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2 17:12: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古代女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議古代女子體育發展特點及其原因
【摘要】筆者運用文獻資料的研究方法對唐代女子體育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唐詩進行了分析研究,深入了解到唐代所流行的女子體育活動項目,反映出唐代女子體育發展的特點及其興盛的原因,從而為促進唐代女子體育的研究、弘揚傳統體育文化和發展我國現代女子體育運動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唐代詩歌女子體育
唐代是我國歷史上最興盛、最繁榮的朝代,這一時期疆域遼闊,國勢富強,社會相對穩定,封建經濟高度繁榮,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物質和精神文明。而唐朝精神文明最具代表性的產物——詩歌,進入了其發展的輝煌時期,產生了眾多的詩人和數以萬計的詩歌作品。其中,許多詩歌以體育活動為創作內容,以其獨特的風格為我們反映了唐代體育活動的發展面貌,尤其是以女子體育運動項目為題材的詩歌,更是在各種詩歌流派中大顯光彩。在整個封建社會中,唐代女子的體育活動,可謂最為興盛,這一時期無論是在種類上、形式上、規模上都在我國女子體育運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本文試圖從唐代體育詩歌的角度來對古代女子體育運動進行分析,以對唐代女子體育發展特點及其興盛的原因做更多方面和深入的探究,從而為弘揚傳統體育文化和發展我國現代女子體育運動提供借鑒意義。
一唐詩中女子體育概觀
唐代女子體育出現繁榮景象,項目之豐富、參與人數之多,都是先前其他朝代所無法比擬的。在體育史上也有:“惟有‘大唐三百年’,是中國古代體育最輝煌的時期”之說。
1.球類運動
探索古代女子內衣的結構及審美觀點
摘要:女性內衣因產生的社會文化環境的不同而各具不同形態,其成因是在人體的基礎上分別進行解構和重構。受內衣造型的影響,女性服裝呈現截然不同的兩種審美形態。一方面以道德美為最高準則,另一方面以人體美為最終審美原則。女性內衣產生的具體形態以及其中蘊藏的哲學、美學思想至今也影響著服飾的發展。
關鍵詞:女性內衣;道德秩序;形式美;自然美;古代
一、內衣綜述
女性內衣從誕生之日起,就成為與女性身體最親密的服裝,它約束著女性的身體借以達到所需要的輪廓形態。通過內衣表現出來的形象有時是端莊典雅的,有時是性感迷人的。應該說內衣的產生是服飾發展到成熟階段之后的產物,只有在各種服飾制度、服飾形制均已完備的條件下,服裝才會由外層向內層進而更細致的功能分化,才會有內衣與外衣的明確區別。而在其分化、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由于處于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使中西方的女性內衣的造型呈現兩種互補的形式,即分別在以人體為基礎的前提下,對其造型結構進行著解構與重構,也就是一個借助對這種服飾的解讀與表述賦予身體以新的意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按照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傳統、審美理念重新塑造人體,通過對身體形成的狀態顯示服飾構成技術并強調身體與其社會習性之間的關系。
所謂解構就是將服裝原有的結構進行分解,使解構后的服裝削弱其結構形態,而加重服飾中文化審美的含量,使個人歸屬于社會;重構就是打破服裝舊的結構的基礎上對內衣重新分割組合成新的服裝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重點強調的是人的自然體態美,突出的是社會中追求人性美的行為,正是由于這種解構與重構使內衣產生以后所表現出來的具體形制及背后蘊藏著的功能性、審美性都有著各自不同的鮮明特征。
二、中西方古代內衣特征
高中語文教材中女性形象探微
“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白居易《太行路》)這兩句詩是中國千千萬萬古代女性悲苦人生的真實寫照。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間里,女性都處在從屬的位置,身份卑微,沒有話語權。這一點,從許多的文學作品中可見一斑。自婦女解放運動之后,女性地位得到一定的提升,權益得到相應的維護,女性意識亦逐漸覺醒,在家庭觀、愛情觀上發生了轉變,這些從新時期文學作品中可窺知一二。下面我們共同來梳理高中語文課本中性格鮮明的女性人物形象。
一、舊女性形象
