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系統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1 11:30: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營銷系統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營銷系統論文

篇1

1.1智能化電力營銷的重要性及內涵描述

實現電力資源智能化的營銷管理,需要實現電力資源智能化服務和智能化市場管理兩方面的內容。而電力資源智能化營銷管理需要實現的這兩方面內容,相互依靠,共同促進電力資源的智能化營銷管理水平。如果缺少了其中一方面的內容,不僅會影響另一方面的落實效果,還會深刻影響電力資源智能化營銷管理的整體發展水平。對于智能化電力營銷的內涵,需要把控好對電力資源智能化營銷的理解,所謂電力資源智能化營銷,一方面要對電力資源的掌控使用實現智能化,另一方面要根據電力資源的社會具體使用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最大化滿足社會發展對電力資源的發展要求。其中,電力資源智能化服務是智能化市場管理的基礎,而智能化市場管理中所解決的問題,又能給智能化服務提供相應的參考。

1.2智能化電力營銷的相關手段描述

電力資源智能化營銷,是電力企業發展必須要重視起來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智能化營銷,建立起溝通電力企業和電力用戶的橋梁,在發現電力供應問題的同時,充分了解電力用戶的需求,幫助電力企業構建更符合客觀實際要求的電力輸送方案,保證電力質量的同時,做好電力安全穩定的輸送。電力智能化營銷所包含兩方面的內涵,智能化服務與智能化市場管理相互協作,共同促進智能化電力營銷的質量,為電力企業的發展打好基礎。電力資源的智能化服務,是指電力企業根據用戶的現實生產狀況和實際需求,制定具有針對性強、科學合理的電力資源輸送方案,為用電企業提供不同的電力資源服務。這種服務方式不僅可以實現電力資源服務的定制化,減少電力資源的浪費,同時也能大大提高用電企業的滿意度。因為電力資源的配送與用電單位實際用電進行了匹配,減少了電力資源的浪費,為社會資源的節約貢獻了力量。電力資源的智能化服務,在減少資源浪費的基礎上,還可以充分滿足企業的實際要求,加強電力資源提供商與使用者之間的溝通聯系,對于電力資源的充分使用起到重要作用。電力資源智能化服務能夠提高服務質量,增加用電企業的市場黏度,電力企業還可以充分根據服務反饋進行自我調整,實現電力企業的良性發展。電力資源的智能化市場管理,需要依靠現代化的數據收集技術和數據分析技術,以計算機為基礎平臺,根據收集的市場數據,經過科學、嚴謹的分析,取得市場需求,為電力企業向市場方向更好的改進,打好數據基礎。電力企業要想在競爭日益加大的情況下占據市場,實現企業的建設發展,必須對電力使用企業充分重視,對電力市場的發展規律和趨勢進行了解,只有這樣,電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才能從市場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符合市場要求的發展規劃,從而實現電力企業的發展。在電力資源的智能化市場管理中,首先要確定好電力管理地區的電力運行方式、用戶數量分布等信息,然后根據相關信息,利用現代科技,制定相應的數據采集手段和方式,完成市場數據采集工作。完成數據采集工作之后,依靠電子計算機對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得出市場的最終需求,并以市場需求為最終導向,對電力企業的未來發展進行調整。

2智能化配電管理系統的描述

2.1智能化配電管理系統重要性描述

智能化配電管理系統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電網運行故障,提高了電網運行的質量和效率,對于電力電網的正常穩定運行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配電網絡的正常運行中,如果沒有安裝配備相關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在配電網絡出現突發問題時,有可能造成巨大損失。雖然配電網絡在建設過程中,對建設質量進行了嚴格控制,但并不能保證配電網絡在運行過程中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當出現突發狀況造成配電網絡運行故障時,通過智能化配電管理系統及時發現,并在故障發生第一時間進行解決,把配電網絡因故障出現的損失降至最低。目前,智能化配電網的管理包括了配電網的計量管理和可靠管理。智能化配電管理系統中的計量管理是對電力電網的實時監控和數據收集整理,而配電網絡的可靠管理則是對配電網絡故障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排除故障,保證電力電網安全穩定的正常運行。

2.2智能化配電網絡的計量控制管理

配電網絡的計量管理,是根據電力網絡的實際運行效果,采用科技含量高、故障率低的現代化設備,完成電力網絡運行過程中的所有數據采集工作,包括了配電網絡運行數據、用戶數據等。根據配電網絡運行情況采集回來的數據,經過科學整理分析之后,根據數據所反映的實時情況,對電力電網的運行進行調整,以實現電力電網的智能配電管理。電力信息的計量管理采集,包括了電力電網信息的采集、電網設備的遠程控制等內容。電力電網的信息采集,是指電力企業使用相關智能化設備,對電力電網的運行數據和用戶電力使用情況數據進行全面采集整合,這些數據包含了電力電網故障記錄、用戶用電量等重要信息,通過進一步的整理和分析,根據數據分析所得出的結果,對電力電網實行適當干預,保證電力電網安全穩定的運行。電力電網的智能化計量管理,還包括對用戶用電量的準確查詢和記錄,對電力用戶電力使用情況的實時數據,同樣可以進行顯示。電網的智能化計量管理,不僅提高了用戶電力使用情況的準確度,也減少了電力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降低了電力企業的用工成本,提高了企業工作質量。對實時電力電網資源的顯示,便于統計某個時間段電力用戶的電力使用情況,為電力使用者提供正確決策參考。電力電網的計量信息管理,還包含對電力電網的遠程控制內容,通過遠程控制,能大大降低電力電網的運行成本,同時,降低電力電網發生故障的概率,對電力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在電力電網的實際運行情況中,如果發現了電力電網某一偏遠地區出現故障,但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局限等問題,相關技術人員難以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現場,第一時間完成電力電網故障排除工作的重任,需要電力電網進行遠程控制解決故障。

2.3智能化配電管理系統的可靠性描述

電力電網的可靠性管理,是指對配電網絡的安全穩定運行通過相關手段進行實現,在配電網絡的規劃管理中,充分依靠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對電力電網的穩定運行進行實時監控,如果電力電網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突發的自然狀況、設備問題導致的配電網絡不能正常工作,那么監控設備就要及時進行報警,通知相關技術人員盡快對配電網絡的問題進行解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配電網絡對需要輸送的電力資源質量必然有所提高,配電網絡的壓力也會隨著增大,這就對配電網絡的監控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配電網絡的運行發展情況,提供新的監控設備,并研究新的監控方法和管理手段,以促進配電網絡智能化管理系統的發展。

3結語

篇2

木桶效應又稱木桶原理或短板理論,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來的,其核心內容為:一只木桶的盛水量取決于最短的那一塊木板的長度。木桶效應蘊含以下三個推論: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木桶才能盛滿水;其二,只要桶壁上有一塊木板不夠高,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其三,只有木桶的底板、側板自身有足夠的結實度及相互之間有足夠的緊密結合度,才能保證木桶盛水功能的完備,不漏水。木桶效應以人們所熟知的生活常識,形象、巧妙地揭示出整體優化面臨的共性問題,即最佳結構選擇問題:整體的實力和競爭力取決于整體內各部分有機組合而成的結構,結構的變化制約著整體的發展變化,最終導致整體性能的改變。木桶效應的形象生動及其蘊含的深厚哲理使得它被引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應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木桶效應中的“木桶”不僅可象征企業或其內審機構等實體性組織;也可象征組織的某項職能,如內部審計職能。內部審計職能著眼于組織整體,較內部審計機構更為宏觀,也是本文的立足點。如果將內部審計職能看作一只木桶,影響內部審計職能發揮的目標、組織、行為及管理等四大因素猶如組成木桶的四大板塊,任何一個板塊成為短板或存在漏洞,都會產生木桶溢出的負效應,制約內部審計職能發揮,因此,需要應用系統管理理論方法將這四大因素科學管理起來,避免短板或漏洞的產生,保障內部審計職能發揮。

二、內部審計的系統管理模式分析

系統管理理論,把管理對象看成是特定的系統,以系統思想為指導,以系統功能最佳為目標,運用系統管理方法,把握住系統的組成要素及要素之間的聯系,對各要素進行高效率的計劃、組織、指導和控制,及時調整和控制系統的運行,以實現系統全過程的動態優化管理,最終實現系統目標。根據系統管理理論,設計系統管理模式的一般方法是先進行系統的總體設計,然后進行各子系統或具體問題的研究。內部審計系統主要包括目標、組織、行為和管理等要素,各要素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內在聯系,且各要素本身又是由若干子要素組成的子系統,構成一個完整的內部審計系統。

1.內部審計目標系統。

目標系統是內部審計所要達到的最終狀態的描述系統。由于內部審計是隸屬于企業內部的一項職能,企業的每一項職能都要圍繞企業的核心目標而用力,國際及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對內部審計目標進行了恰當定位,即為了組織增加價值并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梢?,內部審計根植于企業目標而存在,為最終實現企業目標保駕護航。內部審計目標系統包含系統目標、子目標和可執行目標三個層次,其中系統目標即企業目標;子目標即開展的每一項審計項目的總括性目標,向上與系統目標銜接一致;可執行目標用于確定審計項目的詳細構成,向上與項目目標銜接一致,應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審計人員具體執行,通過“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雙向控制,最終達到實現整個內部審計目標的目的。

2.內部審計組織系統。

內部審計組織系統是由參與完成審計工作、實現內部審計目標的個人和機構組成。內部審計組織系統具有開放性,在進行內部審計組織系統設計時,應考慮以下幾點:一是把握突出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原則;二是內部審計機構與董事會或者最高管理層的關系,根據第2302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規定,內部審計機構與董事會或者最高管理層存在組織隸屬關系,應當接受董事會或者最高管理層的領導并向其報告,保持良好的關系,積極尋求其對審計工作的理解與支持,增強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及審計工作開展的便利性;三是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相對于同層級管理機構及人員應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便于審計工作開展。

3.內部審計行為系統。

內部審計行為系統是由完成內部審計項目或任務、實現內部審計目標所有必需的內部審計活動構成的,包括審計目標、審計制度、審計計劃、審計工作方案制定、審計項目實施以及審計建議落實等。這些活動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邏輯聯系,構成一個有序的動態系統,設計內部審計的行為系統,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應包括實現內部審計目標系統必需的所有工作,并將它們納入計劃和控制過程中;二是按照內部審計準則及制度實施審計項目,保證審計項目實施程序化、規范化;三是保證內部審計行為系統與企業內其他機構、部門及個人行為之間良好的協調。

