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教育范文
時間:2023-04-09 00:15: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書法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六藝 美育 形式美 《蘭亭序》
我國的書法教育歷史源遠流長和優秀的五千年東方文明與文化同生同長。書法作為教育手段,無論私學、公學皆認識到其對于改變、塑造個性的功用是無以取代的,是提升個人品格修為的不二法寶。
近現代學者、美學家、書法家提倡民族藝術復興,把書法作為美育工具。他們直面西方藝術的入侵,為維護民族尊嚴,推崇本土文化的精華——書法。梁啟超、林語堂、宗白華等都以較大精力來介紹中國書法,提倡書法教育。林語堂認為“中國書法的地位,很占重要,它是訓練抽象的氣韻與輪廓的基本藝術,我們還可以說它供給中國人民以基本的審美觀念,而中國人學得線條美與輪廓美的基本意識,也是從書法而來”。關于對中國書法的論述最充分和贊譽最高者莫過于林氏。他把書法看作是中國人審美的基礎意識,談其他藝術都繞不開書法的美感。著名學者、教育家提倡“以美育代宗教”,藝術教化,也將書法列入其中,提倡美育以拯救愚弱的國民,功莫大焉。
今天,我們提倡素質教育,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美育是其重要的內容。藝術教育又是美育的中心內容,書法是一門藝術,因此說書法教育也屬于藝術教育。它通過大量有意識的實踐,讓學生在藝術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提升美的感受能力,從而加強美的品格修養,具體說來,可以總結以下兩點:
一、培養學生直觀感受美的能力
書法可以說是重在形式美的藝術,真、草、隸、篆諸體或方或圓、或長或扁、或極盡變化,可謂形式多樣,為我們展示了各種各樣的外在形態美,并突出地表現在用筆美、結體美、章法美三方面。
1、用筆形態美
清代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書法之妙,全在運筆。概舉其要,盡于方圓。操縱極熟,自有巧妙。”可見,書法講求的藝術美全在用筆的變化上。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欣賞、示范、比較、圖示等方法來講解用筆的豐富變化,引導學生進行細微觀察,提高學生辨析用筆的能力。例如大家都遇到的逆鋒起筆,是一種蓄勢取勢的用筆。教學時引導學生理解它與農民坌地、工人揮錘、戰士刺殺是同樣的道理。理解逆鋒取勢是為了力的孕育、力的創造。它能使行筆“萬毫齊力”,使點畫四面勢全、筆意豐滿,是一種內含的、蘊籍深厚的美。學生在理解了逆鋒的道理和懂得了逆鋒之美后才會進一步去表現美,創造美,具備鑒賞美的能力。
2、結體形態美
字的結構又稱布白,由點劃連貫穿插而成,其空白處也是字的組成部分。“平衡對稱,多樣統一和對比照應”是書法藝術結體美的表現形式。唐孫過庭在《書譜》中論述道:“數畫并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通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例如寫“三”字,宋米芾《自敘帖》說:“又筆筆不同,‘三’字三畫異”;當代馬敘倫在《論書絕句》說:“‘三’字尤應三筆殊,須知莫類算盤珠。”書寫“三”時,簡單的三橫就有粗細、長短、仰覆、曲直等不同的個性;然而這樣多樣、殊異的三橫又有其統一性,其走向、間距基本一致。可見字的結體應在變化中求統一、于對比中求平衡,于參差中見齊整,才能達到“違而不范,和而不同。”的藝術美效果。
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字形結構,感受結體的虛實、長短、開合、闊窄、參差、錯落、嚴密、疏朗、奇正等字型的變化美,知曉“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知險絕,復歸平正。”的道理。使學生理性地去欣賞美、創造美。
3、章法形態美
篇2
關鍵詞:書法文化;基本任務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3-123-01
書法文化在我國文化歷史發展史中源遠流長,是我國文化藝術領域的一顆璀璨明珠。教育學生繼承漢字文化和漢字書寫文化是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寫好漢字,這既是學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也是學生文化素質的一個重要標志。2013年1月,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綱要》規定,從2013年春節學期起,書法教育將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學生分年齡、分階段修習硬筆和毛筆書法。可見,書法教育已經到了急需認真開展的時刻,在這之前,我校的書法特色創建工作已經開展了兩年,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現結合我校書法教育開展的實際情況,談談普通學校如何全面開展書法教育。
一、培訓師資,優化隊伍
1、建立輔導機構,培訓教學骨干。首先,以轄區深厚的書法文化底蘊和老師堅實的書寫基礎為依托,聯合轄區書法知名人士成立書法協會,借助協會提升學校書法工作水平。書法協會成員保證每周有一天到校辦公,對師生書寫技能進行指導評價和交流。書法協會定期開展書法知識講座,提高師生書寫理論素養和書法欣賞能力;其次,邀請書法教育專家到校做指導,先后邀請區書法協會、市書法協會和外校知名書法教師4次到校指導;三是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認真吸取外校在開展書法教育方面的寶貴經驗,每學期都組織學校書法教師到我市書法協會基地學校參觀學習。
2、加強教師基本功訓練,提高書法書寫技能。教師每天和學生同時間段書寫毛筆字,一天一張。年級主任負責每天收齊,周五匯總后交教導處。并由學校書法指導教師負責批閱評價和指導。每周選出3-5張書寫最好的教師作品,在學校書法展示欄內展示。每學期至少一次“三筆字”比賽。每次的檢查評比結果記入教師個人寫字檔案,學期末對師生進行考核。