身不由己,慘遭拋棄的女子———《詩經•氓》的主人公。《氓》一詩中有女主人公對甜蜜戀愛的回憶,有被丈夫遺棄的痛苦,有對氓的負心的怨恨,更有對青年女子的勸誡。“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迸魅斯赋?,這場滿是悲劇的婚姻自己并無過錯,是氓的反復無常造成了這一狀況。善良本分、命途多舛的祥林嫂———魯迅《祝?!返闹魅斯S腥丝偨Y說,祥林嫂作為一個女性,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可憐之人。她在萬物勃發的春天沒了丈夫,她在春天將近結束之時失去了自己的兒子,又在冬天即將結束春天即將到來的時候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祥林嫂善良守本、質樸勤勞,是一個純良克己的女人,這樣的女性本可安享幸福,可她的結局讓人不忍卒讀。精明能干、時運不濟的探春———曹雪芹《紅樓夢》中的重要人物。“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曾說過一句話:“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立出一番事業來?!倍驗樗桥?,在當時的社會現實之下,縱使才華橫溢,亦是惘然。“原應嘆息”之意曹雪芹早就將之隱含在“元迎探惜”四春的名字之中了。探春的一生就是“一聲嘆息”,可贊她處事果敢、愛憎分明,可嘆她遭遇凄慘。是什么導致了這些女性的悲劇呢?《氓》中女子被棄的悲劇源自男尊女卑的社會。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可以棄妻休妻,而且這種行為在當時的社會中是被默認的合乎準則的行為,女子卻需從一而終,遵從所謂的“節烈觀”。祥林嫂一生中最大的“污點”也正是“再嫁”。時人所謂“從一而終”的思想,連當時的女性自身也深受荼毒,她們自己也認為再嫁是可恥的。這是很可怕的。祥林嫂在被迫改嫁時做了能力范圍之內的反抗,她不惜以死來避免因再嫁而帶來的“失潔”的后果。為什么反抗?因為她自己也認為再嫁就是“不貞”的表現。而她的婆婆為什么又能夠逼她改嫁呢?這就是過去女子悲劇產生的另一根源:封建觀念與封建制度。族權、父權、夫權這三把利斧時時刻刻懸在祥林嫂頭上,讓她驚慌顫栗,喘不過氣來。古代“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約束捆綁,注定了古代女子是完全沒有地位,更加沒有話語權的,她們的存在只是他人的附屬品。而探春式的悲劇最讓人痛心。才德兼備的探春只因為是女子,且是“庶出”的身份,不能發揮她的才華,懷才不遇空余恨。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氛圍中,有才的女子最終也只能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去嫁給素未謀面的張三李四,這是古代女子的悲劇。
二、新女性形象
勇敢又軟弱、封建又反封建的繁漪———曹禺《雷雨》中的人物。繁漪是曹禺先生塑造出的一個具有“雷雨”般性格的女子。曹禺在序言中說,繁漪的性格“一切都要走向極端”,追求的“不是愛便是恨”,選擇的路是“中間絕沒有一條折中的路”。她是充滿反抗精神的,對周樸園施予的冷淡、禁錮、專制,她敢于沖破;對周萍給她生活帶來的鮮活生命力,即使不符人倫,她也敢于熱烈地去表達自己的愛??上У氖?,在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封建殘余依然存在于她身上。她有沖破封建束縛的勇氣,卻沒有脫離生存環境的能力?!盀橹袊赖闹袊那嗄辍眲⒑驼洹斞浮都o念劉和珍君》中的人物。在魯迅先生筆下,除了“始終微笑著”之外沒有關于劉和珍的任何外貌描寫。而僅僅“始終微笑著”這寥寥幾個字,就能讓讀者推知劉和珍是一位溫和不銳利的女子,她的柔弱應該是不亞于那些“裹小腳”的女子。但她柔弱的外表之下蘊含著強大的內心光芒。身為一介女子,卻與男子一般憂國憂民,甚至超越了當時的部分男子。她敢于反抗廣有羽翼的校長;慮及母校前途她黯然泣下;她主動為群眾向執政府請愿。魯迅在心痛之余痛擊當朝:“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輾于文明人所發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精神“逍遙游”的新女性———舒婷作品《致橡樹》中的女性形象?!吨孪饦洹分小澳久蕖钡男蜗蟠砹艘环N新型的女情觀。新時代的女性擁有獨立生存之能力,她們絕不愿做攀援依附他人的凌霄花,“借他人高枝炫耀自己”;不愿失去擁有獨立人格之自我,不做“癡情的鳥兒,重復單調的歌曲”;亦不肯擔當只懂奉獻、無謂犧牲的一方,不愿做他人之“泉源”,經年累月為他人送去“清涼的慰藉”;更不愿做男性的附屬品,存在的目的僅為“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在詩人的意識里,新女性的人生追求是做一株具有獨立精神的木棉,作為跟“橡樹”一樣的“樹”的形象與他在一起,也就是作為與男子同樣的“人”的形象平等地共同生活,尋求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靈魂之愛。新時代女性追求的是可以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亦可分擔“寒潮、風雷、霹靂”的真摯平等的愛情。從勇敢又懦弱的繁漪到擁有獨立人格的“木棉”女性,體現了女性意識的覺醒。女子從不愿成為男子的附庸,渴望能達到人身的自由成長,到經濟獨立、情感獨立、人格獨立,女性的地位得到提升,女性的價值得到體現,女性的話語權得到認可。
