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復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17 16:28: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物復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物復習計劃

篇1

一、高中生物高考復習計劃安排

在高三生物學總復習中,一般整個復習過程劃分為:分章復習(第一輪復習)、專題復習(第二輪復習)、模擬測試、查漏補缺等階段,各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如下:

1.分章復習(第一輪復習)階段

分章復習階段的時間安排在9月初至翌年1月,該階段的復習任務是理清單元知識點和夯實基礎。

2.專題復習階段

專題復習階段的時間安排在2月到3月初,該階段的復習任務是加強學科內綜合,使知識系統化和形成命題網絡(即知識塊)。這個階段的復習實際上是在分章復習和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從新的維度對知識進行歸類和重新組合,從而達到熟練掌握知識的目的。

3.模擬測試階段

模擬測試階段的時間安排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這個階段的復習任務是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掌握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對知識有個全面、完整、準確的掌握并反映在習題的解決上。通過這種適量的模擬測試,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技巧、解題速度得以提高,他們應考的心理素質也有所提高。

二、高中生物高考復習方法

策略總綱:

1.發揮《考綱》和高考試題的導向作用。考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備考復習的依據。高考試題是考綱精神和要求的反映,對高考試題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把握高考復習的方向和特點。要根據考綱的內容和變化、高考試題的內容來合理地確定高考復習的方法。

2.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依據考綱,回歸教材。

3.深刻理解核心概念、構建知識網絡。

4.突出能力訓練。

5.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具體方法:

1.分章復習(第一輪復習)階段

第一階段按章節捋清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配合經典例題,將主干知識、重點知識向縱深方向延伸和擴展。在高二生物學教學的基礎上,按照高中《生物》課本的章節課題進行逐章逐節的系統復習。引導學生理清單元知識點,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確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構建單元知識網絡。此外,在此階段的復習中,要重視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能力,以便為進一步培養綜合能力奠定基礎,要關注學生是否突破知識難點,盡力為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掃清障礙。這個階段的復習應以學生為主,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份單元知識明細表,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領會和應用上以及本單元內相關知識之間的結合上。在分章復習階段要求學生課本隨身帶,讀好課本,用好課本,練習時遇到問題和發現漏洞隨時拿出課本進行對照和補充。本階段習題重點選擇基礎題,突出中檔題,避免綜合題。

2.專題復習階段

本階段復習以知識體系專題復習為主,帶動其他專題復習,重視實驗的復習。在最后沖刺階段留有一些時間進行熱點問題和題型分類復習,以提高這方面的應試能力。通過各個專題的講解、測試和講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使學生構建起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命題網絡,從而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打下基礎。專題復習宜精不宜多,內容根據教學的重點和前二年高考試題有目的地選擇。本階段習題以綜合題為主。

3.模擬測試階段

篇2

關鍵詞:西部計劃;政策分析;實施模式;實施過程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簡稱“西部計劃”)自2003年6月實施至今已有10年歷史,回顧10年來的“西部計劃”政策內容變遷、實施和過程,分析存在的問題,對于調節國家社會人力資源分配、緩解人才供求矛盾和就業壓力、促進西部經濟社會建設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西部計劃”背景和意義

2003年是普通高等學校(簡稱高校)擴招本科學生畢業的第一年,由于高校畢業生總量增加,再加上受“非典”疫情的影響,當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在此背景下,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通知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6月6日,、教育部組織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按照公開招募、自愿報名、組織選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數量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到西部貧困縣的鄉鎮從事為期1-2年的教育、衛生、農技、扶貧以及青年中心建設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務工作。志愿者服務期滿后,鼓勵其扎根基層或者自主擇業和流動就業。中央財政給予適當支持,政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

(一)“西部計劃”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穩步推進的重要舉措

1999年9月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正式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地區從此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2002年2月,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公室出臺了《“十五”西部開發總體規劃》,提出了西部大開發的總體戰略目標。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國家層面的具體規劃、政策相繼出臺。“西部計劃”引導大學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促進西部貧困地區教育、衛生、農技、扶貧等社會事業的發展。

(二)西部計劃是應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重要措施

2003年是高校擴招本科學生畢業的第一年,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0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212萬,比2002年猛增67萬。再加上受“非典”疫情的影響,2003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為應對這嚴峻的就業形勢,2002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以19號文件轉發了教育部等四部委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意見的通知》。同年10月,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經國務院同意,發出了四部門聯合的《關于切實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推動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力度是罕見的、空前的。“西部計劃”的實施能暫時緩解我國過快、過熱、過強的就業壓力,為就業制造一個緩沖地帶,同時能借助服務基層、服務西部,鍛煉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個人品質,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帶動其他人口就業。

(三)西部計劃是青年志愿者服務事業蓬勃發展的內在要求

我國青年志愿者行動從1993年實施以來,得到了廣大青年的積極響應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規模不斷擴大,服務領域不斷拓展。1993年12月19日,2萬余名鐵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幟、在京廣鐵路沿線開展了為旅客送溫暖志愿服務。團中央于1994年12月5日成立了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1998年8月,團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正式成立。從1998年6月至2001年初,相繼實施了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社區發展計劃、保護母親河綠色行動營計劃等一批重點項目。特別是1998年全面實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通過公開招募、自愿報名、定期輪換的接力方式,累計動員了14240名城市青年到224個扶貧工作重點縣開展了每期1-2年的教育、衛生、農業科技等志愿服務,其成功實踐為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實施積累了經驗。①

二、“西部計劃”政策內容

從2003年“西部計劃”實施至今,中央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地方和高校也制定了相關的配套政策,切實有效的將“西部計劃”向執行層面推進。2003年6月的《關于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通知》明確了8項支持政策。2004年4月的《關于做好2004年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有關政策并新增了6項政策。2009年4月的《關于統籌實施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統籌了“西部計劃”與其他中央有關部門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服務項目的政策。通過對上述“西部計劃”政策的綜合分類,中央主要確立了三個方面的政策。

一是物質保障類。包括志愿者享受一定的生活補貼、交通補貼和人身意外傷害、住院醫療保險。服務期間,享受往返于入學前戶籍所在地與服務地之間每年4次火車硬座票半價優惠。服務期間,戶口和檔案可保留在畢業高校,免收服務費用;戶口和檔案轉回生源地的,人事部門所屬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免費提供人事服務。

二是鼓勵引導類。包括服務期滿2年考核合格,3年內報考研究生的,總分加10分;各高校出臺的政策如優惠于此政策則參照高校政策;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服務期滿2年考核合格,報考公務員等享受相關優惠政策。服務單位在錄用黨政機關公務員和新增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時優先錄用、招聘志愿者。有條件的高校可拿出部分獎學金用于鼓勵和引導大學畢業生到西部基層開展志愿服務。