二、營造濃厚的習字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1、校園處處有書法。走近校園,學校古色古香的外墻上有書法名家的故事和中國書法的發展歷史;走進校園,低頭可以看到學校主干道上一個個排列有序的漢字筆畫示范圖解,抬頭可以看到教學樓上鑲刻“工工整整寫字,堂堂正正做人”幾個紅色醒目的大字,道路兩旁的櫥窗內展示著師生優秀書法作品,教學樓走廊內懸掛著書法名家的作品和書法書寫知識講解,每個教室門前的書法展示欄中都展示著學生每周的作品。濃厚的書法氛圍,激發了師生學習書法的興趣。
2、設置書法活動室,成立書法社團。活動室懸掛著我市書法名家的優秀作品和本校師生的優秀作品。書法社團每周二下午在這里開展活動,或由學校書法教師指導書寫,或開展書法交流和比賽。
3、每學期舉行1—2次師生現場書法比賽,每年春節組織師生到社區義寫春聯,師生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和檢驗,書寫的積極性更高,水平也不斷提高。
三、建立教學常規,加強教學研究
1、抓課程落實,每周一節書法課,有專任書法教師任教,每天兩節書法小課,由每班語文老師任教。早上10分鐘寫字課全體學生練習粉筆字,下午25分鐘的寫字課1-2年級練習鉛筆字,其他年級練習毛筆字。
2、精心篩選和編寫校本教材,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年段特點,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選擇和編寫教材,不同年級不同內容,同一年級統一步驟,開展同年級書法教研活動。
3、做好學生“三筆字”管理:(1)粉筆字:學生每人一塊小黑板,每天早上10分鐘寫字課集中練習粉筆字,語文老師指導學生書寫6個粉筆字。每小組推選出2名書寫最好的學生,把其作品擺在班前的走廊上展示。書法老師在第一節課檢查評價,選出一個書寫最好的班級,在學校書法評價欄內表揚。(2)鉛筆字、鋼筆字:每天一張作業,語文老師每天批閱,班級每周選出10名書寫最好的學生,作品在班前書法欄內展示。每月同年級評選一個書寫最好的班級,在學校書法評價欄內進行表揚。(3)毛筆字: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每天下午寫字課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毛筆字,班級每周評出10名書寫優秀的學生,其作品在班前書法展示欄中展示。每月同年級評選一個書寫最好的班級,在學校書法評價欄內進行表揚。(4)每學期舉行兩次書法比賽,每年級評出10名小書法家,每年級評選出一個書法明星班級,頒發獎狀,進行表彰。
4、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積極構建書法教學的高效課堂模式。采取積極、自主、靈活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逐步形成了“自主學習——討論交流——示范模仿——練習展示——鞏固過關”的學習模式。
篇3
一、已經發生的歷史:“作為完整世界的書法文化”的一去不復返
完整世界的書法文化大致是這樣一幅圖景:社會對書法有一種莫名的崇尚。不僅對書法敏感、熱烈,對善書者也十分尊敬。書法不是一種休閑,而是生活本身,語文生活本身就很悠閑。這種內在的閑適感讓書法成了社會生活的必需品與日常物。生活中的書法自然、隨順,是一種具有日用色彩的事物,如同王羲之與王獻之的傳本法帖,很多都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便條,這樣美妙絕倫的便條在今天看來是奢侈而在當時卻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在這種藝術化的生活中,書法是一種整體生活的自然氣韻,是種隨意的藝術。
時間推演到近現代,一個整體性的社會變革席卷而來,從西方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工業革命,到列強入侵、西學東漸、、、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款款走來……一個延續了數千年的超穩定的社會結構被打破,新涌入的社會文化直接淹沒了筆墨的文化,無論是救亡圖存還是改革開放,國人被迫發現了還有很多“更急迫的事情”要做,從器物到制度到文化,要做的事情太多,差距太大。閑適的生活一掃而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不但推行了白話文、簡體字,還讓毛筆敗下陣來,魯迅在《論毛筆之類》中寫道:“假如我們能夠悠悠然,洋洋焉……那么,羊毫和松煙當然也很不壞。不過事情要做得快,字要寫得多,可就不成功了,這就是說,它抵不過鋼筆和墨水。”多、快、好、省是現代社會的效率追求,當閑適遠去,完整世界的書法文化也就從生活的隨意蛻變成了優雅的審美了。猶如詩歌一樣,書法世界徹底地失去了一個完整的社會圖景。這就是余秋雨先生說的,“我們今天失去的不是書法藝術,而是烘托書法藝術的社會氣氛和人文趨向”。
這對個人的影響巨大。古代的文人苦練書法,就是在修煉一種生存的狀態,他們對于書法的修習往往與自身的精神氣質相貫通,甚至希望在書法中實現自己的人生觀、宗教觀。比如,宋代書法家政黃牛曾對秦觀說,“書,心畫也,作意則不妙耳。故喜求兒童字,觀其純氣。”漢代書法家蔡邕欲將自然的物象呈現筆下,“凡欲結構字體,皆須像其一物,若鳥之形,若蟲食禾,若山若樹”。這種生命與書法合一的氣象追求也已不再。今人的成就與書法并無必然的關聯,諸多名人的題字哪怕歪斜也無絲毫負面影響。最終這種書法與生命的普遍聯系終于斷裂,世人做了人格的文化選擇,也就做了社會的文化放棄。
雖然“鋼筆文化”代替了“毛筆文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是縮小了書法文化的生活邊界,但“書寫意識”的核心尚在,因為“硬筆書法”畢竟繼承了毛筆的很多筋骨(盡管不可避免地伴隨著書寫文化的喪失),成了獨立的門類。這都是已經發生的歷史。但問題并未結束,因為后工業社會、信息社會接踵而至。
二、正在經歷的改變:摧毀書寫意識的鍵盤時代
生活在當下的我們,這樣的見聞與感受越來越頻繁:提筆忘字,猶如話到嘴邊說不出口,甚至常常記不清某個字的細部究竟如何書寫;更喜歡在各種電子顯示終端上閱讀或輸入,復制或粘貼,省心省力方便快捷;無論是遞交公文還是記錄事件,甚至活動橫幅、門樓標牌,習慣了看、也習慣了用計算機成字,因為它似乎總比手書便捷“美觀”……這就似乎無可辯駁地說明,我們已經處在一個信息世界里,一個鍵盤時代中。
