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事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3 19:27: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節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海洋節事活動品牌營銷分析

在戰略驅動和市場需求牽引下,海南自21世紀起逐步加快海洋節事活動的開發建設步伐,策劃舉辦了涵蓋傳統民俗、休閑娛樂、會議展覽、運動賽事等諸多類型的涉海節事活動,在促進海洋經濟的繁榮發展和海洋文明的傳承傳播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規模和影響力上,海南海洋節事活動與國內外其他知名涉海節事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當前,經濟社會已步入品牌時代,品牌營銷成為決定經營成敗的主導因素。基于此,本文結合當前品牌營銷研究熱點,選取海南潭門趕海節作為研究范例,分析總結海洋節事活動品牌營銷的實踐經驗,以期拓寬海南海洋節事活動開發建設思路,進而打造出高品位、國際化的強勢品牌。

一、品牌營銷的內涵

品牌營銷是以品牌輸出為核心開展的營銷活動,即企業通過市場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將它在產品或服務上區別于同類競爭者的獨特個性輸送至消費者心中,并創造出一種價值認可的過程。從總體上看,品牌營銷是由品牌定位、品牌傳播、品牌維護以及品牌增值共同構建的系統工程,其關鍵在于發掘或創造出具有差異化個性、能引發積極聯想和購買欲望的品牌核心價值。

二、海洋節事活動開展品牌營銷的必要性

首先,資源和文化的相似性使海洋節事市場呈現同質化競爭的態勢。通過品牌營銷,海洋節事活動可將文化內涵、主題選擇、形式內容等要素進行高度整合,從中發掘或創造出獨特的差異點,并傳遞給消費者,從而在市場上確立起鮮明的品牌形象,實現差異化競爭。其次,在消費者意識中,品牌不僅是一種標志,更是產品質量和企業信譽的保證。成功的品牌營銷可使消費者產生品牌認知、認可和信賴,從而促成消費決策、提升用戶粘性。再者,品牌營銷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海洋節事的商品屬性,使其加大市場化運作力度,吸引了更多資本投入,促進節事自身的發展壯大。不僅如此,品牌營銷驅使海洋節事聚焦細分市場,更好地發揮特色優勢,提供更高效優質的服務。最后,海洋節事可借助品牌營銷突破周期性的限制,即通過系列化的主題開發和持續性的宣傳推廣,不斷強化品牌認知并與消費者保持長期的溝通聯系,以此實現節事品牌的可持續發展。

三、海南潭門趕海節品牌營銷現狀

查看全文

母親節的故事

母親節

母親節的故事

古代母親節起源于希臘,古希臘人在這一天向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里,出門在外的年青人將回到家中,給他們的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現代意義上的母親節起源于美國,由Amanm、Jarvis(1864-1948)發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親身邊,在母親于1905年去世后,Amanm悲痛欲絕,兩年后(1907年),Amanm和她的朋友開始寫信給有影響的部長、商人、議員來尋求支持,以便讓母親節成為一個法定的。Amanm認為子女經常忽視了對母親的感情,她希望母親節能夠讓人多想一想母親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第一個母親節于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亞和賓夕*法尼亞州舉行,在這次里,康乃馨被選中為獻給母親的花,并以此流傳下來。

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份議案,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作為法定的母親節。母親節從此流傳開來!

康乃馨-----母親花

直布羅陀海*峽溝通了西邊的大洋和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海峽南北岸是兩個很多方面迥然有異的國家--西班牙和摩洛哥,但它們同時尊崇康乃馨為自己的國花。康乃馨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母親節上的首選花卉。如果說人們對母親的贊頌是一曲永遠沒有結尾的樂章,康乃馨則是這樂譜上跳動著的色彩繽紛的悅耳音符。

