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建設范文
時間:2023-03-31 11:29: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景觀建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通過綠化景觀建設。充分挖掘和弘揚三國文化,彰顯優美山水特色,把旅游快速通道建成市的旅游經濟長廊、三國文化長廊、綠色生態長廊和兼具三國歷史文明與現代文明的景觀大道。
二、綠化景觀建設內容
道路兩側各30米范圍內綠化樹木的栽植,綠化景觀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行道樹的栽植。沿線山體植樹綠化和被破壞山體的支護、修復及綠化覆蓋,公園、濕地、游園、植物園和石景、水景等節點景觀建設。
三、實施步驟和時間要求
分步實施的原則,旅游快速通道綠化景觀建設要嚴格遵循整體設計。重點抓好方案設計、評審、工程預算、招投標、建設、施工監理等6個環節的工作。力爭整個綠化景觀建設在年月份以前開工,年月份以前全面完成。
(一)方案設計。要請大院設計。展現三國文化和山水園林特色。道路綠化設計施工圖年月日以前完成,所有節點景觀工程施工設計必須在年月日前完成,并交付使用。
(二)方案評審。由市建設局、市園林局負責邀請省、咸寧市園林綠化、景觀規劃、土木工程等系列的專家參與方案評審。
(三)工程預算。要委托有資質的預算單位。報市政府審定。
(四)工程招投標。提高投標入圍門檻。嚴格控制資質租用和掛靠。投標單位的資質必須為園林景觀建設二級以上(含二級)資質,并提高投標保證金額度,確保工程全過程由中標單位親自組織實施。招投標工作必須在年月上中旬按建設內容和標段要求依次進行。
(五)綠化、景觀建設用地。旅游快速通道綠化用地由各相關鎮、辦事處負責。產權共同享有的辦法,給予適當補償;景觀建設用地采取征用的辦法,地面附屬物需拆除的實行評估補償。
(六)業主單位和施工時間要求。旅游快速通道綠化景觀建設由市林業局、市交通局、市建設局3家單位作為業主單位。
市林業局:負責完成快速通道道路兩側各30米范圍內的綠化樹木栽植和沿線山體植樹綠化、濕地建設。
市交通局:負責完成行道樹和道路兩側被破壞山體的支護、修復及綠化覆蓋工作。行道樹的栽植在年月份以前完工。被破壞山體的支護、修復及綠化覆蓋在年月份完工。
市建設局:負責完成道路兩側游園、植物園、牌樓、小品、景觀附屬物、石景、山景、水景等景觀節點建設。游園和植物園的建設在年3月份以前完成。5月份以前全面完工。
各業主單位在招投標結束后3個工作日內督促施工單位組織開工建設。招投標確定施工單位后。
確保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四、強化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成立旅游快速通道綠化景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副市長任副組長,市建設局、市交通局、市旅游局、市林業局、市城司、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水利局、市文體局開發區等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3個工作專班:
協調工作專班:負責對旅游快速通道綠化景觀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進行協調。人員由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分管主任和蒲圻辦事處、車埠鎮、鎮、滄湖開發區黨委書記組成。
確保施工質量。人員由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技術人員和園林綠化、景觀規劃、土木工程系列的專家組成。質量監督專班:負責建設施工技術指導和施工監理、監督。
督促各施工單位加快施工進度,工程進度督查專班:負責按時間進度要求。定期編發工程建設簡報,通報工程進度。人員由各業主單位和城司安排人員組成。
篇2
[關鍵詞]張家口;冬奧景觀;建設研究
中國城市發展進程中,旅游和體育占有不可替代的強化作用。隨著冬奧會的成功申辦,張家口市的社會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張家口的城市建設已向國際化城市目標邁進。張家口冬奧會景觀建設不僅是承辦冬奧會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對其系統研究也為張家口的城市建設與轉型提供了經驗與思路。本文結合張家口的自身特點就冬奧景觀建設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希望對冬奧會的順利承辦和張家口城市建設與規劃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參考。
1.張家口基本自然條件
1.1張家口的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
(1)自然景觀:張家口地理位置優越,東臨北京,西連大同,北接內蒙,南靠平原。其自然風光秀美,四季分明,平均氣溫較低,一度達到-12℃左右,降雪量豐富,雪季時間綿長,能夠滿足建造滑雪場的先天條件。
(2)人文景觀:張家口歷史文化悠久,擁有600多年的文化歷史和眾多著名的人文景觀,充滿了深厚的文化氣息。“大好河山,孕育悠久文化”,這既象征著張家口地區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脈,同時也是是張家口城市核心價值的集中體現。
1.2張家口冬奧會景觀規劃設計
縱觀歷史,我國對于奧運會的形象設計及其研究與參加奧運會的發展歷程緊密聯系,例如北京08奧運會在城市形象設計和景觀設計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張家口冬奧會城市景觀建設已初具雛形,首先張家口的自然條件符合冬奧會的要求,崇禮區的大多數雪道也基本具備國際標準,只需按照要求加以深化設計和精心改造。在城市環境上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開展關于冬奧主題的雪雕、冰燈建筑等綠色生態設計。景觀特色以白樺樹最為著名,結合地形地貌利用特有的白樺樹景觀加以設計和利用能為冬奧會的景觀設計提供一些亮點。崇禮區始終堅持完善基礎設施,不斷吸取經驗和先進理念,以建設山水園林式宜居生態旅游城市作為目標,全面改善建設城市基礎設施,使城市面貌不斷發展進步,同時加大力度投資旅游、餐飲以及度假等行業,不斷培養城市接待能力,大大加快了現代城市化的進程。
2.張家口冬W景觀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開展冬奧會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申辦體現著中國科技、經濟的進步以及實力。那么,在冬奧會景觀建設的過程中,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因素之外,要做到科學的規劃和體現特色設計,冬奧會景觀建設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建設過程中的經費問題。由于此次冬奧會秉持著綠色辦會的思想,如何利用有限的經費打造完美的城市景觀成為了建設工作中的關鍵問題;二是如何利用自然條件及現有景觀對城市環境進行設計改造,采取科學的評價方法進行研究也是工作中的一個難題;三是城市環境設計如何對自然環境進行保護,相互統一也是重要的問題。眾所周知,北方屬于缺水城市,如何利用好自然資源進行建設是一個難題。在景觀建設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景觀建設的質量,還要考慮到城市可持續發展和自然環境保護的現實問題。圍繞綠色奧運的核心思想,堅持生態設計、科學規劃、應用科技手段打造一流的奧運城市形象。
2.2開展冬奧會景觀設計問題解決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城市的建設進程也在不斷加快。張家口作為冬奧會的舉辦城市,其城市建設及景觀設計的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和研究價值。張家口屬于山地城市,地理環境上坡面較大,環境復雜,降雪豐富,冬季較長。冬奧會景觀建設上要緊密依托自然環境因素,打造特色城市景觀,營建特色的山地建筑、路橋設計、植被景觀、水系景觀等,兼顧城市的功能性和美觀性,節約預算經費的同時打造出符合奧運主題的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景觀。同時,政府應當加大力度對景觀建設過程和質量的監督,首先要對景觀建筑進行統一規劃,在合理使用經費的基礎上最大化的改造城市環境。在城市建設和冬奧會籌辦的過程中,一定要將環境保護作為首位,合理利用水源,合理增加景觀設施,利用地理特點對城市景觀、結構布局進行統一規劃并兼顧尊重使用者的要求。張家口冬奧景觀建設是一項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示范性工程,它關系到未來新型城市設計的方向,我們要注重理論研究和實踐并重,重視實踐成果的系統性、科學性及其社會效益的轉化。
篇3
關鍵詞:關懷型;園林;景觀建設
1關懷型園林景觀建設概況
人既是園林景觀的建設者,也是消費者。近年來,園林景觀建設不斷發展進步,相繼提出“節約型園林”、“人性化”園林景觀等,而“關懷型園林”的概念是首次提出。無論是哪一種景觀建設,都應先是科學的,其次才是藝術的(見圖1、2)。關懷型園林景觀建設要從源頭開始,即從規劃設計開始,考慮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創造優質的環境,是否與自然生態、周邊環境和諧,是否解決功能問題。近年來,為求快速建設、快速見效,景觀建設中出現“趨同”現象,使園林景觀變得生硬、無趣;過分重視景觀藝術的表達,忽視自然環境本身和人們的真實感受及需要;大多數人認為“人性化”就是在園林景觀中建有綠地、花池、休憩設施、盲道等,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但卻忽略植物生長和動物活動的需求,如何為植物創造適宜的生長空間、為動物營造棲息的環境,也是當今園林景觀建設應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許多園林雖然考慮了人的需求,設置了各類設施和小品,但由于設施、小品自身的不足,不能滿足某些功能要求。各類設施小品設置的位置及所處環境,會影響設施小品的景觀展示和功能使用。有的園林景觀建設為體現其特色,忽視其功能需要,“人性化”園林無從談起,更談不上關懷型園林。
