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教學經驗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30 00:10: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校教育教學經驗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校教育教學經驗總結

篇1

   20xx年9月,我縣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數年來,在市教科所、縣教育局的直接領導下,緊緊圍繞教研室“研究、指導、管理、服務”的工作宗旨,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學校、以課堂為基地,以推行新課標、使用新教材為重點,以不斷提升教科研能力為手段,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發展變化,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收獲成績的同時也面臨困惑和問題?,F將我縣小學語文教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小語教學基本現狀

   1、語文教學發展不均衡。無論是辦學條件、師資水平還是教研力量,從總體上來看局直學校高于鄉鎮學校,縣城學校高于農村學校,平原學校高于山區學校。

   2、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從年齡結構看,青年教師聚集在縣城及周邊,邊遠學校教師老齡化嚴重,多年沒有新鮮血液的輸入;從學歷結構看,高等院校畢業生嚴重匱乏,中青年教師初始學歷大多是中師,還有相當一部分民辦教師;其次,教師整體缺編,后續學習不足等等,這些因素都嚴重制約著課改向縱深發展,后勁不足。

   3、學科教學喜憂參半。隨著課改的縱深發展,教師的教育觀念、課堂教學、專業水平、教研工作、學生發展等方面相對于以前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教育觀念的重大變化,是課改多年來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收獲。新課改強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強調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特點等等,這些理念都為教師所接受,并主動的付諸實踐,大膽嘗試與探索。教研工作方面,縣、鄉、校三位一體教研網絡已基本形成,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教研校長、組長,骨干教師。

   發展中,有成績,也有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課改理念接受易,實施難。導致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形式,忽視了內容;注重了語文的人文性,卻又輕視了它的工具性;注重了小組合作,卻忽視了靜思默想等等,致使語文教學整體效果不高。二是教師的專業水平亟待提高。教師學科知識老化,文化底蘊不高,后續學習不足,導致汲取新知識和創新能力弱。三是新的教育評價體系滯后。受高考、中考選拔考試的影響,小學也在被各種名目的考試所侵蝕。這就造成,學校管理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盯考試成績緊,研課堂教學輕;一線教師教材解讀多,實踐活動少,課外閱讀量嚴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課改工作的推進。

   二、主要工作

   1、加強培訓,積極探索教育的新方法。

   一是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對教研工作的認識,提升教研能力。增強服務意識,深入課堂,指導、研究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積極參加省市活動,做好會議精神的學習和落實。積極參加教研室的內部學習,做好主題發言。

   二是抓好各種培訓工作。首先抓好教研組長培訓工作。制定《學校語文教研組長培訓方案》,組織教研組長開展理論學習、教學實踐、課題研究等活動,加強教研組教研活動有效性的研究,進而提高學校教研活動的質量。同時,做好教研組、教研組長的評比工作,出臺了評價方案,每年年終開展先進教研組、優秀教研組長的評比工作。其次抓好教材培訓工作。針對部分教師對新課改理念缺乏系統了解,對新課標缺乏認真研讀,語文課堂教學盲目性和隨意性較大,語文教學的高耗低效現的現象,在抓好教材一次培訓的基礎上,進行多次培訓。采取集中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以校本培訓為主;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相結合,以學科培訓為主。制定切實的學習與培訓計劃,要求教師認真研讀《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做到在實踐中消化,在學習中實踐,堅持理論指導下的有效的課堂教學。重點抓好教師培訓工作。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是教師,本著“先訓后教,邊訓邊教,邊總結邊提高”的原則,通過實踐探討、專題講座、行為反思、案例分析、觀摩錄像等培訓,教給教師掌握實施新課程的有效教學方法和手段。

   2、聯系實際,深化我縣小學語文課程改革。

   結合每學期的常規調研活動和各種競賽及研討活動,針對我縣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開展語文教學研究工作。如,“讓語文教學回歸本體”、“語文讀寫結合”“如何上好常態課”等方面的專題研究,探索“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路子,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實踐“務本、倡簡、求實、高效”的語文教學。

   3、常規視導,指導、服務教學實踐。

   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實驗的基本途徑,只有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新的教學行為,課程改革才能取得實效性發展。每學期,我們都深入課堂,聽課100余節,課后研討30余次,涉及識字課、閱讀課、口語交際課、作文課等課型,不但落實了教研員自身的服務職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教師教法與學生學法,幫助教師形成由主客體關系轉向相互交往關系、由以講為主轉向合作探究為主、由接受學習轉向發現學習、由“復雜化”教學轉向“簡單化”教學,回歸語文本色等新的教學觀念,把新的教學評價觀貫穿于對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引導學校和老師改變評課方法,從而改變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4、送教下鄉,促進學校均衡發展。

   為進一步推動薄弱學校教師專業的發展,帶動更多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的研究,促進廣大教師專業技術的提高,有效緩解小語教學發展均衡的現狀,每學期,我們都抽調部分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進行送教下鄉活動。通過上示范課、評課、經驗交流和教學反思等形式,營造教研氛圍,提升教研水平。

   5、以賽促研,打造教師專業化隊伍。

   為積極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探討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策略,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加強各校之間教學經驗的交流,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每兩年一次舉辦縣教學標兵評選工作。評選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各鄉鎮校組織初賽,擇優推薦一位選手參加復賽;第二階段由教研室根據地域分片組織復賽;第三階段組織決賽,觀摩教學,課后研討,教研員評課。通過這個平臺,全縣涌現出了一大批能教能研的優秀教師,在各個領域發揮著引領作用。

   三、今后工作的重點

   1、繼續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切實研究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

   2、加大對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以點代面,整體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3、從學生和教師的發展維度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豐富已有的有效教學的理論探討與實踐研究。

   4、舉行各種教學研討活動,切實促進教師素質整體提高。

小學語文教研組教研總結精選范文    一學期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并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扎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五環節的考評主要形式有以下四個:

   1、自檢——管理上,努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要求每位教師對照有關制度,檢查自己所有的職業表現是否規范、得體。

   2、互觀——由組長牽頭,組員間互觀交流,取長補短,加強隨機教研。

   3、校查——a隨機查:管理人員進課堂(通知聽課、推門聽課、跟蹤聽課),聽課、看教案、查作業、查學生學習習慣、態度、效果等一條龍式的檢查。b集中查:每月對不同年級、不同常規項目集中抽查。

   堅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組活動,矯正疏漏,拋磚引玉,反饋考核情況,并將常規五環節量化在校園網,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規工作抓嚴、抓細、抓實,促進教學管理的良性循環。

   全體語文教師從點滴入手,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分層設計內容豐富的課外作業,教法切磋,學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隨機教研的話題,新老教師互學互促,扎扎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對本班前后5名學生跟蹤調研,細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學生的情況,找準今后教學的切入點,查漏補缺,培優輔差,立足課堂,夯實雙基。學期末,我們舉辦了第三屆寫字等級評定活動及三——六年級每班10人參加的想象作文競賽,并召開了起始年級與畢業年級的家長會,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進每位學生的成長。

   與此同時,我們統籌安排學生在校一日活動,課外興趣活動有組織、有計劃,時間、內容、老師、場地均得到落實,各興趣活動期中組織匯報表示,12月底結合迎新組織展示。學生在多樣的興趣活動中不僅鞏固、運用了所學的知識,也為今后構建新的知識結構,提高實踐、應用能力,適應時代挑戰奠定了基礎。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學語文教研組教研總結精選范文

   本學期語文教研組的工作指導思想是,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根本,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為主導,狠抓常規管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穩中求進,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力求完美,教師的教學科研、學生的學科競賽及考試成績均有長足的進步,取得了一定成績。

   本組工作有活力,人人有朝氣,也有創新精神。組員們善于鉆研,勤于探索,認真備課,精心教課;在歷次教案、作業檢查中得到了學校的表揚;在多次學生問卷中,優秀率也均居各學科之首,深得全校師生好評。尤其是面對中考,他們穩扎穩打,抓基礎,抓讀寫,練內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教學、教研以及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方面作出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一、教研組平時狠抓教學常規及常規的檢查落實。

   1、備課做到四個“精心”。每位語文教師都能精心制訂教學計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心選擇教學方法,精心設計題型訓練。統一了備課規范,依照學校教導處要求,每位老師備課均寫有預設教案。每課時都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作業布置、板書設計、教后感等。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個方面,教學過程包括內容設計、訓練設計、方法設計三方面,在設計時內容,都能認真鉆研大綱,教材,緊扣教學目標,做到以綱為本,以本為本,以綱扣本,把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學法指導時,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際動用能力。做好各課組的組織工作,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做到統一思想,統一進度,統一練習,特別是在備教學目標,備學生練習,備教學方法時能集思廣益,取長取短,同時通過集體備課,及時了解教育教學情況,針對教材的特點,不斷地進行探索、改革、創新。備課時,我們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文道結合;結合我校“書香校園”的辦學理念,教學中隨時注重人文滲透。

