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百工程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9 15:58: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雙百工程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02-0147-02
高校教育的普及化大大提高了國民素質,也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可用人才。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只有極少部分人可以走進大學校園,他們被人們稱作“天之驕子”、“佼佼者”,因此,當時的高等教育也被稱為精英教育。而大眾教育是相對于從前的精英教育而言。近年來,我國大學急劇擴招,“象牙塔”里容納了太多的受教育群體,校園之大,“驕子”之多,成就了所謂的大眾教育。高等教育大眾化無疑造就更多的高等教育機會,極大促進了高等教育的公平,也是實現提高全面素質的一條有效途徑。但是,當前我國還沒有足夠的實力使所有在校生都培養成為精英,更有甚者,可能會把精英者教育成平庸者,更有甚者,埋沒甚至毀掉人才。因此,如何推進高等教育的普及性和公平性,在大眾化前提下發展一定的精英教育,達到兩者協調發展,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
廣東海洋大學實施“雙百工程”,是在普適教育的基礎上的精英教育嘗試和改革,能夠節約教育資源和教育成本;同時,在師資中選拔“雙百導師”,也激發了專業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有利于培養不同層次、不同興趣和不同潛力的畢業生,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緩解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的矛盾,形成良性循環。本文基于雙百導師的實踐經驗,因材施教、培養努力、理論結合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旨在對創新大學教育、培養“三能”人才提供更多借鑒。
一、“三能”人才
肩負海洋使命,培養“三能”人才――“三能”特色人才的培養一直是廣東海洋大學鮮明的特色。學校以專業特點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的“能安心、能吃苦、能創業”的應用型高級人才為目標,圍繞學生成才的需求,注重分類指導,構建起三個層次的培養模式。基于此目的,“雙百工程”的實踐是一個有益的探索。
二、“雙百工程”簡介
(一)雙百班
學校從新生入學,即選拔部分優秀學生進入“雙百工程”創新實驗班學習。雙百班學生的選拔條件及程序如表1所示。同時選拔校內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進行教學,實行靈活、獨特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按照學科大類實施通識教育與學科基礎教育的前提下,分學術和管理兩個方向進行分類培養。
表1雙百班學生選拔的條件
■
(二)多元化課程體系改革及素質拓展
雙百班與普通班的課程設計是不一樣的,雙百課程重在對學生進行強化教學,開設小班化教學,班級人數不超過20人;而普通班,兩個班級同在一個教室上課,由于學生眾多,課堂時間有限,教師難以有充足的時間與學生進行學術交流。在課外領域,學校為雙百班額外開設一些相關專業課程和課外講壇,如科技創新與論文寫作、人才管理與培養、青年健康教育、軍事理論等等,一方面,加強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使他們對所學專業領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另一方面,在課外領域上為雙百學生開辟了新的視野;雙百學生有每年一次外出實踐的機會,由學校來支付活動經費,可以增強雙百班同學間的友誼,加強學科間的交流,深刻理解團隊合作意識,落實創新試驗班的素質拓展內容。
三、 雙百學生導師的實踐探索
(一)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每位雙百學生均有自己的導師,無論在課程安排、專業學習還是在課外生活上面,導師會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系,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在學生遇到學業或擇業問題時,及時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以免步入誤區。
(二)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雙百學生的高等教育著眼于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注重學生素質、修養的提高,而不是過分關注考公務員、考研、考證的人數和比例,更不是以學生就業率的高低作為衡量學校、老師工作成績的唯一指標。對學術興趣濃厚的學生,要給予他參與科研的更多機會;對管理有特長的學生,給予他更多團隊協作的機會。“雙百工程”重視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認為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
(三) 理論結合實際,淡化分數觀念
以應用型學科見長的理工科專業,定期安排企業領導或優秀校友專題講座,為學生接觸社會知識,豐富產業前沿的學習內容。在每年一度的獎學金評選中,一方面看學生的學習成績,另一方面還要考察學生的課外活動內容以及創業實踐活動等,因為在對學生學業的評價上,需要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和創新。
(四)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產業的機會
就業力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要滿足知識經濟、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同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難題,高校應當努力培養與企業接軌的人才,積極幫助大學生增強與企業接軌的就業競爭力。對于大學生而言,就業力不僅是求職就業能力,更是其長期的職業發展能力,具體而言,包括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專業能力、表達能力、社會能力、應聘能力等,還包括心理素質、敬業精神、合作能力和健康心理等諸多素養。
