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6 04:39: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護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護岸設計原則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從美觀和造型上,以構建優美的河川景觀為出發點,綜述了護岸的設計原則,以便為設計者方便;為了加快推廣應用護岸工程技術的步伐,本文就護岸類型方面進行了綜述,主要評析了各種護岸工程的特點和優缺點以及適用范圍等,為設計和施工方便。

關鍵詞:護岸設計護岸類型護坡護岸

一、護岸的最重要的因素

(1)不論材料和結構的形式,護岸構成了自然環境的一部分,必須按環境和工程觀點就設計有效性作出判斷。(2)適當的設計方法的研究與改進,需要清楚地理解影響現有岸坡穩定性的因素,或者可能影響護岸穩定性的因素。

二、護岸設計原則

1.護岸的觀點場

查看全文

護岸設計原則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從美觀和造型上,以構建優美的河川景觀為出發點,綜述了護岸的設計原則,以便為設計者方便;為了加快推廣應用護岸工程技術的步伐,本文就護岸類型方面進行了綜述,主要評析了各種護岸工程的特點和優缺點以及適用范圍等,為設計和施工方便。

關鍵詞:護岸設計護岸類型護坡護岸

一、護岸的最重要的因素

(1)不論材料和結構的形式,護岸構成了自然環境的一部分,必須按環境和工程觀點就設計有效性作出判斷。(2)適當的設計方法的研究與改進,需要清楚地理解影響現有岸坡穩定性的因素,或者可能影響護岸穩定性的因素。

二、護岸設計原則

1.護岸的觀點場

查看全文

生態適應性護岸構建論文

論文摘要:城市濱水護岸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景觀環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從城市護岸發展的歷史出發。對護岸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闡述。

論文關鍵詞:城市護岸發展歷史發展趨勢

縱觀人類城市的發展史,城市多選址于濱水區。這是因為河流能為工農業生產提供便利并解決人們生活上對水的需求;而且濱水風光能讓人們在精神生活上得到滿足。然而,由于水患危害,又使人類不斷地與洪水奮爭。在這期間城市護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河流、防御洪水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城市護岸景觀也隨城市護岸功能的發展而發生著變化,主要有如下三個典型時期:

第一18世紀60年代以前(與自然相和諧的護岸景觀)

當人類誕生后,直到伏羲時代,人們“逐水草而居”,“擇丘陵而處”,對洪水一直采取“躲避”的態度。到了神農時代,經濟有所發展,為了避免洪水的侵害,人們開始采取主動的姿態,創造出了“潺”與“埋”的防洪方法。‘.潺”是“以柴木奎水”,“埋,,是奎土填筑。我們的祖先很早就開始利用植物、木和土石等天然材料進行護岸的建造。在我國,早在周代已有溝渠堤岸植樹的制度。戰國時,《管子》主張“大者為之堤,小者為之防,樹以荊棘,以固其地,雜之以柏楊,以備決水”。國外也有類似的記載,早在公元前28世紀,歐洲凱爾特人和伊里利來人采用柳枝編織籬笆的技術來進行防護。秦漢以后,一直到宋元,由于人們對水的性質認識不斷深人,護岸的材料使用也更加豐富。這時出現了使用樹枝、林秸、石頭等捆扎而成材料作為護岸的材料。這種手法在我們現代叫做“柴枕法”。到了明清,據記載的護岸有拋石、柳樹護岸、山石護岸與條石護岸。尤其出眾的是明代劉天和總結堤岸植柳經驗,歸納為“植柳六法響。在材料應用上,由于塊石取材方便與自然易融合,一直應用在護岸建造當中。

這一時期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城市護岸形式以自然形態為主,遵循自然河岸形式來進行的。材料也多采用自然的山石、植物等材料,因此護岸景觀是以自然景觀為主體,體現了天然彎曲的河道和豐富的植物群落,護岸表現為城市景觀系統當中的一部分,具有良性的生態循環體系。

