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栓塞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4 19:30: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肺動脈栓塞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肺動脈栓塞

螺旋CT肺動脈栓塞診斷論文

【論文關鍵詞】肺動脈栓塞;肺動脈血管成像;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多層螺旋CT肺動脈血管成像(Multi-slicespiralCTpulmonaryangiography,MSCTPA)技術對肺動脈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診斷價值。方法:收集MSCTPA檢查并證實為PE的患者21例,采用16層螺旋CT行肺動脈造影檢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強度投影(MIP)和容積重建(VR)等多種后處理技術。結果:本組21例PE患者中,主肺動脈、左及右肺動脈、葉間肺動脈、葉肺動脈、舌支肺動脈的顯示率均達100%,對段肺動脈的顯示率達93.3%。其中左右肺動脈栓塞5支,葉肺動脈栓塞28支,段肺動脈栓塞65支。結論:MSCTPA技術為臨床及早發(fā)現并明確診斷PE的可靠檢查手段之一。

本文回顧性分析21例肺栓塞患者的影像學資料,以評價螺旋CT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價值。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月本院臨床擬診斷并經東芝Aquilion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證實的肺動脈栓塞(PE)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齡41~76歲,平均(57.2±6.7)歲。臨床表現為氣促、呼吸困難18例,胸痛10例,咳嗽、咳痰6例,發(fā)熱5例,咯血2例。同時有呼吸困難、胸痛、咯血典型肺栓塞三聯征者2例。所有患者D-二聚體檢查均陽性。

1.2CT技術

查看全文

肺動脈栓塞病患觀察及監(jiān)護

急性肺動脈栓塞是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引起肺循環(huán)障礙的臨床病理生理綜合征,臨床表現為突發(fā)的劇烈胸痛,呼吸困難,咯血,暈厥,是呼吸科急危重癥之一,病死率高。現將2010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2例肺動脈栓塞患者的護理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12例,男9例,女3例,年齡34~67歲,平均62歲。原發(fā)疾病高血壓病6例,冠心病3例,下肢深靜脈血栓2例,無明確病史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悶、氣促、呼吸困難、全身出冷汗,血氣分析顯示嚴重的低氧血癥,所有病例均經心電圖、血氣分析、血漿D-二聚體、超聲心動圖、螺旋CT確診。

1.2治療方法:溶栓治療[1]:組織型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50mg,1h內靜脈輸液泵注入,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如無則繼續(xù)泵入50mg(1h內注完)。抗凝治療:低分子肝素鈣5000IU皮下肌內注射1次/12h,共7~10d,3~5d后口服華法林,初始劑量3mg/d,3~4d后開始測定國標標準化比值(inr),根據inr調整華法林劑量,定時監(jiān)測inr。

1.3結果:11例治愈出院,1例病情好轉因經濟原因自動出院。

2護理

查看全文

探究老人肺動脈栓塞病因形成論文

【摘要】目的總結老年人肺動脈栓塞猝死病例栓塞形成的高危因素及法醫(yī)病理Abstract:鑒定特點。方法對老年人肺動脈栓塞死亡的患者進行臨床資料及法醫(yī)病理解剖進行分析。結果老年人猝死后尸檢,在心臟及肺動脈干均發(fā)現巨大血栓。結論老年人猝死,特別是有下肢靜脈血栓及重癥心血管疾病等肺動脈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應當更多地關注肺動脈栓塞的問題,采取特異性檢查以明確法醫(yī)病理診斷。

【關鍵詞】法醫(yī)病理;老年人;肺動脈栓塞

肺動脈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引起肺循環(huán)障礙的臨床和病理生理綜合征,其發(fā)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壓,其死亡率僅次于腫瘤和心肌梗死,占全部死亡原因的第三位[1]。本病發(fā)病急驟,死亡突然,所以患者生前診斷正確率較低。即使臨床上能夠明確診斷,但因從發(fā)病到死亡的時間太短促,所以也難急救成功。肺動脈栓塞引起猝死個案已有報道[2],由于其尸檢檢出率為3%[3],盡管近年來PE的病因學、診斷學和治療學的研究有了明顯提高,但由于其癥狀不典型,發(fā)病急、猝死者多,臨床誤診率仍高達80%左右[4]。因此,無論對于臨床醫(yī)學診斷和法醫(yī)學檢驗都應引起高度重視。PE多發(fā)生于老年患者,是老年患者住院期間最常見的肺部疾病和致死原因之一,然而老年肺栓塞的臨床病理特點國內外卻罕見報道[5]。本研究回顧北華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法醫(yī)教研室3例老年人因肺動脈栓塞導致死亡的案例,結合相關文獻進行臨床病理分析、法醫(yī)病理解剖和猝死的發(fā)病機理分析,以提高該病的認識,增加救治成功率和尸檢檢出率職稱論文。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來源