四、基于雙百學生導師實踐中的啟發
(一)以人為本的兩個方面――學生與教師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堅持注重發揮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原則,是我們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立足點。人才培養模式要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避免抑制學生個性發展,要盡可能為學生創造一個能充分展示其個性和發揮其特長的環境和條件。不僅要重視專業知識,還要使雙百學生學習第二課堂知識。實施學分制,但要給學生以更多的學習自由;舉辦學生學術論壇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建設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教師中建立競爭激勵機制,激發人才內在活力。建立獎勵制度,可以實行校內特殊崗位津貼,打破平均主義和“大鍋飯”。
(二) 教育教學的創新
學校把教育教學創新作為發展的動力、治校之道和提高辦學水平的靈魂,鼓勵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切創新。根據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新要求,以思想觀念更新為先導,以教學研究為基礎,促進教學改革,推進“三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評價體系創新、實習教學創新、教書育人創新、學生學習創新和教學管理制度創新等。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各種教學改革,豐富第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專業興趣,使真正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三能人才”,逐漸在大眾教育環境下創造更多精英人才。
五、 “雙百工程”目前的不足及仍需努力的方向
由于“雙百工程”實施時間較短,一些教學計劃還未完全落實到位,教學體系還未形成一定的特色。應該繼續整合優化我校雙百高等教育的結構;以及確立高等教育與社會發展一體化的發展戰略,同時要建設好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導師隊伍。因此加強高??萍紕撔履芰F隊建設與造就培養大批創新型人才緊密相連,已經成為支撐和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六、結語
“雙百工程”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大眾教育帶來的弊端,深入改革,變平庸為創新,明確目標,激發競爭力。但歸根結底還沒脫離傳統教育的路線,我們理應著手探索新的大學教育,切實做到雙百班及“三能”人才的培育。最終應該用長遠的目光來審視中國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所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協助學校規劃機制,提高大眾教育下的人才素質,推進高等教育的普及性和公平性,對“三能”人才培養的探索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張崴.大學創新實驗班培養模式研究――以大連理工大學為例[D].大連理工大學,2008.
[2]劉任任.文中華“大眾化”高等教育下的“精英教育”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0,(24).
[3]張光亞,安立龍,范伶俐.“三能”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9,(3).
[4]阮顯政.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應著眼于未來[J].赤峰學院學報,2012,(20).
篇2
[論文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 戰略規劃 整合
一、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系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認為:企業僅具有一種而且只有一種社會責任一一在法律規章制度許可的范圍內,利用它的資源從事旨在于增加它的利潤的活動。然而,隨著全球消費者權益保護環境保護以及雇員利益保護主義運動的發展.這種理論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取而代之的是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SociaIResponsibiIity.簡稱CSR)理論”等新的理論體系?,F在,企業的社會責任概念已經被廣泛接受.但在國際社會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歐盟則把CSR定義為.公司在利用各種資源的基礎上.把社會和環境密切整合到它們的經營運作以及與其利益相關者的互動中。世界經濟論壇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標準.主要包括遵守法律、法規以及國際標準.高標準地履行道德準則和商業原則。二是對人的責任.主要包括員工安全計劃.就業機會均等,反對歧視薪酬公平等。三是對環境的責任.主要包括保護環境.使用清潔能源,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四是對社會發展的廣義貢獻.主要指對社會和經濟福利的貢獻比如傳播國際標準向貧困社區提供要素產品和服務.進行公益投資,慈善捐贈或者社區服務等。SA8000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主要內容涉及:童工,強迫性勞動健康與安全、結社自由和集體談判權歧視懲戒性描施勞動時問工資和管理體系等。它從勞動保障人權保障和管理系統三個方面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出了一系列最低要求.雇員利益是其最主要的內容。雖然.許多重要的國際組織對CSR的定義表述不一.但都強調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對消費者對社區和環境的社會責任,包括遵守商業道德、保護勞動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護環境、支持慈善事業保護弱勢群體等等。
