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課程設計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6 10:14: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空調課程設計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空調課程設計總結

篇1

關鍵詞: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課程設計;組織;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9-0071-02

一、課程設計的目的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是與實際工程緊密相關的專業學科,學生僅僅通過在校期間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本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是遠遠不夠的。課程設計這一教學環節的設置意在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相結合,將自己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與此同時,結合實際的工程設計,了解設計的內容、方法和步驟,增強收集資料、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最后,以小組的方式進行的課程設計,能夠在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對未來工作的適應能力。

二、課程設計的教學組織

北京工業大學建環專業本科生課程設計安排在大四上學期第四周至十六周共14周,成績總計分。課程設計內容主要以“空氣制冷”、“供熱鍋爐”課程的教學內容為基礎,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分工合作,完成從冷熱源到末端的供暖空調系統的設計。

(一)課程設計步驟

(1)布置設計任務。北京工業大學建環專業的教師團隊共同商討確定課程設計的題目以及內容要求,針對以往同學們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細化設計任務,制定詳細的綜合課程設計指南及任務書,并且為學生們提供必要的設計參數,設計對象為某高校辦公樓供暖空調系統設計。

(2)授課講座答疑。在課程設計過程中,針對學生在課設中出現的問題,圍繞課程設計的重點、難點,分階段集中不定期安排幾次專題講座,如典型建筑暖通空調設計方法、計算機輔助軟件應用、工程案例剖析等。通過專題講座解決學生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貫穿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并能熟練使用標準、規范和設計手冊等資料。

(3)導師監督考核。為了做到因材施教,努力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及時解決問題,提高設計效率,同時鍛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采取分組導師制度,每位教師負責3~4名學生。

(4)課程設計答辯。課程設計答辯時間安排在第11周以及第17周,分別進行供暖和空調設計答辯,答辯方式為集中答辯,所有教師分組根據學生答辯情況提問,獨立給分,最后全體教師匯總給出綜合答辯成績。

(二)課程設計講座與內容

為了使學生了解整個課程設計時間安排并且增加對內容的了解,由課程設計負責老師安排一次課程設計動員及任務布置,選擇兩名研究生作為助教,由于他們對本專業內容熟知,并且熟悉課程設計流程以及內容,易于引導學生更快的從理論知識轉化成實踐設計中,建立學生與教師之間有效地溝通機制。具體的授課講座內容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1)采暖空調系統設計引論。綜述本科生在前三年里學習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專業課程,針對暖通空調設計基本常識,讓學生講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中,同時介紹在設計中基本注意事項,避免出現設計失誤。

(2)采暖負荷計算及常規設備選型。首先回顧學過的《供熱工程》等相關課程,提出設計必須遵循行業規范,讓學生逐步從學習轉向設計,講座教師介紹采暖設計步驟,為學生們詳細講解采暖中走廊、衛生間、樓梯間等供暖常見問題,避免學生走進誤區。

(3)鍋爐房設計。結合《鍋爐與鍋爐房設備》課程以及鍋爐房設計規范,從鍋爐容量、循環泵流量、揚程確定、軟化水系統、補水系統、定壓系統以及送引風系統等各個方面介紹鍋爐房設計的步驟。

(4)空調系統設計及設備選型。結合《空氣調節》課程,以及前面關于供暖設計的相關講座,學生獨立完成空調系統的設計,讓學生在設計中體會到設計與理論知識的不同,設計中應當結合建筑中各領域的要求,融合到一起,完成設計要求。

(三)課程設計考核方式

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分為導師考核和集體答辯兩個方面,各個設計階段的考核,由各位指導教師靈活安排、分工負責。集體答辯分為兩個部分:供暖設計以及空調設計。組織全學科部教師分組答辯,每次答辯每位學生限時15分鐘,學生匯報8分鐘,教師提問7分鐘。最終的考核成績總分為100分,學分為分。

三、課程設計的效果分析

通過一學期的課程設計,學生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現有:

(1)學生能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理論進行有效的結合。在課程設計初期,學生由于沒有經驗,對于工程會犯一些常識性問題,比如管道的設計中,沒有考慮閥門的分類和使用。經過鍛煉,學生能夠很好的更加全面的考慮問題,考慮實際工程的需要,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更好的結合。

(2)自主學習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理論知識都是書本上的,而實際的項目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意想不到的問題,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通過收集資料,查閱規范,與同學探討等方式,不僅僅加深了對專業知識與行業規范的了解,更加加強了自己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了團隊合作能力與教師的溝通能力。得益于團隊合作的教學方式,學生通過團隊合作,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培養團隊意識;教師的直接指導,加強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使得學生與教師共同學習,交流,增強了他們的表達能力。

四、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法探討

通過本次的課程設計,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能夠對整個暖通設計的流程及基本的設計問題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和把握,但從平時的答疑、課程設計講座的提問及答辯的情況來看,很多同學的課程設計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現主要提出以下幾點:

(1)設計手冊及節能規范的熟知度不夠。工程設計手冊及國家、地方行業規范、標準作為暖通工程設計的基本依據,理應是最為重要的參考資料,理論教學難以涵蓋工程設計的各個方面,需要從這些參考資料中尋求答案。由此看出,面對諸多暖通行業的參考資料,在理論教學中進行適當的解讀與學習很有必要。

(2)系統方案的確定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有力的依據。供暖、空調系統形式的確定是整個課程設計中最重要的環節。很多同學在系統形式確定這一環節只懂得選用而不懂得比較。從最終課程設計的結果可以看出,在方案確定這一環節,不同方案的思考與評比這一內容還有待完善。

(3)水力計算部分有所不足。風系統及水系統合理的水力計算不僅關系到冷熱源部分所輸出的冷熱量能否按需分配到末端用戶,更關系到整個系統的運行是否穩定、有效、節能。水力計算的理論學習往往是最難掌握的部分,一個簡單的小系統就需要很大的計算量,不同的系統形式往往有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并且計算步驟繁雜,雖然很多同學的水力計算部分能夠完成,但其中的步驟并不明晰。如何尋求理論設計與軟件輔助設計的平衡變得極為重要。

(4)分類設計理念不強。同一建筑往往有不同形式、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間,尤其對于綜合性建筑,很多房間的使用時間不一,所以,對不同的房間、空間,應有不同的分類,同時應劃分不同的系統。通過本次課程設計的情況來看,系統劃分單一。另外,對各類型房間的供暖、空調的形式不明確,對特殊類型空間如走廊、樓梯間、衛生間、地下車庫、門廳的設計知識缺乏,是普遍存在的又一問題。無論在參考書籍還是在理論教學中,往往重視供暖、空調的共性而忽視適用于不同類型空間的個性。所以,此方面理論的學習與指導還有待加強。

(5)對系統的認識缺乏整體性。無論是空調系統還是供暖系統,都是與冷熱源機房相連。所以,冷熱源側與用戶側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系統設計應該有整體的理念。但很多同學只知道供暖系統需要補水定壓而不知鍋爐房需要有補水定壓裝置,只知道供暖系統需要補水定壓而不知空調系統需要補水定壓,只知道用戶側需要水力計算而不會機房側的管路平衡與確定。多數時候,理論教學教授的是共性的知識,但往往,這種共性沒有推廣到個性中去,這同樣是理論教學有待完善的重要內容。

五、結語

通過專業課程設計的學習,學生不僅僅對于專業知識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對于將來從事的行業,有了更近一步的認識,根據課程設計過程中反映的問題,教學工作還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1)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將實際與理論相結合。學生在課程設計中,尤其對于工程知識,會犯一些常識性錯誤。這就要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針對一些重要的工程常識性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和講解。

(2)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給予及時有效的指導。學生對于一個完整的設計,缺乏整體的認識,指導老師應當給予及時有效的指導。這需要指導教師和學生能夠進行密切的聯系,良好的溝通,使老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問題,并給與恰當的指導。

(3)課程設計完成后,及時進行總結。由于課程設計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學生需要多次進行修正和完善,這就需要在每一個階段學生和指導老師都需要進行設計的總結,通過總結,學生能夠學會如何更好的解決問題,避免類似錯誤的出現,老師能夠總結經驗,對今后的教學進行更好的指導。

參考文獻

[1]陳超,藺潔,李俊梅,等.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指南(第二版)[M].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013.

