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結構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0 00:50: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調結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學習轉方式調結構心得
3月5日,國務院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宣布,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的預期目標后著重說明,這個目標的提出,主要是強調好字當頭,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上來。溫總理這一擲地有聲的清醒認識,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百姓更加幸福輸入了動力元素。
3月14日,總理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再次強調,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在一定程度上講,是對我們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的沖擊,而調整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要作艱苦的努力。我們必須堅持把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放在重要位置,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溫總理語重心長的指出,中國經濟必須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三者的關系。而在這三者之間,我們必須走出一條光明的路子。只有這樣,才可能避免二次探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勢在必行。溫總理在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當前經濟增長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結構調整難度加大;就業壓力總體上持續增加和結構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不穩固;財政金融領域潛在風險增加;醫療、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會管理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亟待解決”等,對形勢做了冷靜而客觀地分析,并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提出了我國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凸現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對我國在后危機時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中國經濟未來平穩較快發展需靠轉變發展方式來實現。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要大力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繼續推進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從當前我國的實際情況看,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環境資源的巨大犧牲以及經濟發展方式的扭曲與不合理為代價的。而依賴資源能源消耗的發展方式一直是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致命傷”。以推動一國經濟增長的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為例,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已經越來越嚴重地依賴出口這一駕馬車的拉動,外貿依存度高達60%,特別是我國的外貿出口主要依靠的是大量廉價勞動力,大量資源能源的消耗以及隨之而來所付出的環境污染破壞的巨大代價。在后金融危機嚴酷的形勢下,如此發展方式,轉變越早越主動,轉變越快越見效。我們的黨和政府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正確地判斷出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實質上是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并及時出臺了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實現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10年,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傳統的、落后的經濟發展方式不轉不行,必須把加快發展、轉變發展方式作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調結構促轉變。堅決打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場硬仗。這是黨和政府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深刻分析當前國際國內發展階段性特征形成的廣泛共識,是置身激烈競爭和后危機時代的發展趨勢得出的清醒認識,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重大戰略意義。
轉方式,調結構,關鍵是好字當頭。這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之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固然要快,但是,離開“好”的前提,不朝“好”的方式和結構上轉變、調整,不堅持好字當頭、環保優先,而是盲目上項目,甚至還繼續上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項目,繼續以犧牲和破壞環境資源為代價,就失去了“轉”和“調”的意義。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調結構促轉變,要求我們要把產業升級作為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方向,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協調推進,通過調結構促轉變來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健康發展。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調結構促轉變,要求我們把技術創新作為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有效路徑。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調結構促轉變,要求我們把節能減排作為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而無論是重視自主創新還是加快產業升級,都要著眼于發展的均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一個話,必須緊緊圍繞“好”字做文章,圍繞“優”字謀發展。公務員之家:
