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文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9 15:21: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團文化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社團文化論文

篇1

高中校園文化建設以學生社團為重要載體,對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凝聚力的建立

多個學生因為有著相同的興趣和愛好共同參與到某一個學生社團后,因為大家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需求,有著同樣的追求,在社團活動中就愿意接受教師和同學給予的建議。更多的時候會在為完成一個共同目標的過程中,因為相互間的信任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學生社團就像一股強大的磁場將有著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和教師凝聚在一起。

2.有利于學校思想教育潛移默化的進行

學生社團的類型很多,不僅僅有我們日常認為的體育類,還有科技類、文學類,也包括了政治理論學習類。這種基于學生自發組織的活動,有自愿的參與者組織形式活潑的學生社團,讓原來思想教育的說教形式轉變成學生樂意宣傳和參與其中。因此,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潛移默化的功效。

3.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展示

高中學生參與到社團中,完全是以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決定的,大家因為一個相同的愛好走到一起,在這個環境中,學生更容易釋放自己。如我校的街舞社,不僅組織時尚類的活動,如快閃,同時也組織送文藝到敬老院活動,這些活動在一些媒體上都有報道。在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滿足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的個性和自己的特長得到了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的自我價值也得到了實現。

4.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學文化素質

“人文鹽中、創新鹽中”是鹽城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大到一個民族,小到一個學校,創新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對于現在的高中生,更應對其進行創新教育。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絕大部分學生參與到學生社團中都是依據其興趣,在活動過程中從策劃到實施都是由學生自主完成的,教師僅是指導。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團活動,學生通過一些科學、學術氛圍的影響,形成了敢于挑戰困難、投身科學的創新意識。在我校的科技類社團活動中,許多學生通過參加社團活動,愛上航模,并自發組織設計,在省比賽中收獲頗多。

5.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目前,高中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家長在很大程度上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關心,高中生學生壓力大,心理承受力有限,如果出現問題不及時解決,很容易釀成大錯。學生社團可以為學生解決一些心理障礙方面的問題。社團活動不僅能為學生高中生活注入生機和活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學生有一個心靈的溝通平臺。在社團活動中,有共同愛好和興趣出發點的學生相聚在一起,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更容易,使他們有歸屬感和安全感。社團活動讓學生有一定的自由空間,學生可以盡情表現自我,張揚個性、參與活動。同時社團活動還可以促使學生在融洽的交往過程中了解自己的長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結論與建議

篇2

所謂創新團隊文化,就是指以團隊精神、團隊信仰、價值觀念為核心發展起來的一種團隊文化,它要求在尊重和信任各團隊成員的基礎上,加強團隊內部管理,并建立起相關管理機制,以有效約束各成員的行為。職業院校立足自身發展實際,積極加強創新團隊文化建設,培養了一支高質量的專業創新團隊,極大地提升了其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擴大了其外部影響力。現階段,對職業院校而言,加強創新團隊文化建設具有以下幾方面意義:

1.1和諧向上的職業創新團隊文化建設是團隊發展的強大推進力

職業院校通過統一的文化理念和共同的目標追求將團隊成員團結在一起,提高了團隊成員的信心和勇氣,強化了其創新意識和團隊意識,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在這樣一種統一和諧的創新文化環境下,團隊成員以團隊的共同利益作為其行為依據,能夠自覺遵守團隊的各項制度要求,推進了團隊的健康長效發展。此外,良好的創新團隊文化還能進一步激發成員的創新熱情,增強其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力,對其今后的就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2和諧的團隊文化能夠增進成員的溝通與交流,提升團隊執行力

一支卓越的團隊必定具有極高的組織力和執行力,能夠保證其決策的順利落實到位。良好的團隊文化可以鼓勵和引導團隊成員積極溝通和相互了解,不斷提升其執行力。一個健康發展的創新團隊離不開各成員的努力和付出,只有各成員團結一致,奮發向上,攻堅克難,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團隊的發展前景才是光明的,是有希望的。創新團隊文化作為團隊發展的精神支持,能夠有效地增進各成員的交流與溝通,提升其執行力和協作溝通力,保證各項決策及時落實到位。

1.3和諧的團隊文化是團隊創新發展的源泉

隨著當前職業院校的日趨專業化、成熟化和穩定化,各職業院校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關注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并積極借助各種現代化信息平臺加強外部交流與合作,以有效提升其科研發展水平,提高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在要想實現這一目標,職業院校必須立足其發展實際,優化資源配置,積極學習和借鑒其他院校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創新機制,鼓勵創新,創造良好的校園創新環境。而職業院校專業創新團隊作為高職創新活動的主要力量,肩負著職業創新發展的重任,必須充分利用手頭一切資源,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而在此過程中,和諧的團隊文化為其創新活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源泉,使團隊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綜上所述,創新團隊文化是一種發展的文化,一種向上的文化,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文化,它對于團隊的管理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職業院校創新發展的原動力。

2創新團隊文化建設的內容與目標

2.1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是團隊成員共同的價值取向和意識集合點,它彰顯著整個團隊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發展動態,是團隊文化的核心內容。對創新團隊文化建設而言,團隊成員必須嚴格遵守其團隊工作原則,以其實際行動踐行其團隊精神和發展理念,積極維護團隊利益。團隊精神可以將團隊成員的力量集合在一處,使其形成一種合力,盡早實現奮斗目標。

2.2團隊制度

團隊制度是約束全體團隊成員的行動綱領和行為依據,各成員必須以此為依據,相互尊重和信任彼此,積極參與團隊組織的各項活動,不斷學習和充實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團隊成員能夠以大局為重,勇于迎接各項挑戰和難題,同時還要主動關心和了解其他成員,團結一致,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精神狀態。另外,一個紀律嚴明、作風嚴謹、奮發向上的團隊還必須要有一套系統完整的賞罰機制,保證組織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2.3團隊作風

有關研究結果顯示,自由、開放、和諧、民主的團隊作風更有利于團隊組織的發展壯大。因此,職業院校在進行創新團隊文化建設時,必須揚長避短,建立健全團隊溝通機制,建立相關信息交流平臺,使組織內部形成民主團結、活潑向上的工作氛圍。在這樣的團隊內部環境下,各成員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其工作效率和質量,同時各成員也更樂于交流其意見和建議,有利于個人創造性的激發。

2.4團隊效率

團隊效率作為衡量團隊合作能力和綜合實力的主要標準,歷來就是團隊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因此,在開展職業院校專業創新團隊文化建設時,職業院校必須以提升團隊協作效率為重點,明確組織目標,合理分工,實行責任到人,劃分責任范圍。各成員也必須進一步強化其責任意識和效率意識,合理調整自身行為,并能夠積極為組織建言獻策,密切關注外部發展態勢,定期收集和整理實時資訊,為團隊的科學決策提供合理化依據。

3推進職業院校專業創新團隊文化建設的對策

3.1積極發揚協作創新精神,鼓勵內部合作

職業院校可以通過宣傳引導的方式鼓勵各成員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緊緊圍繞團隊項目合作目標,相互配合協作,少一點分歧,多一點理解和包容,積極發揚團隊協作和創新精神,以期盡早完成任務目標,實現團隊跨越式發展。

3.2建立健全成員溝通機制

溝通不僅可以增進信息傳遞和交流,還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和誤解,保障團隊的高效運作。因此,職業院校必須進一步建立健全其成員溝通機制,實現內部信息資源共享和反饋,以保證其組織決策的高效性和科學性。此外,學校還可以定期召開一些主題座談會,鼓勵各成員積極溝通,并交換意見和建議。

3.3關心各成員的思想動態,及時幫助其解決難題

職業院校可以針對其專業創新團隊成員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管理對策,主動關心成員的思想動態和實際需求,關心其工作和生活,主動幫其分憂解難,使其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和關懷,從而更好地為團隊服務。此外,學校還必須根據各成員的表現和特點為其制定專門的發展規劃,更好地促進其長遠發展。