[2]謝靜超,刁彥華,畢月虹,趙耀華.探討科研與教學結合的必要性[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第12卷)[C].2010.

篇2

關鍵詞: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創新能力;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092-03

能力即利用已獲得的知識和經驗,經過科學的思維加工和再造,產生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建環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該專業學生在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等專業知識方面均有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各種實踐環節教學,需要通過工程實踐鍛煉、進一步了解本專業的設計、生產和組織等技能,使理論、實踐有機結合,從而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和創新的能力。[1]而目前對各高校建環專業而言,通過培養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優秀專業人才服務于社會的相關建筑行業,是專業本身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教育中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原暖通空調專業)目標是培養具有室內環境系統與設備及建筑公共設施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管理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隨著建筑節能的要求以及暖通空調行業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技術、新工藝,需要相關的專業知識,也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將針對目前高校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教育中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適應行業發展的方案及策略。

一、建筑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存在的問題

1.高校課程設置不能適應專業的變化。自從1998年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以下簡稱建環專業)范圍從之前的暖通空調設備擴展到建筑設備、燃氣工程、建筑環境三個方面的內容之后,一般院校建環專業在課程設置體系中沒有及時適應專業領域的變化,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并沒有按照新專業體系重新定位。專業基礎課按照新專業體系的要求開設了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建筑環境學、流體輸配管網和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等課程,而專業課卻沿用老的專業課程體系,繼續開設供熱工程、空調工程、通風工程、空調用制冷技術和燃氣輸配等課程,這樣使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之間內容有很多重復,教學方式沒有及時更新,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建環專業創新能力的培養,更影響教學組織和教學效果。[2]建環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是建筑環境學,建筑環境學屬于工程技術學科,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和創造性。[3]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校建環專業培養的關鍵所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建環專業培養方式都達不到設置要求,沒有及時更新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課程設置并突出建筑環境學基礎學科的關鍵地位,不能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產生應有的促進作用。

2.專業課程教材內容更不上行業技術發展,教學模式單一。教材是老師授課的依據,也是學生接受大部分專業知識的主要途徑。新的教學內容不僅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知識構成、創新能力等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使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就能接觸到當今世界相關領域研究和應用的前沿。然而就現狀而言,高校采用的教材很多都是多年之前一直沿用的,甚至是上世紀出版的,這些遠遠不能跟上專業領域新知識迅速發展,與當前行業發展和技術應用現狀存在很大的脫節。在課堂教學環節,專業課一般主要以課堂講解方式傳授專業知識,這種教學方式約束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結構相近、思維模式比較呆板,缺乏對專業前沿和新技術的了解,更不會有很大創新。

3.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環節內容更新慢。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階段是開展實踐性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專業創新人才的有效手段,是理論過渡到實踐的關鍵環節,應該引起師生足夠的重視。然而大學建環專業在安排學生課程設計(如空調設計、制冷設計、供熱工程課設等)時老師為方便指導,會連續好幾屆選用類似甚至相同的設計題目,他們自認為工程中遇到的問題都是“換湯不換藥”,學生只需要掌握一般的設計思路就可以,殊不知這樣做的后果會使學生的設計思路局限起來,只會按部就班地按著常規思路進行,甚至有些學生直接在之前師兄師姐設計的基礎上直接將參數數據替換一下,自己根本不去思考為什么用這個標準或公式,這樣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責任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勇于創新精神的培養和提升。

4.學校缺乏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號召能力和激勵機制。大學生朝氣蓬勃,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和創造性。實現對其創新能力的塑造,學校方面若無法提供良好的發展沃土,若僅設置基本的獎學金制度,達不到對所有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甚至讓某些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但是文化課成績卻不是特別好的學生的創新能力受到壓制,競爭意識也會因此下降,甚至會對學習失去興趣,這完全違背了高校對人才的培養方案的要求。其原因與學校對學生創新等多種能力的發掘和鼓勵力度欠缺有關。對我們建環專業也如此,高校專業負責人在制定新時期建環專業學生培養計劃時,往往對學生基礎知識過于重視,而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這創新能力對其人生發展更為重要。也因此建環專業學生普遍創新能力不夠強,這會對以后步入工作崗位獨立承擔一定的工作任務有很大挑戰性。

二、建環專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建設性方案

目前不少高校都在努力建設研究型大學,而建設過程中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就是盡快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分析以上導致建環專業學生創新能力普遍較低的各方面的因素,各高校應該對癥下藥,針對自身專業發展現狀和發展方向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筆者經過分析不同原因總結出以下幾點建環專業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

1.及時調整建環專業各課程的設置。要提高建環專業的學生的創新能力,需改變傳統的課程體系設置,加強基礎并拓寬口徑,優化本學科專業基礎課程,構建綜合能力培養體系,突出建筑環境學在學科建設的關鍵性地位和核心基礎的專業特色,從而通過新的學科建設體制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將知識傳授、創新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提高重視起來,并緊跟學科前沿及新技術,如:暖通空調熱泵技術、高層建筑暖通設計、建筑節能技術以及可再生能源理論等新的領域,這樣會加強學生對本行業的發展方向的了解和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2.更新教材版本和教學模式,緊跟專業發展的步伐。教材是學生在校期間接觸專業知識的媒介,各學校要充分分析目前專業的發展動態,選擇教材要緊跟本領域的發展方向,這可以讓學生能夠更早地接觸專業中較新的東西,不僅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而且對以后更快適應工作崗位也有促進作用。教學模式要及時更新,加強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地位,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環節,活躍其思維方式。在實驗教學中,淘汰過時的儀器,及時引進新的精度高的實驗裝置,這會使學生增加對實驗結果的信任程度,從而有效驗證一些基本規律的正確性。另外,要在實驗過程中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方案,自擬測試方案和實驗報告,自己設計并搭建實驗臺。這樣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自然就得到了鍛煉,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對建環專業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環節的模式加以改進。改革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模式主要是改變設計選題,將課程設計進行深化和拓寬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設計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設計過程中能主動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而且教師在設計選題時,可以提供一些比較新穎的設計項目,以發散學生創造思維,增強其創新能力。

4.采取鼓勵措施或其他方式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設置不同的鼓勵獎項并頒發給具有不同素質能力的學生會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從而鼓勵學生向多方向全面發展。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實踐、創新的活動,如給定一非常規的建筑,組織學生對此進行不同形式的空調系統、供暖系統、冷熱源系統或防排煙系統的創新性設計,最后由相關老師對學生不同設計進行評價并對創新性強的設計同學給以嘉獎,這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建環專業必須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以適應未來專業發展方向和行業技術進步需求。高校在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基礎上要在教材建設、課程設置、實踐環節以及課內和課外協調方面采去有效措施,促進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人才,為暖通空調領域的發展以及推行建筑節能國策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韓宇濤,胥海倫,鄒國榮.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探討[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22(5):80-81.

[2]楊吉民,李清清,張照輝.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18-21.

[3]陳勁,胡建雄.面向創新型國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2.

[4]王林,馬愛華,談瑩瑩.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以河南科技大學為例[J].中國電力教育,2011,(19):19-21.

篇3

論文摘要:從辦學思路、教材設置、師資結構等方面討論了目前高校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中出現的問題和應改革的內容;結合中南大學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教學實踐,提出了明確辦學思路、強調專業特色、加強實踐環節等方面的專業教學體系改革的思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動力。人是從事科學技術的主體,因此當今社會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核心競爭力的培養,主要來源于大學教育。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教育部在上世紀末對大學很多專業都進行了調整,包括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是根據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和“燃氣工程”兩專業合并,調整、拓寬組建而成的新專業[1]。該專業以培養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筑室內環境及建筑設備、公共設施、建筑熱能供應系統的設計和建筑自動化與能源管理工作的人才為目標。這次調整,不是簡單的合并,而是產生了一個面向21世紀新的專業學科。近年來,該專業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范圍91所各類眾多高校中涌現出來,問題也隨之凸現。筆者認為有必要進行深入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

