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7 04:05: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版畫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版畫藝術創作論文
一、數碼媒介制作版畫的必然性
1.在版畫創作中引入數碼藝術可以加速版畫的發展
將數碼藝術引入版畫藝術創作,對傳統版畫的繼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體現了當今時代的需求,給版畫藝術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傳統的版畫藝術全部由手工完成,程序復雜繁瑣,數碼媒介高科技手段的引入,大大簡化了版畫的創作過程,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有利于版畫藝術的快速發展。
2.數碼媒介引入版畫藝術能擴展版畫的欣賞范圍
數碼新媒介與版畫藝術的結合在豐富傳統版畫內容與傳播途徑的同時,給傳統版畫藝術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使得版畫藝術與欣賞者之間的距離不斷縮小,數字版畫藝術因此具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具體來說,版畫藝術家在版畫創作過程中引入網絡流行語言,使得版畫藝術所要傳遞的情感更形象具體,在豐富版畫內容的同時,通過數碼媒介簡化了創作難度,使得作品更容易被欣賞者理解和接納。
二、利用數碼新媒介進行版畫藝術創作的途徑探索
版畫現展論文
摘要:版畫這一繪畫門類的發展自古以來受到了科技發展的極大影響,科技發展導致印刷術進步,印刷術的發展決定了版畫的前行。正是由于科技的發展使得版畫擺脫了作為一種印刷手段的禁錮,大踏步地登上了藝術舞臺。
關鍵詞:版畫;科技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繪畫藝術看起來和科技發展、工業革命之流的事情一點直接聯系都沒有,然而有一門隸屬繪畫范疇的藝術——版畫,卻恰恰出自科技的進步和工業的發展,它出身自印刷技術。版畫依其印刷原理可分為凸、凹、平、孔四種,按制版材料通常分為銅版、木版、石版、絲網版。
我們都知道,活字印刷乃是我國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和紙張的發明更推進了世界文化傳播的行程,加速了文明的傳播與進化,更讓我們得以告別蒙昧,照見真知。僅以此文略述印刷術及脫胎自印刷術的版畫與科學技術發展的關系。
大概在四千多年前,最早的凸版模型誕生了。據《漢書祭祀志》載:“自五帝始有書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此時冶金技術尚不發達,主要以玉石篆刻(古時寫作“瑑”,從玉字旁。凡屬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紋,都叫做“瑑”)為主,后來青銅器冶煉技術逐漸發展,到了周代時,以青銅器為主的“周璽”逐漸興起,到了漢代印章到達興盛,史稱漢印。漢印可以說是相當的發達,西泠八家的奚岡曾說:“印之宗漢也,如詩文宗唐,字文宗晉”。大約到了公元3世紀的晉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隨著紙、墨的出現,印章、拓碑也開始盛行起來。同時,雕版印刷術也正在逐漸萌芽。東晉時期的一位道人葛洪在其所著《抱樸子》一書曾經記載:“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黃神越章之印,其廣四寸,其字一百二十。”這說明在此之前雕版印刷雛形就已形成。到了隋唐時期,雕版印刷開始流行,目前國內現存年代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經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由七個印張連接折疊而成,圖中釋逝牟尼坐在“邸園精舍”的蓮花寶座上,對弟子菩提長老及一千二百五十名信徒說法,卷末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價為兩親敬造普施“的字樣。到了北宋初年,由于經濟的發達,四川地區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即紙幣的最初形態,宋仁宋慶歷年間(1041-1048)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遠早于德國人谷登堡1440年發明的鉛活字。活字印刷術是世界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極大的促進了文明的傳播和發展。此后中國的木刻版畫迅速發展,出現了不少有規模有影響的版畫印制組織,比較著名的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楊家埠等。