4.內部審計管理系統。

內部審計管理系統是指為使內部審計達到應有的效果,對內部審計的目標、組織及行為系統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總和。為最終確保內部審計目標的實現,內部審計管理系統從總體上應完成如下工作:一是對內部審計的目標系統進行策劃、論證和控制,使之與企業目標相統一;二是對內部審計的行為系統進行計劃和控制,使之符合內部審計準則及制度的規定,保障審計質量;三是對內部審計的組織系統進行設置、協調和指揮,使之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利于審計工作開展及審計目標實現。

三、結語

篇3

關鍵詞:網絡營銷;傳統營銷;新經濟環境;市場導向

世界著名的美籍華人企業家說:“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不上網,即失敗?!睂τ趥鹘y營銷與網絡營銷而言,兩者的差異可以說是革命性的、翻天覆地的差異。只有深刻理解了這種差異,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網絡營銷,更好地開展網絡營銷。網易總裁丁磊說:在一個互聯網業者看來,任何一個領域,都可以分為兩個世界,一個是有互聯網的世界,另一個是沒有互聯網的世界。兩個世界的差異,充分地體現了差異的革命性。具體而言,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的革命性差異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傳統營銷以市場導向為主,網絡營銷以顧客導向為主

市場導向,強調的是以整體、宏觀的角度來開展營銷;而網絡營銷,強調以具體的、生動的每個個體的消費者為對象來開展網絡營銷。以市場為導向,對于把握顧客的需求,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對顧客的需求的滿足度一般較低;而網絡營銷可以通過技術的手段,來盡量分析出每個具體的顧客的需求的特點并滿足之。這在人類商品經濟的發展歷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商業人士,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可以了解到蕓蕓眾生中每個具體個體的需求的特點,并根據對每個具體的需求的把握,來組織生產,供應商品和服務。讓顧客滿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沒有比讓顧客滿意更重要。利用互聯網企業可以將企業中的產品介紹、技術支持和訂貨情況等信息放到網上,顧客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己需求有選擇性地了解有關信息。這樣克服了在為顧客提供服務時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網絡營銷能滿足消費者對購物方便性的需求,省去了去商場購物的距離和時間的消耗,提高消費者的購物效率;在網絡營銷渠道中,企業把速度放在競爭首位。公共網絡的建立將迫使企業對市場機會做出快速反映,而強大的信息溝通能力將大大提高企業的反應速度,同時也改善了傳統的營銷渠道的產銷關系。

二、傳統營銷具有同質化、大規模的特點,而網絡營銷具有個性化、一對一方式的特點

在傳統營銷的視角下,商業人士總是試圖從大眾市場中,細分出一部分目標市場,找到特定目標市場的同質化特點,然后來組織生產。而網絡營銷,就是要將個體的需求同機尋找出來,不是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目標市場,而是去關注是否有特定的個體具有特定的需求,如果發現了一種個體的一種需求,還未有滿足的,就可以通過網絡營銷的方式,來組織生產或供應。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網絡營銷是一種以消費者為導向,強調個性化的營銷方式;網絡營銷正在使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系發生著變革。在傳統的運行方式下,企業欲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欲望及發現潛在消費者方面有一些不可逾越的鴻溝,而在網絡營銷下,在互動溝通過程中可以實現信息對稱(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擾),從而使得產銷之間實現一對一的深層次雙向溝通。

網絡營銷的特點,使得具有相似需求特點的個體,會在網絡營銷者并不主動地背景下,會聚到提供個性化服務或產品的網絡平臺上來。

三、傳統營銷是異動單向的,而網絡營銷是同步互動的市場營銷

營銷,強調商品和服務的生產者、提供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溝通的深度越深入,溝通的頻次越高,則往往更使雙方更容易解決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差異。傳統營銷環境下,供給者顯得更加主動,需求者是相對被動的;而在網絡營銷環境下,需求者取得了更大的主動的權利,需求者和供給者可以及時高效地互動溝通,這也是傳統營銷下不可能實現的。網絡營銷具有企業和消費者的極強的互動性,從根本上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

網絡營銷的互動性,則利用互聯網絡互動性強的特點,將營銷由營銷者單方面的努力轉變為營銷者和消費者的互動。Yoyodyne公司是H&RBlok公司、Reader’sDigest以及MCI等眾多公司的商,該公司吸引了100萬用戶參加游戲和有獎競賽,該公司只要玩游戲的人自愿提供一個電子郵件地址,在它提供的網址中隨意訪問什么網址或閱讀什么廣告,通過這種方式Yoyodyne公司幫助廣告商同用戶建立聯系,以便掌握更多的消費需求信息。這種傳播方式大大加快了傳播的速度,同時也使得廣大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了解了該公司的產品,可以說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傳播方式,它很好地利用了互聯網的互動特性,使互聯網成為傳播概念的有力工具。另外,網絡強大的通信能力和電子商務系統便利的商品交易環境,縮短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實際距離,同時也促使營銷者和消費者的溝通方式進一步發生變化,消費者希望可以親自參與到產品的設計、生產、評測環節中去,并且成為企業經營全過程中重要的、積極的參與者。在網絡環境下,通過電子商務手段,企業將信息以多媒體方式在網上傳播,并以智能搜索和查詢的方式,方便消費者主動在網絡上搜索信息,這樣企業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和消費者進行溝通、交流,從而共同創造新的市場需求。

網絡營銷的互動性,通過互聯網的傳播和互動,向消費者和目標顧客傳遞大量的信息,推動顧客主動購買并傳播企業的產品概念,通過制造并傳播,幫助企業實現快速擴展的目標。網絡營銷要應該很好地把握消費者的需求,提升消費者服務意識和水平。將消費者放在首位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

四、網絡營銷可以更容易地將業務范圍擴展到全國、全球,而傳統營銷則顯得步履艱難

傳統營銷面對的工作環境是要將分布在全國、甚至全球的各種銷售分支機構、銷售商協調起來,組織資源來滿足需求。網絡營銷通過利用一個統一的網絡平臺,可以以一個形象、一個準則來滿足客戶需求;并及時溝通,處理各種特殊情況。

企業擴張,最根本的是要實現市場的擴張,客戶數量的增加。做好產品的功能和質量,然后將產品賣給盡可能多的顧客,賣到盡可能廣闊的市場,這是很多商業人士的夢想。在傳統營銷下,因為成本的原因,因為時間、空間的原因,因為管理的難度,使得很多小的企業雖然有很好的產品,但市場卻幾十年內,都無法擴展到全國、全球。

而網絡營銷環境下,企業可以通過近似免費的信息的傳遞,將產品的信息拓展到全國、全球,可以節省大量的市場推廣成本和客戶管理、服務成本,并能節省商品生產、管理的成本。在網絡營銷時代,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小而精的強大的企業,它們在一個行業或產品領域內,同過去的產品上的競爭優勢,而占據了該產品或行業的全國性、甚至全球性的市場的領導地位。

傳統營銷領域,雖然也提出了整合營銷的學說,但實際上,能夠真正做到整合營銷的企業少之又少,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傳統營銷本身就是一個分散、獨立的過程;網絡營銷在統一協調營銷工作方面,具有天生的巨大優勢。這解決了無數營銷管理人員在營銷管理、控制中感到困惑的一個突出難點。

五、網絡營銷實現零級渠道銷售模式,傳統渠道則必須依靠中間商發力

由于網絡營銷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從而使企業可以不必借助批發商和零售商的營銷努力即可實現產品銷售,只要網上的客戶有需求,企業就可依其需求供貨;不僅如此,對網絡營銷來說,還可以實現“少環節”銷售,甚至可以不必設置大規模的產品展示空間和中轉倉庫,這樣可以降低渠道運行費用和交易費用。

由于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存在巨大的差異,而網絡營銷又可以進一步滿足客戶的需求,因此,在很多方面,網絡營銷有取代傳統營銷的趨勢。網絡營銷對傳統營銷提出了長遠而深刻的革命性挑戰。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渠道道德道德系統道德建設

營銷渠道是企業實現產品轉移的重要環節。斯特恩認為營銷渠道是促使產品或服務順利地被使用或消費的一整套相互依賴的組織,鄧勝梁認為營銷渠道是一種完成產品分配活動的相互作用的有機系統。營銷渠道的參與者是生產商、中間商及消費者,在其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會產生產品流、信息流、所有權流、促銷流等,各主體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彼此之間存在著沖突與矛盾,必將產生道德性問題。渠道道德是規范各參與主體行為的標準,在產品分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倡導營銷渠道中的道德,不僅使生產商、中間商、消費者認清在渠道中的責任、義務及道德規范,提高各參與主體的道德覺悟,而且能協調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促進分銷活動的順利進行,還能降低社會的交易成本,促進社會和諧進步。本文從營銷渠道的各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入手,研究營銷渠道的道德內容系統,并構建營銷渠道道德控制系統,為認識渠道道德關系和渠道道德構建提供參考。

1營銷渠道道德系統

1.1營銷渠道道德系統構成

現代企業的營銷渠道參與者一般為生產商、中間商及消費者(直銷除外),這三者在營銷渠道中相互影響、相互聯系。這些參與主體兩兩之間的道德關系,構成了整個營銷渠道道德內容系統,如圖1所示。

營銷渠道道德系統由兩兩之間的九種關系組成,構成了以下六種道德關系:①生產商之間的道德關系——供應道德關系(Ⅰ),指生產商在建立渠道時,在渠道的選擇、渠道設計(長度、寬度)、渠道目標等方面與其他同類產品或互補品生產商之間產生的道德性問題。②生產商與中間商的道德關系——上游道德關系(Ⅱ和Ⅱ’),指生產商與中間商在談判及合作全過程中產生的道德性問題。上游道德性關系是雙向的,既有生產商對中間商的道德問題(Ⅱ),又有中間商對生產商的道德問題(Ⅱ′)。③生產商與消費者之間的道德關系——營銷道德關系(Ⅲ和Ⅲ′)。企業建立營銷渠道,是為了實現其營銷目的,將產品轉移給消費者。生產商在產品銷售過程中的道德問題及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道德問題構成了營銷道德關系。④中間商之間的道德關系——中間道德關系(Ⅳ)。與供應道德關系類似,指中間商之間在、銷售競爭過程中為了自身利益而產生道德問題。⑤中間商與消費者之間的道德關系——推銷道德關系(Ⅴ和Ⅴ′)。中間商不是產品生產者,它只是產品的推銷者。在產品推銷過程中雙方行為的道德問題構成了推銷道德關系。⑥消費者之間的道德關系——消費道德關系(Ⅵ)。不同消費者之間在購買產品時產生的道德問題,構成了消費道德關系。

