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室主任工作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7 03:20: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科室主任工作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工作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檢查、總評價、總分析、總研究,并分析成績的不足,從而得出引以為戒的經驗。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總結與計劃是相輔相成的,要以工作計劃為依據,訂計劃總是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
一、領導重視,營造氛圍
校本研修工作開展以來,我校領導始終把它放在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嚴校長多次召開校委會商討有關校本研修的話題,他還經常在學校例會上大力宣講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搞好研修,不僅能夠提高廣大教師的綜合素質,而且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倍增器。領導的講話,使老師們內心受到觸動,思想上更加重視。我們教科室精心組織安排,使得各項活動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大力開展校本研修,主動研修,在我校以蔚然成風。
二、機制保障,帶動學習
針對校本研修,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教導處決策安排,教科室具體主抓實施。首先我們教科室拿出本年度的校本研修總方案,并予以公示,收集意見,修改完善。老師們在大方案的框架下,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出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并上交存檔。平時無論是參加集中培訓活動,還是自研活動,都要求做好筆記,以備不定期的檢查。對于過程管理,我校根據上級精神和“白云路模式”制定了《XX中心小學校本研修考評細則》;對于結果的評價管理,我校又制定了《XX能級考評表》,《XX校本研修獎懲方案》等。有了這些制度的保障,我校教師們以極大地熱情投入到研修的活動中去,保證了一定的質量。
三、活動引領,促進發展
本期研修活動,我們主要做的有:
1、積極反思暑期國家級遠程教育資源網上培訓活動。我校大部分教師都參加了今年暑期的網上教育培訓,每個人都認真學習,仔細筆記,還保質保量完成了多次網上作業。今年開學領導檢查了筆記,學校統計了成績,我校每位教師都合格,特別是嚴小春、張金梅兩位老師作業得了100分的滿分,被樹為我校的典型。九月針對此次培訓,學校組織教師們分教研組或集中討論收獲,寫心得體會,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打算,并要求大家把學到的好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實際教學工作中去。
2、學生教育能力的培訓。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為師者的準則。教師教學不僅是傳授學生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靈魂,無論是哪一面,都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高尚的師德,此外還要有豐富的、適當的、有效地育人方法和技巧。因此,本期十月舉行專題講座,主題就是如何有效教育學生的班主任培訓,先后講了三期,老師們反響很大,許多年輕教師稱收獲大,受益匪淺。
3、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培訓。教育局實施校園聯網計劃,打造信息化學習平臺。如果不會計算機,這一切只會成為空談。十一月以來,我校一直在進行以計算機運用為主題的信息技術培訓。針對我校實際,年齡老化,不會或不熟練成為主流,這是個大問題,因此在嚴校長的指示下,我們教科室主抓,定人定時定地點,聘請李主任負責培訓。李主任精心備課,分若干個專題對老師們進行了培訓,內容包括上網查找資源,編寫教案,制作課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開展網上教研,創建個人博客等。經過近一月的學習,老師們進步挺大的。
4、扎實開展常規教研活動。語、數教研組除繼續抓好聽、評課外,還積極按上級要求每月搞兩次網上教研,有中心議題,有參訓教師回貼,有組長小結。尤其是10月份教學展示月,所有在崗教師都參與展示,老師們精心備課,認真準備,扎實上課,大家都展示出了自己應有的水平,取得一定實效。
總之,多樣的研修活動開展,激發了學習熱情,鍛煉了操作能力,促進了教師們的專業發展。
四、全員參與,共同進步
本次校本研修活動,上自校長,下自普通教師,每人都以極大地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去,真正體現了全民皆兵,每人不落下。我校的李書記、伍老師算得上是老革命了,他們平時不怎么摸計算機,頂多就是看看天氣預報,瀏覽一下新聞而已,但這次培訓后,他們學會了打字,簡單編輯,還會熟練運用遠程教育網上資源等,進步可真大;李老師、舒老師對計算機也不很熟練,但她們學習刻苦認真,每天加強練習運用,現在不僅能打字排版,而且還會創建個人博客,寫日志推送發表等;陳老師、楊老師本來電腦技術就不錯,經過此次培訓,他們的技術簡直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制作PPT課件,又快又有質量,甚至能做動漫,真讓人羨慕。多種活動的開展,老師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促進了共同進步。