北華大學法醫(yī)教研室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老年人因肺動脈栓塞猝死案例3例(含尸檢材料及詳細的臨床資料),且排除因胸外按摩推擠血栓進入肺動脈的人為現象。

查看全文

肺葉切除急性肺動脈栓塞診治論述

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后發(fā)生急性肺動脈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一種嚴重的并發(fā)癥,國外報道發(fā)生率約5%,死亡率44%~93%[1]。電視胸腔鏡(VATS)肺葉切除術治療肺癌已在全球廣泛開展,但尚無術后急性PE的資料。我科在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行肺癌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1115例,術后發(fā)生急性PE13例,發(fā)生率較低,且低危比例高。為此,探討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后PE發(fā)生時間、部位、臨床表現以及診斷和防治措施,以提高診斷意識和治療水平。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共13例,其中男6例,女7例;平均年齡62.3(42~73)歲;身高體重指數(BMI)平均23.8(17.7~29.7)kg/m2。合并高血壓病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陣發(fā)性心房顫動1例,下肢靜脈曲張1例;既往有手術史3例。術前行心臟彩色超聲心動圖檢查11例,雙下肢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3例,均未見異常。手術方式:左肺上葉切除術6例,左肺下葉切除術3例;右肺下葉切除術2例,右肺上葉切除術2例。從麻醉開始至恢復時間平均246(170~330)min,ICU停留時間平均1.7(1~6)d,胸腔引流管置留時間平均4.7(1~9)d,腫瘤直徑1~3.8cm。術后病理檢查:腺癌10例,鱗癌3例。病理分期(TNM):IA期7例,IB期4例,ⅡA期1例,ⅢA期1例。術后有10例患者應用止血藥物1次,有2例于術后第1d即給予速碧林抗凝預防治療。13例患者的臨床資料見表1。

1.2臨床表現和診斷

臨床表現包括暈厥、休克1例,氣促、胸悶11例,心悸1例,出現癥狀平均時間為術后7(2~14)d,出現癥狀到明確診斷時間平均2.2(1~8)d。全部患者均經胸部螺旋CT肺動脈造影(SCTPA)確診。確診前化驗D-二聚體11例,平均4117(1582~7204)μg/L。確診后行心臟彩色超聲心動圖檢查7例,2例出現右心室增大、三尖瓣反流、右心室壁運動減弱征象。下肢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10例,8例出現下肢靜脈血栓:肌間靜脈血栓4例、腓靜脈血栓3例、脛后靜脈血栓2例、大隱靜脈、小隱靜脈曲張并血栓1例。13例按照Wells評分[2]均為中高度PE的可能性;按照2008年歐洲心臟病學會急性肺動脈栓塞診斷治療指南[3]危險分層為,高危1例,中危1例,低危11例。

查看全文

肺栓塞誤診分析論文

【關鍵詞】肺動脈栓塞

1病例介紹

患者,女,69歲,主因胸悶氣短5月,進行性加重伴腹脹于2002年9月18日住院。既往否認慢性咳喘病史。5個月前,出現心悸、憋氣、呼吸困難,活動后加重,曾于6月24日,就診于某醫(yī)院,查心電圖示:房顫,Ⅱ、Ⅲ、aVF導聯出現ST段壓低,T波倒置。查超聲心動圖示:左房內徑47mm,肺動脈壓40mmHg。診斷為“冠心病、房顫、心功能不全"。給予地高辛、速尿、安體舒通、魯南欣康、蒙諾等治療,未見緩解。再就診于另一家醫(yī)院,查心電圖出現SⅠQⅢTⅢ,仍診斷為“冠心病、房顫、心功能不全"。給予中藥治療2月余。因活動后心悸、憋氣、呼吸困難逐漸加重,腹脹明顯伴納差,于9月18日就診于我院,行雙下肢血管彩超檢查示: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查超聲心動圖示:左房增大,右室增大,肺動脈高壓。查心電圖示:房顫,電軸右偏,SⅠQⅢTⅢ消失。查腹部B超示:少量腹腔積液。查血氣分析示:PaO254mmHg,PaCO234mmHg。診斷為:肺動脈栓塞。