一、主要凸現的問題

(一)辦學思路不清晰

雖然很多學校秉承了“厚基礎、寬口徑”的辦學思想,在教學內容上增加了建筑環境、建筑熱能供應以及建筑自動化等方面的知識,并把建筑環境學列為了專業的平臺,搭建了新的本科專業的框架體系。但是“厚而寬”不是“大而全”。知識口徑的拓寬不是各種知識的堆積和羅列。專業的辦學首先要服從于所在大學的辦學思路,即學校的定位。一般院校和重點院校不同,創新型大學與研究型大學和綜合型大學也不同。如果全國九十一所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的教學體系都參照某一兩個名牌大學的教學體系,那么這樣的后果是顯而易見的:一,專業建設沒有或者散失了原有專業的特色;二,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沒有特色。

(二)教材建設的質量不容樂觀

目前圍繞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的教材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一。教材是教學內容的具體體現,教學體系中的教材應該具有知識的系統性、延續性和完整性。而不是各個知識塊之間簡單的粘貼或移動的關系。以《暖通空調》為例,集結了原來供熱、供燃氣及通風空調工程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空氣調節》、《工業通風》以及《供熱工程》的主要內容。剔出了三門課管網輸配的交叉部分,而另設了一門課:《流體輸配管網》。但就這兩門課程的教材來看,共同的缺點是把原來空調、通風和供熱三門課的三個系統簡單地歸類總結,系統總結有余,闡述不足。使得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出現老師覺得不好講,學生不易接受的情況。

(三)配套的師資隊伍結構有待改善

由于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由原來的暖通空調專業或燃氣專業演變而來,因此師資基本上是暖通空調或燃氣專業的。但是專業的領域已經擴充到建筑室內環境、建筑設備、公用設備和智能建筑等方面。專業的內涵已經由原來的設備或系統擴充到既包括設備、系統,也包括智能建筑。其中的弱勢部分是智能建筑。因為智能建筑技術也是一門交叉學科,而大部分搞自動控制的人才是自動化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或計算機專業的人員。對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統及設備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建筑結構、建筑設備、供熱空調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理解。另一方面,搞設備的人才又缺少對建筑自動化、BAS功能科學要求的理解,缺少有效的上層控制管理邏輯與算法。兩方面人才又缺少“接口”,從而制約了智能建筑技術的發展[2]。因此合理搭配師資,在教學安排方面與其它專業知識交叉融合,才能培養出新時代的建筑環境與設備復合型人才。

二、改革的內容

(一)明確辦學思路,辦出專業特色[3]

明確辦學思路是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體系的前提和基礎。是以科研人才為主,還是以工程技術人員為主,不僅與專業本身的內涵有關,更重要的是與專業所在大學的性質有關。這樣才能形成專業建設和發展的良性競爭。辦學思路還與專業特色有著密切聯系。專業特色與專業在多年的建設發展過程中的教學和科研歷史有關,如有的學校在暖通空調的系統工程方面是強項,而有的學校在制冷空調設備的研究與開發方面是強項。那么在培養人才方面,這些特色就應該很好的繼承和發揮,在課程設置和訓練中要體現出來。

(二)穩固基礎知識,拓寬專業口徑

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是一門跨學科的工科專業,學生基礎知識應包括數理方面、工程熱物理方面、流體機械方面、建筑熱物理方面和自動化控制的知識。只有牢固的基礎知識, 學生才能深刻地理解專業課程,拓寬本專業的服務領域。當然,正如前面強調的,專業辦學的前提是要繼承和發揚本專業的特色。這些基礎知識本身就是屬于很多領域,要與專業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特色結合起來,構造和穩固所必需的專業基礎知識。

專業知識的拓寬,是構架新時代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教學體系的重要部分。專業教學體系不僅僅局限于暖通空調,或是供熱供燃氣,或是把這兩方面的課程全部籠統地包括進去,或是把建筑環境、公用設備和智能建筑方面的知識硬塞進去。在專業學時有限的條件下,很有可能會造成各種知識的七拼八湊。因此,要有側重點地把某些方面作為原本專業特色的延伸和發展,切忌一口吃成一個胖子的思想,盲目地貪大。

(三)編制優秀的教材,配備合理的師資隊伍

正如前面所說,由于原有專業教學體系架構的割斷和組合,使得最近幾年采用的教材在編制上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在教材的建設方面還必需投入更多的精力。而選用合適的優秀教材的基礎正是現在的教學體系的完善,必需從根本上理解和制定本專業的教學體系和知識模塊。

師資的知識結構要分布合理,除了保留原來專業特色的知識結構以外,還要補充新的知識,如智能建筑和建筑環境方面的知識結構。師資的梯隊建設也很重要。教學梯隊的形成有利于知識傳授的傳承和不斷更新。每個專業知識模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課群下面,形成以教授為龍頭,教授副教授主講,青年教師為重要組成的教學梯隊。

三、我校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教學體系改革的幾點思路

中南大學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主要源于長沙鐵道學院的制冷空調學科。長沙鐵道學院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開展了制冷空調及冷藏運輸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5年在機車車輛系成立制冷空調教研室,并開始招收制冷空調專業專科學生; 1989年開始招收供熱通風與空調專業本科學生; 1998年根據教育部文件調整為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因此,在二十多年的建設中,形成了制冷與暖調、系統與設備并重的特色。我專業在調整后修訂了教學計劃,增加了供燃氣、建筑環境和建筑自動化方面的知識模塊,保留了原來的制冷方面的知識模塊,包括有制冷原理、制冷壓縮機和鐵路車輛制冷、制冷裝置自動化等課程。 轉貼于

目前已擬定完2008級新的教學體系和教學計劃,主要的思路有如下幾點。

(一)明確辦學思路,與學校的定位一致。

我專業隸屬于以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為主的高層次綜合性大學——中南大學,學校的定位是立足湖南,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努力建設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創新型大學[4]。因此,我專業的辦學思路是以創新素質教育為核心,堅持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標準,面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人才需求,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二)繼承和發揚專業特色,整合知識架構。

充分利用能源知識的平臺。從2008年開始本專業與同屬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熱能專業進行能源與動力大類招生,使學生在低年級的時候的基礎知識面廣,起到“厚基礎、寬口徑”的作用。

繼續保留專業的特色之一:制冷模塊。從畢業生就業的反饋來看,用人單位對既懂制冷,又懂暖通,既了解系統,又了解設備的人才非常歡迎。

加強暖通和建筑環境的優勢。把空調、供熱、通風和建筑環境的節能、環保、熱舒適與空氣品質結合起來,也是當前時展的需求。

減弱供燃氣和燃燒模塊。從本系教師多年從事的科研工作來看,燃氣和燃燒模塊并沒有形成特色,因此可以適當減少其份額,作為選修課程開設。

加強智能建筑模塊。智能建筑是樓宇發展的重要方向。本系在制冷和空調系統的自動化控制方面有著多年的研究和實 踐經驗。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充相關領域的知識內容。

(四)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創新人才

實踐環節包括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實踐環節應受到更多的重視。既保證實踐環節的“量”,又要保證實踐環節的“質”。即:實踐環節的課時量必需嚴格保證,同時要求學生在實踐環節動手、動腦,培養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創新能力。

畢業設計從選題開始抓起,選題來源于教師的科研課題或工程實際,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和理論研究價值,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嚴格把握好實踐環節的考核。本系在近兩年所有的專業實踐環節考核中都涵蓋有答辯部分的考核,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自信和表達能力,又能很客觀地反映實際的情況。

參考文獻

[1]肖勇全,李岱森.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J].高等建筑教育,2002, (2).

[2]劉春蕾,趙三元,海.智能建筑相關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 (4).