從企業社會責任的性質來看.可分為社會義務和社會責任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企業必須要履行的.第二層次是社會期望或企業自愿履行的。從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來看.在第一層次,包括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在第二層次.包括道德責任和慈善責任。
我們通常所談到的企業社會責任是第二個層次.也就是企業經營的道德責任和慈善責任.也是本文所探討的內容。不過.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許多道德責任也逐漸以法律、規定的形式被確定下來.成為企業必須履行的義務。
二、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現狀及其對企業的重要意義
雖然.企業是否應當承擔社會責任.應當承擔多大的社會責任等問題.在理論上還存在爭議.但在實踐中.越來越多的公司已開始重視并管理自身的社會責任.并且把這種非市場活動的戰略與市場戰略整合起來。在國內企業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越來越多.企業參與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如,中國平安的”中國平安雙百工程”公益活動、”中華骨髓庫”捐贈等.蒙牛乳業的”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一一蒙牛為全國500所小學免費送奶大型公益行動,聯想集團的聯想進取班活動等等。通過參與公益、慈善活動.企業的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管理大多處于自發狀態.并且缺乏長期的戰略和有效的管理??鐕臼瞧髽I社會責任管理的急先鋒,耐克沃爾瑪等著名跨國公司都定期向社會公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企業在環境與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并且推行社會責任相關方面的認證體系.對供應鏈企業進行認證:默克公司甚至還投巨資開發一些根本不能賺錢的產品.來治療一種足以把人折磨瘋的病痛。實踐經驗表明.企業對社會責任活動的良好規劃和管理可以讓企業得到一系列實際利益主要包括包括:企業形象和影響力提升7品牌定位進一步鞏固7銷售額和市場份額增長7吸引、保留和激勵員工的能力提高7企業運營成本降低7對投資者和財務分析師的吸引力增大等等。
三、企業社會責任營銷戰略構建步驟
1.選擇社會責任營銷的主題。企業在進行社會責任營銷戰略規劃.首先要要選擇相應的主題.以保證企業的活動能夠旗幟鮮明.贏得公眾的注意和認可。在選擇主題時.通常遵循以下原則:只選擇支持少數的社會主題(把資源投入鎖定在少數領域.如麥當勞專注兒童,雅芳專注女性健康):選擇當地社區關心的主題:選擇與企業的使命價值觀、產品和服務能協同配合的主題選擇有能力支持經營目標的主題;選擇關鍵群體(員工、顧客、投資者、公眾)關心的主題;選擇能得到長期支持的主題。
2.選擇該主題框架下的活動。營銷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可以概括為六類:公益事業宣傳活動公益事業關聯營銷企業的社會營銷、企業的慈善活動、社區志愿者活動和對社會負責的商業實踐。
篇3
關鍵詞: 農業院校青年教師 專業課程 教學質量 提高途徑
青年教師是指35歲以下的教師。目前隨著農業院校的進人級別不斷提高,35歲以下的專任教師多數擁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并在所屬專業領域有一定的建樹。專業課程是某一專業必須學習掌握的課程,是保證培養專門人才的根本,和專業有著緊密關系。農業院校的專業課程實踐性強,應用性強,學時數在30―60學時不等,主要以講授式的教學方法為主。實施的形式也是以講解教學方法、講讀教學方法、實踐指導為主,輔以討論教學方法。利用有限的學時、可選的教學方法,如何將一門課講授清楚、講好對于青年教師來說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也是一個有待攻破的難關。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提煉出青年教師提高授課水平的幾點建議。
一、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
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中在“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一欄中,將“必修課應用多媒體授課的比例”和“自行研制開發的多媒體課件”數目作為評估指標之一。對多媒體授課的解釋為“指利用多媒體教學授課”,多媒體技術的解釋為“利用計算機綜合處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動畫等信息的技術”?,F代教學技術在高等院校的推廣使用,使得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變得尤為重要,農科類的專業課程可以直接利用的多媒體課件數量有限,多數是由教師自行制作。對于青年教師來講,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過程無疑是備課的一部分,花費的時間較多。多媒體教學課件比賽中常用的制作軟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 CAI flash powerpoint,courseware等,每個軟件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需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具體的教學方式,靈活采用一種軟件,或多種軟件并用,制作滿足授課需要、具有交互方式和導航功能的多媒體課件系統。
配套教材應選擇與教學大綱吻合的最新版教材,在制作中,留有余地,為以后陸續增加的行業動態留有空間。備課過程中盡可能參閱國內外同行的網絡資源和教學內容,以便在多媒體課件中吸收更多高質量的圖片和影音素材。影音動畫素材的使用在實際教學中效果要明顯好于靜態教學素材,在自行制作影音素材的同時,可以考慮利用相關的國內外網站中現有資源豐富授課內容。另外,青年教師還應關注學術會議、學科間的交流,多種途徑獲取本學科的前沿信息,及時添加課程教學的新素材。
