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導言研究

時間:2022-05-18 04:50:04

導語:部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導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部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導言研究

【摘要】初中歷史新課標注重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興趣,部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導言的再編寫體現了這一點。導言,顧名思義,就是具有引導性的言詞,導言在詞典中的解釋是“緒論”。緒論即說明全書主旨和內容等的部分,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文章從導言編寫的演變過程、導言的作用等幾個方面來介紹,希望對初中歷史教師了解導言有進一步的幫助。初中歷史教科書導言的編寫有一個過程,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導言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我們應該重視導言,讓其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關鍵詞】部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導言

一、初中歷史教科書導言編寫的演變過程

(一)從無到有

新中國成立之初,內外矛盾尖銳,當時只有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經驗可以借鑒一下,所以我們向蘇聯學習他們的經驗,對我國的教育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由于各地中小學教科書出版、編印混亂,同時為了加強對中國的基礎教育事業的統一管理,新中國成立之初確立了國家統一編制,統一出版供應的方針。隨后,華北教育部又修訂了《初級中學中國近代史課本》,作為近代史教科書的補充。1956年,教育部頒布了新中國第一套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草稿),根據大綱,編制了第一套中學歷史教科書,這一時期教科書主要是《初級中學課本中國歷史》四冊。在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黨和國家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提出了“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又紅又專、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根據這一教育方針,教育的方向和目的得以重新明確。到198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我國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在此大背景下不斷地進步,這一時期初中歷史教科書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講述歷史。因為當時對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工作尚未成熟,所以,20世紀90年代之前的初中歷史教科書是沒有導言的,所采用的是通史體例,90年代以后,初中歷史教科書的編寫才慢慢開始有導言。

(二)從有到全

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基礎教育開始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是新時期教育工作的綱領,為90年代教育地發展提供了方向和目標。1998年,教育部提出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的的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教育部根據義務教育法修訂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試用)》,這套大綱強調了歷史教學提高民族整體本質,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積極作用。為了適應教材多樣化的需求,大綱為地方、學校教師的教學留有一定的余地。正因為如此,北師大版、人教版和上海版等初中歷史教科書陸續編制出版。但是長期以來中小學教學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教科書的內容繁、難、多以及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等,教育部又頒布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對教科書的內容做了一些調整。此后,初中歷史教科書的編排就開始有了導言。但是,初中歷史教科書此時還沒有在每一單元之前設置單元導言,也沒有前言,對導言的編排還不是很全面。進入21世紀各國開始重視科學教育,開始重視歷史學科的教育。到了2001年,教育部在原來基礎上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取代了以往的教學大綱,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迎來了春天,對初中歷史教科書的編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導言的編寫也更加全面。

(三)從全到簡

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把內容分為六個學習板塊,在兼顧歷史發展時序性的基礎上采用主題呈現方式。強調內容應體現時代階段性和現實適應性,能夠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要區別各年級之間的能力層次;在達到《標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知識,實現呈現方式多樣化;可以重新建構知識內容,編寫不同體例的教科書。雖然在此要求下各出版社編寫了不同的歷史實驗教科書,但是這些教科書都有一大特色,即都重視對導言的編寫,比如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是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1年初審通過的,它的導言編寫就比較全面。在每一單元之前會設置單元導言,介紹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在每課之前設置課時導言,激發讀者學習歷史的興趣,這一時期的初中歷史教科書對導言的編寫全面而又具體。十年課改,我國基礎教育取得了新進展,但同時也產生了新問題,在實際操作中遇到了阻礙。教育部對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教材開啟了全面的修訂工作,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在總結了十年課改經驗的基礎上,教育部在2011年頒布了《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作為部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編寫的依據。部編版歷史教科書的導言在此次教科書改革中經歷了從全到簡的轉變,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再加上部編版的歷史教科書編寫內容比較概括和抽象,同時為了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所以對導言的編寫比較精簡,去掉了教科書前言的編寫,對單元導言和課時導言進行再編,更好地突出部編版新教材的新特點。導言地發展和完善,體現了部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的編寫特色。相對于2008年修訂的歷史教科書,部編版歷史教科書有了重大改變,它的編寫特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導言的部分特點。

二、部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編寫特點

(一)課文輔助系統更加豐富

課文輔助系統是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部編版歷史教科書的輔助系統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主要作用是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解釋課文內容、提供資料、引發思考等;體現了歷史教科書由“教本”向“學本”的轉變。從歷史教材的變革來看,隨著教科書的工具性和教學性功能的不斷加強,課文輔助系統部分將不斷完善。部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欄目設置多種多樣,教科書從多個角度呈現歷史內容,這些輔助系統可以幫助教師攻克教學重難點,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歷史,體現歷史學習的多樣性。課程標準中要求教科書應圖文并茂,歷史圖片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等特點,能夠促進初中生抽象思維能力地發展。教科書上會對生僻的字詞進行注釋,這樣就減輕了學生學習的負擔,教科書最下面部分會有注釋,這些注釋能幫助學生理解其內容含義。“相關史事”是課文輔助系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部分,幾乎每課時都會有一個相關史事,主要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的是對正文部分的解釋,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相關的知識點。教科書中的“材料研讀”一般都出自各種文獻資料,每一史料都會注明出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同時有利于建構開放課堂,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意識。部編版教科書還在課文后設置了“課后活動”和“知識拓展”,教師通過組織課后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可以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情況,讓歷史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知識拓展”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歷史學習的興趣。總的來說,部編版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更加豐富,更好地落實了新課標的精神,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二)內容精簡明了,突出重大歷史事件