盡管我們當下的文化場域可以概括為一種“囿于半封建、半現代、后半殖民、半民族主義、半開放、半專制、半反傳統、半反西方、后中體西用等的語境”,似乎后現代、后工業、知識社會與信息社會尚未在東方的神秘土地上成為文化的主流,但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即使是參與性的在場,以鍵盤時代為象征的信息社會的到來,對漢字書寫的挑戰仍然是釜底抽薪式的。因為用鋼筆文化承續毛筆書法,即使有失豐富,卻保留了核心,即書寫的意識與書寫過程本身尚在。而鍵盤時代的到來,不僅替換了書寫工具,還終結了“書寫“本身。這種改變與影響在鍵盤帶來的便利中,在這種便利與現代生活高度契合的曖昧中,顯得波瀾不驚,似乎自然而然。但是,其對寫字與書法教育的直接影響,對文化的傳承與人的發展的間接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鍵盤輸入顛覆了漢字的成字形式,消解了書寫意識。數千年來,漢字的書寫常常會隨書寫工具與材料的變化而在表現形式上產生相應的改變。比如質地堅硬的甲骨,其文古拙、峭拔;金石則可以孕育出大氣和古雅;竹簡與木牘使得漢字的書寫由縱勢演變為橫勢,紙張則提供了更廣闊的藝術空間。但是這其中一以貫之的是,書寫本身并未改變。而鍵盤的到來打破了通過書寫筆畫成字的渠道,變寫為敲,徹底改變了成字的實踐形式。書寫遇到鍵盤不再是強弱問題,而是有無的問題。這帶來的后果就是,鍵字分離與動作機械。鍵字分離導致我們的雙手并不直接參與成字過程,而是通過鍵盤與若干電子元件來完成,并且,雙手與鍵盤發生的運動關系也相對機械,沒有橫豎撇點,也沒有顏柳歐趙,只剩下敲擊、敲擊、敲擊。它固然讓“速度”成幾何級數增長,但卻喪失了漢字書寫的過程。盡管這在成人社會似乎更加普遍,但其對兒童學習環境的影響是無法阻擋的。丟失了書寫,寫字與書法的過程就失去了作為一種文化生活的合法性。書寫的文化意蘊在機械敲擊中消失殆盡。
其次,電腦成字改變了字形的線性輸入,淡化了漢字的表意結構。脫離了一筆一畫的書寫過程,漢字的表意結構就直接受到了沖擊。漢字的表意結構不僅需要在書寫的時間中慢慢體味,而且書寫的過程性與空間感才是表意結構展現自身的最佳途徑。比如,一撇一捺為“人”,書寫的先后才可以感覺到雙腳的支撐與立于天地的豪邁;“旦”下一橫,書寫時才能感到地平線對初升紅日的寄托與希望;飄“逸”的末筆“捺”,緩緩書寫中似溢出約束的框架,一份閑適與淡定油然而生。而電腦的成字沒有筆畫的過程性,它是整字的瞬間呈現,表意的結構盡管可以通過后續講解完成,但過程體味已經遙不可及。此外,這種淡化還表現在敲字的過程中,各種輸入法都是以字母、變形的筆畫或無意義結構的部件為中介的,漢字的表意結構被拆解。損耗了意義,就弱化了漢字表意的合法性。
再次,電腦成字抹殺了個性與創造性,迎合了現代社會的精神控制。我們逐漸習慣了單調的、規范的“美觀”,可見的漢字往往就是電腦中的若干字體,高度統一。因此,鍵盤時代也終結了漢字書寫過程中的個性與創造性。它與個人書寫最大的不同是:將個體的想象、意志、精神等徹底拒絕在成字的過程與結果之外,個人“書寫”只有動作筆畫而無精神參與。大多數時候,即便在課堂上,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書寫也日漸稀少(多媒體越來越多)。這在表面上契合了現代的高效率、大容量的日常需要,甚至也體現出那么一絲規范美,但其實它現代社會中的暢通無阻還有更為深層的原因,就是“精神控制”。
現代性追求人類精神上的高度相似性,它必須減少心靈的復雜與多樣才能讓人變得單調容易支配,從而更依附權威,更利于控制與管理。對精神文化領域的統治就是為了最后能統治心靈,“人皆此心“就是重要的政治基礎。統一的漢字呈現,當然不是決定性因素,但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再造人心”的工程。結果就淪為一種沒有個性參與的“心靈管理術”。如此,漢字書寫又喪失了精神自由的合法性。那么,該怎么辦?
三、不能放棄的將來:重新劃界與基礎定位
科學技術的變革與發展,信息技術的深入與普及,多元文化的沖突與融合,社會心理的焦慮與失常,這些都是“經濟發展的代價”,都是改革遇到的問題。在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既有新問題的新探索,也有老問題的新解答,書法教育就屬于其中。當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變革的時候,不僅會出現很多頗具顛覆性的新事物(如喬布斯的蘋果),也會葬送很多曾經的輝煌(如柯達膠卷)。我們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但更要引領社會的前進。書法——書寫中國的漢字,就不該也不能被忽視。漢字和以漢字為載體的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對它的保存與弘揚是責任也是使命。我們已經經歷的歷史和正在發生的現實,大多還只存在成人社會中,如若再失去基礎教育的陣地,斷送的恐怕就絕不僅僅是“書法本身”了。
因此,我們需要明確幾點:一方面要領域劃界。給漢字書法在社會生活中重新劃界。雖然“作為完整世界的書法文化”已經不再,那么就應當將書法作為部分的文化參與正確對待,尤其是在必須認真對待的地方,這是書法與寫字教育在失去社會完整圖景之后的唯一可能普及其參與性的前提。雖然時間推演已經畫出了粗略的線條,但那還是被迫,不是自覺。我們需要自覺到,作為體認漢字漢語漢文化的寫字是每個中國人文化身份的根基,而作為純粹藝術的欣賞,可以就讓它成為一種文化興趣的選擇,后者要努力發揚,而前者必須普及。
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時間劃界,即必須普及的書法教育,應當定位在基礎教育階段,并且定位在“達標”,這是一種底線劃界。即我們在基礎教育階段必須讓每個學生掌握這把文化的鑰匙。這樣的定位與劃界,有可能在信息社會的大潮中站穩腳跟。擯棄不切實際的讓書法重回“正統”的幻想,同時將底線牢牢守住,緊抓書法教育的普及,需要“提高到中國文化發展的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認識”其重要性。
篇4
