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分析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9 01:15: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比較分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比較分析

中國國債模式比較分析

【摘要】自1994年以來,我國國債規模急劇膨脹。本文引用國際上國際上公認的衡量國債規模的四項指標,并結合西方發達國家的這些指標狀況,對我國的國債規模進行了理性的比較分析.最后,得出了關于我國國債發行規模的一些基本結論。

自1994年以來,我國的國債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近兩年來隨著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國債規模進一步膨脹,因此,不免使人們產生了一些擔心:現有的國債規模是否過度了?這樣的國債規模是否會造

成沉重的償債負擔從而影響到未來的經濟發展?這是學術界和實際決策部門普遍關注和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要對此作出理性而準確的回答,不但要對中國現在的財政經濟狀況及其未來的走勢作出準確的分析,還要通過對衡量國債適度規模經濟指標的國際比較才能作出合理的判斷。下面,本文就通過衡量國債適度規模的主要指標來分析一下我國國債的發行規模及合理走勢。

一、衡量國債適度規模的主要指標及其國際比較。

國債不是一個孤立的經濟范疇,它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和財政收支狀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判斷與確定一國的國債是否適度不能僅僅看國債本身的絕對值,它不能準確的反映一個國家的應債能力與財務負擔狀況,而必須用被國際上公認并經常使用的指標和經驗數據來對各國的國債規模進行考察,并依此對中國的國債發行規模做出理性的分析判斷。而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衡量國債規模的指標主要有:(1)國債負擔率=當年國債余額/年度GDP;(2)借債率=當年國債發行額/GDP;(3)國債依存度=當年國債發行額/財政支出;(4)償債率=還本付息額/財政收入。前兩個指標是從國民經濟大局角度考察國債規模,而后兩個指標是從財政收支的角度來考察國債規模的。對于我國的國債發行規模,具體比較分析如下:

(一)對國債負擔率的比較。從理論上講,國家財政支出的需求壓力和償債能力、居民收入和儲蓄水平以及國內生產總值規模和國債的收益率高低都是制約國債發行規模的重要因素。但這些因素集中在一點,就是國內生產總值的規模。換句話說,影響國債規模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國內生產總值。那么,考察國債的相對規模最有意義的也是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國債負擔率。自80年代以來,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債務規模都有大幅度的擴大,如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債務規模(國債負擔率)都幾乎翻了一倍,不過,在經濟發達程度相近的國家中,債務規模有很大差別。有的國家的債務規模只相當與GDP的22.5%(如1995年的瑞士),而有的國家超過了120%(比利時)。而發展中國家的國債負擔率則大都經歷了一個先升后降的過程,表明發展中國家的國民經濟對國債的依賴程度有所減弱。正確分析和認識我國的國債負擔率,并在與國外的這一指標進行比較時,不能僅看數量上的對比關系,還必須把握如下重要因素,否則有可能對我國的國債取向產生誤導:其一,隨著國債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的國債負擔率亦出現了較快增長的趨勢。1980年僅為1%,1990年為4.8%,1995年為5.6%,到1998年已上升到8.2%,增長的勢頭非常的迅猛。其二,西方發達國家的高債務是建立在雄厚的財政基礎之上的,整個國家對債務的應債能力比較強。而中國做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不僅經濟發展與國外相比有較大的差距,而且國家的財力集中程度也要低得多,1999年預算內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僅為12.6%,即使加上政府部門的各種預算外收入,也僅為20%左右。因此,從整體上講,我們對債務的承受能力比國外要相對弱一些,債務負擔率不能簡單的和國外進行對比。其三,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其國債的累計規模之所以年能達到今天這樣高低水平,是上百年累計下來的結果。而我國舉債的歷史不長,從1981年發行第一批國債至今,也不過20年的歷史,但我國的國債規模按目前這樣的勢頭發展下去(自1994年以來,我國國債余額的年平均增長速度高達30%左右)就很可能會達到難以控制的程度,甚至會趕上有著較長舉債歷史的西方發達國家。其四,各個國家的政府債務規模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經濟結構、法律制度和債務管理機制等因素的制約。因此,在進行債務規模的國際比較時,,要充分考慮到其經濟結構、法律制度和金融市場發達程度等方面的制約因素。一般的,證券市場越發達,對國債規模的承受能力也將越強。一美國為例,1995年的國債余額約為3.6萬億美元,國債負擔率達51%,但由于美國政府債券市場是世界上最發達的政府債券市場,美國政府債券的發行一直較為通暢。這主要得益于美國政府債券是證券市場中流動性最好的金融商品,大多數證券中介機構和美國居民都青睞政府債券,而不是其它金融工具。因此,雖然我國的國債負擔率到1998年僅有8.2%,但考慮到我國的財力集中程度和證券市場的發育程度等因素,我國的國債負擔率在近期內不易過高。

查看全文

和鄧小平改革思想比較分析

摘要: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和鄧小平同志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針對改革提出了不同的指導思想,二者既具有一脈相承性,又有著各自的時代特色。新時代下,習在改革必然性、改革任務和改革方法等方面,不僅繼承了鄧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而且對其進行了創新、豐富和發展,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對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鄧小平;改革思想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鄧小平同志改革思想的指導下,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和發展,必須將改革進行到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在總結前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的發展變化實際不斷推陳出新。改革進程中,習根據新時代新情況,汲取鄧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結合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對改革任務、改革方法等進行了創新和發展。

一、改革必然性思想比較

任何一種改革思想的產生都有其歷史必然性,我國從新中國的成立到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轉變,黨的十八大以后,又進入到從富起來向強起來的轉變。為了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在發展的各個階段上,都要根據我國的發展實際和要求,通過改革來完成。鄧小平同志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前提下,面對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以及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的現實,立足于社會主要矛盾提出的改革開放。鄧小平同志幾經困難與挫折,第三次上臺重新回到領導崗位的時候,努力嘗試改變國家這樣的狀況,認真分析了我國當時的國情。第一,是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對黨、國家、人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失,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二,在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前,人們一致認為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標志,要堅持社會主義,就必須實行計劃經濟。必須承認,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計劃經濟集中全國物力財力搞發展,短期內確實對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但隨著國家不斷發展,計劃經濟的弊端開始顯露,由于計劃經濟較強的控制力,遭致了對市場調節作用的忽視,生產不能夠適應人民的需要,人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大大減弱了人民的勞動積極性,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應對這種局面,萌發了鄧小平的改革思想。進入新時代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轉變,人民的需求由“物質文化”轉變為“美好生活”,我國發展面臨的問題由“落后的社會生產”轉變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面對新形勢下出現的一系列新問題和人民的新需求,在總結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成就與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過去在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造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嚴重,經濟上地區之間、城鄉之間、行業之間等差距明顯,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政治上,貪污腐敗現象日益猖獗;社會上民生發展仍然存在不少短板,人民就業、醫療等面臨不少難題;生態方面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等等,這些矛盾和問題使得新時代下必須進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習作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在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實踐中,形成了系統的改革思想。