三是政治待遇類。包括服務期間,計算工齡,黨團關系轉至服務單位。服務期間,可兼職或專職擔任所在鄉鎮團委副書記、學校及其它服務單位的管理職務。服務期為1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銅獎獎章。服務期為2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銀獎獎章,表現優秀的授予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金獎獎章,表現特別優秀的推薦參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中國十大杰出青年、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國際青少年消除貧困獎等評選。

三、“西部計劃”實施模式和過程

(一)“西部計劃”的實施模式

“西部計劃”實施模式應用組織動員、思想教育、輿論宣傳、總結表彰等方式來實現項目(如圖1所示)。組織動員主要由各級團組織、高等學校來完成,在招募志愿者過程中,共青團發揮了特有的組織優勢動員應屆畢業生報名參加項目。思想教育主要由各級項目辦和服務單位來完成,在志愿者培訓中,思想教育是主要的內容,在志愿服務過程中,解決志愿者的思想困惑也是重要的任務。輿論宣傳主要通過共青團宣傳系統、傳統宣傳媒介、新媒介來實現,讓社會各界認識、了解、認同“西部計劃”項目意義、內容。總結表彰主要是對志愿服務過程進行考核,了解項目辦、志愿者工作內容和效果,表彰先進,再通過宣傳樹立典型,增加項目的吸引力。

圖1 西部計劃實施模式

(二)“西部計劃”的實施過程

每年全國項目辦確定志愿主題、分配招募派遣指標給省級項目辦。省級項目辦確定各市縣項目辦派遣指標,再由市縣確定具體服務單位和志愿者需求人數。同時,省級項目辦確定各高校招募指標,再分配給高校項目辦,由高校項目辦招募志愿者。志愿者根據省級項目辦的招募公告,報名選擇所服務縣和服務單位。高校項目辦根據報名情況確定志愿者名單上交省級項目辦。省級項目辦對志愿者培訓后再分配到具體的服務縣和服務單位。服務期間,志愿者的管理與教育由縣級項目辦和服務單位共同負責。整個過程如圖2所示。

圖2 西部計劃實施過程

四、“西部計劃”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執行手段單一

政策執行手段是指政策執行機關及其執行者為完成一定政策任務,達到一定政策目標,而采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②“西部計劃”政策執行過程中大部分是采取行政手段的方式。在志愿者招募過程中,各級項目辦通過下發通知來確定服務單位及需求人數。在志愿者分配過程中,縣級項目根據各部門、各鄉鎮申報的崗位及人數結合上級項目辦確定的派遣指標統一分配。在志愿者日常管理過程中,依照雙重管理模式,縣級項目辦負責志愿者的身份、材料、思想管理,服務單位負責志愿者日常工作、生活管理。在服務單位與志愿者的關系處理上,通過簽訂服務協議來保障雙方的權利、責任、義務,并未簽訂服務合同或勞動合同,在志愿者權益保障上缺乏法律效應,志愿者處于劣勢地位。

(二)政策落實不到位

根據《關于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通知》文件精神,倡導地方財政、各服務單位給予志愿者相應的補貼,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縣級項目辦并沒有得到當地財政的支持,各服務單位給予志愿者的補助也不同,大部分是沒有補助,只有待遇較好的縣級機關才有200-400元不等的生活補助。文件還倡導有條件的高校拿出部分獎學金用作志愿者服務“西部計劃”的獎勵和支持,但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有獲得母校獎勵和支持的寥寥無幾。文件還倡導“服務期間,可兼職或專職擔任所在鄉鎮團委副書記、學校及其它服務單位的管理職務”,但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志愿者沒在服務期間擔任過上述職務,只有考上了服務單位的行政編制或合同工才能享受相關待遇。

(三)志愿者作用未充分發揮

一些服務單位及領導對大學生志愿者沒有給予充分重視,存在一些志愿者有崗位,無工作任務的現象,志愿者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不符、崗位安排不合理的現象,志愿者沒被安排到鄉鎮農村、扶貧、教育、工業、衛生等部門,而是被縣級部門截留的現象。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志愿者對服務單位工作不了解,服務單位對志愿者基本情況也不了解。二是志愿者培訓沒有到位是造成志愿者資源浪費的重要原因。在實際工作中,項目辦組織的培訓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志愿者服務典型介紹、志愿服務理念與方法,而較少服務崗位技能、基層青年工作、服務地風土人情等內容。同時,培訓一般是集中培訓、一次性培訓,沒有制度化、規范化,不能對培訓效果及時反饋,對志愿者實際需要和工作成效的跟蹤了解,及時改進。

[注釋]

①崔遠航.共青團推進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05.

②陳振明.政策科學――公共政策分析導論[M].(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P266.

[參考文獻]

[1]崔遠航.共青團推進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05.

[2]陳振明.政策科學――公共政策分析導論[M].(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P266.

[3]薛向東.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11):6-7.

篇3

[關鍵詞] 計劃生育;生殖系統疾病;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 R9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4(c)-143-02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中國女性中40%患有不同程度的生殖道感染等婦科疾病,已婚婦女的患病率則高達70%。張亦心[1]、余國斌等[2]報告的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生殖系統疾病的患病率分別為49.21%、58.10%。疾病譜以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各種陰道炎、盆腔炎為主。已婚育齡婦女的生殖系統疾患不僅直接危害婦女的身心健康,影響人群健康水平,還會影響避孕節育措施的落實和計劃生育工作的健康發展。因此,對育齡婦女生殖系統疾病的合理治療就顯得極為重要。計劃生育服務中生殖系統疾病的藥物治療是一個綜合過程,合理地應用藥物,使其有效地發揮最大的作用,并避免不良反應是治療疾病的基本要求。

1 根據疾病的情況不同選擇用藥

疾病的發展總有一個過程,因此,根據不同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階段選擇相應的藥物、劑型及選擇不同的用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

以陰道感染為例,陰道感染根據病原體的不同可分為細菌性、念珠菌性和滴蟲性陰道炎,臨床用藥根據分泌物鏡檢或培養結果進行選擇。如為單純性滴蟲性陰道炎,應首選陰道局部用藥(栓劑或泡騰劑),合并念珠菌感染則需聯合、交替使用兩種抗菌藥物。因滴蟲性陰道炎常伴有泌尿系統及腸道內滴蟲感染,單純局部用藥,不易徹底消滅滴蟲,這時需結合全身用藥方可獲得較好的療效。

2 抗菌藥物的應用

目前,臨床上抗菌藥物治療性聯合用藥現象很普遍,其中不乏不合理用藥現象。如克林霉素類和硝基咪唑類聯用,因克林霉素類已具有較強的抗厭氧菌作用,無須和硝基咪唑類聯用。又如頭孢西丁鈉和多數頭孢菌素均有拮抗作用,因兩藥聯用作用位點互相競爭,配伍使用反致抗菌療效減弱。不合理的聯合用藥不僅會導致療效降低,增加不良反應,還可產生耐藥性機會和藥物資源浪費。

