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1 12:44: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擴大內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淺析擴大內需的策略

一、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是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

居民按收入水平可以分為高、中、低收入者三部分群體。統計數據表明,2005年占我國總人口20%的低收入人群的總收入,占全民總收入的份額為5.73%,而占我國總人口20%的高收入人群的總收入,占全民總收入的47.81%。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我國的基尼系數在1980年為0.30,在1990年上升為0.36,2000年達到0.4089,2005年為0.458。根據中外研究學者依據統計數據的計算,2008年我國的基尼系數為0.469,已經超過了0.4的國際警戒線。這也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居民的收入分配失衡問題越來越突出,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根據邊際消費傾向理論,高收入者擁有較多的財富,他們的消費需求接近飽和,邊際消費傾向低,對消費的貢獻也較少。而中低收入者占總人口的比重很大,他們也有強烈的消費欲望和需求,而較低的收入水平使他們沒有消費能力,最終就帶來了總需求的萎縮。因此,國家應該以經濟發展為基礎,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加大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擴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努力縮小收入差距,擴大社會總需求,從而帶動經濟增長。

二、啟動消費需求,建立可持續的符合國情的消費模式

內需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兩個方面。從對經濟增長作用的特點來看,理論上擴大投資需求對拉動經濟增長的短期作用十分明顯,但投資需求在一定意義上只是消費需求的派生需求,從社會再生產的角度,只有消費需求才是經濟增長真正和持久的拉動力量。因此,擴大內需關鍵在于啟動消費需求。在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約2/3,而消費總量卻還沒有達到全國的1/3。可見,廣大農民是最大的潛在消費群體。據國家統計局測算,目前我國農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費支出,將給國民經濟帶來2元的消費需求。因此,擴大內需,要注重開拓農村市場,以其消費的擴大來推動我國的經濟增長。在拉動農村居民消費方面,國家出臺了家電下鄉政策,此政策旨在擴大農村消費,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同時也實現了轉移出口能力擴大內需的目的。在此,筆者認為,家電類商品屬于高耗能產品,不符合我們所倡導的低碳經濟的要求。低碳經濟包括低碳生產與低碳消費,低碳生活逐漸成為了我們健康的生活追求模式。

通過擴大此類高耗能產品的消費來實現拉動農民消費是以破壞我們的低碳環境為代價的,不符合節能環保的理念,也無法形成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消費模式。此外,家電下鄉并不一定能夠有效地啟動農村消費。在我國農村,沒有消費能力的農民群眾仍然無法享受到這項政策的優惠。還有部分農民暫時并沒有家電的消費需求,卻只是為了享受這項優惠而消費了并不一定是自己最需要的商品。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這不僅沒有使資源能到合理配置,也降低了家電給農民帶來的效用。由此也可以得出,家電下鄉不如采用更直接的方式,如派發消費券等,給予農民真正實際的補貼,從而有效帶動農民消費。從長遠來看,開拓農村市場,關鍵還在于提高農民收入,僅僅依靠政府優惠政策無法徹底改善農民狀況,應當切實提升農民創造價值的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其實際購買能力,建立起可持續的符合我國農村現狀的消費模式。推行“科技下鄉”政策,積極提供技術、信息、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等服務。通過新產品與新技術的推廣帶動產業發展水平的提高,促進農業持續發展。

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解決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

查看全文

淺論財政擴大內需

一、擴大內需歷程中存在的重要標題

第一種看法以為,當前擴大內需的制約因素重要有以下幾點:

1、持幣動機增強,影響現期斲喪。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社會成員有一種儲備方向的內在愿望。改造開放以來,隨著收入程度的前進,人們在前進斲喪的同時,審慎動機也在增強,分外是在當前,城鎮住民的審慎動機更為顯著,這重要是由三個因素造成的:一是大批國有企業職工下崗;二是當局機構改造,精簡布局事情職員;三是子女上學、購置住房、醫調治老保險等用度增長。

2、市場供求的布局性抵牾影響斲喪的有用增長。我國現在的買方市場具有顯著的布局性特性。供采取需求的不調和直接制約著斲喪的實現。重要是市場提供未能順應差異收入水溫和富饒程度的斲喪群體的須要。地域之間的產業結談判產物布局類似,多年的重復配置形成大量的無效提供,造成生產本事的相對過剩。相當多的企業只是把生產的著眼點定位于都市住民,但對擁有8億多斲喪者的屯子市場卻研究不夠,使許多產物生產脫離了屯子的現實,也就便是放棄了屯子這一遼闊的市場。

