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護理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15:39: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五官科護理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五官科護理學論文

篇1

【關鍵詞】五官科護理學 文獻檢索

隨著現代五官科護理學朝著融多學科知識、專業技術與人文關懷為一體的趨勢發生著變化,護士已經意識到獲取文獻信息的重要性。獲取最新的護理文獻是更新知識、科研創新和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護理工作者能如何有效、充分、及時地開發利用各方面的護理文獻相關信息資源是現在醫院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了幫助五官科護理工作者利用信息技術快速獲取相關信息、知識和情報,筆者在實際工作中嘗試著根據五官科護理學信息既集中又分散的特點,搜集常用的檢索系統和搜索引擎,歸納、整理其檢索方法及檢索途徑,從多渠道、多層次角度介紹獲取五官科護理學信息的渠道及其檢索技能。

1 五官科護理學信息常用的檢索方法

在海量的五官科護理信息資源中,通常采用的檢索方法有手工檢索、光盤檢索和網絡檢索。

1.1手工檢索

是最基本的檢索方法,也是目前紙質文獻的常用檢索方法。常用的檢索工具和方式有:(1)《中華醫院管理雜志》,以文摘、題錄的形式揭示報道國內近200種護理專業期刊及相關學科期刊刊登的護理學文獻信息,是獲取國內護理學領域文獻信息的首選工具書。檢索方式有分類途徑和主題途徑。(2)《全科護理》介紹各科護理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新動向、新技術,是直接獲得文獻信息的刊物。檢索方式有分類途徑和主題途徑。(3)各種印刷版五官科護理學雜志。

1.2光盤檢索

(compact Disc,CD)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一種新型存儲介質,其中常用的CD-ROM是文獻信息數據庫的常用載體。光盤檢索具有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操作簡單、可多次重復修改檢索式等優點。

1.3在線檢索

這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概念,無論是聯機檢索還是光盤檢索都日益融入網絡檢索中,如CBMDISC已經有網絡版。目前,網絡檢索的主要方式有:(1)網上數據庫,由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下屬的美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開發,是全球公認的世界上最大、最常用、最具權威性的生物醫學免費檢索系統,收錄1950年至盡的70多個國家、37種語言的5000多公開發行的生物醫學期刊之文獻題錄和文摘,部分文獻還可在網上免費獲取全文。數據庫采用日更新。Pub Med因其使用免費、報道文獻快、查全率和查準率高等優點深受護士的喜愛。檢索系統有簡單檢索區、輔助檢索區和專用檢索區。(2)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泛指因特網上提供網頁信息資源檢索和網站導航服務的站點,按搜索內容、覆蓋范圍不同,分為綜合型搜索引擎和專題型搜索引擎。利用綜合型搜索引擎可將成千上萬的網絡連接起來,幫助五官科護士在更多范圍內查詢所需的信息資源。如利用谷歌(Google)高級搜索功能可查找學術講座課件。常用的綜合型搜索引擎有谷歌、百度、雅虎等。但因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質量良莠不齊,要準確、快速地查找五官科的學術信息,最好還是利用文獻信息數據庫。(3)核心期刊網站。綜合型搜索引擎上有許多中華護理學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護理學學術期刊網站,登陸后可免費獲取期刊信息、約稿、近幾年的期刊目錄或論文摘要等信息。定期瀏覽核心期刊網站可跟蹤期刊動向,防止期刊誤投或上當受騙。核心期刊網站檢索方法:登陸搜索引擎――輸入檢索式(期刊名稱、網站),如《中華護理雜志》,網站的檢索式:中華護理雜志網站。

2 五官科護理學文獻檢索途徑

要了解五官科護理學的最新進展,應學會根據文獻的性質和內容查閱醫學文獻信息。文獻可根據內容的加工深度和功能的不同劃分為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一次文獻是指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為基本素材而寫成的原始創作,具有創造性、新穎性、系統性之特點,如論著、研究報告、學位論文等;二次文獻是將大量無序、分散的一次文獻收集、整理、著錄其特征,并按一定的順序另以編排,是供讀者檢索所需一次文獻線索的文獻,如索引、文摘、目錄等;三次文獻作者圍繞某一專題,借助于二次文獻,在充分研究與利用大量一次文獻的基礎上,即經過閱讀、分析、歸納、概括,撰寫而成的新的文獻,如綜述、述評、專題等。三次文獻最大的特點是不必大量閱讀一次文獻,就可借此比較全面地了解某一專題、某一領域當前的研究水平、動態。