篇4

關鍵詞:工作過程;汽車電器設備檢修;課程設計

中國分類法:G423

1 引言

根據我國的國情,高職高專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這樣才能比較有效的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的動手能力,這也是改革的最終目的。對汽車類的高職學生來說,對其動手能力的要求更高,這就要求課程改革一定要到位,能夠達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最佳效果。下面就以汽車類高職高專的一門核心課程――汽車電器設備檢修的一個任務單元――汽車交流發電機的檢修為例介紹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的設計方法。

2 學習情境與任務單元的設計

將汽車電器設備檢修這門課程設計八個學習情境,分別為:蓄電池的檢修;交流發電機的檢修;起動機的檢修;點火系的檢修;照明與信號系統的檢修;儀表與報警系統的檢修;安全與舒適系統的檢修;空調系統的檢修。每個學習情境又下分幾個任務單元,比如交流發電機的檢修這個學習情境,分為如下的5個任務單元:轉子總成的檢修、定子總成的檢修;整流器的檢修;電刷組件的檢修;帶輪與風扇的檢修。

3 課程的實施過程

3.1 案例導入

實際的案例的導入,充電指示燈常亮的原因是什么?經過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交流發電機出現了故障,就需要對交流發電機進行相應的故障診斷。因此我們要進入第二步教學的實施過程――相關知識的學習。

3.2 相關知識的學習

交流發電機的總體結構,由下列部件組成:轉子總成、定子總成、整流器、電刷組件、帶輪與風扇,各個部件的作用如何。

交流發電機的工作過程:磁場的產生、整流過程、勵磁過程。

這部分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講解來完成,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教具,比如多媒體來完成這部分的教學工作。

3.3 示范教學

教師通過實物示范描述交流發電機的工作過程并拆裝各組成部件,之后示范交流發電機的故障診斷的方法。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交流發電機的故障診斷方法。

3.4 小組實施

學生分組討論、分析、總結,教師跟蹤釋疑。學生首先對交流發電機進行拆裝操作,在拆裝過程中,使學生掌握各個組成部件之間的位置關系,同時進一步掌握各個組成部件的作用。然后再進行故障的診斷,要求學生能夠正確使用故障診斷的工具,也能夠根據所測得的結果判斷出交流發電機具體出現什么樣的故障或者是正常的。同時學生在實施過程中要相應完成任務工單。

3.5 師生點評

學生完成任務工單,小組自評、互評,教師進行總評。提出本次任務完成的總體效果,學生之間進行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優勢都有哪些,以后繼續保持,不足有哪些,加以改進。這樣更加有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而且可以為提高學生實際操作動手的能力提供一個學生自己反思的過程。教師進行的總體評價可以讓學生更進一步的知道自己以后應該如何去做,動手能力會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

篇5

【關鍵詞】:興趣;項目;教學改革;燃氣輸配

隨著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高職院校也要不斷的適應這種新的環境,課程改革就是其中重中之重的環節。《燃氣輸配工程》是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的重點專業課程,課程體系較廣,涉及面大,知識點多,其中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實踐性教學所占比例偏大,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如果理論聯系實際,既可以通過實踐性教學來補充理論教學,又能通過理論教學指導實踐性教學,最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1 概述

“興趣+項目模式”教學模式的總體目標就是緊密圍繞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遵循高職專業人才培養規律,通過積極構建職業“情境”,通過有效的教學課程體系重構,促進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革,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感受、體驗、認知、總結、提升,有效培養學生過硬的職業知識和技能、培養良好的人品和開拓技能。

2 “興趣+項目模式”教學模式的整體思路

2.1 課程體系設計: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描述,具體描述各職業能力培養要求,按照職業能力開發職業課程模塊,以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更新課程教學內容,引導課程結構化、模塊化。

2.2 課程設計:每個職業能力都由相應的課程模塊來支撐。因此,課程設計的重點在于設計“項目”和“興趣”。首先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出發點,通過將工程實踐項目和虛擬開發項目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用“項目”進行新知識的引入;在“項目”設計的基礎上,按照項目實施過程,將項目劃分為一個個具體的、較容易掌握的任務,將知識點隱含在每個任務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來組織課堂教學。

2.3 教學過程:整個教學過程的主線就是整個項目中各任務的實施,也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接受“任務”即“項目”,發現和提出任務中的問題、團隊思考和老師指導、探索和解決問題、總結和提升的過程。

3 “興趣+項目模式”教學模式

就是通過將工程實踐項目和虛擬開發項目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用項目進行新知識的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傳授知識時緊密結合工程實踐項目,讓學生學有所用;由學生親自進行項目設計、管理、開發和制作,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通過工程實踐項目相關內容的開發和設計,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并做到融會貫通;最終通過項目的設計、管理、開發和制作,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真正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質。

《燃氣輸配工程》“興趣”與“項目”的設計

4 構建“情境”氛圍,以“學生為中心”,將教育教學過程和內容無限延伸

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絕對是“主角”,這是課程教學效果的保證,也是學生能力掌握和學習能力構建的保證。學習態度決定一切,而學習興趣決定了學習態度。

4.1 充分改革教學組織形式和手段,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整個課程教學設計中,重點以“優勝劣汰”、“段段清”考核過關、公開項目演示和答辯等措施激勵學生主動投入到課程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通過一系列教學新措施的引入以及“項目導入、任務驅動”法貫穿到教學過程中,充分直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由于采用項目組形式組織教學,項目組成員間的密切配合和充分研討、交流并共同學習是保證項目成功的關鍵,同時也達到了學習過程中暫時落后的同學能夠有隨時、方便的學習和交流對象,間接地使得學生在項目實踐中嘗到了學習的樂趣。

4.2 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學對象個體特點,在教學活動中因材施教。由于教學對象個體的差異,課程學習能力和效果必然存在差異。而如果讓教師面向每一位學生逐個輔導、逐個過關,要保證讓每位同學同步掌握過硬的課程能力,則工作量可想而知,實踐中很難保證效果。在本課程教學中,通過項目組分組實踐教學這種分層次、分階段的實施策略,取得了比較好的實踐效果。一方面,按照學生學習能力和基礎能力的差異進行合理分組,每組的項目負責人基本上都是責任感強、學習能力和基礎都比較扎實的同學,由此項目組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團隊和互助團隊,配合教師的教學和課余輔導,基本上保證每位同學都能及時掌握各階段知識;另一方面,四個教學階段逐一過關本身既是一種考核手段,實質上更是一種學習激勵手段,保障了教學各個階段效果。

4.3 整個課程教學組織營造了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得教學過程和內容都無限延伸。在教學過程中,所培育的學生興趣點有望使得學生學習、實踐的沖動和成就感“一發而不可收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個性同樣得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學習和實踐的空間和時間由課堂延伸到學生學習生活的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隨著學生學習、實踐的不斷深入,所涉及的知識面越來越廣,所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對于專業知識的探知欲使得學習內容也得以無限延伸。這種依靠學生自身的教學過程和內容的無限延伸,讓學生在“做中學”的過程中架構起了他們的知識框架和學習能力。

5 結束語

“興趣+項目模式”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當代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社會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真正體現了一體化課程設計的特點:把課程從知識型講授為主,變為知識應用型為主;把課程從理論思維為主,變為以能力訓練為主;把課程以知識、概念、定律、邏輯推導為載體,變為以完成項目任務為載體;把課程從學生被動聽講,變為學生主動參與操作,積極參與新知探索;把課程從教師講解為主,變為由教師積極引導、創造學習的環境條件為主。實踐證明:“興趣+項目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周毅,向明著。愛滿天下-陶行知文學傳記[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

[2]戴士弘著。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篇6

東風雪鐵龍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個擁有東風雪鐵龍定點、配套直接提供的一流維修設備:舉升機、輪胎動平衡機、車身校正架、烤漆房等,使用于維修業務的計算機網絡。寬敞、整潔的業務接待大廳,寬敞的維修車間,設置24個標準工位充分滿足維修作業的需要。規格齊全,優質純正的配件是雪鐵龍系列車輛運行的安全保證。東風雪鐵龍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個大型的四S店,銷售服務的車型有富康、愛麗舍,賽納,世嘉,薩拉畢加索,凱旋、C2,C4,C5,共九種車型

1.通過生產實習加深對汽車專業在國民經濟中所處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鞏固專業思想,激發學習熱情。

2.熟悉汽車修理環境、修理工具。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積累一定的知識與經驗

3,開拓我們的視野,增強專業意識,鞏固和理解專業課程

3.通過現場維修實習和企業員工的交流指導,理論聯系實際,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印證、深化、鞏固和充實,培養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后繼專業知識的學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布線

現在越高檔的車,其電控部分越復雜,傳感器越多,其線路非常繁多。在安裝時要特別注意其走向和每條線束的用途。否則就會出現線束太短或過長等問題。這要求修車師傅對車的線路走向要非常熟悉。在接插線合時要特別注意觀察對接兩個插頭孔的大小、孔位、顏色等特征。

裝儀表和工作臺

儀表總成的電路是現代集成電路,只需要將相應的插頭插在上面即可。工作臺上要安裝空調風量控制口、負駕駛位置安全氣囊和固定工作臺的支架等部件。

實習收獲及總結

總的來說這次實習給了我兩個方面的收獲:工作環境的適應與社交;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從以開始到維修車間,跟我本家的師傅的微笑就給了我實習的以個良好的開始,在整個實習過程中我除了幾次特殊情況外,每天都按時上班、下班,經常參加早會,跟大多師傅相處比較融洽,