二、改革任務思想比較

查看全文

論FC和iSCSI協議分析比較

摘要FC和iSCSI是目前存儲區域網絡SAN(StorageAreaNetwork)的兩個主流協議。該文介紹FC(FibreChannel:光纖通道)和iSCSI(InternetSCSI)協議的協議結構以及流量控制和發現機制,在零復制和流量控制等方面對FC和iSCSI的協議功能進行了分析比較。關鍵詞存儲區域網絡;FC;iSCSI;零復制。1引言SAN是一種專用網絡,是網絡服務器群的后端,可采用光纖通道或iSCSI等存儲專用協議連接成高速專用網絡,使網絡服務器與多種存儲設備直接連接。SAN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實現網絡服務器與存儲設備之間的多對多連接,而且,這種連接是本地的高速連接。SAN架構的優勢在于,強大的擴展性、多種存儲設備的集中和新架構支撐下的新型數據應用方式,在安全意義下負責可持續的存儲和數據傳輸。目前,FC和iSCSI是應用于存儲區域網吉比特速率的兩種主要技術。2FC協議分析2。1FC協議結構光纖通道按協議層進行分層,各層之間技術相互獨立,留有增長空間,并且由被認可的標準化機構進行開發,分層結構共分5層,如圖1所示。圖1FC協議層次⑴C-0(物理層底層):FC-0層定義了連接的物理端口特性,包括介質和連接器(驅動器、接收機、發送機等)的物理特性、電氣特性和光特性、傳輸速率以及其它的一些連接端口特性。⑵FC-1(傳輸協議):規定了8B/10B編碼方式和傳輸協議.包括串行編碼、解碼規則、特殊字符和錯誤控制。⑶C-2(幀協議):規定了具體的傳輸機制,包括幀格式,節點間的信息交換。⑷C-3(公共服務):提供高級特性的公共服務,即端口間的結構協議和流動控制,它定義了三種服務:條塊化(Striping)、搜索組(HuntGroup)和多路播放(BroadcastMulticast)。⑸FC-4(ULP映射):定義了FibreChannel和IP,SCSI-3以及其他的上層協議(ULP)之間的接口。2.2FC流量控制FC中的流量控制機制是在信用度系統上的基礎上。所謂的信用度(Credit)是指設備接受額外幀的能力。信用度的多少決定了設備接收額外幀能力的大小。如果接受方沒有向發送方發出任何的信用度,那么發送方就不能發送任何幀,在信用度的基礎上協調幀傳送,可以避免幀的丟失,同時減少了對整個幀序列進行重傳的頻率。實際上,這種基于信用度的機制建立在終端節點能夠提供的緩沖區(TX-Buffer和RX-Buffer)的數目上,這些緩沖區用于存儲到來的數據流。例如,擁有板上存儲器的主機總線適配器,可能被分派作為接受緩沖區,成為FC-1解串和譯碼功能,以及FC-2的幀重新裝配功能之間的接口。當FC-1來提交幀的時候,這種接受緩沖區被充滿;當FC-2的裝配線取出各個幀進行數據塊的重建時,這種接受緩沖區被清空。為了充分的利用FC的傳輸能力,最好能夠連續的多發出多個幀。這一點在事務開始前由授權充分信用度來實現,同時利用FC的全雙工能力在幀還未接受時就發出附加的信用度。FC中常用的兩種是端到端(EE-Credit)和緩沖區到緩沖區(BB-Credit)的流量控制。

端到端的流量控制機制(EE-Credit)是在兩個終端節點之間使用的流量控制。在兩個通信節點登錄并交換通信參數時候,建立起傳輸信用度,并且由節點本身來監測。中間的交換機不參與端到端流量控制。如圖圖2FC基于信用的流量控制一旦一個初始的信用度等級授權后,如果要補充信用度的話,要由接受方向發送出應答(ACK)來實現。每發出一個幀發送方就消耗了一個端到端的信用度(EE-Credit),只有當其接收到一個ACK后才能增加信用度。光纖通道中還定義使用BB-Credit的流量控制機制(緩沖區到緩沖區的信用度),并且依靠receive-ready(R-RDY)有序集補充信用度,如圖2所示。某個附接到交換機的終端接點將在登錄到交換機的過程中建立它的BB-Credit。在交換機遠端參與通信的一方將在登錄時建立其自身交換機的BB-Credit。BB-Credit沒有端到端的成分。發送方在發出一個幀時將BB-Credit減1,直到BB-Credit的數量為零的時候.此時不能再進行幀發送。在接收到R-RDY時將BB-Credit加1。BB-Credit的初始值必須是非零的。如果為零的話,說明不能再接收或者發送幀。2.3FC發現機制在FC中,當一個新的設備加入到網絡中時,它要與它的網絡的管理者(一般是交換機)取得聯系,網絡管理者便會依次告知所有那些已經注冊過的和那些需要被通知這一事件的設備。此外,在FC中,由于為了增強網絡的靈活性和安全性,有時可能需要進行分區。當一個新的設備加入到網絡中的時候,該設備首先與它同在一個分區的其它現有設備完成注冊,然后連接這個設備的交換機會把這一事件告知其他的分區的設備和其它的交換機。圖3FC發現機制