3.4彼此間互相尊重

篇3

一是企業集團文化要以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積淀

企業集團聯合組建之前的公司,有的有十幾年歷史,有的有幾十年的歷史,有的甚至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些企業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并且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淀了自己獨有的優秀文化。比如,有的煤炭企業有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斗的文化品格,有的醫藥企業有至真、至美、至善的文化追求,有的航空企業有精準、精確、精益的文化特質等。這些文化基因和特質,在新組建的企業集團中有機融合,層層積淀,使得企業集團在高速成長過程中就完成了早期的文化自我超越。

這些深厚的文化在企業集團創新發展中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源。在這種強大的向心力、強勁的執行力和強烈的爆發力的推動下,廣大員工面對企業信任與重托,胸懷大局,雷厲風行,執行到位,并且不辱使命,不負眾望,順應國家企業整合重組的歷史大潮,書寫新的企業集團跨越發展的輝煌篇章。他們內心深處那些根深蒂固的理念與氣質,正是企業集團優秀文化基因的沃土。

二是企業集團文化要以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為核心

理想信念精神,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靈魂所系,同樣也是一個企業不可缺失的靈魂。企業制定戰略、取得利潤、制造產品、創造財富、塑造品牌,都需要有理想信念精神來引領支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今中國人的靈魂旗幟,如何讓靈魂旗幟在企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需要社會全員參與并踐行。顯然,這一任務完成,國企已走在了前列。有的企業集團提煉了“不斷創造歷史”的核心價值觀、“挺進世界500強”的企業目標、“奉獻優質產品、創造幸福生活”的企業使命等內容為載體的核心價值體系,打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企業版”。這些企業版的核心價值觀,不僅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整體要求和精神實質,而且更貼近企業實際,貼近職工需求。職工學習踐行起來,普遍覺得好記、好用,管用、頂用,使得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企業實現了具體化。

三是企業集團文化要體現領軍團隊的性格和氣質

一個企業集團或公司所形成的企業文化,實際上往往就是領軍團隊的風格、精神以及其經營理念的傳播、貫徹和實踐。以企業精神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家團隊的人格化,是企業家團隊品質和行為的綜合反映。這些“骨子里”的東西,像血液一樣融入企業血脈。企業領導團隊的性格氣質強悍,企業就有了強者之魂。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企業文化核心理念,往往是企業家團隊思想的濃縮。

縱觀某些企業集團的決策層,既有縱橫捭闔的戰略家,又有術業專攻的科學家,也有深謀遠慮的思想家,還有傳經布道的宣傳家,更有敢為人先的實干家,文韜武略,人才濟濟。正是有了這種軍魂,這些企業集團才能在聯合重組和快速發展的一個個硬仗中打出了企業一往無前的改革氣勢,打出了企業上下同欲的至情境界,打出了企業蒸蒸日上的經濟效益,成就了一個做大做強、跨越發展的時代傳奇。

四是企業集團文化要形成一個具有強烈同化功能的“氣場”

所謂企業文化,簡而言之,就是一種文化氛圍,是一種強烈地支配著團隊成員思想和行為的團隊文化。對于聯合重組的企業集團來說,是先有子公司,后有母集團。有著各種各樣背景、資歷、基因的企業一旦進入新的企業集團,受到新集團的文化影響和熏陶,久而久之就應該養成同樣的性格與氣質,形成一種內在的文化要素,或者叫做文化習慣。即使后來有相異的精神加入進來,也會很快被這種集團精神所同化、所感染,從而形成新的整合力量。

有的企業集團通過推行準軍事化管理、6S管理、班前禮儀、文明行為規范等“養成教育”,使所屬的企業員工逐步形成一種奮發有為、創新超越的氛圍,形成一種相同的“文化習慣”,養成了統一的自覺行為。事實證明,在企業內部維系一種崇高的企業精神與人格魅力,是企業長盛不衰的不竭動力和力量源泉。

篇4

一、高校校園文化的含義及與高校共青團工作的一致性

(一)高校校園文化的含義

從廣義的角度來講,高校校園文化是指高等院校以師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為核心的,以具有校園特色的人際關系、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以及由師生參與創辦的報刊、講座、社團、沙龍及其他文化活動和各類文化設施為表征的精神環境、文化氛圍。高校校園文化對于濃郁人文氛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形成優良的教風學風以及工作作風、激發創造力、增強凝聚力、弘揚主旋律,都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精神和大學品牌的重要體現。

(二)校園文化建設與高校共青團工作的一致性

1.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共青團工作的主要任務。校園文化體現著一所學校獨特的風格和精神,它是聯系協調學校人際關系的紐帶,是學校的形象和靈魂,因此它的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要各個部門齊抓共管,統一協調部署。高校共青團作為學生實施校園文化的主要職能部門,理應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既要納入學校校園文化工作的統一格局,又要追求一種有序、有機、優化的建設。

2.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共青團工作的重要內容。共青團的工作內容豐富,涉及各個領域,其中文化工作既是共青團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促進共青團其他建設和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高等學校中,共青團組織就應帶領廣大團員青年以自身為主體,組織進行各項文化工作,在校園文化工作中充分發揮其組織優勢,以提高團員青年的素質為目標,使之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所需的合格人才。

3.校園文化與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目標具有一致性。校園文化從本質上看是一種青年文化,它的具體體現則是青年學生的內在需求和教育的深化,而它的結合點則是滿足青年學生求知、求樂、求美和素質的提高,最終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團的工作是一致的。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在促進完成專業教育的同時,以健康向上的群體意識和富于特色的活動內容,來完善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校園文化對高校共青團建設的重要作用

(一)校園文化對高校共青團員具有凝聚作用,是高校共青團組織聯系和吸引廣大團員青年學生的一個有效途徑。校園文化中所蘊含的價值觀被學校成員共同認可后,這種價值觀便成為粘合劑,產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將廣大共青團員團結在一起,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成長環境,從而增強共青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使廣大共青團員在心理與行為上共同受之約束。對于世界觀、人生觀正在形成的共青團員而言,所有這些對他們集體精神的培養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校園文化對共青團的思想建設具有熏陶功能。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通過共同創造、長期積累下來的一種文化理念和文化氛圍,這為團的思想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形式。在這種氛圍之下,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參與各種活動,達到提高思想認識的目的。通過把思想教育寓于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之中,使青年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進而引導他們積極向上,使團的思想建設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校園文化建設對共青團的組織建設具有推動作用。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鍛煉、培養團的干部,使干部隊伍素質得以加強,還有利于培養團員青年的組織和參與意識,促進團的民主制度建設,使團組織的活力得到增強。團員青年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找到了能展示、表現和發展自己的領域,通過參與和組織活動,鍛煉和培養了思考能力、進取精神和競爭意識,同時還增強了榮譽感和責任感,激勵他們為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共青團建設努力學習、勤奮工作、不斷進取。

三、校園文化應在高校共青團建設中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一)高校共青團組織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思想性原則。高校共青團組織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應發揮其特有的政治、組織和人才優勢,利用寬廣的工作領域和活動空間,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獨立自主地開展生動活潑、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幫助青年學生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2.引導性原則。團組織應積極組織引導青年學生有選擇地參加各種校園文化活動,要掌握校園文化的主動權,以補充團員青年的專業知識,培養他們的興趣,鍛煉組織能力和活動能力,使青年學生在接受教育中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并實現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3.群眾性的原則。校園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在開展活動時要必須堅持為全體學生服務的原則,要充分注意團的先進性和群眾性的關系,使團的活動增大覆蓋面,讓大多數學生都參與校園文化活動,都能得到施展才華、培養素質、陶冶情操的機會,達到育人目標。

(二)充分實現校園文化對共青團建設的價值,需要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1.處理好文化活動與教學的關系。首先要遵循高校教學的規律,把握其中心,同時要緊密圍繞學校教育的中心任務,使其成為其中一個不可分割的方面;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使其在時間上既不沖突又相互依托。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課余性、靈活性特點,使青年學生能夠自愿、自主、有目的地在鞏固課堂教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參與校園文化活動,施展個人才華、性格和興趣,更好地豐富其業余生活,促進學習任務的完成。