篇2
——石門鎮小學教科室2003年工作總結
過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學校教育科研實現新跨越的一年,是一個“規范與深化”的一年。我校教科室在市教科所、石門鎮學校的關心支持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圍繞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目標,辦學思路,確立教育科研新理念,把課題研究與新課程建設有機融合起來,充分調動全鎮小學教師教科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開展群眾性的教科研活動,進一步加強學校教科室常規工作,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抓培訓學習,抓課題研究,抓課堂教學實踐,抓科研成果總結,使得學校教育科研有了新的進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加強理論培訓,強化科研意識
1、圓滿完成培訓工作。今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非典”給學校工作帶來極其的不便,但我們依然按照2002年制訂的《教科研培訓計劃》,一手防非典,一手抓培訓。針對不宜大面積集中的實際,我們積極挖掘各校的內部潛力,以教師自學、小組討論為主要形式,提倡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全鎮所有在職小學教師參加了培訓,參加培訓率達到100%,其中71位教師撰寫了課題實施方案,交案率達到100%,71位教師參加了市進修學校的教科研專題測試,通過率達到100%。圓滿完成了培訓工作,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意識,提升了教師的科研水平,為深入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拓展教師學習空間。2003年,是我校教育科研學術氛圍較濃的一年。一是“請進來”。6月,邀請市教科所副所長徐炳炎到校作了《新課程理念下的教科研工作》的專題講座;8月,邀請市教師進修學校書記徐金珠到校作了《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的主題報告;同月,邀請衢州市教育局基教處楊治平老師到校作了《新課程標準的思考》的學術講座。與名家、名師面對面的交流,近距離的接觸,使廣大教師受益非淺。二是“走出去”。上半年,教科室主任參加市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教科室主任培訓,并赴臺州進行考察學習;暑期,選派優秀教師參加了新課程通識培訓;下半年,組織教研組長參加教研組組長培訓。各類培訓結束后,由培訓教師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二級培訓,從而達到全體提高,全面優化的目的。
二、完善規章制度,規范科研工作
1、健全管理機構。2003年,我校申報的課題達到了5項,為了進一步加強科研管理的實效性,校教科室開始推行課題組長負責制,由課題組組長主持本課題的研究,教科室給予協調指導和幫助,形成了教科室——課題組長——課題組成員三級科研管理網絡。
2、制定科研規劃。根據市教育科研規劃辦公室編制的《“十五”后三年教育科研課題指南》,結合本校的實際,教科室組織力量制訂了《石門鎮小學2003——2005年教育科研規劃》。根據這個規劃,教科室制訂了2003年的教科研工作計劃,給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
3、完善規章制度。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實效性,科研成果的實用性和可推廣性。我校依據衢州市、江山市兩級教科所的有關課題管理規定,制訂了《石門鎮小學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實施細則》、《石門鎮小學教育科研學習制度》、《石門鎮小學教育科研研究制度》、《石門鎮小學教育科研立項課題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三、開展科研活動,提升科研成果
1、開展課題研究。1月,衢州市和江山市2002年度的課題研究成果評比結果揭曉,鎮中心小學的衢州市一般規劃課題《小學生發展性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獲三等獎,江山市一般規劃課題《輕松愉快,自主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獲二等獎。2月,教科室組織全體課題組成員,對2003年度衢州市一般規劃課題《農村小學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策略研究》進行了階段總結,并形成了階段成果報告,印發給每位教師。10月,教科室又組織全體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全面總結,理清了一年來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研究報告。11月,將該課題的研究成果報告上交衢州市教科所鑒定。
2、積極申報課題。由于上半年經過了教育科研的全員培訓,教師們的科研意識普遍增強,2004年的課題申報工作也異常火熱。教科室共收到課題研究方案6份,經篩選后,選擇其中了5份上送市教育科研規劃辦公室申報立項。5項課題全部通過審定并立項,其中由教科室申報的課題《農村小學開放性作業的設計和評價策略的研究》被列為衢州市2004年度重點規劃課題。立項課題數量之多,級別之高,創下了我校歷史之最。