轉方式,調結構,好字當頭。這個“好”字,說到底,就是讓老百姓更加幸福、更有尊嚴。“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溫總理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代表政府莊嚴承諾。這個表述,已是第三次在公開場合使用,也是始終心系百姓、情牽百姓的黨和政府的一貫追求。“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只有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才有持久的動力,社會進步才有牢固的基礎,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如是說。離開民生改善的經濟發展是毫無意義的,也是沒有持久動力的。當然,改善民生,不是放在嘴上說說而已的,必須通過實實在在的實事、好事,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又好又快發展所帶來的成果。
漁業調結構轉方式調查匯報
我市是全國聞名的漁業大市,漁業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也是藍色經濟區建設的特色和優勢產業。加快漁業調結構轉方式,對于提高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農村經濟結構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近期,我們開展了漁業調結構轉方式的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漁業發展基本情況
近年來,全市漁業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生態、和諧、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圍繞建設現代漁業的目標,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規范漁業開發,保護生態環境,全市漁業保持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漁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09年,全市實現水產品產量208.6萬噸,增加3萬噸;實現漁業產值607.8億元,占海洋產業產值的58%;漁業增加值占全市農業增加值的60%以上,漁業經濟主要指標占全省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連續多年位居國內地級市首位。
(二)漁業經濟結構日趨優化。捕撈向遠洋擴展。2009年,全市遠洋漁船達到255艘,實現產量6萬噸,產值5億元,成為全省最大的遠洋捕撈船隊,作業領域擴展到南太平洋、北太平洋、中西太平洋、西南大西洋等地。養殖向名優拓展。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海帶養殖基地、全省最大的海參、鮑魚、牡蠣、牙鲆、河豚魚、扇貝、石鰈、海蜇和裙帶菜養殖基地。2009年,全市海水名優養殖產值突破100億元,占養殖業產值的76%。加工向精深拓展。開發了近千種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藥品。2009年,海產品精深加工實現產值171億元,占加工業產值的77%。船舶制造、交通運輸、旅游休閑等新興產業迅速發展,實現產值178億元,占漁業收入的30%。
(三)漁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國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漁業企業群體,產值過億元漁業企業超過40家,有20家漁業企業成為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其中國家級5家。在全省率先成立漁民專業合作組織,截至2009年底,共組建漁民專業合作社20多個,入社1000多戶,示范帶動養殖戶近3000戶。
穩增長保改革調結構惠民政策措施
一、主要工作
1、促進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堅持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精心組織運行,工業發展勢頭良好。
2、加速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堅持以傳統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工業生產綠化化為方向,加速工業經濟結構調整。
3、著力推進“兩化融合”。堅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一是促進信息消費,加快信息產業發展。開展“信息惠民”活動,實行集團單位專享信息化優惠政策,降低通信成本,繼續鞏固擴大電話、移動電話、寬帶用戶規模。到目前,全縣固網用戶達到10萬戶,移動用戶28萬戶、寬帶用戶6萬戶。另一方面,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網、電子政務、信息服務業發展。二是鼓勵支持企業加大信息化投入,加強信息化建設,培育了一批“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和數字化企業。大部分企業實現了生產、管理信息化,產品銷售網絡化,一部分企業建成了信息化平臺。
4、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一年來,我縣工業企業建設重點項目31個,納入申報國家項目6個,省、市項目20個,已爭取到位資金1686萬元。
5、深入推進企業改革。認真貫徹省、市企業改革精神,深入推進國有集體企業改革。縣氮肥廠的改制工作去年啟動,目前即將進行資產變現。今年,又啟動了縣水泥廠、縣毛巾廠、縣鉸鏈廠、縣民族五金廠四家工業企業的改制。
商務部門轉方式調結構年終總結
