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信息技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08:04: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銀行信息技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銀行信息技術論文

篇1

關鍵詞:銀行外包應用服務提供商

一、銀行IT外包服務概述

隨著我國銀行改制的深化和發展,銀行間的競爭日益加劇,銀行的信息基礎設施和業務系統不斷進行升級和發展,銀行內部信息技術部門對這些系統管理也越來越困難。而銀行IT外包服務的出現能夠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銀行IT外包服務是指銀行以合同的方式委托IT服務商來為其提供信息系統或信息技術服務的一種實踐或管理策略,它也引申為雇傭外部組織或個人來發展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的行為,使銀行能夠以更富有效率、低成本、低風險的方式完成某項信息技術任務。常見的銀行IT外包涉及銀行通信網絡管理、銀行信息系統運作和管理、應用系統開發和維護、備份和災難恢復等。IT外包在構建銀行核心競爭力、節約項目成本費用、加速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二、銀行IT系統外包服務的特點

銀行系統IT外包運行操作服務具有如下特點:

1.專業性與復雜性,銀行信息技術融合了目前世界上各種先進的信息理論和技術,信息設備包含多家廠商的高、中、低端產品,IT系統結構設計、技術運用和生產配置均采用IT技術領域先進模式。

2.影響范圍,銀行IT外包服務范圍涉及銀行總行及各級分支機構,影響多種重要業務與應用系統的生產運行。

3.實時性,銀行信息系統所承載的許多銀行業務與應用系統直接面對客戶,提供實時服務與交易功能,因此必須保證系統的連續穩定運行。

4.服務不間斷性,根據銀行業務的特點和需求,必須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不間斷對項目進行實時運行操作服務。

5.流程管理,銀行IT外包服務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日常操作手冊、日常監控流程、故障處理流程、系統變更流程等工作流程與規范進行。

6.報告機制,在運行操作服務中要有完善的報告機制,對銀行IT系統日常運行狀況、投訴與響應、故障處理與分析、系統變更與備份、數據分析與統計、綜合評價等相關信息與數據均要按照合理的流程與科學的形式進行報告。

7、安全與保密性,銀行IT系統支撐了從內部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到核心的交易系統,這些系統是銀行的命脈,對其數據的安全是非常高的。除此外,涉及到這些系統的相關文檔、資料都屬于非常機密的內容,需要分級使用。

三、銀行IT外包服務的成功保障因素

根據IT服務的理論,結合IT服務的經驗,從以下四個方面為IT外包服務提供保障:

1.從技術上提供保障

在ITIL(ITinfrastructurelibrary)有關IT服務的最佳實踐理論中,技術是IT服務的三大要素之一。沒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就無法進行運行維護的正常開展。技術的支持能力包括對技術本身的支持服務能力和服務的技術能力兩個層面。前者是對各種IT技術的掌握程度,后者是能多大程度上把IT服務理論貫徹到實踐中去,產生符合用戶實際情況的最佳運行和維護操作。2.從管理層次上提供保障

未實施銀行IT外包服務之前,系統運行維護的風險主要是技術上的風險,管理上的風險較小。實施IT服務外包后,由于維護人員不是銀行內部職員,從本質上講是將技術服務的風險直接轉化成服務管理上的風險。因此,在IT服務商和客戶之間建立有效的管理界面,是IT外包服務之核心所在。

3.從技術過渡上提供保障

成功的銀行IT外包服務需要對系統的全面掌握和對服務管理流程的明確制定。對服務提供商來說,這些要求的實現均需要一定的時間。(1)接手外包服務的過渡磨合期,服務提供商在接手任何一項外包服務前,需要首先深入項目各個環節,詳細調研和理解現有項目的服務內涵,包括服務的內容和指標、人員、流程和系統架構,為后期與用戶一起制定服務的接收、整合和管理提供基礎。(2)循序漸進的管理過渡,圍繞保障服務持續性的要求,服務提供商需要對服務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的建議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優化整個服務項目的流程、管理、人員等內容。

4.從對外包項目的可控性上提供保障

銀行對外包項目的控制力度是通過管理流程來實現的。管理流程明確規定雙方的責任點、工作匯報機制等。服務商必需做到兩個方面:服務的透明性和伴隨知識(知識庫)為用戶所有。服務透明是指服務商不能為外包服務項目設置壁壘,銀行通過工作匯報、文檔記錄、服務流程很容易的掌握服務項目。伴隨知識是在服務的過程中形成的各種知識庫。知識庫是非常重要的技術資源,服務商在服務過程中建立的知識庫產權應該歸銀行而不是服務商。這樣將降低銀行更換服務商的風險。

