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語言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9 17:05: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c語言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應當充分注意實驗環節。首先老師在上實驗課時盡量要求學生多編寫程序,多上機調試程序,上機實驗的目的決不僅是為了驗證所編程序的正確性,其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熟練掌握上機操作要領和調試程序技術,積累編程經驗。其次上機實驗可以加深學生對講授內容的理解,尤其是一些語法規定,光靠課堂講授比較枯燥又難以記住,但它們又很重要,通過多次上機就能自然地熟練掌握,通過上機來掌握語法規則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最后,學生在上機調試通過一個程序后,可以自己改變程序中某些部分,甚至故意設置一些障礙,觀察和分析在不同情況下的編譯和運行結果。應當說,上機實驗的重要性絕不亞于課堂聽課,這是鞏固和發展課堂知識的十分重要的環節。
2C語言實驗課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不少高校C語言實驗教學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以下一些問題:
2.1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程序設計以前只知道使用計算機娛樂或辦公,認為計算機的學習應該很輕松。但是C語言的許多基礎知識都是概念性強、理論性強,內容豐富且抽象,具有嚴密邏輯性的,學習難度比較大。這時有的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而老師又沒有及時引導,因此許多學生學習興趣開始降低,不聽老師講授理論課,甚至連實驗課也干脆不去。
2.2很多高校的C語言課一般是理論課和實驗課分開教學,任課老師只負責理論教學,實驗部分則是把學生丟到機房由實驗室老師負責輔導,任課老師很少或基本不去機房,學生上機調試程序的自覺性當然很差,就算任課老師布置了作業,也有不少同學在偷偷玩游戲浪費時間,有同學有問題也是由輔導老師負責解答。任課老師和輔導老師溝通不夠,學生到底哪里不懂,上機時在干什么這些情況任課老師很少知道,當然也不了解學生現階段的學習情況,教與學在這里脫節了,任課老師上課就失去了針對性。
2.3學生的作業存在抄襲現象,有的程序錯誤百出,根本就沒上機調試過。對批改過的作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也不認真去分析,交作業僅僅是為了應付老師。對于C語言這樣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僅靠布置作業和書面批改作業的方法來督促學生學習和了解學習情況是很不全面和客觀的,很難提高教學質量。
2.4學生每次上機時缺乏明確的量化指標,雖然教師事先也向學生布置應準備的內容,但沒有督促和檢查,完成完不成無所謂。上機情況與期末總成績沒有直接關系,這常常導致學生上機前不充分準備,上機過程中時間抓得不緊,思想上沒壓力,故而上機調試程序的能力提高不快。
2.5不少高校目前C語言的編譯軟件還在用DOS下的TC,現在是WINDOWS橫行的年代,如果還是堅持讓學生面對純英文操作界面的TC,運行一系列難以記憶的DOS命令,很多學生看第一眼就被嚇倒了,更不用說去仔細分析調試程序時產生的諸多英文提示,而且TC本生也有不支持鼠標操作,輸入中文不方便等缺點。3C語言實驗課教學改革的原則和方法
基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和認識,在上機實踐教學中應采取如下改進措施:
3.1為了方便管理任課老師最好兼任實驗室輔導老師,或者要和實驗室輔導老師保持密切聯系、經常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上機作業情況,適時調整授課進度。加強機房管理,端正學生的上機目的。上機考勤、紀律情況記入期末成績。
3.2在每次上機時,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一定數量的練習題。老師(任課老師或實驗室輔導老師)根據每人完成練習題的數量、質量與時間,現場打分并做為平時成績,影響該課程的總成績。練習題可在上機之前提前告訴學生,方便他們事先做好準備。這樣一來即可有效地避免學生互相抄襲作業、不求甚解的弊端。
3.3凡講過的基本操作方法,要求學生必須事先復習好,上機時一律不予解答。目的是提高學生理論課的聽課質量。
3.4取消原來的書面作業,換成學生寫實驗報告,這樣可以幫助他們總結編程經驗。實驗報告的格式可以參照上機實驗指導書,此類書現在書店很多,比如譚浩強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C程序設計》就比較不錯。
3.5改進C語言的編譯環境,選用WINDOWS下的編譯軟件,比如WIN—TC,WIN—TC的內核實質上和TC是完全一樣的,只不過是操作界面不一樣,WIN—TC的優勢主要就是純中文菜單,支持鼠標操作,在WINDOWS下編輯TC代碼,充分利用WINDOWS的剪貼版,可以很方便的輸入和顯示漢字等,這是一個免費軟件在網上很容易找到。
3.6筆者結合國內外優秀編程語言的實驗教學方法和模式,并經幾年來C語言的教學實踐,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將理論課和實驗課的比例設置成1:1,千萬不可為趕教學進度或其它任何理由而壓縮實驗課時,那樣做會得不償失。
4C語言實驗課教學改革的效果