篇7

《汽車維護與保養》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在完成《汽車發動機檢修》、《汽車傳動系統檢修》等專業基礎課后開設,為后續的《汽車故障診斷與檢測技術》、《汽車維修業務接待實務》等課程搭建專業技術平臺。本課程在專業課程設置中縱向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企業崗位工作中橫向可借助本課程學習完成獨立的汽車維護與保養相關工作任務,為其后的課程學習及畢業后的實踐工作提供直接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二、課程改革概述

《汽車維護與保養》于2014年1月立項,按照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課程先后完成了課程改革的調研階段、校企合作開發課程標準、設計教學情境工作、開發工學結合特色教材、教學資源開發工作,并于2015年3月開始進行課改試點工作,現課程已按照立項書的承諾完成全部任務,進入到最后的驗收階段。

三、課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汽車維護與保養課程經過課程改革,已完成項目立項書中的全部任務,并進行了試點實施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改革效果,現將課程改革的具體成效總結如下:

(一)更新了教學理念

1.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育人理念

為保證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其全面發展,汽車維護與保養課程設計上不但重視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更注重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與溝通能力,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養。育人以德育為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全面發展的畢業生才能適合社會需求。在課改過程中,我們深入貫徹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2.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開發理念

課程改革小組認真學習德國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基于汽車維護保養工人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理念保證了學生能夠適應將來所從事的工作,因此,課程內容選取上,我們突出使學生獲取完成此工作的過程性知識為主。

3.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建設理念

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與人才培養方案的理念,德國已采用并獲得了良好成效,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人才培養質量需經企業檢驗,只有通過校企合作進行開放式辦學,使企業主動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才能培養出企業真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4.以學生主體為導向的課程教學設計理念

設計開發了職業氛圍濃厚、工作任務明確的一體化教學情境,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使學生在真實的或“摸擬真實”的情境中完成課程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5.以行動為導向的課程實施理念

我們努力構建基于工作過程來進行行動導向的課程結構,使教、學、做一體化,以體現出課程設計的實踐性,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

(二)改進了教學方法

在課程改革實施中,我們針對不同的學習情境和學習任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果。在制訂實際檢測任務計劃和決策的教學環節中,通過師生、學生間的互動與合作,建立學習的共同體,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辯論和對話,產生思想的碰撞和觀點的交鋒,最終達成思想上的共識。

在每一個學習任務中我們都采取任務驅動法,即以任務為導向,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法,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倡導“以人為本”。教學與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學習,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提高。

(三)開發了新的課程標準

根據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和高級汽車修理工證書、汽車維護保養技師證書、配件營銷員證書等考核內容,結合企業典型案例,開發了包括課程定位、課程設計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要求、學習情境、教學模式、評價方法、實施建議內容在內的課程標準。

(四)開發了特色教材和教學資源

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在企業技術專家和校內高職教育專家的指導下開發了工學結合的校本教材一本,并在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了工業和信息化高職高專“十二五”規劃教材立項項目,職業院校汽車類“十二五”規劃教材《汽車美容與保養》一本。課程資源包括教學錄像、特色課件、演示動畫、維修資料、圖片、企業案例組成;還包括與每個教學情境相匹配的任務工單、學習手冊和特色校本教材。

(五)“學中做”、“做中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通過對企業的調研,了解企業的需求,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我們設置了不同的教學情境,每個教學情境中設置不同的任務,在每次課中給學生分派任務,采取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學生為了完成這些任務而學習,這就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性,也培養和鍛煉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我會對每個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提示引導,最終幫助他們一起解決問題,學生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和樂趣。

(六)學生參加大賽獲獎和教師參加比賽獲獎增多

2012年參加“風向標”杯黑龍江省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能大賽團體二等獎、單項一、二等獎;2012年“依維柯”杯全國高等學校汽車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大賽汽檢團體一等獎、單項一等獎,代表黑龍江參加201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場地賽汽車故障快速診斷項目全國第一名;2013年黑龍江省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能大賽團體二等獎、單項一、二等獎。

課改小組教師在2013年全國職業院校現代化制造及自動化技術教師大賽中榮獲全國二等獎;同時獲得全國機械職業教育實踐性教學成果二等獎;獲得“全國機械職業院校實踐教學能手”榮譽稱號。

(七)課程改革提高了年輕教師的科研和教學研究水平

通過課程改革項目的建設和完成,年輕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高,現《汽車維護與保養》課改小組共發表課改相關論文3篇,申請立項哈爾濱市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基金項目兩項;教改立項1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4項。

四、課程改革取得的不足之處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讓我們覺得很有壓力,也正式這些壓力給我帶來強大的動力,激勵著我們一定要把課程改革進行好。通過試點實施并與對比班級比較,我們的課程改革確實很有效果,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仍需改進的地方,我們也進行深入的反思和總結了,關于課程改革提出如下建議:

1.實訓耗材損耗嚴重

在我們實施過程中發現,實訓室的耗材如汽車使用的各種油液包括:油、變速器油、制動液、轉向助力液、發動機冷卻液等,汽車空氣濾清器、空調濾清器、機油濾清器、汽油濾清器等由于學生反復操作練習,包括課下很多同學在晚上或者節假日仍到實訓室練習,使用頻率的增加使得我們的實訓耗材損耗嚴重,在實車的很多螺栓、拉筋等很快就壞掉了。我們建議增加實訓工位數量,加大對實訓耗材的投入,同時滿足學生的練習需求。

2.網絡資源開發薄弱

篇8

一、制藥工程教改歷程

華東理工大學是教育部所屬重點院校中最早設立工科類藥學專業的學校。制藥工程專業的前身化學制藥工學專業始建于1952年,1953年開始招生。制藥工程課程的開設和講授與制藥工程專業結伴成長。乘學校課程建設的春風,制藥工程在多年積累的基礎上開始進行深入的課程建設與改革。2005年至2006年,學校對制藥工程進行了重點課程建設立項資助。2007年至2009年進行了校精品課程建設,同年獲得上海市重點課程建設支持。經過一系列的課程建設項目,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大綱、教學手段到配套管理等方面有了長足進步,完善了課程的教學目標,構建了課程完整的知識體系,優化了教學內容,提高了任課教師自身水平。

二、構建與時俱進的制藥工程課程內容

(一)緊跟制藥行業發展腳步,增加新工藝、新方法的介紹

目前,我們本科的制藥工程課程主要分為兩部分內容來進行講授:藥廠反應設備和車間工藝設計。藥廠反應設備部分根據制藥工程專業的需要,吸取化學反應工程學的基本理論,結合反應器的經驗計算方法,以反應器的結構型式為線索,擺脫繁復的數學推導,著重于基本規律的講解;闡明了理想反應器、反應器型式及操作方式的選擇、停留時間分布及測定等概念;重點講述釜式反應器的混合機理和效果,攪拌器的選型與放大、攪拌釜的傳熱及工藝計算;對管式反應器、氣液反應器、氣固反應器、流化床反應器等反應器理論和設備設計進行介紹。車間工藝設計部分主要講述車間工藝流程設計、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車間布置設計和非工藝設計基礎等內容,力求使學生掌握藥廠車間工藝設計的基本技能。制藥工程是一門藥物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學科。因此,其在與實驗室研究結合的基礎上還有適應市場、客戶及控制成本的需求,要求專業人員及時更新設計觀念、設計方法和科技知識,更要求課程教師根據行業內工程的發展,對教學計劃和內容不斷進行調整。例如,增加目前正處于研究高峰期的超臨界萃取裝置、有廣闊發展前景的膜蒸發設備及分子蒸餾設備、膜反應器及生物反應器、先進的流化床技術及流化床裝置、先進的三相床反應器研究、制藥潔凈廠房空調凈化系統、藥廠節能措施和現代“精烘包”工序設計等內容。