一直到明代,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工具都由我國率先掌握,歐洲人最早掌握的印刷術是木刻印刷。歐洲木刻印刷始于何時,目前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十字軍東征是一個標志。十字軍從中亞帶給歐洲大量的紙張印刷品,包括紙牌以及帶有插圖的宗教印刷品。具有確切記載的出現在公元1400年前后,歐洲出現了宗教肖像和政治領導肖像木刻印刷,這些圣像與文字編排在一起,成為具有插圖的宗教書籍。到了15世紀中葉,意大利的金銀器匠發明了銅版制版印刷,用來大量復制小幅圣像及書籍插圖,同時也用于精細復制油畫,此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石版印刷取而代之。
版畫現狀與思考論文
摘要:版畫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起先是作為文化傳播的工具,后發展成一門獨立的藝術,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版畫,創作版畫。從魯迅先生引進版畫啟,當代創作版畫登上歷史舞臺,此后的發展也與社會運動緊密結合。隨著“八五”思潮的沖擊,多元化的藝術思想導致了版畫創作的多元化呈現。隨著這次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國版畫必將呈現出一個新的面貌。
關鍵詞:版畫復數性創作主體痕跡
版畫,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畫種。中國古代版畫與文化傳播聯系密切,有著顯赫的歷史背景。但今天所說的版畫,卻是在經過了20世紀30年代的初期發展,到后來的國統區,敵占區和解放區版畫時期,再到20世紀50到80年代的成熟期,發展起來的,即創作性的版畫。這三個時期的版畫,有技法材料的傳承,更重要的是延續了一個現實主義的創作基調。80年代作為一個分水嶺,此前伴隨著社會運動出現的版畫創作,都隨著運動的結束而不再具有大的影響力了。80年代以后在數年間,西方百年間產生的不計其數的畫派涌入中國,極大地沖擊了國內的繪畫創作。于是在這個大潮中如一葉扁舟的中國版畫創作,迎來了新的轉型期。從版畫的發展歷史來看,幾個發展時期雖在時間順序上是前后傳承的,但又相對獨立,具有各自的時代烙印,版畫的產生到發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強烈的時代的屬性。
當下國內的版畫創作,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全國版展出現的數量眾多的高品質作品,及接連不斷的在國際版展上斬獲的大獎,及深圳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的建立,等等都顯示了當前版畫創作的可喜局面。開放的大環境,給版畫作品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臺,在這一片大好的形式下,版畫創作的成果和弊病都被神通廣大的現代傳媒放大,并得到充分的顯現,為版畫創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提供了詳實的資料。這些版畫作品雖然尚未形成鮮明的時代風貌,其中仍然夾雜著前幾次版畫運動“遺傳”下來的面孔,和西方繪畫流派的影子,但是對于版畫的本體語言及內涵有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根據版畫的發展歷程來看,在不同的時期呈現出不同的風貌,所以當代版畫要想具有這個時代的特點,就和前面的版畫時代形成一個斷裂,產生一個安全的距離,把“遺傳”下來面孔清理掉。產生這個斷裂,不單單是指在作品面貌上,還是在創作的方法論指導上。說到底,作品面貌還是版畫創作者的精神風貌,取決于版畫創作者的創作思維。當下社會的大環境相對安靜,經濟發展迅速,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豐富。當下版畫既沒有了革命斗爭宣傳武器的功能,而它的傳播功能又遠遠不及電子傳媒,在版畫作為武器和歌頌手段的歷史使命隱退的今天,版畫當下的時代面貌和時代使命需要得到重新認定。這是一個發展的契機,存在著無限的發展空間。版畫創作者對當下時代命脈的找尋和掌握的深度,及對版畫技法新語言的積累,等因素都影響著作品的時代性面貌。版畫創作者在進行創作時常常被諸多的社會因素和人為原因所左右,但人又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無論表達自由,積極進取或消極厭世,要有深層次的理解和感受。人既是是創作的主導者,又是創作的主題。