二、教學相長
專業課程的講授是有一定難度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觀摩優秀教師的授課可以在短期內積累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課堂掌控技巧,有助于青年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另外,可以邀請優秀教師參與說課[1],通過交流來完善自己的授課技巧,建立快速順達的專業知識轉換途徑。
現在多數高校實行了“青年教師導師制”,要求導師指導青年教師的科研工作,并對青年教師的教學進行監督指導。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通過“從做中學”、“從看中學”,不斷吸收和掌握導師的經驗,獲得“緘默知識”,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2]。
三、科研、實踐與教學相互促進
高等農業院?;緦儆诮虒W科研型大學,多數青年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參加了部分科學研究??蒲锌梢宰鳛榻虒W的“源泉”和“翅膀”,可以促進青年教師獲取新知識,豐富教學內容,也會促進教師能力的提高[3]??蒲幸龑嗄杲處煴M快地深入并了解實踐,把適合教學的最新實踐成果納入課程教學內容,避免教學內容陳舊、枯燥乏味等弊端,發揮科研源泉的動力,逐步提高講授水平。所以要保持較高的教學水平就必須重視科研能力的培養。
目前,國家和省級科研機構,對青年教師的科研課題申報方面有很多優惠政策,青年自科基金、博士點新教師基金等基金項目,都是針對年輕教師設立,通過積極申報和參與課題,獲取新的研究實踐成果,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和提升創新能力。
熟悉所從事專業的研究領域,并具有較好的科學能力的青年教師,會將近期的本學科國內外研究動態帶入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新穎、生動。青年教師還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學科發展現狀,充分發揮自身思維敏捷、觀念新等優勢,積極探索和開展專業課程教學改革。
在農業院校專業課程的授課過程中,除了將該課程講授清楚外,還應注重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青年教師應虛心地學習并借鑒優秀教師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既保證專業課程的理論性,又要突出其實踐性。實踐性教學是農業院校培養專業人才的中心環節,青年教師應尤其重視實踐教學,盡快克服青年教師缺乏實踐教學經驗、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等問題,利用多媒體技術記錄導師或其他優秀教師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內容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多媒體記錄教學資源既可納入課程教學資源,又可作為提高青年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指導性培訓資源。
青年教師參與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也是深入社會實踐的途徑之一。青年教師利用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可以服務于校外實習基地,而校外實習基地又為青年教師提供了學習、鍛煉的機會,通過將生產實踐經驗納入課程教學內容,使專業課程補充生產實踐的內容,學生會獲得真正意義的實踐知識,更快地適應社會,實現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有效統一。
四、深入社會服務
青年教師應積極參加科技服務方面的社會活動,實現課程體系與社會需求對接。社會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生多方位、多層次變化,專業課程體系也應科學合理地調整,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以響應社會需求。青年教師通過參加“雙百工程”建設、校企合作、農村科技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等社會實踐活動,了解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從而相應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體系。目前有些農業院校已經將青年教師社會服務的經歷列入業務培養方案和考核項目。
五、參與評比活動,適時梳理自己
高?,F行的青年教師教學比賽方式多樣,如講課、教案比賽、四項全能(講課、教改論文、課件、演講)比賽,具有考核范圍全面、評價標準嚴格等特點。在比賽中,教學方法、板書、語言表達、語速等都通過量化的形式進行評分,參賽者可以聽取教學經驗豐富教師的點撥,接受集中、客觀、公正的評價;通過觀摩其他參賽者的教學,可以使青年教師獲得教學情感和語言因素的學習機會,尋找教學基本功、方法和技巧的差距和優勢,相互學習、相互交流。通過積極參加教學比賽活動,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創造條件。青年教師可以利用此機會,集中沉淀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總結自己的經驗,使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有效的調動[4]。
總之,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中最為活躍和最具發展潛力的群體,青年教師教學水平關系到農業院校的教學質量,是農業院校發展的關鍵。在導師、優秀教師前輩的指導和自身刻苦鉆研提高的基礎上,青年教師在豐富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的同時,還可以依托自身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等特點,開展新教學資源的開發,開創課堂師生雙邊互動的新方式,探索新的教學內容和手段,大膽嘗試,尋求并逐步建立屬于自己的教學藝術。
參考文獻:
[1]崔學文.談如何有效開展“說課”活動[J].文教資料,2006,(23):25.