查看全文

節事活動旅游效益及策略

大型節事活動舉辦會對舉辦地的旅游經濟產生重大影響。隨著世園會、奧運會、世博會等大型世界性節事活動在中國的陸續舉辦,極大地促進了舉辦城市乃至周邊地區旅游業的發展,與此同時,也為地方旅游業提出了一系列不可回避的挑戰與難題。大型節事活動所產生的旅游效應近年來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關注。相關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大型節事活動對旅游業產生的各種效應以及應對策略。陳浩、陸林(2003)以世博會和奧運會為例,分析了國際性節事活動的舉辦對目的地城市能帶來“期間效應、長期效應、空間效應、品牌效應、負面效應”,并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措施。[1]胡建偉(2005)通過前期、當期和后期效應三方面探討上海旅游業對上海世博會順利召開的支持作用,并嘗試提出世博會與上海旅游業的互動機制模型。[2]楊興柱、陸林(2005)在揭示了大型節事活動旅游形象鮮明和外部環境敏感等基本特征,初步探討了大型節事旅游的發展對策、開發流程等。[3]胡平(2008)則從數量和結構兩方面入手,分析世博會后上海市旅游就業過剩問題并提出了避免這一負面效應的對策。[4]胡廣梅(2010)在對歷屆世博會及奧運場館的后續利用實踐的分析基礎上,結合上海世博會的具體特點提出上海世博會展館后續利用以及相關旅游產品開發的途徑。[5]李祗輝(2011)以北京奧運會后旅京歐美游客進行抽樣調查,分析得出,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對旅游目的地形象影響最大的一系列指標體系并對北京城市營銷提出思路和方向。[6]王朝輝等(2011)則以上海世博會國內游客為例,通過實證研究指出博覽會類臨時性事件游客的感知價值主要來源于效用價值。[7]盧曉(2011)構建了大型節事和地方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框架系統模型來表明可持續發展系統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推進節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多元機制。[8]陳志軍等(2011)以前期、期間和后期三個時間維度分析了世博會對上海及長三角地區旅游業產生的時空效應并提出相應對策。[9]綜上所述,大型節事活動對舉辦地旅游業的影響表現為正負兩種效應,機遇與挑戰并存。2009年9月15日,在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第61屆會員大會上,確定青島市獲得201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簡稱世園會)的舉辦權。本文將以2014年世園會為例,分析大型節事活動的旅游效應以及青島市旅游業的應對策略。

1大型節事活動的旅游效應分析

大型節事活動的舉辦,會為舉辦地旅游經濟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從供需關系和主要旅游經濟指標的角度來分析,表現為以下方面。

1.1數量效應

大型節事活動的舉辦,相當于在舉辦地開發出了一個全新的旅游吸引物,并且基于節事活動內在的集聚性特點以及品牌效應,會直接地為舉辦城市吸引大量的游客。2011西安世園會,會期178天,累計接待游客15728936人次,單日入園人數最多達到302569人次[10]。據統計,西安市2011年接待國內旅游者人數6553.0萬人次,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數100.23萬人次,國內旅游業總收入530.15億元人民幣,旅游外匯收入6.41億美元,上述指標分別比2010年增長了26.0%、19.1%、30.8%、32.0%。[11]數據表明,2011年西安市旅游業收入的增長,要明顯高于接待游客數量的增長比率,即旅游者人均花費得到了顯著提升。

1.2時間效應

查看全文

小議刑事政策中的情節

關鍵詞:刑事政策/情節犯/本質/特征

一、情節犯的本質界定

我國刑法分則中有很多條文規定,在評價某一行為性質的時候,只有在認定行為“情節嚴重”、“情節惡劣”或者“數額較大”“后果嚴重”等情況出現的時候,才能將其認定為犯罪或者確認其犯罪為既遂形態。情節犯就屬于這樣犯罪類型中的一種。情節犯與行為犯、危險犯、結果犯等犯罪類型相并列。

情節犯的本質特征在于該行為的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而且更強調犯罪成立的“量”的要求;其法律特征在于我國刑法分則中對該類型犯罪的特別規定。