在藝術發展過程中,藝術家的個性化的藝術追求,極大得推動了藝術的發展。一些藝術家的經歷就是這方面的范例,如被譽為現代繪畫之父的塞尚。反之庸俗的藝術追求,只能成為前進的絆腳石,而被時代遺忘,此等范例更是比比皆是。一個藝術家具有了自己的審美角度,也就意味著有能力進行藝術創作,只要獲得必要的技術支持就可以進入藝術創作的各個領域進行創作了的。一個新穎的審美角度,必然帶來新的技術革新。版畫的技術性很強,必要的版畫技術是作品質量的保證。如果過多地側重于技法語言的渲染,將使作者停留在表面,使作品顯得膚淺,而喪失了深層次的感染力,也喪失了對藝術層次的追求,也就更談不上作者與觀眾精神上的良性互動了。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中引用了荀子《樂論》中的一句話“不全不粹不足以謂之美”,說到:“這話運用到藝術美上就是說,藝術要極豐富的全面的表現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煉的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普遍性的表現生活和自然”既關注技術,而不要窮追猛打,重要的是對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藝術市場與版畫分析
版畫的市場規則是和版畫的特征分不開的。版畫之所以能作為一個獨立畫種存在,是因為版畫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有別于國畫或油畫,具有其它畫種無法替代的藝術功能。在版畫的創作中,畫家不僅在構思構圖階段是創造活動,在制版和拓印階段都屬于畫家的再創造。畫家對表達自己意象的媒介物——版子進行創造性處理是重要的創作環節,是形成各類版畫獨特藝術語言,審美情趣和藝術價值的根據。版畫的拓印過程仍然是畫家繼續創作的過程,每位版畫家在創作中,都摸索出具有個性的拓印技法,一幅優秀的版畫作品,不可能被他人仿制或臨摹,因為它是無法用筆仿冒和拓印的,即使把一幅制作好的原版交給另一位版畫家,他也難以仿印出來,所以,真正的版畫精品作偽是很難的。其次,版畫有別于其它藝術品種的在于它的間接性和復數性、以及印痕特性。它不是直接作畫而成,而是必須經過作為“版”的媒介,通過與其它平面材料(紙)的接觸,經由拓印而成的畫面。正因為有這個不同種類的“版”,則要求畫家對心目中的圖式有一個再加工創造的過程,用最概括和簡潔的語言歸納,限制、平面化、變形換色等手法,最大程度地將自然物象以版畫家的眼光過濾,并用最理想化的方式,把經過再創造的藝術形象,呈現給觀眾。版畫必須是復數的,每幅作品同時可擁有若干原作。當然,印刷品也是復數的,但機器印刷所產生的印刷品的套印色差是無法和版畫手拓原作的色彩效果和精美的印痕相比美的,欣賞版畫原作和印刷品的感受是絕不相同的,這是一個本質的區別。版畫作為印痕藝術,它給予了藝術家的任意馳騁的自由天地,畫家在具體制作過程中對材料的印刷效果難以預測,畫面上的形象不是由預先設定創造的,而是通過對象的偶然變化來體現的,它是主體心靈在對自然內在價值的認同中構成,在這一情境和氛圍中創作,實際上也是對藝術家自身品格、興趣、修養、審美觀提出的要求。所以,每個版畫家都將面臨如何把你的版畫作品提練、簡化和加工,然后再有秩序的重復。這種拉大自然美與藝術美差異的做法,即是版畫藝術語言的功效,像詩賦韻白,不再只是日常的口語,而是藝術化了的語言。正是版畫的獨特藝術語言和獨特創作技法,決定了版畫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
版畫有其自身的市場規則,維也納國際造型美術協會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就對版畫原作概念制定了三條決議:(1)畫家運用各種版材,將自己的創作意愿和意象通過版子轉印于畫面。(2)美術家親手或在其監督指導下以其原版印刷而得的作品。(3)在版畫原作上有畫家親筆簽名。在版畫原作緊靠畫面的原紙上,當畫家用鉛筆(永不褪色,且在紙上留下永久性凹痕)簽署題目和姓名前,都要標上一組數字,即這幅作品總數有多少,此幅作品是總數的第幾張。版畫的印刷不是無限制的,它受手工拓印的制約,只能限量印制,一般只能印幾十幅,然后毀掉原版或封版不印,不允許在藝術市場上出現超過限定印數的作品,否則要受到法律的制約。依照國際藝術市場慣例,如果那位版畫家的作品有不真實的印數出現,收藏家可以尋其索賠,索賠價格可達到該版畫出售價的10倍,所以,版畫家要嚴格遵守市場規則,詳細地作好印數記錄,以備核查。這個規則是國畫所沒有的,它保證了版畫市場的規范有序。