轉方式、調結構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在國內外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一)我們對商貿流通領域的經營企業、生產企業、物流及萬村千鄉等惠農工作做了較全面的調查。年商務工作總的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我區的“一四五三”任務目標為工作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商務部及省市有關要求和決策,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內外貿融合,著力穩外需、擴消費,轉方式、調結構,重統籌、惠民生,積極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加快培育配送中心、倉儲加工、多式聯運等業態,推進大型物流企業聚集,形成以大型專業市場、特色物流園區為重點,以現代物流企業為引領的物流產業體系。消費是拉動經濟最穩定、最持久的動力。要把增加居民消費需求作為商務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發揮消費在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的作用。一是抓好政策落實。國家的消費政策,有效激發了城鄉居民消費潛力。加強政策宣傳,創新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效應。二是擴大農村消費。農村人口占我區人口60%以上,市場空間巨大。隨著各項惠農政策實施,農村消費明顯加快。要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扎實做好“家電下鄉”等工作,激發農民消費潛力。三是增加城市消費。城市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5%左右,是社會消費的主體。增加城市消費,關鍵是促進消費升級。我區近年來家電普及率很高,汽車大量進入家庭,但由于收入水平限制和消費習慣影響,耐用消費品升級換代較慢。要通過實施汽車和家電以舊換新政策,鼓勵換代耐用品銷售,增強居民消費能力。
(二)加快推進商貿流通現代化。流通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橋梁與紐帶,是市場經濟的血脈和神經,只有不斷提高商貿流通現代化水平,才能建立起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一是完善市場體系,構筑現代流通網絡。目前各類商品市場數量多,但功能不夠全,效率不夠高。完善流通市場體系,一定要與城鎮化和農村社區建設緊密結合,完善規劃,優化布局,抓住擴大內需的機遇,加大商貿流通設施投入,建立覆蓋城鄉、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貿流通體系,不斷提升流通設施的現代化水平。要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市場定位,在重要節點城市打造一批輻射力強的商貿中心。重視城市新建小區和城鄉結合部網點建設,改造提升城市商業中心的同時,促進社區商業網點配套,加快社區便利店建設,方便社區居民生活,擴大居民消費。要促進現代流通業態延伸觸角,進入農村。大力發展物流配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二是創新流通組織,培育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集團。大型商貿企業是建設現代流通業的主要載體,在搞活流通、擴大消費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區流通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競爭力較低。要大力支持流通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重組,盡快形成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商貿企業和企業集團,提高市場集中度和占有率,降低企業成本和銷售價格。同時,要積極扶持和促進中小商貿企業發展,充分發揮其便利消費、穩定市場、增加就業的作用。三是加大商貿流通對外開放步伐。積極引進國內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進入市場,提升現代流通水平。
(三)強化流通市場監管。市場穩定和市場秩序事關經濟社會大局,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必須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市場調控和監管工作。要創新調控方式,維護市場繁榮穩定。重視加強市場監測,及時調度重點企業和重點商品,搞好市場供應,把握市場運行中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完善地方政府重點商品的儲備制度,強化應急管理,提高應急能力。要創新監管機制,規范市場經營秩序。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和服務的市場準入制度,完善市場監管公共服務體系和執法監督管理機制,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和管理協作。會同工商、物價、質檢、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開展打擊假冒侵權、維護市場秩序專項行動,整頓規范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促進公平交易,保障市場競爭。努力實現我區商務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四)在內貿方面,建議將現行的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政策長期化和機制化,擴大試點政策的范圍和受益面;在構建農村流通網絡工程中要避免重建設、輕管理,把萬村千鄉、農超對接等政策有機整合;加大對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的指導和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
在外貿方面,建議保持穩外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特別是要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解決中小外貿企業融資難問題。
市委轉方式調結構調查匯報
近幾年,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市委、市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著眼于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堅持解放思想,迎難而進,開拓創新,不斷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產業優化升級,走出了一條在新起點上實現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路徑。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969.4億元,增長12.8%;財政總收入217.4億元,增長20.4%;地方財政收入102.5億元,增長9.5%。
一、把自主創新作為轉型升級的第一動力,搶占行業技術制高點
