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藝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5 03:36: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刺繡藝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刺繡藝術

婚俗刺繡藝術分析論文

摘要:水鄉婚俗是一個系統習俗,婚俗中的繡品是習俗思想的一種物化形態。它承載了人們祈福、求子、驅邪的善良愿望,繡品圖案融進了水鄉文化的許多特征,這些吉祥圖案體現了鮮活的地方歷史,也是表現我們民族歷史的一套完整的藝術形式。

關鍵詞:婚俗繡品圖案文化吉祥寓意

吳文化是一種具有魚米水鄉特色的“才智藝術型”地方文化,它的五個本質性屬性:水文化、魚文化、稻文化、蠶桑文化、船文化,在水鄉的婚俗中都得到了具體的體現,在婚俗中經常見到的精致繡品就是這些文化的深入體現和藝術化。

繡品在水鄉新婚的妝備中占據得相當廣泛,在整個婚俗中也占有了一定的地位。早在春秋時期,吳地已有“繡衣而豹裘者”①,秦漢以后,“妻妾衣服,悉皆錦繡”②成為風尚;宋代,皇家專在蘇州設立“繡局”,征收繡品;從明清到民國,刺繡已成為蘇州姑娘的“必修課”,幾乎“家家有繡棚,戶戶有繡娘”。蘇州人在托媒擇偶時,都要看對方姑娘的繡品,以此了解姑娘是否聰明靈巧。這些繡品不是婚俗中的硬件,它是附在硬件上的小件,是姑娘人品的折射,是傳統的習俗思想的物化形態,不可或缺。

水鄉婚俗是一個系統習俗,因有“六禮”③的傳統習俗貫穿始終,故有其深刻的人生寓意,在婚禮的所有細節和過程中將祈福、求子、驅邪的傳統習俗融合其中。作為習俗的物化形態——婚俗繡品承載了這些善良、美好的愿望,民間藝人們則圍繞這三個方面設計出了不同的繡品形態,以及豐富多彩的刺繡圖案。

祈福

查看全文

刺繡藝術研究論文

吳文化是一種具有魚米水鄉特色的“才智藝術型”地方文化,它的五個本質性屬性:水文化、魚文化、稻文化、蠶桑文化、船文化,在水鄉的婚俗中都得到了具體的體現,在婚俗中經常見到的精致繡品就是這些文化的深入體現和藝術化。

繡品在水鄉新婚的妝備中占據得相當廣泛,在整個婚俗中也占有了一定的地位。早在春秋時期,吳地已有“繡衣而豹裘者”①,秦漢以后,“妻妾衣服,悉皆錦繡”②成為風尚;宋代,皇家專在蘇州設立“繡局”,征收繡品;從明清到民國,刺繡已成為蘇州姑娘的“必修課”,幾乎“家家有繡棚,戶戶有繡娘”。蘇州人在托媒擇偶時,都要看對方姑娘的繡品,以此了解姑娘是否聰明靈巧。這些繡品不是婚俗中的硬件,它是附在硬件上的小件,是姑娘人品的折射,是傳統的習俗思想的物化形態,不可或缺。

水鄉婚俗是一個系統習俗,因有“六禮”③的傳統習俗貫穿始終,故有其深刻的人生寓意,在婚禮的所有細節和過程中將祈福、求子、驅邪的傳統習俗融合其中。作為習俗的物化形態——婚俗繡品承載了這些善良、美好的愿望,民間藝人們則圍繞這三個方面設計出了不同的繡品形態,以及豐富多彩的刺繡圖案。

祈福

“福祿壽”,福居首位,足見福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年節之日要祝福,喜慶之日要祝福,在人生大事——結婚這一場面上更是極盡能事,處處祈福。繡品便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美術的形式)來表現這個愿望。

在水鄉婚禮場合最顯眼的被面,因為嫁妝在結婚當日先在女家陳列,要“鋪行嫁”,謂之顯被,故最招人眼。絲綢繡被從八條到二十條不等。看料子底色的不同繡以不同的圖案,構成不同形式的圖案式樣。

查看全文

談論民族服裝刺繡藝術價值

一、民族服飾刺繡概念

牽針引線,縫韌游走,在織物上開出各自的花團錦簇來,為人們的生活平添無限的生趣,在堪稱刺繡王國的中國,刺繡不僅伴隨著中華服飾文化的發展,而且還從一種更為細致的角度展現了各個民族的內在氣質與生活智慧,成為歷久不衰的民族典范。所謂民族服飾刺繡,主要指具有特定文化內涵的民間刺繡與某一個民族的傳統服飾相互結合的一種傳統手工藝術。不同民族因其不同的生存境遇、文化習俗等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藝術風貌。這不僅是一種古老的章服制度的生動顯現,更以其各具特色的裝飾形式傳遞著各個民族的文化信仰與族群崇拜。