在當今紛繁的藝術市場運作中,如果說讓藝術家自己去找市場,則是緣木求魚。藝術家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地拿出優秀作品,因為藝術市場需要的是可以流傳于世的藝術精品,這樣的藝術精品不傾盡全力、不全神貫注地創作是不可能達到的。不把全部精力投入在創作上,即使你找到市場也只是暫時的,藝術市場的靈魂是藝術,市場是隨其而生而滅的,藝術家不是市場策劃者,不是市場組織者,也不是市場運作者。藝術家只有專心致志地研究藝術,創作出足以被歷史檢驗的藝術精品,才是走進市場的唯一通道。如何提升版畫家的藝術境界,適應藝術市場的發展,筆者以為:第一,要對藝術保持一種執著的精神和探究意識。注重經典作品的創作,經典力作需要花費畫家大量的精力、心血和時間,目前只有少數藝術大家能用達到頂峰水平。第二,要保持對生活的激情和創新精神。藝術家應該用創新思維和獨特眼光來體驗和感受時代生活,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古今中外,任何優秀的藝術作品都是藝術家深入社會生活的結果,正如林亦鵬《廢紙論》中所說,相當一部分現代藝術家創作的書畫作品只能是一張廢紙。第三,要保持良好的創作心態。版畫家要創作出藝術精品,除有深厚的生活積累,較高的藝術修養之外,還必須有良好的心態,高尚的境界。很難想見,沒有藝術性的作品能有廣闊長久的市場,靠炒作哄抬上去的價格終歸是會掉下來的,不變的是社會和公眾對你藝術水平的評價。第四,要有民族文化的自信精神。藝術家尤其要具有民族自信心,關注民族文化的興衰和前景,文化是民族生活方式的總和,各民族標準亦有不同,故在時代與民族之間藝術沒有高下優劣之分,藝術的價值就在這種不可取代的獨特精神與獨創傳達樣式上,越是民族的,越具有獨特的文化語境,也越能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借鑒中外一切優秀的文化遺產,使我們的藝術走向世界,隨著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藝術市場不斷開拓,版畫藝術一定會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青睞,它將會以穩健的步伐邁進國際國內藝術市場。
作者:高希奇單位:江蘇東海縣少兒版畫中心
美術版畫教學方法分析
摘要:版畫教學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從促進學生的審美發展出發,讓學生學會欣賞版畫作品,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文章從版畫教學的方法入手,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欣賞能力的健康發展,引導學生會用欣賞的眼睛來關注生活、關注自然。
關鍵詞:美術教學;吹塑紙版畫;美術欣賞;審美能力
版畫的材料易得,制作方便,是學生很喜歡的美術表現形式。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可使用和接觸各種材料與工具,試驗各種上色技巧和繪畫技法。多種多樣的操作和觸摸能讓學生始終處在新奇感和期待感中,使學生的個性思維和審美能力得到發展。在吹塑紙版畫教學中,教師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流程可按照美國喬治亞大學教授費德曼提出的美術鑒賞方法“描述、分析、解釋、評價”進行。本文對教師如何有效引導學生探尋版畫的魅力進行探討,讓學生觸摸美麗的世界。
一、比較欣賞教學法
比較欣賞教學法是尋找不同的美術作品,同時呈現給學生進行對比欣賞,讓學生分辨作品之間的差異,深入理解作品,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識和經驗有限。在比較欣賞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不同類型作品的美,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具體而言,有橫向比較法和縱向比較法。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美麗的印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比較不同類型作品為切入點,讓學生著重欣賞材質美和肌理美。教學伊始,教師出示兩張不同類型的作品,其中一張為拓印作品,問:你看見了什么?兩張作品有區別嗎?區別在哪里?看了這兩張作品,你有什么樣的感受?你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感受?教師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感受拓印作品的肌理美,將學生的視線引向手中的樹葉、蓮藕片等材料,感知“線條、形狀和紋理”的美,并讓學生嘗試創作拓印作品。學生看到用版畫藝術手法拓印的作品,具有別樣的美感:植物的葉子可以用樹葉的背面來拓印,樹干上的斑駁古樸的肌理可以用樹皮或者皺紙來拓印,地板的條紋可以用瓦楞紙等。教師以各種材料的紋理美為切入點,讓學生欣賞版畫特有的肌理美感,深入欣賞版畫藝術的形式美,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獨立欣賞教學法