3、組織論文評選。5月,教科室組織教師參加了市學科論文評比活動,共收到論文36篇,經過評選,選出了其中的22篇上送到市教科所評選。6月,評選結果揭曉,我校共有17篇論文獲獎,其中徐強老師的論文《對中小學生性教育的幾點思考》獲一等獎,葉立忠和姜利紅老師合寫的《以開放的少先隊活動為載體 , 引導學生德育自化》獲二等獎,獲獎數量和獲獎等次在農村小學中名列前茅。
4、深化科研內涵。科研的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科研的著眼點應該在課堂。要走教育科研的內涵發展之路,就要把課題研究真正落實到課堂中去。為此,教科室和教導處緊密合作,通過開展聽課、評課,著力在課堂中發現問題,形成研究課題;著力在課堂教學落實研究成果,檢測研究成果,為深化學校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提供優質的服務。
教育科研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2003年,教科室雖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教師的科研實踐能力尚有不足;群體科研的氛圍尚未形成;村級小學的科研工作尚未啟動。
教育科研是學校進步的不竭動力,教師又是教育科研的主體。2004年,我市將全面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全體教師而言,既是一次挑戰,又是一個機遇。在新的一年,我校教科室力求以課改指導學校的教科研工作,大力倡導教師在課題研究中領會課改精神,把握課改方向,適應課改要求,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水平,從而更好地推進教育現代化和素質教育。
篇3
我對這種認識產生異議,還緣于對《遙遠的掌聲》一文的解讀。
以《正義論》一書奠定了在學術界不可撼動地位的當代社會學大師羅爾斯教授在哈佛的講堂上講完最后一堂課,謙稱課堂所談全屬個人偏見,希望大家能做獨立思考,自下判斷。當他走下講壇,全部學生鼓掌致謝。羅爾斯快步走出講堂后許久,掌聲依舊不衰。中國留學生吳詠慧的雙手拍得又紅又痛,便問旁邊的英國同學,到底還要拍多久?同學回答:“讓羅爾斯教授在遙遠的地方還可以聽到為止。”作者稱這“遙遠的掌聲” 就是哈佛精神,而哈佛的學生稱母校是“心靈的故鄉”。
學校精神應該從學校成員的行為上進行提煉和概括。它必須考慮:一定有一群人是我們所尊崇的,一定有一群人是我們所驕傲的,一定有一些故事是我們可以回味的,一定有一些什么是別人所沒有的。而這些獨特的不可替代性的內容正是人文精神的充溢。人文精神才是學校精神的核心。
有位老校長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2002年末,學校一位信息技術教師準備到上海應聘。這位老師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水平之高可以說在我們整個常武地區都是少見的。老校長知道后,二話沒說親自開車送那位老師去上海。到上海后,他以“老上海”的身份為這位老師做參謀,直到他找到合適的工作。但不久,那位老師卻又回到了學校。很多人都不明白老校長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果教師出去之后能有更好的發展,我會十分真誠地、盡力地支持。”這是常掛在老校長嘴邊的話,注重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給予支持,一切從個體出發,學校只是人才發展的“試金石”,這正是他對教師發展的理解。
理解,折射出人文精神培育的光芒。
一個學期快結束了,在布置工作的行政會議上,一校長請教科室主任寫學校工作總結,教導主任制訂新學期學校工作計劃,另一位中層干部執筆學期德育工作總結……任務分配出乎眾人意料,三位接受任務的年輕人更是有些納悶,這不是越位了嗎?校長說話了:“你們要作越位的思考,要站在學校整體的角度來考]……”
期望,應是人文精神培育的要義之二。
學校人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走進每一位教師的心靈:當教師在困難的時候給他們一點幫助,當教師出現失誤的時候給他們一點寬容。寬容教師有時比關心教師的生活更重要。作為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教師的生存空間直接影響著教師發展的質量和生命的質量。人無完人,誰能無過?但“有容乃大”,對管理者是如此,對被管理者來說更是如此,這才是真正基于人本的思想。
寬容,應是人文精神培育的要義之三。
所以,承建生命的家園,我們追求的正是這樣的人文關懷。 有一天,當一所學校被人們視作心靈的故鄉,規則、自由孕育其中,那兒一定有些什么人是我們所尊崇的,一定有些什么人是我們所驕傲的,一定有些故事是我們可以回味的,一定有些東西是別人所沒有的……你能說這樣的學校在思想上還是貧瘠的嗎?你能說這樣的學校還不具備一種精神嗎?
篇4
本學期的校本培訓首先是主題的確定,這與以往不同。當時結合教科室的工作思路,我把校本培訓的主題定為“有效教學”。當前學校可能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校長干得累,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家長陪著累。一方面,我認為累是正常的,因為你想卓越,你想和別人不同,那你必須有和別人不同的思路,你必須付出比別人多的多的精力,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當時李希貴在高密四中時,就提出了“苦累文化”——怕苦累莫入此門,圖輕松另尋他處!確實,“苦累這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生源”。(羅曼·羅蘭著)但是,當我們直面自己教學之累時,我們有沒有發現多少之累是無效之累?