三、女性形象的啟示與反思
秋瑾愛國注意情操的文學教育價值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秋瑾所生活的年代處于中國文化轉型的重要歷史階段,她的文學創作印證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矛盾與融合。她前期的創作以詩詞為主要形式,集中在贊譽古代女英雄的主題上;后期成就最高的是賦有啟蒙思想的白話文創作。對她前后兩個時期文學創作的考察與評價,可以管窺中國近代文化轉型的某些特質。
[論文關鍵詞】秋瑾;創作;傳統;現代;轉型
秋瑾所生活的時代(1875—19o7)是中國新舊思想更迭、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沖突與交融的時期。1902年(或1903年),…秋瑾隨夫北上,成為她生活與創作的重要轉折點。據此,秋瑾的文學創作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在主題與形式上均有很大的差異。這種文學創作現象反映了秋瑾思想上的巨大變化,也彰顯出近代文化轉型期文學所必然發生的變異。
一、秋瑾詩歌的主題
秋瑾出身于官宦之家,天生聰慧,加之少時在私塾中接受的傳統教育,助其成為精于詩文的典型的傳統社會才女。1892年,秋瑾隨父親秋壽南遷至湖南,開始了居湘、北上、旅日、回國幾個重要的人生階段。
其中,北上之后的北京生活時期促成了秋瑾思想的裂變與飛躍,形成了秋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和創作主題。l896年,秋瑾遵從父母之命在湖南與富商子弟王廷鈞完婚,這是她居湘期間由閨秀到人婦的生活轉折。王家優裕的物質生活使秋瑾無衣食之憂,并有讀書、交友、賦詩之閑。秋瑾赴京之前的創作形式以詩歌為主,其中以五言、七言居多。這時的秋瑾與傳統社會的大多數女子一樣,被阻隔在社會生活之外,借“春愁秋悲”表達她們閨中寂寞難耐的苦楚。她曾以“閨內惟馀燈作伴”、“一點無聊托素琴”(《寄柬理妹》)的詩句表達自己孤獨寂寥的情懷。這類詩歌與大多數古代女子常見的主題相同。
亞述與波斯人的婚俗
古代的亞述人每年舉行一次婦女拍賣大會,將所有可以結婚的女子,集中在一個地方,先將生得美貌的女子公開展覽,由周圍參觀的觀眾出價,以出價最高者,獲購買的優先權,然后逐步將容貌較差者展覽;最后出現了相反情況,即出最低者可以娶面貌生得丑陋的女子,并且還可以得回一筆嫁妝費。
亞述人常用這種方法,使男人找到了妻子,并且可以使每一個女人都可以找到丈夫。
阿拉伯人常在嬰兒時期,就由父母作主,與其他嬰兒訂了婚,假若長大結婚以后,女子不喜歡男子,則女子方面可以賠償金錢了事,并沒有其它規約可以管束。
在古代的波斯,甜菜被認為是一種“不吉祥”的東西,而薩克遜人都把甜菜作為拒婚的象征。一個小伙子到姑娘家去求婚,如果招待他的是一盆甜菜湯,那么最好還是知趣回家,因為這表示毫無希望。
古代文學論文--“女強男弱”現象讀解
一、“女強男弱”現象
在中國很多古代愛情類敘事文學中,時常會出現女主人公的形象要遠遠比男主人公的形象更加動人、更加突出、更加豐滿,能夠在廣大讀者的內心深處留在難以磨滅的痕跡,而且女主人公的形象通常都是正面形象,她們會擁有光輝的人格和感人的行為,而男主人公的形象要么是性格懦弱,要么是反面形象,這種情況文學界稱為“女強男弱”現象,而這些并非個例,而是一種普遍現象。
二、“女強男弱”現象的文化原因
陰陽在中國古代社會一直以來都是被認為是兩個獨立但又相互關聯的基本范疇,陰陽觀念已經深深地扎根于中國人的內心之中,并且對他們的情感態度、文化價值、生活方式等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一方面,中國人以強大為尊,對于陽剛之感極為崇尚;另一方面,中國人以虛弱為美,對于陰柔之感極為喜愛,這二者實質上是相互并存、相輔相成的。(一)“崇陽戀陰”情結是一種文化基因?;诮洕幕?,崇陽(即優勝劣汰)是其萬古不變的真理,但是農業自然經濟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古代社會的主要經濟支柱,而其主要精神支柱則是倫理精神。統治階級一直以來都采用“不爭”的方式來治理國家,同情弱者、貶損強者是中國古代社會一直以來都推崇的文化精神,這也是典型的戀陰行為?;谥螄铰远裕暗轮餍梯o”、“儒法并用”是中國古代社會統治階級常用手段,雖然他們崇尚采用法家方式治國,但卻將“倡仁政”、“重德教”的儒家思想放置在法家方式之上,這也是提倡陰柔之道的體現?;诖私游锒?,“節操”二字是長達5000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較為注重的品質,特別是在涉及到民族危亡之時,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殺身成仁、立場堅定,文天祥、岳飛、張騫、史可法等都是其中典型代表,這是崇陽。