   2、在上課上,我們全體語文教師繼承傳統教學法,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堅持做到“四為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全面育人為主旨。做到“四突出”:突出啟發式教學,突出因材施教,突出興趣激發,突出教書育人。為了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我們改變以教為本的舊觀念,樹立“以學為本”的新觀念,針對教材內容、目標、重點、難點、研究教法與學法,著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努力做到課堂訓練落實,提高單位時間內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公開課,課課有課件。提倡先學后教的策略,這樣,教師輕松,學生也輕松。

   3、我們能根據教材的特點,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在布置作業時,以減輕學生的負擔為準繩,認真取舍,精選適量的作業,以課文為主,因人而異,不搞題海戰術。作業批改及時,認真,保證當天完成,作文在做后三天批完,決不積壓,并規范化。認真批改,并在此基礎上及時講評,及時反饋。教研組月檢查,都合格。

   4、本學期,我們都能根據學校常規組織考試,并能寫好質量分析報告。本學期期末考試仍然實行聯考或統考,三個年級的語文成績較好。我們在復習時對備課組模擬練考提出要求:一要所有題目均為原創,二題量、難易要適度,三題目要有一定新意。從學生的反饋來看,收效顯著。

   二、顧全大局,抓好每個年級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重視校本教研。

   1、按照學校統一安排,把滿足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需求作為教研工作的立足點和著力點,強化教學質量意識,牢固樹立改革意識和服務意識,堅持與時俱進,通過課題研究和校本教研,促進語文教師的發展和教學成績的提高。語文組各位老師都能模范遵守教師職業道德、依法治教、嚴謹治學、團結協作、開拓進取、和諧奮進,積極地開展工作。每個教師都要承擔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組織本教學班學生參與活動,并擬寫出小結。

   2、認真學習新課標,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工作。開學之初,我們每位老師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了解了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我們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每節有教學反思,每月有教學總結,間周開教研組會,組織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撐深化教育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注重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為主,注重尊重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將教學工作與科研有機結合,教學改革和教學科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出路。教師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和思考實踐,認真開展集體備課交流活動,重點研究在新課程實施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如何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變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通過交流提高了教師們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成績顯著提高。語文組每位老師都定了一份語文教育教學刊物,及時了解語文教學的動態和教改趨勢,開闊視野拓寬語文課改思路,并在校內建立了語文教師資料庫,實現了資源共享。

   4、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開學以來,為了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營造書香校園,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語文組協助我校舉辦了各種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去探索學習,拓展視野,豐富生活,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到生活中去解決課堂上產生的疑問。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為樹立大語文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了基礎。引導學生將文學融入生活,讓文學的靈動提升生命的質量。各班內都成立了圖書角,并將學校圖書室開放,定期帶領學生上閱讀課。

   5、重視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優勢。本期我們重點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課堂教學中的困惑,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思考如何創設情境,讓學生多動、多思,展開聯想,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如何讓教師教學行為的發生顯著變化,由“灌輸”轉變為“探究”,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效果。在常規教學中我們互相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期中(末)考試備考工作中,彼此出謀獻策,資源共享,力求提高我們的語文整體成績。在復習備考時,更是愉快地分工合作。先集體備課,確定復習的計劃和方案,然后彼此分工充分準備,整個備課組人人出謀獻策,提前準備相關資料,使復習備考的過程能講練結合,有序進行。

   重視關注初三語文教學,組員都能群策群力,為初三教師出謀獻策,提出寶貴的教學意見。

   三、組織本組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教研學習活動,還參加名校教學模式的學習和討論,并攥寫洋思中學教學模式視屏觀后感受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效率。

   本組教師和其他組一樣,每次參加完教研回來都要寫一份教研記錄。每個教師看完教學實錄后,都能認真撰寫總結反思,交給教務處存入個人檔案。從老師的作業可以看到他們感悟很深,他們深深認識到:“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的辦學模式是洋思人致勝的法寶,也是同行學習的典范。洋思決策人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都是仁慈的,心是滾燙的,時時處處都透著人文性的教育關懷,因為他們深知,只有對學生投入真誠的關心,才能幫學生找回自尊和自信,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才能讓家長滿意;只有對教師傾注熾熱的關懷,才能催發教師源源不斷的工作熱情,才能感動教師不遺余力,永不停止地奮斗。帶著對“有教無類教育思想的繼承”,帶著“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的使命,他們大膽提出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一響亮的口號,克服困難,廣納教不好的學生,面對眾多基礎差但求知欲強烈的學生,為了實現對無數家長所許的承諾。

   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我們的理論水平仍存在著欠缺,在下學期我們將更一步鼓勵教師多多地閱讀教育刊物,多寫寫教學反思以進一步提高理論的素質,以理論來指導、武裝我們的實踐。

   2、今后語文教學一定要扎實學生的語文基本功,特別要重視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積累和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積極開展課前“一分鐘演講”活動,積極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豐富學生的內存,激發學生寫作和口語表達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篇2

一、加強組織領導,重視隊伍建設

1、組建機構。我校一直把如何開展環境教育列入重點,并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由校長親自任組長,由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負責全面組織實施工作,組員由中層干部、大隊輔導員、班主任、部分任課教師組成。通過2001年的實踐,我校領導充分認識到環境教育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2002年加強力度爭取取得更好的效果。

2、重視隊伍建設

我校領導重視增加領導班子和全體教師的環境教育的理念,積極動員全體教師參加高一級學歷進修深造。通過學習提高環保理念。領導成員中就有三人參加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班的學習。同時還得到了兩位高校教師裴文敏教授、黃小蓮講師的指導,也得到了杭師院與浙大的大力協助,并對學校環境輔導教師作了專門指導。

二、全員滲透環境教育思想

全員滲透環境教育指除校長切實負責起學生環境教育的責任外,全體教師積極參加環境教育的校本課程開發,各科教師以至職工都參與環境教育實踐,形成一個積極的“軟”環境。

我校建成由校長、骨干教師、團隊干部、班主任相結合的實施網絡,定期召開會議,制定環境保護及綠化美化環境的工作計劃,撥出綠化專款,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并開設環保興趣小組,使環保工作達到了“無處不教育,無處不管理,事事有章法,人人有職責”的局面,逐步使環境教育向科學化、規范化邁進。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學校定期組織教師學習環境保護的有關知識,提高廣大教師的環保技能,使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得以轉變,環境意識得以增加,教師們能充分認識到新時代對學生開展環境教育關系到我們國家的生存,人類的發展,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是素質教育的需要,并把這種認識變成教育的具體行動,從而成為環境教育中教與學雙方面中的主動者,為環境教育開展提供重要前提。

三、全過程滲透環境保護意識

(一)學科滲透

在小學進行環境教育,其深度和廣度都是基礎性和啟蒙性的,使學生對環境有個初步了解,雖然沒有專門的環境教育課,但我校要求每位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適時滲透環境教育,增強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把環境教育活動納入學科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結合學校原有課程,有意識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愛護潔凈環保教育;如數學中的校門口廢氣排放量的調查統計,語文中的環保廣告詞的編寫,勞技課中的利用廢物制造而成的“瓶娃娃”和筆筒等等;二是結合鄉土教材,專門開設環保課;三是利用周一晨會和周三下午興趣小組進行環保小分隊活動,交流、評估、布置與輔導,同時提供榜樣,樹立典型,期末評比“環保小衛士”。

(二)在活動中滲透

1、通過報告會。我們邀請了環保局專家對全校師生進行了環境教育專題報告會,使師生對環境問題有了新認識。

2、在全校的班隊課上進行我國環境形勢、環保知識競賽,分年級進行調查研究、野外考察:①由一、二年級組織公園植物環境調查,

②三年級組織進行廢棄物情況調查,

③四年級進行學校噪音情況調查,

④五年級進行浦陽江用水情況調查。

(三)2001年我校在一年一次的校園文化藝術節上搞了一個環境教育圖片展,讓全校師生進行參觀教育。2002年我校又結合校園文化藝術節舉行了班級環保知識競賽,對學生環保意識的提高有了很大的促進。

(四)把環境教育與少先隊的各項活動相結合。

①與三項競賽相結合,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學生的活動,每學期結束學校評出文明班級,還要評出文明學生。

②與值周班工作相結合,在全校各點設立文明衛生監督崗,對學生不良的衛生習慣進行監督。

③與少先隊環保站相結合,變廢為寶,增強環保意識。

④在團縣委的號召下,到街上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在校內外開展“你丟我撿,你貼我剝”的活動。