2.1五官科護理檢索途徑

常用的有:(1)通過期刊查找原始信息,如根據《中華醫院管理雜志》臨床論著、綜述及專題等欄目下刊載的文章中引用的參考文獻,查找所需的原始論文;(2)從專家撰寫的論文著手查閱。

2.2 獲取文獻全文的方式

(1)利用文獻信息全文數據庫獲取相關文獻原文,國內常用的有《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2)直接查閱國內外專業期刊,尋找相關課題,或通過檢索性期刊獲取文獻線索,如GBM Disc、美國《醫學索引》等。(3)運用綜合型搜索引擎查找免費論文,以此擴大論文來源。各種綜合型引擎均有自己的檢索語言和檢索途徑,如百度可采用題名限制的方式或支持多種格式的文檔搜索進行檢索。再如,利用中文書名號搜索中外書籍亦是百度獨特的檢索途徑。要熟練地運用搜索引擎檢索網絡信息,應注意留心各站點的幫助信息,多次檢索練習,就熟練掌握正確的檢索方法和適合自己習慣的檢索方法。

隨著五官科護理學信息越來越多,而且傳播媒介檢索越來越多,相對應其檢索方式各異,五官科護理工作者要想更好,更快地開發和利用護理學信息資源,就必須多學習、反復練習,不斷總結,才能把握和駕馭檢索文獻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及時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文獻和資源。

篇2

1.1對象

選取某軍隊三級甲等醫院11個病區,包括創傷骨科中心、內分泌兒科、消化神經內科、神經外科、五官科、婦產科、心胸普通外科、干部科、心血管呼吸內科、腫瘤科、泌尿外科,發放調查表71份,收回有效問卷63份,其中男性46名,女性17名,年齡24~59歲,平均年齡(38.03±9.99)歲。文化程度:大專1名,本科51名,碩士11名。職稱:醫師19人,主治醫師25人,副主任及主任醫師19人。工作年限1~35年,平均(16.62±11.28)年。同時選取以上11個病區的住院患者(≤6歲的患者、ICU及特級護理的患者除外)共188例,男性118例,女性70例,年齡7~86歲,平均年齡(41.98±15.06)歲。

1.2方法

1.2.1問卷調查

采用自行設計的住院患者分級護理內容認知調查表,共17項分3個等級,對63名住院醫師知曉《常規》中分級護理制度的相關知識進行調查,問卷信度為0.79,效度為0.80。

1.2.2護理級別的評定方法

首先由1名中級職稱以上的護師和醫師共同對以上11個臨床科室當日、次日2d內按醫囑確定為一、二、三級護理的患者(包括新入、手術及病情變化改變護理等級的患者)進行逐個登記(醫囑護理等級);其次,根據《常規》中的護理分級依據,評估實際需要的護理級別(標準護理等級);再根據Barthel指數分級法[2],進行3等級10大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按Barthel指數進行記分。

1.3評定標準

根據《常規》中分級護理制度及Barthel指數分級法判定護理等級。一級:重癥、大手術后需嚴格臥床休息,或有意識障礙的患者,生活上依賴較明顯或完全依賴需一級護理或Barthel指數記分≤40分者;二級:病情較重或重病恢復期,有功能障礙,年老體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生活上稍依賴,需二級護理或Barthel指數記分41~60分者;三級:病情較輕或康復期的患者,在醫護人員指導下自理生活或Barthel指數記分>60分者。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采用多獨立樣本的K-W檢驗。

對188例住院患者分別按3種護理級別方法判定等級后,進行各組間兩兩比較,結果顯示:醫囑護理分級與標準護理分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56.484,P<0.01;標準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分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0.525,P>0.05;醫囑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分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83.859,P<0.01。

