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教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6 00:57: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驗教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經驗教訓

發達國家舊城改造的經驗教訓

舊城改造

改革開放以后,城市經濟迅猛發展,城市建設速度大大加快,城市更新改造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展開。尤其是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土地的有償使用,房地產業的發展,住房的商品化,第三產業的興起以及大量外資的引進,使得舊城改造獲得新的改造動力和契機,從而推進了舊城改造的發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國外舊城改造的經驗教訓1958年8月在荷蘭海牙召開的第一屆關于舊城改造問題的國際研討會對舊城改造的概念做了比較完整的概括,指出舊城改造是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區實施的有計劃的城市改造建設,包括再開發、修復、保護3個方面的內容。德國在對舊城改造問題上就持積極而慎重的態度,各級政府把城市改造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他們對舊城改造執行如下程序:(1)調查研究。對舊城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可能影響作出基本判斷,了解城市各個方面的意見并進行匯總;(2)確定舊城改造地區。社區政府根據調查和經濟能力規定舊城改造的地區,如果房地產所有者不能承諾按照改造的目標和意圖利用建設用地時,地方政府有權實施預購權以及終止租賃合同;(3)整頓措施。在做好相應準備之后,由社區政府負責實施整頓措施,包括拆除有關建筑、居民和商業企業的遷移、道路等基礎設施的設置或變更等;(4)建設措施。包括建筑設施的新建、補充和現代化修繕、其他公共設施的興建等;(5)結束舊城改造。發達國家在舊城改造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第一,把改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質量作為城市改造的中心內容。例如,德國在城市(鄉鎮)規劃和城市建設中,十分重視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注重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在地方規劃中,除了有土地利用規劃、建筑規劃外,都有綠化規劃。目前,德國城市綠地面積一般占20%-30%,高的達到40%-50%,人均占有量達100平方米左右。(注:轉引李其榮《對立與統——城市發展歷史邏輯新論》,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357、287頁。)在城市建設中,對城市環保和綠地的保護亦有嚴格的措施和規定。首先,注重城市外圍的大環境綠化,郊區也有很好的森林植被;其次,市區保留足夠的綠地面積,在舊城改造中不但不能減少綠地,必要時還要開辟新的綠地;三是工業區和村鎮也要十分重視綠化,一般都要按綠化規劃進行建設與保護。此外,還充分利用天然河湖或人工湖及人造水景,為城市增添幾分靈氣。第二,把改造舊城與保護歷史文化古城風貌結合起來,對重要文物、古跡及古建筑物重點保護,不準改變原有風貌;發達國家——無論宗教文化與歷史傳統有多大差異,但是在保護古都風貌這一點上并無二致。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對古建筑和城市遺產的保護已逐漸成為世界性的潮流。1972年11月聯合國通過了一項“保護世界文化與天然遺產公約”,成立了世界遺產委員會。同年,歐洲各國外長會議決定把1975年作為歐洲建筑遺產年。1977年國際建筑協會制訂的歷史性規劃大綱《馬丘比丘憲章》,把保護傳統建筑文化遺產提高到重要高度。1978年10月召開了全美洲“保存藝術遺產討論會”。1979年聯合國確定了57項文化古跡作為第一批世界文化和天然遺產,僅亞洲就有18個城市被列為世界性重點保護的城市。1980年法國總統提出把該年作為“愛護寶貴遺產年”。2003年南京明孝陵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成功。這些世界范圍的保護活動,使國際上對建筑遺產和古城的保護超出了文化界和建筑界的領域。例如在舊城改造的過程中,法國共有12600處古跡和21300座歷史性建筑物均受到法律保護,其中大多數是城堡、莊園、宅第和教堂。法國1962年公布了馬爾羅法。該法規定對若干城市地區進行全面性的保護規劃。1977年通過的法令把巴黎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歷史中心區,即18世紀形成的巴黎舊區,主要保護原有歷史面貌,維護傳統的職能活動;第二部分是19世紀形成的舊區,主要加強居住區的功能,限制辦公樓的建造,保護19世紀統一和諧面貌;第三部分是對周邊的部分地區則適當放寬控制,允許建一些新住宅和大型設施。(注:轉引李其榮《對立與統——城市發展歷史邏輯新論》,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357、287頁。)第三,發揮各級政府及私人的積極性,多方籌集舊城改造資金。開始于1954年的美國舊城改造就是通過地方有關機構和大量聯邦政府的補貼來籌集改造資金的。它重整了數以百計的社區形態。