市委、市政府認為,不發展沒有出路,不轉變發展方式同樣沒有出路。像這樣一個能源資源相對短缺、傳統產業比例較大、又直接面對國際市場的城市,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走高端高質高效的產業發展之路。為此,市委、市政府2011年提出了“以自主創新為第一動力,加快建設高層次人才聚集區、產學研結合密集區、科技成果轉化匯集區”的思路,制定了“三區”建設的意見和自主創新五年規劃,連續三年組織開展自主創新年活動,引導各級特別是企業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一是加快建設高層次人才聚集區。在千方百計解決來威人才的后顧之憂,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的基礎上,采取兩種靈活的引才方式:一種是不求所有,象威高聘請10名院士不定期來企業工作那樣,把引進項目和引進人才結合起來;另一種是不求所在,象藍星在杭州建立研發機構那樣,人才雖然在異地,但成果屬于企業。去年,實施國外引智項目62個,引進各類人才10387名,其中博士38名,碩士402名,目前擔任研發顧問的“兩院”院士達到42名。二是加快建設產學研結合密集區。產學研結合,企業是主角,政府的牽線搭橋也至關重要。市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引才借智、聯合共創、資金扶持”的產學研合作體系,以市政府名義與中科院、大學、哈工大等9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結成產學研戰略聯盟,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幫助企業達成了一大批產學研合作項目。凡是這幾年發展好的企業,象威高、三角、華東數控、光威、新北洋等,走的都是產學研結合的路子。三是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匯集區。在高新技術產業服務中心的基礎上,采取雙方共建的形式,先后建立了中科院技術轉化中心中心、哈工大技術轉移中心、山大技術轉移中心等,積極引進科研成果,加快產業化步伐,促進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全市現有高新技術企業80家,占全省的10%;去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782.2億元,增長19.7%,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4.7%,比年初提高了2.8個百分點。四是加快企業研發平臺建設。這是企業自主創新的基礎,也是承接產學研合作的重要載體。去年企業研發平臺建設實現了較大突破,威高和光威兩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廣泰空港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好當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獲得正式批準,新增7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全市共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開發中心44家,其中國家級7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8家,其中國家級1家。今年爭取再新增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2家,其中國家級平臺至少新增1家,真正讓這些平臺在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生產一代上發揮作用。
二、把“兩區”建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統籌謀劃,高端突破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藍色經濟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的決策部署之后,市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立足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加緊產業布局調整,率先制訂了“兩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總體規劃和分項規劃,成了藍色經濟區管理辦公室,科學統籌,全面發力。一是高點定位。市委、市政府經過深入調研,集思廣益,提出了打造“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域的重點城市,海產品加工、船舶修造、新能源和濱海旅游休閑度假等產業的領軍城市,與韓國經貿合作的‘橋頭堡’和東北亞海上客運中心,濱海生態人居示范區”的藍色經濟區建設目標和“實現產業高端化、高端產業聚集化”的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目標。根據這兩個目標,到2012年高端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4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總產值的比重將達到38%以上,三次產業比重調整到5:59:36;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33%,以海洋產業為重點的藍色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60%以上。二是提升產業。藍色經濟區,集中建設海產品加工、船舶修造、港口物流、濱海休閑度假、新能源、石化“六大基地”。2012年全市海產品生產加工產值430億元,增長5.7%,精深加工比例達到78%;造船業逆勢上揚,完工量占全省的60%;新能源產業發展步伐加快,風電裝機容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高端產業聚集區,圍繞培植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培育威高集團以高端醫用植入器械為重點的醫療器械、光威集團萬噸碳纖維產業化、三角集團低碳綠色環保高效全鋼載重子午輪胎等“十大高端產業園區”,爭取3—5年內,將“十大園區”全部建成銷售收入過百億的高端產業聚集園區,使之成為拉動全市新興產業發展的強力引擎。三是深化布局。市在堅持把“兩區”建設落實到具體企業、具體項目的同時,改變平均用力思維,實施重點區域突破和帶動戰略,提升其產業承載、聚集、輻射和帶動能力。近年來,先后規劃建設了工業新區、南海新區、石島工業園、科技新城、臨港產業區等新型制造業園區。2011年4月,將文登市苘山鎮、汪疃鎮并入工業園,組建了工業新區。短短兩年時間,工業新區已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30多個,總投資650多億元,有4家全球500強企業、8家上市公司進駐,有4個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計劃,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強勢板塊。
三、把大項目建設作為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強化支撐,儲備后勁
發改局轉方式調結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省、市、區決策部署和全區轉方式、調結構動員會議要求,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這個重大任務和主攻方向,以學習討論、查擺問題、整改提高、鞏固成果為主要形式,組織全局機關干部緊密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開展討論,深入查找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和發展方式,著力破解制約轉方式、調結構的思想障礙和發展難題,著力探索促進轉方式、調結構的思路舉措和方法路徑,著力完善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導向,不斷提高機關干部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實現轉型發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打下更加牢固的思想基礎,提供更加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討論的主要內容