2關懷型園林景觀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和城市化建設的迅猛發展,我國的園林景觀事業進入高速發展期,但在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2.1現階段關懷型園林景觀建設存在的問題2.1.1設計盲目照搬,建設缺乏人文關懷現今不少園林景觀建設為追求視覺效果和形式美,規劃設計精品意識太強,照搬、模仿所謂的歐式園林、歐式景觀,認為是建設創新,完全忽略景觀本身以人為本功能的發揮,缺乏對人性的關懷,缺乏對人的的心理、精神和行為需要的關注,未能將人文需求融入到景觀營造與建設中。2.1.2過度追求植物造景效果,缺乏對植物生長需求的關注主要表現在有些地區和城市沒有立足于本地自然資源和生態特點,大量引進外地植物進行造景,“高密植”種植現象、盲目大量的種植大規格苗木等,種植環境不能滿足植物自然生長要求,違背植物生長習性和生態規律,忽略適地適種原則,造成植物長勢不良、生長抑制甚至死亡,不但沒有達到應有的景觀效果,反而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增加高昂的養護管理成本。2.1.3忽略對動物、飛禽的關注動物是生態建設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景觀建設中關注動物、飛禽等生活空間和棲息場所的營造,為它們預留、制造活動空間,不僅可以維護地區城市的生態平衡,降低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發生,同時也可營造動植物自然和諧、“鳥語花香”的園林景觀。2.1.4缺乏地方歷史文化特色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是一個城市的標志,近年來一些地區和城市隨著景觀事業的高速發展,催生了一些趨同景觀,缺乏對歷史文化的發掘和傳承,建設生硬,導致本地特色和城市個性缺失。2.1.5城市建設阻斷綠地,破壞綠地系統的連貫性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帶來環境污染嚴重、交通擁擠、城市中心區人口密集等問題,一些地區過于關注市政建設,破壞了城市綠地之間與周邊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使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面臨巨大壓力,與園林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方針背道而馳[1]。2.2公眾和社會發展對關懷型園林景觀建設的要求(1)黨的十明確提出“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城市化進程和生態建設”,充分體現政府對景觀建設的要求更為明確。以新疆昌吉市為例,作為國家園林城市,將城市綠化建設作為民生工程,以城市總體規劃為思路,狠抓城市生態景觀建設,尤其是將與市民關系最緊密的公園、街頭游園、道路綠化作為城市綠化、景觀建設的首要任務,合理規劃,大量運用本地植物組景、造景,不僅形成地方特色景觀,促進和保護本地植物可持續生長,而且在當地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據統計,截止2014年底,昌吉市人口為35萬人,人均公共綠地已達10.88m2,高于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園林綠化建設成效顯著。(2)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民對景觀建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景觀建設除為市民提供優美舒適的環境外,在服務功能上還必須滿足不同環境、不同人群對精神、心理和行為的需要,滿足市民工作、生活、休閑娛樂上的需求。(3)關注和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大力倡導景觀生態建設,反思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的不合理現象,構筑關懷型園林景觀旨在促進園林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使園林景觀建設不僅滿足人文關懷,促進一個地區、城市的綜合發展,而且也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需要。2.3關懷型園林的概念關懷型園林是以自然環境為基礎,尊重歷史、民族等文化特征,充分考慮地域環境特點,關注不同植物(動物)生長發育的需求。同時關注和探索不同人群在園林空間中的心理、行為、精神需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園林類型。關懷型園林宏觀上關注一個區域、地區、城市整體發展影響及綠地系統的建立健全;中觀上關注城市各類公園綠地更好的發揮功能作用;微觀上則關注公眾需求、植物個體、植物種群和植物群落生長發育要求,以及動物的棲息場所等。其特征是:關注自然生態系統與人工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植物種類配置科學合理,群落之間相互促進生長,景觀環境優美宜人,地域文化特征顯著,公眾普遍感到城市空間舒適美麗,社會公眾(不同人群)有深深的滿足感和歸屬感。2.4關懷型園林與人性化園林的區別關懷型園林是在人性化園林基礎上提出的更高建設目標和要求。人性化園林是指在園林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服務功能,建立符合人們需求的園林景觀。而關懷型園林研究的內容涵蓋節約型園林、人性化園林、生態園林等多種園林類型,通過關注和探索園林景觀建設如何使自然生態系統進一步優化,更多滿足公眾需求,促進社會發展的和諧。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符合人們需求的基礎上,充分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及周圍事物,與其本身的功能性、藝術性、生態性及地域性相互協調、和諧統一,人文關懷更為突出。
3關懷性園林景觀建設原則
3.1科學性原則景觀規劃設計的優劣,關鍵之一是必須突出功能因素的重要性。因此,關懷型園林規劃設計必須以科學合理為核心,結合地方、區域現狀、人文歷史、自然生態系統等層面,結合周邊環境、本地植物群落,充分利用現有地形與構筑物,綜合協調景觀規劃中的不足,使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發展相互促進、統一和諧。同時,結合城市建設科學合理地進行場地預留,不僅是為了未來的城市建設、景觀建設,也是為動物預留空間,創造棲息、活動場地,維護其生態平衡。尤其是避免過度重視景觀的藝術性,“求新求快”破壞良好的生態系統,避免造成無形的經濟損失。3.2生態性原則建設關懷型園林,必須樹立生態優先的原則。營造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園林景觀建設的根本任務,為“求大求洋”,大面積的硬化鋪裝、假樹假景等,使景觀工程變成門面工程;為營造季相景色,引進不適合當地的植物等違背關懷型園林的生態性原則,使原有生態環境發生改變,出現環境質量下降、生態失衡等問題,破壞了生態環境,這些日益突出的問題必須引起重視。關懷型園林以不破壞本身特點,始終堅持保護自然、利用自然的原則,突出人與自然環境的融洽性,以改善人們居住、活動的環境為目的,進一步增強人與自然生態和諧共存。3.3功能性原則園林景觀的最終功能是為人服務,景觀建設必須充分考慮功能性的要求。通過對自然環境、地域特色、文化歷史、人文需要、社會環境的融合,實現一個地區、城市的園林景觀、生態環境、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的協調發展,使園林景觀建設更好地為公眾提供優美的生活居住環境和休閑活動場所,為本地各類植物群落營造良好的生態系統,從而促進地區、城市的發展。3.4關懷性原則園林為公眾提供游賞、活動的公共空間,也為人們提供優美舒適的藝術環境,其服務功能不僅僅是設置設施、小品等,應更多考慮不同人群與園林景觀的親密關系,關注動植物、自然環境本身、公眾心理、行為及精神需要,是關懷型園林建設的重要原則之一。3.5高效性原則建設關懷型園林景觀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科學合理的規劃和設計,通過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加強植物配置,增加單位綠地生物量,進行精細化管理,降低建設和養護管理成本,使景觀建設的利用率高效化、最大化。
4關懷型園林的發展建議