二、民族服飾刺繡史概述

我國刺繡藝術可謂源遠流長,“絲”與“縫紉”的涌現使得刺繡藝術必然而然地成就了人類文明進程中的美麗蹤跡。無論是“衣畫而裳繡”的章服制度,還是“繡繢共職”的周代記載,都有力地證明了刺繡的“遠跡斑斑”。《周禮•考工記》則無疑明確了刺繡工藝的藝術地位,并肯定了其實用與審美相互結合的工藝追求。有史可循,商周時期“繪”“繡”并用,開創了早期的服裝刺繡工藝,在寶雞西周井姬墓中出土的“辮子股”繡殘片上可以找到那些更為確鑿的明證。秦漢時期,由于官方“織室”的介入,刺繡不僅成為服飾裝飾的重要手段,而且逐漸以圖文的不同、色彩的差異、做工的粗細來標識官職大小與身份高低,技法上亦突飛猛進,堪稱飛躍。唐宋時期,男耕女織的生活方式以及封建社會的文化禮教,為服飾刺繡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拓展空間。“女紅”美德的樹立,技術上的精益求精,以及雄厚的社會物質基礎,使官繡、民繡皆大繁榮。明清是我國民族服飾刺繡的巔峰時期,堪稱服飾刺繡發展的黃金時代。“絲繡作”“尚衣局”“御馬監”“工局”等官設機構的直接參與不僅促成了“江南三大織造”南京、蘇州、杭州的刺繡典范,還引發了以地域特色成名的“蘇、蜀、粵、湘”四大名繡等,至此民族服飾刺繡以其古樸、典雅、莊重、大方飲譽海內外。此后刺繡又經歷了民國的淡化期、新中國的萌動期以致當前的國粹般的推崇備至,無不顯現出民族刺繡藝術的魅力。漢族作為中國的主體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成為民族服飾刺繡的代表之一,這不僅呈現出漢民族的刺繡藝術特色,同時顯現著其他少數民族的某些影響。在少數民族服飾刺繡中,苗族是一個典型代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苗族服飾堪稱“穿在身上的百科全書”,其花紋、飾物等形式的追求與精神意義的關聯達到了一種內在的必然。總體上來說,苗族服飾刺繡依然秉持著中國民間的傳統工藝技法和鮮明的民族特色。苗族服飾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從中不僅可以看出戰爭、遷徙等重大歷史,還可以看到宗教、習俗、田園、城池等鄉土情節,諸多的銘記并非僅僅是一種紀念,也是一種對于未來的美好祈愿。

三、深厚的物質文化基礎

從我國服飾刺繡藝術的起源與發展來看,民族服飾刺繡之所以能夠達到形式與意味的高度統一,并獲取如此之高的世界聲譽,不僅僅是其歷史的古老、久遠甚至神秘使然,更為重要的是那千百年來沉淀下來的深厚的物質文化所積養起來的智慧與技藝,這自然也離不開各個民族的共同努力。

查看全文

刺繡圖案蘊藏的中國藝術

中國傳統藝術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與獨特的藝術特質,而支撐其中的文化內核,就是中國人的哲學觀念——和諧,人與自然要達到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和諧美是中國傳統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

1中國傳統藝術中蘊含的辯證法

在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藝術創造追求和諧的藝術氛圍,而營造這種氛圍的手法是多樣的。多樣的藝術手法始終遵循藝術辯證法的規律與內核。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是物質世界辯證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中國古代藝術家深諳此道,將動與靜、形與神、虛與實這些辯證手法運用到藝術創作中,追求美,創造美。在眾多優秀的民族藝術中,苗族刺繡因其醇厚的少數民族風格、旖旎的裝飾效果而獨樹一幟。營造出這種裝飾效果的因素之一,就是苗族繡女在圖案設計中運用了中國傳統藝術中蘊含的藝術辯證法。

2苗族刺繡圖案中中國傳統藝術辯證法的應用與表達

追求美是人類的天性,而對于美的理解則和各民族的文化背景有著緊密的聯系。審美需要的產生,是隨著人類文化的發展而形成的,它反映了對于人與世界關系的和諧性和豐富性的要求;審美也是人的自我意識的情感化,它把世界作為自己的作品來觀照[1]。造型已經不是簡單的形式,而是蘊涵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形成了一定“有意味的形式”。苗族繡女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不自覺地將藝術辯證法運用到刺繡圖案,創造了“有意味的形式”。