上述方案經筆者若干循環的C語言教學實踐后,明顯感到改革前后的情況大不相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1課堂聽課質量明顯提高。因為上機時老師要當場檢查程序,根本就不可能去抄襲別人的,就算抄來弄不明白也是白費心機。要想上機時順利通過,課堂上必須認真聽講,記筆記。因此課堂教學時學生基本上沒有遲到和無故缺的,并且課堂上都能專心聽講,記筆記,課間10分鐘還問個不停,因為上機時就沒有這么多時間詳細問老師了。
4.2實驗課上機效率明顯提高。因為要趕快把程序調通過讓老師檢查,否則這次作業就沒成績了,上機時大家都在爭分奪秒,根本沒有人有時間去玩游戲、上網,甚至于有的學生下課后都還要拖堂調試程序。
篇2
論文關鍵詞:行動導向,C語言,教學設計
1.引言
C語言是一種面向過程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它既有高級語言的特點,又具有匯編語言的特點,具有簡潔、緊湊、使用方便靈活,以及生成目標代碼質量高、程序執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操作系統開發、應用程序設計及嵌入式開發。C語言是軟件開發領域最主流的設計語言之一。是目前高等院校以及高等職業學校理工科專業開設范圍最廣的一門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然而對于從沒有接觸過程序設計有些甚至對計算機原理了解都比較少的學生而言,學習C語言存在較大的難度,同樣對于講授C語言的教師也往往感覺課程推進較困難。C語言教學一般分為課堂講授、上機實踐、課程設計等幾個環節。課程結束之后學生不會C語言的基本應用。為解決C語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探討、改進教學方法。本文將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引入到C語言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與探索。
2.行動導向教學法概述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以“行動導向驅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務”著手,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從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看,知識來源于實踐,在實踐中得到感性認識,經過反復實踐才能上升到理性認識論文范文,并回到實踐中去。
教師對課程知識點進行規劃分解,針對學生的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任務,以及準備學生完成任務所需相關材料。課堂上下發任務,讓學生清楚的理解他要做什么。然后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去分析解決問題。最后對學生完成任務的結果進行積極的評價。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C語言課程教學設計中,所進行的實踐教學并非是指編程序上機實習驗證,而是針對C語言程序設計中編程思想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的教學設計。下面就本人教學設計的一個案例進行闡述。
3.教學設計案例
常用排序算法模擬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方案:第一階段,任務描述:將班級的學生按座位列分成四組,A、C組利用選擇排序法,B、D組用冒泡排序法分別將將本組學生按年齡遞增排列,每組同學旁邊放置一個空椅子可供利用。要求是每次能且只能移動一個同學坐到空出來的椅子上。第二階段,在學生實施排序前先給每組學生相應算法的說明文檔。讓學生給定的時間去進行閱讀、討論并制定出實施方案。第三階段,讓各小組同學根據自己制定的方案實施排序操作,并驗證結果是否符合他們的預期。同時密切注意觀察并記錄他們的問題。第四階段,讓小組間相互評價,對本小組排序方案及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自我總結,。第五階段,對每組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并給予指導。可以調換排序方法按體重重復以上任務步驟。最后一階段,問題的抽象及算法實現。這一階段對于學生較為困難,可以指導抽象出任務處理的對象—數組數據,重復性的動作—for循環模式,位置的移動—循環變量等。這樣學生主動學習使用相關C語言語法規則,并摸索和思考其使用方法和模式。之后給出一些相關的習題讓學生模仿練習,鞏固應用。
4.教學思考及效果評估
在這個教學設計實施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是教師首要的任務,在學生實踐能力相對薄弱的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作用顯得更加重要,因為在這個問題域里,學生是主體站在“風暴”的中心,只有學生被激發出來關注到實踐過程的每一個細節,才能完整的描述實現的過程,將這個程序設計的靈魂—算法的思想融進大腦里,進而抽象完整的模型,思考如何利用C語言去實現。這樣的教學設計注重編程思想而側重C語言語法規則。我們可以讓學生抓住“靈魂”這根繩索去探索如何去應用C語言里紛亂的語法規則論文范文,學會在實踐中學習。
