內外就開展了大量關于直接從遙感影像中提取道路信息的研究工作,但是到目前為止,該技術在完整性和正確性方面尚未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QuickBird等高分辨率影像的商業化使用,為利用遙感影像快速更新地圖,實現變化檢測[2]提供了可能。為更方便準確地從遙感影像中識別道路,本文擬研究基于舊有的柵格化DLG和最新精確配準的遙感影像圖,提取遙感影像中發生延伸及拓寬道路的新算法,實現DLG的快速更新。

1道路提取前的準備工作

1.1數據格式轉換與配準

整個道路提取算法是在MATLAB環境下運行的,需將DLG與遙感影像轉化為MATLAB可以讀取的格式。遙感影像為金字塔格式,利用ArcGIS軟件對其做適當處理,并將DLG中的道路邊緣線圖層柵格化[3],以文本文檔的格式輸出。在柵格化DLG的過程中,設置邊緣線的顏色屬性為黑白漸變色,使得每條線都具有唯一的灰度值,以便利用DLG中的道路信息作為先驗數據。由于格式的轉化,兩者失去了地理坐標信息,需要將其重新配準,可以選擇線性正投影、仿射變換、投影變換等幾種方法。

1.2道路邊緣線提取并截斷

如圖1(a)(b)所示,矩形框所包圍的道路邊緣線上各點具有統一的編號12121。由之前的操作可知,該線屬于同一道路的邊緣,顯而易見,無法將其視為一條直線。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適用于處理近似直線的道路線邊緣,因此,利用唯一灰度值信息自動提取出邊緣線段后,需使用曲線離散化[4]的方法將其截斷為短直線,直至打斷后的每段邊緣線都接近于直線為止,圖1(c)為截斷邊緣線的示意圖。截斷后,斜率小于1的直線段定義為近水平道路邊緣線,并存放在近水平道路邊緣線數組中,其他道路線存放在近豎直道路邊緣線數組中。

查看全文

擴建海域市場配置意見

全面推進海域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加強源頭預防腐敗,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我市海洋經濟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海域使用管理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和《省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海域使用權辦法》等法律法規,現就我市全面推進海域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海西建設《規劃》和市第十次黨代會的部署要求,繼續深入實施“依港興市”戰略,按照“摸底確權是基礎,收儲流轉是途徑,市場配置是核心,和諧發展是目的”的要求,進一步拓寬配置范圍,完善配置機制,增強管理效益,充分發揮市場在海域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健全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海域資源市場化配置體系,規范海洋開發利用秩序,促進海洋開發與保護的和諧統一,為推動我市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二、基本原則

推行海域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牽動各方利益,關系一方發展穩定大局,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下原則,確保穩妥、有序、有效推進。

1、依法依規原則。海域資源屬于國家,必須堅持依法管理海洋經濟活動,維護海洋經濟發展的市場秩序。推行海域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必須符合海洋功能區劃,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海域資源二級市場配置,必須建立在取得海域使用權的基礎上,做到依法配置、依法流轉。

查看全文

電所改擴建施問題分析論文

摘要:既有變配電所改擴建與新建變配電所施工有所不同,需要邊運行邊施工,安裝難度大、安全問題突出、調試過程復雜。為此,根據施工實踐總結概括出改擴建施工的一般原則和要求,以及施工組織設計、細化施工方案和作業計劃的準備工作;詳述了施工內容和具體步驟,以及安全保證的具體措施,并強調了施工中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既有變配電所;改擴建;施工問題

變配電所是維持企事業單位正常工作的電力供應中樞,設備多、技術復雜。隨著國家對基本建設和改造工程投資的不斷加大,變配電所的改擴建項目也越來越多。既有變配電所改擴建與新建變配電所施工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運行中的既有變配電所改擴建要邊運行邊施工改造,安裝難度大,安全問題突出,調試過程復雜。現根據幾期工程的施工實踐,就運行中的變配電所改擴建施工問題進行探討。

1、原則

根據施工圖紙和既有變配電所實際情況,認真地進行核對分析,據以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及措施。總的來說,改擴建施工應遵照以下原則:

(1)滿足本范圍內各單位生產生活的正常用電需求。

查看全文

高速路擴建爆破作業策略思索

1.工程概況

1.1項目簡介

國家高速公路網沈海線,福建省福州至泉州高速公路擴建工程QA1合同段測設里程為K346+600-YK358+690(ZK358+595.019),全長約12km。高速公路擴建標準為由原來雙向四車道擴建為雙向八車道,擴建方式為在原高速公路基礎上雙側拼寬或單側拼寬。