銀行的IT系統對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一旦將某個系統包給服務商,需要特別重視保證銀行的數據安全。可通過三種途徑來達到這個目的:(1)通過法律手段簽署用戶、公司和個人三方保密協議,運用法律手段約束服務商對用戶數據進行保密,在保密協議中需要明確規定對于因泄密而造成損失的賠償方式;(2)通過管理手段:需要通過管理手段實現對用戶數據進行保護;(3)通過技術手段:結合業界的先進技術工具,做到對關鍵配置更改的審計和跟蹤。

四、結論

目前,銀行IT外包服務的內容和規模越來越大。由于我國IT外包服務發展較晚,銀行IT外包市場還未發展成熟,因而銀行IT外包服務還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如何正確全面地考察分析有關的復雜因素,做出正確的IT外包決策,提高銀行IT服務的水平,降低IT運行維護的成本,達到提高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目標,是需要我國銀行界和IT界共同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張旭:金融服務外包發展淺析.WTO經濟導刊,2006年10月

[2]瑞琴邱偉華:金融服務外包的利益與風險分析.商業時代,2007年5月

篇2

論文摘要:在簡要回顧中國網絡銀行的成長之路的基礎上,著力分析其存在的優勢及不足,為其進一步發展建言獻策。

論文關鍵詞:網絡銀行;發展;對策

自中國銀行于1996年在國內設立網站嘗試開展網上銀行以來,中國網絡銀行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了解、熟悉并使用,取得了十分迅速的發展。中國的網絡銀行市場潛力巨大,前景誘人,但其發展并不平坦。

1 網絡銀行的概念與興起

網絡銀行(Internet bank or E-bank)又稱為網上銀行或電子銀行,其本意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指通過信息網絡開辦業務的銀行;二是指銀行通過信息網絡提供的金融服務,這包括傳統銀行業務和因信息技術應用帶來的新興業務。我們日常提及的則多為后者,即網上銀行服務。作為金融服務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網絡銀行業務已經不僅僅是傳統銀行產品簡單的從網上的轉移,它將信息技術、互聯網與傳統銀行等三要素融為一體,一方面它為客戶提供綜合、統一、安全、實時金融服務的銀行形態,通過互聯網向客戶提供賬單查詢、行內外轉賬、信貸、網上證券等傳統服務項目,客戶可以足不出戶便可輕松管理賬戶并完成各項金融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其內涵及服務方式發生了變化,又產生了許多全新的業務品種,如它可以提供電子商務等的相關業務。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有“3A銀行”之稱的網絡銀行,因其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可以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way)向客戶提供服務,并且緊密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及互聯網發展,成為銀行進行金融創新、留住老客戶、開拓新市場謀取金融競爭優勢的手段,深刻影響著傳統銀行的運作模式和金融監管的理念及管理模式。

網路銀行是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而出現的,其發展時間并不長,但發展速度卻相當迅猛。世界上第一家網絡銀行是1995年美國建立的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雖然其存在時間并不長久,但開拓了銀行業發展的新紀元。我國第一家網絡銀行是從中國銀行于1996年在國內設立網站嘗試開展網上銀行開始的,1998年3月6日成功辦理了我國國內第一筆國際互聯網業務,由此網絡銀行業務如雨后春筍般開展起來,不論是大型國有銀行,還是中小商業銀行,都爭相開拓網絡銀行這塊嶄新的沃土,使網絡銀行業務成為本世紀初銀行業最為突出的創新之一,推動著金融一體化的進程,深刻影響著社會經濟和金融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網上銀行的交易規模快速擴大,由于我國網民數量已是目前世界上最多,發展潛力也最大,以此為基礎的潛在網絡銀行的客戶基數也十分巨大,使網絡銀行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除了客戶數目增長迅速,我國網絡銀行的業務品種也逐漸豐富起來,基本上已經包括了傳統銀行經營的主要部分,包括為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賬戶管理、支付、銀行轉賬、網上支付等服務。