抗菌藥物應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3]進行合理使用。在臨床使用過程中應嚴格執行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對“特殊使用”的抗菌藥物[4],須經由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委員會認定、具有抗感染臨床經驗的專家會診同意,由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開具處方后方可使用。醫師在臨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藥物時要嚴格掌握適應證,藥師要嚴格審核處方。

3 外用藥物的應用

外用藥物因其直接作用于局部,不良反應少,療效肯定,聯合全身用藥,可縮短療程,具有減少全身用藥副作用等優點而易為患者和醫生所接受。婦科外用制劑較多,包括栓劑、軟膏劑、泡騰劑、膠囊劑、洗劑、凝膠劑、噴霧劑等。臨床應根據不同的適應證和作用效果選擇使用。由于外用藥在制劑過程中添加的輔料或基質成分復雜,為了防止不同藥物、不同基質、不同輔料之間發生配伍變化,應盡可能避免幾種外用藥物同時使用。確需聯合用藥時最好采用交替使用的方法。外用藥物使用時應注意避開月經期,用藥前排凈小便,用藥期間避免性生活。

4 爭取患者合作

藥物治療效果的好壞與患者的合作程度有著很大的關系,與患者良好的交流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內容。用藥前的醫囑對疾病的治愈起著較大的作用,所以用藥前應向患者做細致而全面的交代,包括必要的用藥示范。另外要準確地把握育齡婦女的心理特征,育齡婦女有時對藥物副作用的過分緊張而影響到藥物治療方案的順利實施。對于不必要的疑惑應積極開導,敏銳地發現藥物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確保群眾用藥治療的依從性和安全性得到落實。

5 各種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

主要包括給藥途徑、時間和次數、配伍用藥。藥物配伍在疾病治療中極為重要。特別是目前中藥制劑的廣泛應用。因中藥所含化學成分復雜,與西藥聯用極易引起不良反應,故臨床使用時應慎重。臨床用藥還應考慮時間因素,選擇最佳給藥時間,如外用藥最好選擇晚上入睡前用藥,以使藥物得以充分分解吸收,達到藥物療效最好而不良反應最少的效果。用藥過程中還應注意含酒精飲料對藥物作用的影響。

6 劑型選擇和給藥次序

在應用外用藥物治療時,需要掌握藥物劑型、藥物性質、治療原則等環節。如陰道毛滴蟲不僅寄生于陰道及陰道皺褶,還可深藏于宮頸腺體,泌尿道下段,陰道局部用藥癥狀緩解較快,但不易徹底消滅滴蟲,結合全身用藥可獲得更高的治愈率。因甲硝唑片劑0.2 g,tid,口服1周,治療用藥時間長,易出現惡心等副作用而使患者不易堅持整個療程,可選用甲硝唑緩釋劑,每天1次口服,從而提高患者的可接受性。

又如陰道或宮頸炎癥時,在用藥前用灌洗劑進行陰道沖洗,因炎癥時分泌物往往增多,先予沖洗,可起到清潔局部,減少分泌物,提高藥效的作用,然后再局部用栓劑或泡騰劑。灌洗劑的選擇也有講究,如滴蟲性陰道炎宜用酸性洗液沖洗,而真菌性陰道炎則用堿性洗液沖洗為佳。

[參考文獻]

[1]張亦心,路慶章,呂麗華,等.河北省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生殖道感染現狀調查[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9,17(6):347-348.

[2]余國斌,于玉領,趙東,等.安徽省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生殖系統疾病和乳腺疾病的現況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0,18(1):27-31.

[3]衛生部,國家中醫院管理局,總后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S].2004.

篇4

【關鍵詞】西部計劃;政策評價;政策評估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簡稱“西部計劃”)是黨和國家站在執政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高度,引導大學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促進西部貧困地區教育、衛生、農技、扶貧等社會事業的發展;拓展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渠道;培養造就一大批既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又有基層工作經驗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優秀青年人才;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西部計劃”自2003年6月實施至今已有10年歷史,對其進行政策效果評估,對進一步完善“西部計劃”政策內容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西部計劃”政策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的理論遴選

建立“西部計劃”政策效果評價體系的出發點是用簡單的評價指標獲取盡可能多的評價信息,為把握和了解“西部計劃”政策效果現狀提供科學的判斷依據。從國外有關政策評價的理論研究來看,對于政策評估實踐中的模式,德國學者韋唐在《公共政策和項目評估》(1997)一書中,把評估模式分為三大類,即效果模式、經濟模式和職業化模式。包括目標達成模式、附帶效果模式、無目標模式、綜合模式、顧客導向模式、利益相關者模式及經濟模式、職業化模式這八種基本模式。

目標達成模式是效果模式的其中一種,是探討評估問題的傳統方法,它在早期的研究工作中是占了統治地位的,而且不斷發展,應用至今。目標達成模式有三個優點,一是體現了民主;二是提供客觀的評估標準;三是具有簡單性。同時目標達成模式也存在忽略成本、在目標不清的情況下難以應用、不考慮預料之外的結果、忽視了公共政策制定中隱秘議程的作用、忽視實施過程等缺點。雖然目標達成模式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缺點,但這并不影響它的使用范圍,它可在各種類型的政府政策(項目)評估中應用。

目標達成模式由兩個基本部分組成,一個是目標達成評價,關注的是結果與政策(項目)目標是否一致;另一個是影響評價,關注的是結果是不是由政策(項目)所造成。如此,應用目標達成模式,要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第一步,明確政策(項目)目標及它們的真正含義,并將它們按重要性程度而加以排序,再把它們轉變成可測量的客體;第二步,測定這些預定目標實際可在多大程度上實現;第三步,弄清楚政策(項目)促使或阻礙目標實現的程度。目標達成模式是將預定的政策(項目)目標作為評枯的標準和組織者,目標便是評話的邏輯起點。因而,評估的主要任務是判斷預定政策(項目)目標是否己經實現以及項目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目標的實現。

二、“西部計劃”政策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要對“西部計劃”政策效果做內涵的科學界定,首先必須科學地界定“西部計劃”政策的基本內容。《關于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通知》和《關于做好2004年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確了中央支持“西部計劃”的各項政策。它的核心思想是國家通過物質保障、給予政治待遇,鼓勵引導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基層,促進西部貧困地區社會事業的發展。因此,可以基于目標達成模式的步驟和方法,來構建西部計劃政策效果評價指標體系。

第一步明確“西部計劃”政策目標,將它們按重要性程度而加以排序。中青聯發的《關于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通知》明確指出了“西部計劃”的目標。一是就業目標,即引導大學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拓展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渠道。二是社會事業目標,即促進西部貧困地區教育、衛生、農技、扶貧等社會事業的發展;三是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造就一大批既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又有基層工作經驗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優秀青年人才。四是志愿服務目標,即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重視性程度依次為就業目標、社會事業目標、人才培養目標、志愿服務目標。