與此同時,中國人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又往往比較“節制”,講究寬以待人、謙虛謹慎,由此可見,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還是采用偏于陰性的人際信條。(二)“崇陽戀陰”情結充分體現在審美。領域中國古代社會建立起了極為先進的音樂體系,《武》、《象》等人數眾多、場面壯觀、氣勢宏大的音樂主要是在皇家祭祀、帝王慶功的時候才會得以演奏,當然《十面埋伏》等陽剛之氣十足的樂曲也較為常見,這些都是崇陽的表現;但是中國古代社會一直以來都認為音樂更多的是起到消除矛盾、溝通上下、陶冶情操之物,故在廣大文人雅士的內心深處,均覺得帶有陰柔之氣的箏、琴才算是高雅的象征,這也是典型的戀陰行為??v觀中國古代美術作品,有相當數量的墓室壁畫均是描述墓室主人在生前的富貴生活及熏天權勢。以《樂舞百戲圖》、《出行圖》壁畫來看,這些壁畫都透露出氣場強大的藝術風格,可謂陽剛氣十足。但寺廟壁畫中的藝術風格卻與墓室壁畫的藝術風格截然相反,例如,敦煌石窟中就繪制有大量的圖案裝飾、尊像裝飾、經變裝飾、本生故事裝飾等,將濃濃的宗教靜穆氛圍均表現出來,可謂典型的戀陰情結。與此同時,卷軸畫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醫術精品,雖然也有較多卷軸畫的內容是描述現實問題、社會問題等,但實質上還是那些風格恬淡、富有閑情逸致的花鳥畫、山水畫居多,且藝術造詣較高,這些就明顯表示出中國古代人“戀陰”又“崇陽”的特點。
三、“戀陰”是塑造女性正面形象的主要原因
“戀陰”的主要體現之一就在于塑造女性正面形象,正所謂“坤道成女”,在中國人的內心深處,女性的生活內容主要包括家庭、婚姻、愛情等在內的一系列情感世界,其中最為主要的就說愛情,可以說是整個女子的全部?;谥袊糯鐣鹘y價值觀,女人的全部人生價值均是在其丈夫身上得以體現,婚姻實質上就是她的全部,若能夠找到一個如意郎君,那么必將能夠舉案齊眉、夫榮妻貴;否則的話,那么就會生活潦倒不堪,甚至還有可能會被虐而死。稍微有些思想的女子都希望自己所托付的夫君是值得依靠的,且風流多情、才華橫溢?!秼杉t記》(孟稱舜著)就通過王嬌娘的言語來表達出一個女子對于愛情的追求和渴望,所選的男子應該是可白頭到老的“同心子”,而不是輕薄無行、朝三暮四的紈绔子弟。正由于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明白女子的內心世界,以及閃爍在她們身上的堅貞不渝、知書識禮、溫柔多情、美麗大方等閃光點,才能夠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將其描繪的感人至深。
中學語文課本中民歌思想內容初探
中國古代的民歌題材非常廣泛,思想也很復雜。這是因為民歌直接體現了各階級各階層特別是社會底層的心聲,作者的身份地位和人生經歷不同,他們的思想意識也就有所不同,因而藝術活動的主題也自然不同??讌沧诱f過:“古者天子命史采詩謠,以觀民風。”班固也說過:“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何休有言曰:“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边@些記述雖交代的是《詩經》中國風的來源和原作者,但也可以說明民歌具有群眾性的特點,說明民歌表現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為、所思、所感。由于民歌的分類方法很多,為了便于論述,筆者將根據題材的不同分別進行闡述。
一、以戀愛、婚姻為題材的民歌
朱熹在《詩集傳序》中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边@說明以《詩經》十五國風為代表的民歌中數量最多的是以戀愛為題材的民歌。《靜女》是衛地的民歌,舊說認為是譏刺衛宣公好色,偷娶子婦。其實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幽會的情歌。全詩共三章,每章四句,以男子口吻寫幽會之樂。漂亮的女孩應約在城樓等他,他卻和女孩捉起了迷藏,急得女孩“搔首踟躕”。見面之后,女孩贈給他一件禮物,男子十分喜愛它。這首詩用三十七字就將赴約、逗樂、贈信物等過程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尤其是對女子焦急的神態和對男子戀愛時愛屋及烏的心理的刻畫技巧已經非常成熟。不僅國風大多是男女之間傾訴愛慕之意的情歌,后代的民歌也是如此。如《西洲曲》: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干頭。