⑤與大隊活動相結合開展了一次全校性的主題隊會,內容為:時裝表演。服裝由學生平時收集的易拉罐、塑料袋、廢紙等,通過生動有趣的時裝表演,使全校師生的環保意識更強。

⑥與“五自”爭章活動相結合,制訂環保章、整潔章、觀測章等特色章。組建“白鴿美化家園小隊”、“雛鷹潔凈服務小隊”、“城市環保小隊”、“校園小小美容師”等假日小隊,深入社區、街道開展調查城市環境污染情況,慰問先進環衛工人,“植樹節”開展綠化、美化校園活動,使學生時刻都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五)把環境教育與家庭、社會活動相結合。

2001年---2002年我校開展了各種活動。

我校請裴文敏教授、黃小蓮講師作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報告會。

我校組織假日小隊成員到校隔壁棉花廠取樣,拍下照片,拿到環境監測站檢測,取得了監測站的支持,減小了棉花廠對我校師生的污染,此活動將繼續進行。

我校組織學生對浦陽江進行取樣、調查,2001年3月份成立了環保站“綠色環保公司”。2002年環保站初見成效。

全校舉行了環保征文活動,并邀請家長參加。

在縣環保局的支持下建立“環保實驗室”,學生可在實驗室中制作很多有趣的環保實驗,利用雙休日和課外活動開展實驗操作、觀測,使學生走進環??茖W中。

在縣城建局的支持下,在青年路建立“紅領巾示范街”。

和父母一起一袋多用,勸說飲食界別使用一次性筷子,倡導學生外出都自覺準備一只垃圾袋。

由于今年許多地方都得過傷寒病,我校就引導高年級學生進行“傷寒病由來”的小研究。

舉辦了縣“變廢為寶”(時裝表演為形式)的環境教育現場會。

各中隊按社區成立了環保假日小隊,在小隊中我們放手學生自己設計活動方案,采訪環衛工人,收集環保信息,了解環保知識,提高環保意識。結合“每月一星”的評比活動,在各環保小隊中評出“實踐星”獲得者以此激勵隊員。

植樹節,每人種(認)養一棵樹,并寫養植日記。

全校還舉行“攜手創文明,爭創環保小衛士”的少先隊主題隊會,通過講、演、唱等形式,宣傳環保知識,組織學生走進社會,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篇3

論文摘要:在高師院校與中小學校的合作基礎上,構建教師教育的操作模型,整合利用現有資源,通過學校間的課程資源、教育教學理念等方面的深層交流合作,使得合作組織的教師包括師范生能夠獲得深層次的專業成長。

長期以來,我國教師教育的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一直處于分離狀態,高等師范院校與中小學校聯系不密切。這些,不僅不利于教師專業成長,還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因此有必要加強中小學校和高等師范院校的聯系,確立大學與中小學校的合作伙伴關系,整合教師教育資源,創建教師終身專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我們借鑒美國的教師專業發展學校(ProfessionalDevelopmentSchoo1,簡稱PDS)的有關理論,建立高校與中小學的合作發展關系,不僅使高校的教育理論研究更具針對性和實踐性,而且能夠引領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為師范生的職前培養提供了更廣闊的教育資源。高等師范院校和中小學的這種合作,是共同承擔教師教育的責任,對教師專業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高等師范院校與中小學合作的意義

1.為師范生職業技能的生成提供了現實情境。在我國,傳統師范教育是以大學為基地,只是在畢業前有教育實習,而這種實習往往是學生根據校方的安排被動接受,師范生真正走進課堂自主實踐學習的機會少之又少,基本上排除了中小學教師在師范生培養中的作用。結果師范生在掌握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后,仍然難以勝任實際的教學工作。這種教育實習模式建立在把教學看作是一門應用科學的觀點之上,師范生實習似乎要求應用大學課程上所學的教育理論,但在實際實習中并沒有多少實踐知識和能力的生成。

當前,高師學生接受的是傳統的教師教育,面對的卻是變革中的學校教育情景,這種差距又會造成他們就業后的極度不適應,也必將會減緩新課程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的步伐。教師職業不僅要熟悉靜態的教學模式,還要了解更加現實的動態的教學環境。教師的工作對象比較復雜,且具有不可推移性。而教師的專業能力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以不同方式操作學科知識。

通過調查發現,師范生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班級管理、師生溝通、適應學生個別差異、激發學生動機、了解教材、有效使用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學習輔導、了解學校環境、獲得教學資源、獲得情感支持等方面,這些問題僅僅通過大學教師的實習指導難以有效解決。建立高等師范院校與中小學的合作關系則有利于改變這種現狀。中小學教師可以將自身長期積累的教學經驗傳授給師范生,提高經驗的價值。這種合作,還可以避免高校教師和中小學教師在指導師范生實習上出現的兩個“極端”,即一個側重理論高度,一個側重實際的、可操作的具體經驗,避免造成師范生的無所適從。

2.為中小學教師提供理論引領和行動研究的平臺。面對新課程實施,中小學教師缺少更多前沿教育理論支持,在教育教學現實中他們存在有諸多的茫然。而中小學發生的教育教學事件具有迫切性和同時性,這又限制教師對教育問題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建立大學與中小學的合作關系,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師參與解決中小學校教育教學情境中來,為合作學校提出應該加以探討和改進的要點、與中小學教師分享教育研究的成果和優秀教師的經驗、評價教育活動是否成功等,高校教師能夠及時協助中小學教師抓住問題、分析問題變成行動研究,提升教學研究的水平,這樣,中小學才能切實地引進高校教師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將理論引領和課堂教學引領與校本教研密切結合起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深化新課程改革。

另一方面,中小學教師可以將自身長期積累的教學經驗總結、深化、重構,實現教師潛在經驗的有意識反思和挖掘,另一方面,也提高教師反思自我教學實踐、總結過往教學經驗的能力。

3.為高校教師教育實踐智慧的累積提供了現實途徑。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師特別是教育類課程教師,急需了解中小學教學工作,特別是新課程實施中所存在的問題。這促使教師能極為緊密地對中小學實際情況進行理論探討和實踐指導,積累教育實踐智慧。而中小學校發生的教學問題又會被提煉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典型案例,豐富和充實大學課堂教學內容,這些成為溝通師范生與中小學教育實踐的橋梁,進一步加深師范生對中小學的感性認識。因此,大學教師應放棄以往的所謂的專家身份,而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學習者和一名研究者與中小學教師共同解決教育實際問題,交流與分享自己的獨特經驗,并在經驗共享過程中通過融合生成新的思想和觀念,完善和重構理論框架。

凡此種種,無論是師范生的教育教學技能的實踐生成,還是在職教師的專業成長,以及當前新課程如火如荼的改革,高師與中小學建立合作發展的伙伴關系,愈發凸顯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構建基于合作發展的教師教育模型

1.合作的主體。高等師范院校與中小學合作,主體是師范生、中小學教師和高校教師。在真實的合作教學場景中,師范生借助于中小學教師的經驗教學,生成他們的教學技能和實踐知識;中小學教師和高校教師借助于共建的行動研究和專業對話,成為各自領域的研究者與實踐者,實現各自的專業成長。

2.合作的內容。建立伙伴關系的合作學校應該是場景共享(例如課堂等),研究信息共享,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共享。具體地說,高校教師進中小學課堂與中小學教師共同進行行動研究、反思教學,參與進行校本教研;高等師范院校向中小學教師提供專業發展的指導和培訓,開放必要的教育資源如圖書館、講座等。而中小學校則負責向師范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學習設施,派遣實習指導教師并幫助其開展工作,負責安排時間和場地以舉行各種會議,為高校教師的教育科研提供支持。雙方合作組織指導實習工作,安排課程和實踐,定期進行評估考核,舉辦科研論壇,共享科研信息和成果。

3.合作的程序。組織確立——合作學校組織關系的確立,包括參與者有哪些,分析組織關系建立原因,草擬出組織關系運轉和管理的規則,以及確定需要各方什么資源等。

合作規劃——規劃合作學校雙方的總體計劃,都是基于解決現有的實踐問題。規劃的內容包括教師教育目標、教師教育的內容(要求具體到可以操作),時間安排包括短期計劃(日計劃,周計劃)和長期計劃(月計劃,學期計劃),采取的策略,活動建議,評價等部分。

發展實施——一般情況下要嚴格按照計劃執行,不能隨意改變計劃的內容。當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在實施過程中應隨時記錄各種各樣的情況,并進行一些簡要的分析和總結,以利于合作的不斷進步。

管理評價——計劃采取合作契約式的終端管理評價方式,依靠制度保證合作持續進行。高師院校成立教師教育委員會,統整教師教育培養方案的制定、技能達標、時間、考核、資格認定等工作。合作學校簽訂合同,將各自需要完成的任務和責任寫進合同,完成情況納入各自學校組織內部考核的績效。