4.1發掘特色,展現地域歷史、社會、民族文化園林景觀建設與當地社會發展有緊密的聯系,社會經濟的發達帶動園林景觀建設的發展,而城市景觀建設則會促進社會各個系統的發展。因此,在景觀建設過程中,應充分挖掘和關注當地的人文歷史和居民的生活習俗,融入地方文化,以當地特色和人文歷史相結合打造具有明顯地區特色的園林景觀,使其成為一個地區標志性的景觀。4.2因地制宜,建設自然生態優先的園林景觀景觀建設是對原有自然環境的一種提升,關懷型園林景觀建設的基本原則是以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為基礎,開發、打造自然生態景觀,使其最大化地發揮生態功能。因此,在植物造景中,通過合理配置喬、灌、草、花等當地鄉土植物和引種馴化成功的各類植被,創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和植物群落,改善城市生態環境。4.3以人為本,突出園林景觀細節中的人文關懷在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以人為本的功能,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尤其是要為弱勢群體提供方便。另外,要避免為了突出景觀的藝術性和所謂的“大景觀”而復制或照搬一些異地景觀建設。如在道路設計施工中,老人與兒童的活動區域不宜選用大理石路面;年輕人居多的環境則需相對獨立、半隱蔽的空間等。同樣是廊亭堂榭,有老人和兒童需要的開放式活動區,有年輕人喜歡的有特點和個性的獨立空間,更有特殊人群需要的暢通無阻的特殊區域。按照人們的生活習慣,從心理和行為活動的需要出發,讓不同人群感受到舒適性。只有這樣的園林景觀才是被公眾認可的景觀環境,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關懷型園林。
5結語
隨著我國城市朝著服務功能的優化、生活品質的提高、城市的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等方向的發展,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也將從追求外在景觀形象轉向更加注重城市生態功能提升,保護自然生物和資源,改善人居環境、解決民生問題,提升地區、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關懷型園林遵循以人為本和自然法則的理念,運用科學手法,根據不同的區域、不同城市的人文歷史、不同的地形條件和自然植物,建設出符合生態良性循環和景觀優質的城市園林,這不僅是園林建設的根本需要,更是未來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篇4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實力的提升,高校對校園的建設力度在不斷增強。然而,各大高校一味重視大容量、高速度的校園建設,要求校園的大氣壯觀的同時,卻忽視了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指導,使得校園精神、文化軟實力在基礎設施硬實力面前顯得“發育不良”,導致了我國高校軟硬實力上的失衡,阻礙了我國大學向更高水平發展的步伐。校園文化景觀是承載大學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物質載體之一。它依托于校園空間,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表現形式,以歷史紀念、實用功能、觀賞娛樂等類型服務于在校師生的校園活動,并長期影響著師生的理想信仰、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等。校園文化景觀屬于城市景觀,同時也是文化景觀的特定類型。然而在當下,高校在營造校園文化景觀時忽略了對其校園屬性和文化屬性的重視。究其原因,一方面,設計方沒有深入挖掘校園的歷史文脈和場所精神,設計元素東拼西湊,存在跟風抄襲現象;另一方面,校方對校園的規劃建設缺少前瞻性的指導。因此,深入研究校園文化和校園文化景觀的營建關系,探索校園文化景觀建設的原則和要求,對于提高校園景觀的文化內涵,增強校園師生的歸屬感和凝聚力,改變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的同質化現象等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2校園人、校園文化與校園文化景觀
校園文化是校園文化景觀表達核心內容,校園文化景觀是校園文化展現的物質載體,二者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滲透。而在探討二者的關系時,校園人的角色成為理解校園文化和校園文化景觀之間關聯的重要因素。校園人以學校師生為主體,同時還包括管理者、建設者、服務者等,其群體的行為需求、價值觀念、文化交流和自我發展等既促成了特定背景下校園文化和校園文化景觀的產生和發展,反過來也受校園文化和校園文化景觀的制約和影響。可以說,在校園文化和校園文化景觀之間存在著校園人的轉化作用。
2.1校園人和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一種特定空間范圍內的人文環境,是在一定時期由校園人具有的包括精神、思想、理念、行為、制度等的群體意識,具有繼承性和發展性。一方面,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大學由于校園人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校園文化。如沿海高校和中西部高校,以漢族學生為主體的高校和少數民族高校,成立時間較長、頗具資歷的高校和近十多年來新建的高校,它們展現的校園風貌和文化氛圍都有所不同。而另一方面,一所大學雖受不同的校園人經營,但自身的校園文化卻保持著延續性。已形成的校園文化猶如傳播的種子,根植于一批又一批的校園人心中,優良的傳統、正確的意識、向上的心態、健康的習慣等都會得以保留,并被發揚光大。所以,校園人是校園文化的創造者和經營者,同時也受已形成的校園文化影響,二者之間是共生的關系。
2.2校園人和校園文化景觀
從行為和意識上看,校園人與校園文化景觀的關系主要有人的主動選擇和被動接受兩個方面。主動方面上,校園人的自身需求決定了其要選擇什么樣的環境,并通過各種類型活動產生的不同效應來影響甚至改變環境的性質和意義。如在課外生活之余,師生會選擇較為私密和安靜的場所進行休息和交流,久而久之這個場所就會賦予這樣的功能。被動方面上,由于必要性、強迫性或者自發性的行為,校園人也會受到來自校園文化景觀的約束和改變。如在去教學樓的必經之地所建的一組名人雕像,往往會激勵前來學習的師生們。或是其生前的卓越貢獻,或是自身的高尚品德,或是求學時的刻苦經歷,這些都會在潛意識上激勵著校園人。因此,不論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接受,校園人與校園文化景觀一直都是相互影響的。
2.3校園文化和校園文化景觀
校園文化通過校園人的媒介作用創造并改變著校園文化景觀,校園文化景觀也通過滿足校園人不同的功能需求進一步促進校園文化的發展。可以說,校園文化和校園文化景觀的關系更應該理解為人、文化、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不同的校園文化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的背景下,滲透在環境中,而環境又恰恰在另一方面反映著文化,為人認知文化起到闡釋的作用。如少數民族聚集地的大學校園呈現的是不同于漢族傳統的校園環境,從校園的建筑、植物到人的服飾、言語都顯示了異于漢族文化的魅力。因此,校園文化和校園文化景觀是相互依存,相互反映的關系。
3校園文化景觀的建設原則與要求
3.1建設原則
3.1.1生態性大學校園依托于一定的場地,校園長期的建設需要正確的認識校園內部空間和外部自然的關系,不能忽視場地的生態條件而孤立的發展。同樣,校園文化景觀也要遵循生態性的原則,校園的山水林木,花草魚蟲都是校園文化景觀動態建設的一部分。過分的注重材質、體量和造型,而忽視生態這一文化景觀建設的土壤,其實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將水文氣候,地質地形,動植物群落等納入文化景觀建設規劃的體系之中,才是校園文化景觀發展的長久之路。
3.1.2保留性不論是歷史悠久的老學校,還是建立不久的新學校,都會有代表學校成為典型的文化景觀,這些景觀有可能是存活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也可能是遺留的名勝古跡,亦可能是已被校園人認可的建筑、大門、紀念碑、涼亭等。在長久的建設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這些標志性文化景觀對于校園人的重要性,并使其繼續見證學校歷史,使之成為校園場所精神的物質表現。在不影響校園總體規劃建設和功能需求的基礎上,保留性是校園文化景觀建設參考的重要原則。
3.1.3統一性堅持校園文化景觀的統一性,就是要在規劃過程中保持空間布局上的整體性,個體和整體協調統一,使整個校園的文化景觀納入系統建設之中。形式上,文化景觀的尺度、比例、造型、色彩、材質等要素能夠很好的融入校園的整體環境中,具有母題性;內涵上,文化景觀的不同主題要呈現有序性。如此一來,校園文化景觀才能既彰顯個性,又保證共性。
3.1.4可持續性大學校園的文化景觀應傳承過去,定位現在,著眼未來。校園文化景觀建設中,既要能滿足當下師生員工的需求,也要注重校園生態建設功能建設、文化建設的可持續性。要在學校的長期發展中,延續優良文化傳統的同時,適時適度的擴展校園文化的深度和廣度,給予校園以時代精神,給予文化以新的活力,并減少對已有文化資源的透支和自然資源過度索取。
3.2建設要求
3.2.1傳達價值取向大學精神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包含了諸如求真務實、尊師重道、開拓進取、博學篤志等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的建設應該以傳達正確的價值取向為目的,在當今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和享樂主義充斥的背景下,為校園人傳播正能量。
3.2.2滿足功能需求滿足校園人功能的需求,是校園文化景觀創建的目的之一。停坐舒適、有良好的遮陰效果、便于尋找、周圍環境宜人,校園中這樣一座涼亭自然會受到校園師生的喜愛,因為它滿足了校園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若這座亭子雖建造時間久遠但依舊堅固,曾經是學校前輩們讀書的地方,而現在又是學生晨讀的地方,那么這座亭子的文化性就進一步得到體現。因此,優秀的校園文化景觀要基于其實用功能的充分發揮才能更好了實現育人明理的延伸性作用。