[2]閆文軍.對高校青年教師導師制的探討[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09,(12):28-29.
[3]高宏.試論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之養成[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2):66-67.
[4]廖志文,李小坤.目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過程中常見問題與解決途徑[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0(2):107-108.
篇4
關鍵詞:研討式教學;哲學;高校
中D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03-0004-03
研討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師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為基本形式,強調師生之間的主體間性,突出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法在大學教學實踐中早已得到運用,但在大學哲學教學中卻較少運用或沒有受到重視。我國大學的哲學教學主要運用講解、講授的方法而忽視研討的運用,哲學教學變成了教師單方面的真理獨白和哲學宣講,從而偏離了教學的根本目的,致使哲學教學呈現機械化、知識化的線性傾向,未能顯現哲學的終極意義和實現哲學的真正使命。大學哲學教學忽視研討式教學法的根本原因在于哲學教學思想上的普遍困惑,即哲學研討式教學如何可能?本文試圖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即研討式教學的哲學意蘊和研討式教學法在“哲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來回答這一根本問題。
一、研討式教學的哲學意蘊
研討式教學創導學術自由,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意在通過師生雙方對真實問題的共同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梢姡杏懯浇虒W是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完全相對的教學方式,它不僅注重師生雙方的互動性,更是突出強調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研討式教學具有如下深刻的哲學意蘊。
第一,研討式教學促進了個體自由的實現。自由是人的終極價值目標,是人存在的基本特點。教育以個體的自由發展、自我實現為宗旨。研討式教學提倡學生個體的自由選擇,以此保證人的個性發展。它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自主選擇的意識,讓學生在進程中能動、自覺地進行判斷、自由決策和評價”[1];能夠在較大程度上使學生突破固定模式的約束,激發自我學習的熱情,從而實現學生在對哲學之“真、善、美”進行追問的學習實踐中的最大自由。
第二,研討式教學凸顯了哲學的主體間性思想。主體間性是指“主體間即‘主體―主體’關系中內在的性質”,“實際上是一種交互主體性”[2],即在交往過程中兩個或多個主體之間的相互理解和達成共識的性質。研討式教學是一種主體間性活動過程,它呈現出師生之間的雙向或多向交往特征。研討式教學實踐以主體間的交往為前提,創造了主體間的共在關系。研討式教學的主體是共在交往的“多主體”,而師生主體的交往構成了研討式教學實踐的前提和形式。
第三,研討式教學反映了哲學的批判性與創造性特征。批判性和創造性是哲學的重要特征。哲學是一種批判性的活動。哲學的批判性就在于哲學從不滿足于對現實的描述和解釋,而是必然包含對現實的質疑、反思和解構,以及對應然的構建,包含批判性的內容。哲學另一鮮明特質在于其內在固有的創造性。哲學的創造性表現為抽象的哲學概念的創造,刨根問底的哲學方法的獨創,以及實踐的生活世界的創造。研討式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是一個學生“自我選擇、自我決策,親身經歷社會實踐,并不斷質疑、審視和批判的過程”。它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實踐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學習實踐活動,從而塑造品格,體現自我價值,實現人的創造性本質。
二、研討式教學在“哲學”中的應用
研討式教學過程離不開研究和討論,而作為一門價值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哲學恰恰注重問題的研究和探討。因此,“哲學”課程教學離不開研討。廣東海洋大學自2010年始設置了創新實驗班,實行“小班化”教學,這為研討式教學的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筆者有幸承擔了人文創新實驗班“哲學”課程的教學任務,并堅持在“哲學”課程教學中開展了研討式教學的應用探索,具體實踐步驟如下。
(一)選取研討主題
研討題目的選擇是研討式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所授課程體系范圍內,題目可以由教師給出,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擬定。一般來說,研討主題的選定應遵循以下原則:1.探究性。所選主題應難易適度,并具有一定的探究余地,能夠為學生提供思考與討論的空間。2.開放性。所選主題的內容是開放的,其結論可以是非確定性的。3.綜合性。主題的選定應注意強調學科和專業的交叉與融合。