如圖3所示,如果當A區的節點A加入網絡時,它先與FC交換機取得聯系,那么FC交換機將把A節點加入網絡的這一信息先后分別告知節點B和節點C以及B區的節點D和節點E。至此,A節點就加入到網絡中,可以與A區與B區中的設備進行通信。3iSCSI協議分析3.1iSCSI協議結構如同任何一個協議一樣,iSCSI也有一個清晰的層次結構,根據OSI模型,iSCSI的協議棧自頂向下一共可以分為五層,如圖4所示:圖4iSCSI協議分層模型.SCSI層:根據應用發出的請求建立SCSICDB(命令描述塊),并傳給iSCSI層;同時接受來自iSCSI層的CDB,并向應用返回數據。.iSCSI層:對SCSICDB進行封裝,以便能夠在基于TCP/IP協議的網絡上進行傳輸,完成SCSI到TCP/IP的協議映射。這一層是iSCSI協議的核心層。.TCP層:提供端到端的透明可靠傳輸。.IP層:對IP報文進行路由和轉發。.Link層:提供點到點的無差錯傳輸3.2iSCSI流量控制與超時重發流量控制是指發送方控制發送數據幀到網絡的速率。發送方發送的速率—般是傳送路徑上的交換機、路由器或接收方可用的緩沖區大小的函數。iSCSI則采用TCP/lP協議的端到端的流量控制機制,以可變發送窗口的方式進行流量控制。發送窗口在連接建立時由雙方面定,但在通信過程中,接收方可根據自己的資源使用情況,隨時動態地調整自已的接收窗口(可增大或減小),然后告訴對方,使發送方的發送窗口和自己的接收窗口一致。iSCSI采用的是TCP的自適應超時重發算法,可根據網絡的情況動態調整。這種算法記錄每一個報文段發出的時間以及收到相應的確認報文段的時間,這兩個時間之差就是報文段的往返時延RTT,當發送—個數據段時,啟動相應的定時器,如果定時器超時確認報文段還沒有到達,就觸發數據配發機制。如果超時之前得到確認,就記錄新的往返時延,將各個報文段的往返時延樣本進行加權平均得到新的報文段的平均往返時延RTT,顯然定時器設置的重發時間應大于平均的往返時延RTT。在實際應用中,RTT的算法還很復雜,目前一般采用的是Karm算法。3.3iSCSI發現機制iSCSI發起端為了和iSCSI目標端建立iSCSI會話,iSCSI需要知道ISCSI目標端的IP地址,TCP端口號和名字三個信息。iSCSI發現的目的是為了讓iSCSI發起端獲取一條到iSCSI目標端的通路。iSCSI有三種發現機制:⑴靜態配置:在iSCSI發起端已經知道iSCSI目標端的IP地址TCP端口號和名字信息時,iSCSI發起端不需要執行發現。iSCSI發起端直接通過IP地址和TCP端口來建立TCP連接,使用iSCSI目標端的名字來建立iSCSI會話。這種發現機制比較適合比較小的iSCSI體系結構⑵SendTarget發現:在iSCSI發起端知道iSCSI目標端的IP地址和TCP端口的情況下,iSCSI使用IP地址和TCP端口號建立TCP連接后建立發現對話。iSCSI發起端發送SendTarget命令查詢網絡中的存在的iSCSI信息。這種方法主要用于網關設備,iSCSI發起端被靜態配置連接到指定的iSCSI設備。iSCSI發起端和iSCSI網關設備建立對話并發送SendTarget請求給iSCSI網關設備。iSCSI網關設備返回一系列和它相連的ISCSI目標端的信息。iSCSI發起端選擇一個目標端來建立對話。⑶零配置發現:這種機制用于iSCSI發送設備完全不知道ISCSI目標端的信息的情況下。iSCSI發起端利用現有的IP網絡協議SLP(ServiceLocationProtocolforDiscovery,服務定位協議)。iSCSI目標端使用SLP來注冊,iSCSI發起端可以通過查詢SLP來獲得注冊的iSCSI目標端的信息。當iSCSI目標端加入到網絡中的時候,拓撲結構也隨之改變。雖然這種方法增加了實現的復雜性,但它不需要重新配置發起端即可找到新的目標端。4FC與iSCSI協議的比較本文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對兩個協議進行比較:4.1流量控制機制對網絡的適應性FC采用基于信用的流量控制機制,當接受者有足夠的緩存接受發信者的數據時,接受者把Credit(信用度)分配給發信者。它根據發送者的請求分配Credit,僅當發送者沒有用完它的Credit時,它才可以發送數據。在MAN/WAN中,發送者必須要等待很長時間來獲得接受者的確認消息(以向網絡發送新的數據)。這種基于信任的流量控制機制降低了網絡的利用率。iSCSI是基于窗口的發送機制,由于發送方可以根據網絡的擁塞情況動態地調整發送速率,因此iSCSI的流量控制機制對網絡的適應性更好,尤其在網絡傳輸延遲較大的網絡中。4.2超時重發機制的靈活性在TCP/IP協議中,TCP使用自適應重傳算法以適應互連網絡時延的變化。它的要點是:TCP監視每一條連接的性能,并計算出報文的往返時間RTT(RoundTripTime)。當連接的性能變化時,TCP隨即修改RTT(也就是說它能自動適應時延的變化)。RTT(RoundTripTime)被發送方用來決定是否重傳報文。而FibreChanne]使用的是靜態的超時重發機制,不會根據網絡的情況動態地加以改變,因此發送方可能過早或過遲地出現超時,這對改善網絡的綜合性能不利。相對而言,iSCSI可以動態地自適應于網絡的當的情況,可以改善網絡的綜合性能,從這個角度看,iSCSI應該優于FibreChannel,更加適合目前的網絡情況4.3CPU對數據封裝的負擔大小在存儲環境中,發出的塊I/0請求的大小一般介于4K到64K之間。以8K的塊I/0請求為例,已經知道在iSCSI中以太網幀的大小是1.5K,在FC中,FC的幀大小是2K。因此8K的塊I/O請求必須被分成多個小的段,以適應不同的傳輸幀大小。在FC中,分段和重組操作是在網卡中實現的,因此減輕了主機CPU的負擔。對于iSCSI協議,由于分段與重裝是有CPU來完成的,因此增加了CPU的負擔。4.4是否能保證數據安全傳送在安全性方面,因為iSCSI的一個設計標準是它在不受信任的廣域環境中的使用,iSCSI規范允許使用多種安全方法。位于iSCSI層下的加密方案(例如,IPsec),不需要在iSCSI端設備之間進行協商,它們對于高層應用程序來說是透明的。對于其他的認證實現(如,KERBEROS或者公鑰/私鑰的交換),iSCSI登錄過程為兩個端設備協商兩者都支持的安全類型提供了文本字段。如果協商成功,iSCSI設備之間的PDU交換將由所使用的安全程序根據適當的安全確認需求而被格式化。iSNS(InternetStorageNameServer)服務器也可以協助此過程(如作為公鑰的倉庫)。光纖通道是工作在第二層的協議,原本并沒有建立相應的安全機制以及安全通用協議,只不過是基于邏輯上的數據通道綁定。5結束語對于傳統的基于LAN的SAN來說,FC是比iSCSI更好的網絡互連協議,因為FC的零復制和分段組裝機制大大地減輕了CPU的負擔,加快了數據的處理。但是,隨著存儲應用的增長,存儲網絡往往需要跨越很遠的距離,由于在流量擁塞控制機制、發現和地址機制、超時重發機制、安全機制等方面的優勢,iSCSI比FC更適合這種情況。參考文獻:[1]iSCSIProtocolConceptsandImplementation。CisioSystemsInc。,2001。[2]羅金平,汪東,方興等譯TOMClark。IPSAN權威指南:存儲區域網絡中的iSCSI,iFCP和FCIP協議[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3]iSCSIReview[EB/OL].http://www.digit—life.com/artieles2/iSCSI/.[4]朱立古,趙青梅,梁哲偉,等.iSCSI協議的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2,(15):44。[5]馬米.IP存儲展望計算機世界[EB/OL].http://www.csec。com。cn/ittouch/020716/9.htm,2002-04-08.