另外,社會是營銷渠道道德系統的組成部分。首先,社會的整體道德水平對渠道道德有重要影響;其次,渠道中的不道德行為會損害整個社會的利益;最后,社會環境對于渠道道德建設有重要作用。

1.2營銷渠道道德問題的主要表現

1.2.1生產商道德問題的主要表現

生產商與其他生產商、中間商及消費者存在道德關系。其他生產商主要是指與之有渠道競爭的中間商,如同類產品、互補品生產商以及對共用渠道有控制或影響的生產者。其道德問題主要表現為渠道的選擇、渠道目標沖突、渠道設計(長度、寬度)等;與中間商的道德問題表現為生產商在產品定價、質量、庫存、供貨合同、促銷、交貨時間、賬款支付、技術支持等相關的道德問題,損害中間商的利益;與消費者的道德問題表現為生產商在產品選擇、價格(價格虛高和歧視價格)、質量、分銷目標、渠道設計等方面的道德性問題,損害消費者利益。如產品質量低劣、不方便顧客購買、不及時分銷、售后服務跟不上等。

1.2.2中間商道德問題的主要表現

中間商與生產商、其他中間商及消費者有道德關系。與生產商的道德問題表現為中間商的惡性竄貨、庫存、分銷不力、信息反饋、售后服務等方面的道德問題,損害生產商的利益;與其他中間商的道德問題表現為爭奪經銷權、竄貨等道德性問題;與消費者的道德問題表現為中間商在產品推銷過程中的虛假廣告、服務態度惡劣、隱瞞產品缺陷、價格虛高等道德問題,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1.2.3消費者道德問題的主要表現

消費者與生產商、中間商及其他消費者存在道德關系。與生產商和中間商的道德問題是消費者惡意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表現為惡意索賠、漫天殺價、虛假宣傳而損害企業聲譽等;與其他消費者的道德性問題主要表現為搶購、商業投機、內部購買等行為,損害其他消費者的利益。

2營銷渠道道德建設模式

2.1營銷渠道道德建設模式構成

營銷渠道中的矛盾和沖突,不能僅靠法制來解決,即使有健全的法律體系,現代企業的營銷渠道仍然需要道德來維系。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與營銷的擴展,需要大力加強營銷渠道道德建設。構建完善的營銷道德體系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如圖2所示。

營銷渠道道德建設系統主要由四部分構成:渠道道德認知、渠道道德標準、渠道道德評價以及渠道道德控制。

(1)渠道道德認知。根據營銷渠道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進行深入的研究,對問題的成因、規律進行研究,實現對營銷渠道中的道德問題的準確認知。

(2)渠道道德標準。根據對渠道道德的認識以及社會中普遍的道德觀念,制訂渠道道德的評價標準和渠道道德規范,便于在實際工作中操作。

(3)渠道道德評價。對渠道主體進行道德性評價。渠道道德評價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對整個渠道的道德性進行評價;二是對渠道的某一主體的道德性進行評價。道德評價的關鍵是建立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再采用適當的方法。

⑷渠道道德控制。對渠道道德的研究,目的是減少或消除渠道中的不道德行為,因此,渠道道德控制是最終的目的。渠道的道德控制主要從文化引導、賞罰機制、教育培訓和監督管理四個方面進行。

2.2社會、政府、企業在渠道道德建設中的作用

在營銷渠道道德構建過程中,社會、政府、企業都應該發揮重要作用,全方位推進營銷渠道道德建設。

(1)社會的作用。社會環境是營銷渠道的重要環境,在渠道道德建設中理應發揮作用。社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道德認識、道德標準、道德控制上。首先,道德問題出現在社會中,需要社會中的人、組織、機構對道德問題進行認識和研究;其次,社會的價值觀、善惡觀是制定渠道道德標準的重要依據;最后,社會的價值、文化引導是道德水平提升的重要環境。

(2)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體現在道德標準規范的制定、道德評價、道德控制上。政府首先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道德規范標準及后賞罰機制,并建立專門的機構對各渠道主體進行道德性評價。政府在道德控制中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建立相應的道德培訓機構,廣泛教育和宣傳,并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使企業不道德行為的后懲罰成本高于其收益。

(3)企業的作用。企業是渠道的重要主體,在渠道道德建設中首先要加強自律,自覺遵守道德規范,堅持等價交換原則,互相理解,共享利潤,做到義利統一,尋求長期合作關系;其次要對企業員工進行正確的道德教育,提高員工的道德性水平。

3結論

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結論:①供應道德關系、上游道德關系、營銷道德關系、中間道德關系、推銷道德關系和消費道德關系構成了渠道道德系統,并分析了各主體道德問題的主要表現;②渠道道德建設是一個系統過程,包括渠道道德認知、渠道道德標準、渠道道德評價和渠道道德控制。社會、政府、企業都應發揮自身的作用來提高渠道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甘碧群.企業營銷道德[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篇5

關鍵詞:系統整合;營銷理論;實踐

1整合營銷的4個階段

第一階段:戰術性協調;第二階段:重新界定營銷范圍;第三階段:訊息技術的運用;第四階段:財務與戰略整合。廣泛的IMC應為“整合營銷傳播需要有大構想去制定營銷促銷計劃,協調各種傳播機構,要求公司在了解包括促銷的所有營銷活動如何與顧客溝通的基礎上,制定整體營銷傳播策略,消費者對一個公司及其各個品牌的了解來自他們接觸到的各類訊息的綜合(如媒體廣告、價格、包裝、設計、直接營銷活動、促銷活動、網上訊息、產品演示、甚至出售產品和服務的商店的情況)。IMC的目的在于使公司所有的營銷促銷活動在市場上形成一個總體,綜合的形象”。

第一階段的整合活動是將可控的各種營銷傳播方法加以協調從而形成一個連貫的、統一的整體,重點是加強傳播活動的關聯性、有效性及力度、深度、廣度等,進入第二階段其實是確認組織的“營銷理念”的過程,要求從4P''''S切實地轉到4C''''S,從而真正實現企業的任務與使命,并表現在實際的營銷傳播中,即品牌建設。第三階段IT的運用,即網絡訊息技術的全面運用,包括數據庫建設,公司網絡訊息平臺建設等電子商務手段的運用,在日益智能化、寬帶化、個性化的未來,IT的運用可謂尤為重要。第四階段是能有效評估顧客投資回報率及資源配置與企業戰略方向、戰略目標的關系。下面的整合營銷“模式定位圖”更為清晰:IMC最大的演變在于它實現了4P''''S向4C''''S的演變,基于此演變基礎上,企業的一切行為而隨之要求予以重心調整。即企業在做營銷的時候,它的出發點已經不再是企業自身,而應該是顧客,那么也就需要從“互動關系”上做大量的工作,從而達到與用戶最佳的溝通,從而獲得最大的回報!

在這個方面,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湯姆·鄧肯等人所做的研究,以及出版的專著《品牌至尊——利用整合營銷創造終極價值》一書,應該是對唐·舒爾茲IMC理論及觀念的一次提升!他把“品牌”放到了“整合”的終極價值,并且大量引入了“關系利益人”“關系互動”“價值范疇”“任務營銷、資料庫營銷”等等新的理念來說明整合營銷傳播(IMC)是整合營銷IM)的一個部分!

也就是IM擁有比IMC更寬廣的內涵,但其理論的基礎仍然是4C''''S,另外加上了“關系營銷”的內涵——“成功的關系,塑造成功的品牌”,不管如何《品牌至尊》顯然已經把IMC又向上推了一步,因為他已經開始試著用“綜效”的概念來解釋企業與其關系利益人的所有“品牌互動”。

2“互動關系”在整合營銷中的作用

作為企業,如何與關系利益人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反應迅速的“互動關系”,這已經成為了系統營銷的一個努力方向,海爾的五星級鉆石服務,網絡互動等等,都提供了建立“互動關系”的優秀范例。作為企業要尤其關注那些關系利益人自發性的未經整合過的,甚至負面、危機性的訊息,一個負面訊息的破壞力,是以摧毀幾十個經過精心設計的、正面的營銷訊息建立起來的效果,危機訊息更是如此,三株、巨人等等其衰敗的加速,負面訊息及危機訊息可以說是起了推波助瀾的關鍵作用。關系利益人建設很多企業采用了資料庫的方法、電子商務的手段來予以整合,應該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像海爾俱樂部的形式也可謂對“關系建設”匠心獨具。

作為一個企業,你要對所有關系利益人進行“互動建設”,這本身就需要“系統地整合”,就像海爾一樣,海爾俱樂部可以培養一批忠誠度很高的、關系很密切的“鐵桿支持者”,另外海爾的用戶服務更是贏得“高關系分”,“用戶永遠是對的”“只要您撥一個電話,剩下的事由海爾來做”真誠到永遠”這些出自海爾人內心的語言,說到做到的一貫風格。海爾的關系利益人建設已遠遠打破“整合營銷傳播”的范疇!科龍也在努力,但離海爾(包括系統性地操作,甚至已經滲透到每一個細節的操作)還甚有距離,正如海爾人所說“沒有精彩的細節棚5有壯觀的全局?”所以關系利益人的溝通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靠幾個環節是不足以持續而入木三分的!載體(環境):這個環境也是系統整合的一個部分,經濟、政治、文化、競爭等等不同的環境,對于我們策略的選擇,戰術的運用影響巨大。

系統營銷之所以把環境這個主題予以突出,我們以新興的營銷范疇便可略知一二,文化營銷、綠色營銷、網絡營銷、社會營銷、全球營銷等等,他們都是依托一個環境背景為核心出發點,可見隨著全球化、新經濟的不斷深入,也隨著環境變化的加速,而且更趨復雜,環境的主題已經不容忽視!SWOT分析法引入“營銷整合”,其中的關鍵就在于把握不斷變化的環境,企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何在?從而再去整合,否則事倍功半!甚至誤入歧途走向消亡!3開展系統整合營銷應該注意的問題