經過測試,這樣的教學效果也較為明顯,學生對for循環的理解較為透徹,應用較熟練。整個學期過后,學生對這一塊兒C語言知識印象明顯深刻。“行動導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但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了C語言知識,通過相互溝通討論問題,增強了表達交際能力,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完成任務的成就感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C語言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深入學習C語言知識的興趣,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
5.結束語
鑒于C語言計算機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入門級課程,有必要不斷的探索新的科學、適用的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引導學生編程思想的培養,從各方面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感性認知,理性理會,學好C語言并會利用C語言進行程序設計。
[參考文獻]
[1]譚浩強.C語言程序設計(第三版)[M].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姜大源.學科體系的解構與行動體系的重構——職業教育課程內容序化的教育學解讀[J]. 教育研究, 2005,8 .
[3]劉丹青.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行為導向教學論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 2005,1 .
篇3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反思性教學 日記 專業發展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人本主義、建構主義及終身教育觀念的普及,傳統的封閉式教師培訓已經逐漸被創新、開放式師資教育所替代。最近使用的概念是教師專業發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強調在理論教育的基礎上鼓勵教師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察和評估教學行為、教學過程,以及引發這些行為的認知內涵,從而使教學實踐與教育理念不斷達到和諧、統一。然而,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之間的關系不可能是非常直觀和明顯的。
借助于反思性教學(reflective teaching),外語教師能夠真正意識到理論知識在促進自己專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他們才會主動結合教學實踐,努力提高與本專業有關的理論素養,不斷發現工作的樂趣,從而真正有助于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反之,教師將每天重復常規教學工作,因過于熟悉教材和教法而對教學工作失去新鮮感和創造力,削弱了外語教師的動機、責任、專業地位,以及個人專業意識。因此,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是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及教學理論進行反思,而反思就是教師行動研究的中心內容,Wallace(1998)將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描述為一個在教學實踐與反思之間不斷循環發展的過程(圖1):
圖1表明,結合自身教學活動的研究和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而教師發展又是教學研究與反思的必然結果。Richards & Lockhart(2000)認為,語言教師的任何一項教學活動都反映出他們對語言及對語言教學的認識,反思性教學就是教師對課堂上所發生的事情加以注意,通過教學日記、問卷調查、座談、錄音或錄像、聽課等研究方式,研究思考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加深對外語教學的認識和理解。
二、反思性教學日記
1.反思性教學日記的定義
Bailey所下的定義是目前公認的較權威的論述。她認為“日記研究是指對語言學習或教學經歷所做的第一手記述,在個人日志中做定期、坦誠的詳實記錄,然后分析行為再發生的模式(recurring patterns)或突出事件(salient events)”(Richards & Nunan,2000:215)。Richards & Lockhart則認為教學日記指教師或學生對所教或所學內容的感受的記錄。主要包含以下內容:對課堂或學校所發生事情的個人感想;對于教學中的問題的質詢與觀察;對教學或學校活動的有意義的方面所進行的描述;需要思考的問題和所要采取的措施。由此看來,教學日記可記錄的內容非常廣泛,師生以此為基礎,分析日記以發現突出問題是關鍵,是理論上的升華,也是進一步改進教學的根據。教學日記還應該包括第三個層次的工作,即根據分析的結果設計新的教學方案,再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實施和完善,如此循環往復,以便增強教師的理論和科研意識,提高教學效果。
2.反思性教學日記的形式