據1973年公布的統計資料表明,截止計劃終止時,在1000平方英里的城市土地上實施了2000多個更新項目,拆除了60萬左右的單元房屋,搬遷了200萬居住人口。繼而,在同樣的土地上,25萬單元新房屋拔地而起,另有約1.2億平方英尺公寓和2.24億平方英尺商業面積也建于此類土地上。發達國家在舊城改造過程中也有不少的教訓值得我們去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發達國家一些大城市舊城中心區的人口和工業出現了向郊區遷移的趨勢,使得原來的舊城中心區衰落,表現為稅收下降、房屋和設施失修、就業崗位減少、經濟蕭條、社會治安和生活環境趨于惡化的態勢;同時,煥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卻使人們覺得單調乏味、而且還帶來了大量的社會問題,有的西方學者稱之為“第二次破壞”(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稱為第一次破壞)。例如,近年來,英國的新城建設趨于停頓,其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過去一味注重建立新城,而忽視了舊城改造。這種舊城改造就是“以舊換新”,它接近于建一座新城。結果,建立新城耗用了大批資金,加重了國家的經濟困難,反過來也使新城建設無法進行下去。我國舊城改造過程中遵循的原則及存在的問題1.舊城改造的原則和措施根據國外的經驗教訓,我國舊城改造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應當以工業企業的結構調整為中心,逐步帶動工程設施和交通運輸等方面的發展,盡可能地改善人民的居住和衛生條件;充分體現現代化城市的藝術風格;盡快地把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運用于舊城改造,積極為周圍廣大地區發展農業創造條件。鑒于以上原則,舊城改造一般應當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舊城工業區的改建措施。由于舊城的工業基礎水平不一,布局狀況也不一樣。因此,要在對舊工業區現狀進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綜合地考慮生產體系與協作關系,城市交通、公用設施以及生活居住和衛生條件等有關因素,并根據城市不同性質和特點,確定城市工業區的調整方案和分期實施的步驟,以達到工業區合理布局的要求,其調整方式主要有保留、合并和遷移三種。第二,舊城居住區的改建措施。舊城生活居住區改建的主要形式是拆舊更新和加層擴建。在這方面,美國的城市更新計劃值得我們借鑒。美國的大規模城市更新發展計劃始于1954年。美國城市更新的途徑是清理與重建。2002年7月25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頒布了舊城居住區改造的有關法規,對如何保護舊城與建設新城的關系進行了詳細規定,以求在二者之間尋求平衡,同時給舊城居住區動遷居民以適當的貨幣補償。第三,舊城基礎設施的改建措施。根據國內外的有關經驗,舊城基礎設施的改建主要可從調整住宅建設和市政建設項目的比例、興建游藝場和運動場、增加道路的面積以及建地鐵這樣幾個方面入手。2.中國城市規劃與舊城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我國舊城改造過程中,私人的土地使用權和私有房屋往往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和尊重。我國舊城改造中開發商與業主關于拆遷補償的談判,往往由于政府介入,帶有極強的行政色彩,而政府本著土地公有的原則,與業主的談判實際上不是一種平等的對話。一旦有拆遷戶因為開發商沒有足夠的補償條件而拒絕搬遷,拆遷方往往給其施加壓力,強制其拆遷。具體來說,首先,舊城改造過程中由于急功近利而造成改造規模過大,速度過快,致使拆遷戶安置困難,同時也破壞了原有的城市空間結構和原有的社會網絡。在更新改造的利益分配上,由于缺乏應有的調控機制,開發公司獲利豐厚,拆遷戶未能得到應有的補償,導致矛盾激化;其次,在市政設施建設方面,我國許多城市市政建設跟不上生產和生活發展的需要。有的城市,住宅建成后,由于缺水少電等原因而無法住人;有的地方興建了一些商業服務設施,但配套標準低而不全,給居民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在城市住宅建設方面,舊城住宅建設質量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居住需求,住宅小區建設水平不高,商品房空置、開發土地閑置現象日益嚴重,房地產開發建設并沒有同時要求綠地建設,住宅建設中浪費土地現象較為突出,高層住宅數量偏少,居民回遷率低;再次,沒有注重歷史文化的保護。由于歷史文化保護意識淡薄,只顧局部的、眼前的經濟利益,在城市歷史文化和景觀保護區大興土木,甚至拆除或任意改建已經明確需要保護的歷史建筑,嚴重破壞城市的傳統風貌和特色,致使城市特色喪失。當年北京城大拆城墻、2001年定海古城毀于一旦以及近年上海舊城改造中已經存在的這樣那樣的缺憾都是這個原因。國外舊城改造對中國城市改造的啟示認真總結國外舊城改造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在我國當前舊城改造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堅持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相結合。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吸取近年來英國在新城建設過程中忽視舊城改造的教訓。我們認為,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是城市發展的兩個經常性內在動因,城市正是在舊城不斷改造與新區不斷開發的交替過程中實現規模的逐步擴大和質量的逐步提高。