(1)“大系統”概念,把企業內部系統與企業外部系統有機結合,有機統一,形成一個整體,不可分裂地對待問題。

(2)要有動態系統概念,長期、中期、短期相整合,歷史的經驗、目前的現狀、未來的方向相整合,同時系統的重心是運動狀態的,不是固定不變的。

(3)不能一刀切,以為是系統就一視同仁,系統營銷必須依據環境的變化、產品周期的變化、企業定位的變化調整“整合的過程”。

(4)系統營銷不是整個體系,所有組成系統的部分都參與營銷,而是用系統分析、系統思考、系統動力等等原理、思路來“整合”營銷,來發展戰略,制定營銷戰術。

①經過設計的訊息:屬于傳統的傳播訊息,包括廣告、促銷、面對面銷售、銷售宣傳品、對外訊息、公關活動、贊助、包裝及活動等等,甚至包括針對員工的一系列報告、墻上公告、通訊期刊等,也包括人事部的招聘廣告以及經相關雜志、媒介撰寫的文章或接受專訪等。這一類訊息最好要不具有爭議性,并與實際產品功能或企業實際行動相吻合,否則會造成信任危機,其實在如今這個“訊息泛濫”的時代,關系利益人對這類經過設計的訊息已越來越反感,企圖躲避“訊息”追殺,而企業呢?也考慮到關系利益人對這類訊息表達的內容真實性會大打折扣,也往往夸大其辭,從而步入了企業與關系利益人對這類訊息信任度建設的惡性循環之中!②產品訊息:是指顧客和其他關系利益人由產品本身(如功能、外表、耐用程度等)、價格、設計以及其銷售地點所推斷出來的訊息;③服務訊息:主要指關系利益人與一定公司的顧客服務代表,如總機接待小姐、秘書、送貨員和司機等的實際互動場面,服務訊息即來自于品牌接觸點,品牌接觸點也可以通過基本訓練、再培訓、適當的獎勵辦法、監督和強勢的企業文化來加以控制。服務戰略指導下的服務訊息已越來越具有影響力和說服力,也成為外部滿意度建設的關鍵環節;④未經設計的訊息:是指有關品牌或公司的新聞報導,員工之間的閑言碎語,特殊利益團體的行動、貿易評論、競爭者的言論、政府或研究機構的發現,以及人們彼此之間的交流等等。該類訊息,有正面也有負面的,它的影響力絕對不容低估,公司尤其要建立負面、危機等訊息的快速反應平臺,以便為可能發生的危機做好萬全的溝通計劃。

篇6

[關鍵詞]風險投資;;財務目標

風險投資體系通常涉及投資者(Investor)、風險資本家(VentureCapitalist)、創業者(Inventor)三方參與者,他們是相互獨立的財務主體,通過風險資本這一樞紐,構成了雙重委托的關系。如圖1所示。

風險資本從資本供應者——投資者,流向資金運作者——風險資本家(風險投資公司),經過后者的篩選決策,再流向資金使用者——風險企業(創業者)。通過風險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風險資本得到價值增值,再流至風險投資公司,風險投資公司將收益回饋給投資者。風險資本周而復始的循環,形成了風險資本的周轉。

一、風險資本家對投資者的首重及其財務目標的趨同效應

風險投資體系中的投資者,往往是擁有長期資金的機構投資者,如養老退休基金、保險公司、銀行信托基金、投資基金等,此外還有少數富有的個人和家庭。在美國,養老退休基金是最大的風險資本的來源。投資于這一行業需要非同尋常的勇氣、耐心和專業投資經驗,廣大中小散戶由于認識上的原因,而且缺乏承受高風險的能力,一般只投資于證券,而不會冒險涉足風險投資領域。

風險資本家大都來自工商企業和金融界的精英,并擁有良好的業界關系網絡,他們最大的本錢莫過于自己的行業信譽和資歷,這與他們所能募集的資金數額是正相關的?!皩δ切┚哂懈吣芰Χ移淠芰σ呀浲ㄟ^以前的成功得以展示的人們來說,當他們想擴張其經營時,會較少地受到個人財富稟賦的制約”(張維迎,1995)。同時,風險資本家還具備相當專業的知識和經驗,從而,在選擇和評估投資項目、組建風險企業、物色職業經理人時游刃有余。通過預期的研究和背景審核的幫助,風險資本家利用其專業人員來評估投資的前景,但是,與成功投資項目相關的因素太復雜,而且多為主觀上的判斷,這些判斷包括所提供的經營管理隊伍的質量,再加上風險資本家先前對此行業的個人經驗,有時甚至只是“勇敢的直覺”。因此,風險投資更多的像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

投資者與風險資本家形成了風險投資體系中的第一重委托關系。這種關系的契約化載體就是風險投資公司。隨之而來的便是由于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交易費用而引起的人問題。不論是事前的逆向選擇,還是事后的道德風險,其外在表現最終都歸結為財務目標的沖突。投資者的財務目標是預期投資回報最大化,風險資本家的財務目標是風險資本經營業績最大化,最終獲得最大化聲譽和個人收益。那么,風險投資公司采取什么樣的產權組織形式,如何構造委托人與人之間的契約關系,才能有效地克服人問題,降低成本呢?

“一種能夠提供個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使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有效率的組織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確立所有權,以便造成一種刺激,將個人的經濟努力變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會收益率的活動”(道格拉斯。諾斯,1989)。在風險投資體系中的制度安排和產權設計,其效率性集中表現為各財務主體的財務目標的趨同效應,也就是“私人收益率接近社會收益率”的微觀表現過程。換言之,需要建立能夠促使各財務主體的財務目標趨同的風險投資機制。

西方發達國家的風險投資實踐經驗表明,有限合伙人公司(VentureCapitallimitedPartnership)是最有效率的風險投資公司的組織形式。美國風險投資產業組織形式中,有限合伙人公司占80%以上。在這個制度下設立風險投資基金(風險資本),投資者是有限合伙人(LimitedPartner),風險資本家是一般合伙人(GeneralPartner),雙方通過簽訂契約來組建風險投資公司。

有限合伙人只對所投入資金負有限責任,不能參與風險資本的具體運作,但對一些重要事項亦有表決權,如合伙人契約的修改,在期滿前解散有限合伙組織,或延長基金的期限,解雇一般合伙人,投資項目的資產評估。一般要求有三分之二的有限合伙人同意,上述內容變更才會有效。

一般合伙人負有無限責任,他們投入占風險資本1%左右的自有資金,但一般不用現金,主要是作為一種管理承諾和稅務優惠上的考慮。一般合伙人參與投資收益的分配,一般可拿到所有投資收益的20%,另外80%屬于有限合伙人的投資回報。通常要在風險資本產生了最低的投資收益率(至少是保本)之后,一般合伙人才能兌現這20%的投資回報。

一般合伙人必須定期向有限合伙人報告所投資企業的業務進展和資產價值變化,至少每年舉行一次一般合伙人、有限合伙人和風險企業管理層的三方聯席會議。由有限合伙人或他們的代表組成的咨詢委員會主要提供技術評估服務,如風險企業的資產評估,因為這是影響到最后投資者所獲利潤的關鍵。

契約同時還規定一般合伙人不能在風險基金之外用自己的資金去投資該基金所投資的風險企業,或從企業獲得股票;追加募集的同名基金不能投放于一般合伙人先前所投資的風險企業,以防止他們為解決已投資企業的虧損而盲目追加投資;一般合伙人必須在用完一定比例的前期基金(如5%左右),才能再次募集下一輪基金。

上述契約條款所構造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既分散了投資風險,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風險資本家作為資金管理者(人)而非所有者(委托人)的人問題,誘使人從自己利益出發,選擇對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動,使雙方福利同時趨于最大化。

二、風險企業對風險資本家的第二重與財務目標的趨同效應

創業者以其新點子、新思想、新項目,形成對風險資本家的資金和管理經驗的需求,兩者結合的產物就是風險企業,并且形成風險投資體系中的第二重委托關系。風險資本家(及其風險投資公司)作為投資中介,按照能否帶來高投資回報這一根本標準,選擇具有高成長性(良好市場前景)的項目進行融資、投資,組建風險企業。這些項目多為高新技術,也可能是滿足市場需求的更新換代的產品和技術、新開放的行業、新的經營服務方式等等。在信息社會,推動知識型企業發展的基本力量既不是產品,也不是市場,而是個性化的客戶需求。就連IBM這樣的跨國大企業也宣稱自己不屬于制造業,而是提供全面服務的公司。從出售產品,到出售服務,最后爭取成為規則制定者,是大企業集團夢寐以求的目標。

前面已經提到,風險資本家的財務目標是風險資本經營業績最大化,創業者的財務目標是追求貨幣收入的最大化,在風險企業中往往通過經理股票期權計劃(ExecutiveStockOptionsPlan)來實現。同時,創業者也追求一種領導自己企業的成就感,體現了雙因素(經濟因素和心理因素)激勵效應。風險投資就是把寶押在創業者及經理人身上,對打算介入的“種子公司”的經理人和管理隊伍素質反復打量、嚴格遵選,“一個公司最大的資產不是它的經營思想,而是站在它身后的人,包括自絡在內的現代技術永遠是一種工具,而管理永遠是一切工具的駕馭者”(Amadeus投資公司AutonRichard),風險資本家如果擁有一支優秀的管理隊伍,投資者甚至愿意給他下跪,而沒有這些條件,他轉身就走。

美國IDG國際數據集團總裁麥戈文在《國際資本眼中的因特網投資》報告中,提出風險資本選擇投資項目的三條標準:成長速度快、有望成為行業排頭兵、有一個好的管理團隊。最重要的是第三條,同時,他認為當前國外風險投資進入中國有四大風險:管理風險、市場風險、法制風險、政策風險。其中,管理風險就是指中國缺乏高素質的職業經理人隊伍,創業管理滯后。