查看全文

護岸生態化改造設計方案

一、引言

護岸工程是河道整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水體與陸地的結合部,也是水體生態和陸地生態之間的過渡帶。護岸的結構形式,對河道的生態功能影響極大。上世紀改革開放以來,崇明島進行了河網化建設、為今日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由于受歷史條件限制,當時河道建設標準偏低,河道兩岸均未進行護岸建設。經過幾十年運行,河岸兩側坍塌,河坡水土流失嚴重,日積月累造成河道淤塞,嚴重影響了祟明島引淡避咸、防洪除澇、改善水質等效益的發揮。對崇明島生態環境建設起了一定的不利影響。進入本世紀以來,崇明區開始了新一輪的河道整治工程、結合防汛除澇安全、生態環境效益等因素綜合考慮,河道兩岸基本都新建了護岸結構,其中樁板式護岸廣泛運用于崇明區農村河道。樁板式護岸雖然有效地防止了河坡坍塌引起的水土流失,提高了防汛除澇能力,但對生態環境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在崇明區建設世界級生態島的大環境下,本文根據祟明島近幾年河道治理的工程經驗,對現有樁板式護岸生態化改造設計方案進行探討。

二、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的河道整治工程中,為保護河道疏浚后兩側道路及居民房屋,河道兩岸往往采用板樁式護岸,樁板式護岸往往為直立式擋墻,其優點是用地少、剛度大、耐久性好、施工簡單、管理養護方便,周邊居民接受程度高。但因其直立擋墻的結構,一方面景觀性較差,另一方面阻隔了河道與陸域之間的水土交換,不利于水生動植物生長,降低了河道的自凈能力,對水環境、水生態均造成不利影響。2016年,崇明區提出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直立式的護岸已無法滿足生態島建設要求及居民對水環境水生態日益提高的需求,目前崇明島河道護岸中樁板式護岸占據相當大的比例,大范圍重建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造成浪費。因此,對現有的護岸進行生態化改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樁板式護岸改造原則

1.穩定性原則。生態護岸的設計首先要保證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在設計之前,需要研究清楚所有影響坡岸穩定的因素,并將這些因素綜合考慮,設計出具有較高穩定性的生態護岸。2.生態性原則。采用水土保持功能良好的植生土坡及生態材料建設的護坡或擋墻,可實現水陸橫向連通,能為水生動植物提供良好生境條件等功能。3.因地制宜原則。各河道所處位置不同,設計時應考慮地勢差異性,根據用地情況不同出具不同的設計方案。

查看全文

新型裝配式護岸對中小河流的應用

1引言

中小河流的水利工程治理不到位,導致生態破壞和水污染問題始終存在,而人們往往過于重視防洪與安全,忽略了對河流兩岸生態環境的保護。裝配化技術在河流中的應用,給傳統護岸工程建設帶來了技術上的革新。

2工程概況

該河流屬淮河流域,位于鄆城縣南側,是當地主要防汛抗旱河道之一,總長度為37.35km,2018年按照3年一遇排澇標準,對河流進行清淤疏浚。該流域屬黃河沖積平原,為華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為第四系沉積物所覆蓋。全縣地形西南高,東北低,高程在47.5~38.5m,高差9m,地面坡降1/5000~1/10000。流域屬溫帶季風性大陸氣候,有著十分明顯的季風氣候特征,年平均溫度在13.5℃左右,1月份氣溫最低可達-1.8℃,全年日照總時數為2401h,相對濕度普遍保持在60%。流域范圍內降雨年紀變化比較大,年分配不均勻,年降水量為594.3mm,最大年降雨量和最小年降雨量分別為1272.7mm和304.5mm。工程水文地質方面,地下水屬于第四系孔隙潛水,含水層主要包含砂壤土和粉砂,補給來源氛圍大氣降水與地表水徑流兩部分,排泄方式為垂直蒸發、地下徑流以及農業開采,本次施工勘察發現孔內水位標高在41.44m左右。經過對水質的分析,得知地表水會對混凝土材料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對鋼筋和鋼結構有著中等腐蝕性。地下水對混凝土有著強腐蝕性,對鋼筋和鋼結構有著中等腐蝕性。工程充分考慮裝配式護岸施工工藝的經濟性、安全性以及生態性等影響因素,采取整體箱式裝配護岸,每段長度為12.04m,其中包含4個標準節段連續布置,單個箱體的長度為3m、寬度為2.5m、高為3.5m,質量達12.45t[1]。