一、筆畫教學是教學中的關鍵。筆畫教學是練好書法的基礎,3-6年級的筆畫教學必須著重結合字來練習,從而進一步提高對字形、結構的掌握和理解。例如教長橫畫時,例字可安排“三、正”等;教垂露豎和懸針豎畫時,可安排例字“干、中”等既復習鞏固了橫畫,又為教短撇和橫折作了鋪墊;教橫折時例字如“口、車、白、百、旦、聿”等,這些字的練習對于橫畫與豎畫又作了進一步理解和強化,避免單調重復,又可使其對橫豎畫的真正理解和鞏固。
二、在教單個字時,必須滲透筆勢概念的輸入和實踐。教楷書滲透筆勢的概念,能使學生寫的字富有神韻,并有助于導入行書的教學。教師要避免機械地講解逆鋒起筆,逆鋒收筆等,應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反復體會、逐漸理解,起筆作用在于藏鋒鋪毫,它是上一筆結束的切入;收筆作用在于聚鋒,它是下一筆的開始等,這也就逐漸灌輸了“筆勢連貫”的概念。這樣學生寫的字才“活”才有精神。
三、要把握好從楷書過渡到行書的教學。學生有了“筆勢連貫”的概念之后,學習行書就輕松多了。行書可視為楷書的快寫,具體實踐當多臨帖才能悟出其理。當然,初學行書時選貼尤為重要。
四、要加強書法創作的教學。第一,要讓他們多讀帖,多看書展,進行欣賞、分析、探討等。第二,讓學生之間多進行書法交流,組織書法表演和比賽等活動,能使學生在學習書法過程中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操。最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
由于學生年齡、性格秉賦的不同,對書法的理解力、感悟力也不相同。教師要尋找一種最佳的方式和途徑,來發揮學生的天賦。如:篆隸質樸無華的線條以及圖案化的結構,與兒童心理更吻合,亦可讓學生從篆隸入手,而并不是絕非唐楷不可。真正使書法傳統教育根植于小學教育就必須從這幾點認識:
一、認真對待書法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現在農村小學忽視書法教育,究其原因是它缺乏正確的認識。書法教育具有豐富的審美內涵,能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性思維。
二、健全書法教育體系,培養優秀書法教師隊伍。在書法教育體系中書法教師的來源,主要依賴于師范院校的培養,師范院校要著重培養能勝任小學書法教育的合格的教師,以適應農村小學書法教學的需要。
篇5
關鍵詞:書法教育; 實踐活動; 書法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11-104-001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性很強的學科,近幾年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使書法教育成為了中小學生的必修課。但僅僅是每周一節書法課,是遠遠不能達到要求的,更需要大量的課外實踐。所以,書法功夫在課外,書法教育在實踐。只有通過不斷的書寫、領悟、鑒賞和感悟,才能提高書法藝術水平。下面具體談一下我們在書法教育實踐活動中的一些做法。
一、練寫姿操,為書法教育打好基礎
我校將練習寫字姿勢編寫成寫姿操,并配上音樂,寫字操共分為四節,每節為四八拍,四節操名稱分別為正坐姿、正站姿、握硬筆、握軟筆,動作幅度小,易學易懂,時間短,課前課后均可練習。
第一是練坐姿,要求頭正、身直、肩平、臂開、足安。
第二是練站姿,要求身體自然站立,背稍弓,頷首,臂前伸。
第三是握硬筆,要求手指自然彎曲,拇指與食指捏筆,另三指并攏在下面抵住筆桿,中指用第一指節側上部頂住筆,筆桿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關節,捏筆處離筆尖大約3厘米。
第四是握軟筆,要求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即用拇指的第一節緊貼筆桿內側,用食指的第一關節緊貼筆桿的外側,將筆桿捏住。用中指的第一、第二節彎曲如鉤地鉤住筆桿的外側。無名指和小拇指并排從下抵住筆桿。
二、做書寫操,做到書法與形體的完美統一
書寫操,采用陳氏太極招式,剛柔相濟,配以優美的民族旋律,一手握筆,一手持硯,做書空的動作,下筆橫豎撇捺,結體真草隸篆,時而提按鉤挫,時而抑揚帶轉,揮毫自如,美不勝收。我們要求學生每天課間操都進行練習,活動筋骨,掌握書寫節奏,增強身體書寫動作的協調性。
三、學篆刻,豐富書法教育的內涵
篆刻與書法本是同源,需要先學習篆書再練習篆刻,所以學習書法對篆刻很重要。一枚精美的印章既可用在書畫作品創作中的姓名章以及補白、閑章等,從中可作其防偽實用價值,也可作為文人雅士把玩、收藏的藝術品,一枚方寸之間的篆刻作品蘊含的意義還真不少。歷史上以秦漢印為成熟, 發展到明清流派紛呈,至近現代更是繁榮景象;篆刻可說是從實用而發展到獨立于藝林的一門藝術學科。
我帶領學生學習篆刻,以自刻自用為目的,一幅書法作品后沒有印章,便不能成為作品;篆刻藝術學習以能直追秦漢,涉取明清諸家,入古出新,參照現代精品,捕捉創作有現代生活氣息的作品,達到作品能雅俗共賞為境界。所以必須深入傳統進行臨摹學習。但限于學生的書法藝術水平還較低,所以主要是以臨摹為主,以藝術鑒賞為主。開始,學生興趣還比較濃厚,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有的同學漸漸對篆刻失去了興趣,轉而參加了其他的活動。小孩子手臂的力度不夠,刻起來很費力,有的孩子手都出了繭子,但仍是樂此不疲。開展這樣的活動,將藝術融入實踐活動之中,學生和家長都很歡迎。
四、裱作品,營造書法教育氛圍
將師生寫好的作品上墻,就需要裝裱,雖然現在作品都用機器裝裱,但名家字畫要手工裝裱,手工裝裱質量更好,更有收藏價值。裝裱作品是一種手工工藝。所以,我組織了書法作品裝裱小組,使學生領會傳統裝裱的方法和技藝,營造書法教育氛圍。
首先是裝裱字心,將書法作品裱在托紙上,然后上墻,然后是裱花邊,將花綾或花紙裱在托紙上再上墻,等字心和花邊晾干了,再組合成畫幅。
當我們來到裱畫室,看到墻壁上同學們親手制作成品與半成品的字畫,非常震撼,你會更加熱愛書法。
五、寫春聯,展示書法教育成果
貼春聯能為新年增添節日的喜慶氛圍,寫春聯需要有一定的書法技能,我在指導學生寫好毛筆字的情況下,組織優秀學生義務寫春聯,得到了社區群眾的贊揚,同學們聽到贊美聲,學習書法的興趣更濃了。校內寫春聯,送給社區群眾,集市現場寫春聯,送給過往路人,寫春聯既是練習書法的過程,也是服務他人的行動。這樣的活動,每到新春臨近,我們都要組織。一幅幅鮮紅喜慶的春聯,一串串工整有力的毛筆字,使孩子們陶醉在祖國的傳統文化里。
