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效能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2 00:30: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多效能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多效能

農業經營形式與多效能特征論文

摘要:現代都市農業是發生在市內或市外周邊地區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為市民提供勞動就業和農業教育機會、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促進城鄉社會協調發展的多效能農業經營模式。它目前主要有郊外生態防護林業、郊外食物農業、城郊旅游農業、城市園林園藝農業、市內樓宇農業、都市文化農業等6種經營形式。它具有經濟、生態、人文、社會方面的多效能特征。

關鍵詞:現代都市農業農業經營形式多效能特征

隨著社會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世界的許多城市面臨著生態、食品安全以及持續發展的危機。為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給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優良的生活空間、保護農耕文化,現代社會開發了都市農業。都市農業就是在城市經營農業,這種經營模式是在近代都市農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古代都市農業有很大不同。古代都市農業的經營項目多為城郊獵場和城市園林景觀,故它只有休閑娛樂功能。在古代人類尚未形成在城市發展農業和利用農業發展都市的觀念,也沒有意識到城郊種養、獵場經營、園林景觀建植本身就是農業經營行為。真正的現代都市農業源于1898年美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概念和“把積極的城市生活的一切優點同鄉村的美麗和福利結合在一起”的農業經營觀念,真正的都市農業生產始于1919年的德國。1919年德國政府開始建立“市民農園”,在城里開發供市民自給自足的小菜園,并制定了“市民農園法”。[1]為了推動現代都市農業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我們將現代都市農業的定義、普適性經營形式以及多效能特征介紹如下。

一、現代都市農業的定義

(一)都市農業的定義回顧

現代的都市農業概念最早出現在1930年出版的《大坂府農業報》上,但作為學術名詞則最早出現在日本學者青鹿四郎1935年發表的《農業經濟地理》一書中。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國經濟學家開始研究都市農業理論,最早把都市農業表述為“城市農業區域”或“城市農業生產方式”。1977年,美國農業經濟學家艾倫·尼斯在《日本農業模式》中,明確提出“城市農業”(UrbanAgriculture)概念[2]。都市農業術語出現后,農業經濟學、農村社會學學者紛紛探索都市農業的本義。(1)美國農業經濟學家歐文·霍尼(1950)認為都市農業是在都市周邊地區的都市楔形農田上進行的綠地建設和發展園藝業、果林業[3]。(2)德國學者史密特(1996)將都市農業定義為一種位于城內或環城區的產業,它生產或養殖、加工或運輸各種食用和非食用的產品,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邊地區大量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產品和服務,反過來為該城市地區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資源以及產品和服務[3]。(3)德國學者穆斯蒂爾(1998)將都市農業定義為在城市或城市周邊地區從事的農業生產活動[4]。(4)中國學者俞菊生(1999)認為都市農業包括城市內鑲嵌插花狀的小塊農田、庭院和陽臺綠化、城鄉結合部的近郊農業、遠郊甚至環大都市經濟圈在內的適宜大都市市場需要的農業[5]。(5)中國學者張強(1999)認為都市農業是地處城市郊區的農業以及市區擴展而劃入市區的農業[6]。(6)中國學者宋金平(2005)認為都市農業是處在大城市邊緣及間隙地帶,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資金、市場優勢,進行集約化農業生產,為國內外市場提供名、特、優、新農副產品和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并具有休閑娛樂、旅游觀光、教育和創新功能的現代農業[7]。(7)中國學者張林成(2005)認為都市農業是分布在城市內及其周圍地區或者大都市經濟圈內,緊密依托城市、服務城市的特殊形態的農業,是以生態綠色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市場創匯農業、高科技農業為標志,以園藝化、設施化、工廠化生產為手段,以大都市市場需要為導向。融生產性、生活性、生態性于一體,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現代農業[8]。

查看全文

農業經營多效能特征論文

摘要:現代都市農業是發生在市內或市外周邊地區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為市民提供勞動就業和農業教育機會、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促進城鄉社會協調發展的多效能農業經營模式。它目前主要有郊外生態防護林業、郊外食物農業、城郊旅游農業、城市園林園藝農業、市內樓宇農業、都市文化農業等6種經營形式。它具有經濟、生態、人文、社會方面的多效能特征。