2.處理好青年學生主體和團組織主導的關系。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學生,團組織的主導作用的發揮,必須以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一切活動都要有計劃、有目的,使校園文化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素質能力,增強競爭意識;有利于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有利于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有利于增強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要特別注意重視發揮青年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利用這一特有的優勢,創造和開辟更為廣闊的領域。

篇5

【關鍵詞】報業集團 文化產業園 區域文化 互動

【作者信息】柳邦坤,江蘇淮陰師范學院傳媒學院。

江蘇省文化科技和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項目“江蘇沿運城市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研究”(13YB30),淮陰師范學院高級別培育項目“京杭運河江蘇段城市形象傳播與文化產業開發戰略研究”(11HSGJBZ17)的階段性成果。

近些年,我國絕大多數省區市的報業集團、省會城市報業集團以及部分地市級報業集團,都陸陸續續創辦了文化產業園,如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創辦的楚天818文化創意產業園,山東大眾報業集團在青島創辦文化產業園、在蓬萊創辦教育文化產業園,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創辦了文化創意產業園,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打造傳媒產業園,廣東南方報業集團創辦南方新媒體文化創意產業園、在貴陽創建文化產業園,長沙晚報報業集團的長沙文化產業園、南京報業集團的南京時代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園、嘉興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創辦的文化產業園等等,可謂方興未艾,勢頭迅猛。

報業集團創建文化產業園是順應文化強國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各地進行文化產業開發的語境下,報業集團堅持事業和產業并舉,利用自身優勢和條件,迅速搶占文化產業開發的制高點,積極開辦文化產業園,這無疑是對文化產業開發的有效推動,是利國利民的一項偉業,是尋求自身發展和突破的愿景。但報業集團辟建文化產業園與區域文化發展是怎樣的關系?報業集團在文化產業園建設中如何實現與區域文化發展的對接、協調?這也是需認真探討的問題。報業集團創建文化產業園,要特別注意彰顯個性,打造特色;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充分考慮地域文化對文化產業園建設的影響,實現與區域文化發展的有機互動。

一、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與區域文化發展的互動關系

1. 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與區域文化發展的趨同性

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與區域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具有趨同性,具體表現在:

(1)在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方面。報業集團辟建文化產業園與區域文化發展,同為對文化的傳承、保護與發揚光大。進行文化產業開發是推動區域文化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園區建設又是文化產業開發的一項措施。建設文化產業園區,應立足于文化資源優勢,挖掘區域文化底蘊。報業集團創辦文化產業園,是對區域特色歷史文化資源的有效推介,是對地方歷史文脈的延續,是對區域文化的弘揚。

(2)在文化產業的推進方面。在區域文化發展過程中,文化產業是著力推進的重要一環。地方的文化強省、文化強市建設,構筑文化大發展的格局,加快文化產業建設進程是首要選擇。因文化產業園區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對文化產業發展有著重大促進作用,[1]因此報業集團建設文化產業園,是適應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現實需要,是利用自身優勢參與區域文化產業開發的必然選擇。從積極推進文化產業開發的層面看,報業集團建設文化產業園與區域文化發展是有同一性的。

(3)在文化市場培育和文化產品開發方面。報業集團雖然屬于媒介機構,在做好新聞宣傳主業的同時,也要大力發展市場經濟,這是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恒久發展的關鍵。發展區域文化,要培育文化市場,開發文化產品,通過活躍的文化市場與優質的文化產品,吸引消費者,形成文化消費群體,使文化產生效益。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也應做好培育和擴大消費主體及生產和創造最好的文化產品工作。

(4)在文化品牌塑造和文化形象傳播方面。發展區域文化,光有產品還不夠,還要塑造獨具魅力的文化品牌,有了品牌,才會有吸引力,才會有競爭力。同時還要加強區域文化形象的傳播,增強區域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報業集團建設文化產業園,也須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給自己的文化產品貼上精致、精美的標簽,同時利用自身優勢,傳播優質文化品牌,傳播特色文化形象,提高園區的美譽度。

總之,區域文化發展與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是有同一性特征的。

2. 區域文化的特殊性影響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的定位與發展方向

區域文化本身就有強烈的地方印記,具有地理性、民族性、差異性、本土性等特質,區域文化的這種特殊性會對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的定位與發展方向的確立產生影響。報業集團創辦文化產業園要從所在區域實際出發,立足于區域文化優勢,確定帶有鮮明區域特色的定位和發展戰略。報業集團創辦文化產業園要與地方實際契合,不考慮省情、市情,不考慮地方的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發展水平,不考慮區域民眾的消費能力等,難免會影響園區的健康、順暢、有效發展。

創辦文化產業園,離不開區域獨特的文化資源。西方在文化創意產業園發展中,非常注重凸顯國家民族文化特色和地方城市整體形象,凝聚城市個性化色彩為整個城市的“文化符號”,塑造城市創意產業園的世界品牌。[2]報業集團同樣應以區域文化資源為載體和依托,確立園區定位,形成文化集聚優勢,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 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能促進區域文化發展

報業集團不僅承擔區域文化傳播者的角色,同時要成為區域文化開發的參與者、建設者、領跑者,成為區域文化開發的主力軍。報業集團以其自身優勢,通過創辦文化產業園等途徑,積極投身于文化創意產業開發,能對區域文化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報業集團本來就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報業集團在人才、資金、項目以及策劃、創意設計、經營營銷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參與區域文化產業開發占盡先機,創建文化產業園就是自身經營的拓展,通過搭建平臺,進行項目、資本運作,挖掘、提升傳媒業的價值鏈,使傳媒產業與多元文化形成產業互動,提升競爭力,整合資源,獲取集聚效應,促進區域文化發展。

4. 區域文化發展為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提供發展空間

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要依托區域文化,區域文化環境、條件、水平,為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提供發展契機與發展空間。現如今各地都把區域文化產業開發當做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發展文化產業,離不開區域文化資源,特別是建設地方特色型文化產業園,更需豐富的本地文化資源,這是文化產業園建設的基礎和依據。區域文化大發展的寬松環境,區域文化產業開發中的有關人才引進、招商引資、財政金融、稅收、戶籍等優惠政策,都給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提供了保障與條件。

二、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與區域文化發展的互動策略

1. 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與區域文化資源的互動

區域文化資源直接影響著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可以推動區域文化資源開發。報業集團建設文化產業園,是在文化產業發展的語境下增強集團實力、實現產業升級的戰略部署和區域擴張之舉,要從區域文化資源出發,注意利用區域優勢,注意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實現突破。區域內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區域內傳媒業進行文化產業開發的土壤和富礦,報業集團辟建文化產業園,應根植于區域內土壤,從本土資源出發,開發帶有強烈本土特征和符號的文化產品,這樣就會受到區域內消費者的歡迎并吸引區域外的消費者。區域文化資源包括歷史文化遺址遺跡等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如古街、古建筑等;地方音樂、舞蹈、戲曲、美術、技藝,特色飲食、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報業集團在與區域文化資源的互動過程中,應注意從實際出發,打地方牌,打特色牌,可以依托區域內的文化古街、舊廠房等,辟建文化產業園,開發和打造文化旅游產業、美食產業、創意產業。如羊城報業集團2000年利用舊廠房創辦的創意產業園,為全國首個報業集團創辦的創意產業園;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則從自身優勢出發,緊密依托區域內的荊楚文化,依附武漢市區的老印刷廠舊址,開發新項目,創辦了全國首家以現代傳媒產業為特色的楚天818文化創意產業園,“產業園總共占地120畝,有20多萬方,其中傳媒占了80%”,“截至2011年7月,已簽約30余家國內知名傳媒及創意企業”。[3]報業集團在區域文化的構建中,首先扮演的角色是區域文化的傳播者、區域文化品牌的塑造者,同時也是區域文化的領跑者、建設者。從傳播者和品牌的塑造者來看,報業集團可以充分利用集團旗下報紙版面、期刊、網站等優勢,通過圖文、廣告等內容產品,傳承區域歷史文化,傳播區域文化資源優勢;從領跑者、建設者角色來看,報業集團積極發展傳媒產業,包括創辦文化產業園就是積極投身區域文化開發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的彰顯,體現了文化自覺。