查看全文

糧食儲藏技術比較分析

一、中加兩國糧食概況分析(一)糧種差異加拿大糧食大多產自西部草原區,此區有38.4萬平方千米的農田,約有11萬農民,每個農場平均4人、約150O公頃土地。過去10年糧食年均總產量為6800萬噸,其中小麥約2500萬噸;年出口量為2700萬噸,小麥約為2000萬噸。加拿大的主要糧食品種是小麥,還有少部分菜籽、豌豆、扁豆及其它農作物。小麥也是主要出口糧種。由于加拿大在小麥的種植及流通過程中的管理相當嚴格,所以質量穩定、均勻,利于管理和儲藏。小麥種類共有7種,無論從外觀還是食用品質均有很大差別,為小麥采取分種儲藏提供了依據。分種儲藏不僅糧質均勻穩定利于儲藏,而且可為用戶提供不同要求的小麥,提高加工品的加工和食用品質。中國儲備糧種有4種:小麥、大豆、水稻、玉米。品種繁多,質量不均,且普遍質量較差,大大降低了糧食的儲藏穩定性,給糧食的儲藏帶來很多問題。(二)生產組織差異加拿大糧食的生產是由大規模機械化的農場來完成的,每戶農民的種植面積約有1500公頃,品種單一,質量均勻,運往中轉站后可實現分種儲存。中國糧食生產主要靠一家一戶的農民完成,個別地區平均每個農民的土地還不足667平方米,這就造成了品種繁多,難以進行單種儲藏,整倉糧食品種混雜,質量不一,儲藏穩定性差,也難以為用戶提供滿足各種加工品質的原糧。(三)質量差異加拿大的小麥質量世界聞名,這得益于完善的小麥質量監控體系,從小麥品種管理入手,直到港口的出口質量都有著非常嚴格、近似于法律的質量控制制度,每道流通環節均由國家小麥質量控制權威部門――加拿大谷物委員會派出檢查員到場抽樣檢查,實施全面質量控制。中國糧食流通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多為感官檢查,缺乏快速準確的儀器設備,科學性差,不利于糧食的質量控制。(四)流通差異加拿大全國總倉容約6000萬噸。糧食收獲后,農場一般只作短暫的儲存和處理后(清理、干燥、通風等)便就近交到糧食轉運站,中轉站一般經火車運輸至終點站(港口)即可出口。糧食的儲藏時間很少超過半年(在農場可能會達到8個月至1年),避免了糧食在儲藏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如陳化、生蟲、發熱、結露等,使儲藏工作變得較為簡單。加拿大西部共有糧食轉運站1041個,主要由9家公司經營。總倉容為640萬噸,平均儲存能力為6000噸,許多轉運站的儲存能力超過2.5萬噸。轉運站的倉型幾乎全是筒倉,大部分為鋼混筒倉,也有一些金屬倉。加拿大的草原生產區谷物幾乎都是由鐵路運到港口,糧食鐵路運輸公司有2家,即太平洋鐵路和國家鐵路。加拿大有14個糧食終點站,總倉容為240萬噸,其中5個在溫哥華,儲藏量為92.9萬噸;1個在魯伯特太子港,儲存量為21萬噸;1個在邱吉爾港,儲存量為14萬噸;剩余7個均在雷洲灣,儲存量為130萬噸。終點站的倉型幾乎全是滑模鋼混立筒倉。中國糧食儲存期較長,一般為3-5年,再加上近幾年順價銷售困難,所以糧食流通更慢,儲存期更長,隨之而來的是陳化、生蟲、發熱、結露等各種損失。(五)氣候差異加拿大地處北半球,緯度較高,有8個月的冬季,無霜期約90天,所以氣溫較低,在8月份收麥時,糧溫經通風后可降至-20℃,糧食的安全儲藏基本無問題,害蟲也是以防為主,很少熏蒸。中國幅員遼闊,南北緯度相差很大,氣候很不相同,大多數地區夏季溫度高,時間長,為糧食的安全儲藏帶來困難。(六)管理體制差異加拿大的糧食流通快,管理嚴格,特別是流通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既有標準,又有快速實用的檢測儀器,也有技術權威部門,實行全國統一管理,有力地保證了儲糧的質量,減少了產后損失。中國糧食倉儲企業較多,隸屬關系復雜,管理分散,雖有國家制定的糧食質量標準,但執行的情況較差,既無實用儀器,也無權威部門,所以質量標準形同虛設。二、加拿大糧食儲藏技術簡介(一)糧食生產及流通特點加拿大糧食生產及流通的管理從種子注冊開始,小麥種子必須是政府注冊的合法品種,農民在下種前要及時填寫報單向加拿大小麥局報告種植品種及播種面積。加拿大谷物委員會谷物研究實驗采用單粒小麥醇溶蛋白的電泳法可對小麥種子進行純種鑒定,以確保品種的純度。收糧時主要做好小麥的定等及分級儲藏工作。定等一般是在中轉庫進行,入倉前每車均采用自動取樣,然后按國家質量標準及谷委會制作的標準樣品定等,并按蛋白質含量分倉儲存。如農民對定等有異議,可要求谷委會重新定等直至法庭仲裁。農場糧庫儲藏期間,根據糧情及氣候條件等進行的自然通風、機械通風及倒倉處理將糧溫降至于-20℃,出倉時過篩清除凍死的害蟲。糧食害蟲控制主要是以預防為主,少用殺蟲劑。中轉庫還可對高水分糧食進行烘干降水處理。中轉庫出倉及直接出口時要抽樣檢驗,確保糧食的品質符合登記標準,同時谷委會的檢查員要在場監督檢驗。終點庫的糧食出倉一般均為出口銷售,對糧食質量的管理更加嚴格。終點庫一般為火車來糧,火車地坑卸糧后提升取樣(每1000噸取一次樣)進行初步的定等與化驗,稱重清理后再取樣化驗定等,小麥符合質量標準方可裝船,否則需再進行清理,裝船前進行第3次取樣,其中一部分由加谷委的檢測員進行定等檢驗,另一部分樣品送溫尼伯加谷委會復檢并保存。每批糧食的品質信息均輸入終點庫計算機,最終該批糧食的品質報告單連同樣品要在全國各地加谷委設立的辦事處的樣品庫中保存半年以上。如果一船糧食來自幾個中轉庫,則各庫樣品應分別保存。加谷委在各終點庫的檢測員只負責提供品質定等的數據,而出口糧食的最終品質檢驗報告則由加谷委提出。