3.2.3呈現藝術美感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的創建應該體現一定的形式美感和藝術內涵。從色彩、線條、構型到理念、精神和主題,文化景觀的建設應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的美感營造的規律,把握美感的創新性性、時代性和民族性,推動形式美和內涵美的創造,使校園文化景觀達到藝術美感的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4結語
篇5
高速公路綠地景觀所包括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綠地植物是必不可少的組成要素,不僅發揮著巨大的生態調節功能,也是體現文化氣息的重要載體。
以寧杭高速公路江蘇段為例,寧杭路為全省乃至全國第一條景觀生態路,其景觀元素豐富包含了植物、水體、地形、建筑小品、假山石、濕地等等。植物品種豐富,據不完全統計植物品種達兩百多種。包含了常綠與落葉、針葉與闊葉、草坪與花卉、多年生和一年生、水生植物等。
如在丘陵地區路段,采用生物技術恢復和營造“濕地”,為野生動植物提供新的棲息地。將互通立交橋下的綠島修整成小島等形狀,并栽植不同的植被,同時將水源引進小島,使整個綠化更加貼近自然,更加人性化。
又如為了減少山體爆破對沿線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造成巨大的破壞,他們變傳統的邊坡工程防護為生態防護,采用客土噴播、輪胎固土等新型巖石邊坡固土綠化方法,讓原來被爆破的“傷痕累累”的山頭重新披上了綠衣。
服務區也盡顯古典生態風情,在服務區與路之間種植了特大型銀杏、梧桐、紫薇、香樟等樹齡不一、高矮參差的樹木,服務區的建筑則掩映其間,其中設計了景觀小品,景色十分怡人。
寧杭高速公路(江蘇段)是一條“生態、環保、旅游、景觀”高速公路,沿線田園山水風景宜人,為廣大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適、暢通快捷、賞心悅目的行車環境。然而還有大部分高速公路景觀綠化的生態性上存在著一些不足,表現在:一是綠化方式上,整體上水平不高,設計多采用城市道路綠化方式,綠化樹種單調,季相色彩變化少;綠化大同小異,景觀雷同,失去了自己的景觀特色。
其次,綠化存在重視覺,輕綜合生態功能的傾向,有些綠地基本上以種草為主,這種“稀樹草原”雖然視覺效果較好,但綠地總體生物量不足(草皮的生態效應只有喬木的1/10),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間和時間,發揮綠色植物的自然生長生產能力。
第三,高速公路綠地存在后期綠化養護難度大、養護投入高,致使綠化效果因養護、投入等因素影響有倒退的趨勢,綠地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生態效益不高。
二、從生態學角度分析高速公路綠化
高速公路綠地是高速公路空間環境組成的部分,也是城市開放空間體系和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既有自然屬性,也有其文化屬性,是復雜的人工化生態系統。因此筆者認為在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中應強調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建設結構優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公路綠地系統,保持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信賴,相互依存,在整個公路綠化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要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地上空間、養分和水分等,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群落,發揮出持續永久的綜合生態功能。
1.遵從生態學原則,搞好植物配置,提高單位綠地面積的綠量
綠化植物的選配,實際上取決于生態位的配置,它直接關系到綠地系統景觀價值的高低和生態與環保功能的發揮。在同面積的綠地中,灌叢的單位面積綠量或葉面積指數和生態效益比草坪高,喬、灌地被植物結合的又比灌叢的高。在高速公路綠化建設中,應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位特征,從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分異來合理選配植物種類,既不重疊,也盡量不空白,以避免種間直接競爭,提高葉面積綠量,從而形成一個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利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植物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在具體操作中,應以鄉土植物品種為基調,適當引進適于本地生長條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并研究其中各類植物的生態位,設計和建設一個各類植物按其生態位各得其所,科學和美學高度和諧的綠地系統。
2.保持“物種多樣性”,再現自然群落結構
在綠化中應盡量采用多種植物,以增強其抗干擾能力,降低養護方面的要求。有關資料表明:嬌貴的草坪每公頃每年需10萬元左右的“呵護費”,而樹的管理費則少得多,更重要的是草坪的壽命相對較短,一般五、六年就要更新,護理較好的草坪壽命也不超過10年左右,而喬木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不需太多的人工護理就能產生最大的生態效益。因此,建立喬木、灌木和地被三位一體的模擬自然群落的綠化模式,既豐富了沿線景觀,又便于養護管理,是提高綠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生態型”高速公路綠化措施的探討
1.邊坡防護
現在建設的大部分高速公路邊坡防護,主要是從安全角度考慮,仍以工程防護為主。工程防護使邊坡看上去僵硬、單調、機械,與周圍環境極不協調。防護設計中在滿足邊坡防護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從景觀生態學角度出發,運用生態綠化防護,以水土保持為主,兼具生態景觀效果。要考慮整個植被逐步恢復過程,以灌草植物為主進行生態模式配置,除了有利于固土護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高速公路邊坡景觀和行車效果外,也有利行車安全。
邊坡防護還應堅持生物多樣性,多科屬結合。邊坡人工植草綠化,為減少人工草被退化,可考慮禾本科、豆科相結合和以暖季為主,冷暖季型草種相結合,并適當配以灌木的原則,從而使其能夠自生自養,達到邊坡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效果。目前工程防護手段常用現有噴播綠化、掛網噴播、厚層基材、中空錨桿框格綠化、六角空心磚綠化、改良型厚層基材、植生袋防護和椰纖維網噴播防護(cf技術)等。養護完成后形成與自然生態融為一體的生態景觀。
2.互通區
互通區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及景觀節點,其空間由匝道立體交叉圍合而成,是高速公路綠化的重點區域之一,對景觀要求較高。出于美化考慮,目前現有綠化施工選擇的草種和樹種的品種比較單一,物種少,穩定性差,受干擾后恢復能力差,該生態群落非常脆弱,給植物病蟲害的爆發與蔓延提供便利,一旦感染了病蟲害或其他災害,植被就會受到嚴重危害。因此,建議互通區綠化在選擇植物品種時,種類應盡可能多一些,即使同一類也應該選用不同的品系混配,同一品系分布不宜過分集中,以有效增強群落的抗逆性和抗多種病蟲害的能力。綠化結合地形設計必須滿足行車功能的需要和視覺要求,根據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地方文化特色,創造優美的生態景觀點。互通區取消內側的工程防護,取消工程排水溝,進行景觀地形設計,使原有的平坦的互通區地形自然起伏變化,利用自然地形排水。這樣不僅有利于其內部的能量流、信息流、物質流的轉換,而且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發育,能達到更好的生態景觀效果。
3.中央分隔帶
中央分隔帶運用綠化種植,除了遮光防眩、誘導視線外,還可以改善道路景觀。防眩樹種應選擇抗逆性強、枝葉濃密、常綠、耐修剪的樹種,按防眩效果和景觀要求,一般選擇蜀檜,龍柏,其高度1.6米為宜,單行株距2.0米,他們有規律的種植,形成了一定的韻律感。中央分隔帶的地表綠化,種植草坪和地被植物,使地表得以有效覆蓋,防止土層污染路面,達到保濕效果,同時通過花灌木的不同花期、花色以及葉色變化,減少蜀檜的單調感,豐富隔離帶的景觀。四、結語
以尊重生態為原則、運用生態方法設計的高速公路,主要特點是不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連續性和周圍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將高速公路融入良性自然生態環境系統之中,以有特色的生態環境作為高速公路的主要景觀,又使高速公路成為自然環境中的一道景觀。
總之,無論從景觀效益、經濟效益還是生態效益來看,調整綠化結構,建設布局合理、配置合理、結構完整、視覺與功能相統一的多層次、多功能的生態型公路綠化,是保證高速公路綠化持續穩定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高速公路叢書編委會.高速公路規劃與設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2]鄔建國等.景觀生態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3]程勝高等.環境生態學.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7.
