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5 17:49: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大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土大黃與大黃藥學認識綜述
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干燥根及根莖Il。前二種習稱“北大黃”;后者習稱“南大黃”。掌葉大黃主產陜西、青海、甘肅、四JtI,唐古特大黃主產青海、甘肅一四川、西藏,藥用大黃主產四1if、云南、湖北。土大黃為同屬波葉組植物藏邊大黃、河套大黃(波葉大黃)、華北大黃、天山大黃等的根和根型[21。主產于河北、山東、內蒙古等地。兩者來源于同屬植物,植物形態又相似,民間常把土大黃當作大黃用,為了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現將二者生藥學特征描述如下,供大家參考。
1藥材性狀
1.1大黃:呈圓柱形、圓錐形或不規則塊片狀,長3-17em,直徑310em,除去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習稱“錦紋”;未除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橫皺紋及縱溝。質堅實,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異型維管束)環列或散在,顆粒性;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及形成層環紋,習稱“檳榔紋”,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被染成黃色。
1.2土大黃:呈不規則圓錐形,外表紅褐色,無橫紋,質輕而松,斷面無星點,無錦紋,直徑多在5em以下,質緊密,折斷面紅棕色,根莖髓部無星點,木部寬廣,射線細密,不具星點;氣不清香而重濁,味先澀后苦。
2顯微鑒別
2.1橫切面組織特征
口腔大黃滴劑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研制一種新型有效的牙周抗菌制劑,以代替常規用藥。方法:用瓊脂稀釋法做幾種口腔常見菌對大黃總蒽醌和大黃酸標準品的敏感性試驗。甲殼胺對口腔常見菌的凝集試驗。用齲活性試驗做甲殼胺對變形鏈球菌的解吸附試驗。用鋼管法做大黃滴劑對口腔常見菌的抑菌試驗。結果:大黃總蒽醌和大黃酸標準品對口腔常見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甲殼胺除對齒雙歧外,對其他口腔常見菌均有凝集作用。甲殼胺對變形鏈球菌有解吸附作用。成品大黃滴劑對口腔常見菌有抑菌作用。結論:大黃滴劑有明顯抑菌作用。
牙周病是由牙菌斑引起的牙齒周圍組織的慢性破壞性疾病,選擇有效的抗菌藥物控制引起牙周病的菌斑,收到明顯療效。但目前治療牙周病的抗菌藥物多局限于抗生素類的化學制劑,而對中藥的研究甚少。我們利用中藥大黃的明顯抗厭氧菌作用和甲殼胺配伍制成中藥大黃滴劑,旨在提出一種新的牙周抗菌制劑。現就其主要實驗室研究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標準菌株和培養條件
1.1.1標準菌株選用北京口腔醫學研究所微生物室保存的國際標準菌株。牙齦卟啉菌P381和ATCC33277,粘性放線菌ATCC19246,中間型普氏菌ATCC25261,具核梭形菌ATCC10953,伴放線放線桿菌Y4,變形鏈球菌c型和d型,中間型鏈球菌ATCC27335,齒雙歧ATCC27534。
1.1.2培養條件變形鏈球菌和中間型鏈球菌在MSA培養基中微需氧培養2天,余菌株在CDC培養基中厭氧培養5天。
大黃牡丹湯發展
一、名稱:大黃牡丹湯。
方劑組成:大黃四兩[12g]牡丹一兩[9g]桃仁五十個[12g]瓜子半升[30g]芒硝三合[9g]
二、源流發展:
大黃牡丹湯又名大黃牡丹皮湯,《金匱要略》卷中方。大黃4兩,牡丹皮1兩,桃仁50個,瓜子0.5升,芒硝3合。源流發展本方為漢代張仲景所擬,見于《金匱要略》(公元219年),用以治療腸癰(闌尾、盲腸及共周圍的炎癥)。祖國醫學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總結出對闌尾炎的藥物療法,的確是醫學史上的創舉。此方經歷代醫家應用,證實是有效的,今天,我國各地在中西醫結合治療闌尾炎中所用的方藥,大多脫胎于大黃牡丹湯,在本方的臨床應用上,積累了大量新的經驗。