報業集團所在區域越是文化資源稟賦豐富,越是有建設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園的先天條件和拓展空間。比如,淮安報業集團是區域內較有影響的一家地方傳媒企業,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坐落于京杭大運河畔,有“運河之都”稱號,淮安運河文化遺產資源豐富,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淮安是大運河申遺遺產點數量最多的沿運城市之一。淮安報業集團創辦文化產業園,在與區域文化資源互動方面,可以依托豐厚的運河文化資源,選址在運河河岸,創辦運河文化產業園,文化產業園定位為以開發運河文化旅游為主,在園區創建漕船博物館、漕糧博物館等運河專題和特色博物館,再現當年建造漕船(淮安曾是全國最大的漕船制造廠)的盛景,再現當年“天下糧倉” (淮安曾是全國最大的漕糧倉儲、轉運城市之一)的壯觀景象,或打造以漕船、漕運、鹽運等為特色的運河主題公園;開發以運河以及漕運繁盛期創作的文學名著為題材的影視、動漫、游戲產品,漕運、治河等內容是影視劇創作的富礦,目前還鮮有精品之作,影視產業開發前景廣闊。淮安是《西游記》作者吳承恩的故鄉,依托《西游記》這一文學寶庫,深度開發影視、游樂、動漫、游戲等產品空間巨大,文化產業園可以大做文章,吸引影視公司、動漫公司以及游樂園等企業和項目進入園區;淮安與揚州、鎮江等沿運城市一道,是淮揚菜的發源地,列入四大名菜之一的淮揚菜也是因漕運興盛而誕生,文化產業園可以開發淮揚美食產業;淮安是淮海戲、淮劇等地方戲曲的主要傳承地,另外淮安長榮京劇院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宋長榮,有“活紅娘”之稱,也是一塊金字招牌,可進行演藝產業開發,打造演藝品牌。另外,可以發揮自身行業優勢,積極引進人才和項目,開展印務、數字出版、書報刊分銷、廣告設計、工業設計、環藝設計、會展、網購、畫廊、運河題材雕塑、運動健身、養生休閑、教育培訓等產業開發。通過文化產業園建設,推動區域文化發展,壯大自身實力,促進區域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實現良性互動。

2. 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與區域文化消費的互動

大力倡導文化消費是當下區域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促進文化消費可以改善民生、提高居民幸福指數。城市居民文化消費水平,也與中國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文化消費是擴大內需的一個有效途徑,文化消費對提高民眾文化素養、藝術品位、審美能力也有積極作用,文化消費還可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文化產業提檔升級。

為實現區域文化消費的有效擴展和延伸,第一必須培育區域文化,生產適銷對路的文化產品,既要有“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產品,也要有低端廉價產品;第二要塑造文化消費品牌,營造消費環境,吸引消費群體;第三要培育消費主體,特別是把本埠市民作為主要消費對象;第四是推進文化消費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

文化產業園就是實現產業集聚、拉動消費的一個重要載體,建設文化產業園要高度重視文化消費。區域文化資源為文化消費提供了源泉,文化產業園依托資源做好文化消費的文章,可以對資源合理保護、開發與利用,園區在文化消費不斷增長的情況下自然可以得到豐厚回報。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過程中,要與區域文化消費實現有機互動,獲得社會效益的同時,獲得最佳經濟效益。

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要積極進行文化消費市場和群體的培育,了解民眾特別是區域內民眾的消費心理、消費習慣、消費方式、消費水平,創意產品的開發與設計,要盡可能地考慮當地市民訴求,如廣告設計、印刷品印制、產品包裝、演藝產品的形態等。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要發揮文化傳播和文化消費產品生產的優勢,讓本埠民眾認同園區消費品牌,引導消費,聚斂人氣;利用集團自身主業形成的人才、規模等優勢,搞好報刊發行、印刷制版、廣告設計等的經營,如報刊零售可以借鑒上海經驗,打造自己的書報亭品牌,進行產品擴展,拓展消費渠道,根據自身定位,園區可開辦畫廊、博物館、展廳、酒店,創辦時尚用品、奢侈品、工藝品、旅游紀念品等高端產品和小商品市場、店面,還可以向影視制作、動漫、演藝、會展、文體賽事活動等領域進軍,發展體驗式、休閑式旅游,要搞好創新,提高產品的原創力。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要考慮文化消費的持續性和恒久性特點,注意文化資源和消費產品的特色開發、深度開發、增值開發,抓好品質、品格、品位,不竭澤而漁,而是放水養魚、先予后取,不斷拉長產業鏈條,把區域文化資源轉換成消費優勢,實現共贏。

3. 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與區域文化制度的互動

區域文化影響制度創新,區域文化制度影響著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進程。政府與相關部門需要為企業文化產業園建設提供法律法規、財政金融、工商稅收等支持,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完善政策機制,為文化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營造和諧、安全、暢通的發展環境。政府主要是頂層設計,改善環境,拆除壁壘,優化軟環境,創新區域文化制度,減少和杜絕干預、包辦,政府盡量放權,變管理為服務,園區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逐步過渡到以自行管理、自我管理為主。政府與相關部門支持、扶持文化產業開發方面,當務之急是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報業集團具有雙重屬性,文化產業園主要是產業屬性,激活國有文化資產,讓其在市場中真正起到主導作用 。[4]政府積極推動文化體制改革,為文化產業園建設多提供合理優惠政策支持,建立有效的投融資機制,改變資本運作方式,組建文化創意產業基金、風投基金,引進社會資本、境外資本。重視創意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政府出臺引進創意人才的優惠政策,協調區域內高校、培訓機構等為創意產業發展培養緊缺人才,協調高校、科研院所為文化產業園建設提供智力支持。重視項目引進,政府通過舉辦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等形式搭建平臺,為文化產業園引進高端前沿、發展潛力好的項目。

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如何與區域文化制度互動?一是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建設要與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合拍,創辦園區以及園區上項目考慮當地文化產業發展宏觀規劃,不盲目跟風,發展定位應堅持本土性、特色性和創新性,如政府對區域文化發展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環境友好型城市建設,報業集團創辦的文化產業園的定位以及所上項目就應考慮低碳、循環、可持續及綠色、環保、無污染等諸多問題;二是報業集團創辦文化產業園在運行過程中,要遵守和執行區域政策法規、規章制度,市場經濟的建立,要求公平、有序、法制化,實現良性發展;三是文化產業園善于運用優惠政策提供的空間,投身機制體制創新,探索現代化園區管理機制、運行機制。

結論

新一輪文化產業開發熱潮中,報業集團作為文化產業的中堅力量,理應積極參與其間,為使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發揮自身優勢和作用,依托區域文化資源創辦文化產業園即是順應時代潮流、延伸產業鏈、提升集團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和實踐。文化產業園建設與區域文化發展應該是和諧統一關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互動本身也是資源,在互動過程中,區域文化也會得到發展,“良好的互動對產業組織者而言,便是行動中的有利資源。因此,社會資源是在互動中產生的……互動使產業組織者能夠分享資源,增加社會效用 ”。[5]總之,報業集團文化產業園可以把文化、生產、經營與消費融為一體,實現區域空間的合理開發利用,強化和形成孵化、聚集、整合、規模等功能和優勢,推動區域文化的協調、快速發展,提高城市競爭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郭全中. 我國文化產業園區研究[J]. 新聞界,2012(18):64.

[2] 閆云霄.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世界經驗與中國境遇[J]. 新聞界,2013(23):72.

[3] 周雨城. 我國傳媒集團在區域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探析[J]. 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3(6):2.