六、做竹簡,學造紙,體驗書寫的文明
竹簡與紙張都是書寫材料,披蒲編,削竹簡,就是制作書寫材料的典故。我組織學生自制竹簡,將竹片用繩子編織起來,做成竹簡,再嘗試在竹簡上寫字,形成書法作品。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讓學生做這樣的活動,工藝比較繁瑣。將同學們回收的廢紙作為原料,打成紙漿,再漂白,用紗網淘出薄薄的一層,進行晾曬,然后成紙。這樣的活動,最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夠體會古人探索書寫文明的歷程。
《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要求中小學書法教育要讓每一個學生達到規范書寫漢字的基本要求,這就既要重視培養學生漢字書寫的實用能力,還要滲透美感教育,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書法課程資源的開發是書法課程開設的基礎,也是書法課程實施的保障。
書法教育實踐活動,作為課堂之外的補充訓練,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書寫興趣,提高書寫水平。在書法教育過程中適當進行書法文化教育,使學生對漢字和書法的豐富內涵及文化價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書法教育,學習的不僅是書法技藝,更是一種心性傳承、文化傳承。學生對書法教育有興趣,才會全身心的投入,才會樂此不疲。深化書法教育的文化內涵,就需要豐富的課外實踐。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促進學生書寫素質的提高,培養更多的書法特長生,就要創新開展書法教育實踐活動,使書法教育形式更加多樣,使書法教育更有魅力。
參考文獻:
[1]相振港主編.《墨潤童心》,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篇6
【關鍵詞】中小學;書法教育;困境
一、書法教育觀念的滯后使書法不能堂而皇之的躋身于藝術學科之林
國家教委早已明確規定書法課為中小學的二級課程,應受到與體、音、美等課同樣的對待,但不少地區不少學校,還是把書法課叫做“寫字”課。如實地考察一下,卻也事出有因,因為學生使用的書法教材就是《寫字》課本,在中學則有時叫“字貼”。在這里,“書法”被“寫字”置換了,書法教學淪為語文課“寫字訓練”的延續。其實,“書法”和“寫字”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教學目標。無論是學校的領導和教師還是教材的編寫者,都應該明確這一點而不能含糊其詞混為一談,否則不但顯現出自己教育觀念的陳腐和偏狹,還使書法作為獨立的學科難有出頭之日。因此,把“書法”和“寫字”這兩個概念梳理清楚,再談中小學的書法教育,就有正確的立足點了。概括來說:“寫字”是工具的、實用的,“書法”是欣賞的、藝術的。寫字教學是教學生如何辨識并寫端正的漢字,書法教育是教人們如何欣賞和創造藝術的美。我們承認小學書法有工具的和藝術的兩重性格,而中學書法則主要是凸現它的藝術性格了。書法的藝術性格是什么?是美育。對中小學生而言,即情操教育。書法藝術在情操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幫助學生通過書法了解獨特的民族審美意識;幫助學生陶冶情操豐富感情,去俗取雅去粗取精;幫助學生提高審美境界,凈化心靈。如果還把中小學的書法教育定位在“寫字”的層面上,書法何時才能浮出水面成為真正的獨立學科?教育界有識之士曾多次大聲疾呼,還書法學科以應有的地位,或把書法課和寫字課分開來上,使書法課成為真正獨立的藝術學科。無奈陳舊觀念難改,只能令有識之士徒喚奈何。
二、書法教材呼喚改革
教材即教科書,是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法的要求,系統而簡明扼要地敘述各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它既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又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的重要工具,更是教育思想、教學目標的具體體現。因此,書法教材無論在指導思想,內容確定,還是編排形式等方面都應體現出它的現代性格,而不能拘泥于一本傳統的字貼。從歷年全國新華書店為中小學提供的教材征訂單中看到,《中學生字貼》(有歐、顏、柳、趙楷書四種,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上海書畫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小學生《寫字》課本(多為各省市自編,未見全國材)現在仍然是全國中小學書法課的主要教材。1994年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研究會又編寫了中小學九年義務教育《寫字》教材(遼寧教育出版社),并在部分地區和學校推廣試用。恕筆者孤陋寡聞,目前在中小學書法教學中僅能看到這兩種正規的教材。勿容置疑,這兩種教材,這些年來在全國中小學書法教學中功不可沒,但也無須諱言,由于當時的歷史條件和主編者的觀念所致,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寫字》(指94年書法教育研究會所編)比《中學生字貼》有所改進,把行書引入了中學書法教材,但其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還是站在“寫字”的立場上,讓學生臨摹一本字貼或一種字體,沒有把書法教材作為藝術課教材來編寫,因而沒有把書法的藝術學科性格表現出來,沒有體現出書法課的情操教育功能。這樣的教材,帶來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僅僅停留在“真實的臨摹”的層面上,臨顏像顏臨柳像柳,以“像”為旨歸。學生的模仿力雖然得到了訓練,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卻遭到了禁錮,這怎么還能談到素質的提高?書法教材的改革勢在必行!
