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址擴建校園規劃思考
時間:2022-09-08 09:19:06
導語:原址擴建校園規劃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圳大學始建于1983年,現有后海、西麗兩個校區,用地面積2.72平方公里,本文主要研究建校初期就開始建設的后海校區北區的校園規劃。
一、深圳大學總體規劃發展概況
深圳大學建校初期,校園建設的規劃理念和硬件建設都走在全國高校的前列,但隨著深圳特區的快速發展,學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學校辦學用地和發展空間明顯不足。學校建校初期校園面積約66萬平方米,設計學生規模4000人,到2005年,全日制在校生19434人,是建校設計規模的5倍,而校園面積只增加了40%。學校在做“十一五規劃”時,除了向政府申請新增校區,也重新對老校區進行規劃。根據深圳大學近三個五年規劃,到2020年規劃在校全日制學生45000-50000名,是2005年學生總數的2.5倍;“十一五”期間校園規劃新增建筑面積約41.6萬平方米;“十二五”期間,校園規劃新增建筑面積31.5萬平方米;“十三五”期間,校園規劃新增建筑面積約71.29萬平方米。
二、深圳大學后海校區北區校園建設規劃的變化
2.1規劃更新中技術指標的變化。在2007年第一次規劃更新中,校園按容納24000名本科生進行規劃,規劃用地面積109.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現狀50.29萬平方米,規劃后總建筑面積75.71萬平方米,容積率0.69。在2015年第二次規劃更新中,后海校區按照容納35000名全日制學生進行規劃,規劃用地面積114.22萬平方米,現狀保留計容面積55萬平方米,新增計容面積26.94萬平方米,規劃后總建筑面積81.97萬平方米,容積率0.72。2.2規劃更新中的側重點。在第一次規劃更新中規劃著力解決整理校園規劃結構,整合綠地景觀保護系統、改善交通系統、改造和新增部分教學、宿舍、行政用房。在進行第二次規劃更新時,學校由教育型大學提升為科研型大學,因此規劃更新中著力解決新建高水平的教學科研產業轉化平臺、在有限的用地內平衡各種空間需求,集約節約使用用地。2.3功能組團的變化。在第一次規劃更新中形成以中部生活區、南部生活區為核的雙中心結構,保留了校園北部荔枝林和南部中心廣場、文山湖、杜鵑山的開敞空間;通過不同功能建筑布局,形成了西廣場軸線、中心廣場軸線和文山湖軸線三大非完全對稱的軸線關系,形成動態均衡。在第二次規劃更新中在延續了第一次規劃更新的空間結構,強化校園與科技園功能和空間的銜接,在學校東北角新增科研功能分區,結合小東門和地鐵站,開展科研平臺建設,強化與科技園的聯系;將西北角新增綠地納入規劃范疇,強化綠化和休閑運動區之間的聯系。2.4傳統及特色的保留。二次規劃更新都是進行組團式布局,利用地形高差,保護原有地形地貌,在保持校園傳統的空間特色及景觀風貌的基礎上挖掘土地利用潛力,并與后海校區南區規劃建設進行銜接。在第一次規劃更新中以校園中部的科技樓為校園制高點和標志物,保留校園荔枝林綠地、文山湖及杜鵑山綠地,形成永久保護綠地,劃定校園綠線,與綠化景觀通廊緊密相連,形成完整的綠化景觀系統。在第二次規劃更新中延續了永久保護綠地的用地范圍,并增加了西北角綠地。即使在綠地下建設停車場,也僅考慮地下停車,一層頂上覆土還原綠地。第二次規劃更新還強調以人為本,強調生活空間和學習空間的互相交叉和滲透,大力營造休閑活動空間。2.5交通系統的變化。在第一次規劃更新中新開小北門,完善車行出入口,在臨近各校門設置集中地下停車場,規劃地下及地面停車位1500個。完善步行及自行車系統,并設計了校巴線路。在第二次規劃更新中新開了小東門,完善了校園巴士與城市公交系統的銜接。拓寬校園道路,增加校園次干道,并增加出入口出車道,提高出入口的通行能力,改善高峰時出入口擁堵狀況。在第二次規劃更新中增加了停車位數量,規劃實現人車分流,設置地下停車位1500個。