另一方面,產物格量也影響著斲喪者的需求生理和斲喪舉動。據資料表現,國家質量技能監視局重點監控129類產物,近幾年抽查的4411家企業的5233種產物,及格率均低于80%。字串9

3、收入程度的不屈衡制約了斲喪的擴大。據測算,我國比年來住民的小我私家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數垂垂增大,現在已高出0.4。另據國家統計局視察,1996年末城鎮住民儲備存款余額為30850.2億元,此中20%以上屬于公款私存,2.5%的城鎮住民人均儲備存款僅1080.5元。由于高收入者的斲喪方向小于低收入者,當百姓收入肯定時,分配差距擴大高出肯定限度,就大概使總斲喪程度降落。

查看全文

水利局擴大內需自查報告

一、項目建設的情況

根據中央關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決策部署和相關政策文件精神,我局領導高度重視,為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補助,組織技術骨干力量,結合“十一五”水利規劃,及時編制上報并通過審批和現已組織實施的項目有:20*年第四季度農村安全飲水項目、20*年第二批農村安全飲水項目、20*年第三批安全農村飲水項目、馬街烏灣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南沙鎮桃園坡5000畝高穩農田建設項目和楊系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

(一)項目基本情況

1、20*年第四季度農村安全飲水項目。根據《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20*年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代實施方案)的批復》(云發改農經〔20*〕2512號)文件精神,××縣20*年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村飲水安全項目總投資524.32萬元,到項目完工時,收到項目撥款524.32萬元,解決10個鄉(鎮)21個村委會30個村民小組2285戶104*人及2939頭牲畜的飲水水質不達標問題

2、20*年第二批農村安全飲水項目。根據《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20*年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實施方案(代可研)的批復》文件精神,該項目總投資156.53萬元,建設規模為鋪設管道72.1公里,日供水量為370.58立方米,涉及全縣5個鄉鎮14個村委會17個自然村,解決3107人、675頭大牲畜的飲水水質不安全問題。

3、20*年第三批農村安全飲水項目。根據××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州水利局《關于下達飲水安全工程20*年第三批擴大內需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的通知》(紅發改投資〔20*〕515號)文件精神,該項目總投資412.50萬元,解決41個自然村8189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查看全文

市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監督方案

一、監督檢查的組織機構、主要任務和工作方式

(一)組織機構。由市紀委監察局牽頭,會同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審計局成立*市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落實監督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紀委監察局執法監察室,負責領導小組工作部署的督辦落實、組織協調和情況綜合。

(二)領導小組的主要任務。監督檢查各相關單位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的擴大內需政策情況;組織監督檢查項目進展情況;聽取各成員單位和相關部門、單位的工作匯報,交流溝通信息;協調處理監督檢查中遇到的問題;定期向市政府報告監督檢查工作情況,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工作方式。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根據本部門的工作職能,重點對擴大內需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將監督檢查情況向領導小組報告;領導小組重點向項目單位派駐監察組,及時掌握和了解項目進展情況;定期召開領導小組聯系會議,通報項目進程,推動各項制度的建立與健全,研究制定監督檢查方案;領導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項目進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形成意見和建議;領導小組定期組織聯合檢查,聯合檢查組由市紀委監察局牽頭,各成員單位派員參加,并將檢查結果以書面形式向市政府報告。

二、監督檢查的內容

監督檢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落實情況,對項目建設情況進行全過程監督。重點對項目的前期工作、基本建設程序、項目管理“四制”、工程建設“三大控制”以及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根據各自職能,確定監督檢查的重點內容。

查看全文

金融危機對擴大內需啟迪思考

一、金融危機產生的直接原因及本質

1.金融危機產生的直接原因。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直接原因源于次級抵押貸款。這是美國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自2001年“9•11”事件后,由于擔心經濟下滑,美聯儲開始連續降息,同時,放貸機構間競爭的加劇催生了多種多樣的高風險次級抵押貸款產品。這使得一些中低收入者紛紛入市購房。而2004年底,美聯儲又走上加息歷程。利率的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再加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產品(包括次貸危機所涉及的有問題的抵押債券)被作為資產充斥著對沖基金的投資組合,被保險公司和退休基金當作資產放在賬戶上。這個衍生品泡沫的破滅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波及全球央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基金公司、股市等金融領域,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沉重打擊。