農民、中轉庫、終點庫及用戶如對糧食流通過程中的品質檢驗或定等有異議,可在15天內向加谷委申請復檢,對復檢的結果不滿意可向法庭起訴。(二)主要糧食儲藏技術1、“四散”技術加拿大糧食已完全實現“四散”流通,這不僅利于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而且節約了很多費用。農場至中轉站的運輸多采用掛車汽車,載重量大者40噸,小者3-5噸,上部裝載,下部卸載。從中轉站到終點站大部分采用火車運輸,有時火車也可直接從南邊輸出到美國。加拿大運輸谷物的火車車皮大約有25000節,其中大部分為封閉式漏斗車皮,載重為90噸。一列火車100節,每節車皮內有4個倉,上部裝載,下部卸載。另外加拿大的糧食運輸也采用集裝箱,汽車集裝箱運輸約占5%,出口輪船也有集裝箱運輸,集裝箱的裝載量為20噸左右。2、通風技術的應用加拿大的糧食通風技術在農場的小型金屬筒倉中應用相當普遍,幾乎每個倉均安裝了通風系統。風機多采用的是小型軸流風機,也有小型離心風機,通風量為2-4L/s。通風系統多采用全孔板倉底通風系統,也有采用中央風管系統。冬季可將糧食溫度降至-20℃左右,起到降溫、降水、防止水分轉移和冷凍殺蟲等作用。3、倉型農場多為小型金屬筒倉,直徑為8-16米,有錐底和平底2種。多采用螺旋輸送機進倉,自流出倉或螺旋掃倉機出倉,倉內配備有通風裝置,倉容為250-300噸。中轉站、終點站一般為立筒倉,筒倉直徑為8米左右,高約40米,多為鋼混結構,也有金屬結構,單倉容量3000-5000噸。4、防蟲防霉由于儲存期短,氣溫、糧溫低,所以防蟲防霉也較簡單,主要通過降溫降水,使入倉水分降至14%以下。害蟲治理提倡包括衛生措施的綜合技術。硅藻土已注冊開始使用,使用濃度為100ml/mm3,并要使用CGC的推薦產品,其費用相當于使用馬拉松。在極個別情況下生蟲,也用C02殺蟲,濃度為60%,20℃一周可達到良好的殺蟲效果,也有用PH3和C02混合熏蒸的。冷凍殺蟲較常用,-15℃可殺死印度谷蛾。防霉主要是干燥法,糧食水分為16%-18%時可考慮用熱風干燥,水分小于15%時采用通風干燥。糧食的防蟲防霉主要在農場儲藏時進行。5、糧食質量控制及安全加拿大糧食質量體系完善,管理嚴格。糧食安全檢測嚴格,按國家衛生部標準對糧食中的諸多不安全因素進行檢測。常規檢測包括:農藥殘留(田間農藥、產后農藥、除草劑、拌種等200多種農藥)、真菌毒素、重金屬痕量分析、放射性測定等。測定主要采用氣相色譜、高壓液相色譜及質譜儀等先進大型儀器。6、糧食干燥糧食干燥通常在中轉站進行。大多數中轉站均配有大型糧食干燥設備,每年需進行干燥的糧食比例約為20%。干燥形式有:就倉環境空氣干燥、就倉熱空氣干燥和干燥機干燥。7、臨時儲藏加拿大也有少量露天臨時儲藏的糧食。(三)加拿大糧食儲藏技術的研究加拿大農業部共有19個谷物研究機構,目前很多課題的研究屬于世界領先水平。主要研究方向有:1、作物育種培育優良的谷物品種及純種鑒定。2、儲糧生態研究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研究儲糧生態,主要將糧食、害蟲、微生物、倉結構作為一個生態系統進行全面研究,涉及到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多學科的技術。3、害蟲檢測技術攝像機與計算機測蟲、漏斗誘陷及性引誘激素的使用、聲音探測、溫度探測。4、計算機模型及專家系統溫濕度模型、昆蟲計算機圖像處理軟件、計算機模擬糧倉、各類專家系統。5、不同食品對原料的品質要求面包、通心粉、饅頭、面條等。三、中國糧食儲藏技術(一)溫控控制儲糧溫度是綠色儲糧技術,應用廣泛。包括高溫儲藏:主要用于新收小麥的熱密閉儲藏,可達到高溫殺蟲及促進后熟的作用;低溫儲藏:有自然低溫、機械通風低溫、空調低溫、谷冷機低溫、地下低溫等多種方法。(二)氣控通過控制糧堆中的氣體成分而達到安全儲藏的儲糧技術。常用的有:自然密閉缺氧儲藏、充N2、充C02等。(三)水控即糧食干燥。中國的高水分糧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和長江以南地區。有機械通風降水和干燥機干燥2種方法。(四)熏蒸熏蒸殺蟲是一種應用較普遍的儲藏技術。熏蒸主要采用常規施藥、環流熏蒸等方法。(五)糧情監測目前只能實現計算機糧溫監測,其它糧情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試驗,如:濕度、蟲害、氣體成分等糧情的計算機監測及通風、熏蒸、谷冷的自動控制均在研究之中。(六)新倉新技術“四項新技術”――機械通風、谷物冷卻、環流熏蒸、計算機糧情檢測。(七)儲藏技術發展趨勢糧倉性能多樣化、倉儲作業機械化、糧食流通“四散”化、儲藏技術綜合化、糧食儲藏智能化――五化。四、中加糧食儲藏技術的差異分析(一)加拿大糧食儲藏技術的突出優點糧食質量好、管理嚴、流通達到了“四散”,流通快、機械化程度高是加拿大糧食儲藏技術的主要優點。(二)中國糧食儲藏技術的優點及不足優點:糧食儲藏技術先進,制度完善,管理細致。不足:“四散”比例小(散運率約20%),機械化程度低,儲藏期太長,倉房條件差,各種品質檢化驗儀器設備缺乏。(三)加拿大糧食儲藏技術的啟發與建議(1)中國應逐步完善糧食流通體制,加強糧食的流通管理,加快“四散”化進程;(2)糧食儲藏要逐步實現分級、分種儲藏;(3)應在中國建立糧食質量控制的體制及機構,制定統一的質量標準,建立集中的權力機構,統一培訓質量檢查員,統一指定及校驗質量檢測的儀器設備;(4)糧食的品種要相對集中,并加強品種管理,建立嚴格的品種注冊審批制度。