關鍵詞:現代都市農業農業經營形式多效能特征

隨著社會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世界的許多城市面臨著生態、食品安全以及持續發展的危機。為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給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優良的生活空間、保護農耕文化,現代社會開發了都市農業。都市農業就是在城市經營農業,這種經營模式是在近代都市農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古代都市農業有很大不同。古代都市農業的經營項目多為城郊獵場和城市園林景觀,故它只有休閑娛樂功能。在古代人類尚未形成在城市發展農業和利用農業發展都市的觀念,也沒有意識到城郊種養、獵場經營、園林景觀建植本身就是農業經營行為。真正的現代都市農業源于1898年美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概念和“把積極的城市生活的一切優點同鄉村的美麗和福利結合在一起”的農業經營觀念,真正的都市農業生產始于1919年的德國。1919年德國政府開始建立“市民農園”,在城里開發供市民自給自足的小菜園,并制定了“市民農園法”。[1]為了推動現代都市農業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我們將現代都市農業的定義、普適性經營形式以及多效能特征介紹如下。

一、現代都市農業的定義

(一)都市農業的定義回顧

現代的都市農業概念最早出現在1930年出版的《大坂府農業報》上,但作為學術名詞則最早出現在日本學者青鹿四郎1935年發表的《農業經濟地理》一書中。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國經濟學家開始研究都市農業理論,最早把都市農業表述為“城市農業區域”或“城市農業生產方式”。1977年,美國農業經濟學家艾倫·尼斯在《日本農業模式》中,明確提出“城市農業”(UrbanAgriculture)概念[2]。都市農業術語出現后,農業經濟學、農村社會學學者紛紛探索都市農業的本義。(1)美國農業經濟學家歐文·霍尼(1950)認為都市農業是在都市周邊地區的都市楔形農田上進行的綠地建設和發展園藝業、果林業[3]。(2)德國學者史密特(1996)將都市農業定義為一種位于城內或環城區的產業,它生產或養殖、加工或運輸各種食用和非食用的產品,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邊地區大量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產品和服務,反過來為該城市地區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資源以及產品和服務[3]。(3)德國學者穆斯蒂爾(1998)將都市農業定義為在城市或城市周邊地區從事的農業生產活動[4]。(4)中國學者俞菊生(1999)認為都市農業包括城市內鑲嵌插花狀的小塊農田、庭院和陽臺綠化、城鄉結合部的近郊農業、遠郊甚至環大都市經濟圈在內的適宜大都市市場需要的農業[5]。(5)中國學者張強(1999)認為都市農業是地處城市郊區的農業以及市區擴展而劃入市區的農業[6]。(6)中國學者宋金平(2005)認為都市農業是處在大城市邊緣及間隙地帶,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資金、市場優勢,進行集約化農業生產,為國內外市場提供名、特、優、新農副產品和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并具有休閑娛樂、旅游觀光、教育和創新功能的現代農業[7]。(7)中國學者張林成(2005)認為都市農業是分布在城市內及其周圍地區或者大都市經濟圈內,緊密依托城市、服務城市的特殊形態的農業,是以生態綠色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市場創匯農業、高科技農業為標志,以園藝化、設施化、工廠化生產為手段,以大都市市場需要為導向。融生產性、生活性、生態性于一體,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現代農業[8]。

查看全文

高職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提升

[摘要]教學效能感是教師對自己能否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觀判斷。高職師范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提升事關院校可持續發展、教師專業成長和高職師范生職業自信的建立。為此,高職師范院校要重視青年教師的需求,努力做到“三多”:多支持、多激勵、多引導;高職師范青年教師也要做好“四多”:多學習、多研究、多實踐、多反思,在學習中反思、在研究中反思、在實踐中反思,全面提升教學效能感,以發揮自身潛能并實現社會價值。

[關鍵詞]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影響因素;提升路徑

在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成長關系到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高低還將直接影響到高職師范生職業自信的形成,并間接地影響未來的教育教學對象———小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形成。影響高職師范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升他們的教學效能感,以提升高職青年教師隊伍的整體素養?諸類問題需再作思考和分析。

一、“教學效能感”內涵的界定“教學效能感”

一詞最初源于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所謂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能否從事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而教學效能感正是“自我效能感”這一概念在教師教學工作中的運用。一般而言,教學效能感包括一般教學效能感和個人教學效能感。前者是指教師對于教育在學生發展中的作用等問題的一般看法和判斷,具體表現為教師深信教育的作用,相信教育可以擺脫學生所處環境及原有基礎的影響。后者是指教師對于自己能否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結果的主觀判斷。本文因篇幅所限,主要是從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的個人教學效能感(personalteach-ingefficacy),即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對于自己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結果的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進行分析。