第二步將“西部計劃”政策目標轉變成可測量的客體。把宏觀的“西部計劃”政策目標細化為一個個可量化的指標,通過這些指標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來評價政策效果。指標的設定遵循系統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原則。系統性指的指標體系具有足夠的覆蓋面,能充分反映政策目標。可操作性指的是指標的數據容易采集,計算公式科學合理,評估過程簡單,有利于掌握和操作。有效性指的是指標體系必須與目標的內涵與結構相符合,能夠真正反映目標的主要特征。

就業目標以“志愿者就業人數比例”、“志愿者創業人數比例”、“志愿者扎根基層人數比例”等三個可量化指標來反映。社會事業目標以“從事教育工作的志愿者人數比例”、“從事衛生工作的志愿者人數比例”、“從事農技工作的志愿者人數比例”、“從事扶貧工作的志愿者人數比例”等四個可量化指標來反映。人才培養目標以“志愿者提升學歷人數比例”、“志愿者入黨人數比例”等兩個可量化指標來反映。志愿服務目標以“新增志愿者組織數比例”、“志愿者人均志愿服務次數”等兩個可量化指標來反映。完整的“西部計劃”政策效果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

三、廣西岑溪“西部計劃”政策效果的評價

從2003年8月以來,岑溪市作為第一批“西部計劃”志愿服務受援縣,先后336名大學生志愿者,其中黨員141人,團員184人,群眾11人。服務期滿在崗304人,因升學原因提前離(換)崗的32人。服務期間,從事教育工作的志愿者56人,從事衛生工作的志愿者48人,從事農技工作的志愿者35人,從事扶貧工作的志愿者78人,從事其他工作的志愿者119人。10年內通過志愿者的努力,新增志愿者組織102個,協助大型晚會活動、宣傳推介、社會公益等活動270多場次,參與人數達8800人次。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期滿去向情況,有16人留在岑溪就業工作,有302人回家鄉就業(其中195人在縣級以下基層工作),有18人選擇自主創業。具體數據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就業目標方面,94.6%的志愿者實現了就業,62.8%的志愿者扎根基層,就業人數超過90%,扎根基層人數超過60%,說明就業目標實現的效果好。志愿服務方面,新增志愿者組織占志愿者組織總數138個的74%,平均每人在服務期內志愿服務26.2次,說明志愿服務目標實現的效果好。社會事業方面,64.6%的志愿者從事教育工作、衛生工作、農技工作、扶貧工作,超過總人數的60%,說明社會事業目標實現的效果好。在人才培養方面,9.5%的志愿者升學,41.9%的志愿者入黨,說明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效果較好。綜上所述,“西部計劃”政策在廣西岑溪達到了政策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 陳振明.政策科學――公共政策分析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二版),2011,P318.

[2] 謝媛.政策評估模式及其應用[D].廈門:廈門大學,2001.

[3] 岑溪市項目辦.2003-2011年度岑溪市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工作總結.2012.

篇5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 信息化管理 計算機 系統 平臺

近幾年來社區衛生服務事業在我國得到大力的發展,多處地區在進行管理系的改革,逐步實現信息化管理,政府出資聘請多家軟件和網絡公司應用信息化技術建立管理系統。在管理模式上一種創新,能夠最大限度的體現管理的交互性、實時性、及時性,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居民能夠享受到健康教育和服務。

1.應用系統概述

(1)由市政府信息港統一開發、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網絡平臺中,其核心是網絡與數據交換,網絡應用中心是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的中心。應用系統是建立在B /S 架構基礎上,采用J2EE進行開發,O racle 9.0版本的大型數據庫是其采用的數據庫。為了便于管理、分清責任同時保障居民數據和信息的安全,在該平臺中使用的安全認證系統是BJCA即北京數字證書認證中心,實現加密傳輸居民個人信息資料數據。

(2)在該系統中,居民享受服務的憑證是身份證號碼識別,它所具有的功能有支付交易、儲存及查詢信息、享受各種優惠(如免診療和掛號費等)。每個居民的健康狀況都可以憑身份證號碼在該系統中查詢出來。

(3)在檔案管理模塊中涉及的內容比全面,如下圖:

(4)該系統操作簡便,在設計系統的時候要考慮對使用對象是社區衛生服務的基層單位,友好的人機界面非常的重要,簡潔的操作步驟并且對各種完善的設置功能要兼顧到。

2.數據庫分布式查詢技術的應用

查詢處理流程如下圖:

3.社區衛生服務信息類別

平臺的建立和應用的過程中,信息的分類起著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

(1)業務決策信息

社區居民健康情況、傳染病疫情、臨床醫學信息都包含在業務決策信息中,居民的健康水平可以通過這三項信息反映出來,并且這些信息可以提供居民的疾病發病和健康數據。

(2)管理決策信息

包括使用設備率、服務質量信息、人員出勤情況、工作量、業務明細收支等日常管理數據,它是領導決策和開展衛生服務情況記錄的基礎數據。

(3)經營決策信息

相應的人員素質和組織機構是獲取決策類信息的基礎,高資格的分析人員才能獲取到優良的決策信息。

4.社區衛生服務計算機信息化管理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和采取的建議

(1)因為這平臺采用的是B /S結構系統設計,所以在應用的過程中網站維護就顯得非常重要。

(2)在系統的建立和使用中,運行成本和改革投入較大,總結出的一些經驗在大中城市中適用,而在計算機人才少、資金比較缺乏的邊遠城市不具備很強的操作性。

(3)建立較為完善的工作考評體系,對社區衛生服務部門考核的中心是公共衛生的落實。

(4)保證信心系統的運行安全

建立高安全性的信息系統并且邀請專業的人員來管理造作過程,避免違規操作或操作失誤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5)對服務隊伍進行信息化培訓

加強服務人員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跟上時代的發展。這樣管理質量得到了提高而且信息化管理能夠順利進行。

5.結束語

在系統的設計中基本理念是操作簡單性、完整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社區服務居民、系統服務社區這是系統實際的核心思想。通過對應用系統概述、數據庫分布式查詢技術的應用、社區衛生服務信息類別、社區衛生服務計算機信息化管理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和采取的建議的了解,社區衛生服務中計算機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質量,節省了工作時間和用人成本。能夠最大限度的體現管理的交互性、實時性、及時性,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居民能夠享受到健康教育和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斌.社區衛生服務有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全科醫學,2009(1)

[2]孟慶蘭,賀孟泉.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管理系統開發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8):1417-14191

[3]李玉霞,曲江斌.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成績與發展障礙[J].社區醫學,2006(7)

