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1 15:45: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灌溉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利灌溉工程規劃設計灌溉研究
摘要:我國作為世界上著名的農業大國,農作物收成影響著我國十四億人民的日常生活。為了保證我國農作物收成的情況,我國在發展水利灌溉工程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幫助農田降低由于旱澇災害帶來的影響,從而促進收成。文章根據對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分析和技術研究,為發展我國農田水利灌溉打下基礎。
關鍵詞: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規劃設計;灌溉技術
農業作為關乎我國人口生存的重要產業,方方面面都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為了加強我國農業建設,達到節水農業的目標,加快發展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術十分必要。在目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展節水農業,推廣農田灌溉工程是大勢所趨。因為我國幾千年的農業經驗,在水利灌溉技術上發展較好,但有很多地方還是要與國外的灌溉技術交流學習。
1工程概況
本文以阜新市養息牧河支流中上游的沙力土攔河閘為例展開研究。該地區主要發展農業耕地面積達0.48萬平方公頃,由于地處北溫帶的濕潤地區季風氣候天氣呈現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的特點,其降雨量有大約四分之三集中在夏季。1999年對沙力土攔河閘進行擴建,在2011年又進行復修和維護。該攔河閘對下游地區的水田灌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盡管經過復修和維護,但該攔河閘仍然出現土方流失、閘體外露、部分滲漏等問題,這對安全使用沙力土攔河閘造成影響。因此,文章就沙力土攔河閘的維修工程進行研討,并研究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今后的規劃問題。
2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研討規劃
農田水利灌溉灌溉水合理使用
1灌溉系統水運行的三個環節及其利用效率
灌溉水的運行可分為三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存在水的利用效率的問題。第一個環節是從水源,通過渠系到田間的輸水環節。目前,我國綜合的渠系水利用系數比較低,約為0.5左右。因此,進行以渠系防滲為中心的灌區工程改造與建設是節水灌溉的主攻方向之一。第二個環節是灌溉水在田問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灌溉。我國目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約為0.8左右。推廣噴微灌等先進灌水技術,改進地面灌水方法、加強田間工程建設,有利于提高田間灌溉水及降水的利用,也是節水灌溉的主攻方向之一。第三個環節是作物對田間水分利用,指標是作物單位耗水量產出的糧食。目前,我國綜合的作物水分生產率約為0.8—1.0kg/m。發達國家可達到2kg/m3以上。為提高作物水分生產率,應采取農業水利綜合措施,如培育耐旱高產優質的作物品種,通過覆蓋及耕作措施減少無效的棵間蒸發,采用非充分灌水技術減少作物蒸騰等,是節水灌溉最具潛力的方向。
2灌溉水的合理利用避免過量灌溉