風險企業仍然存在人問題,風險資本家(委托人)和創業者(人)雙方利益的平衡機制同樣是通過簽訂契約來構造的。在投資契約中,確定可轉換優先股這一類復合式證券作為融資工具。風險資本家名義上是一個非執行董事,但他是最有影響力的董事,他注重與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他的專長和經驗使他完全有能力(也完全有必要)控制企業,對企業的發展過程充分了解,有效地降低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人風險。

長期持有可轉換代先股的風險資本家也可以擁有普通股表決權,相當于優先股已經提前轉換為普通股,并且由于利益的捆綁,不會出現“用腳投票”的退出現象。這是風險企業與一般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區別。“混合經濟”概念的使用與擴散,是二十世紀對經濟思想史的巨大貢獻,風險企業實際上是一種混合式或邊緣式的股份有限公司。

投資合同確保風險資本家參與風險企業管理,并分享風險企業的成長。風險資本家與創業者通過對風險企業未來盈利的預測,來決定各自所占的股份;并根據轉換比例來調整雙方所持有的股份,還與風險企業經營業績掛鉤。這個轉換比例是動態的,可以隨風險企業盈利目標的實現程度而調整,這是對不完全契約的一種修正,是協調雙方財務目標是一個關鍵的環節,起到了控制風險、保護投資者和激勵管理層等作用。事實上,這種對未來成長性的預期將比已經明晰的股權更具有激勵作用。在受讓資本權益的分配上采取建立于資產增量基礎上的“經營者基金”模式,利用經營者自身創造的效益,通過再投入生產的價值來激勵分配。經營者基金不是簡單的股權量化,而是一種動態的股權分配與管理方式,經營者為公司創造更多效益才能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股份和利益,其效果就是讓經營者永不滿足。經營者基金突破了傳統的產權制度改革中普遍把資產量化,建立存量基礎上的做法,而是把分配建立在增量的基礎上,也就是在保證公司資產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將增量部分資產按比例分成,并以此來達到持久地激勵經營者、凝聚人力資源的目的。

三、風險投資及其啟示

現代商業社會中,個人價值最終是通過對財產的占有來體現的。風險投資基金的資金注入有99%來自投資者,風險資本家僅以1%的資金承諾便可獲得20%的收益分配權,這付高比例利潤分成的“金手銬”,表明風險資本家在風險投資公司中有直接的重大經濟利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風險資本家參與收益分配所憑借的要素就是其私有股權化的智力資本,從“資本雇傭勞動”到“智力勞動雇傭資本”,既是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一個巨大進步,也是人類精神自由發展的歷史性突破。實際上,風險投資產業是投資于人(People)而不是投資于證券(Paper)。在新經濟時代,公司價值的創造主要體現在知識及其創新方面,傳統的資本運作時代將逐步成為歷史。如果說知識代表了過去和現在,創新則意味著未來。盡管契約中有苛刻的約束條件,優秀而充滿自信的風險資本家,還是愿意接受這種固定期限的合伙制基金與投資業績掛鉤的高額利潤分成措施。

企業組織結構的創新是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有限合伙制是風險投資機構中將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完美結合,從而提高投資效率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在我國,有限合伙制企業尚不具有法人資格,這不能不說是我國企業組織制度上的重大缺陷。從世界立法趨勢來看,為了適應高效快捷的市場經濟運作節奏,降低民事主體的交易成本,很多國家都盡可能多地賦予民事主體以法人資格。英美法系國家在法人與非法人的民事權利認定上,更是沒有太大差異。

從監管的角度看,風險投資公司一般資本金較普通合伙制企業要大,業務復雜,對社會經濟影響也較大,各國通常將其作為金融機構來對待,由金融監管機構統一監管。正因為法律對法人的監管比對非法人的監管要嚴格和有效,所以也應適時賦予有限合伙人的風險投資機構以法人資格。只有當具備法人資格的有限合伙制成為風險投資市場的主流形式,各類資金才能在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下規范運作,民間資金才能真正進入風險資本市場。

風險投資并不僅僅局限于高科技領域,在成熟產業推行高附加值的服務化經營方面,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換代方面,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這一認識對于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西部大開發產業發展戰略的制定,具有現實指導意義。朱總理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中指出:要“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技術,加快對推動結構升級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的開發”,“通過上市、兼并、聯合、重組等形式,在主要行業形成若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使之成為調整結構、促進升級的骨干和依托”。

例如,成立于2000年6月的二十一世紀科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由深圳鼎尊投資有限公司、東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國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港機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交大開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五家股東投資3.35億元人民幣組建的。鑒于目前中國的《公司法》中沒有明確有限合伙制這一公司組織形式,而且有限合伙制中的一般合伙人仍然需要聘請職業經理人來處理投資業務,依然要控制這一層面上的道德風險并進行有效的激勵,以避免創業投資中的心態浮躁。急功近利,因此該公司從成立伊始,就考慮了如何控制人風險,采取了準合伙制(項目合伙制或內部募集制)的風險投資公司組織形式。

具體實施辦法如下:項目經過必要的審查和評估程序準備投資時進行內部募集,這個環節有四個必要條件,必須同時滿足項目才能獲得通過。

(1)項目經理或項目小組成員必須承諾,公司如果投資,項目經理或項目小組成員也必須投資,而且根據項目的規模公司有一個基本投資額的要求;

(2)在投資決策通過后,決策人員中投贊成票者要有一個基本投資額;

(3)向全公司進行公開募集,對投資的總人數有一個最低的基本要求,目前是要求三個人或三人以上;

(4)內部募集投資總額必須達到一個基本投資額下限。

內部募集后,員工與公司簽訂委托協議,說明各自承擔的風險和享有的權益,確認投資自愿的原則。同時,公司將按照項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成,作為公司獎金,其中的50%發給項目人員,體現提成業績向項目人員傾斜。

項目合伙制實際上是一種內部控制和激勵制度,對于解決人問題是有效的。在我國目前有限合伙制沒有被法律認可的情況下,試行項目合伙制,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現階段我國風險投資公司組織形式的發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意義。

篇7

論文摘要:本文從邏輯學的角度對現有系統營銷概念進行剖析,并對系統營銷概念進行了再定義,總結其特征,最后探討了系統營銷應遵循的原則,以期對企業的系統營銷實踐有所借鑒。

近年來,“系統營銷”這一詞匯在國內營銷界的使用越來越頻繁。有人把它當做一個概念,有人把它當做一種營銷觀念,還有人把它視為一套營銷理論。但是,對于什么是系統營銷?系統營銷理論框架都包含哪些內容?至今沒有一個權威的答案。盡管如此,系統營銷卻被越來越多的營銷人士和企業所接受,人們從各自理解的角度對系統營銷進行詮釋,并作為營銷實踐的理論依據。系統營銷對企業市場營銷實踐活動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創建概念明確、理論架構完整的系統營銷理論變得越來越迫切。本文從邏輯學的角度對系統營銷進行剖析和再定義,并在此基礎上對系統營銷實施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進行探討,期望能對系統營銷理論的研究有所裨益。

現有系統營銷概念剖析

理論作為人類認識和把握世界的工具,是由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組成的。理論的最基本方面是概念,理論的一個目標就是提出有用的概念,并提供各概念是如何相關的解釋。通過一個詳盡的解釋性框架來表達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傳統的市場營銷理論提供了一整套的概念,如市場營銷、需求、產品、市場、市場定位、市場細分、渠道、促銷、營銷組合等等,通過這些概念以及這些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構建了市場營銷理論。顯然,概念是理論構建的基礎。下文對較有代表性的兩個系統營銷概念從邏輯學角度進行比較分析。

國內研究系統經濟學的昝廷權給系統營銷下的定義是:“系統營銷指的是一個經濟系統向其他經濟系統推廣或推銷自己的廣義商品,包括物質產品、服務甚至某種價值觀念”。

從邏輯學角度分析,這個概念至少有以下兩點值得商榷:

首先,系統營銷是在市場營銷概念基礎上,通過增加“系統”屬性,使其有別于市場營銷,系統營銷是市場營銷的種概念,市場營銷是系統營銷的屬概念。因此,在概念內涵上,系統營銷的內涵比市場營銷的內涵大;而在概念外延上,系統營銷的外延比市場營銷的外延小,即系統營銷概念的適用范圍比市場營銷概念的適用范圍窄。對照市場營銷學專家菲利普科特勒給市場營銷所下的定義:“市場營銷是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和實現企業的目標,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綜合運用各種營銷策略和手段,把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勞務送達消費者的一系列整體性活動”。 將上述兩個定義中所使用的概念列表,如表1所示。從表1中的各對應項不難看出,前者在定義中所使用的概念的外延全部大于后者的外延,由它們所定義的系統營銷概念的適用范圍更寬。這明顯違反種概念適用范圍小于屬概念的基本邏輯,即違反了系統營銷概念適用范圍小于市場營銷概念的基本邏輯關系。

其次,該定義只是將傳統的市場營銷定義中的企業和消費者換成了“經濟系統”,除了“推廣”這個與系統毫無關系的概念外,沒有對系統營銷特有的本質屬性做任何的揭示,讓人無法看出系統營銷與市場營銷之間的本質區別。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從邏輯的角度分析,昝廷權的定義首先違反了邏輯關系,其次,由于該定義并沒有揭示出系統營銷的本質屬性,讓人無法理解系統營銷的真正含義,因此,此系統營銷概念是一個非常不明確的概念。

劉祖珂在其著作《系統營銷》中給系統營銷所下的定義為:實施滿足競爭的多維度的戰略目標和績效管理,在戰略的規劃和指引下,建立強大的營銷組織,有成熟的業務模式和多個組織系統的協作和參與,形成全方位的能力,而不是依靠在產品、包裝、策劃、價格、傳播、隊伍、服務、品牌等單一或幾個方面的能力,去爭奪消費者資源、客戶資源和開拓新的市場需求。

這個定義顯然太過復雜,用了大量的概念來定義系統營銷,定義中使用了諸如多維度、戰略目標、績效管理、強大的營銷組織、成熟的業務模式、多個組織系統的協作和參與等概念。從邏輯學的角度講,該定義違背了定義項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語詞的規則,從而無法達到明確系統營銷概念內涵的目的。

顯然,劉祖珂試圖用更多的概念更全面的描述系統營銷的特征,以期給出系統營銷更完整準確的定義,但卻又走到了昝廷權的系統營銷定義的另一個極端,即由過于簡單演變成過于繁瑣,甚至晦澀難懂。