2.金融危機產生的本質。盡管此次金融危機從現象上看與以往的經濟危機似乎不同,但深入探尋,我們會發現,它們本質上是一致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通過對社會總資本的運動的分析,得出了社會化大生產要求各個部門必須按一定的比例協調發展,否則,必有部門的產品過剩,最終導致經濟危機的發生。這次的危機從本質來看也是由產業結構比例失調所導致的,是全球經濟、金融格局長期失衡的結果;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比例失調的結果。

二、金融危機導致擴大內需的緊迫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于投資和出口,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不斷走高,年均增長約16%,幾乎高于經濟增長的一倍。美國金融危機將會透過降低美國國內消費需求,影響到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大幅下降,同時美國已向國民呼吁購買國產商品,因此我國產品出口形勢嚴峻。海關總署統計表明,2008年1-8月,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2197億美元,增長13.3%,比去年同期回落3.1個百分點。而在廣東,對美出口走軟的趨勢更為明顯,廣州海關統計報告,2008年1-7月,廣東對美出口同比增6.3%,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回落7.5個百分點,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塑料制品和玩具三項更落得負增長,出口額同比分別下降25.1%、12.4%和4%。近期歐洲經濟也受美國金融風波所累而迅速惡化,今年第二季度出現了負增長,中國對歐盟出口前景也陰影重重。這些都將導致我國經濟放緩,因此要保證我國穩定的經濟增長,擴大內需尤其緊迫。

三、制約當前內需擴大的因素分析

查看全文

增加投資擴大內需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黑龍江省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優勢條件分析;農業基礎設施投資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政策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增加投資、擴大內需是拉動經濟增長,保證就業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舉措、農業基礎設施是從事農業生產所必備的公共基礎條件、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具有顯著的生產乘數效應、農業支出占財政總支出比重沒有明顯上升,缺乏農業基礎設施投資資金、農業比較效益低,投入缺乏補償機制,影響農業基礎設施投資主體的積極性、耕地質量下降、農田水利建設落后,能源增長緩慢問題依然是黑龍江省農業基礎建設的薄弱環節、國家要繼續增加對黑龍江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支持總量、政府要調動企業、中介組織和農民等社會力量參與小型公共設施建設積極性、各級地方政府要整合投入資金,調整農業基礎設施資金投入重點等,具體請詳見。

增加投資、擴大內需是拉動經濟增長,保證就業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舉措,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投資的重點領域。黑龍江省要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在正確審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基礎上,加大工作力度,深入開展以農業基礎建設投資為重點的新一輪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黑龍江省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優勢條件分析

農業基礎設施是從事農業生產所必備的公共基礎條件,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具有非排他性、非消費性和非競爭性,主要由國家供給,部分層次和領域面向市場。本文主要研究水利、公路、電力、耕地和部分農機設備。

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具有顯著的生產乘數效應,農業水利等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不僅能夠直接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還能夠降低自然災害的成災率,增強農業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保障農業生產的穩定性。農業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能夠降低農業生產總成本。農業電網的建立和改造既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又能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耕地和農機的整備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增加了農業發展的后勁。

長期以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薄弱制約了黑龍江省農業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黑龍江省要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有利機遇,把增加農業基礎建設投資放在擴大內需的首位,切實下大力氣抓實抓好,以此推進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農民收入的提高,農民就業數量的增加和農村消費市場活力的提升。

查看全文

擴大內需稅收政策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當前供求的基本形勢出發,分析當前內需不足的原因,對1998年以來中國擴大內需的稅收政策作一個簡單介紹與評析;對是否減稅和如何減稅以及進一步擴大內需的稅收政策等問題提出了看法與建議。

關鍵詞:內需;農業稅;社會保障稅;遺產與贈予稅;稅收政策

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擴張性的宏觀財政政策,是一種由政府實施的反周期的宏觀調節方式,其宏觀調控目標是扭轉有效需求不足、經濟運行偏冷和經濟增長速度偏低的形勢。從理論,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可能年復一年地長期堅持,必然要在完成反周期調節任務后逐步淡出。但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淡出的關鍵性前提是其基本目標得到了實現,具體標志是經濟運行由冷轉暖的拐點已經穩定地形成,即經濟增長曲線穩定地由下滑轉為調頭向上。