大多數的灌溉水都不可能被完全吸收,有的水因為澆灌速度太快形成徑流而損失,有的水則因為蒸發而損失,但是水的最大浪費來自于過量灌溉,土壤就像海綿,它對水的保持能力是有限的,灌溉時最多使土壤含水量達到這個上限,超過此上限的灌溉水在植物根區以下通過深度滲透而流失,不能被土壤保持,因此不能被植物利用,所以在使用灌溉系統時,灌溉深度不宜超過植物主要根系活動深度(即根量占總根量80~90%土層深度)。考慮土壤的滲透能力。在坡度大和土壤滲透能力差的地方,需將灌水時間分成若干時間段進行以免產生徑流損失。比如在某個灌溉區域,根據植物需水量的要求需要灌溉20分鐘,但是當灌至5分鐘時徑流產生,如果繼續灌溉,大量的水都將流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將這2O分鐘分成4個時間段,每段灌5分鐘,中間間隔15分鐘以供土壤滲透。灌溉控制器一般每個程序都設有4到8個啟動時問,可以通過多次啟動來實現分段灌溉。有些控制器(比如雨鳥MC等系列控制器)更是專門為此設計了“循環+人滲”功能。選擇合理的灌溉時間。傍晚澆水并非好主意,因為這樣一來植物葉面在整個夜晚都是濕潤的,這將為真菌的入侵創造有利條件;中午澆水對植物而言是個好的選擇,但是在中午由于蒸發產生的水損失也越大。我們可以嘗試從早上5.o0—10.00澆水。這個時間段的陽光不強、風比較平靜、溫度也比較涼爽,在這種情況下,葉面的水在白天被曬干,能減少感染真菌的機率,也能減少高溫引起的水份蒸發。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風比較大的情況下,要使用低仰角噴嘴,以減小水的漂移。分區灌溉。任何灌溉系統的目的都是供給植物以適量的水,避免浪費。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也不同,只要我們根據植物的不同類型將灌溉系統分為若干區域,每個區域單獨設置運行時間就可以確保每種植物只獲得需要的水。比如相對地被植物、灌木或樹木,草坪的根系更淺,對水的需求更大也更頻繁,在灌溉系統中就最好不要把它們分在同一區域。適當的覆蓋。在土壤表面覆蓋一層適當的覆蓋物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溫度和濕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份蒸發、減少種子流失、防止土壤板結。覆蓋物可以選擇有機物如木屑和堆肥,也可以是無機物如石灰石和具有透氣性的塑料,但不能使用非透氣性的覆蓋物以避免影響種子的呼吸。雨水的利用。有必要根據季節和氣候變化調整灌溉制度,最好在灌溉系統中安裝雨量傳感器,當降雨量達到一定值后,傳感器感應到這一數值并將信號傳到控制器,灌溉系統將自動切斷,從而避免重復灌溉以充分利用雨水這一免費的天賜禮物。
3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與節約水資源量的關系
3.1提高輸水、灌水效率與節約水資源量的關系在灌溉系統的第一和第二個環節,灌溉水的利用率反映的是在輸水和灌溉過程中有多少水利用了,或說多少水量損失了。按目前灌溉水利用率為0.4,灌溉引用水量3500億nl計算,相應灌溉水量損失為2100億ms,若灌水利用率提高到0.6,相應損失水量為1400億13,,減少水量損失700億i1"1,其節水效益是十分顯著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節約了水資源700億ITI,,因為輸水及灌水過程中的水量損失可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無效的資源損失量(如水面蒸發,渠系兩側地表蒸發,未被利用的退水等),另一部分是地表水通過滲漏補給了地下水,轉化為可利用的地下水資源。后者又可能是無效損失、低效利用或有效利用。在半干旱井灌發達的地區,當地及鄰近地區灌溉水量的損失轉化的地下水已得到了充分利用。減少了灌水損失,也相應減少了已被利用的地下水資源量。在半干旱的純自流灌區,轉化的地下水未被開采,地下水埋深淺通過潛水蒸發一部分滿足作物耗水,為有效或低效利用,一部分為水面或裸地蒸發為無效消耗,并引發此類地區土壤發生次生鹽堿化問題。在干旱的內陸綠洲,轉化的地下水通過潛水蒸發一部分補充作物耗水,部分成為綠洲內自然生態的主要水源,為低效利用;部分為無效消耗。因此,實行節水灌溉要著眼于提高灌溉系統的輸水和灌水效率。但科學地估計其水資源節約量還是一個比較重要,也是比較復雜的問題。
水利灌溉工程規劃設計灌溉研究
摘要:我國作為世界上著名的農業大國,農作物收成影響著我國十四億人民的日常生活。為了保證我國農作物收成的情況,我國在發展水利灌溉工程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幫助農田降低由于旱澇災害帶來的影響,從而促進收成。文章根據對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分析和技術研究,為發展我國農田水利灌溉打下基礎。