少兒版畫的表現形式分析
在中國,版畫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美術藝術形式,它的表現手法是通過畫、印、刻等方式來詮釋版畫的意義,這種藝術形式即高雅又簡單質樸。它的特點是可以印刷出許多同款的原版畫,這些版畫具有多種變換樣式的肌理以及凹凸的美感。專業版畫是畫家們為了更好的弘揚民族文化,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而少兒版畫不同于專業版畫,它的主要是通過開展版畫活動,目的是提高兒童的動手能力、創作能力和養成良好的習慣。不難看出,少兒版畫的表達方式相對較為簡單,表現過程也更加輕松愉快,增加了學習的樂趣,促進兒童積極學習的態度。由于兒童版畫的創作過程中,版畫材料更加簡單,且容易實施,通過運用不同的版畫工具,促使兒童的版畫作品更加質樸、清新、自然、充滿童真童趣,這也是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形式。
一、少兒版畫的基本表達方式
少兒版畫不同于傳統的版畫表現形式,傳統版畫即屬于工藝制作范疇之內,也屬于繪畫范疇內,它是集刻、印、畫為一體的一種伊蘇表現方式。對于兒童而言,少兒版畫的整個過程,就是一門集合手工課和圖畫課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少兒版畫的表現形式很多,例如吹塑性版畫、黑白木刻的版畫、KT板材質的版畫等等形式經開展了秘書專業,但是開設秘書學專業的目的僅僅是未來滿足社會市場的發展需求而已[1]。吹塑紙版畫是少兒版畫的創作中最好的一種形式。它是將吹塑板或者吹塑紙作為底版,由于吹塑紙的結構相對松散,較為容易的在吹塑紙上留下痕跡,它的特點還有素材的選取比較容易,價格也不貴,少兒在制作的過程中即安全有簡便,因此,它在表現的手段和應用技巧,甚至是表現題材的形式和主題方面看來,都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受到少兒們的喜愛。在版畫的發展漫長歷史中,黑白木刻版畫是最為古老的一種版畫形式之一,主要素材是木板。木刻版畫的特點是以刀作為畫筆,在木板上用刀雕刻出痕跡,從而產生了一種新穎的版畫方式,使其具有獨特的版畫美。木刻版畫的兩種形式,分別為水印和油印,他們具有相同的執刀方式,但卻具有不同的印刻方法。木刻技術要求兒童們具有較強的記憶和很好的手腦協調的能力。現如今,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刻畫時需要的膠版,這種膠版的特點是,很好地詮釋了木刻藝術的美感和賜予少兒們快樂成長。KT板版畫是通過撕刻劃壓的手法來表現的,雖然與木刻版畫相似度很高,擁有相同的特點,但是不同于木刻版的凹凸不平,KT板版畫則相對平整。因為在KT版作畫時,木板上刻掉的木板和沒刻掉的部分二者對比明顯,KT板版畫和吹塑紙相比,KT板版畫的表現手法會多一些。它的特點是方面少兒刻畫,安全衛生,清潔環保,適合于少兒們集體作畫。
二、少兒版畫的表達形式
對于版畫最原始的表現是指少兒在小時候玩耍時,經常會把弄濕的小手或是小腳丫印在墻壁上、地面上的經歷,盡管對于年少無知的兒童來說,他們并不了解“拓印”一詞的概念,但是他們卻在興趣樂趣的基礎上對他有所接觸,間接的接觸少兒版畫知識。少兒版畫的樣式多種多樣,并且大部分都具有少兒喜愛的游戲性和童趣性,尤其適合于年紀小的兒童學習。有很多種版畫都可以表達少兒版畫趣味形式,例如綜合材料的版畫、剪貼完整的版畫和對飲版的版畫。本文主要是對綜合材料版畫和紙質版畫兩種形式。一是綜合材料的版畫,它的主要原材料是樹葉、菜葉毛線、紙片等等。將原材料和自然花紋連接在一起,制作出的版畫激勵條紋變化多端,美不勝收。綜合材料的版畫為少兒提供了動手實踐的機會。二是紙版畫,它是繪畫和手工制作相結合產生的,屬于凸版畫的一種。拼接法是紙質版畫制作的最基礎的方法,將紙板直接撕成或是剪成物體的形狀,然后再平貼或是疊貼,使版畫出現凹凸不平的現象,但是在黏貼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把油墨粘到版畫上面。紙質的版畫主要是利用各種薄厚和肌理都不同的紙張和工具,通過剪刻撕等方式制作出,這樣使得版畫層次更加分明。紙質的版畫容易制作,簡單便捷,能夠引發少兒對版畫的興致,有利于培養他們創作性思維經開展了秘書專業[2]。
三、少兒版畫的特殊效果的表現方式
版畫創作中表現語言探索論文
論文關鍵詞:版畫語言藝術觀念作品內涵
論文摘要:在版畫創作中,最為重要的是畫家的思想以及其藝術觀念,有什么樣的思想境界和藝術觀念就決定著用什么樣的版畫表現語言去作特定的藝術追求,并最終將決定作品的成敗及作品內涵的深度,所以在版畫創作中重視和強化版畫的表現語言是極其重要的。