2002年,我國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但是,由于我國經濟正日益融入全球經濟格局,而2003年由于存在美伊戰爭和非典型肺炎等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現在還不能斷言經濟回暖的穩定拐點已經出現,所以,積極的財政政策還需繼續實施一段時間,積極財政政策的淡出,必然是逐步的和漸進的,否則,勢必導致2003年經濟增長明顯的下滑波動。我們知道,近五年的積極財政政策主要采取的是增支的辦法,即“發行國債——投資基礎設施——擴大內需——經濟增長”。無可否認,我國運用稅收杠桿的方法還不多,運用稅收政策的空間還是很大的。政府如何充分運用相機抉擇稅收政策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調節是今后一個時期應該予以重視的問題,因此在內需不足的經濟形勢下,研究進一步擴大內需的稅收政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供求的基本形勢及當前內需不足的原因分析

我國目前供求形勢,居民消費呈下降趨勢。1998~2001年最終消費率(指最終消費占GDP的比率)較低,分別為58.1%、59.7%、60.8%、60.6%(發達國家一般在70%左右),庫存商品達3萬億元,國內86%的產品供過于求;2002年的居民消費價格在2000、2001兩年漲幅恢復上漲之后,又一次出現下降,2002年1~12月份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同比下降0.8%,降幅比001年同期增加1.5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比2001年同期下降1.3%,降幅比去年同期增加0.5個百分點。

查看全文

在全市擴大內需項目督辦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召開全市擴大內需項目督辦會,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措施和上級相關文件精神,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落實責任和要求,加強監督檢查,全面推進我市新增中央投資項目建設,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資金使用安全。

剛才,發彬、陶磊同志就加強項目實施和資金管理工作講了很好的意見,我完全贊同。對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政策,加強項目實施管理,我提三點具體要求。

一、統一思想認識,切實加強對新增中央投資的監督管理

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及其給中國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國家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出臺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大措施,今年新增中央投資1000億元。從前一階段的工作情況看,我市各級各部門按照國家和省的部署和工作要求,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建立健全了協調組織機構。各級各部門能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擴大內需政策,并且認識不斷加深。各級各有關部門把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政策、強化新增中央投資項目監督檢查納入正常管理。

國家非常重視中央擴大內需政策的貫徹落實,為加強對中央新增投資的管理和監督檢查,成立了由中紀委、監察部牽頭,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審計署為成員單位的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落實檢查組,12月初以來檢查組分赴各省對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政策和新增中央投資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國家發改委稽查組在對昆明市的稽查中發現了不少問題,敲響了警鐘。下一步中央檢查組還將深入到市、縣一級進行檢查。此次檢查的內容,主要有七個方面:一是檢查工程項目規劃、立項是否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中央規定的投向,是否存在未經批準擅自改變建設標準、建設內容和建設規模;二是檢查發改部門是否迅速下達新增投資計劃,財政部門是否按規定及時撥付資金;三是檢查資金管理使用是否公開透明,是否存在滯留、擠占、截留、挪用以及虛報冒領、鋪張浪費建設資金等情況;四是檢查國土、環保、建設、林業等行業主管部門是否及時有效辦理項目建設相關手續;五是檢查建設項目是否履行審批、核準、備案程序,是否執行土地、環保、節能等政策和管理規定,是否按照項目建設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要求實施和管理;六是檢查項目及施工單位是否落實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否存在質量安全隱患問題;七是檢查項目建設過程中是否存在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索賄等違紀違法問題。