處理好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的關系,既能夠合理調整城市結構及布局,又能夠促進新舊區協調發展,加速舊城改造進程。城市舊城改造過程中需要調整城區的空間布局,過量的人口需要疏散,不宜布置的工廠企業要遷出,不足的公共建筑要增加。對于南京來說,在處理舊城及新區建設的關系上,應當適當放慢舊城改造的速度,大力發展新區。對于新區的發展,要在新區規劃的指導下,加強統一開發,提高組織管理力度。同時盡快組織編制“舊城更新計劃”,從整體上系統地解決舊城更新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南京城市空間布局的優化應該注重經濟與生態效益的統一,“舊城更新”要適應下一世紀的發展需求,從主城區空間發展格局來看,應當將其分為幾個圈層,劃分不同的保護與更新區域,從而實施不同程度的保護。第二,舊城更新中始終貫穿著“保護”與“更新”的辯證關系:“保護”強調的是歷史性與傳統形態,它所代表的價值取向是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案隆睆娬{的是時代性與城市功能,它所代表的是現代文明與進步。有人認為,現在我國城市舊城區多為舊建筑,環境質量較差,需要“全面改造”、“徹底改造”。我們認為,這種提法其實質就是把舊城區全部拆除重建。一座城市就是一部歷史,建設越久遠,歷史沉淀越厚實,其傳統歷史街區的價值也就越高。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上海的“石庫門”,青島的“里弄”等都具有較高的歷史及建筑藝術價值,這些建筑一旦拆除就不可能恢復。當然,保護并不是一切原封不動;除列為文物的歷史建筑外,其他建筑還是可以更新改造的,關鍵是舊城改造要有保護的理念,使城市歷史得以延續和發展。這方面國外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如20世紀40年代末華盛頓的規劃中,國會山以東一帶原來的一些舊住宅曾經被劃為將被拆除的“衰落地區”或貧民窟地區,但是后來這個地區的房子并未拆除,而是修繕一新,改造成為高級住宅。這些房子由于地點適中,庭院結合,代表歷史遺產而身價百倍。舊城更新的同時要保護好古都的城市格局。北京市的舊城格局與風貌保護,是在動態下進行的,不是在靜態下進行的,這就使得保護工作難度相當大,北京舊城原有格局和風貌的空間在一步步縮小,形勢十分嚴峻。這就要把北京舊城原有格局和風貌的保護放在舊城發展的首位,從規劃、建設到管理都要謹慎,否則,失去的應該屬于保護的文物將永遠不會再生。在北京市的舊城改造中,應該重點保護好舊城的中軸線、皇城、四合院、胡同、古樹和水系園林。第三,注重改造策略,量力而行、因勢利導地進行改造。舊城改造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性原則和效益原則,依據經濟實力科學合理地安排舊城改造的工程規模。在舊城改造以前,應當對舊城區進行戰略性的規劃研究,調查清楚舊城區內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現狀,統一規劃確定需要拆除重建、需要改造、需要保護的地塊和建筑;統一確定道路交通、公共服務及綠化開暢空間等系統性設施和空間;要克服和避免大大超越本地經濟承受能力和市場吸納能力的大拆大建現象。改造也不能僅從單純的經濟效益出發,要統籌安排改造的重點、先后順序、工程規模和方式,商業地區開發與住居地開發要協調進行,黃金地段開發與偏街背巷開發應該協調發展。改造也不能采用推倒重建的單一開發模式,而應該依據舊區內不同情況采取“拆、改、調、留”等多種途徑和手段進行綜合治理和再開發。第四,注重環境建設,營造一個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生態環境。經濟發展越快,舊城改造規模越大,越是要保護生態環境,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或者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舊城改造指導觀念不但要考慮經濟因素,還要考慮生態環境質量因素;舊城改造方式與舊城發展軌跡相適應,應與舊城發展階段相適應,要選擇最適合舊城可持續發展及其舊城生態系統自我完善的改造方式;舊城改造的建設標準必須以保證能夠在原有基礎上提高舊城生態環境質量作為標準。目前,我國舊城的綠化面積難以達到先進的定額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采取市內以小型綠地為主,并與市外的大型綠地相結合,逐步形成綠化系統的辦法。市內利用空坪隙地多建小型公園,并進行干道、濱河路綠化、街坊、庭院、房屋垂直綠化等;而郊外則可結合風景區建立大公園、森林公園,以供居民節假日活動之用。同時,在環境建設中特別應當注意不能不顧本地的氣候、土壤等生態環境,盲目從遙遠的外地全面引進與移植植被。這種做法一方面成本較高,更重要的是破壞原本在本地和諧的植被、昆蟲、鳥類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緟⒖嘉墨I】[1]羅思東:《戰后美國城市改造對社會公正的侵蝕》,《城市問題》2004年第1期。[2]黃亞平、王敏:《舊城更新中低收入居民利益的維護》,《城市問題》2004年第2期。[3]王天青:《舊城改造若干問題之我見》,《城市開發》2003年第5期。[4]孫洪銘:《怎樣保護老北京?》,《城市開發》2003年第1期。[5]姚昆遺:《為上海舊城改造把脈》,《城市管理》2002年第2期。[6]童本勤:《走向整體的老城保護與更新規劃》,《南京社會科學》2004年《科學發展觀與“兩個率先”高層論壇》專集。[7]項光勤:《科學發展觀與南京新區建設》,《南京社會科學》2004年《科學發展觀與“兩個率先”高層論壇》專集。