篇6

關鍵詞:生態服務價值;土地利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淅川縣

中圖分類號:F062.2;X1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683(2013)04-0140-05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生態系統與生態過程所形成的、維持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條件與效用[1]。生態服務功能的評價和保育、恢復問題已成為當今生態學和經濟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是一種對生態服務功能強弱進行定量評價的方法[2],評價結果有助于直觀地認識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變化的關系。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對生態系統服務概念、價值理論及評價方法開展了大量研究[3-6],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包括Costanza[3]和謝高地[7-10]等人的研究。土地利用變化正是生態服務功能變化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將直接影響生態系統所提供服務的類型和多少。國內外學者在基于土地利用變化來進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的方法方面取得了進展,其案例應用也越來越多[11-15]。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我國一項規模宏大的跨流域水資源配置工程,對于緩解我國京津華北平原的水資源短缺具有重大意義。從生態環境角度來看,它也是一項規模宏大的環境工程,因此它對區域生態和環境潛在影響頗受關注。河南省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區之一,隨著《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等一系列規劃的實施,水源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從生態服務價值的角度,分析淅川縣中線調水工程實施前后近30年來的生態環境變化,有助于掌握和定量評價調水工程對區域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1研究區概況

淅川縣位于南陽市西部,河南省西南邊陲,河南、湖北、陜西三省交界地帶,地理坐標為32°55′-33°23′N,110°58′-111°53′E,見圖1。全境西北—東南長約106 km,南北寬約26.7 km,面積2 798 km2占全省總土地面積1.67%。淅川縣由低山、丘陵和河流谷地相間分布組成,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縣境山地屬秦嶺余脈,發源于陜西省秦嶺的丹江在淅川西南部與湖北省的漢江交匯,形成亞洲第一大淡水湖丹江口水庫,使淅川縣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地、淹沒區和渠首所在地。縣內沿丹江口水庫環庫區周邊的淺山丘陵區和項目開發建設集中區易發水土流失。

縣域內氣候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介于15.1 ℃~18.6 ℃,氣候濕潤,降水適中,熱量比較豐富。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以來,全縣服從大局以生態經濟為理念,積極開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環保工業等,經濟實力不斷提高。

2.1數據來源和預處理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數據包括淅川縣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土地利用矢量地圖,其中前3年數據是地理信息共享中心提供的1∶25萬土地利用矢量圖,2008年數據是由Landsat TM影像解譯得到的分類圖。將這些數據在ARCGIS中進行了投影變換、屬性編碼、數據計算與統計等預處理工作。其他資料[11]來自統計年鑒等[12]。

在信息提取過程中,參照全國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方法,將全區景觀按生態系統類型分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鎮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等6個一級類型。GDP、人口等社會經濟數據來自研究區統計年鑒。

2.2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方法

Costanza等于1997年[3]對生態服務價值的內涵和估算方法進行了科學的闡述,將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劃分為氣體調節、氣候調節、干擾調節和水分調節等17項,并引入生態服務價值當量法逐項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予以定量研究。我國學者謝高地等[8]在Costanza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生態環境實際情況對相應的因子進行了改進,制定了中國生態系統生態服務價值當量因子表。本研究采用謝高地等提出的當量因子表計算生態服務價值,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劃分為氣體調節、氣候調節、水源涵養、食物生產、原材料生產、土壤形成與保護、廢物處理、生物多樣性維持、體閑娛樂等9項功能,從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內涵出發將其分類歸納為環境調節服務、資源供給服務、對維持生態系統其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的支持服務及文化服務4個一級類型。根據淅川縣1995年-2008年平均實際糧食產量(3 759.12 kg/hm2)和稻谷的市場平均收購價(1.15元/kg),計算得到淅川縣每個當量的生態服務價值為617.57元,進而獲得淅川縣不同生態系統單位面積的生態服務價值,見表1。

根據表2,在1995年-2008年間,淅川縣生態系統總服務價值大致呈先下降又緩慢上升趨勢。從生態服務價值的變化量來看,以2000年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段將要計劃實施的年份為轉折點,未受工程影響的2000年以前,主要由于水域和林地面積減少導致其產生的生態服務價值也相應減少了84 985×104元,尤其是林地在2000年以前的20年間面積減少,使得其產生的服務價值減少了73 650×104元,草地和農田的服務價值增加31 188×104元也難以彌補這一損失。2000年以后,淅川縣生態服務價值呈緩慢上升趨勢,8年間增加了18 960×104元,主要得益于水域、草地和森林生態服務價值的增加,故2008年服務總價值反而比2000年增加了18 960×104元。總體來看,從1995年-2008年淅川縣生態服務價值共減少了34 837×104元,其中林地面積減少和建設用地增加是主要原因。從生態服務價值變化率來看,淅川縣生態服務總價值變化率由1995年-2000年的減少15.9%[l3]到2000年-2005年和2005年-2008年略有增加,增加比例小于5%。

3.2生態系統不同生態服務價值構成分析

從各生態系統類型對淅川縣生態系統總價值的貢獻率來看(表2),價值大小大致表現為:林地>水域>農田>草地>未利用地>城鎮建設用地,其中林地產生的生態服務價值最大,約占總價值的40%左右;其次是水域、農田和草地,三者總價值接近總價值59%。淅川縣作為丹江口水庫水源區的渠首所在,豐富的水資源儲量不僅是中下游需水地區的重要保障,其產生的生態服務價值對水源地及調水沿線也是十分重要的資源。

從各項生態服務功能對生態系統總價值的貢獻率來看(表3),支持功能、環境調節功能、資源供給功能和文化娛樂功能四類一級功能貢獻率依次減小,前兩類分別均占總價值的40%以上。具體服務功能平均價值大小依次為:水源涵養>廢物處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壤形成與保護氣候調節>氣體調節>原材料>娛樂文化>食物生產。其中水源涵養所占比例最大,平均水平超過了總價值的20%,廢物處理次之,這與水域強大的水源涵養和廢物處理能力有很大關系。

3.3生態服務強度空間分布及變化

根據計算,森林、草地、農田、水體和未利用土地單位面積上承載的生態服務價值分別為1.74×104元/hm2、0.72×104元/hm2、0.49×104元/hm2、2.80×104元/hm2和0.09×104元/hm2,可見不同生態系統生態服務價值差異較大。為了更加直觀地評價淅川縣生態服務價值的空間分布特點及變化趨勢,本文運用ARCGIS軟件,將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單位面積的服務價值的計算結果由低到高劃分為4個等級,得到淅川縣4個時期的生態服務強度等級空間分布圖,見圖3。