2討論

“肺動脈栓塞"簡稱“肺栓塞",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決定于肺循環(huán)血量減少的程度,栓塞發(fā)生的速度和心肺的基礎狀態(tài)。輕者血栓堵塞2~3個肺段,可無任何癥狀。重者阻塞15~16個肺段,可發(fā)生休克或猝死。但基本有5個臨床癥候群:①猝死;②急性肺心病:突然呼吸困難、紫紺、右心衰竭、低血壓、肢端濕冷,見于突然栓塞2個肺葉以上的患者。③肺梗死:突然呼吸困難、胸痛、咳血及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積液。④不能解釋的呼吸困難:栓塞面積相對較小,是提示死腔增加的唯一癥狀。⑤慢性反復性肺血栓栓塞:起病緩慢,發(fā)病較晚,主要表現為重癥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功能不全,是臨床進行性的一個類型。另外也有少見的矛盾性栓塞和非血栓性肺栓塞。前者多系與肺栓塞同時存在的腦卒中等。后者可能是由長骨骨折引起的脂肪栓塞綜合征或中心靜脈導管有關的空氣栓塞。另外,對于出現下述情況時,要高度疑診肺栓塞:①下肢無力、靜脈曲張、不對稱性下肢水腫和血栓性靜脈炎。②低熱、血沉增快、黃疸、紫紺等。③心力衰竭、對洋地黃制劑反應不好。④X線胸片肺野有圓形或楔形陰影。⑤肺掃描有血流灌注缺損。本文報告的病例患者年齡較大,出現活動后心悸、氣促、呼吸困難,心電圖示ST-T改變,易診斷為冠心病。但不支持點有如下3點:①心電圖存在動態(tài)變化:ST-T改變,隨病情變化出現SⅠQⅢTⅢ,再后SⅠQⅢTⅢ消失。②肺動脈高壓,低氧血癥,低二氧化碳血癥。③既往無慢性咳喘病史。突發(fā)呼吸困難,活動后加重,且應用洋地黃制劑后,反應不佳。且患者存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對于高度疑診肺栓塞的病例,可進一步行螺旋CT,ECT,肺動脈造影檢查以明確診斷。

查看全文

動物空氣栓塞研究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動物實驗}空氣栓塞;兔

論文摘要:目的:通過動物空氣栓塞實驗,探究栓子的運行途徑、時間、空氣栓塞的部位、后果及死亡機制,為臨床提供經驗借鑒。方法:從兔子的耳緣靜脈注入空氣,記錄兔子死亡所需的時間,然后打開兔子的胸腔和腦,觀察空氣栓塞的部位;取心和肺臟做常規(guī)病理切片,觀察臟器小動脈內是否有纖維索性血栓形成。結果;栓塞的部位除通常認為的右心和肺動脈以外,冠狀動脈和腦動脈栓塞非常常見。結論:大量空氣進入血液循環(huán)栓塞在右心和肺后,在掙扎或機械性擠壓時,氣體由肺動脈透過毛細血管壁到達左心和腦動脈引起栓塞促進死亡。

在病理教學中,每年本科生做空氣栓塞的動物實驗200余例,目的是通過傳統的空氣栓塞這一實驗,讓學生了解栓子的運行途徑、空氣栓塞的部位及后果。空氣栓塞雖少見但致命。此外,近十年來,隨著血液透析、介入治療、腔鏡的廣泛開展以及靜脈插管的增加,空氣栓塞的臨床報道呈上升趨勢。需要對空氣栓塞進行更廣泛和深入的研究。現就動物空氣栓塞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為臨床處理空氣栓塞提供實驗性的理論基礎和經驗借鑒。

1實驗步驟和方法

取成年家兔200只,體重在2~3kg之間,按2ml/kg從兔子的耳緣靜脈注入空氣;注入完空氣后,觀察兔子出現什么癥狀,后果如何,并記錄從注入空氣至出現癥狀及死亡所需的時間。另取30只兔子如上法操作,至出現癥狀時立即行右心穿刺,并記錄抽出的氣體量。家兔死亡后立即打開胸腔(離胸骨左右緣1~2cm處切斷肋骨),暴露心臟,心臟還在繼續(xù)收縮,觀察擴張的右心耳及肺動脈薄壁是否有空氣泡。再將連接心臟的大血管結扎、并在遠端剪斷,然后將心肺一并取出,游離并結扎心臟,并放在水的玻璃器皿中,在水中將右心切開,此時觀察是否有空氣溢出水面出現氣泡。所有死兔的心和肺均做病理切片。

2結果

查看全文

心臟腫瘤的超聲診斷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0~2006年住院患者17例,均經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確診,其中男9例,女8例,年齡22~57歲;15例經手術證實,2例經CT、MRI及穿刺活檢證實。本組病例中,臨床診斷表現為活動后心悸氣促8例,一過性暈厥3例,偏癱2例,反復咳喘、雙下肢水腫、咯血2例。