查看全文

國考面試經驗教訓

國考面試已經一周了,這是第一次參加面試,成績不算太低但也不高,沒有幸運地成為留下來的那三分之一。不過也收獲了一些經驗教訓。希望對以后的面試有所幫助,也希望能對各位考友有所啟發。

1、精心準備,熟悉題目。套用家寶的一句話,就是要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局面想像得更復雜一些。那么,之前的準備就更加要充分一些。感覺自己的失敗就是準備得不太充分,以致于到了考場看到有那么多人,平日里的侃侃而談就變成了考場里的廢話連篇沒有秩序。所以,還是要好好準備一番,各種問題如何去回答,要做到爛熟于心,能夠像條件反射一樣馬上想到,否則到考場,加上一緊張,則就會變得亂七八糟。

2、關于著裝。面試的男生都是西服,女生則比較多樣化,不過感覺還是套裝比較保險。網上都說女生是要大方得體。但關于何為大方得體,可能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是套裝則是大家所普遍認同的。其實我穿套裝不是很好看,但是至少不會因為著裝而扣分,那就不錯了。

3、回答問題要簡潔而有條理。我想這大概是我當時最致命的地方吧。因為準備也不怎么充分,緊張之下就很難很快地組織答案,所以沒有第一、第二、第三之類的,是想到什么說什么,就很沒有條理和邏輯,這是面試的一個大忌。雖然我在模擬面試的時候都是很有條理,但是一緊張,就亂了自己陣腳了。另外,回答問題一定要簡潔。因為我平時在外面兼職帶課,就養成了嘮嘮叨叨的習慣,有的話就反復說。而這大概是面試的另一個大忌。因為一個上午的題目是一樣的,考官要聽十幾個人回答相同的問題已經夠煩的啦,每個人的回答重復性也是有的,如果你一個人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還要重復個好幾遍,我要是考官我也會煩的,那還怎么指望拿什么好分數啊。再說,公務員是需要謹言慎行的,講話啰嗦的人他們大概也不會太喜歡。

4、答題時間要控制好。我因為沒條理,又重復,還喜歡展開,結果就把二十分鐘都用上了?,F在想想還是不好。把要點講到就好。二十分鐘的答題時間大概在十五分鐘左右是最合適的。這個我想可能要事先訓練一下如何把握時間。

5、回答問題時可以聯系時政熱點?;卮饡r主考官一直很嚴肅而面無表情,只在我講到國家如何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時,注意到主考官眼前一亮。但是,因為后面又說錯話了,于是他也就不怎么理我了。我想,這些考官們平時肯定也是比較關注時政的,那么面試時聯系時政的回答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和認可。

查看全文

班主任心得和經驗教訓

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說:班主任是學校最苦的崗位。教書生涯邁進第三個年頭,今學期初嘗班主任之職,可謂是在艱苦中摸索,嘗到了苦與甜的體驗。班主任,一個沉重的名詞,一旦成為一個動名詞,也就是意味著最富有挑戰性與最耐久的工作,而我,雖苦卻樂在其中,因為班主任工作事件中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讓我在往后的日子里有繼續努力的力量。這學期的接的班在初一時是紀律很差的班,下面談一下一個學期以來的班任心得和經驗教訓:

一、一期來的工作情況

1、重視和搞好班干部的發掘、扶持和培養。

我首先選擇一些品學兼優、責任心樂意為同學服務的學生擔任班干部,要求他們努力學習,團結同學、以身作則,鼓勵他們要大膽工作,有要嚴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我還定期開班干會,一方面從他們身上了解到更多班的動態,有可以讓他們總結每星期班的好、不好的方面及下星期要能力的方向。另一方面指導他們工作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工作能力。

2、深入了解學生,多和學生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情況,以便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3、加強與家長的溝通。

查看全文

論東南亞金融危機經驗教訓

自去年以來的東亞金融風暴,給亞洲和其他地區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韓、泰、馬、印尼等國經濟損失近6000億美元,這些國家按美元計算的人均收入水平一下倒退10多年。

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導火線是銀行不良貸款比例太高,儲蓄者對銀行體系和本國貨幣的幣值喪失了信心,因而給國際金融炒家提供了狙擊本國貨幣的機會。國際炒家先向銀行借入當地貨幣,然后拿到外匯市場上去拋售。政府為了維系匯率的穩定,拿出國內的外匯儲備去托市,但國內儲蓄者見到國內貨幣受到狙擊,信心隨之崩潰,也爭相拋售本國貨幣,改持外幣以保值,外匯市場出現墻倒眾人推的局面。為了維系脆弱的匯率,數百億美元的國家外匯儲備幾日之內即耗盡,等外匯儲備用盡,中央銀行再也無力去托市,外匯市場出現崩盤,短短幾個月,幣值貶低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八十。這些國家短期外債又太多,為了還債,只好接受苛刻的條件,向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金融機構借款,喪失了按國內情況制定經濟政策的自主權。