2 網絡銀行的優勢與特點

與傳統銀行相比,網絡銀行具有許多明顯的優勢。首先,網絡銀行的出現真正實現了無紙化交易,傳統銀行所使用的票據和單據大部分被電子支票、電子匯票和電子收據所代替;原有的紙幣被各種電子貨幣代替;原有信息聯絡方式也由郵寄變為通過數據通信網絡傳送。其次,具有3A特性的網絡銀行業務能更加快捷、高效、方便的為廣大客戶進行全方位的服務。再次,網絡銀行因以虛擬的互聯網為載體,采用虛擬的現實信息處理技術,不需要固定的物理場所、分支機構或營業網點,減少了人員費用,成本大大降低。最后,網絡銀行簡單易用,依托于先進的信息技術使得客戶和銀行之間以及銀行內部的溝通更加方便快捷。由此可以更容易滿足客戶咨詢、購買及交易多種金融產品的需求,有利于服務創新,向客戶提供多種類、個性化的服務。

3 我國網絡銀行發展中的問題

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固然十分迅速,但作為一個新興領域,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1)作為以高端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網絡銀行,安全問題首當其沖,也是客戶最擔心的。世界第一家網絡銀行以“安全網絡銀行命名”,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信息技術發展雖然迅速但在網絡安全技術方面仍有較大的差距。一是操作系統風險,我國商業銀行經常使用的Windows及UNIX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僅達到C2級安全,而網絡銀行的操作系統的安全級別應至少為B級;二是應用系統風險、數據存儲風險和數據傳輸風險。 轉貼于

(2)我國的信用機制尚不健全,市場環境尚不完善。個人信用聯合征信制度在西方國家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而中國的信用體系制度建設相對滯后,個人信用制度在全國并沒有形成網絡,國內商業銀行各自為政,企業及個人客戶資信零散不全,不能共享有關信息,使信息網絡化水平不能與銀行網絡化配套,制約網絡銀行的發展。

(3)金融監管模式沒有跟上銀行業務發展的速度。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銀行的發展模式及管理方式,其不斷創新除新的金融服務,給金融監管帶了新的挑戰。面對大量業務都是在無紙化操作和交易,另外,許多在網絡上進行金融交易的電子記錄可以不留痕跡的改動,經常使得監管當局難以搜集到相關資料進行核查,使得交易的查詢趨于復雜化。總之,我國現有的監管手段已經難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網絡銀行業務的發展。

(4)相關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不能有效的保護銀行及客戶的合法權利。我國網絡銀行業務不斷創新,發展迅速,但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相對于對網絡銀行的快速發展,行動相對有些緩慢,并沒有跟上其發展的步伐,更多的金融立法仍然只是針對傳統銀行的,面對在交易雙方當事人權責等方面比傳統銀行更加復雜、更難界定的網絡銀行卻未必適用,使得在很多方面存在漏洞,不能對網絡銀行實施有效的規范,制約著網絡銀行的正常發展。

(5)我國網上銀行的金融服務范圍狹窄,缺乏差異。由于我國的網絡銀行基本上都是基于傳統銀行發展起來的,其金融業務的品種也只是傳統銀行主要經營業務及其延伸,并沒有完全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開拓提供更加獨特的金融服務品種,實現針對不同企業及個人客戶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務。

4 我國網絡銀行發展策略與措施

針對我國網絡銀行發展過程中現存的許多問題,政府、銀行、企業及個人客戶都應重視起來,采取相應的策略和措施,促進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使其更好的服務社會。

(1)商業銀行和個人客戶應高度重視網絡銀行安全性。商業銀行應不斷更新技術手段以保護客戶和業務交易安全,應用安全操作系統技術,對數據通信實行加密技術,完善交易雙方身份確認和交易確認的應用系統安全,注重數據庫安全及安裝各層次的防火墻等。作為客戶自身,也應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并進行規范化操作。

(2)人民銀行應該加快完善信用機制,實現個人信用聯合征信,改變銀行各自為政的現狀,實現體系化的信用系統建設,從而使得客戶資信可以共享形成網絡,既可以節省成本也有利于保障網絡金融業務的健康發展。

(3)金融監管當局應考慮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現狀、互聯網使用情況等客觀條件,從實際出發制定出符合國情且適合我國網絡銀行發展的監管策略。監管當局也應通過先進的網絡技術加強監管,建立一套完整的網絡銀行業務審核與監管機制。