篇6

論文摘要:以地域文化為依托,創建有特色的地方高校校園文化,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高校社團實踐活動,促進地域文化與地方高校校園文化的融匯共進。

論文關鍵詞:地域文化;校園文化;高校社團

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每個地域都形成了其獨有的文化。地方高校作為為地方培養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為地方服務、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區域內知識傳播與積累的主要場所,校園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特殊地域文化氛圍的影響,自然而然地帶有所在地域文化的種種特性。地方高校已經關注到地域文化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獨特文化教育功能,在擴大教育資源的過程中引入地域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財富,對地域文化進行校本化的處理,將地域文化與培養學生的品質與能力結合起來,這是升華育人品質的冶煉。地域文化成為學生成長的催化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客觀文化與學生需求的對應關系。地域文化進校園變成校園文化,這是一種創造。地方高校應該把當地文化資源納入學校教育范疇,不凝煉地域人文精神,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底蘊,為地域文化的發展與傳承作出貢獻。作為地方高校主體的師生多數來自本地區,與地域社會有著天然的聯系,校園文化與地域文化相關聯度比較高,甚至主要的構成因素是同一地域同質文化。地方高校要立足于獨特的地理位置、特色環境及各種文化差異所形成的特色地域文化謀求發展特色教育及創新教育品牌,挖掘傳承地域文化發展的優勢。

一、地域文化與地方高校校園文化融匯共進

地方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吸收地域文化營養,與地域文化融匯共進,以開放的姿態融入地域社會。地方高校雖然在本地域是以文化殿堂著稱,但其校園文化還是要受地域文化地影響和熏陶,不可避免地帶有地域特色,并根植于地域文化中。地域文化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文化情趣和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作為學校所在地域居民的地方高校師生員工,會對所在地域產生親切感和認同感,并受地域文化的熏陶,進一步成為地域文化的參與者、傳播者、創造者地方高校校園文化是以全體師生為主體,以大學校園為載體,是高校個性風格、辦學理念以及人文精神的綜合體現,是學校所有各項建設的最高境界,貫穿于學校各項建設的全過程之中,并處于統率全校各項活動的顯赫地位,在全體師生員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過程中得以體現和升華。地方高校校園文化以創造性、開放性和批判性反作用于地域文化,重構著地域文化,成為地域文化的標志,強有力地引領著地域文化建設。這種引領作用可以體現在顯性的校園文化和隱性的校園文化兩方面。比如顯性校園文化中的典型校園標識及優秀校園文化建筑,隱性校園文化中的高雅文化氛圍、健康情感和師生價值觀等。地方高校與地方政府及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校園文化建設對高校與地方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加強地方高校校園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地方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以開放的姿態接受地方大眾文化,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資源,同時抵制不良思想和思潮的侵蝕,選擇性批判性地整合接納吸收地域文化中的合理部分,剔除其糟粕,形成高雅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這就要求地方高校和地方政府要在互贏互利的基礎上搭建交流平臺,積極對接,創新合作機制,實現互動。大學校園文化不但可以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氣和環境氛圍,凝聚所有教師和學生,還可以影響一方水土,對當地的地域文化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一)挖掘地域文化資源,豐富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涵

人類所創造的無論是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化,都具有特殊價值。地域文化不僅僅是一種歷史沉淀,也是一種歷史積累、更是一種歷史綿延,富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民族特征,具有強大的慣性,是人們在價值取向、審美取向、思維方式上所具有的共性。地域文化體現了不同歷史階段人們的哲學思想,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生產方式和思維方式,而且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忽視的功能和價值導向。所以要研究地域文化,挖掘其獨特的思想內涵,為校園文化建設服務。

(二)利用地域文化資源,創新校園文化載體

僅靠常規的實踐活動是不能真正體現校園文化的“魅力”的,要不斷探索新的載體,結合教學,探文化之本,溯文化之源,樹立學生的人文關懷意識。校園文化建設中要通過各種載體搭建平臺把地域文化“引進來”,在學校新課程開發和改革方面上加大力度,把地域文化滲透于日常教學活動、課程開設、學科建設以及師生校園文化活動等方面。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相應的載體,不但要加強大學生課堂載體建設,還要加強校園文化載體創新建設研究,比如環境載體、標識載體、社團載體、活動載體、媒介載體等等,使校園文化通過不同的載體“走出去”,傳承和發展校園文化的內涵,豐富校園文化內容。 轉貼于

二、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與地方高校社團

地方高校社團是大學生為了培養和展現自身才華,根據自身的愛好和意愿,自愿參加或組織的文體性、科技性、學術性、政治性等各種社團。學生社團是大學完整教育體系必須的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價值體系中,最為基礎的是促進受教育者個體發展的價值。在高等教育功能體系中,首要功能是培養人才。學生社團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組織,是大學正規教育的必要和有益的補充,具有非正規教育和養成功能。校園社團通過各類社團項目、社團主題活動,對學生從興趣發展到智力培養和專業訓練,從生理健康到心理健康,從科學素質提升到人文素質養成,都具有深層次潛移默化的影響。它構成了大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對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影響。社團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社團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學生自主創建的充滿青春活力的校園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陣地,是大學校園的一道風景線。同大學教育一樣,學生社團具有適應、批判、傳承、選擇、創造文化的功能,可以在學生中薪火相傳。地域文化對作為地方高校校園文化中活躍因素的社團活動發展有促進作用。地方高校如果能高度重視并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資源,把學生喜聞樂見的地域文化作為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素材和切入點,積極主動地開展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肯定能夠增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效性。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也吸引了高校社團的關注,地域文化類社團已經成為高校社團發展的又一方向,豐富了高校社團類型,促進了高校社團的發展。

(一)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促進社團活動多樣化

在社團活動中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素材,改變高校社團活動一直存在的方式單一、內容重復、活動收獲小的局面。

(二)利用地域文化資源,鼓勵社團成員成才

地域文化不但是切實可行的實施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途徑,也是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資源。地方高校社團開展各類活動時可以用地域特色文化及富有人文特色的紀念活動培養社員的人文精神,激勵社團成員努力成才。

(三)高校社團傳承和發展地域文化的實踐方式是多種多樣

篇7

論文關鍵詞:社團 體育社團 高校體育社團

論文摘 要:高校學生體育社團是在特定環境、特定群體中成立的組織,除了具備體育社團參與者的共同意愿和非營利性特征外,社團的流動性、學生群體自我管理、自我發展是其不同于其他社會社團之處。文章從社團、體育社團、高校體育社團的概念出發,介紹了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狀況研究。文章最后,對我國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評價和展望。

引 言

高校體育社團是大學校園中最活躍的學生社團,是高校學生社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組織,對豐富大學生業余文化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高校體育社團是促進高校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較為有效的組織,它將成為大學體育的重要組織管理形式之一,成為大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主要陣地。因此,研究高校體育社團對促進高校課外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梳理高校體育社團的相關文獻亦顯得尤為必要。

1.高校體育社團的相關概念

社團一詞,其英文詞語為“community”,即社會群體。1988年,我國頒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中,首次以法律條例的形式定義了社團,是指公民自愿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有關體育社團的概念,國外學者薩拉蒙從體育社團的性質將體育社團界定為符合五個條件的組織:(1)組織性,有內部規章制度;(2)民間性,組織不是政府的組成部分;(3)非營利性,組織不是為擁有者積累利潤;(4)自治性,自己管理,不受外部的控制;(5)志愿性,組織的成員為自愿參加[1]。在國內,2001年,國家體育總局人事司頒布的《全國性體育社會團體管理暫行辦法》中指出,體育社團是指經各級體育局審批并經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依法核準登記成立,由各級體育局作為業務主管單位的體育協會、學會、研究會、聯誼會等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因此,按照上述觀點,高校體育社團是指高校中具有相同體育興趣愛好、體育需求的學生自愿組成的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非營利性的學生體育組織[2]。從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狀況看,目前高校體育社團在高校體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現在:(1)體育社團迅速發展是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體育社團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領域;(3)體育社團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