由于我國金融市場還未開放,人民幣不能隨意自由買賣,外匯儲備豐富,外債也少,是少數幾個不受這場金融風暴直接沖擊的東亞國家。人民幣幣值的穩定,使東亞國家的貨幣免于新一輪的競相貶值,對于世界金融體系的穩定以及東亞國家早日走出這場危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目前我國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還低,為了更好地利用外國的資金、技術,加速我國經濟的發展,開放國內金融市場,加入國際金融、外貿體系是必然要走的道路。但是,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還很脆弱,銀行不良債務的比例偏高,為了避免金融風暴將來在我國發生,我們應該分析清楚東亞國家銀行不良債務偏高的原因,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將危機消除于未發之時。

東亞國家銀行不良債務偏高的第一個導因是泡沫經濟的破滅。泡沫經濟又可分為房地產泡沫和股市泡沫。

房地產泡沫在東亞國家和地區上從日本、韓國,下到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幾乎是無一幸免。這種現象的產生既有經濟規律的內在原因,也有人為政策的外在原因。東亞國家和地區,總的情況是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相對稀缺,和人少地多的國家和地區相比,在同樣的發展水平下,東亞的土地價格將會相對的高。但造成房地產泡沫更關鍵的因素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隨著社會總需求的增長,供給彈性越小的要素的價格會增長得越快,在所有生產要素中,土地的供給彈性最小,因此,價格的上漲也會最大。尤其,在東亞的國家,其經濟活動經常集中于像日本的東京、大阪、韓國的漢城、泰國的曼谷、菲律賓的馬尼拉等大城市,這更加限制了土地的供給彈性。由于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大家預期土地的價格會快速上漲,為了賺取土地價格上漲的資本所得,許多人將大量資金投入到房地產業,因此更加速了房地產價格的飆升。當大家看到房地產價格只漲不跌,就大膽以購買到的房地產為抵押向銀行借款來進行房地產投資。因為房地產是不動產,容易查封、保管和變賣,而且,房地產的價格只漲不跌,銀行以為房地產抵押貸款萬無一失,所以不少銀行發放過量的房地產貸款。但不幸的是,當經濟發展的速度因各種原因而放慢時,價格跌得最慘的也將是供給彈性最小的土地和房地產業,而房地產投資者看到房地產價格下跌,為了保護投資利益,競相拋售,使房地產價格直線下落,泡沫隨之破裂,原來萬無一失的房地產抵押貸款也就成了不良的呆帳、壞帳。

查看全文

會計準則發展的經驗教訓及借鑒意義

摘要:租賃是現代企業融資的重要手段。融資租賃進入中國深受日本影響,中國租賃會計準則的制定卻更多地參照和吸收了美國及國際會計準則。本文詳細研究了日本租賃會計準則的導入、發展及修訂的過程,從制定程序到會計處理,以及修改后的具體內容,做較為系統的討論,希望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為我國租賃業務的發展及準則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日本租賃會計準則;融資租賃;經營租賃

一、引言

在現代公司制企業運作中,租賃作為一種企業融資的渠道,煥發了新的生命力。融資租賃是集融資與融物、貿易與技術更新于一體的新型金融產業。由于其多方面的優勢,成為世界各國競相采用的資金融通方式。融資租賃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進入中國。1980年,日本歐力士集團在中國成立了東方租賃有限公司,1981年中國租賃有限公司成立,融資租賃在中國快速發展。2007年后,國內融資租賃業進入了幾何級數增長的時期,業務總量由2006年的約80億元增至2011年約9300億元。國務院總理在2015年8月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強調,促進金融租賃行業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會議指出,加快發展融資租賃和金融租賃,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緩解融資難融資貴,拉動企業設備投資,帶動產業升級。行業的發展需要基準的規制。與租賃業務相關的租賃會計準則,是各國會計準則及全球準則趨同中關注的焦點之一。早在1976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成立之初,租賃會計即作為其一項重要的研究任務,了FAS13《租賃會計》(AccountingforLeases)。1982年,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也制定并了IAS17《租賃會計準則》(AccountingforLeases)。租賃會計準則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在1992年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準原則》中雖然已經涉及到了租賃業務,但卻并非具體會計準則,真正意義上的租賃會計準則是2001年的《具體會計準則——租賃》,在租賃會計中導入“融資租賃交易”,屬于租賃會計準則發展的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是2006年的《企業會計準則——租賃》,修正第一階段的缺陷,特別是從貸方的角度修正了直接融資租賃。第三個階段是2018年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將承租人的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取消,除了短期租賃和低價值租賃外,承租人要承認其所有租賃的使用權資產與租賃負債,以及折舊與利息費用。新租賃會計準則逐步向國際化靠攏。關于我國融資租賃業務及租賃會計準則的發展,有一項十分重要但一直以來為人們所忽視的事實是:我國融資租賃業務的發展,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即受到日本公司的較大影響,日資和中日合資始終占了融資租賃較大的份額,并對實務產生較大影響,日本租賃會計的觀念和方法自然地進入并影響中國租賃會計實務的發展。但我國租賃會計準則的制定和修訂,卻較多參照了美國的做法,造成準則與實務之間一定的差距。本文基于歷史事實,考察日本租賃會計準則引入、發展的歷史事實,分析其中的特殊性,希望于對我國租賃會計準則及實務形成一定的借鑒。