三、書法師資隊伍現狀令人擔憂
說句實在話,中小學各科師資隊伍中,其人員之雜亂,專業水平之參差不齊,莫過于書法師資隊伍了。客觀原因是書法作為獨立學科起步較晚,我國書法專業學校極少,尤其是培養書法師資的專業學校更少。某些大專院校附設的書法專業班,其畢業生大都奔向各級書協、各藝術館等專業單位做書法家去了,真正投身到中小學書法教育中來的不能說沒有,但少得實在可憐。因此中小學的書法教師,大多是略有書法基礎或業余愛好書法的別科教師所擔任。他們或許能寫得一手較好的毛筆字,輔導學生臨摹一本字貼也能聊可勝任,但從一個書法教師的基本素質來要求,就相距甚遠難以勝任了。
篇7
關鍵詞:高等書法教育;現狀分析;問題反思;解決思路
一、現狀分析
總體來看:一是高等書法教育學科建設體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1979年浙江美術學院招收首屆書法碩士研究生。從80年代中期開始,歐陽中石先生在首都師范大學致力于高等書法教育的建設和發展,1985年設立書法教育專業,1993年首都師范大學設立我國第一個書法藝術教育博士點,并于1999年招收書法專業博士后。隨后,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吉林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山東大學等院校也相繼建立了書法博士點,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也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與此同時非學歷教育日趨多樣化,不同形式的進修班、研究生班、課程班、訪問學者等為眾多書法愛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
二是辦學規模擴大,招收書法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高等院校日益增多。依據2007年全國各院校書法專業本科招生簡章,綜合類高校有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河南大學、暨南大學、三峽大學、聊城大學6所;師范類院校有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太原師范學院等15所;美術(藝術)類院校有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10所;理工類院校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不同的學校模式下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書法教學理念、體系和方法。以課程設置為例,綜合院校和師范類院校從書法的特殊性出發,強調書法的文化學術氛圍。如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開設中國書法史、中國美術史、書法文獻學、書法文化、書法方法論、古文字學以及詩詞格律等課程,以“書法與中國文化”為核心,把書法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開展廣泛深入的研究;而藝術院校則強調“書法的空間創造”,重視技法訓練和藝術實踐,如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的書法課程內容更多涉及書法實踐、碑帖臨摹、篆刻史、書畫鑒定以及國畫技法等,關注創作技法、創作思維的培養,大體上形成書法文化與書法藝術兩種格局,以目前高等書法學科建設的發展態勢看,這種格局短時間內不會發生質的改變。
二、問題反思
中國現代高等書法教育已經建立起了從本科、碩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的較為完整的、一體化的教育層次和學科體系,在此意義層面上的書法教育儼然是一門獨立的專業或學科。然而,在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原國家教委公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卻沒有書法的一席之地。毋庸諱言,書法學科與美術、音樂、戲劇等其他相對成熟的學科相比,仍然處于起步的初級階段,與哲學、歷史、文學等傳統人文學科相比更是差距甚遠,書法與以上學科存在不可剝離的依附關系。誠然這種密切關系顯示出傳統書法的包容性,但是在傳統知識逐漸納入現代學術范疇并尋求對話的格局中,卻暴露出書法缺乏整體學科知識建構的弊端。
翻閱近20年來我國所有書法研究方向的碩士或博士論文我們發現選題中除了包括書法史、書法理論的方向外,更是跨及美學、文字學、考古學、文獻學等學科的邊緣性選題,純粹以書法本體為研究對象的論文僅占很少比例,雖然涉及書跡、書家、書史、書論等方面的研究課題也很多,但由于書法學科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相關研究成果積累不夠,從導師指導到學生寫作都有一定困難。特別是按照現行學位論文審查標準,更很難達到較高的等級要求。
三、解決思路
首先,建設高素質的學科梯隊。加強書法學科建設的關鍵是具備高素質的學科研究梯隊
第一,確保師資隊伍總量和質量,積極拓展教師來源渠道,盡量避免學術上近親繁殖,優化教師的學緣結構。建立相關學科的學術交流平臺、開展校際教師間的合作與交流、建立聯合性的學術研究機構等,使教研人員得以多層次、跨學科的學習,了解相關背景知識、理論方法。加大教師培訓力度,開展書法以及文史哲等相關講座、研討班、教育理論學習班、教育技術培訓班等,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第二,建立年齡、學歷、職稱合理的學科梯隊層次結構。年齡結構堅持老、中、青相結合的原則。有條件的院校可以實行導師團制,以具有精深的理論素質和研究能力的學科帶頭人為核心,建立有系統、有層次的學術梯隊,實現研究的繼承性和創新性。第三,進行跨學科團隊建設。以重點科研項目為平臺,相關學科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為核心,組建和扶持一批結構合理、優勢互補的創新研究群體,進行書法考古學、書法文獻學、書法批評史、書法生態學、書法心理學等在書法學科前沿領域或交叉學科領域的多維研究,提高協作攻關的能力,促進學術創新和交叉研究成果的涌現,使傳統的書法學科在當代高等教育的體系下更加完善。
其次,正確處理書法學科與相關學科的關系。主要包括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書法學科與藝術學(音樂、美術)相關學科的關系,這是最直接、最切近的關系。二是書法學科與藝術學之外的哲學、歷史、文學等相關學科的關系。
一方面書法作為獨立的學科進行整體性發展必須援引其他相關學科的力量支撐,所謂“學者欲能書,當得通人以為師”。因此以客觀審視的態度、多元共生的觀念和開放的跨學科的眼光看待書法學科建設,是目前高等書法教育的關鍵。同樣的知識背景、學術背景,單一的認知模式,使其問題意識、注意力方向被常識所限制,造成視界狹隘、教學封閉和學術資源匱乏的不良局面,應當從相關的學科中攝取、借用、移植相關的概念、范疇、理論、原理及研究方法,以書法學研究為主體,逐步形成跨學科的交叉研究,開拓學科視野,研究原有學科邊界上的“遺漏問題”或無法包容的“新增問題”,這是由書法學科的復雜性和開放性決定的。
另一方面跨學科的交流對話、相互滲透,必須以書法自身的特性、獨立性為基點和出發點,避免“泛學科化”即不恰當的擴大‘研究’的外延,學科研究的“泛化”現象會使本來就不甚清晰的高等書法教育學科性質、研究對象變得愈發模糊,使本來就存在的理論上的“先天不足”愈發難以救治;避免簡單地不加區分地由藝術學直接演繹成書法學的研究方式,應當根據書法學科本身研究的對象和領域確定其學科的內涵與外延,使書法學科體系的內部結構在漸趨合理的同時與相關學科之間的關系更加明晰,這既是走向開放與綜合的現代人文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國家學科建設的一種現實需要。
再次,加強高等書法教育理論體系建設。理論體系健全與否是一門學科獨立存在的根本標志。其中包括:制度化的學科語言、明確的學科邊界、被同行學者所認可的獨特的研究范式以及高水準、高層次的研究成果等。書法學科的理論體系至少應包涵基本原理論、實踐論、歷史論、方法論四大部分。基本理論研究是學科基點,回答“書法是什么”及“書法學是什么”這兩個最基本問題,由基本命題擴展出相關的概念及范疇,是一種哲學化的思考。再由原理論直接導向實踐研究,亦可以說是關于書論的研究,書寫實踐的理論,闡述書寫活動過程中人和作品之間創作體系、闡釋體系和評價體系。史論研究探討書法自身的歷史現象與規律,以古察今,古為今用,從而體現其社會意義。方法論研究則有助于增進對書法學科研究的思維方式和方法體系進行反思,促進研究者準確了解和把握本學科學術發展的動向。
目前,從書法理論研究的內容來看,在研究對象、理論基礎、方法論等相關方向都已取得進展,無論是在深度和廣度上都逐漸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理論體系,為進一步借鑒、吸收、運用乃至最后超越各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可能。與此同時,建立完善理論體系必須遵循學術標準和規范,從學科史和學術傳統的角度,認識和領會書法學科的倫理精神與基本規范。書法學界由于受“技法至上”的影響,缺失嚴格的學術規范教育,因此各高校書法專業要加強對本科生、研究生進行系統的學術訓練,力求熟練掌握學術研究基本規范、學術研究方法規范、論文尤其是學位論文與圖書編撰規范、學術引文尤其是圖片征引方式標注的規范,形成嚴肅科學的學術氛圍,推動學科建設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沙孟海.高等書法教程.中國書法.1992.