(2)學校的學習方式往往囿于定勢的、慣性的方式,跳不出教育的圈子,學習太功利化和狹窄化。譬如我們不看教育類書籍,只看專業類的;不看專業類的論著,只看直面中考教輔類的。而這些教輔類的書對我們有多少營養在?它們對我們教育藝術的提升、專業的修煉有多少幫助?我們能否有更寬泛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習,我們學會醫生的思維方式,認真對待復雜病情;學會農民的思維方式,決不埋怨莊稼長不好,而要了解莊稼的生長規律;學會廚師的思維方式,當飯菜不合客人口味時,懂得改進烹調技術和反思;學會雕刻家的思維方式,善于針對每件雕刻素材的特點,化“腐朽為神奇”…
(3)都說婚姻有“七年之癢”:許多事情發展到第七年就會不以人的意志出現一些問題。那教學上我們也不會出現“七年之癢”呢?我想,有!我想當你從教多年之后,曾經也意氣奮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都煙消云散了。因為自己的惰性,因為生活的繁瑣,變得不會思考、不會學習。只是忙碌地匆匆過去一天又一天,滿足于原有的成績,安于現狀,等回頭來看看自己走過的路,都是平淡無奇,碌碌無為,教學水平都沒有任何提高,每天重復著昨天的故事。漸漸的,工作多了一份清閑,卻也多了一份空虛,多了份疲憊,也就是所謂的心累。教師會自我“設限”感覺到無法突破自己,日益顯出“滄桑”感…若在這種心態下,領導若想把所謂的把培訓作為福利的一種,恐怕僅是管理層的一廂情愿,老師不但不領這個情,反而會認為因占用他們的空閑時間感覺多了一份累贅。
(4)當前學習有一種“近親繁殖”之感。當前的培訓主要以校內教研為主,這是主陣地,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很難跳出這種近距離的親情式的培訓,視野難以開闊。正如莊子所說的:井蛙不可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語于道者,束于教也。時間、空間、教化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但不管如何,我始終認為“不學習,如同房子沒有窗戶”,一年不學習自己知道,二年不學習同事知道,三年不學習學生知道。學習的內涵在于學而思,思而悟,悟而行,學習的價值在于心智模式的完善,升華為人格的完善,體現出人生的價值,學校的學習文化是一種理念,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境界。為此,教務處本學期校本培訓改變了一些策略,盡可能少占老師的課余時間,少攤派老師行政性事務的前提下,讓老師們跨過一定的時空限制,聽聽大師之言,開拓視野。主要工作如下:
(一)外出學習,開拓視野
本學期我校老師外出學習累計有:
(1)10月底的浙派名師活動,我校計有67人次去杭州學習;
(2)11月份語文組計8人次外出紹興,參加長三角語文教研活動;
(3)12月份數學組計6人次外出溫州,參加“希望杯數學競賽”教研活動;
(4)另外各類臨海市教研活動,臺州市教研活動等,我校老師均是遠遠超額參加;
應該講,作為一所農村中學,一學期有如此多的外出教研,與學校在人力、財力上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如浙派名師活動,上一年我們連通知都接不到,當時是聽黃巖實驗中學老師說的,我們當時數學組10人去聽課,可能也造成一定的影響——今年直接收到了各科活動的安排表,并且給我校聽課費8折優惠!這使教研組長們喜出望外,使教務處也松了一口氣,因為每年教研計劃中都有一個外出聽課,到哪里去是個大難題!臺州市范圍內刺激不大,現在我校老師們認為跑出臺州才叫外出!這個活動的平臺很好,解了教研組長的一個心病,另外學校拿出每人900元的經費,不可謂大手筆!再如語文組跑到紹興,親耳聽到了黃玉峰的課,聽到了孫紹正的點評,聽到了曹文軒的報告,受益非淺;比如數學組跑到溫州,聽到了杭州外國語學校副校長的吳鋒刃的課,感觸良多…
(二)外請專家來校講學,與大師零距離對話,提升老師品味
本學期我校外請專家有:
(1)七月份,請唐云增教授、方海東老師來我校上班會課及講學;
(2)十月份,請復旦大學附中黃玉峰教授來我校講學;
(3)十月份,請溫州九中邵曉潔、金佩佩來我校講學;
(4)2011年一月份,政教處請到杭州模范班主任鄭英老師來我校講學;
(5)2011年一月份,政教處請到杭州西湖區教研室主任王曜君來我校講學。
盡管我校在臨海市比較有名,但畢竟和一些老牌學校有歷史淵源的差距,我們各種信息、關系更是落后,再加上專家們事多,走不開,另外我們不知道請什么專家,畢竟關系有限,再說我們這個學校畢竟是小廟,大和尚真得很難請。但我們不遺余力地去請大師、名師來我校,提升學校的人氣指數。
(三)建立書香校園,跨出空間維度,在時間在一維里與名師對話
讀書和做人的關系就跟吃飯和做人一樣,一個是養成我的身體,一個是養成我的靈魂,都是年年月月天天不能少的。本學期教務處教科室及政教處給教師培訓的書籍有《有效教學論》《做一個聰明的老師》《說李白》《說杜甫》《說蘇軾》《突圍》等,我不知道老師們讀了多少,但我想這一贈書至少讓老師們有個讀書的愿望——我還有這幾本書沒有讀。
(四)給年青教師搭建飛翔的舞臺,展示成長的歷程
篇5
現在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獻。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教師考核述職報告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高中教師考核述職報告一
做為一名生物教師,我熱愛學生、為人師表、嚴于律己,遵規守紀。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原則,在教好文化課的同時,我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做人。
教學過程中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改精神,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分析教材,探究教法,不斷探索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用先進的電化教學手段武裝自己,結合本學科實際,制作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軟件輔助教學,提高課上45分鐘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我熱愛自己的事業,從不因為個人的私事耽誤工作的時間。并積極運用有效的工作時間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在工作上,我嚴格要求自己,工作實干,并能完成學校給予的各項任務,為提高自身的素質,我不但積極參加各項培訓,到各地聽課學習,平時,經常查閱有關教學資料。同時經常在課外與學生聯系,時時關心他們,當然在教學工作中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須在以后進一步的努力。