(二)引入GMP理念,強化藥品生產管理意識

《藥品生產管理規范》(Good ManufacturingPractice,簡稱GMP)是藥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基本準則,適用于藥品制劑生產的全過程、原料藥生產中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工序。[3]醫藥產品品種多、更新快,產量差別懸殊,藥品生產的路線也是日新月異。因此,制藥車間設計的水平和要求不斷提高。現有的課程中制藥車間工藝設計部分內容體系已經落后于制藥工業的發展,有些已經被淘汰或不符合GMP的要求。我們根據行業發展現狀,將GMP的理念引入到課程中,讓學生逐漸強化GMP概念,認識到符合GMP要求是制藥工業的發展準則。例如,《藥品生產管理規范》的第一章總則第二條明確提出了熱敏性藥物設備的規定。教師在授課中與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了解到抗生素藥物的結晶應該使用冷卻結晶器或噴霧結晶器,也可以采用真空結晶操作,這主要是為了避免藥物分解降低結晶溫度。學生在后期進行此類原料藥車間工藝設計時,就能注意到這種特殊情況,并對此類藥品的結晶工藝做出正確的選擇;以前的設計中對周圍的環境因素考慮不多,而現在的藥品生產企業必須具有整潔的生產環境,所處環境的空氣、場地、水質都要符合生產要求,生產廠房及周圍應無污染源;設計車間不同生產區域時,我們要求學生要嚴格按照GMP提出的非無菌原料藥的生產要求執行,除粗品或濃縮液、活性炭、溶劑、外包裝及其清理等置于一般區域外,其余工序均應設在30萬級區域內(即:過濾、結晶、分離、干燥、過篩、混粉、內包裝等);生產避孕藥品時,根據GMP要求,廠房應安裝獨立的空氣凈化系統,并與其他藥品生產廠房分開,氣體排放還需經凈化處理。[4]

(三)案例教學,教學相長

硝化是制藥中的一個典型反應類型,為使同學對這一反應類型有深入的了解,我們在硝化車間實習基礎上,設計了乙苯硝化生成對硝基乙苯———對硝基乙苯分離———對硝基苯乙酮氧化的大設計題目,并拆分成幾個小的分題目分組進行設計。答辯時將大題目組的同學統一進行答辯,以使學生對分題目有深入的了解,對原料藥的整個生產過程有整體性認知。我們還在前期學生設計內容的基礎上,列出了針對一些產銷量小、新藥的中試和放大的設計課題。例如,磺胺多辛車間工藝設計中增加多功能車間設計部分,使學生不拘泥于具體生產品種和規模,而是按照制藥工業常用的化學反應和單元操作,選擇不同規模的反應器、換熱器、塔以及離心機、計量槽等通用設備,更新了學生藥品生產及工藝設計的理念和思路。這類新型的設計題目對教師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要求較高,教師要先于學生進行設計題目的考察和復核。盡管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但在復核及討論過程中,教師自身的工程設計思路也更加明晰,知識也得到了擴充。

三、將“大工程”觀念引入制藥工程教學中來

大工程觀課程體系的“工程”指實踐性和創新性教學環節,即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環節等課程。而高等工程教育的本質特征則由綜合性、系統性、實踐性和創新性構成。[5]課程根據培養藥品制造工程技術人才的目標,結合工科院校特點,逐步形成了制藥工程課程體系。該體系結構為:課堂理論教學—校外實習(實踐教學)—畢業設計(課程完成后的總結性教學)三大板塊。

(一)與生產緊密結合的實踐教學

工程類課程教學要以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為核心目標,在強調對基本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的同時,更加強調與一線生產實際的結合,實習通常作為學生貫通專業知識和集合專業技能的重要教學活動。[6]作為工程類課程,我們非常重視實習這個教學環節。為此,我們設立了兩個階段的校外實習。其中認識實習是在學生學過基礎課程但尚未學習制藥工程前進行的。在這個階段,學生對制藥過程不熟悉,通過認識實習可以對原料藥車間的各種單元操作、車間布置直觀接觸,為后面的制藥工程課程學習奠定基礎,激發課程學習的興趣。第二個階段為畢業實習階段。此時,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教師在生產實習過程中會有意識地提出藥廠生產涉及的工藝路線、原料和設備選擇、產品精制、車間管理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現代化藥廠的生產和精制設施與裝備,關注原料藥質量生產管理規范在工廠的具體實施情況,有機會時還會要求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生產操作,使課堂內容在實際的經驗中得到加深和升華。學生通過對典型的原料藥生產車間的生產流程、生產管路的排摸,繪制工藝流程圖和設備流程圖,盡可能多地收集制藥工程課程設計數據,并對現代化制藥車間布置獲得初步認知。在學生收集到的生產現場數據基礎上,教師歸納提煉出設計題目,要求學生將生產實習中的內容與工藝設計相結合,作為設計階段的實際任務。

(二)強化課程設計,引入工程軟件

近年來,一些院校的制藥專業學生的畢業環節內容都以參與教師的藥物合成科研課題為主,學生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缺少工程設計的訓練。而進行物料、能量衡算和工藝設備選型、繪制出初步設計階段的帶控制點的工藝流程圖、車間布置圖、設備裝配圖等工作是工程應用型人才所必備的基本能力。為此,我校專業培養方案在第七學期安排為期4周的小設計,在第八學期安排為期22周的畢業大設計與制藥工程課程相配套,形成“大論文小設計”或者“小論文大設計”的格局,學生同時得到藥學科研及工程設計的全面訓練。

無論大設計或者小設計都是在學生完成專業理論課程后才安排的教學環節,是在前期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在真實的原料藥車間工藝設計過程中將工藝流程設計、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車間的“精烘包”設計和管道設計等知識融會貫通。畢業設計是同學們在原料藥廠畢業實習后進入的,由指導教師根據實習內容或自擬設計題目布置設計任務書。學生先進行文獻查閱、外文翻譯等前期準備工作,在第七學期寒假前進入課題工作階段。承擔制藥工程課的教師都會參與指導學生設計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加強課程設計內容講解,重申課程中的有關概念,著重培養學生應具備的工程制圖能力,使設計與課程相互呼應,相輔相成。學生通過設計環節的鍛煉,加深理解制藥工程的理論,并將之運用到實踐中去,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制藥工程設計可以借助計算機來輔助教學。應用多種工程軟件可以較好地解決制藥過程研究、開發、設計、生產中的問題。設計中一般會使用到PROII、AutoCAD等工程計算、設計和繪圖軟件。CAD繪圖軟件在設計中引入得比較早,前期也有相應的課程作為應用基礎。目前在畢業設計階段,同學們都使用CAD軟件來繪制帶控制點的工藝流程圖、重點設備裝配圖和車間布置圖。而針對塔設備或一些帶循環控制的計算,他們也會應用PROII等計算軟件。這些軟件的應用可以使學生以較少的精力去完成較復雜的計算和繪圖任務,而將主要精力集中于解決工程問題上。

答辯是這一設計環節的主要考核手段。原有的答辯方式主要是教師問學生答,后逐步改為全體學生參加,由學生自己敘述在設計過程中應用到的公式和原理,給出選用手冊和參考資料,并對照設計說明書及設計圖紙,完整表達自己的設計方案,講解自己設計的特點,重點突出自己的創新性,根據設計中給出的成本核算,對設計的車間進行經濟分析。這種答辯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設計后期仍然可再進行方案比較,大大增強了學習主動性,也使學生能在正式進入生產企業工作時更快融入,工作更有開創性。

四、教學手段的綜合利用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制藥生產實踐密切相關,并涉及大量的制藥生產設備的相關知識。學生此前從未接觸過藥品生產,文字性質的描述或者圖示的方法不能有效地提供工程信息,學生對工程設備的操作狀態及結構沒有直觀的認識。教學實踐證明,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將教學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屏幕上,可以最大限度彌補學生工程觀念不足的問題。本課程組織任課教師對上海及外省一些大型制藥企業進行調研,并以工程為主線結合制藥理論制作了多媒體課件,為原本枯燥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鮮的內容。課件使用動畫演示各種制藥設備的原理,可使學生看得清、搞得懂。比如,新型的膜蒸發設備采用動畫演示,學生先前通過圖片了解了設備的主體結構,再看動畫,就會感到復雜的機械原理變得淺顯易懂了。我們還將藥品生產企業原料藥生產的實際操作過程以及車間的布置穿插在課程教學中,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篇9

[關鍵詞] 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工程特色;科學訓練方法;生產工藝;車間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4[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2(c)-124-02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 discuss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LIU Xianjin, LI Jiaming,LI Chuanrun