(4)立法機關應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要密切關注網絡銀行的發展情況,適應其發展的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交易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明確法律判決的最終依據,界明確界定網絡犯罪,為網絡銀行營造一個有序的、規范的法律環境。

篇3

大學究竟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么培養人一直是大家爭論不休的問題。實際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我們應該以發展的眼光觀察和分析問題。十幾年前,我國高等院校的毛入學率不足5%,推行的是“精英教育”。然而從1999年高校大規模擴招至今,大學當前的毛入學率已經超過了20%,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的培養目標一定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如果定位不準確就會誤人子弟。從社會的各行業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看,體現了多樣化的特點,企業和相關單位不僅需要研究型、設計型的人才,而且需要應用型的人才;不僅需要開發型的人才,而且需要維護型、服務型、操作型的人才。既然社會的需要是多層次的,每一個大學培養目標的定位也有必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社會的需要重新考慮。在現階段大學的信息技術類學科應該以社會的“市場需求”為導向,去培養、并主要向社會輸送具有扎實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的復合型應用人才――他們既是社會信息化的具體實踐者,又可以成為普及信息化技術的教育工作者。

以前的高校畢業生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畢業后學校就不管了,但現在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學生所學的內容和他所具有的能力不能適應企業和社會的需求,就“嫁”不出去!大學其實也是一個“制造企業”,教學計劃設計了這個“制造企業”的“生產線”,畢業的學生就是這個“企業”的“產品”。市場是殘酷的,假如一個企業的產品賣不掉,企業就要倒閉。學校的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以后就沒有人愿意來讀這個專業,這個專業就會漸漸消亡。因而對每個院校來說,衡量信息技術專業辦得好不好的因素雖然有很多,但其中有兩個重要的指標確是每個學校都應該重視的。這兩個指標就是畢業生的就業簽約率和第一次簽約工資額。如果一個學校的信息技術類專業這兩個指標都很高,就說明這個專業是辦得成功的。據統計目前全國有近800所高等院校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及其相近專業(如軟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是全國所有工科專業中最龐大的一個專業,以前由于這類專業的通用性特點,加上許多IT企業又處在擴張期,學生的就業情況還過得去,但近年來信息技術類畢業生的就業率卻并不樂觀,特別是今年的情況更差。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許多學校沒有在培養目標上準確定位。例如有些高校還是將信息技術類專業的本科教育定位于所謂“培養研究型人才”,把很多時間化在指導學生為“考研”做準備上,他們教學計劃的“3+1”模式為3年里把學分修滿,最后一年就是讓學生復習考研。筆者認為這種教育觀念是亟待改進的。原因是一沒有考慮當前社會對信息技術類人才的實際需求;二沒有對學生的將來準確定位,長期下去就會誤人子弟。有些被大家戲稱為“考研專業戶”的學校為了提高所謂的“就業率”和“考研率”,教學計劃的目標就鎖定在考研。試想,目前各高校招收研究生有一定的限額,這樣的學校每一屆充其量也只能有30%左右的學生能考上研究生,這個結果使其他70%的學生豈不等于在“陪太子讀書”?由于這種錯誤的指導思想,原來信息技術學科學生應該有的實踐開發能力蕩然無存,他們在就業方面沒有優勢,企業也不愿意錄用這樣的學生。即使是那些考上了研究生的學生,導師們也認為他們“既沒有開發能力,也缺乏后勁”。

明確了信息技術類專業應該培養多種包括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后,還要在整個培養過程中全面地體現這樣的理念。這里涉及到對“教學計劃”的整體設計和優化,教育管理者應該考慮如何在課程設置、實踐環節和畢業設計等各個方面體現學校的培養目標,縮小畢業生所具有的專業知識、開發能力與企業要求之間的鴻溝,滿足將來社會對信息化人才的具體需要。例如,以前計算機系學生的畢業實習時間安排在整個學程的第八學期,這個過程的時間段從當年的2月底、3月初到6月初,和學生論文答辯、離校只有三個多月時間。這期間學生既要準備論文答辯,又有找工作或考研面試的“后顧之憂”,于是三個月的畢業實多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而軟件企業非常忙,很多要求趕工,他們不愿意為安排這些學生而騰出價格不菲的辦公空間,更不愿意讓那些一點兒也上不了手的學生干擾他們工程進行的正常節奏。為了彌補這個不足,我們就應該在教學計劃的安排上做些改變,把有些該精簡的課程適當壓縮精簡,再考慮增加一個短學期,占用暑假一個月時間進行課程學習,爭取在第六學期末就把主要課程的學分基本修滿,以便在第七學期就可以抽出比較多的時間下企業實習。讓學生提前以一個企業“準員工”的身份進入工作崗位,縮短了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的鴻溝。實踐證明,有很多學生實習了3個月后企業就希望和他簽訂就業意向合同。當然,在下企業實習以前還應該針對企業的實際需要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培訓。企業是很現實的,他們最希望大學畢業生到了企業后,既能馬上“上崗派用場”又能有比較穩定的時間段完成企業的任務,為企業帶來利潤。學生的提前實習就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了契合點,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實習過程中如果企業對學生有興趣就可以提出“留用”要求,與學生進行“雙向選擇”。在雙方都愿意的情況下,學校可以給企業提出要求,為學生的“畢業論文”項目選題。這樣“實習”與“畢業論文”兩不誤,學生既學到了本領又可以專心做畢業論文,企業也非常滿意。