欄干十二曲,垂首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除了以戀愛為題材的情歌之外,古代民歌中還有很多描寫婚姻生活特別是婚姻悲劇的題材。在古代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之下,婚姻悲劇屢屢上演?;橐霰瘎∈腔紊鐣漠a物,詩歌的社會功用使它不能不關注這一現實。《氓》是《詩經》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棄婦詩,也是我國最早的敘事詩之一。該詩較為完整地講述了一個女子從戀愛、結婚到被拋棄的全過程?!俺吮藞捲?,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很生動地刻畫出了女子戀愛時的心理。“以而車來,以我賄遷”,女子帶著嫁妝嫁給了男主人公,但婚后的生活是艱辛的,更是痛苦的?!叭龤q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不分早晚,不分輕重,家庭的重擔壓在女主人公柔弱的肩膀上,丈夫卻“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對她倍加虐待,直至將她休棄。對比丈夫婚前婚后的巨大反差,反思自己婚后的行為,這個不幸的女子發出了憤懣的控訴:“女也不爽,士貳其行”。我們不能強求二千多年前的女子將自己的悲劇命運與黑暗的社會制度聯系起來,但該女子對丈夫的控訴、對其她女子的忠告和對渺茫的未來所發出的“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感嘆,無不讓我們動容唏噓。
二、以社會矛盾與民族矛盾為題材的民歌
在封建社會,社會中的各種利益,如政治利益、經濟利益、文化利益等分配極不均勻,社會矛盾非常尖銳。這時處于弱勢地位的人民群眾就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統治者的不滿和反抗情緒,其中就包括民歌這一喜聞樂見的樣式?!洞T鼠》是戰國時期一首流傳在魏國的民歌?!睹娦颉酚醒裕骸啊洞T鼠》,刺重斂也。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于民,不修其征,貪而畏人,若大鼠也?!饼R、魯、韓三家對此均無異議。戰國時期,奴隸制進一步解體,地主階級的地位得到提高,他們把土地出租給佃農來收取實物地租。這首詩正是佃農對地主殘酷剝削的有力控訴。作者將剝削者比喻為大老鼠,不但非常形象貼切,而且痛恨之情溢于言表。詩中的地主“食我黍”“食我麥”,甚至“食我苗”,真是貪婪之極。佃農無以為生,四處流浪,希望找一塊“樂土”“樂國”或者“樂郊”。雖然這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空想,但也成為他們反抗剝削與壓迫的不懈動力,閃耀著理想的火花。《陌上?!酚置镀G歌羅敷行》,是漢樂府民歌中的名篇?!豆沤褡ⅰ吩疲骸啊赌吧仙!烦銮厥吓?。秦氏邯鄲人,有女名羅敷,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為趙王家令。羅敷出采桑于陌上,趙王登臺見而悅之,因引酒欲奪焉。羅敷乃彈箏作《陌上?!犯枰宰悦餮??!边@種說法雖不一定可靠,卻能證明這首詩是描寫婦女反抗地主官僚的迫害與侮辱的。主人公羅敷出身平民,容貌美麗,太守向她表現出非分之想,羅敷巧妙地予以回絕。本詩以夸張的手法將羅敷的美麗、機智和堅貞不屈以及太守的愚蠢、無恥和專橫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兩首詩都是體現社會內部各階級各階層之間的矛盾沖突的,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種激烈的斗爭是伴隨著階級社會的全過程的。在這一時期,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因利益分配的不同而常常爆發戰爭。這些戰爭,有的是罪惡的侵略戰爭,有的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戰爭中受害最慘重的勞動人民對此有截然不同的態度。
三、其他題材的民歌
加強語文課堂提問的教學智慧
德國教育家克拉夫基曾經說過,“衡量一個教學計劃是否具有教學論質量的標準,不是看實際進行的教學是否能盡可能與計劃一致,而是看這個計劃是否能夠使教師教學中采取教學論上可以論證的、靈活的行動,使學生創造性地進行學習,借以為發展他們的自覺能力做出貢獻——即使是有限的貢獻。”這段話提醒我們,語文課堂的教學預設無論怎樣完美,實際的價值都必須與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緊密結合。但是,這是否意味著一堂課的課堂教學必須解決所有的生成問題,才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好課”呢?