深刻把握轉方式、調結構的內涵要求,分別從轉方式、調結構兩個方面,深刻反思、梳理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引導機關干部不斷提升思想境界,轉變思維方式,創新發展思路,以發展方式的轉變指導經濟結構調整,用結構調整的實效來體現發展方式的轉變。重點圍繞以下八個方面開展討論:
一是圍繞轉變發展理念、把握發展大勢、貫徹上級決策、明確發展方向等方面進一步深化認識,切實增強主動性、責任感、緊迫感。深刻查找在發展理念、發展目標、發展路徑、發展措施等方面與經濟社會發展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深入思考如何打破傳統思維定勢,打破體制機制束縛,打破對傳統發展方式的依賴,加快推進理念轉變、目標轉換、工作轉型、發展轉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二是圍繞服務業發展政策力度不大,能級和聚集度較低,深入研究新形勢下促進高新技術、樓宇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重點制定引進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升級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社區服務業、新興產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加大在資金、稅收和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快實現傳統產業高新化、高新技術產業化、新興產業規模化。
透析發展新興產業是調結構的突圍之路
摘要:我國經濟要長足發展,“調結構”是關鍵。新興產業能夠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生產力合理布局。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是應對未來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新興產業
著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大用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力度,加大研發投入,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并必定成為我國經濟“調結構”的突圍之路。
經濟結構是個除了產業結構外,還有城鄉結構、區域結構、分配結構的“大結構”。經濟結構的調整既包括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也包括投資和消費結構的調整;既包括一、二、三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包括各產業內部結構和產業組織結構的調整;既包括區域結構的調整,也包括城鄉二元結構的調整;既包括所有制結構的調整,也包括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未來我國面臨的重大戰略任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和出口內需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轉變,由主要依靠生產要素數量擴張帶動向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帶動轉變。
“調結構”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面臨的一個難題。“調結構”也是全球“后危機時代”產業布局主線。我國經濟要長足發展,“調結構”是關鍵。目前中國經濟正從短期刺激經濟增長過渡到中長期持續的拉動,如何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性失衡顯得尤為重要。未來一段時期,我國“調結構”政策的重點應該是:內外需失衡;投資與消費失衡;信貸高增速與通脹失衡;產業結構失衡: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制碳排放量,抑過剩產能;地區結構失衡。除了靠刺激政策拉動內需外,當前亟待解決產業結構失衡問題。
“調結構”可能催生許多行業投資機會,如包括汽車、家電,農業消費行業、煤炭、化工、有色資源類行業;新能源、物聯網、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低碳經濟主導的節能減排產業;抑制產能過剩的鋼鐵、汽車行業并購重組;城鎮化和產業轉移中的基建、房地產行業。以上投資機會即包括了傳統行業;又涵蓋了新興戰略性產業。這里特別值得關注的更多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機會。
經濟局調結構強服務工作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經濟工作和縣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按照“保增促調”的要求,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全面深化企業服務,切實幫助企業克服當前面臨的困難,促進我縣工業經濟穩步健康發展,實現工業總產值52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86億元的目標。現對2011年工業經濟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加快企業培育力度
1、支持“三型”企業健康發展。凡當年被評為強勢型企業或列為強勢型企業培育對象的,享受“一廠一策”的扶持政策。凡當年被評為實力型、潛力型和實繳稅金超過150萬元且不低于2007年度實績的企業,實繳增值稅和所得稅比上年遞增15%以上部分,縣財政留成部分50%獎勵企業。鼓勵土地集約利用,對工業企業在現有廠區內新建、擴建等建設項目,免繳建設領域相關收費。
2、支持成長型企業發展壯大。對列入成長型企業的中小企業,當年度實繳稅金超過50萬元的,實繳增值稅、所得稅超過上年30%以上部分,縣留成部分給予60%獎勵。當年實現目標的兌現獎勵額度的50%,第二年實現目標后兌現全部獎勵,第二年未實現目標不再兌現獎勵。加大對成長型企業的培育力度,在創業輔導、員工培訓、項目申報、融資擔保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3、支持企業兼并、聯合、重組。對縣內企業通過兼并、聯合、重組等途徑組建集團公司,能夠發揮龍頭帶頭作用,重組后總資產超2億元、且負債率不超過70%的企業,對其所涉及權證變更過戶的各項稅費,縣所得部分全部獎勵給企業。對擴張兼并、收購小企業,資產規模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實行“一廠一策”。