[4]西蒙•貝爾.景觀視覺設計要素.中國建筑工程出版社,2004,12.
[5](美)萊諾.G.議尼鮑姆,宋力譯.園林景觀設計實踐方法.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篇6
關鍵詞:城市公共廣告設施;媒體形式;創新設計
1城市公共廣告設施的發展
城市公共廣告設施在歐美以及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因為其工業化程度較高,經濟實力較強,發展起步較早。特別是在二戰結束以后,發達國家經濟的復蘇、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城市公共廣告設施的建設更趨完善。隨著新科技的不斷涌現,現代城市公共廣告設施的應用更是由多項技術與多種材料綜合構成,城市公共廣告設施設計形式也更向著多元化趨勢發展,并融合了都市建筑、景物、壁面公共設施與空間等的視覺設計,是城市公共空間的視覺延伸。我國的城市公共廣告設施的發展是從80年代開始的。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的各個城市都加快了現代化城市建設步伐,城市公共廣告設施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已成為促進城市經濟發展、豐富市民生活、提高城市服務質量、完善城市整體形象的重要因素。
2對我國城市公共廣告設施的思考
雖然城市公共廣告設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由于它在我國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首先在我國許多城市的建設中,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城市的建設主要以建筑和雕塑等景觀為主體,在前期的城市建設規劃中公共廣告設施卻往往被忽略,城市建設后期再隨意添加,導致公共廣告設施沒有統一的整體規劃與設計,從一定程度上影響或破壞了城市總體建設風貌。
其次,在城市公共廣告設施的設計表現、制作方法、傳播方式上,由于從事設計與制作化隊伍水平參差不齊、缺乏高級專業人才,造成了公共廣告設施創新設計的滯后與制作工藝的落后,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符的現象。因此,我國城市公共廣告設施的創新發展還需受到更多的重視與深入地研究。
3城市公共廣告設施創新設計
城市公共廣告設施是由城市公共環境中的戶外與室內兩大廣告媒介所組成,具有區域性傳遞各類信息的特殊功能。在學習與借鑒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或地區的設計理念與先進技術,結合我國城市建設實際發展狀況,提出以下幾點創新設計方案:(1)單一媒體形式的多樣化設計。針對城市公共廣告媒體形式單調陳舊的現狀應從三方面入手進行創新:1)POP模式的平面廣告牌設計。首先,將形式單調、效果陳舊的平面廣告媒體加以改進,吸收POP廣告設計的表現形式,打破平面媒體有限的二維空間。這種創新可以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在平面媒體的外形上進行整體變化;另一種可以將廣告畫面中的部分形象與自然物象相結合進行夸張變異或夸張延伸,從而使平面廣告媒體具有更豐富的表現效果。2)POP模式的立體廣告塔設計。可以在城市主要景點處設立大型POP立體廣告塔,也可以在主要商業區設立多種形式的中小型,并可供人們休閑觀賞多功能POP立體廣告媒體,從而拓展其功能屬性,讓立體廣告媒體成為裝點城市、服務大眾的實用性公共設施。3)內、外置光源互為補充的單體燈箱設計。目前國內城市公共廣告設施中的大部分燈箱媒體是以內置燈管的形式體現,給人以單調、呆板之感。其解決方案可將泛光燈、霓虹燈管等外置光源與內置光源結合起來,使單一媒體具有多重設計表現的效果。(2)多種媒體形式的組合化設計。單一媒體雖然能夠承載一般規模廣告的信息傳播,但在表現中大型規模的廣告宣傳方面會稍顯勢單力薄。因此,在中大型廣告的信息傳播方面應采用多種媒體形式的組合化設計:1)廣告看板與電子顯示屏的組合化設計。這種創新方法是將平面廣告看板與電子顯示屏兩種傳播媒介作一體化組合設計。這樣即增加了傳播媒體的表現效果,同時也讓電子顯示屏充分發揮其大量宣傳信息動態傳播的優勢。2)不同光媒體的組合化設計。利用不同光源作為廣告傳播效果的設計媒體將為城市公共廣告設施增添新的色彩。在設計時可以利用特制的碘鎢燈投射光源在空中形成一面幕墻作為廣告信息載體,用激光將廣告信息投射在這面光源幕墻之上形成廣告畫面,這樣即節省大量的媒體材料,制作安裝程序也簡便,更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新奇靚麗的光源畫面也更加的賞心悅目。3)聲、光、電多媒體形式的組合化設計。為了讓廣告信息傳播更加具有感染力,可在一些大型的商業活動中心或文化娛樂區域設置集聲、光、電等多種媒體形式相互配合的組合化廣告媒體設計,讓信息傳播更加生動多彩。(3)靜態媒體形式的動態化設計。對靜態媒體形式的創新設計方案應從以下幾點入手:1)燈箱廣告內頁翻轉動態化設計。將靜止不變的單面燈箱廣告媒體改進為內設有電機裝置的滾動式且頁面轉換的動態廣告媒體,并附加轉換時控器。這樣既改變了單面燈箱廣告的呆板表現形式又增加了廣告內容,節省了空間與資源。2)廣告媒體局部或整體動態化設計。在市區主要景觀處設置立體廣告媒體,將廣告媒體的某一部分或其整體給予隨主題創意運動的動態化設計,從而增加目標受眾的觀賞興趣,強化企業品牌與廣告信息印象。3)霓虹燈程控光源動態化設計。霓虹燈因其靈活多變,易于各種圖形及文字的制作,已成為現代城市普遍使用的夜景廣告信息載體。若在其電路中接入可控裝置,可以得到變化豐富的彩色圖形和自動循環閃爍的燈光效果,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廣告信息的傳播變得更為生動活潑。(4)低檔次媒體形式的新材料、科技化設計。提高城市公共廣告設施的檔次和科技化含量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材料與科技的創新設計如:1)戶外路牌圓柱體旋轉組合畫面的新媒體形式設計。目前,國內使用三面翻看板的廣告形式較多,但無論翻到哪一面最終呈現的還是靜態的畫面,在以后的設計中可將三角柱體改為圓柱體附貼上多格畫面。利用視覺暫留原理與似動現象,將一排多格的圓柱體同時轉動將會呈現出動畫般的靈動效果。2)吸光或夜明材料應用的新媒體形式設計。可將各種吸光材料和夜明材料應用在城市公共廣告畫面的制作中。這些材料通過白天的陽光照射進行光能儲備,并在夜晚將能量釋放出來,既低碳環保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又節省了能源。(5)日、夜景媒體形式的一體化設計。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公共廣告設施還存在著日景與夜景表現相互脫節,既浪費了資源又有損城市景觀形象。針對此種現象的改進與創新:1)內置式霓虹燈媒體形式的一體化設計。可將各色半透明有機材料加工制作成各種立體文字與圖形,并將霓虹燈管置于其中,夜晚將內置的霓虹燈管開啟,白天的景觀在夜色中重新呈現,既增加了霓虹燈的使用壽命,同時也將媒體的日景與夜景效果有機地結合成一體。2)電子顯示屏與外置光源媒體組合的一體化設計。將電子顯示屏與平面廣告媒體結合在一起,呈現出動靜結合的表現效果。夜晚開啟外置電源,根據需要將不同光源投射在廣告畫面上,與內發光的電子顯示屏相互襯托,日景與夜景自然展現。
參考文獻:
[1] MINKAVE城市燈光環境規劃研究所.21世紀城市燈光環境規劃設計[M].中國建筑出版社,2005.