性能功用:大黃牡丹湯味苦性寒,屬清熱通里瀉下劑,有消腫排膿、清熱破瘀的功用。有不少人認為本方只適用于腸癰初起、未起膿者,而對本方的消腫散結排膿之功未予肯定。《金匱要略、》在提到腸癰的治療時也說:“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因本方是瀉下劑,故其意思也就是說,膿已成就不太適宜。但實踐證明,不論未成膿或已成膿,甚至膿腫,腸癰潰爛穿孔引起陽明腑實證在適當加減化裁運用下,對不少病例仍能取得一定療效。故消腫排膿之力也是本方的重要功用之一。這點對于啟發我們臨床上廣泛地應用本方治療各類型和各期的闌尾炎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三、方義分析:
探析大黃靈仙膠囊的藥理功用
【摘要】目的探討大黃靈仙膠囊對慢性肝損傷家兔膽結石形成的干預作用及其作用機制。方法將46只家兔隨機分為正常組、慢性肝損傷組、肝硬化組、大黃靈仙膠囊大劑量組、大黃靈仙膠囊小劑量組。采用皮下注射CCl4方法進行慢性肝損傷造模,各組同時進行不同處理。最后觀察各組膽囊成石率,肝臟功能生化指標,肝組織病理改變、超微結構改變,膽汁成分改變。結果慢性肝損傷組、肝硬化組膽石形成陽性檢出率較正常對照組顯著增加(P<0.05或P<0.01)。
大黃靈仙膠囊大劑量組、大黃靈仙膠囊小劑量組膽石陽性檢出率較肝硬化組有顯著降低(P<0.01或P<0.05)。各模型組中肝臟超微結構均發生不同程度異常改變,大黃靈仙膠囊大、小劑量治療組肝臟病理改變、肝細胞超微結構改變較模型組比較均有改善,大劑量組尤為明顯。大黃靈仙膠囊大、小劑量組血清AST,ALT,γ-GT,非結合膽紅素均明顯低于肝硬化組(P<0.05或P<0.01);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鈣離子大黃靈仙膠囊大、小劑量組較肝硬化組明顯降低(P<0.01),大劑量組較小劑量組明顯降低(P<0.01)。結論大黃靈仙膠囊對慢性肝損傷后膽結石形成具有明顯的預防效果,其作用機制主要與抑制CCl4所致肝臟損傷的作用有關,同時與大黃靈仙膠囊在多層次、多途徑調節參與結石形成各因素關系密切。
【關鍵詞】慢性肝損傷;肝硬化;大黃靈仙膠囊;膽結石;肝臟超微結構
本實驗利用CCl4皮下注射誘發家兔慢性肝損傷,在此基礎上觀察膽囊結石形成率,并用大黃靈仙膠囊組方煎劑進行灌胃,通過觀察結石形成率,肝臟細胞超微結構的病理學改變,測定實驗動物肝功能及膽汁成分并進行膽汁培養,以探討大黃靈仙膠囊對家兔慢性肝損傷膽結石模型的干預治療作用。
一、材料與儀器
1.1材料、儀器健康家兔,體質量2.5~3.0kg,雌雄不拘,普通級,廣西中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號20060820。各生化試劑盒分別購于上海申能德賽診斷技術有限公司和伊利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奧地利Biocell2010酶標儀、日立H-500透射電鏡、BX-50-32001奧林巴斯光學顯微鏡、HPIAS-1000P病理圖文分析系統等分別由廣西醫科大學中心實驗室、廣西中醫學院一附院病理實驗室提供。
馬蹄大黃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分析
摘要:本文介紹了馬蹄大黃的生物學特性,并從選地整地、品種選擇、種苗繁殖、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挖等方面總結了馬蹄大黃栽培技術,以期為湖北恩施大黃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馬蹄大黃;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