關鍵詞: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規劃設計;灌溉技術
農業作為關乎我國人口生存的重要產業,方方面面都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為了加強我國農業建設,達到節水農業的目標,加快發展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術十分必要。在目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展節水農業,推廣農田灌溉工程是大勢所趨。因為我國幾千年的農業經驗,在水利灌溉技術上發展較好,但有很多地方還是要與國外的灌溉技術交流學習。
1工程概況
本文以阜新市養息牧河支流中上游的沙力土攔河閘為例展開研究。該地區主要發展農業耕地面積達0.48萬平方公頃,由于地處北溫帶的濕潤地區季風氣候天氣呈現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的特點,其降雨量有大約四分之三集中在夏季。1999年對沙力土攔河閘進行擴建,在2011年又進行復修和維護。該攔河閘對下游地區的水田灌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盡管經過復修和維護,但該攔河閘仍然出現土方流失、閘體外露、部分滲漏等問題,這對安全使用沙力土攔河閘造成影響。因此,文章就沙力土攔河閘的維修工程進行研討,并研究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今后的規劃問題。
2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研討規劃
灌溉能力提升方案研究
[摘要]針對水源鎮灌溉能力不足問題,在分析該鎮水源工程分布、引水條件、輸水條件及實際引用水量等情況基礎上,在現有來水條件和灌排體系難以改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有工程和地形條件,提出了解決水源鎮農業灌溉用水緊張的應急方案,為該鎮灌溉能力提升實施提供了重要依據。
[關鍵詞]水源鎮;灌溉;大遼河;遼寧營口
1概述
水源鎮位于大遼河口段右岸營口灌區西北,是農業部確定的國家優質糧食生產示范基地,平均海拔1.5m,地形東西長19.6km,南北寬約9.2km,土地面積為108km2,耕地面積70.57km2,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境內主要河流7條,分別為大遼河、勞動河、利民河、中心河、小坎河、虎頭河、虎莊河,其中大遼河和勞動河是主要灌溉水源。水源鎮境內有20余個供水灌溉站,灌溉站設計年供水量為12098萬m3,實際年供水量為6652萬m3,其中主要泵站賞軍排灌站實際年供水量為3100萬m3,占總供水量的46.6%。該鎮農業灌溉用水長期處于緊張狀態,2017年6月主要提水站賞軍站無淡水可取,全鎮約6700hm2水田平均減產兩成,直接經濟損失約計4300萬元。亟需完善該鎮灌溉取水方案,緩解灌溉取水問題。
2灌溉能力不足原因分析
1)引水條件差該鎮所屬的營口灌區位于大遼河最下游,靠近大遼河口位置,上游水庫所放淡水資源優先被上游截留,至灌區所剩淡水資源總體較少。灌區受潮水倒灌影響較大,漲、退潮期間水分含鹽量較高,引水受限,進一步降低了灌區引水效率。2)輸水條件差灌區輸水工程運行已70多年,當時建設標準相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就較為滯后,加之年久失修,渠道滲漏,輸水損失嚴重,渠系有效利用系數偏小,工程老化、損壞嚴重、設備陳舊、渠系建筑物不配套等問題日益明顯,影響灌區正常運行及整體效益[1]。3)區域內調水難以保證水源鎮位于灌區西北方位,該區域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賞軍區域最大高差達4.0m,該區域距勞動河主干較遠(最遠約13km)。賞軍區域通過灌區內部提水灌溉較為困難,一方面勞動河水量不夠充裕,上游鄉鎮優先使用;另一方面提完水后對輸送渠道要求較高,需建設數道拔高站,以將淡水輸送至賞軍區域。
玉米限額補充灌溉制度研討