4.合作模型。合作模型強調高師院校與中小學建立長久的合作伙伴關系,包括:合作雙方應扮演適當的角色,承擔相應的責任;明確學校教育的功能、目標與內容;共同追求教育的卓越表現;研討發展戰略以及達到的目標等。

三、模型實施中的啟示和建議

1.明確各方的職責

權責分明是教育工作得以有效開展的重要原則之一,因而要有效推進合作組織的進程達到預期效果,就必須明確各方的責任和義務。例如,舉辦或提供教學的演示與觀摩,并探討反饋信息。其次,提供給各方教師咨詢服務,使之能熟悉組織的規劃實施和評價細則。

2.制定選拔指導教師的制度

由于指導教師的地位重要,他們直接維系著組織的合作關系。因此組織建立之前應制定指導教師的選拔制度,既包括高校教師也包括中小學教師,當然允許有不同的選拔標準。但,不管來自那方的教師應滿足如下兩方面的條件:首先是擔任指導教師的專業知能,如應有高度的教學熱情、足夠的教學經驗和卓越的教學技能,還要具有客觀公平的評價能力;其次是教師的人格特質,如具有較強的親和力、自信、樂觀、有高度的責任心等。

3.保證雙方有更多互動的時間與空間

篇4

一、指導思想

根據上級教研室工作意見和學校教研室的工作安排,以新課程理念為重點,

以課堂教學為支點,立足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堅持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關注后進生的成長,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積極的情感,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充分發揮教研組的集體力量,開展集體備課,鼓勵組內教師積極參加課題研究,繼續鞏固“青藍工程”成果,提高我校理化教研組及教師整體教學水平。

二、教研組狀況分析

我校理化生教研組共有11人:吐爾尼沙、張娜老師承擔任高一化學教學任務,古麗加汗老師老師承擔高二化學教學任務,

劉延娜老師、古麗加那提老師承擔高三化學教學任務,帕麗達老師承擔高一物理教學任務,祖里皮亞老師承擔高二物理教學任務,武文成老師、斯干旦老師承擔高三物理教學任務。本組中有縣教學名師1名,縣骨干教師1名。年輕教師可向老教師學習幾十年下來的教學經驗,而在接受新事物和新的教學理念方面,老教師則可向年輕教師取經。以老帶新,以新促老。

三、本學期教研組主要工作:

1、加強教研組建設,教研組活動要提前做好計劃,做到每次活動有計劃、有主題、有記錄,隨時研討教育教學中碰到的問題,并研究制定對策,教研活動要圍繞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主題展開。

2、組織全組教師認真研討學習各學科新的《課程標準》,進一步領會課改精神,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素質。高三年級理化教師要關注中考的最新動態,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內容和測驗等。

3、督促教師學習教學常規管理文件,精心備課,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關心邊緣生的學習,及時做好教學總結和反思,增強教師的質量意識、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使教研組成為貫徹學校教育教學目標的重要陣地。

4、每位教師要做好自己所任教班級的教學管理,研究教學,提高效率,切實減輕學生負擔。與全組老師齊心協力抓好日常教學,課堂教學和測試要準備充分,并做好測試后的成績分析,學生情況分析和教學改進方案。

5、做好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公開課、磨課等的各項工作;做好集體備課工作,不讓備課研討流于形式;做好“青藍工程”結對工作,讓

老教師分享教學經驗,讓年輕教師增長技能,共同提高理化組教育教學質量。

6、安排好本學期的學習活動。征集、評選論文、經驗總結和科研成果,并向上一級推薦.

7、為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理化知識興趣,組織組內教師群策群力,開展一次理化生知識競賽。

8、督促本組教師開足開齊各類試驗,保證理化試驗開出率100%,讓實驗輔助教學,扎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本學期教研組工作重點

1、制定科學的教研計劃,精心組織實施。

教研組應廣泛搜集信息,認真研究、確立切合實際的主題

,周密設計安排。計劃有明確的目的(問題)、科學合理的措施,操作性強、符合實際。一個學期教研組活動不少于4次,并要精心組織,全員參與準備,扎實推進,確保教研的時效性,實效性,促進教育教學的穩步提高。

2、加強平時的交流研討。將其作為一種教研的長效機制貫穿于教學的自始至終。

3、教學的常規管理及要求:

(1)備課,備寫規范教案。根據學校要求,無論采用怎樣的方式,都必須做到精心備課,深入挖掘教材,吃透課標和考綱,做到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明確教材的知識結構、明確教材的能力要求、明確教材編寫意圖、明確各章節知識的前后聯系。

(2)上課,優化課堂教學,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益,要堅持啟發式教學,反對“填鴨式”的滿堂灌。

(3)作業,作業的布置和設計要適量,要有坡度,批改及時,要有等級。

(4)輔導,形式要多樣(集體輔導、個別輔導等);要耐心細致;針對性要強,尤其要注重對邊緣生的轉化工作;充分發揮課代表和學習小組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督促落實。

五、其他工作

篇5

1、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長期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

2、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規范,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

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堅持做到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在為人師表方面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我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會公德,克服個人主義、注意言行,不講粗話,以模范對學生做出表率。外出學校、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參加任何賭博活動和其他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的活動。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嚴于律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4在團結協作方面我總是和同事良好合作,謙虛謹慎,尊重同事,虛心向他們學習,共同討論,探索教學規律。

經過近階段的師德師風教育學習,我深深地體會到“敬業,愛崗,奉獻”的內在核心。自己還存在著諸多不足及根源:

1、教育理論學習不夠透徹,只停留在表象上,沒有從實質上深入研究,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很多困惑,甚至對某些教育政策的出臺持觀望的態度。其根源于本人主觀上思想怠惰,不思進取,客觀上理論修養不夠。

2、業務有待提高,本人多年機電類專業課教學,雖說科目種類較多,但畢業時間較長,知識體系老化,不能與時俱進。其根源于思想僵化。

3、教研力度不夠,只注重平時的課堂教學,在本校聽聽課、評評課,沒有把教學經驗總結下來,很少寫教研論文,只做井底之蛙,沒有走出學習,究其原因,教學任務重,時間少,寫作水平低,不善于積累。

針對性以上缺點,本人提出整改和努力意見如下:

1、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極參加學校教育部門有關學習活動,把時間用在業務鉆研上勤勞苦鉆,精益求益。

篇6

關鍵詞:美術教師 課題選擇

美術教師在選擇美術課題研究時,有以下值得我們注意的現象:

第一,有的美術教師長期任教美術學科,對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比較熟悉,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于是就認為搞美術學科的課題研究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出個題目就可以搞研究。

第二,有的美術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平時執教美術課之余,更熱衷于美術創作,對學科課題研究不太關心,一旦要搞課題研究,隨意杜撰個題目,便自以為是地搞起研究來。

第三,中小學教學工作繁忙,個別美術教師為了趕一年一度的評職稱之急需搞突擊,匆忙之中借來課題資料,挑燈夜戰尋課題。為了求快,有的甚至參考其他同事的研究成果,出個類似的題目,結果往往是失敗的。

第一類教師雖然熟悉美術學科的日常教學,也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但美術課題研究有著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規律,如果僅僅依靠日常教學經驗的羅列和粗淺的專業知識,課題研究很可能變成教學經驗的串聯和總結。第二類教師由于缺乏課題研究的經驗難以找準問題,更由于缺少課題研究興趣,很難靜下心來研究課題,所選課題往往大而空,不知揚長避短。第三類教師缺少課題研究的整體思路,單憑資料浮光掠影地選擇課題,中途往往難以為繼,即使東拼西湊勉強結題,也無實質性的研究新意,脫離了美術教育科學研究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特性與類型

1.課題研究的特性

美術教育學科課題研究是運用美術教育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美術教育學科教育教學領域活動規律的探索過程。中小學美術課題研究,置身于基礎教育的大背景,探索的是基礎美術教育的客觀規律,因而是一項服務于基礎教育改革、促進美術教師專業發展、提高中小學美術教育質量的基礎藝術教育科學研究活動,它具有一般科學研究的客觀規律和特征。

中小學美術教育課題研究主要體現在:(1)它是屬于基礎教育的分支研究之一,其發生的對象是基礎教育和中小學生的教育教學。(2)它是屬于一種藝術教育的基礎教育研究。探索與解決在中小學生中實施美術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教學過程中的規律和問題,這是中小學美術教師在選擇學科研究課題時的基本立足點。

中小學美術教育課題研究具有系統性的特征。今天的課題研究往往是在前人美術教育研究基礎上的繼續或他人理論方法資料的借鑒,而且美術教育課題研究不是日常美術教學工作的經驗總結,也不同于一般論文的撰寫。它是美術教師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性藝術教育科研活動。一項美術課題研究的結束,其研究成果的產生,各個要素之間相互關聯、相互補充,可以形成一個系統性的知識架構,從而揭示出基礎藝術教育領域中的某一規律。