馬蹄大黃原植物為藥用大黃(RheumofficinaleBaill)[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收載品種[2],以干燥根及根莖入藥,具有瀉下功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利顯退黃等功效。現代藥理表明,馬蹄大黃在影響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物質代謝以及改善腎功能、鎮痛、抗炎、影響免疫功能、抗衰老、抗腫瘤、抑菌、抗氧化、影響神經系統、抗病毒、抗肺損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在正式公布的《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針對肺炎危重型患者出現內閉外脫癥所推薦的處方中就包含大黃藥材。抗擊肺炎疫情的中醫藥“三藥三方”中的化濕敗毒方也含有大黃成分。在病人臨床中期,有高達92%的醫家建議使用大黃[4]。由此可見,大黃在中醫藥抗擊肺炎疫情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馬蹄大黃經濟價值高、市場行情好,是高山貧困地區精準扶貧產業的首選品種。據不完全統計,恩施州馬蹄大黃種植面積約2666.67hm2,年銷售量約1000t[5]。近幾年,馬蹄大黃價格飆升,種植面積猛增,但新發展區馬蹄大黃生長差異顯著、產量不理想。經過實地考察調研發現,主要原因是種植管理技術參差不齊,導致馬蹄大黃產業發展不理想。本文著重介紹了馬蹄大黃栽培技術,以期為大黃產業快速發展提供參考。
1生物學特性
馬蹄大黃喜冷涼氣候,冬季能耐-10℃以下氣溫;忌高溫,夏季氣溫不宜超過30℃;生長于土壤肥厚、陽光充足、海拔1500m以上的地方。馬蹄大黃對生長土壤要求較嚴,一般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土壤pH值為中性或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質壤土最好,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過高的地塊不宜種植。在黏重酸性的土壤中栽種,會造成根莖生長不良,影響產量。如土壤中含沙礫或腐殖質太多而過于疏松,則根分枝多,品質差[6]。
2栽培技術
大黃牡丹湯發展論文
一、名稱:大黃牡丹湯。
方劑組成:大黃四兩[12g]牡丹一兩[9g]桃仁五十個[12g]瓜子半升[30g]芒硝三合[9g]
二、源流發展:
大黃牡丹湯又名大黃牡丹皮湯,《金匱要略》卷中方。大黃4兩,牡丹皮1兩,桃仁50個,瓜子0.5升,芒硝3合。源流發展本方為漢代張仲景所擬,見于《金匱要略》(公元219年),用以治療腸癰(闌尾、盲腸及共周圍的炎癥)。祖國醫學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總結出對闌尾炎的藥物療法,的確是醫學史上的創舉。此方經歷代醫家應用,證實是有效的,今天,我國各地在中西醫結合治療闌尾炎中所用的方藥,大多脫胎于大黃牡丹湯,在本方的臨床應用上,積累了大量新的經驗。
性能功用:大黃牡丹湯味苦性寒,屬清熱通里瀉下劑,有消腫排膿、清熱破瘀的功用。有不少人認為本方只適用于腸癰初起、未起膿者,而對本方的消腫散結排膿之功未予肯定。《金匱要略、》在提到腸癰的治療時也說:“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因本方是瀉下劑,故其意思也就是說,膿已成就不太適宜。但實踐證明,不論未成膿或已成膿,甚至膿腫,腸癰潰爛穿孔引起陽明腑實證在適當加減化裁運用下,對不少病例仍能取得一定療效。故消腫排膿之力也是本方的重要功用之一。這點對于啟發我們臨床上廣泛地應用本方治療各類型和各期的闌尾炎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三、方義分析:
大黃牡丹湯臨床藥理功能分析論文
摘要:大黃牡丹湯乃歷代醫家應用證實有效之良藥,本文旨在描述大黃牡丹湯的源流發展及新的臨床應用、用藥注意事項,以方便醫師及藥師用藥,保證用藥安全。
關鍵詞:大黃;牡丹;源流;發展;應用;醫藥
一、名稱:大黃牡丹湯。
方劑組成:大黃四兩[12g]牡丹一兩[9g]桃仁五十個[12g]瓜子半升[30g]芒硝三合[9g]
二、源流發展:
大黃牡丹湯又名大黃牡丹皮湯,《金匱要略》卷中方。大黃4兩,牡丹皮1兩,桃仁50個,瓜子0.5升,芒硝3合。源流發展本方為漢代張仲景所擬,見于《金匱要略》(公元219年),用以治療腸癰(闌尾、盲腸及共周圍的炎癥)。祖國醫學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總結出對闌尾炎的藥物療法,的確是醫學史上的創舉。此方經歷代醫家應用,證實是有效的,今天,我國各地在中西醫結合治療闌尾炎中所用的方藥,大多脫胎于大黃牡丹湯,在本方的臨床應用上,積累了大量新的經驗。
小議傷寒雜病論運用大黃臨床發展
大黃又名川軍,綿紋、性寒、苦泄,入脾胃,大腸,心包,肝經,為臨床常用藥之一。早在《草經》就有大黃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的記載。仲景為善用大黃之鼻祖,在《傷寒雜病論》中應用“大黃”共計有36方。
1其用藥特色
從劑型上據病情的急緩分別以湯、丸應用;用量上因藥量的大小之別,作用部位不同;炮制上的“薰”、“酒洗”、“去皮”制作不同,藥效各異;煎法上的“水煎”、“酒煎”、“后下”、“麻沸湯”浸漬等煎法不同,作用各異;服法上因病情不同,有“頓服”、“得利則止”、“分溫再服”或“日三服”及“少少溫服之”等服法。
2其藥功著效卓
2.1攻下導滯仲景靈活應用大黃于攻積導滯,成為下法之源,主要體現在配伍不同,分別有寒下、溫下、潤下等幾法。即:①以大黃配芒硝、枳實、厚樸、甘草組成著名的治療陽明“胃家實”之三承氣湯。其分用治熱結胃腸的痞、滿、燥、濕、堅等癥。并根據其癥不同,即上述癥狀具備、證情急迫者,則以大承氣湯釜底抽薪、急下存陰;若病情較緩,癥見“痞實而滿”者,則以小承氣湯瀉實消痞,除滿痛;若病緩僅見“燥實而堅”者,則用調胃承氣湯潤燥通便,調和胃氣。②以麻仁丸(小承氣湯加大大黃用量,配合養陰潤燥下瀉熱之麻仁、杏仁、白芍)治胃強脾弱之“脾約”證,成為潤下瀉熱之范例。③以大黃配大辛大熱的附子、細辛(名大黃附子湯)主治寒濕閉阻證,為溫下之祖方。
可見,古云“大黃乃蕩滌之將軍”很形象的說明了本品是一味難得的攻下導滯、去菀陳莝之要藥。
大黃芒硝對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愈合的作用
手術切口愈合不良是外科手術非常多見的并發癥,在婦科手術中尤其剖宮產手術是影響患者恢復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旦發生手術切口愈合不良,就會造成切口的液化、感染、愈合延遲,甚至會引發全身感染,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和增加經濟負擔。為了減少切口愈合不良發癥,我院將大黃、芒硝用于婦科腹部手術后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科2013年09月~2014年11月期間行腹部手術患者一共160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0歲,術前排除糖尿病、低蛋白血癥及腎病等內科合并癥。
1.2方法
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80例,常規術后抗生素應用。研究組80例,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大黃(顆粒劑)40g芒硝(顆粒劑)120g混勻,裝于干凈棉布縫成的袋內,袋長超過切口邊緣2~3cm,于術后第2~3天將藥袋均勻平攤置于2層無菌紗布覆蓋的切口上,再用腹帶固定,待藥袋干結后更換另一藥袋。術后第7天停用。
大黃蟄蟲丸對慢性肝病核素肝臟功能顯像定量分析結果的影響
【關鍵詞】大黃蟄蟲丸;肝/細胞學;核素顯像
InfluenceofDahuangZhechongPillonquantificationanalysisofliverfunctionwithscintigraphyinpatientswithchronicviralhepatitis