還有個例子,這幾年“對日軟件外包加工”企業對信息技術開發人員需求量很大,但是國內大學信息技術專業學生大部分學習的是英語,懂日語的很少。上海華東師范大學軟件學院考慮到將來的畢業生應該把加入軟件外包企業開發團隊作為一個重要的就業途徑,于是就在教學計劃中增設日語教育,通過強化日語教育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基本達到日語三級基本水平,優秀的能考出日語二級甚至一級的水平。這個專業的畢業生至少都具有日語三級證書,都能看懂日文的“開發仕樣書”,這樣的學生大受軟件外包企業的歡迎。有幾家規模比較大的企業甚至每年都把下一年的實習學生也預訂了。由于教學管理者的預見和對教學計劃的合理優化,使學生在畢業前就有了日語這樣一個砝碼,就業的天平自然就會向這些學生傾斜。這幾年來軟件學院畢業生的一次簽約率在全校數一數二。即使在今年這樣的形勢下這個專業的就業率仍居全校第一。一個每年有200左右畢業生的軟件工程專業有這樣的業績是不容易的,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在人才培養方面正確決策是多么重要。

從這些例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學歷教育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要注意教學計劃的優化,要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來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這就好比企業生產產品一樣,適當地改變流水線上的設備和“生產工序”來提高產品的品質和款式以適應市場的需要。另外,我們還要認識到“學歷教育”和“培訓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體系,“學歷教育”注重的是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整體塑造,它比較強調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學生今后通過自學的后勁很足;而“培訓”則比較強調速成強化,如同汽車的“加油站”,現場加好油當即就可以開車上路。

作為一個在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工作多年的老教師,筆者覺得有一個問題必須引起大家的重視:我們在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整體塑造過程中對學生在“做人”方面的教育存在缺失。很多企業的老總都對有這樣的感覺,他們認為現在的學生“有知識少文化,有文化少修養,有修養缺誠信”。實際上這是企業界對我們工科類學生整體素質的一個批評,人們常說“一夜可以造就一個百萬富翁,但絕不可能成就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修養的人”。一個人的修養是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的,學校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大學四年的熏陶和自我塑造,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培養自己成為有知識、有文化、有修養、有誠信的人。在現代社會,尤其是信息技術領域,“團隊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如果你“做人”都做不好,那么還有誰肯與你合作呢?

作為一個合格的信息技術專業的人才,筆者認為應該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知識和四項能力。這四個方面的知識包含“人文社科知識”、“數學物理知識”、“專業知識”和“領域知識”。“人文社科知識”是我們做人的根本。“數學物理知識”可以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綜合的能力,是專業基礎的基礎。“專業知識”則是體現學科特色的“獨門兵器、看家本領”。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知識是所謂的“領域知識”,這是由信息技術行業的特點所決定的,我們很難想象學機械制造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能去銀行工作,但信息技術專業的學生畢業后既可以到銀行又可以到醫院、鋼鐵廠、化工廠等各種各樣的行業中去。所以信息技術專業的學生還需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必要的“領域知識”。譬如,有人喜歡將來在數字媒體領域工作,可以學一些平面設計、素描和藝術欣賞方面的知識;有人希望將來到銀行工作,則可以學一點有關經濟方面的知識。如果一個學生既有專業知識又有領域知識,將來的競爭力一定會比別人強得多。