中小學美術教育課題研究是一項創造性的研究活動。藝術的生命在于創造,美術教育課題研究的過程也體現出美術教師的探索、創造精神。在實踐某項課題研究時,無論是課題的選擇、方案的設計、實踐的操作及成果的驗證和評價等,都離不開研究者敏銳的課題構思、新穎的方案設計、創新的實驗求證、藝術教學規律的探索揭示等等??梢哉f,沒有創造性也就失去了課題研究的動力和意義。

2.課題研究的類型

美術類課題與其他學科的課題在申報時其類型上沒有較大區別,主要分基礎性課題研究和應用性課題研究兩大類。在課題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由于藝術教育的學科特點,會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有關環節。

第一類:基礎性課題研究。

著重美術(藝術)教育的現象、教育過程中的規律問題以及美術師生教與學之間的本質聯系和藝術教育理念的探索等基礎理論性的實驗研究。它又可根據課題對美術教育理論深入與突破的不同程度而分為若干等級。一般而言,三級課題涉及范圍較小,研究也相對容易一些,初涉課題研究的美術教師可先選擇。

第二類:應用性課題研究。

它是指運用美術教育專業的基礎理論的研究成果,著眼于探討美術教育教學應用途徑的研究課題。它通過美術教育理論與美術教育實際相結合,研究試圖改造或改變美術教育現象與過程的應用規律,達到深化美術教育學科改革的目的。應用性課題研究也根據所選內容涉及應用范圍的大小和應用價值的多寡而分列不同的級別。

二、課題選擇的策略

當前,學校教育科研的氛圍越來越濃厚,藝術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不少美術教師踴躍申報各級各類美術教育科研課題,但是最后能夠申報成功的并不多。之所以落選,選題缺乏策略考慮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1.課題研究的選擇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課題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備本學科、本專業一定的理論根基,同時需要較豐富的學科實踐經驗支撐,兩者互補,當然不同的課題也各有側重。尚缺乏理論研究而有實踐經驗者不妨側重于應用性類型的課題選擇;缺少經驗者,一般不適宜選擇研究面廣、題大、內在環節復雜的課題,而選擇從子課題做起,取得經驗后再開展重大教學課題的研究。新教師缺少教學積累,課題研究容易“空對空”,搞研究除了邀請老教師參與外,選擇相對面小、容易上手的美術學科的局部研究不失為明智之舉。

2.課題研究的選擇要適應美術教育學科發展的需要

開展美術學科課題研究是為了滿足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藝術學科教學質量的需要,就個人來說,也是發展自己的教育職業研究能力的需要。要成功選擇課題的內容,就需要研究者審時度勢,根據當前國家中小學藝術教育改革的總趨勢、省市教育界某階段素質教育改革的實踐需要,做出自己的學科課題研究選擇和計劃,也可以根據上級科研部門每年下發的課題指南選擇有關內容展開課題設計。

除了參與選擇國家和省市重大課題之外,美術教師更多的是要根據需要,考慮選擇當地縣、區、校級的研究課題。研究要密切結合當地教育發展實際,有針對性地選擇當地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問題和基礎問題開展課題研究,以服務于當地的藝術教育和經濟文化建設。

篇7

[關鍵詞]反思性實踐理論 外語教師 專業發展

[作者簡介]陳穎(1970- ),女,浙江蒼南人,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二語習得和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江蘇 常州 213164)

[課題項目]本文系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項研究課題“多元智能理論在外語專業復合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2011JSJG457)和2011年常州大學教育研究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英語教師自主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30-0065-02

教師是學校教育變革與創新成功的關鍵所在。隨著人們對教師重要作用的認識,教師專業化發展成為外語教師教育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我國現階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論及教育質量和師資隊伍建設時指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要“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具體到外語教學領域,2007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了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在全新的模式下,變化的不僅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而且是教學理念的轉變。作為指導外語教學的兩份綱領性文件,《綱要》和《教學要求》不僅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指明了方向,更對新形勢下外語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師專業發展

隨著教師專業化成為教師教育改革的核心,20世紀70年代以來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在歐美國家興起,之后迅速波及并影響到全世界范圍內,先后經歷了教師專業發展概念、發展階段及發展策略等研究階段。我國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從最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標準的探討到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策略以及對目前研究的反思批判等。進入21世紀,我國政府正式提出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任務。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較為豐富,概括來說,是指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根據學生需求、社會需求和個人的實際情況,經過不斷的自主調整,在智能、經驗以及教學態度上不斷自我完善,達到專業可持續性成長的過程。具體而言,教師的專業發展概念可從兩方面理解:從外在層面,即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師培訓,教師通過進修或脫產學習等方式促進自身專業水平的提高,它源于社會和教育發展對教師角色的要求與期望;從內在層面,指教師個人在教學生涯中專業信心、價值觀的增強、學科知識能力的持續更新、教學技能的提高、教學策略意識的不斷強化以及與同事合作能力的完善。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反思性實踐理論

反思是對思維的思維,即教師具有將自己的教學行為作為觀察對象,并對其及所產生的結果予以審視和分析的能力,以追求實踐合理性為目的的教學探究活動,體現于對教學問題的觀察和界定、對解決策略的設計與實施、對問題解決結果的自我評價等,是一種批判性的思索過程。反思性實踐理論以1933年Dewey提出的相關思想為理論發端。Dewey認為,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師會批判性地審視自己的教學活動,使教學行為的目的更加明確,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因而,反思性思維是新知識的動源,是教育的目標。隨著人們對反思認知的深入,Schon認為反思是一種直覺性的、個人的行為,并強調指出只有在實踐中的反思才能夠真正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Dewey和Schon教學反思理論的影響下,Wallace對反思的內涵進行了總結與拓展,提出教師發展的三個模式:(1)學手藝模式,即教師通過觀察和模仿有經驗的教師而逐步積累自己的經驗,從而提高自身教學能力;(2)應用科學模式,即教師通過學習外語教學理論并以此為指導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3)反思模式,即教師通過觀察他人的教學活動,同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并結合理論指導,提高教學能力。反思性實踐理論自形成以來,在教師教育界受到普遍關注,被一致認作是教師提高專業水平的有效途徑。

三、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困境

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根本取決于學校教師的專業水平,而教師的專業水平隨教師的專業發展而提高。但總體上高校外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缺乏教師專業發展所需的外在支持性保障條件。吳一安的研究表明,外語教師的專業水準是逐漸提高的,其漸變過程孕育著質變和頓悟,典型的環境、人物、事件可以是質變和頓悟的催化劑,對教師的職業生涯產生關鍵性影響。但由于目前我國英語教師隊伍龐大及其他有關條件的限制,學校等管理部門所能提供的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條件與教師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如進修資源短缺、教學任務繁重、教學設施缺乏等,遠未能達到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

2.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能力亟待加強。駱愛鳳、孟春國等學者對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狀況進行的調查表明,教師已經意識到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并具有進行專業發展以提高專業水平的意愿,但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缺乏必要的了解,反思意識與能力普遍欠缺,許多教師至今仍不習慣將反思作為日常教學工作的一部分,認為教師只需隨教學經驗的積累而“自然成長”就夠了,大部分教師對教學反思的理解尚停留在“經驗總結”層面,而事實上,教學反思絕不是簡單地在頭腦中想一想或者跟同事談一談,反思是基于教學實踐并致力于教學實踐日臻完善的過程。

篇8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教師;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新時期背景下,我國高校的規模逐漸擴大,每年進入高校的新進教師人數劇增,尤其是“80后”的高學歷教師逐漸成為促進學校教育發展的重要后備力量。而這些教師的職業素養直接影響高校學生的培養質量,全面提高高校新進教師的教學能力與職業素養成為高校強化師資力量的重要目標,已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關注。

高校新進教師的職業素養主要體現為職業道德、專業知識、科研能力、心理素質等。從近年來新進高校教師的整體現狀來看,能進入高校從事教學教育工作的教師普遍擁有較高的學歷與專業能力,同時基礎知識扎實,精力充沛。但在觀念意識上仍存在一些問題,存在職業道德滑坡以及承受挫折能力較差的情況,這些都會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以及學校的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高校新進教師要注意培養自身職業素養。