系統營銷的再定義及特征

系統營銷理論的出發點就是將系統論思想應用于市場營銷,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指導企業的市場營銷實踐?;谶@樣一種認識,本文對系統營銷作出如下定義:系統營銷是指把企業和外部環境看作是一個有機整體,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來研究企業市場營銷活動所涉及的各種要素之間動態的各種內在聯系,通過對各種企業資源的優化組合,制定并實施正確的經營戰略和營銷策略,從而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過程。

根據上述定義,系統營銷具有如下特征:

(一)系統營銷的本質是系統論在企業市場營銷活動中的應用

系統營銷是系統論思想和傳統市場營銷理論結合的產物。企業在市場營銷過程中,要以系統的方法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堅持系統方法的基本原則。首先,按照整體性原則要求,在制定企業的經營戰略和營銷策略時,要將企業放在外部環境中去考察,把企業與外部環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研究外部環境對企業的影響以及企業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性。其次,按照相互聯系的原則和動態性原則,對市場營銷所涉及的各個要素,如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品牌、服務、管理、外部環境以及企業的人財物等資源進行全面的分析,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及變動趨勢,而不是孤立地考慮某個因素。最后,根據企業內外部環境和條件分析結果,對現有資源進行優化組合,實現“1+1>2”的效果,使資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這也是系統方法的最終目的。

(二)系統營銷的核心是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和營銷策略

正確的經營戰略可以保證企業的經營方向不出現偏差。很多企業的成功源于出色的市場營銷策略,但卻最后失敗于企業的經營戰略失誤。如果決策者能夠堅持系統的方法和思想制定企業的經營戰略,進行科學的決策,就可以避免經營上出現的重大失誤。

系統營銷實施應遵循的原則

本文認為,企業在開展市場營銷活動時,除了要遵守系統方法的基本原則外,還應當遵循如下原則,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概念和口號上。

(一)企業管理者重視系統營銷且養成系統思維的習慣

企業管理者的重視,是企業開展系統營銷的重要前提條件。思維方式決定一個人的行為,進而決定個人的命運。同樣,企業管理者的思維習慣也決定了企業的命運。由于思維的慣性作用,要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企業領導者應該努力養成系統思維的習慣,主動克服原有的思維習慣。同時,企業管理者不僅自己要養成系統思維的習慣,而且還要倡導企業下屬各部門的管理者都養成系統思維的習慣,從而為系統營銷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建立有利于系統營銷的科學決策機制

企業在營銷過程中,面對多變的環境因素,僅依靠管理者的智慧進行決策,其風險是非常大的。為了減少決策失誤的風險,有賴于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

一是重大決策民主化。通過集思廣益來反映多角度的思維方式和信息量,最大限度地減少個人決策的失誤。但民主決策并不能保證決策的正確,還必須依賴科學的決策機制。

二是實現科學決策。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最大限度地收集相關信息。信息缺失或信息失真,是造成決策失誤的重要原因,尤其在信息社會,掌握足量的信息是實現科學決策的基本前提;建立專業智囊團,并且發揮專家的作用。決策過程涉及到許多方面的知識,企業管理者不可能樣樣精通,如果過于自信又恥于向別人求教或求助,結果便會出現“拍腦袋”決策的現象,此外,決策者應善于從專家身上吸取智慧;廣泛聽取意見,對重大決策反復進行論證。在許多情況下,決策實際上是一種選擇和取舍,要考慮利弊得失,進行價值判斷,因而,認真聽取各種不同意見,特別是聽取反對者的意見,有利于決策的科學化。

(三)切實做好各項管理基礎工作

管理基礎工作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影響企業的整體經營水平和績效。試想,如果沒有海爾全方位周到標準的“星級服務”,能有海爾高度的客戶滿意嗎?劉祖珂在其《系統營銷》一書中提出的七大基礎管理(包括目標管理、預算管理、計劃管理、預測管理、業務流程、績效管理與激勵管理七大方面)值得參考和借鑒。他認為一個企業在競爭中想要勝出,必須要有強大的基礎管理能力來做支撐,否則,就會像蓋房子只想往上砌磚而忘記打牢地基一樣,總有一天房子會倒塌。

綜上所述,系統營銷并非全新的市場營銷理論。事實上,傳統的市場營銷、整合營銷、綠色營銷等理論都蘊含著系統思想,尤其是整合營銷更被稱為系統整合營銷。與這些理論相比,系統營銷更重視系統思想與方法在市場營銷活動中的應用,而進一步提高系統營銷理論的可操作性,將是這一理論研究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昝廷權.系統營銷的三個基本原理.企業活力,2002(9)

2.劉祖珂.系統營銷.廣東經濟出版社,2005

篇8

[關鍵詞] 管理學研究方法

管理活動自有人群出現便有之,與此同時,管理思想也就逐步產生,但以泰勒(Taylor)的名著《科學管理的原理》以及法約爾(Fayol)的名著《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為管理學誕生的標志,那么現代意義上的管理學至今不到100年。在不足100年中管理學的理論研究者與學習者實踐者、管理學方面的著作文獻等等均呈指數上升,顯示了作為一門年輕學科勃勃向上的生機和興旺發達的景象。

20世紀初,以泰勒、法約爾和韋伯等人韋代表的古典管理階段,其核心內容是科學管理、管理職能分析、古典組織理論等,古典管理理論側重于“物”的管理,研究方法以工業工程方法為基礎。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是以梅奧韋代表的人際關系學說及隨后發展的行為科學理論階段,研究的重心轉向“人”,研究方法上注重采用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實驗研究方法。20世紀60年代以后,管理學的發展被孔茨描述成“管理理論叢林”的階段,孔茨的兩篇著名論文《論管理理論的叢林》和《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分析歸納得出,截止1980年為止管理學至少已發展有11個學派,包括管理程序學派、行為學派、群體行為學派、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系統管理學派、經驗主義學派、權變理論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社會技術系統學派、經理角色學派等,各個學派從不同的角度研究管理問題,提出各自的理論,在研究方法上也體現了多樣性和創新性,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數學、統計學、經濟學等研究方法出現,極大的豐富了管理科學研究,在此基礎上,孔茨認為所謂“學派”更適合稱為“方法”。

一、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研究方法引入管理學研究領域

系統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統性把對象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種方法,即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始終著重從整體與部分(要素)之間,整體與外部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系統中各部分即使并不優越,但構成協調一致相互配合的統一整體卻可產生優越的功能。反之,即使各部分是優越的,缺乏協調統一相互聯系和制約的整體可能并不優越。系統論應用于管理科學,是用系統理論和觀點來考究企業組織,分析組織的構造是對管理要素、管理組織及管理過程進行系統性分析,旨在優化管理的整體功能,實現管理的最佳目標和效率??刂普撁枥L了管理形態和運動規律的多樣性,強調系統的反饋和前饋控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反饋控制、功能模擬和黑箱辨識。信息論將運用概率論等方法研究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傳遞和信息處理的科學引入了管理研究。以耗散結構理論、協同論和突變論為代表的系統自組織理論,重點研究系統自發形成具有充分組織性的有序結構的內在機制。這些理論將組織看作系統,不僅關注系統的各個部分,而且更加注重系統各個部分的聯系,信息的傳遞、控制及系統的自組織因而成為各不相同但是又緊密相關的一個體系,強調實現組織的整體功能和效率。

二、以數學(包括統計學)為基礎的研究方法的引入

近年來,數學方法在管理學研究中越來越活躍,主要運用于建立模型和進行定量分析,常用的數學包括統計學、組合數學、數學規劃、離散數學等。所謂定量分析,就是用數學的語言(數學表達式、圖、表等)和數據(數字、符號、圖片等)描述所研究對象系統的狀態并分析其變化發展規律的研究活動或內容。盡管一些人指出單純的數學模型并不能完全解決現實的復雜的管理問題,更不能完全替代人的管理,但是以管理科學學派為代表,以數學為基礎的定量研究方法正在管理領域的因素量化、建立模型和定量分析方面展開研究,特別在電子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推動下,數學研究方法正在深入滲透管理科學研究領域。上面提到的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也主要是以運籌學等數學理論為基礎,包括數學規劃(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動態規劃)、圖與網絡、對策論、決策論、排隊論和可靠性理論等,由此可見,系統分析也是定量化分析,分析方法是組織管理技術,管理中的最優目標選擇、統籌規劃、人員匹配以及計劃決策等無一不是系統論(運籌學)所包容的內容。根據John G. Wacker的研究,1991年~1995年運營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的研究表明,55.19%的論文都采用了數學分析方法。

三、案例研究方法的使用

經驗主義學派和權變理論學派兩個管理學派都高度重視案例研究方法,雖然二者在研究思路上又各有不同――經驗主義學派側重于研究個體企業管理實踐,在服務于個案研究這一目標之下,才考慮做多個企業案例的比較研究與歸納、概括;而權變理論學派側重于通過多案例研究,歸納、總結出若干基本模型,以指導管理實踐。例如,經驗學派彼得?德魯克受通用汽車的雇傭,對其組織結構進行案例研究,1946年出版的《公司的概念》便是這一研究的結晶?!豆镜母拍睢烦霭嫠哪旰?,幾乎所有的西方大公司都開始按照德魯克的理論框架重組自己的公司組織結構,甚至連大學和教會都試圖從這部著作中汲取組織改造的靈感。目前無論是在戰略管理或組織管理領域,還是在管理會計、市場營銷管理、生產作業管理、信息技術管理領域,都可以看到豐碩的案例研究成果。戰略管理、目標管理、計算機集成制造、項目管理、流程再造、風險管理、供應鏈管理、核心能力、公司文化、追求卓越、知識管理、平衡計分法等等都存在出自于案例研究過程的產物。例如,Prahalad和Hammel(1980)對日本電氣公司(NEC)與美國通用電話電報公司(GTE)進行了詳細的比較研究,總結出NEC告訴成長的經驗時提出了核心競爭能力。經驗或案例學派的主要觀點大致如下:(1)管理應側重于實際應用,而不是純粹理論的研究;(2)管理者的任務是了解本機構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職工有成就,處理本機構對社會的影響相對社會的責任。德魯克認為,作為企業主要管理者的經理,有兩項別人無法替代的職責。第一項職責是創造出一個大于其各組成部分的總和的真正的整體,創造出一個富有活力的整體,把投入于其中的各項資源轉化為較各項資源的總和更多的東西;第二項特殊職責是在其每一項決定和行動中協調當前的和長期的要求。為此,每―個經理都必須:制定目標和措施并傳達給有關的人員;進行組織工作;進行鼓勵和聯系工作;對工作和成果進行評價;使員工得到成長和發展。(3)實行目標管理的管理方法。當然,經驗主義學派的方法由于強調經驗而無法形成有效的原理和原則,無法形成統一完整的管理理論,而且,過去所依賴的經驗未必能運用到將來的管理中。正如孔茨在他的書中指出的:“沒有人能否認對過去的管理經驗或過去的管理工作‘是怎樣做的’進行分析的重要性。未來情況與過去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確實,過多地依賴于過去的經驗,依賴歷史上已經解決的那些問題的原始素材,肯定是危險的。其理由很簡單,一種在過去認為是‘正確’的方法,可能遠不適合于未來情況”。