版畫因其版材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直截了當的表現過程,通過對不同媒材的刻制處理,去尋求特殊的藝術效果。因為無論媒材是石、木或金屬,在經過刻制之后大都體現出很強的力度,最后所形成的畫面效果往往都具有表現主義傾向,而表現主義是最主要的藝術手法。
談到表現語言就首先要明確兩個最基本的概念:一是表現語言;二是版畫表現語言。所謂表現語言就是表現手法,是畫家表現個人情感和實現創作目的的手法。而版畫的表現語言則首先是使用個性化的版畫語言去表現畫家的藝術觀念和思想情感,其次是通過對版畫材料的選擇以及版畫技法的個性化制作,呈現出獨具特性的版畫符號。這兩者相互聯系融為一體,使版畫外在表現形式產生內在本質的藝術升華。因此一幅優秀版畫作品的產生,不僅需要畫家自身深厚的藝術修養和豐厚的思想內涵,更需要畫家個性鮮明、技藝精湛的版畫表現語言,這在版畫創作中是極其重要的。我國版畫雖有上千年的歷史,但真正的版畫藝術創作始于魯迅先生所倡導的新興木刻。興起于20世紀30年代的新興木刻,深受20世紀初以歐洲柯勒惠支、麥綏萊勒等一批世界著名版畫家創作形式的影響。雖然他們的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各不相同,但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把目光投向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他們在作品中表達的不僅是個人主觀的情感,而是基于民主和人道的思想,對終日勞作而生活貧困的勞動人民群眾寄予的深深同情。他們的作品中包含著更多人的命運和痛苦,這在動蕩的一戰后的歐洲社會特別是德國表現的尤為突出,所以具有撼人的感染力。它們是社會文化危機和精神混亂的反映。尤其是歐洲表現主義的版畫作品,在版畫表現語言上所作出的突破和所取得的成就,都大大加深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造就了世界性的影響。歐洲版畫特別是黑白木刻版畫中那強烈的對比和傷口一般的刀痕印痕,都準確地表現了當時的社會本質,這也和上世紀20一30年代的中國大背景相吻合,所以中國新興木刻一經產生就有了大批的參與者和追隨者。但當時還是以學習歐洲版畫為主,在版畫表現語言上探索較少。在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一系列的風雨洗禮之后,在各個不同階段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對版畫表現語言的探索都有了才反大的進展,出現了很多在版畫表現語言上不斷探索和極具個性的版畫家,如吳凡的《蒲公英》。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的版畫創作開始由以宣傳政策為宗旨轉向了對藝術個性的追求,尤其是在版畫表現語言方面,開始了空前的全方位的探索,進人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20世紀90年代至今版畫家更加重視對自身情感的觀照,其一也是最主要的宗旨就是選擇什么樣的語言才能最準確的表達自己的觀念,其二是對制作技法的探求,以致很快形成了以學院版畫為代表的精英版畫,他們最關注的就是對版畫表現語言的探索。這既體現在藝術手法和表現形式上,也體現在版畫家的思維方式、創作觀念上。我國版畫在經歷了從服務于政治需要和地域風情民俗的描繪到對版畫本體語言的研究與探索的過程之后,版畫表現語言的突破是我國版畫創作進程中最本質最關鍵的成就之所在。
盡管如此,我國對版畫表現語言的探素與世界知名版畫家的創作之間還是存在相當的差距。如前面提到的比利時著名的現實主義版畫家麥綏萊勒,在他所創作的上萬件作品中,很少對客觀事物作客觀寫實的描繪,主要是使用一些他自己所特有的概括手法和完全符號化了的象征性手法來表現事物,作品線條堅挺有力木味十足,畫面變化豐富。如他在1920年創作的《煙》,從工廠煙囪里冒出來的都是工人及其家人的生命,這些看似簡單的形象卻縣畫家用針鉀的目光經過深刻的思考從繽紛繁雜的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其版畫表現語言極其深刻。總之,歷史上每一個偉大的版畫家都在盡力用自己個性化的版畫表現語言傳達他們的觀念,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到,版畫中所蘊涵的表現語言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處理上的不同,更應該是版畫家在畫里畫外所彰顯出的靈魂的獨特光華。它全部的核心價值則在于其承載的思想內涵即藝術家的思想、藝術觀念和藝術表現力—這是版畫表現語言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基點。