(College of Pharmacy,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31,China)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is the bottleneck in teaching result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in the fields of concept innovation, design innovation and method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 The teaching link of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Project features; 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s;Production process;Workshop design

制藥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是其教學計劃中最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分析、解決制藥過程中的工程、科研、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工程設計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訓練,還能夠培養學生正確思考、處理問題的方法和嚴謹的學習及工作態度。畢業(論文)設計也是學生即將完成學業的最后一個環節,它既是對所學知識的全面檢驗、總結和綜合應用,又為今后走向社會的實際工作奠定一個良好的開端[2]。筆者將對制藥工程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的內容和方法從理念創新[1]、設計創新、方法創新三個層面上進行探討,力求完善制藥工程創新人才的培養體系。

1 教學理念上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1.1 在教學理念上

以新的“學生―醫藥工業發展―醫藥工業實踐” 三個中心代替舊的“老師―書本―課堂” 三個中心。改革教學方式,鼓勵以學生為主導的自助式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

1.2 培養創新意識是工程能力提高的核心

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有創造性的思維可發掘。教師指導作用是引導學生突破對實習產品的思維定勢,鼓勵設計創新。優秀的畢業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對知識掌握和運用的熟練程度,并可以使學生的設計思路和創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現。優秀的設計方案還能夠推廣應用。

2 選題注重突出工程特色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全國制藥工程教學領域的工作者在教學各環節都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然而,根據2009年全國制藥工程教學研討會獲悉的信息,也發現存在如下的一些共性問題:即制藥工程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的工程特色不夠突出,生產實習靠短期見習完成;既具有工程教育背景,又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數量偏少;在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中,學生做工程設計的比例偏少,僅20%左右;多數進行專題實驗,依據實驗數據,撰寫畢業論文等。諸多問題主要歸納為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的質量不高而使得制藥工程專業的工程特色不夠突出這一嚴重問題。由此可知,制藥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是目前嚴重束縛制藥工程專業教學效果的瓶頸。因此筆者認為必須從以下幾點對制藥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進行具體的嘗試和改進:

2.1 確定提高學生工程能力主題思想是畢業實習的根本出發點

制藥工程專業開設的專業課及專業基礎課有化工制圖、化工原理、藥用高分子材料、藥劑學、制藥工程、藥物分離技術、藥物合成反應、化學制藥工藝學等等。然而,筆者認為制藥工程專業學生通過畢業(論文)設計中的工程設計過程是鞏固和獲取各專業課及專業基礎課知識及相互聯系,提高學生工程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筆者建議在師資力量允許的情況下,制藥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應全部進行工程設計。將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緊密結合,以實際應用問題推動設計創新,邀請藥廠工程技術人員和設計專家到校任兼職教師,一起指導畢業設計。在畢業(論文)設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使學生逐步樹立工程觀點,提高工程能力。

2.2 狠抓工藝和設備兩條主線是提高工程能力的科學訓練方法

在畢業(論文)設計教學內容中構架新的知識體系,堅持選題科學性、內容系統性、知識前沿性、理論新穎性和原則規范性,構建優化的工藝設計知識結構。選題與過程應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工程實例培養、訓練學生使用工程理論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工程設計方面的選題主要有:某藥物成分的提取、分離、合成工藝設計;某藥品劑型的工藝設計;某藥品劑型生產設備及廠房設計;某藥品生產設備的再驗證等。通常,制藥工程專業學生從大四下學期開始,本科生集中進入畢業(論文)設計階段,一般學校都安排16周左右。以具體的產品為載體,按照藥品生產過程的工藝流程及單元操作過程,開設綜合性、創新性實踐,使學生掌握不同藥品的生產工藝及工藝控制要點,培養學生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突破重點、難點和薄弱點是提高學生工程能力的關鍵

通過各種工程設計的選題,要求學生掌握、串聯和突破各專業課的知識重點,通過工程數據的計算、訓練來化解工程計算這一知識難點,通過工程中的非工藝設計條件的處理和解決,彌補交叉、邊緣知識的薄弱點。注重討論式和參與式教學方式,注重實踐性教學方法。訓練和提高制藥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能力。

2.4培養動手、觀察、分析、綜述四種能力,促使工程能力的提高落到實處

在工程設計的所有題目中,有關某個藥品的生產工藝及車間設計方面的題目所涉及的專業課內容最多,因此,筆者以年產一億粒胃康靈膠囊的生產工藝及車間初步設計為例重點介紹其設計的基本程序及涉及到的專業課。

2.4.1 胃康靈膠囊是一種中藥復方制劑,其生產工藝包括前期的中藥預處理和劑型生產兩大工藝內容。在生產工藝設計過程中,要進行充分比較,尤其注重前沿工藝技術的應用。最終確定最優工藝路線。專業課涉及到中藥學、中藥炮制學、藥劑學、藥物分離技術、制藥工藝學等課程內容。

2.4.2 根據確定的生產工藝,選擇各工藝所需設備。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重點掌握選型原則,掌握所用藥物的物料衡算和所選設備的能量衡算,學會依據選型原則中的計算數據和GMP中的具體規定,擇優選擇所需設備。畫出工藝布置框圖、設備布置圖。專業課涉及到化工制圖、化工原理、制藥工程原理及設備、藥事法規等課程內容。

2.4.3 根據已選工藝和設備,確定所用車間的整體布局。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重點掌握車間布局的原則,學習管路設計,學習空調系統的選取,學習空調凈化系統設計,熟悉藥品生產過程中的三廢處理,畫出車間布置圖、車間風管布置圖。專業課涉及到化工制圖、制藥工程原理及設備、藥事法規、化工原理、三廢處理等課程內容。

通過上述工程設計課題的完成,學生們復習、掌握了專業課的知識,掌握了各專業課在工程設計中的地位及相互間的聯系,明確了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習重點和今后實際工作的重點,將制藥工程專業的工程特色落到實處。

3 教學途徑、手段多樣化,實習、參觀與論文同步進行

在進行工程設計的過程中,根據選題,確定基本思路,通過互聯網,獲取豐富的資料。

3.1 校內論文

50%學生在校內由導師的科研項目組進行以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畢業論文工作。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學校的各項實驗設備,完成藥物合成、提取、分離等工藝過程及各種劑型的工藝和車間設計。融會貫通專業知識,熟練使用計算機、互聯網,熟練使用CAD畫出生產工藝圖、設備布置圖、管路布置圖、車間布置圖。在論文開題報告和答辯環節,要求學生將設計內容做成課件,通過多媒體系統演示并表述設計全過程,通過自己歸納、介紹及評委和聽眾點評、提問,完善、鞏固專業知識。實現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有創新性成果。

3.2 校企結合

還有50%左右學生因已與就業單位簽約,本人及就業單位都希望先期進入應聘單位實習工作,就采用校企結合的方式,在就業與實踐教學基地(科研院所或制藥企業)進行制藥過程的研發與應用方面的畢業設計工作,由校內和科研院所或企業組成雙師型論文指導教師隊伍。這部分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就業或實習單位的生產情況,選擇有關的工程設計題目,在就業單位一邊工作,一邊理論結合實際,完成設計。這部分學生普遍積極性高、論文的針對性強,既使得論文數據具體、設備及設施真實,又借助老師的幫助,提前進入工作狀態,增強了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3.3 組織參觀

為了強化制藥工程專業的工程特色,在畢業(論文)設計教學過程中,當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組織制藥工程專業學生參觀各種設備一應齊全的全國性制藥機械展覽會和具有一定特色的藥品劑型展覽會。使學生們對專業課中學過的制藥設備及工程設計中用到的制藥設備的工作原理、應用范圍及操作方法有一個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以便學生們進入不同制藥企業時,適應能力強,專業特色鮮明,角色投入迅速,能較快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

4 結語

筆者按照以上程序和內容指導了若干屆制藥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設計,學生們普遍感到收獲很大,各門專業課不同的知識點通過工程設計有機地串聯起來。并且通過論文撰寫,掌握和總結了大型工程設計的思考方法和程序。增強和提高了制藥工程專業畢業生的適應能力和工程素質。

制藥工程專業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專業,有著美好的發展前途,對發展制藥行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也會對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作出貢獻。我們所有從事該專業教學的工作者必須認真對待在專業發展過程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出現的各種問題,我們將努力探索、不斷改進。相信只有作好充分準備,制訂切實可行的對策,才能確保制藥工程專業向著我們預定的目標走上成功之路,越辦越好,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認可。

[參考文獻]

[1]張英.中藥制藥工程原理與設備教學方法探討[J].教育縱橫,2004, 2(7):31.