記得某專家講到這樣一個課堂教學案例:有一次觀摩課,一名教師講授賈平凹的散文,師生在整堂課上討論的都是動人的刻畫、真摯的情感。臨近下課,一學生提出相反的問題說:“老師,我怎么感覺他的感情有點做作呢?”老師肯定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后,接著說:“這個問題可以放在下節課進行討論。”就對本堂課進行了小結。專家評點道: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教學中即時生成的問題,應馬上著手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就此打住。對于專家的這種說法,筆者實在不敢茍同。
德國接受美學家伊瑟爾說得好:“文本的規定性嚴格制約著接受活動,以使其不至于脫離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結構,而對文本意義作隨意理解和解釋?!闭n堂還剩幾分鐘,教師直接告訴答案是不可能的,和大家一起討論又會占用較多的時間,何況這個問題解決不完怎么辦?拖堂嗎?那就會侵占學生的休息時間,也影響了其他老師下節課的教學,說不定占用一個課間也解決不完呢;再者說,這堂課的重點內容還需要有一個理解、反思和消化的過程,因一個細枝末節的問題而沖淡了整堂課的教學重點,那才是得不償失。所以筆者認為,重視即時生成的問題,當堂解決確實是一堂課的亮點,但是由于時間不足,學生提出的另類問題不妨放在下節課展開,照樣可以解決得很好。這些問題的巧妙處理,不僅體現了語文老師的學識修養,更體現了語文老師的教學智慧。
那么,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除了時間不足,還有什么樣的問題可以放在下節課解決呢?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涉及古代文化知識的查詢
全國著名教育專家于漪老師講授《木蘭詩》,臨下課時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的環節,她在以后的教學隨筆中寫道:“范文瀾先生說過,樂府詩中有雙璧——兩塊美玉——《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木蘭詩》反映了古代女子剛健的風格,這類反映古代女子剛健風格的詩很少見。這時,一個女孩子撲哧一笑,很不以為然。我覺得自己沒講錯,就請她站起來發表意見。她說:‘好是好,不過全是吹牛。你想啊,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軍隊里的人都是傻子?。俊幌伦咏淌依镩_了鍋,大家七嘴八舌?!糯邮枪∧_的,戰爭間隙的時候洗腳,鞋子一脫就出洋相了’……我順口回答了一句:‘那時候還沒裹小腳’,學生就問:‘那么中國古代女子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裹小腳的呢?’我從來沒研究過,我備課沒有想到從《木蘭詩》要備到中國古代女子裹小腳的起源,我就說回去查資料?!保ㄓ阡簟对趯W生心靈深處滴灌生命之魂》)這個問題課上不好解決,于漪老師課下查閱資料才知道:古代纏小腳是從南唐后主李煜開始的,而花木蘭應是南北朝時代的人,她應是大腳。
我國古代內衣情感與文化審美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文章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背景、意境等審美標準,分析了中國古代內衣造型、形制、材質、紋樣、色彩的發展特點,闡述了中國古代內衣的審美特征。
關鍵詞:中國古代內衣傳統文化審美特征
在中國古人的審美觀念中,認為人的身體之關系是模擬自然界的調和形象而來,忌論人體欣賞,崇尚內斂、含蓄、委婉、優雅的審美思想觀念。因此,內衣在中國數千年的歷代服飾文化演變過程中長期以一種隱諱、朦朧、斷續的形式彰顯于文獻史實、傳世和出土實物當中。但是在每個重大歷史時段,中國古代內衣從稱謂、形制、色彩和材質、紋樣等方面均以不同的形象出現,給世人展現出中國服飾文化的生動和博彩。
一、中國古代內衣的演變