積極參與教科研,參與市級課題《實現生物課堂有效教學,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研究。擔任市級課題《中學生物學習策略研究》課題組成員,負責搜集資料,分析數據,論文整理工作。
總而言之,現在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獻。
高中教師考核述職報告二
本學期來,在學校領導的引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在教學工作中與全體老師一道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更新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順利地完成各項教學工作任務,取得一定成績。為總結經驗,爭取更好的成績,現將本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在教學工作中主要認真做好備課、上課、鞏固應用、課外輔導等環節工作。
1、備課。首先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深入鉆研教材。熟練掌握教材的全部內容,學期初制訂好各階段的教學計劃,確定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點、難點、關鍵,使教學工作循序漸進,有條無紊,按進度、按要求進行教學工作。其次認真做好課前準備,要求學生先預習,畫出不理解的部分等。
2、上課。
①認真組織教學,目標明確。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于教學全過程,并特別注重過程與方法,以體現課改精神。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策略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制定的目標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知識為中心,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②準確地把握每一課的知識結構。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或調整,變“教教材”為“用教材”。使知識變為學生樂于接受的東西。
③重視設計教法學法。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教學活動,形式靈活多樣,運用恰到好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問題,適應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尊重學生,注重發展學生個性差異,鼓勵學生敢于發言,使課堂氣氛、平等、民主、合作、融洽。師生、生生多向交流,形成互動,共同發展,使學生在課堂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心情愉快,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④注重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二、重視自身素質的培養。
加強教學理論學習,更新教學理念,應用新課標理論指導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同時不斷吸取先進教學經驗,認真聽課,積極參與課改活動。
總之,本學期來,在領導、老師的大力支持下,我在數學教學上有很大的改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新時期新課標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如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比較薄弱,主要原因一是教學任務重,時間不足,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個別差生的輔導,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獲。
高中教師考核述職報告三
本年度的工作即將結束,在這逝去的一年中,在學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各位同事的緊密配合下,我積極配合學校按照總計劃和教科室的工作部署,開展各項工作,目前接近尾聲,現在將一年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思想方面
熱愛本職工作,認真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服從領導的安排,工作上兢兢業業,愛校如家,對學生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政治學習,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能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作風扎實,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二、教學方面
1、教學計劃貫徹情況
學期初,和教研室教師一起,認真學習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導處工作計劃,明確了學期工作的目標和任務,結合教研室工作的現狀和特點,按照要求,完成了本學期開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詳盡的教學計劃。教學中認真遵照教學大綱要求,堅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按時按質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學工作。
2、教學情況:
本人在20x—20x學年第二學期承擔了兩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按照學校及學院要求,嚴格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完成教學任務,基本未出現教學方面的差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結合專業特點進行創新。
三、教研室工作方面
除了教學工作以外,還擔任了教研室主任的工作,在教研室工作方面,積極配合領導及其它教研室同事的工作,把教研室工作任務完成,聯合全體教研室老師共同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及學院安排的日常工作,受到了學院領導的肯定。
本學期旅游教研室成功申請了《現代禮儀》的省級精品課程,本人主要負責精品課程的課件制作及錄像課程的講授工作,與其它的精品課程組成員合作,共同完成了課程的初步工作。