2.1苗族刺繡圖案中動與靜的辯證關系“動”與“靜”的辯證關系是藝術辯證法的重要內容。陽為動,陰為靜。正如《莊子•刻意》所云:“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動”與“靜”的關系,即“陽”與“陰”的關系。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因而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不是截然分開的[2]。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類專業教育資源分析

摘要:刺繡是中國優秀的傳統工藝之一,刺繡手工藝資源有助于提升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想象力和創作水平。文章嘗試將刺繡手工藝術資源融合滲透到設計類專業教學中,結果證實能豐富藝術類專業的教學資源,促進傳統文化資源傳承和應用,拓寬教學思路。

關鍵詞:刺繡手工藝;創新融合;藝術設計;實施策略

刺繡是我國傳統工藝中重要的藝術代表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刺繡圖案精美靈動,但是隨著工業化的到來,市場上銷售刺繡產品基本上都是機械刺繡,這對我國刺繡手工藝的發展將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力,學習刺繡手工藝的人也越來越少。隨著教學本土化創新改革,在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中融入刺繡手工藝,創設更新穎的教學環境及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探索能力,藝術設計類的任課教師應積極探索和創新教學模式,科學引導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培養學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藝術審美能力。通過充分探析刺繡手工藝的內在審美性、藝術性、實用性、寓意內涵,將其巧妙融合到設計教學中,激發學生動手創造力和分析力,不僅能夠更好傳承和發揚我國傳統藝術,還能拓寬學生思維,為藝術設計拓寬靈感和思路。

1刺繡手工藝具有與藝術設計類專業融合的優勢

刺繡手工藝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融入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的價值。第一,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民族情懷。刺繡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手工藝之一,具有悠久歷史,它是人們用針和線在繡布上添加內容表達思想情感,不僅美觀而且傳達了繡者的愿景和情懷,傳承了中華文化,在教學中不斷創新融入刺繡內容,利于提升學生的民族使命感。第二,刺繡藝術的學習與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具有共通性。設計專業教學更注重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要在不斷地探索中發現并總結,這也恰恰符合刺繡的動手創作特點,利于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和活學活用。第三,利于幫助學生保持初心,養成良好的創作習慣。刺繡是細膩的工作,需要很強的專注力、耐力、定力等個人品質,刺繡手工藝轉換為藝術設計教材內容可以培養學生更加細膩及專注的品質,比如色彩的搭配和應用,為學生參與社會工作奠定良好的品質。第四,培養學生更全面的綜合能力。刺繡過程需要動眼、動腦、動手,需要在色彩、線條、構圖、技巧等方面認真觀察、動腦構思、動手制作,而這些恰恰也是藝術設計專業所需要培養的能力,借鑒刺繡的基本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優秀品質,激發學生潛在創造能力。

2刺繡手工藝轉化為藝術設計類專業教育資源的現狀及可行性分析

查看全文

傳統刺繡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一、傳統刺繡的概念和發展背景

刺繡,也稱繡花,是指在各類面料上經過針線的相互穿梭縫制出具有裝飾圖樣和紋案的手工技法。我國傳統刺繡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早在舜禹時代就有刺繡相關的文字記載。刺繡在夏商與秦漢時期發展成熟,到明清達到頂峰。由于民國時期推翻了封建帝制,象征統治階級的刺繡官服也不再使用,刺繡的發展出現中斷。隨著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社會發展的變遷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傳統刺繡的應用范圍逐漸縮小,只有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還流傳著服飾刺繡的古老手工藝。而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刺繡工藝逐漸被機繡技術替代,雖極大地提高了刺繡生產效率,人類卻失去了對傳統刺繡手工藝的傳承。

二、傳統刺繡與現代服裝設計結合的意義

傳統刺繡作為人類社會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凝結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民族審美情愫,是中國精湛手工藝的代表。充分把握運用歷史背景下刺繡發展的不同形態,將其與現代服裝的設計理念和創作手法相結合,對刺繡工藝多元化的應用創新,以及對現代服裝設計表現手法的豐富具有現實意義。此外,傳統刺繡與現代服裝設計相結合,對民族歷史文化的復興、促進當代手工藝的發展和創作經驗的積累都有著無法估量的價值。[1]是保護古老手工藝和傳承中華文化并行不悖的理性選擇。