2.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現狀研究

2.1 高校體育社團形成的動因

高校體育社團形成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娛樂性和目的性。所謂娛樂性源于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對所具有的競技性追求,而目的性則是社團發起人和社團干部在追求和滿足娛樂感的同時以一種社會實踐方式成立體育社團,其目的在于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自身的組織和管理能力[3]。一般而言,社團會員滿足于娛樂、交往、緩解學習的緊張、健身、美容等目的。可以說,高校體育社團的形成動因研究觀點多集中在娛樂性和目的性兩方面。

2.2 高校體育社團的組織運作特征的研究

關于高校體育社團的組織運作研究的主要內容有社團的運動形式、社團的內容及參與性別等方面。國內有學者指出,體育社團以單項運動形式構成為主,業余訓練常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在社團中,絕大部分是男性社團,只有占調查總數4.0%的幾個女性社團主要以健身操和熱舞為基本運動形式,且存在時間較短[4]。此外,社團幾乎沒有理論和技術的必要指導,運動水平普遍不高,女性社團尤為明顯;組織活動層次不高,對高年級學生不具有吸引力,三四年級退出社團的比例高[5]。

從研究成果來看,目前國內高校體育社團的研究多數集中在高校體育社團存在的狀況調查和論述,而對其組織運作尚缺少深入的研究,缺乏對體育社團組織運作的具體動因分析和詳盡的成員結構分析。伴隨著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社團的組織運作情況對體育社團在高校體育教育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2.3 高校體育社團管理現狀的研究

高校體育社團的管理研究集中于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總體而言,目前高校學生體育社團存在兩種管理模式:一種是學生(體育)社團—學生社團部—學生會—團委,另一種是學生(體育)社團—學生社團聯合會—團委。其中,“社團聯合會”模式更能適應和滿足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6]。國內學者對高校體育社團管理進行較為詳盡研究,將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管理內容分為六個方面:組織管理、干部管理、活動管理、經費管理、獎懲管理和指導教師的管理[7]。同時,針對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他們認為主要存在活動不夠規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科學;社團本身具有的自發性、自主性及目的的多樣性等特點。這也就導致了對社團成員的管理難度加大,經費缺乏保障。

從相關資料來看,我國高校對體育社團的管理大多數沒有納入到體育教學計劃,只是出臺相應的管理文件和章程,沒有相關部門執行具體的管理督導工作。

2.4 高校體育社團指導教師和經費的研究

從相關文獻可以發現,多數研究者對體育社團的指導教師和經費狀況比較關注,他們認為指導教師在體育社團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經費也是制約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主要因素。雖然大部分體育社團都有指導教師,但不少指導教師的作用卻沒能得到體現,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任用機制不規范,缺乏雙向選擇的機制;缺乏激勵機制,沒能得到相應的工作報酬;選用標準不嚴密,影響了工作效果[8]。同時,我國高校體育社團普遍經費不足的原因是學校支持不夠,使社團缺乏基本活動經費;消費意識不強,會費難以保障,影響了社團經費的積累;宣傳策劃不力,缺乏社會影響力,難以得到社會贊助;經費管理不清,不能合理使用有限的經費[8]。當然,指導教師不能很好的指導和社團經費的缺乏并不是所有高校體育社團存在的問題。

有關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的經費來源,從占有的比例來看,依次是:會員會費、學校撥款、企業贊助和企業捐助四種類型。這說明了目前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的社會化程度較高,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展體育活動,這應該是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發展的方向。當然,高校體育社團的經費充足與否與我國地域經濟水平和地域文化差異有關,也表明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時要注意普適性和特殊性,提出切實可行的合理性建議。

3.已有研究的評價與展望

從已有的文獻分析中發現,我國對體育社團和高校體育社團的研究方向集中在概念、功能、分類、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等方面,多以某一地區高校為主。因此,未來有關高校體育社團的研究應重點側重于以下方面:(1)針對學生體育社團在高校校園文化中的積極作用進行研究,提升學生體育社團在高校體育發展規劃的重要性。(2)分區域的進行高校體育社團的研究,針對區域高校的現狀,在充分發揮學生體育社團功能的基礎上,提出適合區域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具體規劃和建議。(3)以往研究針對高校體育社團現狀提出的發展對策僅僅局限于宏觀層面,要加大對高校體育社團運作具體的、分層次的研究,給予具體化的、可操作的社團發展對策。(4)對高校體育社團管理模式的研究僅僅只是剛涉足,可依據管理模式的五個資源著手[9],分析高校體育社團管理的微觀層面數據,從而能夠系統化的給予高校體育社團更好的發展建議。

參考文獻:

[1]薩拉蒙等著,賈西津等譯.全球公民社會——非營利部門視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2]田惠芬.南京市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發展的現狀和對策研究.南京: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黎明.大學生體育社團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2(2):147-148.

[4]李巧靈.河南省高校體育社團管理模式研究.開封:河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8.

[5]楊左、段洪華、唐林、宋躍先.對大學生體育社團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湖北體育科技,2005,24(4):535-537.

[6]賴炳森.論大學生體育社團的扶植.嘉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6,24(6):121-124.

[7]王艷、張建新.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的管理.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6,22(1):17-18

篇8

“美潤教育”是指具有“閎約深美、潤澤東風”文化內涵的教育,其核心要素是“核心素養、文化特質”。“核心素養”是指人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如社會參與(道德品質、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自主發展(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與創新),文化修養(語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技術與信息素養,審美與人文素養);“文化特質”是指東風人具有的特質:深厚的文化底蘊,寬闊的心胸視野,堅定的目標,崇高的理想,大美的境界,博學的審慎篤行,知行合一的精神。

一、基于文化愿景的實踐探索

校園文化布局概括為一個理念、兩項特色、主題。一個理念就是“閎約深美、潤澤東風”;兩項特色就是“快樂英語、科幻空間”;主題就是校園“三大寶”主題系列、新課程理念主題系列、學校管理文化主題系列、虛擬博物館文化主題系列、全員班主任管理主題系列、德育活動主題系列、班級文化主題系列、文化長廊主題系列。讓校園的時空充盈著文化,讓每個角落都是一首“無聲的歌”,讓每個文化符號潤澤師生的心靈。

二、基于課程的實踐探索

“美潤教育”課程的宗旨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核心價值是“立德樹人”。課程是實施教育的重要載體,“美潤教育”特色課程是實施“美潤教育”的課程,是基于學生的“認知-實踐-再認知-再實踐”的校本活動課程。課程體系包括三大模塊:一是基于“美潤教育”主題的班會認知活動,二是基于“美潤教育”主題的團隊體驗活動,三是基于“美潤教育”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三、基于活動的實踐探索

在“美潤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學校形成了“美潤教育”系列活動:美潤德育主題活動、美潤閱讀主題活動、美潤社團主題活動、美潤綜合實踐主題 活動。

1.“美潤德育”主題活動

一是“以美潤德”,培養品德高尚的淳美學生。深入開展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通過主題班會、東風大講堂等形式深入開展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引導學生做文明有禮的謙謙君子。重視儀式教育,重點打造初一年級學生的入學儀式、初二年級學生的入團儀式、初三年級學生的中考誓師儀式,規范學生的行為,鍛煉綜合能力,培養學生成為愛祖國、愛人民,富有道德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重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通過“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向學生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瑰麗多姿,傳承了優秀的民族文化。學生在欣賞美、學習美、展示美的過程中逐漸成為品德高尚的淳美之人。

二是“以美育才”,培養多才多藝的臻美學生。通過開設社團藝術活動、校園藝術節文藝節目評選活動、嶺南文化傳承藝術講座暨學生現場書畫活動、藝術節閉幕式暨迎中考文藝晚會等系列活動,以詩情文韻、墨香書韻、琴音畫韻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評價美、展示美的能力,塑造多才多藝的臻美學生。

三是“以美健體”,培養健康陽光的健美學生。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冬季長跑活動”,豐富大課間活動、體育活動課的形式和內容;通過開設羽毛球、足球、籃球、田徑、舞蹈等社團活動,加強體藝結合,提升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對力量美、技巧美的感受。作為區幸福教育實驗學校,注重開展形式多樣的潤物無聲的心理輔導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在體驗青春美、享受健康美的過程中頤養心靈美,培養身體健康、心理陽光的健美學生。