[2] 岑明.城市戶外廣告規劃與設計[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篇7
在農村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鄉村公路建設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為了滿足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需求,建設最美新農村,公路建設除了要具備交通運輸功能外,還要注重對周圍環境的改善與優化。所以,做好鄉村公路景觀設計工作勢在必行。基于此,本文首先對當前鄉村公路景觀設計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公路景觀設計原則對其設計模式進行探討,以此來為日后公路景觀設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
鄉村建設;公路;景觀設計
在當前農村建設與發展中,公路景觀設計占據著重要地位,直接關系著農村的整體風貌,所以,如何做好鄉村公路景觀設計成為了相關部門關注的焦點問題。但由于我國當前與公路景觀設計相關的理論與實踐多集中在城市公路景觀設計上,從而導致鄉村公路景觀設計的整體效果并不理想,未能達到鄉村建設的根本需求。所以,對鄉村公路景觀設計的現狀進行分析,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將現有問題有效解決至關重要,需要相關部門對其給予高度重視。
1當前鄉村公路景觀設計的現狀分析
盡管鄉村公路景觀設計工作被各級政府部門給予了高度重視,并結合鄉村建設的實際情況對設計模式進行了優化與完善,但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從而使得實際設計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可觀性。
鄉村公路景觀設計與城市不同,不能按照同一標準進行設計。一直以來,國內與公路景觀設計相關的理論和實踐都集中在城市公路景觀設計上,很少有針對鄉村公路建設的理論基礎。正因為缺少理論和實踐基礎,從而導致當前鄉村公路景觀設計存在綠化模式單一、綠化面積小、藝術效果差等問題,不能達到最佳的設計效果,影響了鄉村整體風貌。
(2)缺乏特色性。
據調查,我國當前農村公路景觀設計模式幾乎一模一樣,都是在公路入口擺放景觀置石,公路路面均以混凝土地面為主,道路兩側所選用的綠化樹種也有相同之處,地域特色表現并不明顯,同質化問題十分嚴重。
(3)缺乏鄉土性。
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建設對鄉村公路景觀設計所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很多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公路所在地的實際情況,將城市公路建設模式照搬過來,使得鄉村公路景觀設計城市化特征日益明顯。比如說,在開展綠化設計的時候,沒有將大自然的元素充分利用,盲目模仿城市建設模式,使得淳樸的鄉土氣息離我們越來越遠。
(4)缺乏協調性。
由于受到地域條件的限制,從而導致鄉村公路的建設環境要更加復雜。所以,為了將公路景觀設計目標順利實現,設計師除了要確保公路建設滿通需求之外,還要使其具備相應的服務功能和景觀功能,這就要求設計師在對景觀設計進行規劃的時候,要綜合考慮鄉村公路系統中各個方面的因素,如照明、標識、綠化、安全等,并在此基礎上將這些因素進行有效協調,實現景觀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但就目前此方面的工作來看,卻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大多設計師將設計重點放在景觀設計上,卻忽略了公路主體功能的體現。
(5)缺乏科學管理。
公路管理工作是否能夠有效開展對公路景觀的好壞具有決定作用,由于大多數農民綜合素質不高,缺乏環境保護意識,所以在公路周邊我們經常能看到車輛隨意停放、電線電纜縱橫林立等現象,不僅影響了公路美觀,而且還給公路的正常使用帶來了困難。之所以會出現上述情況,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缺乏科學管理導致的。
2鄉村公路景觀設計的原則
2.1安全性原則
安全是公路景觀設計必須遵循的一項重要原則。對于鄉村公路景觀設計而言,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植被色彩的選擇、搭配和小品的設置上,這些內容的設置是否科學、合理,會對司機的視覺及視線產生直接影響。
2.2經濟性原則
以最低的成本創造最佳的景觀環境是鄉村公路景觀設計的最終目標。所以,在景觀設計規劃中,設計師應具備成本控制意識,對設計元素進行選擇的時候,應本著經濟、合理的原則。景觀設計的經濟性并不單單體現在建設成本上,而且還可體現在對生態環境的維護上。設計師應該實現污染、破壞最小化。尊重自然、高于自然,達到鄉村地區的自然美化。只有在做好成本控制的同時,不斷提升生態效益,鄉村公路景觀設計才算的上科學、有效。
2.3區域文化性原則
目前,城市公路景觀設計需要符合城市建設的根本需求,要與城市發展風格相統一。與城市公路建設一樣,鄉村公路景觀設計也要將鄉土特色凸顯出來,實現對鄉土文化的傳承。比如說,海南的街道以熱帶特有的椰子為行道樹,河北、山東則以高大的響葉楊為行道樹,人們可以通過公路景觀設計風格感受當地的文化特色,不僅會給人獨特的視覺效果,而且對區域文化的弘揚也具有推動意義。
3美麗鄉村建設下的鄉村公路景觀設計模式
3.1路—水景觀模式
水是當前鄉村景觀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因素,水是大自然的代表,將水元素合理應用到公路景觀設計中,可以大幅度提高景觀的觀賞性。路—水景觀模式的吸引力在于蜿蜒曲折的溪流、清澈見底的溪水以及水和橋的有機結合。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村居民在環保意識上有所欠缺,從而導致原本山清水秀的鄉村面貌大改。路—水景觀模式的優勢在于,不僅可以實現對農村水資源的重新規劃和整治,而且還可以構建一個良好的公路美景。
3.2路—田景觀模式
鄉村公路景觀設計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將公路景觀與田園風光的有效結合。在農村,農田隨處可見,但人們對農田的認識卻并不充分,從而導致農田整體規劃雜亂無章,失去了原有的觀賞性。路—田景觀模式的生命力主要通過鄉村公路景觀空間的營建來構造。設計師在對公路景觀進行規劃的時候,需要結合當地農田資源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將路、田進行有效融合,科學利用光照作用,為農作物生長營造最佳的生活環境,同時也為過往車輛提供最佳的觀賞視角,創造和諧自然的鄉村公路景觀。
3.3路—居景觀模式
路—居景觀模式也是當前公路景觀設計常采用的一種模式,該模式的吸引力在于將公路景觀與鄉村建筑風格有效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公路景觀。比如說,內蒙古的蒙古包、西南的吊腳樓以及云南的傣族竹樓等,將公路景觀與上述建筑風格保持一致,可以提升公路整體景觀的觀賞性,有利于促進鄉村公路景觀設計目標的順利實現。
4結語
綜上所述,公路景觀設計是當前新農村建設與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構建“美麗鄉村”的一個主要途徑。然而從本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當前鄉村公路景觀設計的整體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所以,在未來的時間里,景觀設計人員需要結合當前農村建設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對公路景觀設計模式進行不斷優化與完善,以此來將現有問題有效解決,為美麗新農村的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楊文韜 單位:湖南省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徐文杰,徐文輝.美麗鄉村建設下鄉村公路景觀設計模式初探[J].廣東園林,2015(02).