關于學生的能力培養,我認為信息技術專業的工科畢業生應該具備“實踐開發能力”、“處事能力”、“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實踐開發能力”是信息技術專業學生必備的基本能力,很難想象企業會要一個不會編程、不會寫程序文檔的學生。“處事能力”則包括對學生“團隊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培養。另外一個是所謂的“創新能力”,我們所說的“創新”并不是要學生一定有什么發明創造,而是著重啟發他們養成一種“出一些新點子為自己工作服務”的思維習慣。最后還有更重要的是“自學能力”的養成,我們要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手段進行學習的能力(從圖書文獻、互聯網及其他企業和人群學習等),強調這一點是因為任何技術都是要過時的,信息技術的更新更是比其他學科快得多。只有有了“自學能力”才可以使人及時獲取最新的知識,保持自己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力。

當我們設計的教學計劃和教學過程能比較全面地培養學生具備以上四個方面的知識和四項能力,這些學生就能在將來的信息化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們的專業也會因為這些學生的出色表現而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也因此會有辛勤耕耘后獲得豐收的喜悅。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研究組. 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篇4

移動電子商務技術是電子商務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兩項技術進行完美結合的產物。移動電子商務是未來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方向,能夠有效擴大商業交易的靈活性,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機,極大程度上促進企業的發展。隨著進入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也被推上了。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移動終端的普及,一種嶄新的電子商務模式應運而生---移動電子商務。移動電子商務隨著電子商務發展起來,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新形式,并日益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研究的熱點,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移動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但安全問題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關系到商務系統能否正常運行。因此,如何建立安全、便捷的商務應用環境,保證整個商務活動中信息的安全性,對于促進移動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

移動電子商務在現在的生活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我們每天都在使用著,但是安全問題卻越來越令人擔憂。本論文在數據的傳輸方面有著加密處理,降低數據泄露的風險,為大家的交易安全進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擬研究的主要內容(提綱)和預期目標

(1)引言

選題背景

研究意義

(2)移動電子商務內容

(3)移動電子商務安全支付需求

(4)移動電子商務安全技術

(5)移動電子商務安全支付解決方案

(6)總結

(7)2、預期目標:本課題的重點是采用文獻研究法,通過廣泛地查閱相關資料和文獻,借鑒別人研究的成果之上,深入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而難點就在于如何能確定移動電子商務安全支付的問題。預期結果希望能對移動電子商務安全支付解決方案。

三、擬采用的研究方法(思路、技術路線、可行性分析論證等)

1、選擇導師、確定研究方向

2、選題

3、收集相關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和深入分析

4、根據資料和研究計劃擬寫開題報告

5、進行開題報告的答辯

6、撰寫論文初稿

7、對論文反復修改、定稿

8、參加論文答辯

四、論文(設計)的工作進度安排

2017年3月15日—3月20日と范論文選題;

2017年3月21日—3月31日げ樵撓泄毓內外資料,了解該領域較為前沿的觀點。寫作論文提綱,確定論文基本框架,撰寫開題報告;

2017年4月1日—4月20日薷穆畚男醋魈岣伲形成論文的基本框架,寫作論文初稿;

2017年4月21日—4月30日薷穆畚某醺澹寫作論文二稿;

2017年5月1日—5月15日薷穆畚畝稿,形成正式稿。

五、參考文獻(不少于5篇)

[1]姚帝曉.電子商務安全問題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06年7月(上旬刊).

[2]張潔.安全電子郵件“烏托邦” [J].電子商務世界,2006年11月7月. [3]徐向陽.電子商務中電子郵件的安全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年5月(上月刊). [4]付霄漢.電子郵件的安全問題與防范措施[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7月.

[5]白佳麗.網上銀行支付系統安全風險評估[J].東方企業文化〃公司與產業,2011年3月.87. [6]楊剛.網上支付安全問題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1年9月.

[7]劉丹.電子商務支付平臺的安全問題芻議[J].商業經濟,2011年8月15日.

[8]王煜.電子商務中網絡支付風險與防范的研究[J].經濟師,2011年第10期.

[9]李瑞歌.淺談電子商務過程中網絡交易安全管理策略[J].科技資訊,2011年.

[10]武慧娟、孫鴻飛.論電子商務關鍵性安全問題及其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8年9月.

[11] 彭銀香,白貞武. 電子商務安全問題及措施研究[J]. 大眾科技, 2005.