首先,從實質角度對情節犯的理解,這涉及到犯罪的本質問題。我國刑法理論上將犯罪分為不同的類型,就是因為不同類型犯罪的社會危害性表現形式具有各自的特征,而這些特征在法律上存在不同的要求,進而反映出法律上的不同法律特征和構成形式,所有這些都反映了立法者規定這些不同類型犯罪的價值取向的不同。所以,從犯罪本質出發來理解情節犯的本質,則可以認為情節犯是那些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造成一定嚴重程度損害的犯罪類型。從實質的情節犯的定義出發,結合我國刑法“立法定量,司法定性”的立法模式,可以認為我們國家刑法中規定的所有犯罪行為都是情節犯。因為《刑法》第13條“但書”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也就是說所有的犯罪都必須要求達到“不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的時候,才能認定為犯罪。但是,顯然這不是本文所要主張的觀點,這樣情節犯的外延過于寬泛,從而使情節犯失去了其應有的獨立品格,也使我們對情節犯的研究失去本源意義。

其次,從形式的角度來理解情節犯的本質,這就涉及到情節犯的法律屬性問題。.我們認為,情節犯首先只能表現在我國刑法分則的明文規定中,即針對某些行為,雖然其在一般情況下具有社會危害性,而這種社會危害性卻又未達到刑法所要規定的犯罪的程度,而此時,又難以通過強調某一方面的具體內容或者要素來使它達到這種程度,甚至立法者無法預料具體情形,或者即使預料到,也無法具體詳細描述其表現形式,那么立法者就使用“情節嚴重”或者“情節惡劣”這樣概括性詞匯來使該行為在總體上達到應受刑罰懲罰的程度,這也表明了刑法要處罰行為的縮限性。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說,情節犯是指那些刑法分則明確規定了以“情節嚴重”或者“情節惡劣”作為犯罪成立的情節要求或者認定該罪為犯罪既遂形態的犯罪類型。

查看全文

新聞節目創作細節敘事

在當今的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創作中,細節敘事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人們對于它也越來越為重視,而且同時也被廣泛地運用著,有的人會認為在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細節就是它的生命。怎么樣才能對細節敘事手法進行運用,將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創作出來,這個問題對于電視工作者來講是需要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筆者就通過細節和新聞故事的關系、細節的分類、功能以及怎么樣在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對細節進行運用等幾個方面,深入地探討“細節敘事”。

1細節是新聞故事化的核心

站在新聞寫作的角度上進行分析,我們對于五要素的齊全、運用最簡短的話傳遞新聞的中心思想覺得就可以了。但是現在的電視傳媒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節目的創作和生產也是在市場化的條件下進行的,對于如何吸引觀眾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特別站在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角度上進行分析,要想觀眾可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能夠喜歡,可觀賞性就成為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因此,很多專家和資深新聞從業者都提出,“故事化”一定要穿插于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也就是要將新聞賦予更多的故事內容。

2細節的定義

2.1畫面細節

在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細節在畫面中可以得到最充分地體現,觀眾可以通過電視攝錄設備直接進行觀看。

查看全文

刑事政策視野的情節詮釋

關鍵詞:刑事政策/情節犯/本質/特征

一、情節犯的本質界定

我國刑法分則中有很多條文規定,在評價某一行為性質的時候,只有在認定行為“情節嚴重”、“情節惡劣”或者“數額較大”“后果嚴重”等情況出現的時候,才能將其認定為犯罪或者確認其犯罪為既遂形態。情節犯就屬于這樣犯罪類型中的一種。情節犯與行為犯、危險犯、結果犯等犯罪類型相并列。

情節犯的本質特征在于該行為的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而且更強調犯罪成立的“量”的要求;其法律特征在于我國刑法分則中對該類型犯罪的特別規定。

首先,從實質角度對情節犯的理解,這涉及到犯罪的本質問題。我國刑法理論上將犯罪分為不同的類型,就是因為不同類型犯罪的社會危害性表現形式具有各自的特征,而這些特征在法律上存在不同的要求,進而反映出法律上的不同法律特征和構成形式,所有這些都反映了立法者規定這些不同類型犯罪的價值取向的不同。所以,從犯罪本質出發來理解情節犯的本質,則可以認為情節犯是那些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造成一定嚴重程度損害的犯罪類型。從實質的情節犯的定義出發,結合我國刑法“立法定量,司法定性”的立法模式,可以認為我們國家刑法中規定的所有犯罪行為都是情節犯。因為《刑法》第13條“但書”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也就是說所有的犯罪都必須要求達到“不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的時候,才能認定為犯罪。但是,顯然這不是本文所要主張的觀點,這樣情節犯的外延過于寬泛,從而使情節犯失去了其應有的獨立品格,也使我們對情節犯的研究失去本源意義。