3討論

3.1分級護理制度是進行護理活動的重要依據

分級護理是護理工作一項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確定臨床護理人員編制、合理安排護士人力資源的重要依據[3]。《常規》中的分級護理制度明確規定了各護理級別的病情依據與臨床護理要求,它能反映護理工作量的多少、患者病情的輕重緩急及其護理要求。隨著社會的變遷與進步,人們對享受高品質和保護其個人權益的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對于醫療機構來講,醫療服務質量的高低制約著醫院的發展和競爭力,而護理工作的獨特性使得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率在醫院整體服務滿意率中占據很大的比重[4]。因此,落實分級護理制度是規范指導臨床護理工作和提高護理服務滿意率的有力保證。

3.2提高醫師對分級護理等級判斷的準確性,是落實分級護理質量的有力保證

以醫囑形式下達的分級護理,護士根據護理等級為患者提供不同的護理服務內容,但當護理級別與該患者病情有所差異時,護士也只能機械地去執行醫囑。調查資料顯示:住院醫師在校期間僅有31.75%接受過分級護理的相關知識,其余68.25%在后期工作實踐中逐漸了解,提示住院醫師在校期間并未全面系統地學習其內容;對分級護理依據即病情依據完全了解者為20.63%,部分了解者為79.37%;對各護理等級的具體要求了解者為12.70%,部分了解者為86.51%。《常規》中規定一級護理的患者應絕對臥床,生活上完全依賴護理即完全由護士護理,但醫囑護理分級中完全依賴護理者只有3.17%,部分依賴護理者為76.19%,不依賴護理即讓一級護理患者自理生活者為20.63%。在188例患者中,被醫囑護理分級確定為三級護理者為0,被標準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分級確定為三級護理者分別占25.53%和26.60%;醫囑護理級別與標準護理級別和Barthel指數分級法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醫師對各護理級別的實施及要求掌握不確切,從疾病診斷及醫療的角度出發,醫囑護理級別的不確定性,不但造成護士人力資源的浪費,還會出現護理收費的不合理,影響護士規范化的護理行為和分級護理質量落實[5],醫師多用慣性思維提出護理級別,與以患者為中心、以滿足患者的需求為目標的現代護理模式不相適應。因此,醫師應加強對分級護理內容的學習,提高對分級護理等級判斷的準確性。

3.3補充完善標準護理分級內容,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臨床護理工作處于從屬地位,護理人員在某些可以作出專業獨立行為的情況下,放棄自己的專業權利,未能意識到自我的能力和專業上的自[6]。調查顯示:以病情為依據的標準護理分級,雖能體現患者實際需要,反映護理工作量,為患者提供滿意的服務,但不能有側重地解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缺陷項目,缺乏個體針對性,浪費人力、時間等護理資源,應補充并完善其內容。Barthel指數分級法是美國康復醫療機構常用的評估方法,評定簡單,可信度及靈敏度高,主要用于監測治療前后患者獨立生活功能的變化,體現需要的護理程度,但未包括醫囑所含有的大量治療工作[2]。本組資料中,標準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記分法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以上兩組級別護理評估方法均能反映患者對護理的依賴程度。分級護理等級存在的差異性,由評估者對分級護理內容認知程度不同所致,兩者判斷方法應互為補充和完善,以充分體現患者的護理需求。因此,在患者入院時、手術前后或病情變化時,用Barthel指數記分法對其生活自理缺陷項目進行全面評估,確定對護理服務的依賴程度,突出個體差異與針對性,量化護理服務內容,不斷反饋信息,及時更新護理側重點,用最小的勞動強度、最少的服務時間達到最有效的護理,體現護理學科的獨立性,規范護理服務行為,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論文關鍵詞:醫師分級護理調查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住院醫師對患者分級護理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為臨床護理提供較為客觀、準確的護理等級評定方法。方法對63名住院醫師進行問卷調查;對188例住院患者分別按醫囑護理分級、標準護理分級及Barthel指數分級法,進行一、二、三級護理登記與評分,并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住院醫師對各護理級別的內容及要求掌握不確切;醫囑護理分級與標準護理分級、Barthel指數分級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住院醫師多用慣性思維提出護理級別,影響護士規范化的護理行為。結論住院醫師應加強對分級護理內容的學習,提高對分級護理等級判斷的準確性;同時應補充完善標準護理分級的內容,以人為本,確定患者對護理服務的依賴程度,突出個體差異與針對性,提高護理服務的效果及滿意度。

參考文獻:

[1]仲劍平.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M].第4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276.