三、傳統刺繡的藝術特征和文化內涵

(一)傳統刺繡的藝術特征

查看全文

現代服裝設計教學探討

【摘要】刺繡作為傳統手工藝的代表之一,是中國工藝文化中重要的藝術瑰寶,在長期的發展中結合地域特色形成了獨特的技藝術語和一套完整的繡法技藝體系。將圖案設計的文化內涵、精神氣質、筆墨線條融匯于針線藝術中,為當代服裝設計增加了獨特的人文魅力。為此,在現代服裝設計教學中應強化傳統刺繡手工藝文化引入,更好的完成傳統刺繡手工藝的創新傳承,實現對傳統紡織技藝的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雙重搶救。

【關鍵詞】傳統刺繡;手工藝;服裝設計;教學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孕育出豐富而璀璨的傳統手工藝文化,其中刺繡手工藝作為服裝最古老的裝飾藝術,其獨特的藝術文化和人文價值為現代服飾設計賦予極其深厚的個性魅力。然而,目前對傳統刺繡手工藝引入現代服裝設計課堂教學的研究較少,且多留于形式化、表面化,對服飾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傳承及發展無法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本文通過對中國傳統刺繡手工藝在現代服裝設計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討,從而進一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教學資源。

1傳統刺繡手工藝文化引入現代服裝設計教學現狀

傳統刺繡圖案色彩變化細膩、肌理效果凸出,具有區別于現代機械化加工形態的圖案形態特征。不同地區刺繡工藝鑒于審美差異、民俗特色、針法變化等方面的差異,在刺繡藝術表達上各具魅力,表現出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藝術魅力,在現代服裝設計尤其是高級定制服裝中應用極為常見。但鑒于其制作周期長、種類多、成本高,且受“快時尚”等營銷模式的影響,在現代服裝設計教學中多簡要介紹其名稱分類及藝術特色。具體工藝技法、應用方式及時尚化創新手段等等均較少涉及。大部分學生對刺繡手工藝認知較為淺薄,僅停留于對概念的簡單認知,不但不了解刺繡手工藝的文化魅力,也不了解具體的工藝特色,在具體設計應用時難以巧妙應用、推陳出新。

2傳統刺繡手工藝文化在現代服裝設計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查看全文

涂鴉元素與刺繡工藝在服裝設計的應用

摘要:文章通過對涂鴉、刺繡及二者結合的特點進行分析,總結了涂鴉刺繡在服裝設計中的選取原則、藝術特點等。指出涂鴉元素與傳統刺繡在服裝中的結合應用,為傳統工藝與時尚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融合、發展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涂鴉;刺繡;服裝設計;創新;發展

涂鴉藝術作為風靡全球的繪畫創作形式,色彩、構圖、創意大膽且富有沖擊力,將其與東方傳統刺繡工藝相結合,可滿足人們對不同風格產品的追求。將帶有涂鴉元素的刺繡應用于服裝設計,產品前衛、醒目且帶有民族特色,既為服裝設計提供了一個新方向,也促進了傳統刺繡工藝的發展。