查看全文

論擴大內需下經濟發展的選擇

就當前而言,影響我國內需發展的因素主要有:首先,普通居民收入偏低,收入增長緩慢,低收入人群比重較大,CPI持續走高,生活成本偏高,導致消費不足。其次,居民貧富差距過大。據聯合國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的基尼系數達0.55,遠遠超過0.4的警戒線,成為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高低收入群體差距懸殊,使社會財富過多地集中在少數高收入階層手中。而高收入階層平均消費傾向低,致使全國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下降,使消費需求不旺[2]。再次,居民收入預期不好,當期消費減少。根據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說”理論,居民當前的消費取決于持久收入,也就是說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直接影響當前的消費支出。近年來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居民職業穩定性下降,返鄉農民工增多,失業率不斷升高。再加上住房、教育、醫療等價格普遍上漲,使居民預防性需求增加,支出預期加大,使即期消費減少[2],需求難以擴大。(二)消費觀念中國傳統的消費觀是“勤儉節約”、“量力而行”,“無債一身輕”,這與西方流行的“及時行樂”、“借錢消費”(消費信貸)的消費觀是沖突的。中國目前的高儲蓄率就是這種主流消費觀的反映。它的轉變需要較長的過程。目前我國的社會勞動保障體系還不完善,醫療、衛生、教育、養老等社會保險范圍還不大,居民的養老、醫療、失業、住房、教育等未來支出預期的增加和不確定性,使即期消費嚴重滯后,形成“有錢不敢花”的心理狀態。極大影響到城鄉居民的消費傾向。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是導致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率偏低而儲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四)消費環境當前,我國消費環境和市場秩序不斷惡化。現階段,行業壟斷、無序競爭、假冒偽劣等現象廣泛存在,毒奶粉、毒饅頭、地溝油等食品、藥品安全問題頻出,以及社會投機炒作風潮日盛,人為哄抬物價,使居民有錢不放心花。良莠不齊的消費環境會影響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水平,并且成為目前我國居民消費率持續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五)消費信心消費信心是影響經濟復蘇、擴大需求的關鍵因素和重要精神支柱。有了信心,需求就旺盛,有錢就敢花、愿花;缺乏信心,有錢也不敢花。往往促使危機深化和惡性循環的根源是信心問題。三我國擴大內需的對策就當前而言,擴大內需最根本的是刺激消費問題,其實質就是政府通過宏觀調控,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引導消費需求。(一)提高居民收入擴大內需首先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是消費增長的基礎,沒有穩定、長久的收入增長,擴大消費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末。當前,保持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從根本上講,也就是保就業、保收入、保民生。在當前形勢下,要特別提高中低居民的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因為,中低收入人群改善生活、增加消費的欲望強烈,如果增加他們的收入,可以迅速地把潛在需求轉換為有效需求,增強消費者的購買力。其次,要把縮小貧富差距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推手,使廣大的城鄉居民能夠公平地分享改革開放成果。因為,高收入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弱,而低收入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強。過大的收入差距會導致兩極分化,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里,而這些富人的邊際消費傾向很弱,而占人口比重很大一部分的低收入者有強烈的購買欲望和需求,這樣就會造成總需求萎縮。因此,政府應該采取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差距是擴大社會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2]。(二)改變消費觀念樹立現代消費觀念,倡導文明、健康的消費方式,鼓勵信貸消費,形成符合時代國家發展的消費風尚。使居民“有錢舍得花”、“有錢更敢花”。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受小農經濟和小商品經濟思想意識的影響,自給性消費習慣,平均主義消費心理,克勤克儉的消費傳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人們的消費發展。而另一方面,中國人在消費上又有很強的從眾心理和愛面子消費心理。為此,可以利用發達國家和發達地區的消費示范性,通過宣傳,樹立現代的消費觀念,倡導文明、健康的消費方式來刺激消費。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以及東西方文化的不斷交融,我國傳統的消費觀念正在被新的觀念所取代,花錢買享受、買時尚、買輕松、買健康已成為城鎮居民消費的新趨勢,現代消費觀念正在逐步形成。如:無病早防治“未病”的健康觀;節假日外出“游山玩水”的休閑觀;家務勞動社會化的享受觀;健身、美容、K歌的娛樂觀,還有節能環保的現代觀,等等。這些觀念的形成,必將推動城鎮居民消費服務的升級,對刺激消費需求[3]。