[2]黃津芳,劉玉瑩.護理健康教育

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35.

[3]梅祖懿,林菊英.醫院護理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25~29.

[4]周榮慧.醫院等級護理服務標準公示的動因與成效[J].護理管理雜志,2003,3(1):19.

篇3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住院醫師對患者分級護理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為臨床護理提供較為客觀、準確的護理等級評定方法。方法對63名住院醫師進行問卷調查;對188例住院患者分別按醫囑護理分級、標準護理分級及Barthel指數分級法,進行一、二、三級護理登記與評分,并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住院醫師對各護理級別的內容及要求掌握不確切;醫囑護理分級與標準護理分級、Barthel指數分級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住院醫師多用慣性思維提出護理級別,影響護士規范化的護理行為。結論住院醫師應加強對分級護理內容的學習,提高對分級護理等級判斷的準確性;同時應補充完善標準護理分級的內容,以人為本,確定患者對護理服務的依賴程度,突出個體差異與針對性,提高護理服務的效果及滿意度。

軍隊醫院住院患者的分級護理等級,是由醫師根據《中國人民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1](以下簡稱《常規》)中的分級護理制度,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以醫囑形式下達,護理等級設特級、一、二、三級護理并分別設統一標記,由護士根據護理等級所對應的臨床護理要求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為了解軍隊醫院患者的各項護理服務要求與患者的護理等級、護士所付出的勞動強度、時間以及護理服務的效果是否一致,分級護理與“以人為本”護理服務是否相適應,我們對某軍隊醫院住院醫師對分級護理制度相關內容的認知程度進行了調查,對3個護理等級的患者進行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并進行量化分析,旨在為臨床護理服務提供較為準確、客觀的護理等級評定方法,以滿足患者的需求為目標,提供全面、系統的臨床護理服務。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某軍隊三級甲等醫院11個病區,包括創傷骨科中心、內分泌兒科、消化神經內科、神經外科、五官科、婦產科、心胸普通外科、干部科、心血管呼吸內科、腫瘤科、泌尿外科,發放調查表71份,收回有效問卷63份,其中男性46名,女性17名,年齡24~59歲,平均年齡(38.03±9.99)歲。文化程度:大專1名,本科51名,碩士11名。職稱:醫師19人,主治醫師25人,副主任及主任醫師19人。工作年限1~35年,平均(16.62±11.28)年。同時選取以上11個病區的住院患者(≤6歲的患者、ICU及特級護理的患者除外)共188例,男性118例,女性70例,年齡7~86歲,平均年齡(41.98±15.06)歲。

1.2方法

1.2.1問卷調查

采用自行設計的住院患者分級護理內容認知調查表,共17項分3個等級,對63名住院醫師知曉《常規》中分級護理制度的相關知識進行調查,問卷信度為0.79,效度為0.80。

1.2.2護理級別的評定方法

首先由1名中級職稱以上的護師和醫師共同對以上11個臨床科室當日、次日2d內按醫囑確定為一、二、三級護理的患者(包括新入、手術及病情變化改變護理等級的患者)進行逐個登記(醫囑護理等級);其次,根據《常規》中的護理分級依據,評估實際需要的護理級別(標準護理等級);再根據Barthel指數分級法[2],進行3等級10大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按Barthel指數進行記分。

1.3評定標準

根據《常規》中分級護理制度及Barthel指數分級法判定護理等級。一級:重癥、大手術后需嚴格臥床休息,或有意識障礙的患者,生活上依賴較明顯或完全依賴需一級護理或Barthel指數記分≤40分者;二級:病情較重或重病恢復期,有功能障礙,年老體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生活上稍依賴,需二級護理或Barthel指數記分41~60分者;三級:病情較輕或康復期的患者,在醫護人員指導下自理生活或Barthel指數記分>60分者。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采用多獨立樣本的K-W檢驗。

2結果

2.1醫師對分級護理內容認知情況(見表1)