1.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實現職業價值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高校對新進教師的培養,直接影響新進教師對高校生的教育和培養,尤其是教師的師德對高校生的影響非常大,會對學生的品質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新進教師要樹立“人梯”與“紅燭”的奉獻意識,才能符合新時期高校對新進教師成長成才的培養要求。此外,新時期背景下,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一些新進高校教師在職業道德上存在不少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當下社會各行業中利益分配差異的加大,使高校新進教師對自身職業信念產生動搖,淡化職業精神與集體利益,甚至出現個人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這對高校教師的社會形象會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也直接影響高校生的培養質量,制約高校教育的發展。因此,高校新進教師要不斷強化自身的自律意識與能力,強化自身職業道德來約束自身行為。

新進教師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的“樹人”工程,要求新進教師必須具備崇高的教育品質,主動加強自我道德修養,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追求上進,并通過不斷實踐與體驗來提高認識,將自我認識深化為道德情感與職業信念,轉化為個體的道德需求,形成優秀高校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將此作為師者的典范。高校教師要明確“身教勝于言教”的真理,明確自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及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身份的角色與重任,做到嚴于律己,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

2.堅持苦練內功,提高教學能力

作為新進的高校教師,其基本任務是將所學知識生動、流暢、專業、有效地傳遞給學生。教師要做好基礎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做好專業備課工作。新進教師除了要全面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還要深入研究,拓展知識廣度,發展最新成果,并分階段地確定攻關方向,對整體的知識學習教學過程有系統的規劃;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及思路展開教學,確保大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其次,要具備流利且富有個人魅力的語言。在高校教學課堂上,語言是教師與學生之間表達思想和傳遞信息的重要形式,也是知識傳遞的主要手段,新進高校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注意積累教學經驗,注重語言的表達和運用魅力,以此來強化自身知識信息傳播的效果,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大學生易于接受。再次,由于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那么教師要想長期積累教學經驗,就要重視崗前的一切培訓機會。最后,新進教師還必須有虛心、主動向有經驗教師學習的精神。如各專業各章節的教學內容、學習重點,各種高效教學方法的應用等,都要努力嘗試,善于溝通,探討教學效果,并對所學知識加以整合與總結,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與效果。新進教師由于教學經驗相對缺乏,在每一次授課后,要注重堅持做好寫教學心得與經驗總結的工作,自覺審視自我學習過程中呈現的不足,并在長期的積累中有所收益。教師還要具備與時俱進的學習精神。當前所采用的電子化教育、計算機多媒體教育以及視聽結合教育已然成為推動教育進程和提高教學效率的手段。因此,新進高校教師要想與時俱進,就必須善于利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學效果。另外,還要積極參與學校為培養新進教師而設置的各種活動,虛心傾聽教育專家提出的建議,做到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實現有效交流與相互督促,促進科研效果的提升,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3.開闊視野,強化科研意識

新時期下的高校新進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科研能力,若其失去創新與探索的欲望,那么傳遞給學生的專業信息就會過時。具體的教學研究內容包括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以及對教學內容的創新性解讀,而學術研究則包含教師對所從事的本專業學科領域的研究,教師自身的科研水平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新進教師必須注重各自專業領域的教研成果和學術研究,努力提升自身的學習與科研水平,密切關注本專業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樹立正確的科研意識。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積極爭取學校為教師提供的各種有關國內外優秀教師開展的科研專家學術報告會,主動了解科學研究發展的動態與前沿信息,不斷激發科研積極性,并利用學校的圖書館資源,及時掌握隨時更新的現代化教學理念以及教育發展規律。新進教師還要做好向具有經驗教師借鑒學習的工作,做優秀教師的科研助手,并積極參與各種科研實驗活動,通過觀察、記錄、思考、資料搜集、數據分析等,全面掌握高效教學實驗的流程,為自身今后的職業發展打好基礎,不斷夯實自我教學基礎,盡早獨立承擔教學任務與科研項目。

4.學會自我調控,保持良好心態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就對21世紀的教職工提出了“完全健康”的要求,包括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力良好以及道德良好。當下,很多高校青年教師都面臨較大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大量研究資料表明,部分“80后”青年教師存在自私、合作精神欠缺、責任心不強、受挫能力較差等缺陷,承擔大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工作的人員一旦存在心理問題,不但無法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幫助學生處理矛盾,還會出現較為嚴重的師生裂痕。在實際的教學管理工作中,新進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理狀態,使自己成為心理健康的優秀教育者。另外,新進教師也要憑借學校的力量組建和參與工會組織,善意地感受來自教職工同事之間的扶持與幫助,加強深化交流與溝通,努力克服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并積極參與教職工文娛活動,緩解科研壓力,調整心態,保持樂觀開朗的個性,創造更高的人生價值。

綜上所述,高校新進教師業素養的培養關系到教師自身的職業發展及學校的辦學質量,強化高校教師的職業素養培養,不但要求教師注重自身綜合能力與道德素養的提高,還要加強與高校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多參加具有實效的各類培訓,才能成為為國家做貢獻的高質量的教育人才。

參考文獻:

[1]王 雯.云南省高職院校新任教師職業素養現狀及培養對策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6(21):129-132.

篇9

 

開題活動提示:

開題主要研討課題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

開題活動建議由課題主持人所在單位教科研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并盡可能向社會開放。

一、開題活動簡況:開題時間、地點、主持人、評議專家(課題組外專家,專家應不少于 2人)、參與人員等。

開題時間: 

       開題地點:

       主持人:

   評議專家:

       參與人員:

課題組全體成員 

(一) 王樓鄉中心校課題管理辦公室負責人田啟光主任宣讀本課題立項通知書;

       (二) 課題主持人 進行開題報告的闡述 

       (三) 課題組成員張深鋒代表發言

       (四) 梁園區教研室副主任張振軍、梁園區王樓鄉一中高級教師劉立建對課題的研究內容評議發言

       (五) 課題管理辦公室負責人田啟光主任對該課題提出建議要求

二、開題報告要點: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經費分配、預期成果等,要求具體明確、可操作,限 5000 字以內,(可加頁)。

農村中學群文閱讀教師教學策略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一、           課題的提出:

閱讀是所有課程的核心和基礎,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未來的學習成績密切關聯,學生的閱讀經驗越豐富、閱讀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學習?!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版)》指出: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達到405 萬字。

同時,隨著知識社會的來臨,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學生要掌握信息、分辨信息、篩選信息、整合信息并吸收信息。群文閱讀這一新的閱讀教學實踐的出現正好適應了信息時展的要求,拓展和延伸了學生的閱讀視角,改革了閱讀教學的模式,并逐漸成為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主流。

教師對于群文閱讀從接觸到逐漸認可,再到不斷探索追求進步,已經有很多老師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和嘗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農村中學的探索還不夠深入和全面,源于農村中學的一些局限性給閱讀教學帶來的難題,在農村中學開展群文閱讀教師教學策略研究顯得尤為急迫。

( ( 一) ) 閱讀量嚴重不足 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達到 405 萬字,但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以書本閱讀為主,這樣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同時農村學生家庭的現實情況差異大,學生家長的文化素養普遍較差,對學生學習的重視程度較低,給學生補充的課外讀物少,而且留守兒童比較多, 學生缺乏閱讀的良好資源與環境。

(二)缺少指導,不知如何閱讀 農村家庭由于經濟條件和思想觀念的限制,孩子從小就很少有機會接觸課外讀物,更不用說家長和孩子之間進行的親子閱讀或者閱讀指導。在學校,教師授課時過分關注字詞句的落實,以致完整的文本時常被切割被肢解,學生學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和知識,也缺少持久的感悟,至于默讀、略讀、瀏覽、跳讀等閱讀方法的訓練更無從涉及。

(三) 缺少思考和運用

學生雖然課內習得了一些閱讀技巧和方法,但不能在課外得到有效的運用,學生對于書本知識記得滾瓜爛熟,但是仔細一追問就會發現學生僅僅停留在背記階段,而對于文本的含義主題完全缺乏相應的了解,對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沒有實際性的幫助。

總之,針對農村中學的群文閱讀教學,我們作為農村中學的教師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去探索,鑒于此,我們提出《農村中學群文閱讀教師教學策略的研究》這一課題。

二、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一) 課題研究的目的 1、提升學生的閱讀力和思考力。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群文閱讀”教育實踐活動,最大限度地解放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學生閱讀量,增強閱讀實踐體驗,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閱讀思考力,積蓄語文素養。

2、以研究教學策略為契機,提升教師的閱讀教學水平。在實踐中探索出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課題研究中提高教師教學理論素養,提高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實現教師充分的職業發展。

3、建立符合農村學校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通過本次課題研究,反復實踐摸索,形成一個針對農村教學實際的,可操作性強、可評估、相對成熟的教學模式。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通過課題研究,讓“群文閱讀”作為農村中學閱讀教學研究新的生長點,充分挖掘群文閱讀的社會資源,協調構建以圖書館、新華書店、學校閱覽室、班級圖書角和以家庭為單位的群文閱讀資源庫,通過學校群文閱讀的研究和推行,輻射帶動以家庭為核心的群文閱讀的社會效應,為農村學生群文閱讀提供強有力的社會支撐。