完善和規范社會保障體系,降低人們的消費風險,以促使居民放心消費,提高居民即期消費,使居民消費無后顧之憂。國家“十二五”規劃指出,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完善實施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優先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建立和完善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中國最需要啟動的是廣大農村的內需,完善農村社保體系尤為重要。建立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制和完善的福利制度,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既體現社會的公正公平又讓農村地區被極度壓抑的消費能得到很大的釋放[4]。(四)優化消費環境消費環境對居民消費影響巨大。優化消費環境,可以保障老百姓消費安全,能讓消費者放心花錢。應繼續加快流通領域法律法規的建設,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堅決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偷逃騙稅等行為,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重塑商業倫理道德和商業誠信。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扼制虛擬經濟膨脹,保障我國經濟安全。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對消費者的保護,防止消費者權益受損害[1]。1.發展現有消費熱點,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目前我國的三大消費熱點是:住房、家用轎車、旅游。還有手機、電腦、娛樂、教育等消費熱點。要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一是加快商業企業業態與營銷手段的創新,以刺激形成新的消費熱潮和熱點。二是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也能培養產生新的消費熱點。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我國消費的發展趨勢是從手機消費時代→汽車消費時代→體驗消費時代不斷推進。因此,繼續實施房控政策,發展3G手機,促進汽車業大發展,大力發展健康娛樂業、體育文化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都是非常必要的。2.加快發展服務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我國優化產業結構、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戰略。[5]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旅游業。拓展服務業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推進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的市場管理辦法,調整稅費和土地、水、電等要素價格政策,營造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3.大力發展假日經濟要解決我國內需不足的問題,在大力引導農村居民消費的同時,更不能忽視城鎮居民的消費能力。我國城鎮居民中也隱藏著巨大的沒有釋放出來的消費潛力。每天在單位埋頭苦干、沒有足夠的休閑時間,不得不說是制約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原因之一。鑒于此,筆者認為適當延長或者增加節假日也是擴大內需的措施之一。在目前,我國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采取措施擴大內需、以助經濟增長之時,恢復五一黃金周不失為擴大內需的有益舉措。尤其是當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較大,一部分高收入群體是需要增加其休閑時間來擴大消費的。節假日,無論是聚會、出游、探親訪友還是逛街購物,都是在增加消費,四五月份我國大多地方正是春光明媚的好時光,非常適合人們出行[2],恢復五一長假利大于弊。增加閑暇時間、發展假日經濟對當前擴大內需有著積極的作用。第一,它可以變消費者的潛在消費為現實消費。第二,閑暇消費培植出了更多的消費熱點,從而增加了消費需求,并由此帶動更多相關產業的發展。假日里人們除了在家休息之外,更多的時間用于探親訪友、上街購物、旅游、從事娛樂、體育、文藝、文化等活動,這必然增加居民在旅游、娛樂、精神文化、飲食及其他方面的消費支出,從而帶動我國的旅游業、商業、飲食業、娛樂業、教育、精神文化市場的發展。特別是旅游業,它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及國民收入的乘數效應很強,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效應很可觀。據統計,我國旅游部門每收入1元,社會綜合效益可達6~7元;每增加一個就業人員,可為社會增加5個就業機會。發展旅游業大有前途。就我國而言,國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加之旅游業投資少、見效快、產出大、吸收勞動力多,因此是一個最有發展前途的新興產業,對當前擴大內需具有巨大的作用。今年十一、中秋長假高速公路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導致自駕游成井噴式發展,旅游需求強勁釋放,假日旅游市場出現空前火爆態勢。國家應借助這項政策引發出的居民消費熱情形成大消費發展戰略,讓其成為中國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基點。高速免費對于那些具有一定的經濟條件但不是特別寬裕的30~40歲的中青年最具吸引力。這個群體有相當高的消費欲望,如果政策引導得好,將激發出巨大的消費潛力。但今年準備工作不充分,出現大量擁堵現象,效果不好,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節假日旅游的積極性。為緩解集中出游和交通壓力,全國假日辦建議加快推進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也可學習發達國家經驗,實行以全民休閑為基礎、以彈性帶薪休假為主體的休假體系,以此分流和緩解“集中式”休假帶來的壓力。此外,還要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注意旅游投訴,整治“導游”變成“導購”,景點購物騙局等損害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和長遠利益的不良行為。要不當總結經驗教訓,細心維護旅游業的健康發展[3]。4.實現消費服務社會化有利于提高全社會的消費規模經濟效益,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勞動力就業的增加。消費服務業的發展和提升,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促進消費服務業的發展,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擴大內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由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出面動員興辦或企業開展的各種服務活動,諸如:家電維修上門,報刊投遞到戶。房屋維修、廚衛疏通、家教服務、看護老幼、病殘、小孩借托、送貨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顯而易見,這些消費者的不斷興起,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也為城市下崗再就業提供了廣闊的渠道。其次,是對傳統消費服務業的升級改造。通過引進先進生產服務技術,學習先進的經營方式,大力發展連鎖經營,進一步提升消費服務層次,并和國際接軌,推動我國消費服務化的進程。各級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挖掘地方消費文化特色,打造消費知名品牌,實現消費服務的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