四是“以美感人”,培養和諧尚美的美潤學生。學校充分發揮校園環境、人文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育人功能。學校在校園環境和人文環境方面的建設,開展校園環境藝術化工程,整個校園環境優美。如小廣場的雕塑《翔》和石雕的動靜結合,寓意東風學子暢漾在知識的海洋里,乘著東風展翅翱翔;掛于教學樓走廊及樓梯壁上的學生書畫錯落有致,課室內的圖書角充滿書香氣色,讓每一位師生美潤心田。學校加強家校聯系、通過家長學校等形式對家長進行美育培訓,家長的率先垂范,對子女的成長起到表率作用。學校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形成美育合力,使學生無論在校內還是在校外始終都浸潤在美的氛圍中和美的環境里,逐漸成為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回報社會的美潤學生。

2. “美潤閱讀”主題活動

一是“美潤閱讀”啟慧怡情。學校致力于打造書香校園,將讀書活動當做常規工作抓好抓牢。近年來,語文科組也致力于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順利完成了區級課題《初中課外閱讀課程化案例研究》和廣東省教育學會小課題《契約學習法在初中課外閱讀中的應用》等課題的研究,多篇的研究論文獲區級、市級獎項,其中《契約學習法在初中課外閱讀中的應用》獲廣東省教育學會小課題研究二等獎。

二是“美潤閱讀”傅采長才。年級班級圍繞“閱讀?悅讀”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與父母共讀一本書”“我讀書,我快樂”等活動,并圍繞“聆聽智者的教誨”的主題指導學生閱讀《弟子規》《論語》等傳統文化經典;語文科組還將課外閱讀課程化,常規化,將名著導讀納入課堂教學,如《名著導讀》《察言觀行識好漢?名著導讀》《閱讀成果展示課》等區級公開課贏得同行一致好評。以經典名著閱讀為主,美文名篇閱讀為輔的美潤閱讀為學生生活增添詩意,為學生生命增添鈣質,使之靈魂更豐盈,精神更強健。

3. “美潤社團”主題活動

一是“美潤引領”,社團活動課程豐富。學校教導處設計異彩紛呈社團活動招募海報,初一初二級全體老師參與社團活動課程開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需要在微信選課平臺上報名。

二是“美潤主導”,社團活動形式多樣。運動場上跑跳投攔,音樂室里吹彈唱舞,學科培養講練研討,綜合實踐親力親為,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充分滿足了學生的活動體驗,學生靈性在活動中迸發。

三是“美潤展示”,社團活動成果豐碩。學校藝術節上體藝類社團精彩呈現,學校羽毛球隊籃球隊在區市各類競賽中捷報頻傳,合唱隊舞蹈隊在區市比賽中均奪桂冠。綜合實踐類社團在省市區綜合實踐活動成果評比、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中均獲佳績。

四是“美潤延伸”,社團活動拓展生活。學校鼓勵社團活動“走出去,引進來”,支持社團活動走向社會,融入生活,如風之聲小記者社團對番禺好人進行走訪調查;創造機會請專家入場,如專家講座粵曲文化、攝影文化、旗袍文化、番禺祠堂文化等,豐富了學生的見識,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4. “美潤綜合實踐”主題活動

篇9

論文摘要: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存在管理體系不完善、社團結構不合理、資源整合不到位、社團監管力度不夠、物質支持能力有限、活動指導水平不高等問題。因此,需要建立健全高校學生社團管理體系,實現高校學生社團日常活動運行的制度化,管理的科學化。

高校學生社團是在共青團組織的領導下,由志同道合的學生自愿組織起來的具有固定名稱和活動范圍的學生群體組織。學生社團組織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參與社團活動已經成為大學生豐富校園生活、發展興趣愛好、擴大求知領域、鍛煉交際能力、豐富內心世界的主要方式。因此,高校學生社團管理的科學化成為了一項亟需解決的課題。

一、當前高校學生社團管理中的問題

當前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比較零散、隨意化,尚未形成一套科學完整的系統與方法。管理工作中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社團管理體系不夠完善。部分學生工作部門對學生社團管理缺乏重視,導致學生社團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方法不科學、管理效果不理想。以三峽大學為例,其現行的管理形式為:由校團委下設社團活動指導中心對社團統一指導,各學院團委具體管理。實際情況是,只有少數學院團委設立專門的社團管理部門,大部分學院團委和社團嚴重脫節,造成社團組織性不強,管理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

2.學生社團結構不夠合理。很多學校忽視對學生社團類型和性質的審核和監控,造成學生社團結構不合理、缺乏規劃性。如三峽大學現有84個注冊學生社團,其中同類、同名的英語類社團就有4個,有3個學院下設演講與辯論協會。這樣就導致同類型人才分散,難以集中力量打造出品牌學生社團。

3.學生社團資源整合不夠到位。高校相關機構在對學生社團進行管理的時候,缺乏對社團資源的有效整合,造成各社團獨立性過強,開展活動內容單調、類型單一,缺乏主動傳播社團文化的意識。社團之間很少交流,社團活動尚未形成規模化效應,影響力有限,很難真正達到豐富校園文化、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4.學校對學生社團工作的監管力度不夠。學校對于學生社團負責人的工作缺少明確的量化考核標準,難以保證學生社團活動的質量;對于學生社團內部財務,學校也缺乏相應的監管和指導,導致學生社團費用管理混亂。

5.學校對學生社團的資源支持不足。高校對學生社團的資助經費非常有限,提供的活動場所、辦公室條件也嚴重不足,很難從根本上滿足許多社團各種活動的需求。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學生社團的發展,影響了學生社團活動的強度和質量。

6.學生社團活動指導水平不高。很多高校對學生社團作用認識不到位,對指導老師的考評獎勵機制不健全,影響了高水平教師參與學生社團工作的積極性。以致很多學生社團的指導老師都是義務兼職,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對學生社團的扶持和指導十分欠缺,使得很多學生社團活動在低水平上徘徊。

二、加強科學化管理,促進學生社團新發展

基于對上述問題的認識,要促進學生社團進一步持續、健康、快速、穩定的發展,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實現學生社團的科學管理。

1.在管理體系上做到“三個一結合”。“三個一”,即一位經驗豐富的指導老師,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一套良好的管理模式。具體的實現方式為:第一,成立學生社團管理委員會,由學校團委分管社團工作的老師、校級社團管理部門主席、各學院團委學生會分管社團工作的負責人、各社團主要負責人組成權責分明的管理團隊。第二,建立“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實行“社團管理委員會——院級社團管理部門——社團”縱向一體化管理。

2.形成日常活動運行的制度化。學校要加強并完善學生社團相關管理規章、條例的制度建設,通過對學生新社團成立審批的把關,實現學校對學生社團規模和類型的有機規劃,調控學生社團結構,杜絕違規招新、私自超額收取會費等問題;通過對學生社團負責人工作的考核制訂量化標準,調動學生社團開展活動的積極性,提高活動成效;通過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實現學生社團活動從策劃、申請、審批、開展、監督、總結到評比皆有章可循,保證社團活動質量;防止操作失范衍生的吃喝風、借社團盈利等不良現象。總之,要通過規章制度,加強對學生社團各項工作的監管力度,規范學生社團的各項行為。

3.實施三種機制,提升社團品味。在學生社團以及學生社團負責人中引進競爭機制、獎勵機制、淘汰機制,實行綜合測評法。由學生社團管理委員會對社團以及負責人的各項工作制訂詳盡的積分細則,每個月對社團以及負責人進行一次綜合測評。首先,根據測評成績,分別進行各類別社團的內部排名及校內總的排名,激發同類別社團及跨類別社團間的競爭,用良性競爭促發展。為了使競爭的效果達到最優,學生社團管理委員會將對測評優秀的社團以及個人進行政策、榮譽、物質上的獎勵,同時激勵其他的社團和個人不斷向優秀的目標奮進。除了獎勵之外,對于每年年終綜合測評總成績末五位的社團,限期進行整改,對再次評估中被評議為確實沒有活動開展能力或者不具備運行條件的社團予以淘汰。通過以上三種機制的綜合實施,進一步促進學生社團縱向發展,增強學生社團存在的意義,提升社團品味。