從圖3中可以看出,生態服務價值高的區域即為高于2×104元/hm2的水域區,集中分布在淅川縣西南部的丹江口庫區,另外,在河流、濕地等水域地區也有零星分布。介于1×104元/hm2~2×104元/hm2之間的區域被劃分為中等,主要是集中在北部和丹江口水庫附近的林地。草地和農田與水體、濕地和森林相比較而言,服務價值相對較低為 0.5×104元/hm2左右,從西北到東南分布較為廣泛。最低的土地利用類型是城鎮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分布較為零散,總體沿著河流分布。

近20年來生態服務強度空間變化趨勢表明,較低生態服務價值的草地和農田分布廣泛,從北到南貫穿整個區,但面積逐漸下降;生態服務強度最高的水域面積波動減少,濕地的面積則明顯增加,但是由于水體基數較大,生態服務價值較高的區域仍在減少;林地的面積先減少后增加,增加的幅度不大導致中等價值的區域也在減少;由于城鎮化發展加快和逐步推行土地集約節約利用,退耕還林還草保護水源地的政策,導致較低服務價值的區域先大幅度增加后緩慢減少。

3.4生態服務價值與GDP的變化

總體來講,1995年-2008年間生態服務價值與區域GDP的比值呈持續下降趨勢但2000年以后下降速度逐漸減緩。1995年-2000年間,淅川縣GDP的增長速度為15.7%,而生態服務價值卻以每年15.9%的速率下降;2000年-2008年間,GDP和生態服務價值均呈增長趨勢,增長率分別為17.8%、6.7%。可見,生態服務價值的增加速率遠低于GDP的增長速度。

從生態服務價值與同期GDP的比值來看,淅川縣1995年從生態系統中獲得的服務總價值為同期淅川縣GDP值的2.5倍,到2008年該比重下降到30%。說明調水工程在保障水源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同時,經濟發展也不落后。

4結論

基于淅川縣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變化對該縣的生態服務價值進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其變化特點,得出如下結論。

(1)淅川縣生態服務價值從1995年-2008年間整體減少了62 226×104元,其變化趨勢是2000年和1995年相比先降低,此后緩慢增加。

(2)淅川縣林地產生的服務價值最大,占總價值的40%以上,其次是水域和農田。1995年-2008年主要由于林地、農田和水域面積減少而導致生態服務價值相應損失了74 240×104元。

(3)在各項服務功能中,水源涵養產生的價值最大,其次是廢物處理,兩者之和約占總價值的40%。從1995年-2008年,各項服務功能的價值比例變化不大,組成結構較穩定。按照服務價值大小依次為:水源涵養>廢物處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壤形成與保護>氣候調節>氣體調節>原材料>娛樂文化>食物生產。

(4)從空間分布來看,生態服務價值高的地區主要分布于丹江口水庫及其支流的濕地,較高的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丹江口水庫附近的林地,低值的區域分布較為破碎,以地勢較低的東南部河谷地帶居多。

(5)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GDP比值均逐年降低,說明生態環境逐漸改善同時,經濟發展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歐陽志云,王如松,趙景柱.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生態經濟價值評價[J].應用生態學報,1999,10(5):635-640.

[2]張彩霞,謝高地,楊勤科,等.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以紙坊溝流域為例[J].資源科學,2008,30(12):1910-1915.

[3]Costanza R,d′Arge R,De 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253-260.

[4]Toman M.Why Not to Calculate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Ecological Economics,1998,25:57-60.

[5]Wilson M A,Carpenter,S R.Economic Valuation of Freshwater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1-1997[J].Ecological Applications,1999,9(3):772-783.

[6]Farber S C,et al.Economic and Ecological Concepts for Valuing Ecosystem Services.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1:375-392.

[7]謝高地,魯春霞,冷允發,等.青藏高原生態資產的價值評估[J].自然資源學報,2003,18(2):189-196.

[8]謝高地,甄霖,魯春霞,等.一個基于專家知識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化方法[J].自然資源學報,2008,23(5):911-919.

[9]陳仲新,張新時.中國生態系統效益的價值[J].科學通報,2000,45(1):17-22.

[10]趙同謙,歐陽志云,賈良青,等.中國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間接價值評價[J].生態學報,2004,24(6):1102-1110.

[11]Kreuter U P,Harris H G,Matlock M D,et al.Change i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in the San Antonio Area,Texa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1,39:333-346.

[12]Bolund P,Hunhammar S.Ecosystem Services in Urban Areas[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9(2):293-301.

[13]王宗明,張樹清,張柏.土地利用變化對三江平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J].中國環境科學,2004,24(1):125-128.

[14]Li TH,Li WK,Qian ZH.Variations i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Response to Land use Changes in Shenzhen[J].Ecological Economy,2010,69(7):1427-1435.

[15]冉圣宏,呂晶河,賈克敬,等.基于生態服務價值的全國土地利用變化環境影響評價[J].環境科學,2006,27(10):2139-2144.

[16]楊光梅,李文華,閔慶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研究進展—國外學者觀點[J].生態學報,2006,26(1):206-212.

[17]封光寅.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水源區水沙及生態環境影響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

[18]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編制組.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Z].2005.

[19]韓德梁.丹江口庫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化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0.

[20]常秋玲.南水北調中線區(南陽市)生態環境綜合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07.

篇7

【關鍵詞】 計算機 信息化管理 社區衛生服務 問題 對策

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時代,采用先進的計算機信息化管理方式已經成為各個領域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社區衛生服務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社會的一部分,影響著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在經濟水平日益提高的情況下,社區衛生服務采用計算機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質量,不僅節省社區衛生服務部門的有限資源,還可以有效的解決社區居民所遇到的問題,從而促進社區的穩定和諧發展。

一、社區衛生服務應用計算機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

1、基層對社區信息化的認識不足。社區衛生信息化建設不是單純的計算機網絡建設,而是利用計算機信息化管理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更加方便、快捷的為人民群眾提供服務。但是,許多基層單位忽視信息化的有效作用,認為進行計算機信息化建設不如購買醫療器械,另外,一些領導認為使用計算機收費系統,就是實現了信息化,致使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建設緩慢[1]。

2、社區衛生信息化建設資金不足。目前,由于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與發達國家有著明顯的差距,致使國家的社會公共服務職能不能很好的發揮。而且,在社區衛生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缺乏專門的建設和發展資金,這嚴重阻礙了我國社區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速度,再加上資金投入的嚴重不足,致使計算機信息化建設和升級的速度較慢,影響社區衛生計算機信息化的使用和發展。

3、社區衛生信息化建設人才不足。社區衛生實施計算機信息化管理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操作和控制,但是,許多社區衛生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和工作人員,導致計算機信息化建設的水平較低,工作效率不高。許多社區衛生的工作人員計算機能力不足,不能夠及時的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要求,致使社區衛生計算機信息化管理方式落后,進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由于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使用信息化管理時,不能及時的處理技術故障,不僅給社區衛生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而且降低了管理質量。