1.2路基土石方主要工程數量

全線共有路基填方113.8萬方,路基挖方61.5萬方,其中路基挖石方24.5萬方。挖石方段落主要分布在K349+100~K351+900段。石方段落均為雙側拼寬,拼寬寬度為8m。

1.3石方段落周圍環境

查看全文

縣級中醫院擴建整體方案

為加快縣中醫藥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中醫藥醫療、保健、康復需求,結合我縣實際情況,特制定此方案。

一、基本狀況

縣中醫院位于鎮中心地段,是一所傳承祖國傳統醫學、堅持突出中西醫結合醫療特色,全力服務患者、造福一方的專科醫院;是縣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困難職工愛心醫院、醫療保險定點醫院、人壽保險指定醫院。始建于1987年,現有建筑面積為2800平方米的醫療、辦公綜合樓一座,內設骨病、腎病、糖尿病、針灸推拿、中西醫、婦科等16個特色專科科室。2008年,門診量42454人次、住院2830人次、手術1500余例,中醫藥治療率達61%。現有員工59人,其中中醫中藥從業人員13人,占員工總數的22%。

多年來,由于受體制、機制及投入不足等因素影響,縣中醫院醫療服務質量和整體服務水平嚴重落后。但隨著人民群眾保健意識的提高和中醫藥高效穩固的醫療優勢,使中醫院的門診量和住院患者逐年遞增。現年均門診量由三年前的2萬人次上升至4萬人次,年均住院人次由三年前的1400人次猛增至2800人次。目前,中醫院的建筑規模、布局及住院條件已無法滿足廣大患者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導致急需診療設備引進、開展新醫療項目等工作無法落實,已經嚴重制約中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和對中醫藥醫療產業的發揚與繼承。

二、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2009年省市衛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關于深化醫藥衛生改革的意見》和《醫藥衛生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兩個醫改文件,圍繞加強醫療業務用房建設,完善醫療設備配置,規范醫療服務運行機制和體制,全面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切實保障好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查看全文

隧道改擴建工程的動態監測技術研究

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既有隧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新建及改擴建隧道工程也越來越多。改擴建隧道的施工過程,會導致隧道周邊圍巖產生多次擾動[1],降低圍巖的結構承載能力,對施工的安全性產生了不良影響。目前,我國公路隧道大斷面改擴建的施工經驗相對不足,需在實踐中不斷地提高并完善施工技術。以福建夏蓉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為例,通過現場監控測量及數據分析的形式,研究擴建隧道施工對隧道圍巖的影響。

1工程概況

1.1隧道狀況。后祠隧道位于龍巖市適中鎮上鄭村與后祠村之間,屬于雙洞分離式隧道,2車道的長度均為990m,且縱坡均為-2.275%。因現有的車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所以要對原隧道進行擴建。2014—2016年在原隧道的左側新建一座3車道隧道,隧道長1542m(ZK130+473~ZK132+015),凈空(寬×高)14.00m×5.00m;2017—2018年又將原右洞2車道隧道擴建為4車道隧道形成大斷面隧道,擴建后隧道長967m(YK130+542~YK131+509),凈空(寬×高)17.75m×5.00m。后祠隧道擴建完成后形成新的3洞小間距隧道。具體洞室位置關系見圖1。1.2施工情況。原右洞2車道隧道因受前期新建隧道的多次擾動,導致圍巖應力場受到影響,圍巖承載能力下降,考慮到將2車道擴建成4車道的施工過程中會對圍巖的應力場進行再次擾動,隧道洞口圍巖抗壓能力較差,屬于V級圍巖,因此采用CRD(交叉中隔壁)法施工[2]。首先對原洞二次襯砌進行切縫,切縫厚度要大于二襯厚度,然后對需要爆破的地方進行鉆孔,間距不能超過80cm,深度要大于原二襯厚度。爆破采用普通鉆爆法,為了降低爆破對相鄰既有隧道產生的不良影響,爆破前需在現場進行試驗,獲取爆破參數后,再進行爆破,保證現場施工安全、順利地完成。

2監控方案

為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需要對現場進行監控測量,及時了解圍巖狀態,并對其狀態的變化進行研究分析,預見險情及事故,以防患于未然。本次監控測量依據相關測量技術規范及相關單位對監測的要求進行,監測項目有地表邊坡沉降、周邊位移、拱頂下沉、地質超前預報等監測項目[3]。本文為研究隧道圍巖變形的情況主要介紹地表邊坡沉降、周邊位移以及拱頂下沉的監測情況。