查看全文

英語比較結構分析論文

1導言

在國外的學術界,著名學者的同事、學術朋友、學生或崇拜者會在特別的時候為這位學者編紀念論文集(festschrift),以表示對他的敬意;這類論文集的論文通常由這位學者的同事、學術朋友、學生、崇拜者等撰寫,論文集要么直接在標題上點明是為某人而編(如:Greenbaum,

S.,G.Leech,andJ.Svartvik(1980)(eds)StudiesinEnglishLinguistics

forRandolphQuirk.London:Longman),要么在副標題上說明為某人而編(如:Hoey,M.(1993)(ed)

Data,DiscourseandDescription:EssaysinHonourofProfessorJohnSinclair.

London:Collins;Cook,G.andB.Seidlhofer(1995)(eds)Principleand

查看全文

績效評價比較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試圖通過對因子分析法、灰色關聯度法、AHP、TOPSIS、模糊綜合評判法具體評價過程的分析,來說明該五種方法實證結果存在差異的原因,并對評價方法的選擇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評價方法實證分析過程分析

自20世紀初杜邦公司運用投資報酬率指標進行績效評價以來,績效評價已從單指標評價發展成多指標綜合評價。在多指標綜合評價中,評價方法的恰當選擇對評價結果具有重要影響。本文擬對AHP、模糊綜合評價法、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及TOPSIS五種方法在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中進行實證比較,并通過對各種評價方法具體評價過程的差異分析,試圖對實證比較結果的差異作出解釋,以期為評價方法的選擇提供參考。

一、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由于本文重點是探討評價方法的比較,故對評價指標的選擇不作深入探討。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指標是在考慮上市公司特點的基礎上,參照《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及其細則來構建的,如圖1所示。

二、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實證分析

查看全文

比較句和比擬句分析論文

一比較句和比擬句及其糾纏現象

目前學界較公認的比較句式有:“比”字句、“有”字句、以及“像(跟、同)……一樣”等構成的句式,但這些句式同時還可以表達比擬的意思。本文所謂的“比擬”就是打比方的意思,即用某些有相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明的某一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形象,與修辭學上的“比擬”不同。比較句與比擬句的區分對現代漢語比較范疇的研究以及漢語史上比較范疇演變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往的研究已略有涉及,但大多淺嘗輒止,沒有就此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馬氏文通》首先提出漢語中的比較句,“凡色相之麗于體也,至不齊也。同一靜字,以所肖者淺深不能一律,而律其不一,所謂比也。”但就其所舉例句來看,馬氏并未就比較與比擬做出區分。呂叔湘(1942)把比較范疇分為“類同、比擬、近似、高下、不及、勝過、尤最、不如、倚變”等九類,可見呂先生認為比較包括比擬。首先提出區分比較句和比擬句的是丁聲樹(1961),在討論“和、跟、同”和“比”時涉及到比較句,并認為:“‘比’字說的是程度差別,‘和、跟、同’說的是異同或近似”。并提到有些句子只是比擬句,而不是比較句,但并未提出具體的區分標準。“比較句”是就事物間的程度、數量和性狀等方面的異同或高下做出客觀的描述,屬于一種敘實句。而“比擬句”一般只就兩種事物進行比較,更多的是重在說明,主觀性更強,屬于一種說明句。但由于二者往往采用相同的句法形式,甚至相同的形式標記,因而在自然語言中比較句和比擬句常常糾纏在一起很難辨別清楚,故有的學者認為二者存在重合的部分,難以辨清。“純粹比較與純粹比喻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線。這時,比較結構的確切含義往往需要一定的上下文或需輔助相應的語法手段、語氣成分來加以明確。很多時候,在這個重疊區,比較句型在語義上是可以有歧義的。”(夏銘2000)陸儉明、馬真(1999)指出“還”和“更”的兩個重要的區別:“還”只能用于兩者的比較,“更”可以用于三者的比較;“還”有比擬的意思。該文用變換分析的方法,細致地分析了“還”和“更”用于不同比較句中的語義特性,并進而指出比較句和比擬句的區別:

(1)a.哈爾濱比這里還冷。→哈爾濱比這里更冷。

b.我哥哥比我還有能耐。→我哥哥比我更有能耐。

c.小張跑得比王平還快。→小張跑得比王平更快。

(2)a.那孔比針眼兒還小。→*那孔比針眼兒更小。

查看全文

公司控制模式比較分析論文

全球范圍內,可以將各國有代表性的公司控制模式分為美英的市場控制、德日的銀行控制、東亞的家族控制和東歐的內部人控制四種類型,本文在描述不同公司控制模式主要特點的基礎上,比較分析了不同模式的利弊,提出了改進中國公司控制模式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控制模式內部控制機制控制權市場

公司控制問題的核心是所有權和控制權的表現形式,在全球范圍內,可以將各國有代表性的公司控制模式作如下劃分:美英的市場控制、德日的銀行控制、東亞的家族控制和東歐的內部人控制四種類型。了解各種控制模式的產生背景、主要特點及其利弊,有助于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公司控制模式。

一、全球公司控制模式特點

1.美英的市場控制模式

美英兩國的公司控制模式都是外部控制主導型,又稱市場導向型模式,其主要特點是公司所有權較為分散,依賴高效運行的資本市場來監督和激勵企業的經營者,外部市場在公司治理中發揮著主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FC和iSCSI協議分析比較論文

摘要FC和iSCSI是目前存儲區域網絡SAN(StorageAreaNetwork)的兩個主流協議。該文介紹FC(FibreChannel:光纖通道)和iSCSI(InternetSCSI)協議的協議結構以及流量控制和發現機制,在零復制和流量控制等方面對FC和iSCSI的協議功能進行了分析比較。關鍵詞存儲區域網絡;FC;iSCSI;零復制。1引言SAN是一種專用網絡,是網絡服務器群的后端,可采用光纖通道或iSCSI等存儲專用協議連接成高速專用網絡,使網絡服務器與多種存儲設備直接連接。SAN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實現網絡服務器與存儲設備之間的多對多連接,而且,這種連接是本地的高速連接。SAN架構的優勢在于,強大的擴展性、多種存儲設備的集中和新架構支撐下的新型數據應用方式,在安全意義下負責可持續的存儲和數據傳輸。目前,FC和iSCSI是應用于存儲區域網吉比特速率的兩種主要技術。2FC協議分析2。1FC協議結構光纖通道按協議層進行分層,各層之間技術相互獨立,留有增長空間,并且由被認可的標準化機構進行開發,分層結構共分5層,如圖1所示。圖1FC協議層次⑴C-0(物理層底層):FC-0層定義了連接的物理端口特性,包括介質和連接器(驅動器、接收機、發送機等)的物理特性、電氣特性和光特性、傳輸速率以及其它的一些連接端口特性。⑵FC-1(傳輸協議):規定了8B/10B編碼方式和傳輸協議.包括串行編碼、解碼規則、特殊字符和錯誤控制。⑶C-2(幀協議):規定了具體的傳輸機制,包括幀格式,節點間的信息交換。⑷C-3(公共服務):提供高級特性的公共服務,即端口間的結構協議和流動控制,它定義了三種服務:條塊化(Striping)、搜索組(HuntGroup)和多路播放(BroadcastMulticast)。⑸FC-4(ULP映射):定義了FibreChannel和IP,SCSI-3以及其他的上層協議(ULP)之間的接口。2.2FC流量控制FC中的流量控制機制是在信用度系統上的基礎上。所謂的信用度(Credit)是指設備接受額外幀的能力。信用度的多少決定了設備接收額外幀能力的大小。如果接受方沒有向發送方發出任何的信用度,那么發送方就不能發送任何幀,在信用度的基礎上協調幀傳送,可以避免幀的丟失,同時減少了對整個幀序列進行重傳的頻率。實際上,這種基于信用度的機制建立在終端節點能夠提供的緩沖區(TX-Buffer和RX-Buffer)的數目上,這些緩沖區用于存儲到來的數據流。例如,擁有板上存儲器的主機總線適配器,可能被分派作為接受緩沖區,成為FC-1解串和譯碼功能,以及FC-2的幀重新裝配功能之間的接口。當FC-1來提交幀的時候,這種接受緩沖區被充滿;當FC-2的裝配線取出各個幀進行數據塊的重建時,這種接受緩沖區被清空。為了充分的利用FC的傳輸能力,最好能夠連續的多發出多個幀。這一點在事務開始前由授權充分信用度來實現,同時利用FC的全雙工能力在幀還未接受時就發出附加的信用度。FC中常用的兩種是端到端(EE-Credit)和緩沖區到緩沖區(BB-Credit)的流量控制。