二、日本租賃產業和租賃會計準則的引入與發展

日本租賃產業起步比中國早約20年。昭和38年(公元1963年),日本首次引入現代租賃交易,建立了第一家現代化的租賃交易公司:JapanLeaseInternational(現SMFLCapital),第二年又成立了ORIENTLease(現ORIXCorporation)和TokyoLease。之后,商社、銀行等不斷參入到租賃產業中來。特別是從昭和44年(1968)后半年開始,許多大資本(包括大型金融機構、大型商社、大型企業)也建立了租賃交易公司,參與到租賃交易產業當中來。昭和48年(1973)以后,許多地方銀行也開始紛紛建立租賃公司。在此促動下,租賃行業和租賃市場不斷擴大。與租賃產業市場的發展相伴隨,租賃會計準則相繼出現,形成其獨特的一面。在長年實務會計處理的基礎上,租賃會計準則于平成5年(1993)首次通過日本企業會計審議會第一部會制定通過并實施。通常情況下,會計準則的制定本應向國際標準看齊,但日本租賃會計準則的制定實際上卻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將租賃會計作為一種“例外”來處理。從最初的平成5年(1993)制定的關于租賃交易的會計準則開始,日本的租賃會計準則的制定與修訂經歷了如下過程?!蛾P于租賃交易的會計準則的意見書》企業會計審議會第一部會,平成5年(1993);《關于租賃交易的會計準則的制定》大藏省,平成5年(1993);《關于租賃交易的會計處理以及公表的實務指針》日本公認會計師協會,會計制度委員會,平成6年(1994);《關于租賃交易的公表部令,財務諸表等規則的規定以及處理辦法》日本公認會計師協會,會計制度委員會,平成6年(1994);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關于租賃交易的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委員會,平成19年(2007);企業會計準則適用指針第16號《關于租賃交易的適用指針》企業會計準則委員會,平成19年(2007)。下文,將按照準則制定之始的平成5年(1993)的《租賃交易準則》,改訂的平成19年(2007)年的《租賃交易準則》的年代順序,對日本的租賃交易準則的發展演變及其特點進行分析考察。

查看全文

國外政黨的執政經驗教訓值得研究借鑒

從世界政黨政治的實踐看,執政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有一些共性的東西。雖然各國政黨的執政模式不同,它們的性質、信仰、綱領、執政理念、社會基礎等都千差萬別,但作為執政黨,這些黨在執政能力建設方面仍存在一些共同的規律。尤其是在當前的形勢下,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民主化迅猛發展,一些執政黨順應時展潮流,加大自身建設力度,取得顯著成效,其做法和經驗十分值得研究。

一、加強理論創新能力的主要做法

理論綱領是政黨的行動指針,是政黨凝聚黨心、贏得民心進而整合社會的旗幟。面對急劇變化的社會現實,能否把握形勢發展的特點,制定符合時代要求的理論綱領,事關執政黨的前途和命運。

1、根據形勢變化革新理論綱領,以因應新的社會現實。

布萊爾在1994年擔任英國工黨領袖后,認為英國正暴露一系列深刻的矛盾:政府日益難以承受福利國家的沉重負擔,效率低下,浪費嚴重;個人主義盛行,社會缺乏凝聚力。為了應對面臨的挑戰,布萊爾打出“新工黨、新英國”旗號,提出“第三條道路”理論。這一理論既不同于主張國家管理一切的老左翼的觀點,也有別于過分重視市場經濟的新右翼的觀點,主張重新界定政府、市場和個人的作用,通過政府、企業、個人的共同參與,建立一個更加公開、公正和繁榮的社會。正是這個新的理論,很快激活暮氣沉沉的工黨,使它在野18年后重新贏得大選。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在蘇東劇變后演變為匈牙利社會黨,在國內政治、經濟、社會思潮等各個領域全面向西方靠近的形勢下,提出黨的思想理論要順應時代和形勢發展的要求,避免意識形態的僵化。該黨審時度勢,提出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民主法治國家,建立以混合所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合理分配收入的人道的社會,強調立足于匈牙利國情和社會民主主義原則,繼承匈牙利民族價值、左派價值和社會目標,及時更新思想理念。匈牙利社會黨經過反思、調整和創新,改善了形象,擴大了影響,使得該黨在1994年和2002年兩次贏得大選。