1關于刺繡與涂鴉

1.1傳統刺繡工藝的特點。刺繡是用針與線在繡料上根據一定的設計繡制出不同裝飾圖案的工藝技法。傳統刺繡由點出發,通過不同的針法將絲線或其它纖維紗線刺綴于織物上,多用于服裝或紡織品中。其取材大多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又受自然環境、社會歷史變遷、民族文化差異等因素的影響,發展歷史漫長,表現形式多樣[1]。一方面,刺繡是我國傳統民間工藝之一,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工藝講求“細”,包括順、齊、平、勻、潔等,這些要素塑造了刺繡工藝在細節處理方面的獨特之處;顏色注重“雅”,含蓄婉約、意境悠遠。顏色之間的交相呼應構成色調的和諧統一,展現了刺繡藝術的拙樸與明快之美;圖案則側重于“意”,東方人善于運用各種針法傳神地繡出花鳥人物、魚蟲風景的圖案[2],借此來表達平安吉祥的寓意。另一方面,刺繡藝術的魅力也感染著其他國家與民族,從17世紀開始盛行的歐洲刺繡,細密精致帶有東方風格,受到皇室貴族們的青睞。與東方刺繡相比,歐洲刺繡除了在材質上做了一些調整之外,例如選用珍珠、貝殼、寶石等華麗輔料裝飾[1],還在東方直繡、盤針、套針、滿繡等針法的基礎上發展出立體刺繡、絨繡、抽紗繡等獨特的刺繡針法。1.2涂鴉藝術概念。涂鴉(GRAFFITI),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費城和賓夕法尼亞州,多數是指那些隨手涂抹在建筑或物品上的文字、圖畫、符號等。早期,涂鴉是作者用來傳達信息或表達情緒的媒介,這種表達方式脫離了傳統觀念框架的束縛,后來發展成一系列的相關藝術創作。從視覺感知、主要內容、情感表達的層面可以得出涂鴉元素被廣泛應用的原因:涂鴉作品往往能憑借大膽的用色和出其不意的構圖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創造性的繪畫筆法展現了藝術的生命力[3];涂鴉內容包括文字、卡通人物、政治口號乃至宗教與神怪形象等,靈感來源于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題材豐富;涂鴉讓生活更加藝術化,在發展的過程中成功轉型為創作者抒發內心情緒的藝術表達形式,易喚起相應群體的共鳴。1.3刺繡與涂鴉的創新融合。活躍的涂鴉元素用嚴謹的刺繡工藝技法表現,體現了動與靜的結合,這種新形式多應用在服裝或紡織領域中。細致精密的刺繡工藝通過設計再造成功地改變了物體原有的自然形態,滿足基本審美需要的同時豐富了素材來源,科技發展、文化交流的加深也帶來了材質的創新和設計手法的豐富[3]。涂鴉元素的融入,將富有沖擊力的色彩搭配和大膽的構思巧妙地融入刺繡,展示了設計者天馬行空的創作靈感,打破了傳統工藝、設計的局限,使其由原本的點線面關系向多層次、全方位發展。

2涂鴉刺繡在服裝設計的應用

查看全文

絲綢服裝設計傳統刺繡文化研究

【摘要】分析傳統刺繡文化的歷史演變及我國傳統四大名繡的藝術特征,探討傳統刺繡圖案的造型題材和傳統刺繡品的工藝技術,闡述傳統刺繡文化在絲綢服裝中的應用方法,試為借鑒傳統刺繡文化元素的創意設計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刺繡文化;服裝設計;應用

1傳統刺繡文化的歷史演變

1.1漢代刺繡文化

漢代刺繡的用途,本著裝飾衣物來表征地位的尊卑,這種用途具有政治輔助工具的色彩。帝王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統治,下詔商人不得穿用刺繡服裝。但當時刺繡的應用范圍相對來說更加廣泛,刺繡品從服飾品衍生到生活用品,種類繁多,針法多樣,刺繡的藝術性也隨著發展階段變化更具特色。同時,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也出現了專業的刺繡匠師。漢代的刺繡針法主要是辮繡,其針路整齊,繡線牢固。漢代的刺繡文化為后來刺繡文化飛躍性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唐代刺繡文化

查看全文

民間藝術分析論文

[摘要]慶陽民間香包刺繡是慶陽特色論文文化產業。慶陽香包刺繡具有獨特視覺符號。主要表現在符號的共性、符號完美性和符號戲劇性方面。香包刺繡在傳承與發展方面,文化館與政府、專家學者的建議、商品經濟的刺激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傳承發展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關鍵詞]香包傳承發展符號不足

一、甘肅慶陽民間香包刺繡介紹

慶陽位于甘肅省東部,地處黃河中上游流域,所處區域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適宜古人類繁衍生息,從而形成遠古多民族聚居的格局,這種先天的地理環境中蘊藏著明顯的原始文化特征。在進入文明社會后,家家戶戶的婦女從小接受香包文化的熏陶,最顯著的特征是母傳女,婆傳媳,祖祖輩輩把做針線活當作評判女人“德行”的標準之一,這種普遍制作香包的習俗,表現出一種傳承廣泛的區域特征,是香包在漫長歷史中不曾泯滅和消亡的基本原因。香包是歷史與文化積累的層累復合物,各種歷史積淀的文化,深深滲透在民俗意識里,形成獨特地方特色的藝術品。

二、慶陽香包刺繡獨特的視覺符號

中國民間藝術,在傳承遠古文化符號的基礎上,積累構造了一個獨立的、豐富多彩的、燦爛絢麗的視覺符號系統。經過漫長歷史的再創造隨著神話傳說的嬗變,到了今天民間藝人的心中、手中,憑智慧的直覺和心象融合想象,符號性的形式,符號的功能和符號的意味,全部融為一種對美的知覺和對意味的知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