其次,從形式的角度來理解情節犯的本質,這就涉及到情節犯的法律屬性問題。.我們認為,情節犯首先只能表現在我國刑法分則的明文規定中,即針對某些行為,雖然其在一般情況下具有社會危害性,而這種社會危害性卻又未達到刑法所要規定的犯罪的程度,而此時,又難以通過強調某一方面的具體內容或者要素來使它達到這種程度,甚至立法者無法預料具體情形,或者即使預料到,也無法具體詳細描述其表現形式,那么立法者就使用“情節嚴重”或者“情節惡劣”這樣概括性詞匯來使該行為在總體上達到應受刑罰懲罰的程度,這也表明了刑法要處罰行為的縮限性。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說,情節犯是指那些刑法分則明確規定了以“情節嚴重”或者“情節惡劣”作為犯罪成立的情節要求或者認定該罪為犯罪既遂形態的犯罪類型。

查看全文

農事節慶農業品牌建設論文

一、農事節慶的概念、分類和農業品牌的含義

(一)農事節慶的概念

關于農事節慶的概念,國內外學者有多種論述,各有側重,不過都強調了農事節慶與農業的關系和歡樂慶典的儀式。本文綜合上述概念的基礎上,認為農事節慶是指舉辦主體依托特定區域的特色農業資源,以打造農業品牌、擴大農業品牌影響力、傳播農業文化為主體目標,在特定時間和特定地點,有計劃、有組織地舉行集會慶典儀式等一系列活動。其內涵有3點:(1)農事節慶以區域特色農業資源為依托,包括農業自然資源、農業社會資源和農業文化資源等多重資源,如農產品、農業景觀、農業文化遺址、農業技藝、農業習俗、農事等,資源內容豐富且具有區域特色。(2)農事節慶以銷售盈利為淺層目標,以品牌塑造形象推廣為深層目標,以產業發展和區域發展為長期目標。(3)農事節慶具有節慶特點,周期性重復舉辦,以吸引廣泛的民眾參與為目的,帶有歡樂氣氛。

(二)農事節慶的分類

農事節慶的分類有多種角度,如從產品類型可分為農產品類、林產品類、水產品類、牧產品類、副產品類節慶等;按照季節劃分,可以分為春夏秋冬四季節慶;按照節慶歷史可以分為傳統節慶和現代節慶等;按照舉辦周期可以分為每年一屆或者多年一屆等;按照節慶范圍又可分為國內和國際2種;按照組辦方級別可以分為村級、鄉(鎮)級、縣(區)級、市級、省級等。本文按照節慶依托資源類型劃分,將農事節慶分為2種:(1)以區域特色農產品為節慶資源。如各地盛行的茶節、油菜花節、桃花節、西瓜節、柑橘節、龍蝦節、豆腐節、冰雪節、沙雕節等。這類農事節慶依托該地域特產的農產品來舉辦,緊緊圍繞特定農產品及與之相關的農事、農俗、儀式等設計節慶項目和組織活動內容,與農產品的關聯性極強。(2)依托一定的農業習俗舉辦節慶。如乞巧節、花朝節、那達慕大會、雪頓節、古爾邦節等。這類節慶不以特定農產品為主角,通常依托延續多年的傳統農業習俗,重新加以包裝設計舉辦慶典活動。特別說明的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也屬于這類節慶,不過它們是全民族的共同節慶,區域特色不明顯,不列入本文考查范圍。

(三)農業品牌的含義

查看全文

民族地區節事旅游發展思考論文

[摘要]節事旅游目前成為各地發展旅游業、振興當地經濟的重要方式。但是,綜觀各地的旅游節事活動,真正成功并能持續發展的屈指可數,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節事旅游在營銷上存在著諸多問題所致。本文在分析了我國節事旅游營銷缺陷的基礎上探討了相應的解決原則和對策。