端到端的流量控制機制(EE-Credit)是在兩個終端節點之間使用的流量控制。在兩個通信節點登錄并交換通信參數時候,建立起傳輸信用度,并且由節點本身來監測。中間的交換機不參與端到端流量控制。如圖2所示圖2FC基于信用的流量控制一旦一個初始的信用度等級授權后,如果要補充信用度的話,要由接受方向發送出應答(ACK)來實現。每發出一個幀發送方就消耗了一個端到端的信用度(EE-Credit),只有當其接收到一個ACK后才能增加信用度。光纖通道中還定義使用BB-Credit的流量控制機制(緩沖區到緩沖區的信用度),并且依靠receive-ready(R-RDY)有序集補充信用度,如圖2所示。某個附接到交換機的終端接點將在登錄到交換機的過程中建立它的BB-Credit。在交換機遠端參與通信的一方將在登錄時建立其自身交換機的BB-Credit。BB-Credit沒有端到端的成分。發送方在發出一個幀時將BB-Credit減1,直到BB-Credit的數量為零的時候.此時不能再進行幀發送。在接收到R-RDY時將BB-Credit加1。BB-Credit的初始值必須是非零的。如果為零的話,說明不能再接收或者發送幀。2.3FC發現機制在FC中,當一個新的設備加入到網絡中時,它要與它的網絡的管理者(一般是交換機)取得聯系,網絡管理者便會依次告知所有那些已經注冊過的和那些需要被通知這一事件的設備。此外,在FC中,由于為了增強網絡的靈活性和安全性,有時可能需要進行分區。當一個新的設備加入到網絡中的時候,該設備首先與它同在一個分區的其它現有設備完成注冊,然后連接這個設備的交換機會把這一事件告知其他的分區的設備和其它的交換機。圖3FC發現機制