篇6
一、簡介活動課程開設及立項課題實驗與研究的組織保障
葛洲壩西陵中學附小,現有25個班級,1148名學生,教師總人數62人,活動課專職教師3人,活動課兼職教師16人。20xx年9月1日,葛洲壩城區進入新課程改革試驗,小學三年級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西陵附小積極加入到課改的浪潮中,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全面落實《課程計劃》。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獨立的課程形態來加以設計和實施,學校給予高度重視,不僅嚴格按葛洲壩教委相關規定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安排專、兼職教師任教,而且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教研組,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探索,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能根據相應的課程資源,進行校本開發和實施,力圖體現學校特色,滿足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親歷,注重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學習的時空突破課堂時空的局限,向社會生活領域和自然環境延伸。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創造精神。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我校還努力去做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采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鑒定。注重把評價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學校要求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以便學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與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以及進步的喜悅。通過近兩年的實踐,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課程實施、課程管理,到課程評價已形成系列,并取得了一定成績,受到葛洲壩教委及兄弟學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項課題《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壩教育實業集團教研室的高度重視。我校劉立丹校長(省心理學會會員),葛洲壩教育實業集團教研室主任丁樸(省教學學會物理教學研究會理事)共同擔任此課題實驗與研究的負責人。葛洲壩教育實業集團領導及教研室主任丁樸曾多次到我校蒞臨指導,參與課題的實施與督導。課題組主要成員囊括了學校教學管理的各個層面,它由教務處主任,教科室主任,綜合實踐活動課教研組長,綜合實踐活動課、信息技術課和勞動課教師等7人組成。3—6年級學生是本課題實驗與研究對象,3—6年級班主任也是本課題的參與者與組織者。學校70%的學生及教師加入到此課題的實驗與研究中。此項實驗與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為此學校擬定了實驗方案,確定了實驗步驟,保證實驗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每月召開一次課題實驗與研究工作會,實驗學生與教師匯報實驗進展,提出遇到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本課題除了在人員組織上得到保障以外,學校還投入了一定數量的科研經費,購置了一些在實驗過程中所需的設備(如:電腦、數碼攝象機等)、工具(剪刀、紙張等)、書籍等。對積極參加本課題研究及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資獎勵。所有這些,調動了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發揮了教師的聰明才智,使本課題的實驗與研究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使每一階段實驗與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二、階段實驗與研究的內容及成果
本課題實驗與研究的主要步驟:
(一)準備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成立課題組,擬定課題方案,進行課題方案論證。
(二)啟動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教育理論及相關文件,經驗材料,學習新課程標準,進行學科綜合現狀調查,擬定具體實施方案。(三)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實施研究計劃,展示研究成果。本階段是課題研究的重要階段。
前兩個階段已順利完成,目前,實驗正處于第三個階段。在第三階段——實施階段中,依據學生、學校、社區及地理環境,分別進行了三個內容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內容一“利用廢舊材料美化校園環境”。
我校地處葛洲壩西壩小島上,學生家庭環境、經濟狀況不一,在學校、家庭中常有一些學習、生活廢舊物,丟之可惜,留之又無用。如何使這些廢舊材料再利用,讓它們來美化我們的生活呢?為此,“利用廢舊材料美化校園環境“這一子課題便應運而生。政教、少先隊先后在全校開展了“巧手扮我家”、“環保小制作”、“爭當環保小衛士”等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動手、動腦,運用勞動技術、繪畫等手段制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裝飾品。在葛洲壩綜合實踐活動課成果展反應能力、審美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內容二“尋找葛洲壩人的足跡”。