3實例分析

查看全文

煤炭工業企業改擴建研究

摘要:本文對煤炭工業企業改擴建礦井總平面設計進行研究,歸納出改擴建礦井總平面設計原則與方法,并通過陜北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韓家灣煤礦工程實例,詳細介紹了改擴建礦井總圖設計原則在工程中的實際運用,力求發現新因素,新方法,為今后的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提供最佳總圖運輸設計方案。

關鍵詞:煤礦工業企業;改擴建礦井;總圖運輸設計

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開采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國家。煤炭的發展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的動蕩發展階段、1978年至1993年軌跡發展階段、1993年至2001年煤炭市場培育和發展階段、2002年以后煤炭產業超常規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2002年以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煤炭需求大幅增加,這一時期煤炭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煤炭產量大幅增加,相關配套政策陸續出臺,煤炭生力水平快速提升,出現了許多開采、生產工藝先進的大型新型礦井,但也存在不少礦產資源依舊豐富、開采條件優越的老舊礦井,這些礦井生產工藝、供電、供水、外部運輸、井下運輸、通風安全等各系統均不配套,不但限制煤礦的產量,而且給生產安全形成隱患。在這種趨勢下技術改造刻不容緩。工業企業生產技術改造的同時,為使改造達到最佳目標,總圖運輸專業也需要對礦井總平面布置進行改造,以配合新的工藝流程體現新型礦井風貌提高運輸能力。總圖專業設計人員必須對改造進行深入研究、探討,總結經驗,發現新因素,新方法,努力提高水平為企業技術改造提供最佳總圖設計方案。

1技術改造礦井總圖設計原則

技術改造礦井改造形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設計中為今后生產力提高考慮預留建設場地,在原場地進行改擴建。改造方法可在保證工藝流程前提下,改造原有單一功能建筑,新建聯合建筑提高建筑功能性,節約場地。另一類是原設計中未考慮預留場地,需在原有場地外的改擴建。可距原場地較近或獨立成區進行改擴建。無論哪種形式的改擴建,總圖布置時除滿足新建廠礦總圖布置的原則和要求外,還必須考慮特殊要求:(1)要處理好煤礦生產和技術改造的關系,按技改礦井特點充分利用已有設施,以不影響礦井生產為前提,充分發揮功能作用,采取改造利用措施,最大限度合理利用現有建構筑物、工程管線、鐵路運輸等設施,做好新老管線、運輸路徑的銜接。避免浪費,節省投資。(2)深入了解改擴建礦井現狀,包括生產情況、工藝流程、工程管線及對平面布置的特殊要求、場地利用情況、公路鐵路運輸條件等。(3)堅持以人為本,完善職工生活福利設施。注意綜合利用、環境保護和場地綠化,改變原企業面貌。(4)新選工業場地要考慮與老場地交通,與周邊工廠之間的聯系,盡量不影響或少影響其他工廠的正常生產。(5)充分利用空地,布置緊湊合理,節約用地,提高場地利用率。

2陜北礦業公司韓家灣煤礦總圖運輸設計

查看全文

高速公路路面擴建設計探析

1現有吐烏大高速公路路面結構及現狀

1.1現有路面結構組成及運營維修情況

本段高速公路現有路面結構為:面層為瀝青混凝土,基層為水泥穩定砂礫,底基層為天然砂礫,路面結構層厚度總體較薄。截止到2009年,本段高速公路已運營了十余年,在長期交通荷載和氣候環境因素作用下,路面普遍出現了縱向裂縫、橫向裂縫、沉陷、泛油與車轍等病害。2009年9月~2010年10月,完成了該段高速公路舊路面病害處理及罩面施工。隨著2010~2012年交通量的迅猛增長,路面又出現了新的裂縫、沉陷、泛油、車轍等病害,養護部門已對其做過細致的修補,目前使用狀況良好。

1.2現有路面破損狀況

對本段高速公路路面進行調查與檢測,內容包括:路面病害調查、回彈彎沉檢測、平整度檢測、探地雷達檢測、路面取芯與試驗。在調查檢測與試驗的基礎上,依據《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對各項指標進行評價分析。現有路面檢測與評價結果為:使用狀況良好,整體強度高,但局部病害嚴重;路面面層2013年5月第9期HighwayEngineering道路工程病害較為普遍,典型病害有裂縫、龜裂、泛油等,PCI評價為中、差的路段較多;路面彎沉檢測結果較好,路面結構層強度高,PSSI評價為良;探地雷達檢測和路面鉆芯取樣試驗表明,沿線各層厚度均勻,整體強度較好,但是全線的瀝青中、下面層礦料級配波動較大。結合現有路面檢測與評價結果以及管理單位提供的相關材料,認為現有路面的主要病害為:橫向裂縫、平整度不足、泛油。

1.3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