1.產業政策調整和完善產業結構。當前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有效供給不足。其中一部分過剩是由于大量的無效供給導致的供需結構性矛盾而致使“市場過剩”。調整和完善產業政策是創造有效供給,開拓市場需求的重要途徑A5。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實踐表明,在人均GDP達到2000~3000美元以后,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將呈現大幅度上升的趨勢,并將最終超過第二產業的比重,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1]。我國2011年人均GDP達5414美元,第三產業大發展時機已經成熟。現在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比重都在70%左右。我國2011年三產比重分別是:第一產業10.12%、第二產業46.78%、第三產業43.1%。自2008年以來,這個第三產業比重一直在上下波動、徘徊不前。可見,近幾年來我國的第三產業發展緩慢,并無多大起色。有必須改變這種現狀,促使第三產業迅速發展,比重逐步提高。2.財政政策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可以直接拉動內需。最近政府采取了“十項舉措”來擴大內需保經濟穩定增長。這些措施主要是采用財政再分配的辦法,加大資助困難學生、優撫救濟;采取財政和金融措施,資助群眾買房等;給予困難和低保家庭發放價格補貼等。要采取穩健的貨幣政策,防止物價進一步大幅上漲,把CPI控制在3%以內。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比重,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費預期。3.利率手段利率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之一。降低存貸款利率,特別是降低用于消費的貸款的利率,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國內需求。如何刺激潛在需求變為有效需求?那就是消費貸款,用低利率和寬松的貸款條件來增加消費貸款,鼓勵消費,提前消費,“今天花明天的錢”。降息可以直接幫助企業減少投資成本,有助于鼓勵企業增加信貸,擴大投資,使更多項目得到融資。同時降低了存款收益和居民儲蓄傾向,有助于刺激個人消費,遏制存款定期化趨勢[4]。我國應根據市場變化,逐步實行市場化的利率政策,有效利用利率手段調節經濟,促進消費。4.國債手段適當發展國債政策國債是保證政府通過增加公共投資支出并擴大內需的基礎,增加政府公共投資,可以更加直接、有效的提升需求水平,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同時增加國債發行也可以調動剩余儲蓄,促進儲蓄與投資均衡機充分就業目標的實現。此外,根據《國家十二五經濟發展規劃綱要》,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大力發展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創業機會。要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發展新型消費業態,拓展新興服務消費,完善鼓勵消費的政策。要合理引導消費行為,發展節能環保型消費品,倡導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模式。鼓勵擴大民間投資,放寬市場準入,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6]。結語總之,擴大內需是一個長期、艱巨任務,政策性強、涉及面廣。要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把促進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出口拉動向內需拉動轉變,并采取各種手段,刺激需求、拉動消費。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中國經濟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本文作者:朱吉玉工作單位: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

查看全文

區領導擴大內需項目工作推進會講話

同志們:

剛剛結束的區委十二屆十次全委會和區經濟工作會上,區委、區政府確定了未來一個時期的“3421”發展思路、明確了奮斗目標和工作措施,這無疑是在新形勢下作出的科學正確抉擇,我們都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區委的決定上來,做到言行一致抓發展,步調一致破難關,滿懷信心地邁向新目標,取得新輝煌。

今天下午的會議就是對區委十二屆十次全委會和區經濟工作會精神的深化和落實,是邁出擴內需、保增長、促發展的重要一步。今天,我們召開全區擴大內需項目工作推進會,主要任務是積極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重大機遇,總結近段時間我區向上申報項目、爭取資金工作情況,安排部署項目推進工作。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準確把握當前經濟形勢,找準經濟增長的著力點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也正經受多年來最大的挑戰。合川也不例外,一段時期以來,我區企業生產經營形勢嚴峻,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明顯加大,工業投資增長放緩。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從20**年12月開始到2010年底將拿出1.18萬億元的中央資金,帶動4萬億的投資規模,隨之,重慶也出臺了12條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是國家和重慶有效應對當前經濟形勢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更為合川加快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這個機遇。

第一,要充分認識保持我區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重要性和有利條件。區委、區政府確定明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要增長15.5%,力爭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力爭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財政收入增長20%。要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充分發揮投資第一動力,必須通過一大批的項目實施來保證我區經濟持續平穩增長。正因為如此,區委全委會確定了100項重點項目、投資規模123億元來支撐目標的實現。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為了保增長、擴內需,明年國家將堅持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注重綜合運用減稅、擴大中央政府投資等多種手段加大保障民生、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這必將為我區保增長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堅定信心,把加大固定資產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任務,按照國家政策的要求,加大內需項目的謀劃和爭取力度,確保我區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不低于去年的增長速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