另外我們還必須把版畫表現語言看作是藝術家“中得心源”的意向,而不是簡單的“外師造化”的摹寫。它所表現的應該是將蘊藏在版畫家心中的巨大能量用富有激情的藝術符號—版畫語言來表現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我們創造獨具藝術特性的各種各樣的符號—版畫語言一定要讓它成為振動心魄的手段;我們要努力做到把物象的普遍性賦予單純化的形態和象征性的藝術處理,用單純獨特但有象征意義的藝術符號—版畫語言表現在版畫創作中,建構極具個性化的版畫藝術面貌;我們要長期深人地研究版畫創作的內在精神性和文化針對性使其溶化在版畫藝術的表現形式—版畫語言之中,并使其呈現出歷史的深厚底蘊和當今的時代光華,而所有的這一切都只有在版畫創作中通過版畫特有的尤其是個人特有的版畫表現語言體現出來。
科技發展對版畫的影響透析
摘要:版畫這一繪畫門類的發展自古以來受到了科技發展的極大影響,科技發展導致印刷術進步,印刷術的發展決定了版畫的前行。正是由于科技的發展使得版畫擺脫了作為一種印刷手段的禁錮,大踏步地登上了藝術舞臺。
關鍵詞:版畫;科技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繪畫藝術看起來和科技發展、工業革命之流的事情一點直接聯系都沒有,然而有一門隸屬繪畫范疇的藝術——版畫,卻恰恰出自科技的進步和工業的發展,它出身自印刷技術。版畫依其印刷原理可分為凸、凹、平、孔四種,按制版材料通常分為銅版、木版、石版、絲網版。
我們都知道,活字印刷乃是我國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和紙張的發明更推進了世界文化傳播的行程,加速了文明的傳播與進化,更讓我們得以告別蒙昧,照見真知。僅以此文略述印刷術及脫胎自印刷術的版畫與科學技術發展的關系。
大概在四千多年前,最早的凸版模型誕生了。據《漢書祭祀志》載:“自五帝始有書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此時冶金技術尚不發達,主要以玉石篆刻(古時寫作“瑑”,從玉字旁。凡屬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紋,都叫做“瑑”)為主,后來青銅器冶煉技術逐漸發展,到了周代時,以青銅器為主的“周璽”逐漸興起,到了漢代印章到達興盛,史稱漢印。漢印可以說是相當的發達,西泠八家的奚岡曾說:“印之宗漢也,如詩文宗唐,字文宗晉”。大約到了公元3世紀的晉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隨著紙、墨的出現,印章、拓碑也開始盛行起來。同時,雕版印刷術也正在逐漸萌芽。東晉時期的一位道人葛洪在其所著《抱樸子》一書曾經記載:“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黃神越章之印,其廣四寸,其字一百二十。”這說明在此之前雕版印刷雛形就已形成。到了隋唐時期,雕版印刷開始流行,目前國內現存年代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經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由七個印張連接折疊而成,圖中釋逝牟尼坐在“邸園精舍”的蓮花寶座上,對弟子菩提長老及一千二百五十名信徒說法,卷末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價為兩親敬造普施“的字樣。到了北宋初年,由于經濟的發達,四川地區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即紙幣的最初形態,宋仁宋慶歷年間(1041-1048)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遠早于德國人谷登堡1440年發明的鉛活字。活字印刷術是世界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極大的促進了文明的傳播和發展。此后中國的木刻版畫迅速發展,出現了不少有規模有影響的版畫印制組織,比較著名的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楊家埠等。
一直到明代,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工具都由我國率先掌握,歐洲人最早掌握的印刷術是木刻印刷。歐洲木刻印刷始于何時,目前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十字軍東征是一個標志。十字軍從中亞帶給歐洲大量的紙張印刷品,包括紙牌以及帶有插圖的宗教印刷品。具有確切記載的出現在公元1400年前后,歐洲出現了宗教肖像和政治領導肖像木刻印刷,這些圣像與文字編排在一起,成為具有插圖的宗教書籍。到了15世紀中葉,意大利的金銀器匠發明了銅版制版印刷,用來大量復制小幅圣像及書籍插圖,同時也用于精細復制油畫,此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石版印刷取而代之。