【Abstract】AIM:ToobservetheeffectofDahuangZhechongPill(DZP)onthequantificationanalysisofliverfunctionwithscintigraphyinthepatientswithchronicviralhepatitisandlivercirrhosis.METHODS:ThirtysixpatientswithchronicviralhepatitisandlivercirrhosisweretreatedwithDZPandmeanwhileunderwentquantificationanalysisofliverfunctionwithscintigraphyaswellasroutineliverfunction,fibrosisindexesandBmodeultrasound.RESULTS:Thepeakvalue(PV),uptakeindex(UI)anduptakespeedindex(UsI)inthetreatment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thenormalcontrolgroup(18.94±6.80vs29.67±18.98,P<0.01;10.84±5.99vs18.41±13.87,P<0.05;0.58±0.39vs1.23±0.81,P<0.01),butthepeaktime(PT)andmeanresidencetime(MRT)werelongerthanthoseinthenormalcontrolgroup(16.83±4.89vs10.95±2.79,P<0.001;5.93±2.96vs2.74±0.97,P<0.01).Anddescendspeedindex(DsI)waslowerthanthatinthenormalcontrolgroup(0.07±0.09vs0.18±0.14,P<0.001).AftertreatmentwithDZPforabout6months,PT,MRTandrelativeuptakeindex(RUI)wereremarkablyimproved(9.05±2.03vs15.45±5.16,2.07±0.69vs6.11±3.19,3.64±1.91vs1.62±0.85,P<0.01).CONCLUSION:DZPcouldimprovethequantificationanalysisofliverfunctionwithscintigraphyaswellasroutineliverfunction,fibrosisindexesandBmodeultrasoundinthepatientswithchronicviralhepatitisandlivercirrhosis.
【Keywords】DahuangZhechongPill;liver/cytology;scintigraphy
【摘要】目的:觀察大黃蟄蟲丸對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核素肝細胞功能顯像定量分析結果的影響.方法:在常規觀察肝功生化指標、血清肝纖維化標志物和B超等指標的同時應用核素肝細胞功能顯像定量分析法對36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服用大黃蟄蟲丸的療效進行治療前后比較.結果: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細胞攝取峰值(PV),攝取指數(UI)、攝取速度指數(UsI)均低于正常對照組(18.94±6.80vs29.67±18.98;10.84±5.99vs18.41±13.87;0.58±0.39vs1.23±0.81,P<0.01,<0.05和<0.01),高峰時間(PT),平均殘存時間(MRT),排泄速度指數(DSI)分別較正常對照組延遲或降低(16.83±4.89vs10.95±2.79;5.93±2.96vs2.74±0.97;0.07±0.09vs0.18±0.14,P<0.001,<0.01和0.001).大黃蟄蟲丸治療半年后,隨著患者肝功生化指標、血清肝纖維化標志物和B超等指標的改善,反映肝細胞代謝功能的核素肝細胞顯像包括PT,MRT和相對攝取指數(RUI)等指標亦明顯有所改善(9.05±2.03vs15.45±5.16;2.07±0.69vs6.11±3.19;3.64±1.91vs1.62±0.85,P值均<0.01).結論:大黃蟄蟲丸不僅對慢性肝病患者肝功生化、肝纖維化標志物、B超等指標有改善作用,而且在核素肝細胞功能顯像定量分析方面能夠提供好轉的臨床證據,說明該藥具有改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細胞代謝功能的作用.
【關鍵詞】大黃蟄蟲丸;肝/細胞學;核素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