篇8
一、村落景觀文化建設現狀
所謂村落景觀文化建設,簡單地說就是指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通過對原有村落文化的傳承和研究,進一步深度剖析,挖掘內涵,提煉新的景觀文化,樹立村落的核心文化。村落景觀文化的建設過程,是開發與保護并重的過程,也是繼承與創新并重的過程。2003年以來,區按照省市村莊整治和農村住房改造建設的總體要求,堅持“道路硬化、水源凈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村莊綠化、紅磚房穿衣戴帽”的思路,邊整治邊保護,邊建設邊提升,全區561個行政村(居),到2009年底已完成其中452個村的整治任務,今年將基本完成整區整治。在完成村莊整治任務的同時,區不斷豐富和拓展新農村建設的工作領域,把整治工作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文化建設等有機結合,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村落景觀文化建設之路。目前,已完成了部分條件成熟村的景觀文化規劃建設。與此同時,區委區政府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先后組織開展了“首屆中國仙源湖桂花節”、“首屆茶花節”、“首屆油菜花節”和“第二屆中國仙源湖桂花節”,打響了“三花爛漫在”品牌。通過辦節會,景觀文化建設示范村的魅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展現,村落景觀文化建設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促進。在村民賺得缽滿盆滿的同時,景觀文化建設理念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和接受,結合美麗鄉村的打造,一個后整治時代村落文化資源的整合提升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二、村落景觀文化建設主要做法
一是與發展產業文化相結合。近年來,區充分利用村莊整治成果,合理開發景觀資源,以村落文化為主打品牌,打造村落主打產業,一批重點村的第三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以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為例,一些村依托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豐富的歷史文化、山水等資源,以山水田園風光、鄉村農家美味、傳統農家樂趣吸引大量的游客,在取得可觀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把自身新農村的獨特魅力向世人作了一個盡情展示。二是與傳承農耕民俗文化相結合。區山水資源豐富,和境內,有、六個山區鄉鎮和、四條,、四條緩緩流出,獨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農耕文化“原始、古樸、生態、自然”等特點。真實地展現農耕文化的這些特色,是許多山區村打造村落景觀文化的核心任務。目前,區正在著力打造“一區兩帶”農耕文化景觀旅游區。“一區”指的是以湯溪九峰山和寺平古村落為主體的景觀區;“兩帶”指的是沿岸從鄉小埠口村開始,到鄉嶺邊村為止的谷油菜花景觀帶;溪沿岸從鄉曹界村開始,到鄉外東坑、大塢頭村為終點的谷油菜花景觀帶。三是與保護古村落文化相結合。古村落文化是我國延續數千年的農耕文化的結晶,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一個村的古村落文化既包含了建筑、橋梁、廟宇、名木古樹等物質文化遺產,也蘊含了各類民風習俗、傳統節日、信仰、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史和精神史的積累。古村落眾多,古建筑資源豐富,有省級文保單位4個、縣(市)級文保單位37個。作為古村落中的古民居建筑是一個村莊的記憶,從中可以讀出人們代代累積的文化底蘊。在村莊整治建設中,把古村落文化保護與挖掘作為村落景觀文化建設的核心。組織專業人員深入實地考察,編制古村落保護規劃;拆除古建筑周圍影響景觀的房屋,對古建筑實施修舊如舊,恢復原貌;古建筑群內的道路、溝渠用鵝卵石或石板鋪設。對江浙民居典型的夯土民居采取保護措施,保持了原有的泥土房特色和自然風貌。鎮山道、埠頭村,鄉的周遼、潭背村等在完成整治后,不但融入了新農村元素,還保留了古色古香的山區村莊原有風情村貌,留住了村莊歷史,傳承了村莊文化,保存了村莊記憶,成為城里人休閑旅游的香餑餑。湯溪鎮寺平村已經成為享譽省內外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及古村落特色旅游村。四是與建設山水文化相結合。省委最近作出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對如何進一步保護環境和改善生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來,結合生態區建設,提出了“多種樹、增綠化,少筑路、減硬化;松木打樁,綠籬護塘;先地下、后地上”等一系列符合“生態、自然”、低成本投入的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思路,村莊的綠化美化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人居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目前已創建市級以上生態鄉鎮17個,區級以上生態村192個。五是與農民種文化活動相結合。區在實施景觀文化建設過程中,積極開展一些全區性和地方性的群眾文化活動,將景觀文化建設理念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要求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從2007年開始,先后開展了三屆民間精神文明建設“草根獎”評比活動,營造了一個崇尚文明、弘揚社會正氣的良好氛圍。
篇9
一、基本情況
沿黃半島景觀帶是以北環路、太陽路(州風景區園內東西干道)、黃河大堤、州大道、南環路為紐帶,串聯沿線分布的黃河公園、虢國博物館、州公園、天鵝湖濕地公園、文體中心、商務中心區、文化公園、百貨樓中心商業區等景觀節點而形成的城市景觀帶,長約15公里,穿越上村、向陽、南關等7個村莊,覆蓋城區大部分生態區。
二、功能定位
利用便捷的交通和豐富的生態資源,把城市各具特色的生態、文化景觀距離拉近、連成一片,充分展示中心城市的優美生態環境、深厚文化底蘊和沿黃濕地景觀風貌,彰顯“城在水中、園在城中、景在園中、人在景中”的沿黃城市獨特魅力,把沿黃半島景觀帶打造成為集生態、文化、旅游等景觀于一體的旅游觀光帶。
三、建設任務及實施步驟
(一)建設任務
1.“兩路、兩園、一館”建設,即打通北環路、改造提升南環路;新建黃河公園、擴建文化公園;建設虢國博物館二期工程。
2.改造提升州公園、天鵝湖濕地公園;
3.改造提升沿黃半島景觀帶沿線的其它景觀。
(二)實施步驟
沿黃半島景觀帶建設計劃用3年時間分步實施。
1.年底前,完成沿黃半島景觀帶重要景觀節點的規劃、設計等相關內容以及征地、拆遷等基礎工作;啟動“兩路”(南環路、北環路)建設。
2.年,建成“兩路”;完成“兩園”(黃河公園、文化公園)主體工程;完成州公園、天鵝湖城市濕地公園和景觀帶沿線其它景觀的改造提升;啟動虢國博物館二期工程。
3.年底前,完成虢國博物館二期工程及沿黃半島景觀帶所有掃尾工程。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組織領導
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成立以市委書記為政委,市長為指揮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為常務副指揮長,分管副市長為副指揮長,市政府有關部門、縣和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沿黃半島景觀帶建設指揮部。指揮部下設道路和文化公園建設辦公室、虢國博物館二期建設辦公室、黃河公園建設辦公室等3個辦公室,分別負責各自項目建設工作。
(二)明確責任分工
沿黃半島景觀帶建設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加快項目建設和審批辦理進度,共同推進工程建設。各成員單位主要職責分工如下:
1.市住房城建局負責打通北環路、改造提升南環路和擴建文化公園。
2.市林業園林局負責新建黃河公園,改造提升州公園、天鵝湖濕地公園。
3.市文化新聞出版局負責虢國博物館二期工程建設。
4.市發展改革委負責項目審批工作。
5.市財政局負責按時撥付財政支持資金。
6.市國土資源局負責辦理項目土地審批。
7.市環保局負責辦理項目環評審批。
8.市規劃城管執法局負責辦理項目規劃審批。
9.市交通運輸局負責州大道、迎賓大道及209國道城區段沿線景觀的改造提升。
10.市旅游局負責改造提升沿線旅游景點。
11.市黃河河務局負責辦理涉及黃河沿岸建設的相關審批手續。
12.縣和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轄區內的征地拆遷和維穩工作。
13.其他各成員單位要對照目標任務,積極配合,齊抓共管,推動項目加快實施。
(三)抓好規劃設計
1.沿黃半島景觀帶規劃設計。以彰顯特色、提升品位、建設標志性景觀、打造城市新形象為目標,邀請國內外知名規劃設計單位重點做好沿黃半島景觀帶上重要景觀節點的規劃設計,規劃設計要充分結合我市實際,彰顯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沿黃山水園林城市的鮮明特色。
2.各個景觀節點的規劃設計。沿黃半島景觀帶建設指揮部各辦公室要按照整體規劃設計,堅持以人為本、植物造景的理念,綜合考慮地貌、車流、人流和基礎服務設施等因素,做好各個景觀節點工程規劃設計工作。
(四)資金保障
1.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扶持資金;