版畫創作民間藝術論文
一、高等藝術院校吸取民間剪紙藝術形態進行藝術創作及教學研究的歷史概述
高等藝術院校專家學者都對各地區、各民族的獨特剪紙這一原始藝術形式進行了深入而系統的研究,并吸取民間剪紙藝術形態進行了多種樣式的藝術創作及教學研究"比如:中央美術學院呂勝中先生對于民間剪紙等民間美術進行了系統研究,將民間原生態中極為豐富的剪紙語匯加以提煉,并通過在中央美術學院開辟了實驗藝術系"不斷提倡深入發掘本土文化精神,開拓民間原生態藝術與當代藝術思想觀念的表達兩者之間的對接"
二、東北高校版畫專業吸取民間剪紙藝術形態進行藝術創作及教學研究的基礎
作為東北特殊地域環境下的高校版畫教學,其任務是在承揚傳統西方創作性版畫的教學基礎上融入多維的教學資源,制定趨于現代意識和學術意識的多元化教學氛圍,轉變版畫形式化的肌理符號和游戲性的創作傾向,恢復版畫在當代開放性藝術環境中專業語言的寬泛和張力,特別是應吸取東北地域長期根存和優秀的民間藝術傳統"理由如下:
1.版畫藝術自身具有較強的民間藝術根基
中國民間版畫歷史悠久,不但在民間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而且以它廣泛的表現內容、精湛優美的表現技巧、久遠的歷史傳統和普遍豐厚的審美層次,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精美一頁"民間木版插圖畫自唐宋起,便作為印刷雕版技術印刷書籍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清時期中國木版畫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特別是以陳老蓮為代表的畫家親自參與到木刻版畫設計并創作的/水滸葉子0等作品,在中國木版畫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進而形成了中國木版年畫各地不同、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并輾轉流傳至今"。
版畫技法與情感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版畫技法與情感是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兩個重要因素。其本體語言及制造技術本身并無高低,它只是充當了藝術家手中的媒介,因承載思想信息價值而決定其自身價值,而情感則是對技法的一個控制性把握。因此,優秀作品取決于技法和情感的和諧統一,兩者相互影響,不可分割。
關鍵詞:版畫情感技法關系
隨著大量國外藝術思想與觀念、先進的繪畫技能技巧、制作工藝的引入,我國版畫藝術不斷發展。從平、凸、凹、孔四大印刷方式的版種健全到今日的各個版種混合并用,從最原始版畫單色的木刻到目前綜合材料的運用,加之版畫本身所具有的復數性與交流的便利性而使其被大眾所接受。
每一個國家或民族的藝術發展都受其歷史、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以及民族大文化背景,甚至外來因素的影響。中國現代版畫發展也是如此。自魯迅倡導的新興木刻運動開始,中國版畫的主流便是以密切關注社會事實,揭露社會時弊,以反映人民心聲而為社會及人民大眾接受喜愛。早期的創作版畫大多以黑白為主,其作品的形式風格,人物造型都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例如解放戰爭時期的木刻,但其內在的激情與真摯情感表達,樸實的制作風格,強烈的黑白對比,豐富多變的刀法,深刻地感染著大家。
然而一分為二地看,政治因素的過度介入阻礙了純粹意義上的版畫藝術的發展。伴隨著中西藝術思想的交流,激活了封閉僵化的文化形態,“青年版畫藝術家在對傳統不滿的同時,打破舊有的版畫表現形式;拓展其版畫表現內容,在原有的通俗易懂的敘事,寫實的表現形式以外,加以夸張、變形、寓意、象征;同時將人們精神境界的思想、情緒、理想、愿望和藝術家的主觀情感納入藝術觀點。中國版畫的外在表現形式與內在表現內容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現代版畫的一個重要轉折階段。”①
正所謂事物的發展總有正負兩個方面,版畫畢竟是一項技術性、制作性要求比較高的畫種,因此在拓展版畫表現形式與技法上確實有不少人由于過分關注版畫技術與形式感而忽略了作品的內在精神探求,以為畫面制作精美就是好的版畫作品,因此,版畫界產生一種疑慮:“過分強調版畫的制作工藝性會阻礙版畫藝術發展,會使版畫藝術走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