按照中國歷史演進的順序,不少學者和論著沿用傳統的上古、中古、近古三分方式,描述中國古代文化史。中國古代內衣的演變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呈現出了豐富的特征和風格。上古先秦開始就有記載內衣文化的文字,當時男女內衣區分不大?!墩f文解字》云:“褻,私服也。”褻即貼身穿的衣服,有輕浮、淫穢之意。內衣的另一種形制“苞”,《釋名·釋衣服》:“袍,苞也。苞,內衣也?!币蚬糯旧夹g不高,“署天近汗之衣必無色”,最初的內衣面料多采用本色葛布。漢代有“羞袒”(鄙袒)、“汗衣”(汗衫)的內衣形制,汗衣與其他內衣的不同在于男女、貴賤皆服。而女子的“心衣”上端用“鉤肩”,背部袒露無后片,平織絹作為常用面料。還有北方游牧民族服飾演變過來的“襠”,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材質為織錦。梁土筠《行路難》記載女性還有以“開孔裁穿”獨特結構的內衣。
中古時期的“訶子”是唐代女性內衣的一大特色。這種以束在胸際間的裙充當內衣,使肩、胸前與后背全部袒露或雙肩披透明羅衫,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使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常用的面料為“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此外還流行無內衣袒領長裙的裝束。宋代女性內衣出現了“抹胸”(抹肚)、“襦”“裹肚”“抹胸”穿著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用鈕扣或帶子系結,單的夾的,形式不一。老百姓多用棉制品,貴族人家用絲織品并在其上繡花。最有趣的是《遼代文物叢書》服飾篇中形容遼代女性“抹胸”為“一橫幅布帛,裹于胸部”;而契丹女子則大膽將“抹胸”作為“女”(女子相撲運動員之稱)的比賽服裝;貼身內褲的“”(犢鼻褲),造型像牛頭,形象生動。元代的內衣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點,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形象地取名為“合歡襟”。其面料以織錦居多,四方連續為主要紋樣。文獻記載男子內衣以“白絹中單”為正宗。
談論中越女性文學對別
隨著歷史的延綿,古代文學猶如一條漫長的河流,在歲月的積淀中留下了眾多珍貴的寶藏。細數雄厚精深的古代文學脈絡,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值得駐足的研究視角——女性文學。與占據主流地位的男性文學相比,古代女性文學雖然未能達到那樣高的成就,但仍舊在文學長河中劃下了璀璨的一筆。古代女性獨特的生存空間,再加上女性獨有的創作意識、情感體驗,使得女性文學具備有其他文學所不能擁有的價值和意義??梢哉f,不同的創作環境對女性文學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本文試圖從兩個不同的地域——中國和越南,比較兩國古代女性文學的異同點。在深入這一話題之前,我們有必要首先明晰一番“女性文學”的定義。目前學術界對這一概念尚未達成統一化的認識,但主要可以包括廣義和狹義兩層面的理解。從廣義角度來說,學者認為女性文學是一種基于題材和創作內容范疇內的劃分。也就是說,如果文學創作的內容以女性為主體、旨在反映女性的人生經驗和話語權力,那么就可以歸類為女性文學;而其他的學者則偏向于從狹義的角度來定義“女性文學”。
他們認為界定女性文學的出發點應在于創作者的性別,換言之,女性文學應當是由女性作家創作而成,并且創作內容以女性為中心、展現女性群體的主體意識和生命體驗。本文主要采納狹義角度的“女性文學”定義,聚焦于中越兩國由女性作家創作的女性題材作品。由于地理位置相互接近、特別是古代中國文化傳播事業的繁榮,越南文學對中國漢語文學有較多的借鑒,兩國的古代女性文化有相通之處。但是生存環境的差異化以及女性思想意識方面的迥異,也造就了兩國古代女性文學之間的分水嶺。在此,本文從創作意識、情感基調、文體語言這三個層面,分別對中越兩國的古代女性文化做一番粗略的比較性分析。