理論綱領的調整與革新,通常伴隨著人們思想認識的轉變和更新。這是一個循序漸進、因勢利導、水到渠成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集中全黨智慧,博采眾長,群策群力,共同學習、研討和創新的過程。當前,一些西方政黨在制定新綱領時,通常要舉辦很多辯論會、研討會、座談會、網上論壇等,發動全體黨員積極參與。德國社民黨目前進行的新綱領大討論已持續數年之久,有時還邀請黨外人士和國外政要參加,這就使得綱領革新成為全黨思想觀念更新的自然進程。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變化的加劇,西方許多政黨提出,要想不被時代拋棄,必須堅持不懈地學習,成為一個不間斷的“學習型政黨”。

查看全文

品牌經理必須學會戰略管理:諸多著名品牌的經驗教訓

在中國許多企業還在把品牌當作產品一樣來做的時代,我們有沒有必要強調品牌戰略?不少咨詢專家為了賺取現金(現在的利益),往往會附合企業主的口味,把品牌短期利益即銷售業績甚至銷售量放在第一位,叫喊什么“效益就是一切”,還美其名曰“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我們不贊成這樣一種做法。這在主觀上是在向企業主“獻媚”,目的在于從企業主那兒套取短期利益。在客觀上違反品牌成長的客觀市場規律,從本質上說,也不符合企業主長期贏利的根本愿望和經濟目的,是一種江湖騙子式、殺雞取卵、自我毀滅式的危險行為。我們試看中外兩個典型案例。

、金利來

曾幾何時,“金利來—男人的世界”讓多少中國男人和女人為之動心,數年之間,金利來在中國大陸成長成為一流高檔男裝品牌,成為成功人士的象征和許多男士的首選產品。但輝煌一時的金大哥而今安在?幾乎已經不見蹤影。例如在上海,各大知名百貨公司和專賣店機構中,已經沒有這位香港大哥的碼頭可尋。成功何其輝煌,為何如今卻如此潦倒,一敗涂地?!

、華倫天奴

又曾幾何時,一說起帶著“”字標識的意大利著名高檔品牌華倫天奴,我們就不禁肅然起敬,心中升起一種高檔華貴和貴族化的感覺。我記得在年代初期中期,華倫天奴在中國市場幾乎占據了頂級服裝的市場地位。

查看全文

我國歷史上農村稅費改革的經驗教訓及啟示

一、歷史上三次重要的農村稅費改革

自從有了國家,便有稅與費。我國古代社會以農立國,征稅收費的主體是朝廷與官府,納稅付費的主體是農民。一部中國古代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部農民負擔史。農民負擔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國家憑借其行政權力向農民強制性征收的“皇糧國稅”即正稅,二是正稅以外的各種行政性收費。一般而言,國家財政收入理應以稅為主,以費為輔。但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朝廷與官府卻反其道而行之,往往是費大于稅、費重于稅。我國歷史上“苛費猛于虎”、農民不堪重負的嚴重狀況,曾引起個別帝王及官員的不安與關注。他們實行過多次稅費制度改革,其中,最重要、最有影響的三次稅費改革是唐朝的“兩稅法”、明朝的“一條鞭法”和清朝的“火耗歸公”。這些稅費改革,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而且許多改革思想對此后的財稅改革也影響很大。

(一)唐代的“兩稅法”唐代推行的“兩稅法”首開中國費改稅的先河,是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一次稅費改革。兩稅法的出臺有深刻的歷史背景:(1)安史之亂爆發后,政治動蕩,財權下移,財稅管理紊亂,原有的“有田則有租,有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的租庸調法無法繼續實行下去。(2)中唐以后,由于土地買賣限制日寬,土地兼并日益嚴重,少數人集中了大量的土地,均田制受到嚴重破壞。失去土地的農民大量逃亡,并歸附于莊園主成為隱戶,導致國家失去了納稅戶,“王賦所入無幾”,國家財政陷入危機。(3)在正稅失控,官祿、兵餉日增的情況下,統治者對廣大百姓橫征暴斂,亂收費一發不可收。(4)收費沒有固定期限,征收時間、征收次數隨意性極強,百姓隨時都面臨交費的困擾,生產和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于是,在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唐德宗不得不接受宰相楊炎旨在解決財政危機、歸并雜費的建議,實行兩稅法改革。兩稅法的主要內容:(1)歸并稅目,把當時混亂繁雜的稅種合并統一起來,歸并為戶稅與地稅兩種;(2)集中征收時間,一年分夏秋兩次征收;(3)費改稅,將各種名目繁多的收費全部改為正稅,一同并入兩稅之中,作為兩稅的有機組成部分。

從財稅管理的角度看,兩稅法至少有四個方面值得肯定:(1)簡化了征收手續,歸并了收費項目,集中了納費時間,抑制了濫收費,改變了過去“科斂之名凡數百”及百姓“旬輸月送無休息”的狀況,使人民得到了便利,體現出“方便”和“經濟”的原則。(2)通過歸并收費項目,規范收費管理,控制了收費的范圍和數量。(3)兩稅法實施之后,中央統一控制了稅費征收大權,強化了中央財權的集中性和控制力,抑制了地方為所欲為的亂收費和濫收費行為。(4)擴大了稅基,增加了中央的財政收入。改革前,中央年財政收入只有一千二百萬貫,而改革后猛增至三千萬貫以上。