這一課題來源于葛洲壩學生特殊的家庭環境。我校位于宜昌市葛洲壩,緊鄰三峽工程,我校千余名學生都是“三峽世紀工程”建設者的后代。工程的設施、施工技術人員、當地的風土人情等都為本課題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廣泛的社會資源。20xx年10月15日,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科研課題組向全校學生發出倡議:尋找前輩的足跡,了解葛洲壩人為祖國水利事業發展所做的貢獻。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收集到了葛洲壩人曾修建的大壩、大壩的所在地、大壩修建的時間,壩長、壩高、大壩水利發電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大壩所在地的風土人情、建大壩時的趣聞或感人事跡,與大壩有關的實物、圖片等。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動用了身邊可利用的調查手段:
⑴訪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親人、朋友,或讓他們幫助查找資料;
⑵訪問知情的相關人士;
⑶查閱書籍、報刊雜志;
⑷網上查詢;
⑸讓老師幫助查找等。在課題的實驗與研究中,學生把收集到的信息有的制成表格,有的在日記中記載,有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寫了調查報告。通過此課題的實驗與研究,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20xx年2月,在葛洲壩綜合實踐活動課成果展示中,六年級學生撰寫的調查報告“尋找葛洲壩人的足跡”獲報告類一等獎,學校被評為綜合實踐活動課實驗與研究先進單位。
另外,在進行第二個內容“尋找葛洲壩人的足跡”的實驗與研究時,第一個內容仍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進行。20xx年2月,葛洲壩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中,我校的手工制作有8人獲一等獎,6人獲二等獎,8位教師獲優秀輔導獎。
3、內容三“走進三峽,感受三峽文化”。
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三峽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三峽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它不僅包含有數千年歷史長河里沉淀下來的古老文化遺存,還包含有現今三峽建設者所創造的新文化。作為地處宜昌,三峽建設者的后代,他們對三峽有著濃厚的感情,他們更愿意親近三峽、走進三峽、感受三峽地區的呼吸和脈動。隨著第二個內容的深入,學生對三峽文化有了濃厚的興趣和愿意探究的愿望。為此,第三個內容“走進三峽,感受三峽文化”便應運而生。圍繞此內容,政教、少先隊組織學生參觀“三峽大壩”,游覽“三峽風情園”,感受農家生活。學校語文教研組在充分利用現有課程資源基礎上,努力挖掘三峽區域的詩詞文化資源,提出了“三峽詩詞文化探究”的課程開發方案,此研究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并在實踐中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審美素養。通過此內容地開展,有效利用了本地區域文化,將區域文化資源與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機結合起來,發展了學生動手、動腦、收集信息的能力,學生在實踐體驗和搜索、記憶中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三、下一步實驗與研究工作打算
1.進行階段實驗與研究工作總結,撰寫階段實驗報告或實驗論文。
2.挖掘新的社會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例如:開展長江水污染調查;長江魚類資源掃描;宜昌土特產概況調查等。
篇7
十年前,我走進以“人文”著稱的傳統名校——北京師大二附中。和同來的許多青年一樣,初來乍到的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也充滿不安。那時,我心目中的所謂“人文”,是指間接獲得語言符號,而不是真切感知的生活內容。十年后,當許多期待變成現實,所有不安也都化為穩步成長,我慶幸當年做出的選擇。這所學校給予教師的,不僅是物質生活的保障和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不僅是教書育人的充實和快樂,更是被尊重的幸福,被愛護的感激和被持續喚起的奮發昂揚的生命狀態。而這一切,都源自于那個曾讓我既熟悉又陌生的詞匯——人文。
第一次深切感知“人文”的內涵,是剛參加工作不久時的一個插曲。一天,我坐在小花園里備課,一時興起,點起了一支煙悠閑地吸起來。不巧,老校長林福智迎面走來,看了我一眼,也沒說話,就徑直走進教學樓。我忐忑了:二附中是無煙校,怎么可以在花園里旁若無人地吸煙呢?何況林校長雖然時常微笑,卻是個嚴肅、認真的人,據說很反感教師吸煙,他現在不說話,是不是考慮在特殊場合嚴厲批評我呢?我整整擔心和焦慮了一上午。午休時,我收到林校長發來的即時消息。出乎意料,不是找我談話的通知,更不是措辭嚴厲的責備,里面甚至沒有一個漢字,只是一組圖片和一張笑臉。圖片是他閑暇時拍攝的校園景色,郁郁蔥蔥的林蔭甬道,一朵朵盛開的玉蘭,恬靜的小橋流水,還有秋天里金黃的銀杏樹葉……一組圖片,一張笑臉,勝過千言萬語,讓我剎那間讀懂了老校長的良苦用心,他在告訴我美麗的校園該用怎樣的行為去愛護,更重要的是,他在告訴我這個道理的時候,想方設法保護了我脆弱的自尊。
有一則家喻戶曉的教育故事,是關于陶行知的。陶先生擔任一所學校校長時,見有男生用泥塊砸班上同學。陶行知制止了他,要他放學后到校長室。放學后,男生在校長室等著挨訓。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男生驚訝地接過糖果。陶行知又掏出了一塊放在他的手里,說:“這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這說明你尊重我。”男生更驚訝了。陶行知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他手里,說:“我調查過,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同學,這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勇氣!”男生感動極了,流著淚后悔地說:“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我的同學呀!”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你能認識錯誤,我再獎你一塊糖果。我的糖發完了,談話也該結束了。”
引述陶先生的故事,并非為了把林校長比作教育家,將自己比作知錯就改的小男孩,甚至也不是為了從中收獲教育啟迪。我思考的問題是,當社會和學校不厭其煩地要求教師向陶行知等教育家學習,用平等、尊重和愛護來對待自己學生時,是否考慮過教師也需要同樣的平等、尊重和愛護?我無法想象,在上指下派、頤指氣使、批評管束的學校環境里成長起來的教師,如何去獲得平等待人的理念,養成尊重他人的習慣,擁有愛的能力?