1、創作意識方面由于傳統時期的女性往往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被動的角色,并不如男性角色那般活躍。相對而言,家庭才是女性的中心“舞臺”,因此古代女性文學的創作視角大部分源于家庭生活、男女情感等因素,主要致力于反映女性在愛情方面的喜怒哀樂。與男子投書報國、科舉揚名等宏大志向不同,女子吟詩作文沒有太大的功利性,僅僅是作為一種私下的喜好。因此,古代女性的創作視角通常都是抒發生活感觸、排遣內心的情感,缺乏濟世救民、為國捐軀等高遠的政治抱負。
所以說,古代女性文學的創作視角具備一定的局限性,常常被歸類為“閨閣文學”的狹小區域。中越古代女性文學在創作意識方面呈現出階段性的特點,即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備有與之相契合的發展形態。例如唐宋時期文化繁榮也促動了女性文學的發展,例如李清照、魚玄機等女性詩人在創作視角和形式方面的突破,為女性文學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又例如越南早期佛學昌盛,這一因素促發了古代女性文學的發軔。越南女性文學的最早形式是佛學偈語,例如李朝的倚蘭太后和妙因尼師被認為是越南最早的女作家。這些初期的詩文在藝術手法和內容上均較為簡陋,隨著時代的推移,女性文學才擺脫宗教的附庸地位,創作視角愈發走向多元。在這里,我們需要注重強調“女性意識”這個要素。女性意識是女性主體價值的體現,體現出女性對男權世界的回應。中國古代女性文學發展歷程中,前期基本以“閨怨”意識為主,而到了明清時期,女性文學中表現個性解放、男女平等等意識開始變得明顯;越南首位最具女性主體意識的作家首推胡春香,她的筆觸辛辣諷刺,常將矛頭指向封建等級制度及各種不公平的現象,體現出婦女自主意識的高漲。
2、情感基調方面誠如上文所言,古代女性文學大多描述閨中婦女的思夫懷遠,或是宮中女子的孤寂冷清,總是與女子情懷相關聯。由于婦女在接受知識方面的非普及性,因此無論是中國還是越南,能夠進行文學創作的古代女子多出身于書香門第、仕宦人家,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下開始接觸文學領域。這些女性的創作格調高雅清婉,此外,由于女性特有的性格和心理特性,他們的作品往往傾注有大量的感傷情懷,散發出一種哀怨的美感。中國古代女性文學在感傷情懷方面非常突出。無論是描述情感挫折還是容顏易逝,女性作家都會用吟詩唱詞的方式抒發心中的不平和悲哀。比如詩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多記錄少婦的閨閣心態,而當她的夫君趙明誠去世之后,李清照將這種哀傷的情感融入到詩詞創作中,方才創造出一個深沉濃郁的感傷世界,達到了感人肺腑的藝術境界。古代女性文學在特殊的生存環境中,形成了以憂郁感傷為中心情感脈絡、筆觸溫潤柔和的總體特征,多注重對內心世界的探幽,從而細致入微地發掘女性生活的體驗;越南女性文學在抒發感傷基調之余,還有一些作品直指封建壓迫制度。例如胡春香出生于社會最動蕩的年代,她本人遭遇了各種痛苦和不公正的待遇。在西山起義成功之后,胡春香作為新思潮代表者把矛頭對準統治者,將一切舊禮教、舊秩序作為諷刺嘲弄的對象,被譽為越南諷刺詩派的創始人。所以說,在情感基調方面,女性的情感特征造就了中越女性文學的共通之處,但不同的時代背景和人文環境又使得這種共通性之下,埋藏著個性化、多元化的情感基調。
3、文體語言方面從創作者的身份角度來說,古代女性文學的創作領域多集中于詩詞方面,在小說、戲曲、散文領域的創作相對偏少,但也不乏經典作品。總得說來,中越兩國的女性文學成就還是在詩詞方面最為突出,誕生出一大批杰出的女性詩人。這可能與女性的感性情感比較豐富有關,詩詞正是寄托心緒的最佳表達途徑。而小說方面則以女性題材為主,從狹義范圍內來說已經不屬于女性文學范疇。在語言運用方面,由于中國對外文化傳播較為頻繁,越南文學在格律、用詞方面深受漢文學影響。越南奉漢文文學為正朔,因此漢文作品受到統治者的推崇,婦女創作出的漢文作品甚至會得到嘉獎。漢文作品往往講究格律工整、用詞考究,中國古代女性文學作品將女性情感與漢文韻味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唯美的風格。而越南女性文學創作者顯然對本民族的語言更加熟稔,在創作分正統的喃字文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