二、提升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政協作風建設調查與思考

自20*年*月開展機關作風效能建設活動以來,我市在工作作風、服務能力、辦事效率、發展環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我們的工作仍存在一定差距。在當前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背景下,圍繞“推動*科學發展,建設桂中新興城市”的總主題和“奮力實現54321目標”的總載體,進一步加強和深化我市機關效能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我市機關效能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認識不到位。歸納起來,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認識職責不到位”,認為機關效能建設是黨委和紀委管的事,“事不關己”,不認真研究落實辦法,工作平平。一種是“認識作用不夠到位”,認為抓機關效能建設本身就是增加機關的工作負擔,使機關變得不效能。

2、落實責任比較模糊。有的單位雖然也推行機關效能建設,實施辦法的文件也相應齊全,但沒有自己的特色,沒有結合自己的實際,多是照抄、照搬、照轉。

3、措施落實力度不夠。對全面推行機關效能建設的各個環節,如宣傳教育、檢查督促、考評等方面,有的單位沒有制定有力措施,效能建設仍流于形式,應付走過場,或僅憑印象或經驗,“照葫蘆畫瓢”,缺乏有效的手段,削弱了效能建設的制約力度。

4、考評體系不夠完善。一是就考評制度內容講,量化細化不夠,責任權利不配套,賞罰力度不夠,缺乏內在驅動力;二是從制度的實施方面講,缺乏檢查督促,制度落實流于形式,使制度未能真正起到規范、激勵作用;三是從考評效果講,有的單位忙閑不均,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良莠不分,獎罰不明。

查看全文

高校青年教師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一、什么是教師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一個人在特定情景中從事某種行為并取得預期結果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個體對自己能夠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教師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學工作、實現教學目標,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影響的主觀判斷。

二、提高教師自我效能感的意義

(一)教師自我效能感與教學效果密切相關

研究發現,教師的自我效能感關系著教師對所從事職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育能力相近的教師,自我效能感強者比自我效能感弱者能夠更有效地解決問題。自我效能感較高的教師對自身的能力充滿自信,即使遇到困難,也能積極尋找克服困難的方法去實現既定目標,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而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師總對自身能力持懷疑態度,一旦遇到困難就放棄努力,良好教學效果就不容易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講,提高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改善教師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自我效能感是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查看全文

工信委思想大討論情況匯報

4月10日下午2時,縣工信委組織全體機關干部開展了效能建設思想大討論活動,現將討論情況報告如下:

一、參加討論人員情況

我委共有機關干部職工26人,26人全部到位。討論歷時半天。會上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中層干部均作了書面發言。

二、討論內容

一是對照干部隊伍轉變作風的要求,討論干部隊伍在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二是對照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討論本機關工作的出發點是便于管理還是便于群眾辦事;三是對照擴大對外開放、優化投資軟環境的要求,討論本機關行政審批是考慮部門利益還是便于招商引資、幫助企業發展;四是對照建設高效能政府的要求,討論機關管理各項業務流程是規范有序、高效便民還是隨意而為、故意設卡;五是對照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要求,討論干部隊伍的發展意識、服務意識、法制意識、誠信意識強不強,是否存在“三亂”、政令不暢、辦事拖拉、推諉扯皮、以權謀私等問題。

三、討論方式

查看全文

效能建設動員大會講話

同志們:

州黨委工作會議于昨天勝利閉幕了,會議明確了自治州“**”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奮斗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今后五年,是自治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自治州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能不能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實現州黨委工作會議提出的奮斗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機關效能,是否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為此,州黨委、政府決定今天召開機關效能建設動員大會,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自治區黨委六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和州黨委工作會議精神,動員州直機關和各縣市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切實提高機關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努力為自治州經濟快速騰飛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張國梁書記還將作重要講話。下面,我先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開展機關效能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州黨委、政府決定在州直范圍內全面開展機關效能建設,這是為進一步提高機關工作水平和效率,提高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和戰斗力,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推動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所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機關效能建設就是以提高效能為基本目標,把行政管理的諸要素有機結合在一起,建立起嚴格機關管理、消除管理障礙、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機關效能、強化機關監督的長效機制。搞好機關效能建設工作,對于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機關運行體系,努力提高各級各部門的執政能力,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開展機關效能建設,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各級黨政機關是我們黨執政的主要機構,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機關的工作效能,直接影響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和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實現、維護和發展。州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機關效能建設,張國梁書記在各種不同的會議上多次強調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州黨委常委會多次進行研究。為了確保機關效能建設的順利進行,專門成立了自治州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州黨委、政府先后下發了《關于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的暫行規定》、《關于機關工作人員誡勉教育和效能告誡的暫行辦法》、《**直績效考評實施意見》,州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也下發了《**直績效考評指標考核辦法》。這一系列的舉措都表明了州黨委、政府搞好機關效能建設的決心。從總體上看,近年來通過“三講”教育、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等活動,自治州各級黨政機關干部隊伍的素質不斷增強,機關效能得到很大提高,發展環境有了明顯改善,有力地促進了自治州盡快跨入全疆發展快車道的進程。但對照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表現在宗旨意識上,有的干部對人民群眾缺乏感情,群眾觀念淡薄,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表現在學習上,有的干部比較浮躁,靜不下心來學習,不用心汲取新知識,不深入思考問題,滿足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相當一部分干部存在著“知識透支”和“本領恐慌”問題;表現在精神狀態上,有的干部對工作缺乏激情,貪圖安逸,沒有敢于創新和碰硬的勇氣和魄力;表現在工作上,有的干部不思進取,安于現狀,對州情不了解不關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足,服務發展的本領不強。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就是要通過有效整合機關管理要素,提升機關干部能力水平,改善機關運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以更科學的決策、更有效的管理、更優質的服務,為自治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服務。

(二)開展機關效能建設,是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重大舉措。轉變政府職能將是“**”期間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加強市場監管和創造良好環境上來,加快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開展機關效能建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使政府真正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來履行自己的職能。多年來,我們在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通過推行政務公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途徑,對轉變政府職能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對照《行政許可法》,我們還存在許多與加快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一是權力部門化、利益化傾向依然存在。一些部門缺乏全局觀念,有利的事搶著干,無利可圖或麻煩的事則互相推諉、扯皮。如液化氣價格偏高的問題,州黨委、政府多次召集有關部門進行安排部署,但依然沒有解決。二是工作中慢作為、亂作為、不作為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甚至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有的部門只管收費,以收代管。一些部門在行政執法、辦理行政審批事項、藥品醫療器材采購等活動過程中難以避免地還存在著吃、拿、卡、要等現象;三是“梗阻”現象仍然比較突出。一些部門的中層干部和辦事人員,中心意識、服務觀念有待進一步加強。四是一些部門領導組織紀律觀念還不強,州黨委、政府召開的各種會議,常有一些單位無故不參加,不遵守會場紀律,遲到、早退現象嚴重。上述這些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勢必會影響黨群干群關系,影響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因此,需要我們切實采取有力措施,通過開展機關效能建設,提高辦事效率,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機關,使廣大干部職工在履行職責和創新工作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上有新的改進,在人民群眾對機關工作滿意程度上有新的提高。

查看全文

企業效能監察論文(共2篇)

第一篇:電力企業效能監察

全面調研、深刻剖析,選題立項抓住一個“準”字

為找準效能監察與公司管理最佳結合點,使效能監察項目的更具可行性和針對性,公司卓有成效的組織調研和分析工作,確保效能監察選題立項的精準。深入信訪案件分析2012年,公司針對反映多經公司管理的信訪件進行認真分析,發現此類信訪案件具有“三多”的特點:即舉報內容涉及工程管理業務的多、經初核屬實的問題多、工程管理崗位廉潔意識不強導致違紀違規問題的多。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舉報內容主要包括工程違規分包、工程物資采購不規范、工程結算不真實等違規違紀行為。這些問題的存在,既給集體公司帶來了經濟損失,又嚴重影響了公司形象,已經成為制約公司系統快速發展和提高依法從嚴治企水平的軟肋。如不及時糾偏糾錯,將成為公司黨風廉政建設的危險點和危險源。開展實地工作調研公司領導親自帶領監察、審計、營銷、農電和財務人員,就集體公司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及管理難點、是否必要開展效能監察及效能監察擬檢查內容等為重點,通過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查看現場、調閱資料和個談話問等方式,對所屬3個單位開展調研。在調研中,我們深刻感受到,雖然集體公司工程建設管理水平近年來有較大的提高,但工程分包、合同簽訂、物資采購、現場管控、工程結算不規范等現象仍然存在,建立健全依法、規范、標準的集體公司工程建設管理的長效機制還任重道遠。積極運用審計成果運用審計成果是效能監察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對信訪案件分析和深入一線調研的基礎上,公司深入對2010年~2012年審計報告中涉及集體公司工程建設管理方面的審計內容進行了分析,發現共性問題主要集中在工程項目決策管理、項目招標采購管理、項目合同管理、項目安全管理、工程質量管理等方面。