[12] 林黎明,李新春. 電子商務安全風險管理研究[J].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 2006.

[13] 宋苑. 影響電子商務發展的網絡安全事件分析與對策[J].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 2006.

[14] 楊二龍,劉建時. 對電子商務風險的幾點思考[J]. 警官文苑, 2007.

六、指導教師意見

選題基本合理,內容完整。但開題報告還要求論述研究現狀,即有哪些學者對相關問題有哪些研究,怎么研究的?用自己的話概述。

研究內容框架結構邏輯不合理,思路不清晰,具體意見詳見附件批注。

應具體闡述哪些部分分別采用哪些定性或定量研究方法。

論據進度計劃安排與實際不符。

具體意見詳見附件批注。

簽字:年月日

七、學院院長意見及簽字

篇5

 

同信息技術一樣,銀行業的信息管理只是信息技術在銀行業的應用,主要用于管理和和處理各種賬務、交易指令等,當然,它也包括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的設計、開發、安裝和設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的使用。

 

高頻交易最早出現在美國,之后在歐美日得到迅速發展,現在在北美已經占了交易指令量的60%以上,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爆發后的這幾年里,絕大部分獲益收益指令都是通過高頻交易指令完成的。因此,我們不得不介紹什么是高頻交易。通俗地講,高頻交易就是在瞬間(快于1秒)完成一項交易指令,從而抓住價差實現套利,其交易機構與設備一般都在交易所附近甚至同一棟建筑物。根據《辭海》的定義是指從那些 人們無法利用的極為短暫的市場變化中尋求活力的計算機化交易,比如,某正證券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微小變化,或者某只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微小價差。這種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有些交易機構將自己的“服務器群組”安置到了離交易所額計算機很近的地方,以縮短交易指令通過光纜以光速旅行的距離。

 

一、高頻交易與信息技術

 

與傳統數據不同的是,對于高頻交易來說,它需要高頻率的實時的交易數據,而最高頻率的數據就是分筆數據,這不是普通的信息技術所能實現的。

 

由于高頻交易量非常大,所以中間業績常出現一些失誤導致操盤失敗。針對分筆數據包,有合理的時間戳、準確的買賣價、交易額等要素,其限價指令薄由于操作量大的緣故,本應正確地圍繞基本價上下波動,但由于有人的要素存在,況且人是主要操盤者,所以其誤差會反映出信息未必能夠獲得。在非集中的交易市場中,交易者只知道當前的價格水平,各個機構根據自身的限價指令簿來調整自己的報價,這就會出現在同一時間,同一產品,各個自營商給出的報價各不相同。對于目前國內金融市場,可以從報價單的各檔委托價格和量中獲得該信息。針對限價指令簿中所包含信息的研究,可以發現最佳買賣報價中包含了與價格發現有關的大部分信息,同時其他報價中也包含了與此相關的重要信息,而且是不可忽視的。另外,收益率與滯后指令簿信息存在相關性,這種相關性在成交量低的股票中表現的最明顯,而在成交量高的股票中表現的較弱等現象。買賣價差反應了即時買入并賣出證券所需的成本。買賣價差通常在市場不確定或者不穩定時有所增大,而買賣價差的增加會導致高頻交易策略盈利能力的下降。未來的買賣價差可以使用Roll模型(1984)進行估計。不同于低頻數據,高頻分筆數據達到的時間是不規則的。交易的時間間隔會攜帶信息。如上海金融期貨交易所股指期貨五檔分筆行情數據。

 

然而,眾所周知,這所有的一切操作都是通過信息技術,也就是金融互聯網成功實現。

 

在實時報價系統,交易策略系統和交易單管理系統核心系統之外,一個良好的全面的高頻交易解決方案,還包括其他的系統,以保證高頻交易的順利執行。下面,列舉一些常用的系統(功能),由于非本論文的主要部分,只作簡單的介紹性說明。

 

二、高頻交易與風險管理

 