針對人文創新實驗班面向大一新生以及整合各人文專業的特點和現狀,在“哲學”研討式教學實踐中,筆者指導學生確立了若干與學生自身密切相關的理論和現實相結合的研討主題,如:“我是誰”“我從哪里來”“人生有什么意義”“什么是人性”“理想與現實”“愛情與婚姻”等等。這些開放性的哲學主題極具探究性,貼近學生實際,能夠激發學生對人生的反思,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應然關系的思考。
(二)設計研討內容
筆者根據實際情況將班級分成8個左右的小組,每小組2―3人。各小組圍繞著人生、自然、社會、精神等領域的根本的、重大的哲學問題,確定研討主題,小組共同設計研討內容。小組學生圍繞選定的主題,廣泛閱讀書籍,查找文獻,收集信息。在此過程中,筆者會適時給予指導,給學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參考資料,介紹一些查找文獻的基本途徑,并鼓勵學生盡量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展研究。具體任務為:搜集材料、撰寫主題報告、制作PPT、確定主題報告人(1―2人)。研討內容的設計需要較長時間,故需提前兩周以上將任務分配至各小組,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在此過程中,筆者與學生保持溝通,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及時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
研討內容的設計是一個小組學生通過合作性探究來創造意義的過程,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與精神。在主題設計過程中,小組中不同成員可以有對同一問題的相同或不同的理解,但都應當認真對待其他成員對某一問題所表達的不同觀點和做出的不同解釋。每個人的意見都是應當被聽取的、有效的,所有成員都要允許自由發言和不同意見,要尊重少數人的觀點。
(三)小組主題報告
在選定研討主題、設計研討內容的基礎上,一堂課安排1個小組進行主題報告,匯報時間控制在20分鐘。每小組選派1―2名代表發言,他們闡述本小組論題的主要觀點,小組其他成員對報告做出補充、完善或評議。
為了使學生明確如何進行主題報告,在課程教學之初,筆者會做一次必要和適當的報告示范。即以一個主題作為案例介紹自己分析問題和形成觀點的過程,如何分析爭議性問題,如何提出假設性或猜想性問題等。同時,還會向W生提出一些主題報告的具體要求,比如: 報告人要簡要介紹本小組的基本情況、成員分工、主題設計的過程等;報告發言必須有明確的觀點,而且要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據;PPT制作要清晰明了,形式多樣,反映主題的基本觀點;主題報告要列出參考文獻;小組所有成員都要參與到主題報告中來;等等。
(四)課堂交流討論
小組在主題匯報后,接受全班其他學生的提問與質疑,由此而展開課堂交流討論,時間控制在20分鐘。課堂交流討論通常采用兩種形式:一是質詢式討論,二是辯論式交流。質詢式討論是指小組之外的學生,就該小組的主題報告提出質疑或詢問并要求小組成員答復的討論活動。辯論式交流是指圍繞小組主題報告,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的對立,全班學生對各自支持的觀點進行辯護,并對對立觀點展開反駁的交流活動。在辯論式交流過程中,學生自然形成針鋒相對的兩大陣營,兩大陣營圍繞主題報告展開辯論,教師加以適當引導,最終達到教學目的。通過討論和辯論,學生們對研討的主題和內容有了更為全面、客觀和理性的理解與把握。以“人性是什么”的主題為例,通過課堂討論和辯論,在對“人性是永恒不變的還是不斷變化的”“人性是平等的還是差異的”“人性是否具有道德屬性”等問題的追問、討論和辯論中,不斷深化對人性主題的認識,共同確認追問人性的哲學意義,這就是一次反思哲學的課堂實踐活動。
為了使課堂交流討論順利而有效地開展,筆者會充分做好準備以應對課堂討論交流時可能出現的復雜情況,如及時化解討論或辯論時可能出現的冷場,為課堂討論交流把握方向,并根據現場情況,靈活機動,見機行事。在課堂討論時,會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發言,并適時地給予鼓勵與點評。同時還要求學生在討論和為自己觀點進行辯護時,要做到就事論理,據理力爭,以理服人;在質疑和反駁對方觀點時,要有理有節,具有邏輯思辨力量。小組成員要詳細記錄課堂交流討論的情況,充分吸收交流討論的思想內容,最終形成小組主題研討論文。
(五)教師點評總結
課堂討論交流結束后,筆者會對整個研討課做出點評和總結。首先是對小組主題報告和課堂討論交流中學生們的表現進行點評,時間控制在5分鐘。點評內容包括小組主題報告的內容、小組PPT的制作情況、小組分工協作情況、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學生參與討論交流的表現等情況,從形式到內容、從課外準備到課堂表現、從演講者到參與者,做出全面評價。充分肯定學生們良好的表現,及時指出不足或不當之處,并進行補充、引導和完善。其次是對小組學生主題研討成績做出評定。學生研討成績評定的依據包括主題報告的撰寫質量、PPT制作質量、小組合作情況、演講情況、組織和參與討論交流情況等。成績評定以民主方式進行,由授課教師和6名學生代表組成的7人成績評定小組現場給主題研討小組成員評定成績,盡量確保評成績評定客觀、公正、有信服力,避免了教師單方面進行成績評定而可能出現的主觀武斷,保證了學生持續參與研討的積極性。最后是做主題研討式教學的總結。小組主題研討結束后,筆者要求小組學生根據切身體會寫出個人學習報告,總結自己在主題研討中的收獲、存在的問題以及對主題研討式教學的意見和建議,筆者再匯總小組成員的個人總結,撰寫出針對該小組的主題研討教學的總結報告,經過不斷積累,逐步完善基于“哲學”課堂的研討式教學模式。
三、“哲學”研討式教學的實施成效