認真組織、統籌安排,前期準備體現一個“細”字

在效能監察實施過程中,公司緊扣組織領導、任務落實、氛圍營造三大環節,確保效能監察有序、有效推進。健全網絡,上下聯動公司成立以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監察部負責日常事務。各縣公司也分別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并指定專人負責工作聯絡,形成了公司統一領導、監察部組織實施協調、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員工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構建了完善的效能監察工作組織網絡。強化統籌,組織助力。為使效能監察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前期調研中掌握集體公司工程管理的現狀,在多次專門向各相關專業部門征求意見后,最終形成了9項監察重點、75項監察內容為監察重點的實施方案。同時,制定下發了《效能監察指導書》和《工作任務目標策劃書》,進一步明確了各工作階段的工作內容、工作步驟、工作要求、責任部門、配合部門及時間節點。精心策劃,營造氛圍公司以“五個一”活動,采用會議、宣教、交流等方式,始終保持監察工作力度。即一是召開一次動員會。在動員會上,公司領導就效能監察目的和如何開展效能監察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為全面鋪開效能監察開好頭、起好步。二是舉辦一系列專題培訓。公司組織開展了效能監察知識和應用培訓,不斷提升效能監察工作水平。三是定期召開一次推進會。每月召開專題推進會,并在反腐倡廉工作推進會、黨風廉政狀況分析會等會上對效能監察工作進行部署,分析存在的問題、部署下一步工作。四是利用一系列載體平臺。公司利用黑板報、宣傳欄、電子顯示屏、協同辦公等載體對效能監察的目的、意義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宣傳。五是組織一次經驗交流。通過工作經驗交流,研究面臨的新情況,探討效能監察的新思路。

創新方式、優化流程,工作推進突出一個“效”字

查看全文

建管處效能建設活動方案

根據建委的統一部署,為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切實加強我處的效能建設,推進全市建筑業快速發展,結合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目標要求

以創建“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效能型、合作型”機關為目標,以提高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為核心,以追究問責為保證,牢固樹立起“服務企業、服務市場、服務社會”的現念,努力造就一支“為民、務實、清廉、高效”的建管隊伍。通過加強效能建設,使工作作風和建筑業行風明顯改進,使每個工作人員更加愛崗敬業,認真工作,熱情服務。大局意識、發展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不斷增強,辦事能力明顯提升,辦事程序明顯簡化,辦事效率明顯提高,逐步建立起規范、協調、透明、高效的工作運行機制,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良好的建管工作形象。

二、工作重點

(一)推進依法行政,規范行政行為

1、深入宣傳發動和開展相關教育,使全處干部職工充分認識效能建設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加強效能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上取得突破,在事業心和責任感,在依法行政的自覺性上有明顯提高。

查看全文

我國高校反腐倡廉論文

一、學校加強效能監察制度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效能監察制度的建設缺乏主動性。

效能監察和廉政監察是高校紀檢監察部門的兩項基本職能,但是,目前學校紀檢監察部門對效能監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紀檢監察部門很少下院系、部門了解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情況,大多只是根據來信來訪反映的問題才下去了解情況、調查事實,較少主動給予指導、幫助和督促,主動研究效能監察工作欠缺,存在重廉政監察、輕效能監察的現象。

(二)效能監察制度的建設缺乏規范性。

由于高校效能監察工作還處于探索階段,難免在教育、制度、監督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效能監察制度建設在某些方面存在制度空白,造成某些領域或環節無章可循,無法可依;有些效能監察制度還不夠完善,缺乏相應的配套措施或實施細則,在具體操作中難度較大,甚至難以執行;有些效能監察制度缺乏強制性,一旦進入操作領域,往往會“走樣”。(三)效能監察制度的建設缺乏溝通性。由于缺乏溝通機制,紀檢監察部門難免存在同其他職能部門之間溝通不夠的現象。比如,制度由某一職能部門自行起草,缺乏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缺乏相關單位的參與和監督,甚至受利益驅動、視野局限、政策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響,制度的制定往往存在不夠全面、科學甚至不夠公正等問題。

二、學校效能監察制度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