3新型裝配式護岸在中小河流中的應用分析

3.1材料選擇

查看全文

內河航道生態護岸工程技術研究

1以往內河航道護岸的方法及缺點

為了保障內河航道不受破壞,航道周圍都會采用護岸手段,以往都是采用砌塊石以及通過鋼筋混凝土等高強度材料進行強硬的覆蓋工作,雖然對于航道的穩定性有了一個很好的保障但是沒有達到內河航道最基本的生態上的要求,損害了河流的生態系統,不利于自然的穩定協調的發展,作為陸地與水的交錯帶的內河航道來說,傳統的保護方法沒有起到一定的水氣調節的作用,不能減少地面徑流對航道的沖擊,更起不到一個較好的防御作用。

2護岸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在對內河航道進行保護的過程中,護岸工程可以使水岸邊界相對穩定,從而避免岸坡受到波浪以及河水的侵蝕,還可以保護周圍的農田以及周圍居民的生命以及財產安全。但是由于河道處在不斷地變化當中,河流的侵蝕破壞了岸坡上原有的植被,從而不利于動植物的生存,雖然對內河航道的保護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使生態環境的問題更加突出,只有護岸為動植物的生存以及繁衍創造有利的條件才能達到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要求,不難看出內河的航道護岸與生態環境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當今社會一直強調的就是人與自然的可持續協調的發展,自然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可見生態護岸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植物的扎根生長以及動物的繁衍停留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作為支持,對于傳統的護岸方式來說,坡岸過于陡峭,而且混凝土的覆蓋不利于植物的扎根生長,使許多動植物都無法生存下去,鋼筋混凝土在陽光的照射下還會反射大量的紫外線,嚴重制約了植物的生長以及動物的活動。可見傳統的內河航道護岸措施沒有起到良好的生態系統穩定的作用,應發展的需求生態成為發展的前提,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以環境保護為中心,對于內河航道護岸來說,生態護岸技術逐漸受到人們的喜愛,將會逐漸成為我國內河航道護岸的發展方向。

3新形勢下的生態護岸工程技術

1)三維植物網護岸。三維植物網是植草固土用的一種三維結構的似絲瓜網絡樣的網墊,質地疏松、柔韌,留有90%的空間可充填土壤、沙礫、細石和草種,植物根系可以穿過其間整齊、均衡的生長,長成后的草皮使網墊、草皮、坡面土壤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植物根系可深入地表下30~40cm。由三維植物網形成的綠色復合保護層,可有效地防止坡面被暴雨或水流沖刷破壞。研究表明,三維植物網可經受高水位、大流速的沖刷,對歷時2d的水流,也能經受3~4m/s流速,短期可以抵御5~6m/s流速。三維植物網表面粗糙,在有水流條件下,植被起良好的消能作用,使流速顯著降低,可促進落淤。三維植物網在我國生態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成功實例較多,具有固土護岸作用顯著、經濟合理、施工簡單、技術成熟等優點。

查看全文

護岸設計原則和類型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從美觀和造型上,以構建優美的河川景觀為出發點,綜述了護岸的設計原則,以便為設計者方便;為了加快推廣應用護岸工程技術的步伐,本文就護岸類型方面進行了綜述,主要評析了各種護岸工程的特點和優缺點以及適用范圍等,為設計和施工方便。

關鍵詞:護岸設計護岸類型護坡護岸

一、護岸的最重要的因素

(1)不論材料和結構的形式,護岸構成了自然環境的一部分,必須按環境和工程觀點就設計有效性作出判斷。(2)適當的設計方法的研究與改進,需要清楚地理解影響現有岸坡穩定性的因素,或者可能影響護岸穩定性的因素。

二、護岸設計原則

1.護岸的觀點場

查看全文

通航河道護岸工程意見

為了增強我市骨干河道的防洪引排功能,提高河道的通航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經市政府研究,決定從今年起用3年時間,對我市通濟河、薛埠河、香草河等主要通航河道全面實施圩堤護岸工程。現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緊緊抓住各級對“三農”支持投入的機遇,本著“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先急后緩、分步實施,科學規劃、合理設計,降低造價、確保質量”的原則,積極實施通航河道護岸工程,提高防洪保安能力,改善河道通航條件,為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兩個率先”提供保障。