2.市財政安排部分項目啟動資金;
3.市城建投資公司對“兩路”、“兩園”沿線土地采取資源配置、項目平衡等方法融資解決部分建設資金;
4.各節點工程建設責任單位自籌部分建設資金。
篇10
關鍵詞:道路綠化景觀,工程建設,養護問題
人們對于城市化建設的要求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也越來越高,所以,人們對于出行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城市道路建設部分也越來越重視。對于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與施工來說,一方面它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其嚴重影響著城市整體建設以及文化形象[1]。所以,注意對于城市的基礎建設以及文化、生活等的影響,對于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設計與建設施工來說,這是一個重點問題。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建設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很多建設問題,必然會影響到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整體建設,還有對于其它方面的影響。但是,一個好的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建設項目,不僅對于建設以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每個市民也是一件好事。
常見的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建設問題,在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建設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道路綠化景觀建設中的建設設計部分不夠詳細,往往存在單一化的設計,沒有特色和創意,沒有把城市的活力和色彩表現出來[2]。第二,城市道路綠化植被的種植與移栽過程中,考慮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建設過程中的移栽,以及種植的道路綠化植被特點不多,沒有考慮生長適應環境等問題。這樣在后期建設部分,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建設往往存在一定問題,整體建設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綠化建設施工部分與城市的地下管網、高空線路的架設相互影響,所以,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化景觀道的施工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這個問題,盡量使得道路綠化景觀建設與地下管網、高空線路之間形成的矛盾得以有效解決。
1 城市道路的綠化景觀設計及注意問題
對于城市道路綠化建設施工的重要一部分的城市道路的綠化景觀建設設計來說,要想保證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建設施工能順利開展,同時又能保證建設施工質量,就應該在初始階段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做好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工作。
首先,對于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設計應該進行調查和了解相關城市道路綠化施工路段的施工環境以及施工條件,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建設中才能盡可能避免相關矛盾問題的出現。施工地段、施工環境與施工條件的了解與調查,應該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化設計前盡可能的準備周全,主要包括相關綠化種植地區的土質情況,施工城市道路的綠化現狀,綠化景觀施工周圍的管網,架線分布情況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城市道路綠化的設計與施工部分應該特別注意相關道路綠化景觀中的分車帶施工部分,道路綠化的中心環島,道路綠化施工的林蔭帶,道路綠化景觀施工中的行道樹部分等。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施工設計中就能了解主要的設計主體,針對要實現的不同功能進行不斷地改進,完善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整體效果。對于不同功能的城市道路路段的綠化景觀施工設計,以及包括相關綠化植被的種類選擇,應該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設計時進行有特點的區分。比如,在不會對城市道路主要功能產生影響的情況下,城市道路中的主要行道路段綠化植被,可以應用一些行道樹進行綠化建設。綠化景觀的施工在城市道路中有高空架設線路的路段過程中,耐修剪的綠化植物應優先考慮。考慮結合該路段的功能基礎上,分析城市道路中分車帶的綠化施工設計,同時,選擇合適的草坪或者花木作為綠化植被或者景觀,這是根據相關地下管道線路的分布情況而進行的選擇。
第三,進行綠化景觀施工道路行人的交通出行特征等問題。在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才能更好地進行道路綠化植被的選擇,力爭做到美觀大方,而且不影響城市道路功能,這樣道路綠化植被才符合現代化城市的發展。另外,為了保證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施工效果,道路綠化植物之間的協調,還包括城市氣候環境對于城市道路綠化植被生長情況的影響等,也應該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設計時充分考慮。
2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施工過程以及注意事項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結束后的工作就是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施工,這是完全根據城市綠化景觀設計情況而展開進行。
第一,在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具體施工開始初期,為了避免出現一些與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施工實際不符的問題,一定要嚴格審查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建設的施工設計圖紙。為了保證道路綠化施工的順利開展,對相關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施工現象的清理工作也應該及時進行。
第二,在移栽樹木以及植被的挖掘過程中,城市道路綠化施工應該注重樹木植被的根部不受損傷,目的是為了能夠保證移植栽種后樹木能夠成活。為了提高樹木栽種成活率,應該有效控制栽種過程中的澆水量,以及樹坑的深淺等。相關的防護措施應該在樹木移栽時及時采取,比如,為保障樹木的成活和安全可做一些固定支架等。
3 道路綠化養護措施
第一,為調整群落層次及生長勢,應該合理地整形修剪,這樣會較為容易形成植物種類的良好株形,從而構成相應的群體美的效果,有利于大方美觀的效果形成。另外,對于植物共同生長生活的良好環境,修剪整形也是一種有效手段,能夠提升生態群落的景觀。
第二,考慮到植物群落的最好肥源是枯枝落葉,應該積極做好枯枝落葉及表土層的保護工作。許多微生物存在于表土層若干cm之內,營養物的加工者細菌都覆蓋在表土層的枯枝落葉層。若去除這些枯枝落葉,則喪失相關的營養物,使得土壤肥力大大降低,影響到了植物的生長發育。
第三,在充分考慮符合植物生長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群體結構的合理調整,比如,及時的移植、調整、重新配置措施,應該在發現植物種類之間,上木、下木之間互相抑制、競爭、對抗的現象存在之后立即執行。在這樣的條件下,就容易有規律地組織好各種植物,從而更為容易形成層次分明的人工生態群落。
第四,基于園林植物生態學原理,首先要弄清楚各植物的生長習性。包括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生長、發育及群落的結構層次,季相變化等情況,然后進行科學護管各植物的具體操作,從而使得養護水平不斷得以提升。考慮到道路植物的立地條件差,環境惡劣等特點,科學養護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說,城市道路的養護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這是驗證了“三分種,七分管”的說法,也說明了符合植物生態群落養護基本要求的重要性。
4 結語
結合城市自然環境情況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城市道路的功能特征,在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設計與施工中進行道路綠化植被的合理選擇。為了保證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施工效果,應該嚴格按照相關要求標準進行規范施工,只有這樣才可能進一步推進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