教學日記沒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師可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及感興趣的內容予以記錄,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寫風格和特色。比較常見的教學日記形式有:點評式、提綱式、專項式、隨筆式等。當然,對于我國大多數大學英語教師來說,普遍存在教學工作量大的問題,很難抽出時間來寫教學日記。這里介紹一種進行教學反思的簡單做法:填寫教學反思表格,即制定一份簡單的表格,主要把日期、教學班級、使用的教材、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及需要改進的地方等方面填進去即可。如下所示:
02
根據Richards & Lockhart的觀點,教學日記也包含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感受的記錄,學生可以寫學習日記。篇幅不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形式不限,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畫,或向家長口頭敘述,由家長代為記載等。
3.反思性教學日記的記錄內容
教師在一天工作或一堂課后,用教學日記的形式記下自己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會,作為反思基礎。教學日記的內容可以包括如下幾方面:
(1)記成功之舉。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記“敗筆”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記學生見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后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總之,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后,或在一節課結束后,及時寫下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三、調查問卷
為了了解反思性教學日記在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界的應用情況,筆者特別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發放給廣西師范大學的部分大學英語教師(發出24份,收回有效問卷20份)。問卷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①個人簡歷(1―5題);②從事日記研究情況(6―10題);③對反思性教學日記的理念(11―20題)。
1.被試情況
參加這次問卷調查的被試者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獲得,筆者在廣西師范大學――高校教師培訓基地,廣西的一所重點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師中發放問卷,并請這些教師當場填寫,當場收回。抽取20位大學英語教師,老、中、青皆有,男、女教師均在所選之列。這些教師都是從事大學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從問卷結果發現,有6位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0―5年,5位工作了6―10年,9位工作了10年以上;16人畢業于師范院校,4人畢業于非師范院校;8人擁有碩士學歷,12人是本科學歷。
2.統計結果
經過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1)關于寫反思性教學日記,每次課后都寫的人占10%,教學效果很差時寫日記的人占10%,有高達45%的人“偶爾寫”,而有40%的人“從不寫”;33%的人下課后立即寫日記,67%的人選擇在其它時間寫;有42%的人每學期只寫一次,33%的人每月寫一次;高達83%的人在教學日記中記錄的內容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和所要采取的措施,有25%的人記錄的是對于教學中的問題的質詢與觀察;所有的人都是以自己獨自完成的方式來寫反思性教學日記的。
(2)關于寫反思性教學日記的理念,高達75%的人對反思性教學日記一般了解;75%的人認為反思性教學日記對于促進教學是有必要的;75%的人認為要不定期寫反思性教學日記;所有人都認為反思性教學日記主要記錄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25%的人認為還要記錄對教學有影響的課堂以外的事情,20%的人認為還要記錄教學中的重要情節和將來的教學計劃;高達60%的人認為反思性教學日記應該由教師獨自完成,40%的人認為應該由師生合作完成,25%的人認為應該由教師合作完成,沒有人認為應該由學生獨自完成;35%的人認為應該每周專門抽出時間寫反思性教學日記,30%的人認為應該每學期專門抽出時間寫,而25%的人認為應該課后立即寫;60%的人認為寫反思性教學日記的目的是為日后進行教學反思留下教學過程和思考的材料,60%的人認為寫日記本身就可引發對教學的思考,60%的人認為可作為設計新的教學方案的根據;70%的人認為反思性教學日記的主要反思對象是學生的課堂表現,65%的人認為是教師自己的教學行為,55%的人認為是教師的教學理念;90%的人認為寫反思性教學日記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30%的人認為有助于教學論文寫作;65%的人認為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寫教學日記,20%的人認為不必寫,15%的人不知道是否應該寫;15%的人認為寫反思性教學日記最大的困難是難以堅持,15%的人認為是時間有限。