(二)明朝的“一條鞭法”“一條鞭法”是在明朝中期至清朝后期實行的一種賦稅制度,前后持續了300多年,在中國賦役制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明初,稅制仍沿用唐朝的“兩稅法”,即按土地、財產的多少來確定納稅額的稅收制度。但由于當時戰亂不斷,人戶逃亡,田園荒蕪,戶籍、地籍混亂,兩稅核定及征收十分困難,而軍費驟增,財力不足,不得不用附加預征等方式增加收入。再加上豪強逃避賦稅,官吏營私舞弊,農民負擔加重,怨聲載道。針對這種情況,萬歷九年(公元1581年),明皇采納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建議,出臺了“一條鞭法”。所謂“一條鞭法”就是把徭役與田賦合并,按地畝納稅,將繁雜的賦役項目合編為一條,故稱為“一條編”,也稱“一條鞭”。主要內容:(1)合并賦役。將田賦和各種名目的徭役合在一起征收,并將部分丁役負擔攤入田畝。過去按戶丁派役,改為按丁數和田糧攤派。(2)出錢代役。“一歲之役,官為僉募”,即農民可以出錢代替徭役,力差由官府雇人承擔。(3)田賦征銀。田賦中除政府需要征收的米麥以外,其余所有實物都改為用銀折納,開始了由實物稅向貨幣稅的過渡。(4)官吏征稅。賦役由糧折成銀兩交納后,不再通過特設的糧長、里長征收,而由地方官吏直接征集,防止豪強富紳勾結作弊,避免了代收、代征的弊端。

查看全文

工作總結如何寫

一、總結的概念

總結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通過對過去一階段工作的回顧和分析評價,判明得失利弊,提高理性認識,用以指導今后工作的一種常用文書。

總結可以使本系統、本地區、本單位、本部門某一項工作的實踐活動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以便發揚成績,克服缺點,吸取經驗教訓,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彎路,多出成果。它可以為各級領導和機關提供基層工作的情況和經驗,以便加強科學管理和指導。它還可以用于表彰先進,樹立典型、交流推廣先進經驗,指導和推動面上的工作,促進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

二、總結的特點

(一)內容的自我性。

總結是自身活動實踐的產物。它以客觀評價自身工作活動的經驗教訓為目的,以回顧自身工作情況為基本內容,以自身工作實踐的事實為材料,其所總結出來的理性認識也應該反映自身工作實踐的規律。所以內容的自我性是總結的本質特點。

查看全文

外國經濟改革研究論文

簡介:亞諾什·科爾內,1928年出生于匈牙利布達佩斯。青年時期在布達佩斯大學攻讀哲學。1961年在布達佩斯的卡爾·馬克思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66年在匈牙利科學院獲得科學博士學位。1967年后他成為匈牙利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1972年至1977年他擔任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席。1978年他擔任世界計量經濟學會主席。現為美國哈佛大學與匈牙利布達佩斯大學教授。自SO年代以來,他致力于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1957年他撰文對經濟管理體制過度集中問題提出質疑。70年代和80年代,他對社會主義國家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進行理論描述,提出《短缺經濟學》理論等、90年代他對后社會主義國家特別是東歐國家的經濟改革的經驗教訓進行政治經濟學思考與研究。80年代前期他曾訪華研討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問題。1999年6月到北京、深圳等地作學術交流。

一、所有制關系

1.所有制變革。20世紀80年代,由匈牙利、波蘭、捷克等東歐國家開始,蔓延到蘇聯的“市場社會主義”改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完全相同。東歐國家的改革,實行國家所有制并發展市場,取消命令經濟。改革產生了一些變化,但是不徹底。

從中得出的第一條經驗教訓是,一個有效能的市場或者說運行良好的市場經濟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在所有制結構、財產所有權結構中私有制占主導地位和財產私有權的支配地位。這個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所有制所有權結構中的地位,不是以其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來反映,而是以企業的規模與性質去決定。如大型企業、金融機構是否具有私有性質。

私有制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其所有者既可以是人格化的,亦可以是非人格化的。所謂人格化的所有者,即企業的所有者是明確的、明晰的,它或者是專門的投資機構、或者是投資者集團、或者是某位個人。所謂非人格化的所有者,即企業的所有者是不明確的、不明晰的,它或者是保險機構、或者是銀行及投資基金、或者是證券市場中購買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在美國的所有制結構中,非人格化所有者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東歐改革中,這一問題曾引起較大爭議;我個人認為應以非人格化的所有制占主導、但是從過程發展的順序看,所有制的起源是從人格化的所有者開始,逐步進化到非人格化在所有制結構中占主導、支配地位。

從東歐國家經濟改革中得出的第二條經驗教訓是,運行良好或有效能的市場經濟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允許并鼓勵個人所有制即個人化、人格化的所有權制度,不要以非私人的所有制或非人格化的所有者硬性地人為地取代個人的所有權制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