[2]祝宏,劉永瓊,巨修煉,等.制藥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模式的創新及實踐[J].藥學教育,2005, 21(5):17-19.

[3]歐陽臻,寧德剛,徐衛東,等. 制藥工程專業實驗和實踐環節教學改革的探討[J]. 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26(4):71.

篇10

關鍵詞:計算機實驗室;布局;建設

中圖分類號:TP3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4—0000—02

一、引言

目前,高校計算機實驗室已非常普及,甚至二級學院根據本專業性質也建立面向本學科的計算機實驗室。建設中以兄弟院系實驗室布局為參考藍本,重點介紹自建公共計算機實驗室的情況,從實驗室房屋結構合理化利用、布局設計、信息點布置、安全性、經濟效益一整套建設思路展開論述,最終完成自建公共計算機實驗室。

二、建設工作思路

(一)明確目的,分析難點

信息工程學院下設兩個系5個專業,擁有計算機實驗室5個,專職實驗人員2人,計算機196臺,承擔全部專業的公共基礎、部分專業課及課程設計實驗任務,開設課程任務繁重。為此,計算機實驗室急需解決二個問題:第一、盡快將學校新招標到的64臺計算機投入實際使用,解決全部課程設計場所問題;第二、在人員、經費緊張的提前下,設法改變實驗室緊張的局面。于是,作為專職實驗人員,有機會全權負責,自己動手建設計算機實驗室,時間為兩周。綜上分析,認為公共計算機實驗室建設的難點應放在精心布局設計和實施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把64臺計算機布置在一個面積相對狹小的實驗室內,使其要滿足容納學生多、實驗環境好、人員和設備安全性高的要求。

(二)走訪調查,理清思路

為保證實驗室的建設工作高質量的完成,精心組織了自建小組:選擇4名學生志愿者加入。為此,專門抽出1天時間到兄弟院系去參觀走訪,以獲得更多的經驗。經過走訪,收獲頗多,但也了解到自建計算機實驗室未有先例可循,都是承包于網絡公司。現在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理清思路,有計劃實施是必要的。為此,特制定了實施計劃,如圖1所示。

(三)測量場地,確定布局

通過院系走訪,結合工作積累,對建設計算機實驗有了整體思路。接著便是按計劃有效實施。完成場地測量后,結合實際面積考慮布局是必要的。

計算機實驗室的布局方式取決于電腦桌的擺放位置,電腦桌位置的合理性決定了實驗室的整齊性、可容納學生數量的多少、實驗環境的好壞、人員和設備的安全系數。目前,一般公共計算機實驗室布局方式主要有兩種:縱排式和橫排式。

1.縱排式布局。縱排式布局方法是公共基礎實驗室的常見方法,尤其是空間上比較小的實驗室,這是一種有效的合理布局。具體表現為:教師用機擺放在實驗室的最前面,每排由若干張電腦桌串聯組成,如圖2所示。

2.橫排式布局。橫排式布局方法也是公共基礎實驗室常見的。適合于有較大空間的實驗室,這種排列方式的優點是學生都面向教師而坐,授課非常方便。所有的電腦桌擺放都與講臺平行,如圖3所示。

綜合分析,縱排式和橫排式布局在教學輔導、空間利用率、布線難易度、美觀度、輻射性、過道設置等方面各有優缺點,但結合具體實際,只有選擇縱排式布局方式,才能滿足實驗室整齊性好、可容納學生數量多、實驗環境好、人員和設備的安全系數高、空調設備安裝位置便宜的要求。最終布局效果如圖4所示。

(四)精心定制,充分計算

確定了布局方式,就要考慮實驗室中重要設施電腦桌的定制。結合實驗室房間結構、面積、電腦主機尺寸、電腦桌易發故障及計算機維修的方便性,精心設計了電腦桌。具體表現為:對電腦桌尺寸進行適當縮小,采用一托二1500mm(長)×600mm(寬)×750mm(高)規格;鍵盤托架采用優質鋼珠滑道;實驗桌改用桌面預留150mm(寬)×150mm(深)線槽和合適位置開Ф150mm圓孔,每個對應機位加蓋板,且采用直接外翻式合頁裝置,可以不用移動電腦桌翻開蓋板進行線纜裝、修;鼠標位置進行磨砂處理。

布線中離不開線槽,尤其在匯聚處更是會有多根線纜匯合。考慮美觀及線纜被踏壞的可能性,專門定制了兩側帶耳朵的150mm(寬)×50mm(高)“n”形不銹鋼槽。

電源線、插線板、空氣開關動力供應裝置是不可或缺的。必須根據計算機工作負荷和布線方式,考慮線纜、空氣開關、插線板等的規格及用量,經參閱《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2008)、《電工技術手冊》及向電工房專業人員交流最終選擇:線纜采用熊貓牌國標BV4平方單芯銅線50米/卷裝,紅、藍、雙色各1卷(用于主干線)、BV2.5平方單芯銅線100米/卷裝,紅、藍、雙色各1卷(用于插線板);插線板采用子彈頭牌TS—401(20A)三芯無線五位插孔32個;空氣開關采用正泰牌NB1—63(改型后)4P C63 6KA 1個(用于總電源控制)、DZ47 2P 40A5個(用于控制每一排計算機及交換機)。

網線、交換機、機柜是組成局域網絡的重要設備。經調研產品性價,最終選擇TCL305m/箱網線5箱、H3C S1024R系列24換機3臺、普通450mm(長)×600mm(寬)×750mm(高)四層機柜一個。

(五)準備就緒,精心施工

在建設計算機實驗室過程中,應根據計算機擺放位置確定信息點的位置,充分考慮電源線、網線布線的合理性、安全性、可靠性,因為線纜的敷設直接關系到計算機實驗室建設的質量。

1.電源布線。電源布線采用分組點接法并對其加以改進。實驗室電源線路可分為4組,每組由一個空氣開關控制16臺計算機,在串聯的電腦桌線槽中每隔1.5米左右接入一個插線板,連接處用嘴鉗將線纜繞實,并用150W外熱式烙鐵將連接處焊接,之后用絕緣膠布包扎,最后將插線板固定于電腦桌線槽中,這樣便可通過實驗桌圓孔連接計算機電源線,注意拉向電源總控處要預留一定冗余。

2.網絡布線。網絡線的布設首先要考慮的是對交換機采用何種方法管理。現在計算機實驗室一般都將交換機集中擺放在一個專門機柜內,這樣可大大方便管理。布線時網線的兩端貼上清晰的標簽,標明始端和終端位置以及信息點的編號。另外,網線兩端的RJ—45頭一定要按照標準制作,便于日后網絡維護。考慮到網頭易壞的特點,不僅對每個信息接入點多留30cm左右的冗余,而且還要預留備份網絡,每組增加2根,以最大距離進行保留,以備萬一。

3.線纜測試。在鋼槽扣線之前,必須對線纜進行連通性測試。用萬用表測試每個插線板連通狀況及主干線的連通性,不合格者嚴格排除;用測線儀測試每個信息點的網線,確保網絡暢通,為計算機系統的網絡同傳打下基礎。測試工作完成以后,進行線槽安裝固定,考慮鋼槽拐角鋒利,對線纜采用布條包實,防止劃傷線皮。然后安裝配線盒、空氣開關,并按正確控制排號連接動力線纜。

4.系統調試。電源開通,進一步對電源動力進行檢查,用電筆測試每個插線板孔。順利通過電力測試,隨即,將64臺新計算機全部安裝到位,用事先準備好的母機借助網絡同傳功能完成計算機系統的安裝,最終,64臺計算機系統均可正確工作。至此,一個計算機實驗室的建設工作已經完成。

三、總結

實踐證明,只要重視每個環節,自己動手也可以建設一個合理、高效、可利用的實驗室。經過市場調研,自己動手建設計算機實驗室不僅可以有效的節約成本,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譚建偉,王若霞.局域網組網技術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0

[2]蘇彥君.下一代計算機機房建設與管理模式探討[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9,7(5):145—146

[3]劉偉.計算機房的優化管理設計與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3):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