[關鍵詞]節事旅游營銷原則對策

節事旅游在中國是一個新生事物,它不僅在一定意義上達到了塑造、維持和改變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目的,而且促進了地方旅游、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加速發展。但縱觀各地的旅游節事活動,真正成功并且可以持續下來的屈指可數,這說明我國目前的旅游節事活動仍處于起步階段,另外,從市場營銷角度考慮,節事旅游也存在著諸多缺陷。

一、節事旅游的概念界定

文獻綜述發現,學者在研究節事活動及相關問題時,經常使用“節事活動”、“節事旅游”、“節日活動”、“節慶活動”、“節事”、“旅游節慶”等概念。盡管學者們對旅游節慶的概念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但均認同旅游節慶的概念有一共同的核心,即強調以旅游資源為依托的旅游活動或事件。西方學術界常常把節日(festiva1)、特殊事件(specialevent)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研究,稱為“節事”,英文簡稱為FSE(Festival&SpecialEvent)。

二、我國節事旅游營銷缺陷分析

查看全文

剖析國內節事旅游營銷缺陷及措施論文

摘要:節事旅游目前成為各地發展旅游業、振興當地經濟的重要方式。但是,綜觀各地的旅游節事活動,真正成功并能持續發展的屈指可數,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節事旅游在營銷上存在著諸多問題所致。本文在分析了我國節事旅游營銷缺陷的基礎上探討了相應的解決原則和對策。

關鍵詞:節事旅游營銷原則對策

節事旅游在中國是一個新生事物,它不僅在一定意義上達到了塑造、維持和改變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目的,而且促進了地方旅游、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加速發展。但縱觀各地的旅游節事活動,真正成功并且可以持續下來的屈指可數,這說明我國目前的旅游節事活動仍處于起步階段,另外,從市場營銷角度考慮,節事旅游也存在著諸多缺陷。

一、節事旅游的概念界定

文獻綜述發現,學者在研究節事活動及相關問題時,經常使用“節事活動”、“節事旅游”、“節日活動”、“節慶活動”、“節事”、“旅游節慶”等概念。盡管學者們對旅游節慶的概念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但均認同旅游節慶的概念有一共同的核心,即強調以旅游資源為依托的旅游活動或事件。西方學術界常常把節日(festiva1)、特殊事件(specialevent)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研究,稱為“節事”,英文簡稱為FSE(Festival&SpecialEvent)。

二、我國節事旅游營銷缺陷分析

查看全文

民生類新聞節目紀事性思索

關鍵詞:敘事電視新聞民生新聞媒體傳播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和當今社會物質、精神水平的不斷提高,以“敘事”為出發點的民生新聞,因其選題親民性、視角廣泛性、時事互動性、播報通俗性受深廣大受眾的青睞。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嶄露頭角至今,民生新聞已逐步普及開來并走向成熟。本文將以民生類新聞節目為例,對其內容的敘事性作以分析研究。

一、民生新聞的定義

傳統的新聞定義為:新聞,就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按照性質,可將其區分為兩個角度,一是新聞的本體論含義:新聞是先在于主體的客觀事物變動的重要信息;二是新聞的認識論含義:新聞是主體感知到的、或用符號傳播并為受眾所接收到的客觀事物變動的重要信息。由此可見,新聞是先于受眾而存在、被受眾感知的,具有簡明性和客觀真實性。相對比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及新興媒體類(如網絡、手機)新聞更凸顯出卓越的時效性和現場感。民生類電視新聞節目作為新聞的一個重要類型,同樣具備新聞的性質及其特征。

“民生”一詞在近幾年中頻繁出現,究其原因是在物質生活逐漸豐富的今天,民眾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狀態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觀。人們開始從社會發展和人文關懷的角度尋求自身發展機會的提供、能力的培養和權益的保護。也就是說,當今“民生”的意義,就不僅僅是從人權上界定的人的基本生存、基本發展的權利,而是以人為本,從人的需求的角度出發,實現人的生存權利有關的全部需求和與實現人的發展權利有關的普遍需求。電視新聞的觸角也從大政方針的延伸至普通百姓的身邊,從群眾日常生活中選擇題材,內容上鎖定群眾的生存狀況、生存空間,關注百姓冷暖和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播報形式活潑多樣,以敘事風格為主,將真實事件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

二、民生類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