如圖3所示,如果當A區的節點A加入網絡時,它先與FC交換機取得聯系,那么FC交換機將把A節點加入網絡的這一信息先后分別告知節點B和節點C以及B區的節點D和節點E。至此,A節點就加入到網絡中,可以與A區與B區中的設備進行通信。3iSCSI協議分析3.1iSCSI協議結構如同任何一個協議一樣,iSCSI也有一個清晰的層次結構,根據OSI模型,iSCSI的協議棧自頂向下一共可以分為五層,如圖4所示:圖4iSCSI協議分層模型.SCSI層:根據應用發出的請求建立SCSICDB(命令描述塊),并傳給iSCSI層;同時接受來自iSCSI層的CDB,并向應用返回數據。.iSCSI層:對SCSICDB進行封裝,以便能夠在基于TCP/IP協議的網絡上進行傳輸,完成SCSI到TCP/IP的協議映射。這一層是iSCSI協議的核心層。.TCP層:提供端到端的透明可靠傳輸。.IP層:對IP報文進行路由和轉發。.Link層:提供點到點的無差錯傳輸3.2iSCSI流量控制與超時重發流量控制是指發送方控制發送數據幀到網絡的速率。發送方發送的速率—般是傳送路徑上的交換機、路由器或接收方可用的緩沖區大小的函數。iSCSI則采用TCP/lP協議的端到端的流量控制機制,以可變發送窗口的方式進行流量控制。發送窗口在連接建立時由雙方面定,但在通信過程中,接收方可根據自己的資源使用情況,隨時動態地調整自已的接收窗口(可增大或減小),然后告訴對方,使發送方的發送窗口和自己的接收窗口一致。iSCSI采用的是TCP的自適應超時重發算法,可根據網絡的情況動態調整。這種算法記錄每一個報文段發出的時間以及收到相應的確認報文段的時間,這兩個時間之差就是報文段的往返時延RTT,當發送—個數據段時,啟動相應的定時器,如果定時器超時確認報文段還沒有到達,就觸發數據配發機制。如果超時之前得到確認,就記錄新的往返時延,將各個報文段的往返時延樣本進行加權平均得到新的報文段的平均往返時延RTT,顯然定時器設置的重發時間應大于平均的往返時延RTT。在實際應用中,RTT的算法還很復雜,目前一般采用的是Karm算法。3.3iSCSI發現機制iSCSI發起端為了和iSCSI目標端建立iSCSI會話,iSCSI需要知道ISCSI目標端的IP地址,TCP端口號和名字三個信息。iSCSI發現的目的是為了讓iSCSI發起端獲取一條到iSCSI目標端的通路。iSCSI有三種發現機制:⑴靜態配置:在iSCSI發起端已經知道iSCSI目標端的IP地址TCP端口號和名字信息時,iSCSI發起端不需要執行發現。iSCSI發起端直接通過IP地址和TCP端口來建立TCP連接,使用iSCSI目標端的名字來建立iSCSI會話。這種發現機制比較適合比較小的iSCSI體系結構⑵SendTarget發現:在iSCSI發起端知道iSCSI目標端的IP地址和TCP端口的情況下,iSCSI使用IP地址和TCP端口號建立TCP連接后建立發現對話。iSCSI發起端發送SendTarget命令查詢網絡中的存在的iSCSI信息。這種方法主要用于網關設備,iSCSI發起端被靜態配置連接到指定的iSCSI設備。iSCSI發起端和iSCSI網關設備建立對話并發送SendTarget請求給iSCSI網關設備。iSCSI網關設備返回一系列和它相連的ISCSI目標端的信息。iSCSI發起端選擇一個目標端來建立對話。⑶零配置發現:這種機制用于iSCSI發送設備完全不知道ISCSI目標端的信息的情況下。iSCSI發起端利用現有的IP網絡協議SLP(ServiceLocationProtocolforDiscovery,服務定位協議)。iSCSI目標端使用SLP來注冊,iSCSI發起端可以通過查詢SLP來獲得注冊的iSCSI目標端的信息。當iSCSI目標端加入到網絡中的時候,拓撲結構也隨之改變。雖然這種方法增加了實現的復雜性,但它不需要重新配置發起端即可找到新的目標端。4FC與iSCSI協議的比較本文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對兩個協議進行比較:4.1流量控制機制對網絡的適應性FC采用基于信用的流量控制機制,當接受者有足夠的緩存接受發信者的數據時,接受者把Credit(信用度)分配給發信者。它根據發送者的請求分配Credit,僅當發送者沒有用完它的Credit時,它才可以發送數據。在MAN/WAN中,發送者必須要等待很長時間來獲得接受者的確認消息(以向網絡發送新的數據)。這種基于信任的流量控制機制降低了網絡的利用率。iSCSI是基于窗口的發送機制,由于發送方可以根據網絡的擁塞情況動態地調整發送速率,因此iSCSI的流量控制機制對網絡的適應性更好,尤其在網絡傳輸延遲較大的網絡中。4.2超時重發機制的靈活性在TCP/IP協議中,TCP使用自適應重傳算法以適應互連網絡時延的變化。它的要點是:TCP監視每一條連接的性能,并計算出報文的往返時間RTT(RoundTripTime)。當連接的性能變化時,TCP隨即修改RTT(也就是說它能自動適應時延的變化)。RTT(RoundTripTime)被發送方用來決定是否重傳報文。而FibreChanne]使用的是靜態的超時重發機制,不會根據網絡的情況動態地加以改變,因此發送方可能過早或過遲地出現超時,這對改善網絡的綜合性能不利。相對而言,iSCSI可以動態地自適應于網絡的當的情況,可以改善網絡的綜合性能,從這個角度看,iSCSI應該優于FibreChannel,更加適合目前的網絡情況4.3CPU對數據封裝的負擔大小在存儲環境中,發出的塊I/0請求的大小一般介于4K到64K之間。以8K的塊I/0請求為例,已經知道在iSCSI中以太網幀的大小是1.5K,在FC中,FC的幀大小是2K。因此8K的塊I/O請求必須被分成多個小的段,以適應不同的傳輸幀大小。在FC中,分段和重組操作是在網卡中實現的,因此減輕了主機CPU的負擔。對于iSCSI協議,由于分段與重裝是有CPU來完成的,因此增加了CPU的負擔。4.4是否能保證數據安全傳送在安全性方面,因為iSCSI的一個設計標準是它在不受信任的廣域環境中的使用,iSCSI規范允許使用多種安全方法。位于iSCSI層下的加密方案(例如,IPsec),不需要在iSCSI端設備之間進行協商,它們對于高層應用程序來說是透明的。對于其他的認證實現(如,KERBEROS或者公鑰/私鑰的交換),iSCSI登錄過程為兩個端設備協商兩者都支持的安全類型提供了文本字段。如果協商成功,iSCSI設備之間的PDU交換將由所使用的安全程序根據適當的安全確認需求而被格式化。iSNS(InternetStorageNameServer)服務器也可以協助此過程(如作為公鑰的倉庫)。光纖通道是工作在第二層的協議,原本并沒有建立相應的安全機制以及安全通用協議,只不過是基于邏輯上的數據通道綁定。5結束語對于傳統的基于LAN的SAN來說,FC是比iSCSI更好的網絡互連協議,因為FC的零復制和分段組裝機制大大地減輕了CPU的負擔,加快了數據的處理。但是,隨著存儲應用的增長,存儲網絡往往需要跨越很遠的距離,由于在流量擁塞控制機制、發現和地址機制、超時重發機制、安全機制等方面的優勢,iSCSI比FC更適合這種情況。參考文獻:[1]iSCSIProtocolConceptsandImplementation。CisioSystemsInc。,2001。[2]羅金平,汪東,方興等譯TOMClark。IPSAN權威指南:存儲區域網絡中的iSCSI,iFCP和FCIP協議[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3]iSCSIReview[EB/OL].http://www.digit—life.com/artieles2/iSCSI/.[4]朱立古,趙青梅,梁哲偉,等.iSCSI協議的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2,(15):44。[5]馬米.IP存儲展望計算機世界[EB/OL].http://www.csec。com。cn/ittouch/020716/9.htm,2002-04-08.

查看全文

中德民間審計比較分析論文

摘要德國財務舞弊事件較少,是因為有健全的民間審計制度。我國同德國相比,民間審計制度基礎-經濟制度、法律制度、金融制度和會計制度有很多的相同。從公司治理結構來看,中國和德國都是二元公司治理結構。從中德民間審計準則和注冊會計師的行業管理比較,德國民間審計的行業管理和考試制度等方面還是存在較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

[關鍵詞]民間審計;德國民間審計

近幾年,美國先后發生了“安然事件”和“世通事件”等財務舞弊案件,國內也發生了“藍田事件”和中“航油事件”等會計丑聞。但在歐洲德國,財務舞弊案件相對于一貫以監管嚴密而著稱的美國要少得多。德國的經濟名列世界第五,其貿易份額占世界貿易的10.5%,僅次于美國和日本,能在經濟迅速發展的情況下保證財務舞弊案件的很少發生,不得不引起人們對會計監管的思考,尤其是民間審計監督。本文從中德民間審計的制度環境著手,通過中德民間審計的經濟制度環境、法律環境、金融環境和會計環境比較,進一步的從公司治理層面對中德民間審計進行比較,最后就中德民間審計準則和注冊會計師的行業管理制度上的異同進行比較,認為中國和德國民間審計的制度環境和公司治理結構有很多的類似之處,德國民間審計制度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中德民間審計制度基礎比較

(一)中德民間審計經濟制度基礎比較

德國的經濟制度是社會市場經濟(SozialeMarktwirtschaft),即經濟過程基本上是分散的通過市場進行調節,國家只過問有效的競爭;發展經濟既不完全采用自由的市場經濟制度,也不能采取高度的計劃經濟制度,將市場的自由原則與社會公平結合。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2002年黨的十六大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確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順利過渡。兩個國家都是市場經濟,但我國市場經濟強調公有制為主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