通過課題研究,讓“群文閱讀”為農村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找到新的發力點,將課標精神踐行到日常教學現場,為學生擴大閱讀面、閱讀量,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 讀素養提供可行路徑。

在課題研究中,學校整體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提升,特色鮮明,打造“書香校園”,形成以“閱讀”為導向的辦學特色,提升學校教育內涵與辦學品質。

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群文閱讀教學:即在一節課里,教師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以一定議題為依托,以粗讀略讀為主法,以分享感悟為核心,以探索發現為樂趣,進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閱讀教學。

(二)農村中學:師資力量薄弱,學生知識面窄,閱讀量小,缺少閱讀技巧和閱讀指導,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

(三)教學策略: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以后,根據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選擇與組合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形成的具有效率意義的特定教學方案。

四、國內外相關研究 日本的“群書閱讀”、港臺的“多文本閱讀“,他們都在群文閱讀方面進行了有力的探索,目標都指向了語文課堂的變革,都是為了更多地為學生提供閱讀實踐,從而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

臺灣趙鏡中教授曾這樣描述臺灣新課程改革后閱讀教學的一種變化:“在大力推動兒童閱讀運動的影響下,學生的閱讀量開始增加,雖然教師還是習慣于單篇課文的教學,但隨著統整課程的概念推廣,教師也開始嘗試群文的閱讀教學活動,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 在群文閱讀進入課堂閱讀教學以前,國內也有專家進行了類似的實驗和研究,如: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的“基礎教育‘跨越式教學’”;竇桂梅的“主題單元教學”;李懷源的“單元整組教學”等。

2012 年 11 月重慶大禮堂舉行群文閱讀研討會——“語文課堂靜悄悄的革命”,

        “群文閱讀”首倡者王林及眾多專家學者、包括代表性的一線教師蔣軍晶等匯聚一堂,在我國大陸地區共同正式地樹起了“群文閱讀”的大旗。

大陸教育先進地區在實施群文閱讀實驗,“ 群文閱讀 ” 已逐漸走進課堂,并總結一些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但這些研究在群文閱讀課的形成目標、達成途徑、實施措施、教師指導、考查方式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群文閱讀教師教學策略的研究還不夠突出,而且針對農村中學實際情況開展的群文閱讀研究相對較少。

五、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研究內 容 1 1 .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了解當下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概況,發現當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學校語文學科閱讀教學改革的狀況,找到群文閱讀在教學層面的癥結所在。

2 2 . 農村中學 群文閱讀相關理論的建構 探討群文閱讀教師教學策略的相關理論,建構符合農村中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可行性與實效性的相關理論框架與體系。

(二) 重難點和創新點 :

重難點:研究農村中學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怎樣找到切入點和突破口,針對學校實際情況,有效的將“群文閱讀”運用到日常的語文教學課堂上。

創新點:我們學校屬于農村學校,而且距離城區較近,在夾縫中生存,學生流失嚴重,在校學生的語文素養普遍較低,閱讀量較少,閱讀面窄,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能從農村學校和學生本身的這些實際情況出發,研究內容注重有效性;研究方法注重實證,將“群文閱讀”引入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能學到技能。

六、研究的方法及步驟

        (一)課題研究的方法:

根據我們本次課題的特點和研究的內容,我們主要采用:

1. 理論文獻法 通過網絡、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農村中學群文閱讀教學現狀,并對這些資料進行總結歸納,篩選整理出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材料。

2. 問卷調查法 自編調查問卷,對農村中學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調查,了解當前農村中學閱讀教學的現狀,以及學生閱讀力水平,通過結論分析產生原因和解決辦法。

3 3 、 個案研究法 對比較典型個性化教學案例進行匯集、展示、分析、研究和概括,使零碎的資料信息變得系統、清晰以利于進一步的研究。

4 4 、 行動研究法

把行動與研究結合起來,參研教師從日常的教學中發現問題,實現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應用有機統一,從而找到優化農村中學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積累豐富的、有效的課堂教學實踐經驗。

5 5 、 經驗總結法 整理、搜集優質的課例,開展橫向、縱向的交流,將課題研究內容、過程加以歸納,進行綜述,撰寫相關的階段性小結,及時肯定實驗成果,修正實驗方案,撰寫有關論文。

6 6 、學習成果展示法。

將階段性經驗成果通過撰寫論文、報告等形式展示出來,在批評指正中反復修正,加以改進。

(二)課題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一年,主要分為以下 4 個步驟來具體實施: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2016 6 年4 4 月 — 2016 6 年6 6 月) 1、搜集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填寫課題申報書,進行課題申報; 2、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組建研究隊伍; 3、制定課題研究方案,落實課題研究教師的分工。

第二階段:

交流學習 階段 (   1、設計問卷調查,整理分析問卷調查的數據,研究農村中學生閱讀的現狀; 2、在實際研究中,課題組不斷修訂研究方案,調整實際操作; 3、針對群文閱讀教學實際,建構、完善閱讀教學新模式,歸納運用教師教學策略; 4、加強課題組教師的學習。根據學校教科研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討活動,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并進行學習反思和困惑交流。

第三階段:實踐驗證 階段 1、根據各階段的研究情況及經驗,完善已探索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及教學策略,完善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研究。

2、及時發掘、提煉包裝研究成果,及時在學術報刊公開發表研究論文、課例等,召開研究成果研討會,做好研究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資料的收集工作。

3、開展班級讀書會。利用課內進行交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學習資源,

拓寬學習和運用領域,使全體學生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和有機整合中開拓視野、發展思維。

第四階段:總結反思 階段 ( ) 1、整理研究資料,提煉研究成果,編輯“群文閱讀教師教學策略“研究成果集; 2、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工作報告,論文與電子成果等 3、申請結題,完成結題工作 七、成員分析及分工 (一)課題負責人:

  (二)課題組成員:王修濤 張深鋒 石俊英 畢明遠 1、 :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曾發表過區級論文《 淺談如何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更好地感受美 》,并多次參加優質課活動,有市級優質課《老王》,區級優質課《詠雪》,區級群文閱讀優質課《文字中的成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

負責課題決策,課題總設計、總調度,具體是確定研究方向,協調各研究個體,并進行課堂實踐。

2、王修濤: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曾發表省級論文《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區級論文《精心點撥學生的思維途徑》、《利用多媒體優化作文教學》,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和豐富的教學經驗。

負責理論分析、督察指導,修改和審定研究論文和研究報告。具體是查找、搜集、整理相關研究方向的理論材料,督導各個時間段的研究,結合我組研究進展和實際操作,修改和審訂理論內容等,并進行課堂實踐。

3、張深鋒: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曾撰寫區級論文《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群文閱讀”》《語文課堂新教學模式的探討》,發表文章《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豐富的理論和教學經驗。

通過研究的不斷推進,時時修訂研究成果,保存這一過程中的材料,設計調查問卷,撰寫研究報告等,并進行課堂實踐。

4、石俊英: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學歷,曾發表市級論文《淺談中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有效性》,區級論文《淺談高校課堂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實施措施》、

《創設新型教學模式,構建和諧語文課堂》,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負責實施方案的設計與撰寫,材料的歸檔整理,分析資料成果,撰寫研究報告等,并進行課堂實踐。

5、畢明遠: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學歷,曾參與區級綜合性實踐活動《中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養成教育》,發表過區級論文《閱讀回歸本真-純閱讀教學》,對閱讀教學的研究經驗豐富,計算機操作水平較高。

負責材料收集及歸檔整理,分析資料成果,設計調查問卷,撰寫研究報告等,并進行課堂實踐。

6、楊藏: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學歷,曾在虞城縣優質課活動中獲一等獎,多次參與虞城縣的征文活動并獲一等獎,善于組織材料,組織學生活動。

負責材料的歸檔整理,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會等各項活動,撰寫研究報告等,并進行課堂實踐。

八.課題研究預期成果:

1、優質的課例、教案,制作成光盤。

2、撰寫研究報告。

3、課題組成員的課例、論文、經驗總結等原始材料,編輯成冊。

九、 參考文獻:

[1] 劉顯國.語言藝術[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2]王瑞平.創新教育論[M] 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

[3]葉建英.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3.11 [4]俞玉萍. 漫步大語文的教與學[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2.04 [5]于澤元,王雁玲,黃利梅.群文閱讀:從形式變化到理念變革中國教育學刊[J]. 2013.06 [6]蔣軍晶.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07

課題負責人簽名: 