自2009年開始,寧夏中部干旱帶以固海、紅寺堡、固海擴灌、鹽環定四大揚水工程為水源,延伸揚黃灌區供水范圍,在揚黃灌區周邊規劃發展限額補充灌溉面積7.67萬hm2,其中設施農業0.76萬hm2,特色農業6.91萬hm2,限額灌溉定額控制在750m3/hm2,現工程建設已經完成70%。揚黃延伸區限額灌溉定額的實施,只能根據水資源狀況和作物需水規律,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礎上,在作物關鍵生育期實施有限補充灌溉。研究在限量供水條件下的作物限額灌溉制度,保障作物關鍵生育期最低需水要求,對提高限額灌溉區水資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1試驗區基本概況
試驗區位于2010年建成的寧夏中部干旱帶下馬關高效節水限額灌溉區內,該區總面積1萬hm2。區域設計供水流量1m3/s,設計灌溉定額750m3/hm2。試驗區選擇在下馬關限額灌溉區的以色列滴灌技術示范區西三單元,采用蓄水池調蓄,庫容80萬m3,年供水總量540萬m3,蓄水池正常水位與試驗區相對高差40~125m,實施自壓滴灌。試驗區主要土壤類型為黃綿土及灰鈣土,0~30cm土壤容重為1.43g/cm3,30~60cm土壤容重為1.56g/cm3,試驗區土壤田間最大持水量為16.3%、pH值8.36、土壤有機質5.23g/kg、速效氮35mg/kg、速效磷5.3mg/kg、速效鉀151mg/kg。試驗區多年平均降水量257mm,其中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8%。試驗區種植的主要特色作物為紅棗,套種作物有馬鈴薯、玉米、向日葵、大蔥、西瓜。本研究選擇玉米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開展限額灌溉制度研究。
2試驗設計
(1)試驗設計。試驗玉米品種為寧原單1號,限額補灌方式采用滴灌、穴灌方式[1]。滴灌試驗采用3因素(覆膜、灌溉次數、灌溉定額)、3水平正交試驗設計,其中各因素試驗水平為:覆膜(雙壟溝全覆膜、平地起壟半覆膜);灌溉次數(3次、4次、5次);灌溉定額(225、450、675m3/hm2),共有10個處理。穴灌試驗采用3因素(覆膜情況、灌溉次數、灌溉量)、3水平正交設計,各因素試驗水平為:覆膜(全覆膜、平地起壟半覆膜)、灌溉次數(3次、4次、5次)、灌溉定額(225、375、450m3/hm2),共有7個處理。(2)試驗小區布設。玉米滴灌灌溉制度試驗共布置2種集成模式[2][3]的試驗處理10個,其中半覆膜膜側種植小區5個,雙壟溝全覆膜種植小區5個,每個處理重復3次。玉米穴灌灌溉試驗共布置2種集成模式的試驗處理7個,其中半覆膜膜側種植小區4個,雙壟溝全覆膜種植小區3個。每個小區寬6m、長100m。雙壟溝全覆膜為機械覆膜,半覆膜均為人工覆膜,播前施復合肥300kg/hm2。在玉米生長過程中追施二銨1次、75kg/hm2,鋤草2次。全覆膜種植在寬6m的小區內覆膜3條,每條膜種植2行玉米,每行玉米配置1條毛管;半覆膜種植小區覆膜4條,每條膜種植2行玉米,每2行玉米配置1條毛管、玉米株距為35cm。
3試驗監測結果
闡述傳統灌溉技術傳統繼承
摘要:中國興修灌溉工程的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工程技術經驗。文章認為我國人民因地制宜創造的傳統灌溉工程類型,如引水渠道、陂塘堰壩、陂渠串聯、圩垸、井灌、御咸蓄淡等在現今皆得到了繼承。傳統的灌渠工程技術、塘堰和開發地下水工程技術、圩田和海塘工程等許多卓越技術在現今也得到傳承和發揚。在闡述以上事實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總結了傳統工程及技術繼承的特征、要點,及改造利用的途徑與意義。
關鍵詞:灌溉技術傳統繼承
中國興修灌溉工程的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創造了多種灌溉工程類型,之后不斷發展,積累了許多工程技術經驗。論文百事通宋元明清時期傳統工程技術已達成熟的程度。進入20世紀,引入西方的水工技術,到現今水工技術日新月異,應用了許多高新科技,在這種狀況下,傳統灌溉工程技術還有其一席之地嗎?回答應該是肯定的。因為任何事物的發展皆有繼承性和否定性兩個方面,對傳統技術我們要加以揚棄,吸收傳統技術合理的,還有生命力的東西,用新的技術加以改造出新,這樣的技術可能更適合于中國的國情。事實也是如此。在此就傳統灌溉工程及技術在現今的傳承和發展狀況作較系統的論述。
一、傳統灌溉工程類型在現今的傳承