被調查的63名住院醫師在校期間接受護理等級教育者僅有20人,占31.75%。

對188例住院患者分別按3種護理級別方法判定等級后,進行各組間兩兩比較,結果顯示:醫囑護理分級與標準護理分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56.484,P<0.01;標準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分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0.525,P>0.05;醫囑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分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83.859,P<0.01。

3討論

3.1分級護理制度是進行護理活動的重要依據

分級護理是護理工作一項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確定臨床護理人員編制、合理安排護士人力資源的重要依據[3]。《常規》中的分級護理制度明確規定了各護理級別的病情依據與臨床護理要求,它能反映護理工作量的多少、患者病情的輕重緩急及其護理要求。隨著社會的變遷與進步,人們對享受高品質和保護其個人權益的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對于醫療機構來講,醫療服務質量的高低制約著醫院的發展和競爭力,而護理工作的獨特性使得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率在醫院整體服務滿意率中占據很大的比重[4]。因此,落實分級護理制度是規范指導臨床護理工作和提高護理服務滿意率的有力保證。

3.2提高醫師對分級護理等級判斷的準確性,是落實分級護理質量的有力保證

以醫囑形式下達的分級護理,護士根據護理等級為患者提供不同的護理服務內容,但當護理級別與該患者病情有所差異時,護士也只能機械地去執行醫囑。調查資料顯示:住院醫師在校期間僅有31.75%接受過分級護理的相關知識,其余68.25%在后期工作實踐中逐漸了解,提示住院醫師在校期間并未全面系統地學習其內容;對分級護理依據即病情依據完全了解者為20.63%,部分了解者為79.37%;對各護理等級的具體要求了解者為12.70%,部分了解者為86.51%。《常規》中規定一級護理的患者應絕對臥床,生活上完全依賴護理即完全由護士護理,但醫囑護理分級中完全依賴護理者只有3.17%,部分依賴護理者為76.19%,不依賴護理即讓一級護理患者自理生活者為20.63%。在188例患者中,被醫囑護理分級確定為三級護理者為0,被標準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分級確定為三級護理者分別占25.53%和26.60%;醫囑護理級別與標準護理級別和Barthel指數分級法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醫師對各護理級別的實施及要求掌握不確切,從疾病診斷及醫療的角度出發,醫囑護理級別的不確定性,不但造成護士人力資源的浪費,還會出現護理收費的不合理,影響護士規范化的護理行為和分級護理質量落實[5],醫師多用慣性思維提出護理級別,與以患者為中心、以滿足患者的需求為目標的現代護理模式不相適應。因此,醫師應加強對分級護理內容的學習,提高對分級護理等級判斷的準確性。

3.3補充完善標準護理分級內容,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臨床護理工作處于從屬地位,護理人員在某些可以作出專業獨立行為的情況下,放棄自己的專業權利,未能意識到自我的能力和專業上的自[6]。調查顯示:以病情為依據的標準護理分級,雖能體現患者實際需要,反映護理工作量,為患者提供滿意的服務,但不能有側重地解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缺陷項目,缺乏個體針對性,浪費人力、時間等護理資源,應補充并完善其內容。Barthel指數分級法是美國康復醫療機構常用的評估方法,評定簡單,可信度及靈敏度高,主要用于監測治療前后患者獨立生活功能的變化,體現需要的護理程度,但未包括醫囑所含有的大量治療工作[2]。本組資料中,標準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記分法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以上兩組級別護理評估方法均能反映患者對護理的依賴程度。分級護理等級存在的差異性,由評估者對分級護理內容認知程度不同所致,兩者判斷方法應互為補充和完善,以充分體現患者的護理需求。因此,在患者入院時、手術前后或病情變化時,用Barthel指數記分法對其生活自理缺陷項目進行全面評估,確定對護理服務的依賴程度,突出個體差異與針對性,量化護理服務內容,不斷反饋信息,及時更新護理側重點,用最小的勞動強度、最少的服務時間達到最有效的護理,體現護理學科的獨立性,規范護理服務行為,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仲劍平.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M].第4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276.

[2]黃津芳,劉玉瑩.護理健康教育學[

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35.

[3]梅祖懿,林菊英.醫院護理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25~29.

[4]周榮慧.醫院等級護理服務標準公示的動因與成效[J].護理管理雜志,2003,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