1.2方法采用TOSHIBA-340、美國HPSONOS55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2~4MHz。患者取仰臥位或左側臥位,行左室長軸切面、心尖四腔及劍突下四腔切面、大動脈短軸及左室短軸切面探測,觀察腫瘤大小、形態(tài)、回聲情況、活動規(guī)律及幅度、附著部位,有無心包積液,頻譜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檢測瓣口及腫瘤內部血流情況。

2結果

2.1聲像特征17例均獲得滿意的超聲心動圖圖像。15例被診斷為黏液瘤,其中左房黏液瘤11例,右房黏液瘤2例,右室黏液瘤2例;其聲像圖特征為:心腔內可見隨心動周期規(guī)律活動的中強回聲團塊,內部回聲不均可見散在低回聲及無回聲區(qū),形態(tài)不規(guī)則,5例邊緣凹凸不平,3例呈分葉狀;11例左房黏液瘤及2例右房黏液瘤均可見舒張期瘤體伸長,經房室瓣口突入相應的心室,收縮期長徑變短、退回到心房腔;瘤體最大9.7cm×5.8cm,最小4.2cm×2.9cm。瘤蒂長0.5~1.3cm不等;附著于房間隔卵圓窩左房側者9例,右房側者2例,附著于左房后壁者2例;右室黏液瘤基底較寬,達2.7cm,無明顯的蒂。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11例左房黏液瘤及2例右房黏液瘤者于舒張期可見五彩鑲嵌狀血流經瓣葉與瘤體之間的縫隙自心房流人心室;頻譜多普勒可見不同程度的左、右房室瓣口阻塞引起的血流速度加快,13例合并輕度左房室瓣和/或右房室瓣反流,腫瘤內部未探及血流信號;肺動脈黏液瘤1例,其聲像圖表現為肺動脈瓣上可見1.8cm×2.1cm低回聲團塊,與肺動脈瓣及肺動脈外側壁分界不清隨心動周期活動;心臟轉移性腫瘤2例均為肺癌患者。超聲可見心包積液、壁層心包不規(guī)則增厚,并分別于左室后壁及前間隔探及1.3cm×1.7cm低回聲,2.2cm×2.5cm中等強度回聲,邊界欠清晰。

2.2手術及病理15例均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為黏液瘤。2例轉移性腫瘤者分別經CT、MRI及活檢證實,其中1例小細胞未分化癌患者化療后復查,心包積液由中量變?yōu)樯倭浚笫液蟊谵D移瘤消失。

查看全文

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分析論文

1治療

主要以非手術療法為主,臨床采用溶栓、抗凝、祛聚藥物來消融血栓。手術療法適用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不超過48h者,主要采用球囊導管取栓術。

1.1非手術療法的護理

1.1.1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絕對臥床4周,患肢抬高30°,非急性期可室內輕體力活動。

1.1.2絕對臥床在床上進行一切活動,并要避免咳嗽、深呼吸、劇烈翻身等。這些行為均可使下肢靜脈血栓脫落,從而增加肺動脈栓塞的機會。

1.1.3抬高患肢這是為了增加靜脈回流,應用患肢抬高架,由專業(yè)護士指導使用。

查看全文

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漿研究論文

【關鍵詞】肺血栓栓塞血漿內皮素

肺血栓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內源性和(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動脈引起肺循環(huán)和呼吸功能障礙為主的臨床和病理生理綜合征。發(fā)生急性PTE時,肺臟中大量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必然會引起循環(huán)血管活性多肽合成、分泌、釋放等方面的變化[1]。因此,作者對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2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漿中內皮素(ET)在溶栓前后不同時間點的變化測定,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齡(55.8±10.7)歲,大面積PET4例,次大面積PET16例。正常對照組男15例,女5例;年齡(56.5±11.6)歲;兩組在年齡和性別上無顯著性差異。

1.2診斷標準

查看全文

小議自體心包在心臟外科手術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總結自體心包在心臟外科手術中應用的經驗。方法在116例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的心臟手術中,應用自體心包作為修復材料。結果術后早期死亡4例,手術死亡率3.45%。房間隔缺損修復術后發(fā)生殘余分流3例。隨訪101例,無術后溶血、栓塞、感染性心內膜炎、補片鈣化和心包片瘤樣膨出等并發(fā)癥。結論自體心包是心臟外科手術中優(yōu)良的修復材料。

【關鍵詞】心包;移植,自體;心臟外科手術

年月~年月,我院在116例先天性心臟病及風濕性心臟病手術中,應用自體心包作修復材料,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將其應用方法、范圍和優(yōu)越性進行總結報道。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116例,其中男78例,女38例,年齡2~61歲。所有病例術前均經心臟彩色多普勒及心臟X線確診。部分病例術前經心導管造影檢查確診。37例合并中重度肺動脈高壓。

1.2應用病種及手術方法見表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