部編版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更加精簡明了。比如七年級上冊教科書比2001年版少了35個頁面,少了6個課時,總字數也縮減了43000個字,可謂是精選史實,對字句進行了深入地斟酌之后才編寫的。教科書的總量減少,但是為使歷史發展線索更加地清晰,教科書又增加了一些內容。增加這些內容之后,更能客觀地反映歷史進程。部編版歷史教科書的內容精簡明了還體現在導言上,單元導言相比2001年版的內容少了很多,大概每單元設置了6-7句話,都是對本單元重點內容的簡單概括。課時導言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一般是2-3句話,以陳述句為主,后一部分提出2-3個問題,以設問句為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欲望,把本課時的重難點和主要內容都凸現出來,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有大體的方向了。部編版教科書課文文字簡潔明了,總字數在1000字左右,文字敘述也具體生動。部編版歷史教科書編寫還有一個特點是突出重大歷史事件。部編版教科書在編寫歷史事件時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敘述,應力求生動、具體,通過具體的歷史細節,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感知歷史情景,感悟歷史問題,了解歷史環境中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為,理解重要歷史人物的思想和貢獻,認識重要歷史事件發生、發展的因果關系。部編版歷史教科書中古代史突出正史的記述,如對《史記》的記述,近代史突出重大歷史事件的記述,讓學生對歷史有完整和更加全面的了解。有些重大事件直接在導言中出現,有利于落實三維目標,加深學生對基本史實的理解,撥開歷史的表象看到清晰地脈絡,形成完整的歷史線索。部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導言的編寫以師生為本,更好地為師生服務。從導言的演變過程到部編版教科書編寫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到導言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下面分析導言對師生的重要作用。

三、部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導言對師生的作用

(一)對教師的作用

1.提示重點、難點,作為教學提綱導言是對本單元或本課時的總結和概括,囊括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閱讀完導言,就能迅速梳理出課堂線索。教師備課時,依據課標要求,閱讀導言,把導言作為教學提綱,在此基礎上對導言內容進行整合,在整合的過程中,教師就會知道本課的內容在這一單元中占有怎樣的位置,通過導言來理清其與前后文之間的聯系。這樣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就會有意識地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教師閱讀完課時導言之后,確定本課的重難點,能夠有效地刪減或增加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所以,導言是教師梳理教材內容、明確教學重難點的重要依據。2.作為課堂導入的參考依據一節好的歷史課,一定要有吸引學生的導入方式,巧妙的課堂導入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部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的導言多種多樣,我們可以利用導言來進行課堂導入設計。比如詩歌式導言:“萬國盡征戌,烽火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這是杜甫在《垂老別》一詩中描繪的安史之亂造成的慘狀。這樣的導入很容易吸引初中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這首詩又與本課的內容有關,還可以把它設計成情境導入的歷史背景。所以說,歷史教科書導言是歷史教師不可忽視的重要文本資源。

(二)對學生的作用

1.設置懸念,激發興趣部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導言采用多種樣式,目的是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導言主要以問題設置為主,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好奇心,驅使學生自主地進行問題探究。從本課知識點中提取重難點,學生讀完之后,會對本課或本單元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深入地進行下面內容的學習。例如,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這一課的導言中,首先給學生創設一個歷史情境,古代的羅馬人把中國稱為“絲國”。中國的絲綢在當時的歐洲是珍稀之物,穿絲綢服裝成為高貴身份的象征。此時學生就會思考中國的絲綢為什么會在歐洲出現呢?這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了,進而學生便會思考“誰開辟了運送絲綢的商路呢?”,這時學生就會從已知出發,探索未知了。2.幫助學生構建歷史知識框架部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的導言是對重點內容的提煉和總結,這樣有助于學生構建歷史知識框架,尤其是單元導言的知識點。它把本單元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都串聯起來了,這樣學生在構建單元知識結構的時候就會少走很多彎路,同時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加深對單元知識體系的整體印象。比如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單元的導言,大致的內容是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讀完導言,學生就很容易建構出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包括偉大的歷史轉折、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內容。可以使學生認識清楚事物地發展方向、發展規律。

四、結束語

通過對歷史教科書導言的研究,讓學生認識到導言的重要性,提高師生對導言的重視度,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科書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教學資源,通過對教科書導言的研究,可以為教師教學提供不同視角,比如將導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這樣既能加深教師對教科書的理解,也能幫助教師完善教學內容,了解每一課時的主旨思想,同時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構建知識框架,最終達到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何一帆.新中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編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6(5).

[2]劉英杰.中國教育大事典.1949-1990(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8).

[3]課程教材研究所編.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歷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56.

[4]王宏志.歷史教材的改革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24-425.

[5]趙克禮.歷史教學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4).

[6]崔琳.2016年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14).

[7]齊世榮.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6).

[8]龔成榮.單元導言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10):46.

作者:王青 單位: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