結合主導人流導向,設立相對獨立的慢行、綠道系統,深化了校巴路線,結合校園周邊情況,合理規劃公共交通系統。2.6建筑單體的變化。在第一次規劃更新中新建及改造項目主要包括學生宿舍改造:首先將西南片區大部分教工宿舍拆除新建為學生宿舍;中部容積率低的學生宿舍區的改造分成四期開發,對現有建筑進行部分拆除及改造。將西南學生片區西區中的校辦企業改造為學生宿舍,并在片區空地開發新建高層宿舍。新建藝術、外語教學大樓、改造行政中心、遠期規劃了正門附近的地下停車場、南部體育場的地下車庫。在第二次規劃更新中,除了第一次規劃更新中確定新增的項目,另外根據學校發展規劃增加了:食堂拆建工程、學術交流中心、幼兒園、科研樓一期、科研樓二期、建規學院擴建、西南片區地下停車場、師生活動中心、留學生公寓、教師公寓、學生公寓三期及配套附屬用房。
雖然自2005年以來深圳大學后海校區北區已進行了二次規劃更新,但規劃的落實仍然趕不上學校發展速度,校園規劃中還存在以下不足:3.1缺乏人文環境的打造。高校作為教育人的重要陣地,在規劃和設計中不僅要考慮其教育功能,更要關注人文環境的打造。校園建筑本身也是一種文化的載體,應當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和時代烙印,因此校園規劃不僅要注重規劃和建筑設計本身,更重視校園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個性化空間的構建。深圳大學后海校區北區規劃新建的單體標志性建筑不足,建議根據學校文化創新發展綱要的要求,在校園規劃中應落實綱要中的環境平臺建設項目,凸顯校園文化特色。3.2缺乏新需求的功能用房。由于學校土地資源有限,深圳大學后海校區北區規劃中優先保證高等學校十二大類基本辦學條件功能用房。由于原學校建設初期建成的教師宿舍已改造成學生宿舍,學校無法解決新入職教師住房問題,建議在下次規劃更新中考慮增加教師公寓的規模。根據《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深圳市作為推進城市停車場建設第一批試點示范城市之一,要求在公共設施集中區停車設施建設上進行試點示范。建議學校復合利用地下空間,增大配建地下停車場,以滿足社會車輛的停車需求。3.3校園規劃需結合城市總體規劃統一考慮。深圳大學后海校區北區位于城市中心區,學校在城市總體規劃中不僅承當教育科研功能,還被賦予了生態公園的功能,供校內外人士參觀、游覽。建議學校以城市設計導則,結合城市規劃來指導校園未來的更新建設。另外深圳大學后海校區北區外圍地區已開發利用,周邊的高層建筑不僅損害了校園的景觀,也制約了校園后期的規劃開發,建議將校園周邊規劃包含在城市規劃控制內容之中。3.4校園規劃更新文件需明確時效性。校園建設規劃包含了校領導對學校發展的期許與愿景、管理單位對校園運營的需求、學院老師對教學研究發展的看法、學生對大學校園生活與學習的憧憬。精確的、詳實的校園修建性詳細規劃應以寬松的、框架式的校園規劃為導則。建議賦予規劃文件明確的有效時段,從一次性完成改為持續進行,同時通過專項規劃導則的模式制定校園規劃更新文件。3.5缺乏科研用房的衡量標準。高新技術的出現和成長,已將高校與企業融為一體。深圳大學作為教育科研型高校需預留足夠的學產合作的培訓與研究空間,但目前普通高等學校建設標準中沒有科研用房的測算標準,建議學校參考同類高校的規模規劃建設科研功能用房。結語近年來我國高校紛紛開始開展新一輪的校園規劃,持續性地校園更新將成為我們的主要課題。借鑒深圳大學校園規劃更新經驗,將有助于高校滿足未來持續發展的需求,引導校園更新工作更加科學、高效的進行。
參考文獻:
[1]美國密歇根大學近55年校園規劃更新文件分析;劉宇波、盧倚天;南方建筑;2015.6
[2]大學校園規劃與建筑設計研究初探;林齊;
[3]高校老校區校園規劃與設計理念探索——以河海大學(清涼山校區)為例;王杰;江西建材;2016年第11期;
作者:黃珺 單位:深圳大學基建部
- 上一篇:高校信息化規劃現狀與建議
- 下一篇:校園暴力在刑法中的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