二、總體目標

從今年起,用3年時間全面實施通航河道兩側圩堤護岸工程,除丹金溧漕河因航道升級原因暫緩實施外,主要工程有通濟河駁岸41.04公里、薛埠河駁岸29.79公里和香草河駁岸1.32公里,駁岸總長度72.15公里。本著先急后緩的原則,由所在鎮(區)逐年申報,分年實施。

三、組織機構

查看全文

鴨綠江景觀帶生態護岸設計分析

1生態護岸的理念

生態護岸可以將濱岸帶生物生存環境自然銜接,成為一種具有防洪、生態、景觀、自凈功能的一種河道建設結構形式。生態護岸的建設是利用植物與工程材料結合的方式在江邊建設的一種生態護坡模式。利用植物對邊坡進行植被重建,建立一個新的植物群落,進而恢復生態環境,治理水土流失[2]。在生態護岸的建設中,要尤其注意與自然的結合,不僅可以達到控制雨水徑流、回補地下水的目的,也間接治理河流,保護河流,營造生物多樣性、提高河流自凈能力。

2鴨綠江護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護岸模式單一。影響生態景觀鴨綠江護岸的形式較單一,缺乏周邊建筑及景觀協調統一性,缺乏綠色特征,與現代化自然生態潮流不符。其主要采用的是漿砌、混凝土板襯砌護岸,護岸高、鋪裝大,使江邊生態系統退化,生態景觀單一,減少了動植物棲息地和市民親水的機會。2.2護岸功能性差,防洪標準偏低。丹東在東北地區屬于降水量較多區,年平均降水量為881.3~1087.5mm,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在夏季,其中7月中旬~8月中旬是丹東暴雨集中區。丹東雨量充沛,但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勻,汛期強對流等極端天氣較頻繁。當短期內降水量較大時,市內出現不同程度的積水。根據對當地居民的調查,在雨量較多的夏季,鴨綠江的水會沒過護岸,流向街道及周邊小區,造成周邊小區居民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這種防洪狀態給防洪安全帶來極大隱患,也給丹東的經濟發展帶來較大影響。

3鴨綠江生態護岸設計思路

根據查閱大量參考文獻,擬定拆掉原來的近3m高的漿砌護岸,采用生態護坡技術,將鴨綠江護岸改造成生態護岸,并以雨水花園技術作為輔佐。雨水花園是一種生態型雨洪的控制與利用措施,主要功能是有效減少雨水徑流總量和徑流污染。生態護坡是指為滿足河道的不同需求,在實踐中創建的多種護坡形式。不同護坡形式在有效抵擋洪水的同時,還可以保護河道兩邊的生態系統,維持物種之間的生態平衡,使河道周圍的環境變得更加環保生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的[3]。生態護坡技術當前一般主要有2種:自然原型植被護坡、植被系統與混凝土材料聯合護坡[4]。3.1植被護坡。植被型護坡指利用生態手段,將不同的植物種在坡面的不同位置,利用根系比較發達的植物保持水土,可在護坡上種植耐寒、耐旱、吸水性較強的植物,通過植物穩定河道周圍的生態系統。這種方法雖然改善了河道土質,但是在降雨量較強的季節,抗洪能力較弱,因雨水具有較強的沖刷力,嚴重條件下出現深溝,長期會影響土質及河道美觀性[55]。3.2綜合型護坡(植被系統與混凝土材料聯合護坡)。綜合型護坡可以依賴雨水花園的5部分設計結構層,分別是蓄水層、覆蓋層、植被種植層、砂濾層及礫石墊層。蓄水層和覆蓋層可以將雨水進行短暫滯留與凈化[6]。而植被種植層與砂濾層則將植物與混凝土、砂礫等材料結合起來。其中混凝土選擇植被型的生態混凝土,主要是由緩釋肥料、保水材料和多孔混凝土等組成的,也可以適當地摻入水泥、粗骨料,砂礫等材料,對植被進行加筋,增強護坡抗蝕性。粒徑較小的礫石碎石可以在底部設置排水管,排出下滲的雨水。基于雨水花園條件下的這種生態護坡,可以提高空氣與土壤之間濕度的交換能力,維持土壤水分平衡,有利于植物的生長[7]。這種綜合性護坡要尤其注意河道兩岸土壤及雨水條件對植物的影響。結合景觀要求合理科學地配置植物,可以有效凈化雨水徑流污染,增強了防洪效果,減少了地表徑流的污染,增加了市民近水親水的機會,使河道景觀更有特色、更加生態,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