四、經濟學研究方法進入管理學研究領域

篇9

一、經濟學視野中的休閑研究

經濟學家從效率視角考察休閑。而凡勃倫(ThorsteinVablen)、貝克爾(GaryS.Becker),林德(SteffanB.Linder)、格魯諾(ReubenGronau)、摩利伽尼(CaseyB.Mulligan)是其中的幾座豐牌。

凡勃倫(Vablen,1899)是最早致力于休閑概念研究的經濟學家。在凡勃倫看來,休閑是不制造財富的時間消費,它來自那種認為生產勞動毫無價值的觀念和顯示提供悠閑生活的財力的需要。凡勃倫的有閑階級理論的基本社會范疇是比富、引人注目的閑暇和引人注目的消費。而貝克爾則致力于突破傳統經濟學的工作、休閑二分法。貝克爾(Becker,1965)指出,不應把休閑作為一個獨立范疇,所有休閑都含有某種消費,所有消費活動都含有某種休閑。人們不是在工作和休閑之間選擇,而是在不同的消費活動之間抉擇。市場活動時間(工作)與非市場活動時間(休閑)的最佳組合可以使消費者獲得最大效用。

林德(Linder,1970)則從經濟學的效用理論出發,使用經濟數量模型得出了一個與時間密度有關的休閑悖論,即從效用最大化原則出發,在時間的稀缺性日益增長的情況下,理性的行動者越來越不幸,因為人們將放棄耗時多而耗費商品和勞務少的沉思式的活動,而對那些耗費商品和勞務甚多但在短期內可以完成的活動則情有獨鐘,趨之若鶩。林德認為,自從我們把休閑看成一種商品以來,商品交換及其它經濟和技術的價值就是要竭立剝奪我們的休閑,從而對我們重新思考進步的目的提出了挑戰。

1937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維夫的格魯諾(Gronau)是西方休閑經濟研究集大成者。格魯諾先后供職于美國和以色列的多所大學,1978-1992年曾在世界銀行工作。早在20世紀70、80年代,格魯諾就在美國著名的經濟學雜志上發表了《時間的家庭分配:家庭主婦的價值》(1973)、《以色列婦女的時間分配》(1976)、《休閑、家庭生產和工作:時間分配理論回顧》(1977)、《家庭生產:一個被人遺忘的產業》(1980)及《消費技術和家庭內資源分配——成人均衡規模的重新考察》(1988)等多篇學術論文,對休閑和家庭時間分配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進入新世紀,格魯諾對休閑的研究更為系統,實證性更強。在其與哈默麥什合著的論文(Gronau&Hamermesh,2001)中,作者以澳大利亞、以色列、荷蘭、瑞典、美國和西德1985-1994年的時間預算調查為基礎,運用家庭生產模型的框架闡述了由不同活動的機會成本引致的需求差別,并發現了家庭間休閑活動差異性的規律。

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教授摩利伽尼(Mulligan,2002)用實證性評價競爭均衡模型及把其擴展至非競爭狀況的新方法,直接測度了美國經濟1889-1996年期間勞動—休閑扭曲的情況。Mulligan的研究發現,1889-1996年以來,勞動—休閑扭曲呈平衡發展,但大蕭條期間、二次大戰和20世紀80年代除外。邊際稅率與勞動-休閑扭曲有點相關,但不能解釋大蕭條、戰時和20世紀80年代的扭曲。壟斷工會主義可以解釋大蕭條扭曲的一小部分,而工會地位的下降可以解釋20世紀80年代的扭曲??傮w而言,消費、工資、工作每隔10年的波動與勞動供求的簡單數量模型是不一致的。

二、管理學視野中的休閑研究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伴隨著休閑服務項目的增多和休閑產業的發展,西方學者開始從管理學視角關注休閑的營銷、規劃、經營和管理,相關研究成果也開始增多。其中德萊弗(Beverly,L.Driver)、哈維茨(MarkE.Havitz)和麥克維里(RonaldE.MaCarville)等人的研究較有份量。

德萊弗(Drive)在休閑管理學領域最重要的貢獻在于提出了基于益效的管理(Benefit-BasedManagement,簡稱BBM)及由BBM進一步發展而成的休閑益效方法(BenefitApproachtoLeisure,簡稱BAL)。1989年,他與席萊爾(Schreyer)合作發表的《休閑的益效》一文,首次提出休閑服務項目的管理不能只襲用其它領域的管理方法,而應從一個休閑服務項目能給有關各方帶來的益處著眼,從整體上對之進行規劃和管理。他將廣義系統論的理論視角與現代管理和規劃方法結合起來,指出傳統的管理是著眼于休閑活動,以管理為目的,將重點放在建立休閑設施和推銷休閑服務上。如果把一個休閑項目視為一個系統的話,傳統的管理基本上只看到了輸入系統的投資和維護所需的資本、項目管理人員及其技能、休閑設施及推銷方法等因素。德萊弗要人們先著眼于系統的輸出,即項目能帶來什么益處,然后去考慮如何規劃和管理。這樣,系統的輸入與對系統的管理都只是手段,目的則是使項目給有關各方帶來的益效最優化。

哈維茨(Havitz)教授是休閑管理研究領域的杰出學者。1987年就獲博士學位的他,先后在美國伊阿華大學、俄勒岡大學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任教,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贏利與非贏利機構的營銷、消費者行為、休閑與失業等方面,代表性作品有:《商業部門和公共部門對兩類休閑活動抉擇的偏好分析》(論文)、《公共休閑服務營銷:不后悔的樂觀者的一些(臨時性)悲觀視角》(論文)、《非在業成人的多元世界:休閑價值、生活方式和福利》(專著)。在這些論著中,哈維茨指出,勸導性信息會對人們購買選擇性公共和商業娛樂服務產生影響,因此,必須樹立休閑服務營銷的觀念,通過營銷改變休閑者的偏好和活動。

麥克維里(McCarville)是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娛樂與休閑學系的教授,研究重點是休閑營銷、管理和消費者行為。近幾年,麥克維里教授致力于服務質量對休閑者經歷的影響以及參與者對服務失敗反應的研究,成果卓著。通過一系列在不同價格情形下監控顧客期望的試驗,他發現了參與者對不同價格模型的反應,以及服務質量對不同休閑者經歷的反應。在《通過市場行為改進休閑服務》這本專著中,麥克維里對未來休閑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洞見。

三、簡要述評

審視國外休閑經濟與休閑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目前休閑經濟管理理論仍處于一個相對活躍發展的時期,理論創新成果豐碩。但必須指出的是,休閑經濟理論雖已有100余年的研究歷史,但目前對休閑的研究還依附在家庭經濟學和勞動經濟學的研究上,沒有發展出較為成熟的理論框架體系,也沒有得出大量的普遍性結論。至于休閑管理理論,研究的視角較為狹窄,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理論的發展。因此,對于休閑經濟學與休閑管理學而言,在理論思考、實證分析和政府研究方面,加強休閑分析方法的基礎,進一步探討現有的應用領域,以及發展全新的應用領域,尚有許多工作要做。

參考文獻:

[1]Thorstein,Veblen.TheTheoryoftheLeisureClass:AnEconomicStudyofInstitutions[M].NewYork,NY:Macmillan,1899.

[2]Gary,S.Becker.AtheoryoftheAllocationofTime[J].EconomicJournal,Volume:75,September1965:493-517.

[3]Steffan,B.Linder.TheHarriedLeisureClass[M].NewYork,NY: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70.

[4]Reuben,Gronau.TheIntrafamilyAllocationofTime:TheValueofHousewives’Time[J].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ume:63,issue:4,September1973.

[5]Reuben,Gronau.TheAllocationofTimeofIsraeliWomen[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ume:84,issue:4,August1976.

[6]Reuben,Gronau.Leisure,HomeProduction,andWork:theTheoryoftheAllocationofTimeRevisited[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ume:85,issue:6,December1977.

[7]Reuben,Gronau.HomeProduction——AForgottenIndustry[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Volume:62,issue:4,August1980.

[8]Reuben,Gronau.ConsumptionTechnologyandtheIntrafamilyDistributionofResourses—AdultEquivalenceScalesReexamined[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ume:96,issue:6,December1988.

[9]Reuben,Gronau.,DanielHamermesh.TheDemandforVariety-AHouseholdProductionPerspective,NBERWorkingPaperNo.8509,October2001.

[10]Casey,B.Mulligan.ACenturyofLabor–LeisureDistortion,NBERWorkingPaperNo.W8774,IssuedinFeb2002.

[11]Beverly,L.Driver.,Richard,Schreyer.TheBenefitsofLeisure,inEdgar,L.JacksonandThomas,L.Burtoneds.UnderstandingLeisureandRecreation:MappingthePast,ChartingtheFuture(pp.385-419),StateCollege,PA:VenturePublishing,Inc,1989.

[12]Beverly,L.Driver.,Perry,J.Brown,George,Peterson.TheBenefitsofLeisure[M].StateCollege,PA:VenturePublishing,Inc,1991.

[13]Mark,E.Havitz.AnAnalysisofPreferencesforcommercialsectorAlternativesforTwoRecreationActivities[J].JournalofParkandRecreationAdministration,1989,7(3):23-32.