[2]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8.
篇8
衢州市衢江區第一小學 余勝秋
衢州市衢江區實驗小學 柴金良
衢州市衢江區大洲鎮中心小學 錢勝利
衢州市柯城區溝溪鄉中心小學 許永清
江山實驗小學 楊高益
江山市城南小學 段齊敏
龍游縣橋下小學 劉智松
常山縣天馬一小 季志輝
杭州市
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 金加喜
杭州市金都天長小學 傅頌九
杭州市余杭區臨平第一小學教育集團 龐富連
浙江省湘湖師范附屬小學 高宜相
蕭山區河上鎮中心小學 謝 治
蕭山區益農鎮中心小學 沈煜清
淳安縣實驗小學 朱勝華
淳安縣汾口鎮橫沿小學 汪永逸
杭州市永天實驗小學 鄭培明
杭州市轉塘小學 張軍林
杭州市留下小學 陳偉泉
杭州市德天實驗小學 王 琪
余杭區仁和中心小學永泰校區 吳建松
湖州市
湖州市文苑小學 李培芳
湖州市湖師附小教育集團 沈國明
長興縣實驗小學 許百明
德清縣實驗學校 沈國鴻
嘉興市
嘉興市輔成教育集團 陸 瑛
平湖市全塘中心小學 周士軍
海寧市桃園小學 姚淑華
海寧市斜橋鎮中心小學 姚愛東
海寧市紫微小學 徐曉良
桐鄉市鳳鳴天女小學 錢芝靜
桐鄉市崇德小學 浦妨美
桐鄉市屠甸鎮完全小學 章洪海
海鹽縣天寧小學 何金林
上海外國語大學秀洲外國語學校 洪福珍
桐鄉市龍翔小學 盧金虎
寧波市
寧波市荷花莊小學 葛蕊蓉
寧波市四眼中學 嚴鵬展
寧波市江北區洪塘中心小學 儲明岳
寧波市中城小學 王洪乾
寧波市修人學校 陳堯明
寧波市鎮海區駱駝中心學校 周偉慶
寧波市鎮海區蛟川中心學校 盛其仁寧波大榭開發區第一小學 李旭龍
寧波大榭開發區第二小學 鄒偉民
寧波市北侖區高塘小學 徐 進
寧波市鄞州區鄞江中學 周道義
寧波市鄞州區東南小學 竺柯斌
寧波市鄞州區高橋鎮望春小學 王洪波
奉化市居敬小學 卓 暉
奉化市錦屏中心小學 傅立軍
慈溪市天元鎮潭北小學 張洪鋒
慈溪市賢江小學 張華苗
余姚市小曹娥鎮曹娥小學 周建勝
余姚市泗門鎮中心小學 楊 杰
寧海縣西店鎮中心小學 吳增產
寧海縣桃源小學 吳昌流
寧海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金橋校區 楊春麗
寧海縣橋頭胡中心小學 屠本忠
象山縣茅洋學校 胡文平
象山縣文峰學校 童益松
象山縣石浦鎮新港小學 黃錫權
紹興市
紹興市元培中學 周菊芳
上虞市瀝海鎮中心小學 陳泉忠
上虞市百官街道中心小學 經建美
上虞市夏尊小學 王一瑋
嵊州市育英小學 韓紀蘭
諸暨市學勉中學 陳 堯
新昌縣南瑞實驗學校 趙德源
臺州市
臺州市路橋區實驗中學 林文茂
臺州市黃巖區高橋中心小學 張玲生
天臺縣平橋鎮中心小學 安良遠
溫州市
溫州市甌海區茶山第一小學 徐春銀
溫州市甌海區仙巖第二中學 周世鴻
溫州市育英國際實驗學校 項加方
溫州市龍灣區永興第二小學 朱智勇
浙江樂清育英學校 林方秋
麗水市
龍泉市西新小學 季茂旺
慶元縣江濱小學 王必廣
縉云縣團結小學 張瑞良
遂昌縣云峰中心學校 黃曉偉
金華市
義烏市緣墨齋書畫培訓中心 何新兆
義烏市八方草堂書畫培訓中心 傅建華
浦江縣仙華外國語學校 張立明
浦江縣浦陽第四小學 王維剛
浦江縣黃宅鎮第二小學 方 磊
磐安縣尚湖鎮中心小學 陳錦波
磐安縣安文小學 施妙英
蘭溪市外國語小學 金 劍
三江書院?金林生書法教室 金林生
蘭溪市汪高中心小學 童 飛
東陽市蘭亭書畫藝術培訓學校 李健明
舟山市
篇9
關鍵詞:書法實踐;藝術教育;書法審美
中圖分類號:J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1-0017-01
一、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藝術教育對于素質發展的意義
愛因斯坦曾說:“學生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只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和諧發展的人就是要讓人全面發展,也就是要同時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心理上有知識、意義、情感之分,哲學范疇對應的就是真、善、美,運用在教育實踐上就是知識教育、道德教育和藝術教育了。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逐漸提高審美能力,完善審美心理結構。因此,藝術教育是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二)藝術教育對于社會發展的意義
物質與精神的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而藝術教育是促進精神和諧的一個重要的形式。實現現代化生產中的美學與技術的統一,使物質產品達到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統一,也使我們在物質財富創造中有更高層次的審美能力,也讓我們有能力去創造藝術。
藝術教育從某些角度上講也可以說是審美教育,審美教育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藝術欣賞活動,得到真,善,美的感染,在思想上受到啟迪,自然而然的提高藝術修養,也就達到了全面發展的目的。
二、書法實踐是藝術教育的重要手段
書法可以說是重于形式美的藝術,各種筆體,各種形態,皆為我們展示了各種外在形式的美,并突出顯示在用筆、結體、章法這三個方面的美。書法實踐的意義是培養我們在直觀上感受美的能力,同時,這也是藝術教育的意義。
(一)書法中用筆的形態美
中國書法講究聯會貫通,講究“一筆書,一筆畫”,所以古人所傳的“永字八法”,用筆為一氣呵成,血脈不斷,表現出了一個生命單位,一個成功的藝術境界。既然貫通,就會有變化。書法中強調的藝術美就是表現在用筆的變化上。在書法實踐中通過老師們得講解、示范等形式來說明用筆豐富多樣的變化,可以引導我們進行仔細觀察,從而提高我們賞析書法作品中筆法美的能力。
(二)書法中結體的形態美
書法中字的結體稱為“布白”,由點劃連貫穿插而成,空白也是字的一部分。“平衡對稱、多樣統一、對比照應”是書法藝術的結體美的形式。書法實踐教學中通過老師對我們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字形結體的引導,使我們感受到結體的長短、虛實、闊窄、開合等字型的變化美,就放佛音樂中的高低、強弱、節奏的變化,可以表現出作者內心情感。
(三)書法中章法的形態美
“章法”又被稱為“分間布白”,是一件作品的整體美。雕塑大師羅丹曾經說過:“一件真正完美的藝術品,沒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體更加重要的。”可見成功的“章法”要通體呼應,連貫暢通,大小、長短、疏密等形成對比,筆的輕重、墨的干濕應善于變化,體現了和諧與統一,構成了一個生動、自然的整體。