二、解決社區衛生服務計算機信息化管理問題的對策

1、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健康檔案是社區衛生對居民進行診斷的主要依據,它可以為社區提供系統、完整的居民健康數據,幫助社區衛生更加詳細、清楚的掌握居民的健康情況,為社區衛生管理奠定基礎。社區衛生可以社區的實際情況,利用計算機信息化技術,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滿足居民的衛生需求,開發社區衛生服務健康檔案信息的應用軟件,充分發揮電子健康檔案的作用,以及時的發現和處理居民衛生問題,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水平。

4、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統一規范的規章制度是社區衛生服務進行計算機信息化管理的保障和前提,因此,國家需要制定規范、統一的標準,以推動社區衛生計算機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發展。社區衛生應該根據國家制定的《全國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確保社區衛生信息化管理的標準符合國家要求。在進行信息化標準建設時,國家應該堅持引用和開發的原則,爭取與國際衛生信息化的發展標準接軌,引導社區衛生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發展,規范社區衛生認證和標準項目,建立測量質量的程序和方法,確保社區衛生工作人員的專業性。

3、建立和完善社區計算機信息化系統。科學合理的計算機信息化系統可以提高社區衛生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因此,社區應該建立和完善計算機信息化系統,以促進社區衛生計算機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發展,提高工作效率。社區應該建立規范、完善的信息系統,確保其規范性和安全性,引進和培養專業的工作人員,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證計算機信息化系統的正常有序運行,提高社區衛生的服務質量,另外,社區需要重視計算機信息化系統的保養和維護工作,及時的發現和解決技術故障,以確保計算機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2、引進和培養專業的工作人員。專業的工作人員可以保證計算機信息化系統的有效運轉,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因此,社區應該重視工作人員的重要作用,以提高服務質量。社區需要引進和培養專業的工作人員,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確保工作人員能夠擁有必要的工作能力,以保障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質量。

總結:總而言之,社會公共服務是國家的基本職能之一,在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現代,國家應該完善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為公民提供相應的公共衛生服務,滿足公民的合理需求,從而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部門應該采用先進的計算機信息化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推動社區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 考 文 獻

篇8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指全體城鄉居民,無論其性別、年齡、種族、居住地、職業、收入,都能平等的獲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實質含義由兩個方面構成:一個是指一定標準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務要不分城鄉或者地區、不分民族、不分階層或性別、年齡等實現人人享有,不能遺漏;另一個是指基本公共服務在特定范圍內的地區間、人群間要標準相同或者相近,差別要盡可能縮小,理想狀態是無差別。

為了解江西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實施情況,課題組隨機抽取了江西省6縣市進行調查與統計分析,以便為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課題組對江西省部分縣、市2008年-2010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實施情況調查的數據庫,按照多階段、整群抽樣的方法,隨即抽取了江西省余干縣、興國縣、資溪縣、樟樹市、進賢縣、瑞昌市等六個縣級市。

1.2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17.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描述和分析。

2 結果

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剔除填寫不完整及不合邏輯的數據,利用SPSS17.0進行統計描述,結果顯示:隨機抽取的江西省6縣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項目呈逐年增長趨勢,總體均等化程度較低。

3、討論

3.1 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意義

3.1.1 是堅持以人為本的需要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最終目的就是確保全體居民擁有健康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使之能夠平等獲得基本的健康權利,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根本要求。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目的就是保證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居民、貧困地區還是富裕地區居民,都能享有大體相等的公共衛生服務,這是協調城鄉、區域發展的內在要求。

3.1.3 是實現新醫改目標的需要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衛生發展目標——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這也是未來醫改的戰略目標。“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包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就是保證全體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3.2 存在的問題

3.2.1 城鄉居民獲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機會不均等

3.2.2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供存在地區差異

3.3 對策建議

3.3.1 對農村地區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行一定的政策傾斜

加大對農村地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設施、資源、人力的投入和配置,衛生部門對農村地區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進行一定的政策傾斜,盡量縮小城鄉差距。

篇9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認識愈來愈透徹,尤其是在鄉鎮居民中,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省自從2009年7月實行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來,在項目組織方面的管理制度的完善、經費保障體系的確定、項目的具體實施方案的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方面的公共衛生的職能的強化和運行機制的改革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階段性的效果。但是在政府的財政保障、管理水平、服務效果、信息的監管以及指導的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因此,為鄉鎮居民創造一個均等化的公共衛生服務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1]。

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 重要性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關系千家萬戶幸福安康的一項民生工程,主要解決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干預影響健康的突出問題,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主要傳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突發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促使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衛生服務。

2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政策

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婦幼衛生、衛生監督、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工作,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落實預防為主方針的制度載體,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十二五”時期,特別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原則,我省大力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增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效果明顯。

3 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能力顯著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國家、省、地市、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為主體,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組織構建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體系。目前,100%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98%的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和87%的鄉鎮衛生院實現了傳染病疫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報告質量和疫情監測敏感性逐年提高。各級疾控機構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預防控制能力、監測能力和應對暴發疫情、中毒及生物生化恐怖等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斷提升。

4 強化監督管理和指導

衛生監督能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得到有力保障。基本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衛生安全標準體系,形成了從中央到省、市、縣(區),并延伸至農村地區的衛生監督網絡體系構架。職業病防治能力進一步提高,市級職業病診斷機構覆蓋率達到83%。

5 我省加強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財政支持

我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考慮政府財政的最大支持能力,先確定對我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償標準。在此基礎上,我省找出對居民健康影響大、具有普遍性和嚴重性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根據居民的健康需求、實施健康干預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種因素,選擇和確定優先的省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資源應用于與居民健康關系最密切的問題上,使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篇10

【關鍵詞】社區 信息化

一、社區服務信息化的意義

同志指出:“社區就是服務”。這個論斷高度概括了社區工作的基礎內涵,要求社區工作必須樹立起以人為本的理念,強化為人民群眾的服務意識。在社會學上,社區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們結成多種社會關系和社會群體,從事多種社會活動所構成的社會區域生活共同體。城市社區是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逐漸發展起來的城市治理和服務的基層組織,是現代化城市管理的有效的新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城市社區服務信息化是社會信息化的落腳點,已成為城市信息化的重要基石,逐步成為城市信息資源開發和有效利用的核心,是提高全社會家庭、個人信息化水平的主要途徑。

二、贛州市社區服務信息化的現狀

(一)管理模式封閉

贛州市社區服務管理整體處于一種條狀的垂直管理模式。正是這種條狀的管理模式,使得部門和部門之間信息溝通差,資源共享程度不夠,各個部門只能了解到各自內部的一些事務和數據,對于其他部門的數據和資源由于共享程度不夠高,因此很多工作受到制約。社區信息化由于缺少統一的管理和規劃,各個社區部門各自有自己的獨立的管理方式和政策,對于同一批居民在各個不同的部門由于采集的方式和統計的標準差異很大,所以造成統計出來的數據出現很大的差異,這樣對于管理方面造成很大的不便,對于政府部門了解各個社區的居民情況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加重了各個社區服務的難度。因此,如何制定統一的社區服務信息化標準、以及如何統一管理就變成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居民對于社區服務信息化了解程度不高,參與性不足