中國國土廣袤,地形地貌多樣,氣候變化萬千。既有逶迤起伏的丘陵山地,又有一望無際的平原;既有壯闊的高原,又有緩坦的盆地;既有西部內陸干旱半干旱區,又有東部季風濕潤區。為適應各地水文、地理等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古代人民創制了多種多樣的灌溉工程類型,如引水渠道、陂塘堰壩、陂渠串聯、圩垸、井泉、坎兒井、御咸蓄淡等工程類型,這些工程類型在現今皆得到了繼承。可以說,我國當今的灌溉工程類型基本是古代創造而傳承下來的。
引水渠道主要修建于北方平原地區。北方平原面積廣大,因干旱少雨,河流密度不大,古代往往修建長距離的引用河水的灌渠工程。渠首處如河中水位過低不能滿足自流入渠流量要求,則建攔河壩抬高水位引水;如河中水位和流量能滿足灌區要求,則采用無壩引水型式。有壩引水最早的有戰國初在今山西太原晉水上筑壩建的智伯渠,及在今河北臨漳建的漳水十二渠。無壩引水有公元前256—251年間在今四川灌縣建的都江堰等。又因北方含沙量大的河流多,我國很早就引多沙河流進行淤灌和放淤,做到同時利用水、沙資源,既灌溉作物,又改良鹽堿地。漳水十二渠和公元前246年興建的關中鄭國渠皆引渾水灌溉,把大片鹽堿地改良成了沃田。建國以后,有壩引水和無壩引水灌渠發展很快,如陜西省,截至2000年底,全省有效灌溉面積達144.93萬公頃(主要為渠灌),新疆省干、支、斗、農四級渠道長30多萬公里。在利用多泥沙河流的水沙資源方面,建國以后成就很大,還打破了自明清以后不敢引用黃河下游水的“禁區”,進行引黃淤灌和放淤。目前,黃河下游已建成各類引黃灌區100多處,灌溉面積達到3000萬畝,每年引用黃河水量100多億立方米,利用黃河水沙放淤改土300多萬畝,發展水稻田120多萬畝,使鹽堿沙荒地變成了良田。
節水灌溉技術模式
1紅旗鎮不同類型節水灌溉的工程技術模式
1.1新建井灌區節水增效灌溉工程技術模式
按照“以水定井,統一規劃,合理開采,嚴格管理”的原則,在新建的井灌區發展節水增效灌溉。以開采有穩定可靠補給來源的淺層地下水為主,將井灌建設和節水灌溉結合起來,建設成節水型井灌區,做到既促進農業的發展,又防止地下水超采、環境惡化的結果。這種模式是:合理布井,采用先進的成井工藝提高機井質量,配套小型移動式噴滴灌機等節水灌溉設施。紅旗鎮按照這種模式可建成中心灌區26.7hm2,輻射區80hm2,項目區建成后灌水定額將會明顯下降,年節水預計10萬立方米,在全部農田實現全生育期灌溉的同時,地下水將得到有效控制,灌溉期間地下水位將基本保持不變,可有效提高農業抗災能力。由于取消了田間輸水土渠,還可節省渠道占用耕地面積。
1.2灌區田間工程節水改造模式
由于紅旗鎮原輸水渠道防滲襯砌率低,田間工程不配套,灌水方法落后,是發展節水灌溉的重點區域,特別是田間工程部分,由于以群眾投入為主,是當前節水灌溉最薄弱的環節。因此,這類灌區在對干、支渠等輸水工程進行防滲的同時,對田間工程進行節水改造。改造的模式是:對斗、農渠進行防滲襯砌,平整土地,重新確定溝渠規格,采用小畦灌、溝灌、長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先進的地面灌水技術,并通過開展非充分灌溉、水稻控制灌溉、降低土壤計劃濕潤層深度和采用覆蓋保墑等農業綜合節水技術,實現渠灌區全方位節水。
1.3節水抗旱灌溉工程技術模式
寧夏節水灌溉模式
1設施農業節水高效工程技術模式
設施農業栽培也稱保護地栽培,是利用日光溫室、塑料棚等保護設施,人為地創造適于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從而達到優質、高效、高產。其生產對象是高附加值的供城市居民消費的蔬菜、花卉等價格高的作物。
郊區是發展設施農業節水高效工程技術較理想的地區,在這些地區滴灌技術為最常用的節水灌溉技術。這種工程技術模式一般包括:水源工程、日光溫室(或塑膜大棚)、灌溉首部樞紐(水泵、控制設備、施肥設備、過濾設備)、輸水管道、灌水器。灌水器常用滴頭、滴灌管(帶)、涌水器,還可結合覆膜進行膜下灌溉。
設施農業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裝備應立足于國內先進水平。尤其在現階段我們吸收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適合寧夏地方的設施農業裝備。在設施農業用的節水灌溉設備方面,應重點解決適合普通溫室應用的成套微灌設備的材料配方、生產工藝問題,降低銷售價格、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為最大限度發揮微灌設備在設施農業應用中的優勢,應花大力氣解決利用微灌設備施肥的技術落后和裝備不過關的問題,研究生產適合設施農業各種作物在各個生育期使用的可溶性肥料,使灌溉時能做到水肥同步,發揮最大的水肥綜合效益。