筆法,結構,章法是書法的外在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書法實踐中的重點。在書法實踐中通過書法的外在形式美的學習、感悟,可以提高我們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所以說,書法實踐是藝術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結束語
書法藝術是超越表象,直指心性的藝術。書法通過黑白線條和空間運動產生無端的變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心靈和胸襟,展現生命的活力、意志和無限的感情。不同的形式的書體傳遞給人不同的情感信息。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調節我們的心理素質,規范他們的行為有兩種好的方法,一個是練習平衡木,二則是練習書法。這兩種練習都可以使人進入一個相對靜止的心境。常常在平靜的狀態下,性格就可以改變。練習書法,必須身心投入,持之以恒,才能養成一絲不茍、動筆必矩、嚴謹認真的好習慣。學習書法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寫作時要心如止水,姿勢正確。如果沒有長期的刻苦磨練,就很難敲開藝術之門。在一筆一劃書法練習中,可以使我們的毅力和耐力得到培養,養成耐心細致、精神專注、不懼艱辛、鍥而不舍的優良品質。
參考文獻:
[1]陳敏.席勒美育理論及其現實意義.價值工程,2011,08期.
篇10
【關鍵詞】書法訓練;特殊兒童
對特殊兒童的書法訓練是特殊教育的一項主要任務。自接手我班以來,我對我們班的特殊兒童進行了書法訓練,在教學中,我總結了幾點書法運作訓練的作用。
一、書法訓練有利于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學校整個教育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中,愛國主義又是必須放在首位的。它不僅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也是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所要求的。對特殊兒童來講,由于他們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某些缺陷,使其在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較正常的兒童弱得多。只通過單一形式的空洞說教、讀報紙、聽新聞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特殊兒童不樂于接收,也難以接受,很難達到其教育目的。只有通過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直觀形象的手段才能吸引特殊兒童,激起他們的興趣。書法是我們國家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的標志,是我們民族的無價之寶,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難以達到的“國粹”。教師組織學生參與書法、欣賞書法,使他們自然而然地感到祖國的偉大且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從而激發學生有信心學好這門課程,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書法訓練與漢字教學相輔相承
學習書法要有牢固的漢字知識,而書法的學習又是書寫漢字、掌握漢字的有力手段,二者具有相輔相承、相互促進的辨證關系。我們知道,特殊兒童有注意力不集中、知覺速度慢、范圍狹窄、記憶力差、容易遺忘等特征。對他們的教育方法必須是生動、形象、直觀、多樣,做到教中有學、學中有玩。讓學生拿起毛筆,通過手的觸覺、眼的觀察、直接書寫,手眼并用,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既容易做到,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要使學生寫好字,首先要培養他們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執筆方法),再教學生寫好五種基本筆畫(即點、橫、豎、撇、捺)和筆順規則,調動他們的寫字積極性。當學生開始寫合體字時,我要求學生在米字格中間把字的間架結構寫勻稱,布局合理。在教學中多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字型,該怎樣搭配才能使寫出來的字規范、整齊、結構緊湊。例如,寫“告”字時,教學生記憶“一口咬斷牛尾巴”;寫“想”字時,把它分成“木”、“目”、“心”三部分來寫。這樣,把復雜的字簡單化、抽象的字趣味化,使學生容易識別和記憶,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每次課教學生寫的字不宜過多,否則會顧此失彼。
三、書法訓練有利于矯正缺陷,培養學生意志
所謂的書法治療就是利用書法或與書法相關的活動作為治療媒介,以增進個體的身心健康。從大腦發展運動的規律看,動則快,靜則慢,用則靈,廢則退,腦子越用越靈,腦細胞發展就越快,學書法,五指執筆法對學生五指的運動及分工作了具體要求:用大拇指腹緊貼筆內側;用食指斜而俯地出力貼住筆管外側;用中指的第一、二節彎曲如鉤地鉤住筆外側;用無名指第一、二節彎曲的背部緊貼筆管,向外推擋;小指襯托在無名指下加一把勁,稱為“抵”。五指分開來說,其作用就是按、押、鉤、揭、抵。通過手部小肌肉的活動刺激神經末梢,發展特殊兒童手的動作的靈活性和準確性,促進大腦相應部位的發展。在練習書法時,要求學生頭正、身直、臂開、足安,能促使其手眼協調,手腦并用,保持平衡。由于書法練習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沒有頑強的意志是堅持不了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給他們講海倫、張海迪等名人的事跡,講古今許多卓越的書法家孜孜不倦練字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表揚為主增強其學習信心,培養他們克服困難、承受困難的能力。通過書法教學和書法運作訓練治療,提高了智力殘疾學生對書法運作的興趣和技巧并進一步使其心、身狀態得以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各種心理缺陷,增強各種心理能力。
四、書法訓練有利于提高審美意識,培養一技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