社區服務信息化是一個需要全民參與進來的工作,也需要一個不斷完善和健全的過程。但是通過調查問卷,近乎65.5%的居民對于社區服務信息化的概念缺少了解,更無從談起參與。而各個社區管理部門對于讓廣大社區居民參與進來,共同管理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的意識尚不足,沒有宣傳到位,各個社區服務管理工作特別對于無償服務這一塊更是沒有跟上要求,這樣就使得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的覆蓋面和受益面受到了很大限制。

(三)服務規模不足,軟硬件服務跟不上

經過調查問卷統計得知超過40%的城市社區居民對于社區的日常信息都是通過物業宣傳欄,通過社區網絡平臺方式了解社區服務信息的不足4%。贛州社區目前建設的網站不多,現有的社區網站存在以下問題:質量較差,體系結構不合理,維護困難;網站欄目設置不全,功能有限,宣傳力度小,推廣不力;網站信息不夠豐富,更新不及時;網站交互性差,服務功能較弱;網站內容與居民生活結合不夠緊密,居民參與積極性低,網站流量低;缺乏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不規范。贛州市從事規劃信息化建設的人才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顯得十分不足,既掌握計算機又通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高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信息化建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有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整個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由于使用人員沒有充分參與到整個系統的開發過程中,導致了系統在后續的使用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維護問題。

三、贛州市社區服務信息化提升的建議

(一)整合資源,高度共享

要建設好社區服務信息化,就需要各個部門之間協調工作,打破各部門之間的條狀分割,促進各個部門之間的資源共享,成立一個信息化建設管理小組,加強對于共享資源宏觀調控和管理工作,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在整個贛州市采取逐層深入的工作方式來完成數據的采集和更新,避免信息的重復浪費,甚至不一致性。在不損害各部門利益的前提下,達到贛州市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做到雙收益。同時也要不斷提高各個信息建設部門對于信息化建設的工作的認識高度,明白這是一個城市發展,有益全民的大型建設,不要搞小團體主義,在整個建設過程中都積極配合。

(二)加大投資力度,搞好基礎建設

政府應該加大投資力度,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成立社區服務中心,搭建服務信息平臺。

贛州市作為一個大中型城市規模,要實現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需要一個良好的基礎建設作為基石,成立專門的服務社區中心,對于管理和協調好各個服務社區工作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對于集中發現并解決廣大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把居民的事當做自己的事情,及時到位解決好,才能讓居民感覺到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提高居民參與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提供自己的寶貴建議。

隨著網絡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多的習慣從網上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和新聞,如何利用好網絡,建設一個全面又先進的網絡管理平臺就是一個迫切需要實施的舉措。網絡管理平臺從沿海一帶的先進管理模式中,我們應該學會四點:第一,電子政務延伸至社區,實現社區居民網上辦公化。主要達到政府和社區政務公告,居民在政府,社區辦理注冊、登記等事項都可以實現網上進行;第二,社區服務智能化。提供建設一個網絡服務優質化的智能社區是社區服務信息化的一個要求,它包含社區居民安全防衛、消防、消防、節能、報警等監控系統、家居管理智能以及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等等方面;第三,社區綜合信息服務系統。通過社區服務信息化、數字化給廣大居民提供網上綜合服務信息服務,主要包括新聞、法律維權服務、網上娛樂(網絡游戲、音樂、視頻VOD點播系統等)、遠程教育服務、遠程醫療服務、咨詢服務(心理、技術、政策等咨詢)、就業服務、電子商務服務(訂閱訂購、配送服務)以及交通、旅游、票務、證券、氣象、醫院、學校、商店、保姆、接送、家教、代辦、托管等公共設施的信息查詢;第四,決策分析系統。包括居民現狀分析、需求分析、效益分析、預測分析等功能,基于此功能,可以為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相關的政策決策,便于高效開展政府工作。

(三)加強人才培養,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質

贛州市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要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那么對于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勢在必行。

人才培養是有周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信息化人才培養也是一樣的。因此在人才培養上切不可急于求成。信息化人才培養是一個需要從初級到中級、高級逐步進行的一個過程,所以人才培養需要放長遠的目光,穩扎穩打,制定一個全面又行之有效的規劃,配合贛州市社區服務信息化的需要,有目的的培養,不要脫離只顧得培養人才而忽略了培養目標。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向大眾化邁進,那么通過建立相關的軟件學院和網絡學院等多種形式增加信息化人才培養數量。注意人才培養的深度和廣度。優化學校的課程組織結構,在教學計劃中適當增大信息技術和信息化課程的比重,突出專業重點,重視人才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滿足社會對于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除了在本科、碩士、博士等方面注意培養人才外,也要加強和企業的合作,培養大批信息化的應用型人才來達到趕超世界先進技術的高端信息化人才。

人才政策對于信息化人才的培養、使用和流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一方面要加大引進力度。建立有利于人才引進的軟硬件環境,制定一切切實可行的人才引進計劃方案,采取多種多樣的招聘辦法,對于人才要“招的進,留的住”,在其生活、家庭、經濟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照顧,給每個信息人才創造一個展顯自己、干事業的良好環境,這樣才能把現有的人才留住。另一方面對于信息化人才的管理方面要實行科學的管理制度和考核體制。改變以往重學歷、職稱、輕能力、業績,重人才使用、輕人才投入的傳統觀念做法,使得人才的能力發揮到最大,加大對于信息化人才的待遇投資力度,打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和完善的創業平臺,使得人才的工作環境和地位得到改善和提高。最后要對于人才的激勵機制要優化。優厚的生活待遇是發達國家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堅持改革薪酬制度,獎勵和約束并進,推行協調、統一的獎懲制度,吸引高層次的人才,建立起科學的績效考評、待遇分配和競爭獎勵機制,給人才創造一個和諧有力的競爭氛圍。

四、總結

城市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是整個城市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它涉及到城市建設各個方面,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不僅可以實現社區管理和服務在一個新的、更高層次上的持續發展,而且能夠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優化城市服務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以及城市人口的整體素質。因此,贛州市要在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方面加強投資和管理力度,為打造一個全面、進步、和諧的全新贛州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晉蜀 ,劉甫迎.基于多平臺的智能社區信息化系統集成的研究[J].計算機科學,2001,28:35.

[2]魏勇,徐金發.基于社區信息化平臺的電子商務模式研究[J].技術經濟,2003,8:60.

[3]肖桂清.簡述社區信息化建設[J].中國建設信息城市管理,2004,6:30.

[4]馬費成.信息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