4、支持新辦大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當年引進、當年動建的新辦企業,凡注冊資金在2000萬元以上、總投資6000萬元以上;其他新辦企業,注冊資金在3000萬元以上、總投資1億元以上,兩年內竣工投產的,可享受“一廠一策”的扶持政策。對投資項目新征用土地在2011年動工并于2012年底前建成投產的企業,在建設期內按其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的50%給予獎勵。對當年實繳稅(包括免抵調)額在2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土地畝均稅收貢獻額在10萬元以上的,按其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的30%給予獎勵。
主任在人大結構調整工作會講話
同志們:
最近,市人大常委會在縣召開了“轉方式調結構,科學發展我先行”主題活動動員會議。今天召開這次會議,就是貫徹市人大常委會會議精神,落實市委關于轉方式調結構工作要求,動員和組織我市各級人大代表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扎實的工作投入到這次主題活動中去,為實現市委關于轉方式調結構的決策部署作出積極貢獻。剛才,同志傳達市人大常委會會議精神及我市的貫徹實施意見,有7位同志做了發言介紹。下面,根據主任會議研究的意見,我講三方面的問題。
一、充分認識開展“轉方式調結構,科學發展我先行”主題活動的重要意義,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以大投入大調整推動大提升大發展”的工作要求,以加速融入“兩區”建設為契機,以“項目建設年”為抓手,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全力做好轉方式、調結構、促增長、惠民生等各項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開展“轉方式調結構,科學發展我先行”代表主題活動,是市人大常委會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緊緊圍繞市委工作中心和工作大局,充分發揮全市各級人大代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開展的一項重要活動。當前,我市正處于轉型發展、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能否打好轉方式調結構這場硬仗,決定著發展的未來。因此說,轉方式調結構對我們既是一場嚴峻挑戰,也是一次重大機遇。如果決心大、措施實、行動快,就能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使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發生質的變化。否則,如果喪失機遇,我們發展所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就會越來越大,空間就會越來越小,所要付出的代價也會越來越高。每位人大代表必須審時度勢、順勢而為,緊緊抓住歷史機遇,承擔起歷史賦予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及其成員的光榮使命,著力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轉變”上辦真事、在“發展”上見成效。
第一,“轉方式調結構,科學發展我先行”,是中央和各級黨委賦予人大代表的光榮使命。人大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保證黨委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和協助政府推行工作的重要職責。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是黨中央和各級黨委敏銳把握目前經濟形勢、深刻洞察后金融危機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我們組織開展“轉方式調結構,科學發展我先行”代表主題活動,目的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動員各級人大代表跟上時代步伐和黨委的部署,以科學的眼光和積極的姿態,迅速行動起來,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工作步伐,在推動經濟社會新一輪跨越式發展中實現新作為、做出新貢獻。每位人大代表一定要充分認識當前形勢和自己肩負的重要使命,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從分析情況、找準問題、研究方向目標入手,以這次代表主題活動為重要平臺,以優化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帶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轉方式調結構,科學發展我先行”,是人大代表肩負的神圣職責。人大代表是按法定程序、根據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選出的各個方面的精英,集中了社會各界的許多優秀人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先進性以及較強的影響力、號召力。轉方式調結構為廣大代表建功立業、再創輝煌提供了廣闊舞臺。每位代表應該在轉方式調結構這場事關我市發展未來的硬仗中走在前頭。這是廣大人民群眾賦予代表的光榮使命和神圣責任。各級人大代表務必充分認識自己所肩負的重要職責,緊緊圍繞黨委的決策部署,強化奮力爭先的進取意識和率先發展的強烈責任感,不辜負人民群眾的重托和期望,積極投身并堅決做好轉方式調結構的偉大事業。
空調負荷影響分析論文
摘要:圍護結構的傳熱,并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熱阻問題,而是一個有著蓄熱功能的被動熱源體。因此對不同氣候條件、不同的使用時段、不同空調方式的建筑,有著同樣熱阻的圍護結構,如果隔熱層的位置不同,其對室內空氣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本文以夏熱冬暖地區為主要對象,分析了隔熱層在圍護結構內的不同位置時對室內空調負荷及室內熱穩定性的影響。
關鍵詞:圍護結構空調負荷熱穩定性
近年來,為了降低建筑的空調負荷,實現建筑節能,圍護結構的外隔熱和內隔熱技術發展很迅速,并得到了大面積的應用和推廣。其主要原理是加大了圍護結構的傳熱熱阻,從而降低了圍護結構因傳熱得熱引起的空調冷負荷。但我們知道,室外氣象參數是周期性變化的,圍護結構的傳熱并不是一個穩態過程,而圍護結構也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純熱阻,因其有著蓄熱功能,故在傳熱過程中,圍護結構相當于是一個被動熱源體,影響室內空調負荷的變化,同時也影響著房間的熱穩定性。例如對于有著相同熱阻的墻體,材料及厚度均相同,但其組合位置不同時,對室內空氣的影響作用是不同的。在實際工程中,具體采用什么樣的組合方式,應該根據實際的氣候特征、建筑物的使用時段和空調方式而定,不能簡單武斷地認定外隔熱一定比內隔熱好,或內隔熱一定比外隔熱好。
1.圍護結構主體結構的材料不同,加內隔熱和外隔熱后的效果不同
在對主體結構分別為輕質材料和重質材料的墻體分別加內隔熱層和外隔熱層后,其對室內空氣的熱穩定性作用效果是不同的,同時也影響了空調負荷。本文以廣州地區為例,選用六種不同材料和結構的典型墻體,對其熱工性能進行了計算,墻體材料的熱工性能見表1,墻體組成見表2。第一種墻體結構為輕質材料內隔熱;第二種為輕質材料外隔熱;第三種為重質材料外隔熱;第四種為重質材料內隔熱;第五種為輕質材料不加隔熱層結構;第六種為重質材料不加隔熱層結構。在太陽輻射過程中,西曬得熱最大,很多情況下最關心的也是西側墻體的內表面溫度是否高于可以接受的舒適性溫度,所以在計算中以西墻為例。
表1計算中用到的墻體材料的熱工性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