2井灌區生態農業節水灌溉工程技術模式
目前寧夏的井灌區,大多存在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在這類灌區,減少灌溉用水量的主要目的應是改善水環境,恢復生態平衡,維護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因此,在灌區內的作物灌溉用水量,應按生態要求可供給的地下水開采量來確定。在這種前提下,當前這類灌區大多數已不能對全部灌溉面積上的作物實行充分灌溉。要解決這個問題可采取兩種辦法,一是減少灌溉面積,在余下的灌溉面積上,仍采用追求最高單產的傳統充分灌溉方法,其他面積則發展“雨養農業”;二是仍維持原來的灌溉面積,對作物灌溉則采取非充分灌溉方法,即在水分對作物產量形成的最敏感時期實行充分供水,而在其他時期實行少供水甚至不供水,不追求作物單產最高,而追求總產最高。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方面,一般對大田作物采用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或噴灌,對經濟作物可采用微灌。
農田水利灌溉管理措施
農田水利灌溉對保障農業正常生產與完善產業結構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更好地促進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開展,必須了解其存在的各種問題,如制度問題、資金問題等,從而采取措施進行改進,為農業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農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管理體制滯后
當前,很多地方的農田水利灌溉管理體制依然帶有計劃經濟的色彩,將管理工作僅定為收費、農田灌溉、防洪、抗旱等職能,缺乏市場主體,無法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其次,由于相關管理部門無自主經營權,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管理者將水利資源配置轉化為市場買賣關系,提倡農戶大量用水,導致水資源浪費。加之,水價設置不當,使得農民未得到應有的實惠,農民節約用水意識薄弱。
2.缺乏管理資金
近年來,由于農業用水量的增加,水利灌溉設施逐漸增多,而相應的管理費用也越來越多。但因財政投入有限,導致大量設施得不到及時維修、養護,最終喪失灌溉功能。另外,由于資金有限,相關管理人員在工作中享受不到資金補貼或獎勵等福利,工作積極性下降,這也是造成農田水利灌溉管理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林業育苗地灌溉技術分析
摘要:本文從灌溉量、灌溉時間、灌溉方法3個方面總結出科學的灌溉技術。
關鍵詞:苗木;灌溉量;灌溉時間;灌溉方法
水是苗木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灌溉是苗木撫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尤其是在干旱少雨的地區,是培育壯苗的前提條件。
1灌溉量
灌溉并非越多越好,土壤水分過多會使種子腐爛,苗木根系生長不良或死亡,過量的灌溉還會引起土壤鹽漬化,所以灌溉要做到適時適量。灌溉次數與灌溉量要根據樹種生物學特性,苗本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苗圃地的氣候、土壤條件以及栽培方式來確定。對于喜濕樹種,如柳、水杉等幼苗,由于生長細弱,根系生長發育慢,則應少量多次進行灌溉;而刺槐、白蠟、臭椿等樹種的幼苗比較耐旱,灌溉的次數可適當少些。在出苗期和幼苗期,要少量灌溉;在速生期需水量較大,應少次多量每次灌透。在氣候干旱、土壤水分缺乏時,灌溉次數應多些,灌溉量可大些;在氣候濕潤、土壤水分充足時,可不必灌水。沙壤土保水力差,灌水量要適度增加;粘重的壤土保水力強,灌水量可適當減少。不同的栽培方式,灌水量也不同,如:播種苗要保持苗床濕潤,需要勤澆慢灌;扦插苗的生根、發芽都需要大量水,扦插初期極易缺水,需及時灌足水,灌水時小水慢灌,以免水流沖力移動苗木;嫁接苗灌水不宜太多,否則會引起接口腐爛。
2灌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