三、專家評議要點:側重于對課題組匯報要點逐項進行可行性評估,并提出意見和建議,限1000 字以內。

張振軍主任、劉立建老師聽取了課題主持人 老師所作的《農村中學群文閱讀教師教學策略的研究》開題報告,并了解了該課題組的前期研究及準備工作,經認真評議,形成以下論證意見:

課題選題具有研究價值。課題立足學校實際,通過研究,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增強閱讀實踐體驗,培養閱讀能力,積蓄語文學養,具有實際意義。

課題的研究目標明確,研究思路清晰。立足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群文閱讀”教育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開展教學活動、活動評價等途徑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在課題研究中提高教師教學理論素養,提高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從而為學校打造一支優良的教學隊伍。

課題負責人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較高的科研素質,愛好學習,求知上進,為了本次課題,研究了多本教育理論書籍,多次向主管領導請教,并向其他群文閱讀課題組學習,積極進行教學實踐,完全有能力承擔此課題研究。

課題組成員是一支素質過硬、業務精良的專業教師隊伍,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強的教學實踐能力,他們的專業論文多次獲得省市主管部門的認可,多人多次參加過課題研究,有豐富的課題研究經驗,本次課題中,根據各自的專長和能力,分工明確具體,非常得當。

為了順利開展本次課題,課題組進行了充分詳盡的資料準備,閱讀了大量書籍,鑒于學校實際情況,老師們在市區圖書館辦理了多個借書證,不斷充實理論素養,同時購買和查閱了多種網絡資源,有相關著述、視頻資料等,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課題研究預期成果總體呈現多樣化,有優秀的課例、教案、論文、經驗總結等,并注意成果的學術性、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具有推廣意義,能為周邊區域的群文閱讀教學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本次課題研究得到了中心校和學校領導的高度關注,給予了課題研究人員充分的時間和資源,并號召其他教師和全體學生積極配合課題研究工作的進行,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和財力保障。

專家組經過反復討論,一致同意 老師主持的《農村中學群文閱讀教師教學策略的研究》如期開題。同時建議課題組:要進一步加強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和深入探討;要進一步細化研究的各項內容,明確各階段的研究計劃,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制定評價標準,避免單一化,力爭高標準完成課題規劃的研究任務。

評議專家組簽名:張振軍 劉立建 2016 年 10 月 10 日

四、重要變更:側重說明對照課題立項申報書、根據評議專家意見所作的研究計劃調整,限1000 字左右(可加頁)。

(一) 進一步加強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和深入探討。

在準備階段和交流階段,我們查閱了大量書籍文獻資料,并在網略上搜集大量信息交流學習,但由于學校師資力量的局限性,老師們的理論水平還是不夠高,因此在評議專家的指導下,我們認真研讀了部分理論書籍,并決定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邊進行課堂實踐邊進行理論提升,將二者結合,爭取有更大更快進步。

(二) 進一步細化研究的各項內容,明確各階段的研究計劃 由于老師地處兩個校區,交流不便,在總結和信息交流方面不夠及時,導致各項工作的分工不夠明確,因此我們對錢在學校拉了網線,并建立了微信群和QQ 群,及時將大家的思想看法進行交流,明確了各項任務,保證課題順利進行。

(三) 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制定評價標準。

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開展活動,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橫向的,縱向的,宏觀的,個性的,避免單一化。

課題負責人簽名:

篇10

關鍵詞: 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分層分級培訓模式 案例教學法

2000年12月,高教司發出了“關于開展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工作的通知”(教高司[2000]79號)(以下簡稱通知)①。新鄉醫學院貫徹“通知”精神,開展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已有十個年頭,回顧這些年來開展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歷程,總結開展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經驗,遵循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順利、成功進行的客觀規律,對于我們在新的起點上不斷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開創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構建良好的培訓環境

1.成立專門的教育技術培訓機構。在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成立專門負責教育技術培訓的部門——課件制作室,是新鄉醫學院的一項明智之舉;每學年都要開展多媒體軟件設計大獎賽更是對于全校教師的一種激勵政策。組織上的協調和充足的經費是培訓工作順利進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

2.硬件設施的配套。學校最早建設的是學生機房,主要從事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后來各系部都配備了電腦,建起了多媒體教室、語音室?,F在,學校已經將所有辦公室、教學樓、實驗樓、家屬區全部連接起來,構建了資源庫、郵件系統、電子備課平臺、綜合管理等平臺服務器。建立了辦公、管理、教學一體化的校園網絡系統。

二、合適的培訓內容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1年通過的《高等學校教育技術等級培訓大綱(試用稿)》②把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培訓分為三個級別,培訓對象分別是普通教師和具有學科教學經驗和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知識,愿意從事教育軟件設計和網絡課程設計的教師。培訓內容分別是基本理論和技能、一般原理與基本技術、網絡課程與開發。

根據新鄉醫學院的實際情況,結合《高等學校教育技術等級培訓大綱(試用稿)》,我們決定采取分層分級培訓模式。培訓級別分為三個等級:初級、中級、高級,另外設需求班,滿足教師的個性化需求。

1.初級班。主要是面向新入職教師和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比較薄弱的教師。培訓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教學論、學習理論和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等理論;②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操作與使用;③最簡單的課件制作軟件PowerPoint。

2.中級班。面向的對象主要是已經取得“新鄉醫學院教育技術培訓初級班合格證”的教師,或者是雖然沒有參加初級班的培訓,但是已經具備初級班結業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教師。培訓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①教學設計理論;②二維動畫制作軟件Flash;③高級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Authorware;④圖片處理軟件Photoshop;⑤計算機系統維護知識。

3.高級班。培訓的對象是已經參與過前面的培訓并通過考核,或者是具有較高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教學一線教師。高級班是一種高層次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①多媒體素材的采集與加工;②網絡課程制作(Dreamweaver);③三維動畫制作(3DMAX);④Blackboard教學管理平臺。

4.需求班。高等醫學院校教師的職業學科特色比較強,追求專業化,所以對于不同的教師來說,他們對于培訓內容都有不同的要求。為了滿足教師的特色化的需求,學校每年都下發《教育技術培訓內容需求統計表》,將教師的需求融入學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總體設計中。

三、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不同級別的培訓班雖然面向不同的對象,并且培訓內容不同,但教學方法都以“案例教學法”為主。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案例本質上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而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不像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扮演著傳授知識者角色。③這種方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哈佛商學院所倡導,當時是采取一種很獨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學,這些案例都是來自于商業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通過此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實施之后,頗具績效。案例教學法到了1980年,才受到師資培育的重視,尤其是1986年美國卡內基小組提出《準備就緒的國家:二十一世紀的教師》的報告書中,特別推薦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課程的價值,并將其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在教師教育技術培訓中,“案例教學法”可界定為培訓者與被培訓者直接參與、共同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案例進行討論、反思并實踐的教學方法④。

案例教學法的優點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鼓勵獨立思考。案例教學的稍后階段每位學員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發表見解。通過這種經驗的交流,一是可取長補短、促進人際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種激勵的效果。一兩次技不如人還情有可原,長期落后者,必有奮發向上、超越他人的內動力,從而積極進取、刻苦學習。

2.重視雙向交流。在案例教學中,學員拿到案例后,先要進行消化,然后查閱各種他認為必要的理論知識,這無形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是主動進行的。捕捉這些理論知識后,他還要經過縝密的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一步應視為能力上的升華。同時他的方案隨時由教師給予引導,這也促使教師加深思考,根據不同學員的不同理解補充新的教學內容。

四、嚴格把好培訓的質量關

1.嚴格的考核制度。每期培訓結束,受訓教師都必須參加結業考試。考試采取理論考試和操作考試相結合。理論考試主要是考查教師對于教學理論、學習理論、教育技術理論及各種軟件的基本操作掌握情況,每場考試時間為90分鐘,試題形式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和簡答題。操作考試的形式比較靈活,主要是綜合考查教師對于所學理論和操作的綜合運用。題目一般是要求教師結合自己的專業,設計和開發一節課內容的多媒體課件或者一門網絡課程(網絡課程可以只把大的框架搭建好),其中要求用到所學的軟件。

2.開展多媒體教學軟件大獎賽。為了使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學校每年都開展多媒體教學軟件大獎賽。大獎賽設PPT課件、Flash課件、網絡課程、視頻剪輯四類,每個類別都分別設一、二、三等獎,另外還設有組織獎和最受學生喜愛作品獎。獲獎作品由學校直接報送參加該年度省級多媒體教學軟件大獎賽。通過舉行多媒體教學軟件大獎賽,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促進信息技術與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的進一步整合,推動教育技術在高等學校中的有效應用。

注釋:

①李玉環,陳庚,金以娟.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工作狀況分析與探討[J].現代教育技術,2007(2):84-87.

②高等學校教育技術等級培訓大綱(試用稿)[EB/OL].http:///article/list.asp?id=12,20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