查看全文

堤防護岸施工環保措施

1、前言

堤壩護岸工程能夠通過在河邊修筑堤壩或者是進行河岸加固的方式來保護后方,防止河水或海水的入侵,干擾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堤壩護岸工程是一種于民有利的工程。然而,在修筑堤壩修筑護岸的過程中需要對原有的自然環境進行改造,這種改造的過程勢必會對原有土壤以及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破壞。基于環保的原理,我們必須研究如何將破壞程度減到最小,因此,需要探究出一系列的環保措施。

2、環保措施的重要性

大自然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其內部擁有著自然調節機制,然而,這種機制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過了自我調節的限度,大自然將會受到破壞[1]。河流是自然生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河流一旦被改變,對自然的影響很大。然而,很多時候,出于對人類發展的考慮,我們必須進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3、針對施工中污染的環保措施

3.1清場前揚塵污染。在工程施工前需要進行清場處理,然而清場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揚塵,這時如果在場地30米范圍內有農作物種植或者是居民居住,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為了應對這樣的情況,可以有兩種處理措施:第一種,最好是整體移除,這樣減少揚塵的產生,與此同時,要對要拆除的部分進行充分潤濕[2];第二種,在場地30米范圍內充分灑水濕潤。3.2地表土流失。在工程開挖過程中,會造成地表土的剝離,如何對這些地表土進行處理也是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部分,在實際處理時,處理的方法需要依照剝離的表層土的用途而定:若表層土剝離后不用于恢復本地土壤,那么就可以直接進行其他的適宜耕作的土壤移植[3];若用于恢復本地土壤,則需要妥善保管剝離土壤,置于地勢平緩處保存,盡量小范圍保存,要避免雨水沖刷。3.3具體的分析措施如下:3.3.1施工表層土的保護。措施與方法:剝離表層土,不用于本地恢復的,應直接覆蓋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復的,應移至它處堆存,堆放地宜相對低凹、周圍相對平緩,并設置排水設施。小范圍堆放地,可用草袋、塑料薄膜或其他材料進行遮蓋,避免雨水沖刷、流失損耗。分析:開挖施工中表層土保護是一個重點環境保護問題,表層土流失除引起水土流失外,也可能引發一系列環境生態平衡失調,如植被丟失、景觀破壞等。根據本工程施工合同環保條款的規定,表層土應予以保護,并對開挖裸露地須進行表層土覆蓋和恢復,因此在措施與方法中,根據以往施工經驗,提出本地覆蓋的具體方法和要求,同時提出不用于本地覆蓋(如當剝離面為工程建筑物面時)的表層土,也應妥善處理和使用,不能流失損耗。3.3.2噪聲污染。措施與方法:堤頂及堤岸臨時發電機組噪聲強度大于80dba、且發電機運行點距噪聲敏感點的距離小于50m、噪聲源距堤頂的距離又小于5m的,可在堤外腳地帶建造減噪槽、將運行發電機置入減噪槽內。減噪槽在離開堤腳線1m以外地帶按順堤方向布置,但不得建在堤身坡面上。減噪槽為長方形構造,槽深以不影響發電機操作為原則,槽長應槽兩端能滿足離開聲源2m以上,槽頂要搭建防雨棚。減噪槽要備有防水設施或積水抽排系統。分析:考慮堤防工程在堤邊施工的特點,利用堤身作為隔聲屏障,在調查本工程施工發電機組基本情況(如功率和聲源強、構造、規格等)后,設計該發電機減噪槽。沿堤噪聲敏感點位于堤內側,由于離堤身越近,經過堤頂的聲源發射角越小,因此減噪槽建在堤外腳,盡量靠近堤身,考慮堤腳開挖安全范圍為距安全線1m以外,故減噪槽應設在離開堤腳線1m以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