[14]Mark,E.Havitz.MarketingPublicLeisureServices:Some(temporarily)PessimisticPerspectivesfromanUnrepentantOptimist[J].JournalofLeisureResearch,2000(32):42-48.

[15]Mark,E.Havitzetal.TheDiverseWorldsofUnemployedAdults:ConsequencesforLeisure,Lifestyle,andWell-Being,Waterloo[M].ON:WilfridLaurierUniversityPress,2004.

[16]Ronald,E.McCarville.ImprovingLeisureServicesThroughMarketingAction[M].Champaign,IL:SagamorePublishing,2002.

(責任編輯:櫻紫)

篇10

相關概念的界定

價值鏈定義。價值鏈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學的邁克爾•波特教授(1985年)提出的。他指出,每家公司均是在設計、生產、營銷、傳遞與輔助相關產品時開展的一系列項目的集合體,這些全部活動均能夠通過單項價值鏈加以說明。公司價值的創造須經過一系列的活動所構建,上述活動主要包括基本性的活動與輔的活動兩種,其中前者主要有生產作業、內部后勤、外界后勤、市場、營銷以及服務項目等,而后者則主要涵蓋有購置、技術研發、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公司基礎設備等。上述各異卻相互存在著關系的生產銷售活動,即構建起創造價值的實時流程,也就是價值鏈。制造和銷售分離的定義。本文中所指的制造和銷售的分離并不是針對公司銷售產品的范疇展開的區分,而主要基于國際視角來區分集團公司下各個分企業的職能與功能加以分離,也就是根據生產和銷售的職能區分構建單獨核算的職能企業。具體而言,生產公司專門負責的是生產與制造產品,營銷企業專門負責的是產品的營銷和市場,二者存在著內在的關聯性與獨立性的特點,通過相互協調配合的方式展開營銷。區域產業鏈定義。區域產業鏈的概念定義代表學者是陳朝隆。他指出,區域產業鏈是指某類特定區域內所構建起的產業鏈條或是鏈段,是整條產業鏈在確定區域范疇的一種形態。他基于系統論的視角深入地把區域產業鏈的定義加以詮釋,指出區域產業鏈屬于一類區域性的經濟組織機構,其運作與發展的主要規律與地區發展與產業機構運作的基本規律相關。不足的是,就有關區域產業鏈出現的層面而言,并未把產業鏈與區域產業鏈二者加以有效地分離。區域產業鏈的主要構成是被視作經濟行為的主體鏈環,其鏈接方式主要是串接。產業鏈的流程是不同公司內部產業通過聯系與締結之后所產生的。

國際化價值鏈區域經濟的邏輯化特點

國際化價值鏈區域經濟的邏輯化特點,新型國際勞動也得以分工,并呈現出相應的區域經濟邏輯化的特征:第一,國際勞動分工的發展所具有的動力更為多元化。不單擁有數量豐富的低廉勞動力,同時涵蓋了功能完備的市場吸引力、優惠的招商政策、低廉的土地成本、交通運送和信息傳遞技術的發展以及不同國家貿易政策的改變等。第二,技術發展與全球化的向前推動深化了國際勞動分工的級別與水準。和基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為特征的新型國際勞動分工相較而言,ICT產業變成新型的國際勞動分工的支柱型產業,同時也是新型國際勞動分工的一個核心推動力。第三,全球范圍的市場競爭日趨明顯,電子信息與通信等在西歐、美日等國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以后工業化為主的國家也面對著相似的問題,經過國際范疇的布局協調,維持制造業在全球范圍的競爭實力,變成發達國家與新興工業化國家區域的首選對象。第四,新型的國際勞動分工解構了以往只是生產制造流程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的推論。研發、管理、營銷與服務等各個生產業活動和生產制造活動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變成價值鏈創造的一個核心步驟而被納入至新型的分工系統內。第五,先進的技術推動了新興產業的崛起與發展,然而更為關鍵的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全球金融資本跨界式的流動,領先的交通運送技術確保國際價值鏈區域經濟的合理配置,包括市場原料、生產制造以及產品市場的國際化配置,從而提供更為完善的國際化生產網絡系統。綜而論之,新型的國際化分工系統體現出多層次化的特征,涵蓋了多種產業及其產品在制造與銷售方面的分工情況,同時也包括了相同一種產品中各個增值步驟的多個領域的分工情況,此類發展走向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國際化價值鏈中區域經濟的多種分工的范疇、潛力與深度,同時打開了提高生產率提升與促進經濟遞增的新型格局,從而使得原先國際化價值鏈分工系統更趨邏輯性。上述研究系統構架的前提是價值鏈的總結以及商品鏈的定義,在此前提下輔以空間與網絡等定義,從而在更為廣泛的研究系統中詮釋當下國際生產組織出現的新改變,形成當下全球化和區域發展分析的關鍵性研究構架。這種宏觀性的構架正體現出國際化價值鏈區域經濟的邏輯化特點。

制造組裝和品牌營銷的分離理論構建

建構制造組裝和品牌營銷分離的理論模型。分析一個包括兩個不同國際化區域的經濟體單位,其中一個區域位于發展中國家,其表示參量為o;另外一個區域位于發達國家內,其表示參量為c。全部的經濟主體兼具生產者(涵蓋有品牌商)與消費者的雙重角色,能夠表達成生產方-消費方(或是品牌方-消費方)。假設經濟主體的集合是一個連續統,全量表示成參量M,其中的區域o與區域c所表示的經濟主體數量參量依次是Mo與Mc,且有Mo=Mc。而在此經濟體系內有兩類最終的商品x與y能夠生產與消費,全部的經濟主體均對它們有著消費偏好。出于滿足消費的目的,他們能夠自主性地生產或是由市場環境加以購置。結合相關的研究目標,本論文在此基礎上深入假設:商品x與y包括了兩個生產程序,其一為制造組裝程序,其二為品牌營銷程序。其中,前者的目的在于生產產品,后者的目的則是銷售產品。假設品牌營銷程序所達到的功能是減少商品買賣的雙方主體在交易時所產生的交易開支。須留意的是,若經濟主體只是處于自給自足的狀態即x與y時,品牌營銷則無存在的需要。反之,若生產方-消費方并不進行品牌營銷,而僅僅通過專業品牌方加以提供,那么此時能夠被視作生產方-消費方過渡至專業品牌方購置品牌方面的服務,此時即出現品牌服務的相關交易活動,此流程自然會出現交易的成本。學者龐春將此營銷活動視為一類交易,據此構建起一個內在分工的一般性均衡模型,并詮釋交易服務的內涵。根據他的建模理路,本論文將品牌營銷流程(相應的經濟主體是品牌商)納入到基礎性新型的古典模型系統結構中,并依次用x與y參量(x與y均不低于0)來表示生產方-消費方對兩類消費品的自給量參量,同時用xs與ys(xs與ys均不低于0)依次表示生產方-消費方對兩類制造商品的供給量參量,用xd與yd(xd與yd均不低于0)依次表示生產方-消費者對兩類制造商品的所需量參量。相應地,依次用r、rs和rd(r、rs和rd均不低于0)表示品牌服務項目的自供量、供應量與所需量參量。制造商品x與y(相應于制造組裝流程)、品牌服務項目的生產關系式依次表示為(相應于品牌的銷售流程,此處假設x與y兩類制造商品對于品牌服務所提出的要求是一樣的)o;x+xs、y+ys和rs依次所表示的是制造商品x、y與品牌服務產量的參量。此處須假設的是制造組裝流程的生產效率的系數一致,同時固定化的學習成本亦一樣,也就是依次的參量是φi與a(φi與a均大于0);品牌銷售流程的生產效率系數與固定化學習的成本參量依次表示成ηi與b(ηi與b均大于0)。還假設如下:各個區域生產流程的生產效率系數存在著差異性,主要的表現是區域c就制造組裝程序中對應著并不高的生產效率,至于品牌銷售程序上則擁有不低的生產效率,函數式為ηo<ηc,且φc<φo。從而可以推導如下:(4)從上式(3-4)可知,區域o就制造組裝程序而言擁有外生的對比長處,而區域c就品牌銷售程序則擁有外生比對的長處。因為制造組裝程序歸屬為低端的生產程序,品牌銷售程序則歸屬為高端處的生產程序,因此假定制造組裝程序的固定化學習成本少于品牌銷售程序,也就是b>a,那么參量Lx、Ly與Lr則依次表示經濟主體應用于x的制造組裝程序、y制造組裝程序以及品牌銷售程序的勞動份額參量,就是專業化的水平情況。假設經濟主體相應的稟賦制約性函數式表達為:(6)其中,上述式子中的px、py與pr依次表示制造商品x參量、制造商品y參量以及品牌服務參量r相應的價格。借助于柯布-道格拉斯型的效用關系式來表達經濟主體效用函數式如下:(7)上述式(7)保證了經濟主體所加以的多元化的消費偏好參量。為了使得便捷且沒有失去一般性的特點,假設經濟主體對于x與y的消費品擁有一樣的偏好,也就是α=0.5。若并不是自給自足類型的生產方-消費方,即非自我供應品牌的服務,就須從市場購置品牌服務項目,那么此市場交易流程必然會產生一定的交易成本。本論文表示品牌方-減少交易成本的參量是1-λ(λ∈(0,1)),其交易成本和提高技術進步與產品創新是相同的,均為廠方爭取規模更大的市場、完成更多的利潤方式,消費方向其余區域的生產方-消費方(包含制造商品x或是制造商品y的生產方)銷售品牌服務過程中所制造出的單位交易開支,那么λ參量所表示的是此交易流程中所涉及到的交易效率。因而,品牌服務買方現實所獲取的品牌服務參量是λrd。相類似地,表達生產方-消費方的參量是1-k*(k*∈(0,1)),包含有制造商品x或是制造商品y的生產方。替其他的生產方-消費方銷售產品x或是y所出現的單位交易成本參量,那么k*表示此交易流程中所出現的交易效率參量。據此,制造商品x或是制造商品y的買方現實所獲取的交易量是k*xd或是k*yd參量??梢姡嗤灰子趨^域中與區域內部的交易效率并不相同。假設因為存在著空間距離的緣故,區域中交易的相應效率超出區域內部的相同種類交易,假設相同種類的交易于區域中與區域之間的交易效率參量k*依次表示成k與k1,那么可以推出:0<k<k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