什么是“人文”?人文就是以人為本。學校以教師為本,教師才能以學生為本,以學校為家;學校的領導干部像教育家一樣尊重和愛護自己的教師,教師才能像教育家一樣尊重和愛護自己的學生。這一點說來容易,做到又何其艱難!因為這種尊重和愛護要內發于心,才能外顯于行。既不是偶然,更不是做秀,而是扎扎實實植根于現實的每個細節,廣泛存在于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的日常生活中。
十年前那個秋天的中午,我坐在電腦前,看著林校長發來的照片,心中百感交集:慚愧,感動,并且幸福。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把這件事藏在心里,但接踵而來的感動讓我總想起這段美好的回憶。我做第一節公開課時,教學師父徐美菊和備課組的老師們幫我磨課到夜里十點多。當我第一次被派往參加國際研討會時,教科室主任朱錫民老師為讓我不至于迷路,用鉛筆在會議文件的背后一絲不茍地畫了一幅從二附中門口到八十中學的騎車路線圖。我第一次做全校教學工作總結時,幻燈片出了問題,影響了發揮。會后不到五分鐘,不愛發短信的曹校長就發來鼓勵的話語。十年里,這樣的記憶太多。這不是領導和老教師對哪一個年輕教師的青睞,而是文化使然,風氣使然。
有幾位與我年齡相仿的老師,因為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客觀原因,離開了二附中。他們走時都很難過,一位語文組老師跟我說:“我真的不想走,二附中是可以工作一輩子的地方。”說著,她哭了起來。我不知道,歲月在她的記憶里留下了怎樣的溫暖和感動,只是想起坡寫給歐陽修的詩:“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在被尊重的幸福與被愛護的感激中,二附人滋潤而愜意,甚至于忘記追問是什么令自己如此留戀。這就是“人文”的魅力:相逢曾感動,離別更珍惜,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因為作為一種文化,“人文”已寫進了二附人的生命里。
如今,林校長、徐老師、朱老師都已退休,但二附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懷傳承不息,開枝散葉,蓬勃生長。近年來,曹校長多次明確提出:學校是師生共同發展的地方。這已經成為二附中的核心價值觀,也是二附中人文精神走向更深層次的體現。
在東西方文化里,教師作為一種崇高的職業,不約而同地被賦予了強烈的道德色彩。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是蠟燭。教師是春蠶。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知識黑夜中的燈塔。教師是幫助學生打開幸福大門的鑰匙。不乏溢美之詞的判斷,從不同層面揭示了教師的角色,也反映出社會對教師的心理預期。在中國當代教育發展史上,由于特定的歷史原因,教師的道德角色曾經被過度放大,似乎教師旗幟鮮明地提出自身的發展需求就有悖師德。近年來,大學教授的社會地位、社會話語權和個人價值不斷提升,而中小學教師的發展需求卻依然缺乏關注。
在這樣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中,今天的二附中,把教師的發展與學生的發展等量齊觀,怎能不讓身處其中的我們歡欣鼓舞?這意味著“人文”對二附中教師而言,已經超越了尊重、包容的人格層面,超越了關懷、愛護的交往層面,直達飽含成就感與滿足感的價值核心。教師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一名教師。如果教師沒有強烈的事業心、遠大的理想和獨立的人格,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又怎能培養出志存高遠、心憂天下的社會棟梁?
努力成就教師的發展,在二附中不是一句空話。在學校對教師的預判上,二附中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精神氣質。在這里,每一位教師都被認為是可造就的、可勝任本職工作的。有了這樣的預判,教師的業績能夠得到及時肯定而不會被熟視無睹;教師在工作中出現種種問題,從學校到處室、從教研組到年級組,都將給予真誠的幫助,而不是挑剔和指責;學校豐富的教研活動是教師展示自我的舞臺,而不是考評教師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學校敢于在不同層面下放權力,從教師的教學安排、班級管理,到文科、理科、項目等工作團隊的運行和決策,再到干部的選拔聘用,都尊重教師的民主性和自。對教師能力的充分信任,對教師價值的尊重、激勵,使有理想、有能力的青年教師更容易脫穎而出,讓有思想、有經驗的骨干教師更容易規避職業倦怠,始終保持昂揚奮發的生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