3.討論和建議
(1)從上面的統計可以看出,有10%的教師在教學效果很差時寫日記,這說明教師們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十分關注,這正是積極的和應取的態度。高達90%的人認為寫反思性教學日記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75%的人認為反思性教學日記對于促進教學是有必要的,65%的人認為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寫教學日記,但是竟然有40%的人從不寫反思性教學日記,看來教師意識到了應該寫日記,但是難以付諸行動,意識和行動之間尚存在矛盾;關于寫反思性教學日記最大的困難,認為難以堅持的占15%,時間有限的占15%。看來教師得合理安排寫日記的時間并要想方設法堅持寫下去。
(2)領導層可以建立相應制度或機制,鼓勵大學英語教師積極寫反思性教學日記。筆者認為可以把教師的教學日記的數量和質量作為年終考核、評優評先的依據之一,并且以教研室為單位,讓教師們在各自寫教學日記的基礎上展開討論,教研室主任做好記錄。
(3)很多教師對“反思”的理解還只是一般意義即心理學意義上的“反復思考,反觀,審視”。根據“反思性教學”等理論,“反思”的意義不僅僅停留在“反復思考”上,它還涉及實際行動,因而也更具備可操作性,更系統,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提高的意義也更大。
四、結語
從教師教育(由開始的teacher training,teacher education到teacher development及teacher preparation)這一術語的演變(劉潤清,2000)可知,師資的培養越來越注重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強調教師作為“終身學習者”的理念(Williams & Burden,2000)。而反思性教學和行動研究等理論又將教師視為“反思性從業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和“研究型教師(teacher researcher)”。要做到這些,就要求教師不但要終身學習,而且應掌握科學的方法,而寫反思性教學日記無疑是眾多方法中較為可行的一種。雖然教學任務、心理和經濟壓力、個人進修等使許多教師目前無法進行日記研究,而且作為質的研究方法之一,寫反思性教學日記自身也存在諸如費時、枯燥和缺乏客觀性等缺點,且從對一般大學英語教師的調查結果看,反思性教學日記并未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但另一方面,反思性教學日記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的效果是無法估量的。因此,只要我們多讀書、多思考、多觀察、多討論,堅持長期寫教學日記并要求學生寫學習日記,與其他教師互相聽課并寫日記,形成自己――其他教師――學生的“三角論證(triangulation)”態勢,并反復研讀、實踐,結合其它一些質和量的研究方法,如問卷、訪談、個案研究、觀察、錄音和錄像等,就一定能找到自身專業發展的突破口,提高理論素養和科研能力,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提高,最終實現專業發展和教學效果的雙贏。
參考文獻:
[1]Breen Michael P & Littlejohn Andrew(eds).Classroom Decision-Making[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ion Press,2002.
[2]Brown Gillian.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3]Freeman Donald & Richards Jack C(eds).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ion Press,2002.
[4]Kramsch Claire.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5]McDonough Joetal.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Nida E A & Ward Jan de.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M].Nashville:Thones Nelson Publishers,1986.
[7]Richards Jack C & Lockhart Charles.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Beijing:People Education Press,2000.
[8]Richards Jack C & Nunan David(eds).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C].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9]Wallace Michael J.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People Education Press,2000.
[10]Williams Marion & Burden Robert 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1]桂詩春.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