4.加強學習交流,促進團結協作。針對于目前高校學生社團之間聯系較少、缺乏經驗交流、社團負責人的素質不高等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善:

第一,學生社團管理委員會每學年應組織召開社團述職大會。通過正式嚴肅的形式,讓各社團端正態度,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從中找到改正方向,為后期的發展尋找目標,促進社團之間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第二,學生社團管理委員會每學年組織舉行“社團交流節”。參與對象不應局限為本校社團,還可以聯系其他高校社團,要讓社團負責人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互相交流、分享經驗、討論困難,既可以解決社團發展中的許多實際問題,也可以增進各社團之間的友誼,為后期聯合開展活動打下基礎。

第三,組織開展以豐富全校學生生活為主題的“社團活動月”。在學校統一規劃下,全校社團共同參與,不限形式、不限風格,鼓勵社團聯手,凸顯自身特點,表現自身優勢,使各項活動的開展系統化、優質化、規模化,擴大活動的影響力。 轉貼于

第四,每學年舉辦“社團干部訓練營”。通過理論知識講座、專業訓練、野外拓展、企業參觀、活動實踐、論文分析等形式增強學生社團干部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社團活動精英。

5.改革會費管理模式,打造品牌社團。學校相關部門要意識到學生社團活動的重要性,對于學生社團要從組織上給予重視,政策上給予支持,工作上給予關心,活動上給予指導,資金上給予傾斜,努力為學生社團的發展營造寬松和諧的環境。

首先,學校應該根據情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學生社團的辦公條件和活動條件,添置必要設備和物資,通過組織的力量幫助學生社團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為學生社團工作的有效開展創造有利條件。

其次,在對待指導教師的政策上面,學校一方面要鼓勵熱心學生社團工作的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社團活動,保障學生社團建設的指導性力量;另一方面要在制度上落實教師參加學生社團活動工作的認定與考核。比如學校可以把參與學生社團活動工作的業績列為評選教師教書育人先進的重要依據,或者把這項工作直接計入教師工作量,以調動教師參與學生社團工作的熱情。

再次,學生社團活動的經費主要來源于學校發放經費、會員費、社會企業贊助。會員費的數量十分有限,社會企業贊助存在不確定性或者大部分為禮品贊助,學校投入的社團活動經費又很少。針對此種情況,可以引入會費宏觀調控機制。即學生社團管理委員對部分會費進行統一收取和管理,并加大經費的投放力度,這樣有利于經費的合理利用,幫助學生社團開展大型活動,打造品牌社團。

總之,高校學生社團的科學管理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學生社團才能夠持續、健康地發展,高校校園文化才能蓬勃發展,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慶.高校學生社團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蘇州工職院,2006,(7).

[2]牛俊紅.淺談高校社團建設[J].華北工學院學報,2003,(4).

[3]劉崗.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0,(3).

[4]周郭軍.淺析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與建設[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7,(3).

篇10

(一)團支部在本社團中的職能和定位

團支部是共青團工作和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團的最基層的一級單位,它同廣大團員青年有著最直接、最廣泛的的聯系。在各種團體、基層單位團員在三個人以上的都要設立團支部。

團支部的工作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1)加強對團員和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

(2)動員和組織團員和青年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作用;

(3)關心青年利益,密切聯系青年群眾;

(4)加強對團員的教育和管理,做好團支部的經常性工作。

1.團支部在本社團中的定位:

思想政治宣傳教育為主,組織宣傳社團文化,承擔社團文化建設主導任務,承擔社團對外宣傳任務,以活潑向上樂觀的態度引導社團發展方向。嚴謹不失活潑,求實不失進取,繼承不失創新。

2.團支部在本社團中的職能:

(1)組織社團成員學習最新的時政,學習黨和國家的政府最新的精神,保證社團各項工作始終圍繞依靠各項政策進行;

(2)動員和組織團員青年積極參加社團的各項活動,關注國內國際金融發展動態,“學金融知識,做金融專才”。

(3)及時做好活動總結感想以及各種稿件,以平面媒體或者社團網站向外界宣傳我社團的精神面貌以及社團文化建設成果;

(4)配合其他各部門進行社團管理工作;

(5)做好與校內外媒體溝通交流工作,積極引導校內外媒體關注支持社團的工作,宣傳報道社團開展的活動,提高社團在校內外的影響力。

(二)社團制度和組織建設狀況

金融部落團支部是一個班子、有制度的團支部。

(1)下設支部書記、宣傳委員、組織委員各一名,成立支委會。

(2)按期換屆,與每年社團換屆選舉一起,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如有序私舞弊行為,一經查實,一律嚴肅處理。

(3)實行“三會兩制一課”制度。“三會”,支部團員大會、支委會、團小組會。支部團員大會于每學期開始舉行。支委會和團小組會每月舉行一次。“兩制”團員教育評價制度、團員年度團籍注冊制度。“一課”,團課制度,每學期舉行一次。

(4)實行量化考核。20xx年9月25日經金融部落執行機構會議通過《金融部落干部干事考核辦法》。該辦法適用對象為金融部落內所有負責人與干事,具體考核指標作為其社團工作情況的重要評定參考。具體見附件(一)。

二、團支部工作計劃

(一)年度團支部活動計劃

以“思想引導,服務青年”為原則,圍繞“時事政策教育,黨團知識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重大紀念活動,各類思想性校園文化活動”開展一系列活動。

具體活動計劃如下:

1)10月:召開支部團員大會;參觀貨幣陳列館;舉行一次圍繞建國60年的團組織生活。

2)11月:團課——團的基本知識;點鈔技能培訓;秋游。

3)12月:素質拓展訓練;團組織生活“學習·考試”;金融類知識座談。

4)1月:學期總結大會。

5)2月:召開新學期支部大會;參觀證卷模擬投資實驗室;股市類講座。

6)3月:3.15維權——進入社區進行服務;女生節活動——如何投資自己。

7)4月:團課——黨的基本知識;金融半月談;春游。

8)5月:5.

[這篇文章來自收集與整理,感謝原作者]12兩周年紀念活動;保險類知識講座;金融半月談。

9)6月:學期總結大會;部落晚會;暑期社會實踐準備。

(二)社團會員管理、溝通與培養

1)招新完成后,及時舉行全體大會,并進行半個月的素質拓展活動,讓社團負責人與會員之間、會員與會員之間及時的溝通聯系,以增強對社團的感情。

2)每次舉行活動之前都會在社團QQ群和各宿舍樓下寫通知,同時通過短信或電話的方式通知到個人,確保通知到位。

3)每個月的團組織生活要求每一個社員必須參加,并做好考勤,不參加達3次以上或因故不能參加的達5次以上算作自動退社。

4)每個月舉行金融半月談,帶動社員們關注國際國內金融態勢,培養對金融的敏銳感。

5)我們會邀請金融方面的專家進行講座,并邀請老師進行專業方面及論文寫作培訓。

6)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我們將進行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如點鈔技能大賽、金融辯論賽、十大高校調查、三下鄉等。

(三)社團文化宣傳與傳承

由于本社團是一個理論性社團,所以我們秉承“厚德博學,經世濟民”的校訓,發揚“忍辱負重,堅忍不拔,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校園精神,遵循“理論學習與勞動實踐相結合”的成長理念,在社會實踐的廣闊天地里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在實踐中感受知識的力量,在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體現知識分子的責任,以及本社團宗旨“學金融知識,做金融專才”,我們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將舉辦一些社會實踐活動。

1)參觀貨幣陳列館和證卷模擬投資實驗室

2)金融半月談

3)人民幣、珠寶、玉等真偽鑒別

4)專業知識講座(金融類、股市類、保險類等)

5)周邊地區金融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