筆者在“雙百工程”人文創新實驗班“哲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堅持運用研討式教學法,已進行了6年的嘗試探索和改進完善。從實施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對“哲學”研討式教學效果的評價整體上要遠高于一般常規教學方法的評價,“哲學”課程學生評教均為優秀,評教得分最高達97分,研討式教學法深受學生歡迎。6年來,研討式教學法在“哲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哲學”研討式教學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哲學問題沒有現成答案,學生必須獨立思考與探索。哲學研討任務的完成需要學生獨立閱讀文本和查找材料,認真準備課堂發言,廣泛參與課堂討論,自由發表個人見解,獨立完成學習報告。在查閱中發現問題,在批判中反思問題,在辯論中明晰問題。通過“哲學”研討式教學的訓練,學生普遍感到自己的知識面得以顯著拓展,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學習熱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獨立思考的能力得以顯著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得以明顯提升。
第二,“哲學”研討式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研究意識。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是“哲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罢軐W”研討式教學培養了學生主動和獨立學習、團結合作研究的能力,這無疑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研究意識。經過“哲學”研討式教學的訓練,學生逐漸開始調整學習方式、轉變學習理念,初步明確如何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初步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在“哲學”研討式教學活動中,筆者會為學生講授選擇研討主題的程序和技巧、文獻檢索和利用的方法和途徑、研討方法的設計和報告撰寫的模式等內容,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部分學生也較早嘗試并開始了創造性的研究工作。在近兩屆人文創新實驗班學生中,大多數學生主持或參與過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項目等課題的研究,或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等競賽活動并獲得省級或校級獎勵。
第三,“哲學”研討式教學提升了學生的人格修養和精神境界。提升學生的人格修養和精神境界是哲學教育的重要使命,“哲學”研討式教學充分踐行了這一使命?!罢軐W”研討式教學的主要方式是學生分小組完成主題研討,小組成員共同參與、協作完成主題研討,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在哲學課堂上,教師、學生都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地研討和交流,每個人都有自由表達的機會,每個學生都要求認真傾聽和大膽發言。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克服了對傳統灌輸式教學的逆反心理,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和相互之間的理解和溝通,形成了融洽與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培育了學生的平等自由觀念和探索真理的信念,增加了學生對復雜問題的關心和容忍度,培養了學生專心而有禮貌地傾聽的習慣以及尊重、包容和理解他人的品質,涵養了學生的人格,提升了學生的精神境界。
總之,“哲學”研討式教學法的運用產生了積極的效果,明顯提高了哲學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體現了研討式教學的哲學意蘊,真正做到了以哲學的方式教授哲學。實踐證明,“哲學”研討式教學法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絕大多數學生都認同在哲學學習過程中引入研討式教學法,都感到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和提升。然而,仍有部分學生表示難以很快地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大膽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還存在較大難度,也不太愿意花費很多的時間去進行深入研討??梢姡罢軐W”研討式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些需要深入探討和解決的問題,如:如何盡快使大一新生完成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學習模式的轉變,如何將研討式教學法運用到大班教學實踐中,如何找到一種科學合理的研討式教學的評價方法,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是進一步完善研討式教學法、提升研討式教學的應用性和實效性的關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