在高頻交易中,高效的風險管理和交易信號一樣重要。因為在策略的執行中,一點微小的差錯可能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一個設計優秀并能夠被有效執行的風險管理系統是高頻交易系統中關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建立風險管理系統之前,需要明確風險管理的目標,并能夠度量相關風險,包括:(一)市場風險:通常使用統計模型和VaR模型來度量。(二)信用及交易對手風險:通常由專業的第三方機構提供如標普和穆迪,通常使用情景分析,因果模型進行評級。(三)流動性風險:如流動性調整后的 VaR 測度。(四)操作中財務損失風險:通常用數量模型和情景分析共同衡量。(五)法律風險:通過相關的法律專家在因果分析框架下進行分析評估,即:一般的風險管理系統會采用兩種方式來使得風險對交易的負面影響最小: 1.止損:停止當前交易以防止虧損進一步擴大。2.對沖:利用互補的金融工具反向操作,對沖風險敞口。

篇6

電子科技的誕生與發展毋庸置疑地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然而,在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對于隱私與信息安全以及發展基于信息安全的財產安全的擔憂一直都沒有中斷過,這就是電子科技發展為人類社會帶來的風險。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對這些風險進行了分析和討論,并且提出自己對問題解決方案的看法。

【關鍵詞】電子科技 風險 分析

電子科技作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標志,一直引導著各行各業的改革與發展。工業中的機器已經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電子控制,交通管理中信號燈以及攝像頭的應用將交通警察從烈日與嚴寒中解放了出來,學校的教育依靠著多媒體的技術已經實現了大規模的進步,就連之前我們一直發愁的火車票業務也通過電子計算機和網絡系統實現了網上買票。所有這些,都是拜電子科技的發展所賜。然而,在我們享受這些便利的時候,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電子化和信息化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個人隱私的透明化、個人信息的泄露以及個人財產的安全問題成為了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這就是電子科技發展過程中為我們帶來的風險,同時也是電子技術本身發展的風險。

1 電子技術對個人隱私的公開化風險

現代社會的快捷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拉的更近,信息的網絡化使得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就能夠了解全世界此刻正在發生的事情。然而,就在我我們方便的了解到別人的故事時,很多人開始擔心,個人的隱私已經無時無刻的不面臨著暴漏在公眾視野下的危險。電子技術的發展首先使得記錄工具比如錄音機和攝像機變得異常的先進與方便使用。可以說,在現代社會電子科技如此發達的社會,個人正在慢慢地變得透明,始終能夠感覺到有一雙眼睛在自己的背后。

對安全的考慮犧牲了我們對自由的向往,已經引起了很多學者的思考。電子科技帶給人類的風險,就是個人的生活已經被迫融入到集體中去,任何人都仿佛置身于一個玻璃的房間當中,個人的隱私已經完全得不到保障,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令人恐懼。不幸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每個人個性的崛起,整個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復雜,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信任也變得越來越淺薄。為了安全,我們必須要加裝更多的攝像頭和監控設備,這不僅是出了事情我們可以迅速找到證據,而且對于很多不良分子起到震懾的作用。這樣一來,個人的隱私就越來得不到保障了,這樣帶來的其實是另一個層面上的恐懼,并且這種恐懼無論如何使無法用電子科學的方法進行解決的。社會將其中的每個人互相聯系了起來,但是每個人除了具有社會性也就是公眾形象,同業也具有私下的個人形象。個人的生活習慣、個人的興趣愛好,很多人是不愿意進行公開的,但是在無孔不入的電子信息時代,這一點是十分困難的,這就是我們現代人的悲哀,解決心理上的安全與身體上的安全之間的平衡,是需要大智慧才能夠做到的。

2 電子技術漏洞對于個人信息的泄露

電子信息在發展的過程中,系統的漏洞為人們帶來越來越大的損失。手機號、銀行卡號以及密碼全部存在于大的依據電子技術發展起來的存儲器上,而這些存儲器的保密效果的確是不敢恭維的。無論系統運用這樣的加密技術,總是能夠被一些不法之徒攻破。歷史上著名的黑客通過對電子技術的應用曾經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系統或者軍事系統造成過巨大的傷害或者威脅,更別說個人的信息了。目前屢禁不止的垃圾短信和騷擾電話,使得我們都開始懷疑電子技術為我們帶來的是方便還是騷擾。計算機云技術的發展使我們的個人信息變得更加的集中,那么對于用心不良的人來說,這是更好的機會去盜取別人的電話號碼、郵箱號或者一些在公共空間使用的一些聊天賬號等。由于手機基站的搭建十分簡單,很容易在一個區域范圍內進行垃圾短息的強制發放,使得很多人雖然咬牙切齒但是又無可奈何。個人賬號合格手機號的泄露導致鋪天蓋地的推銷廣告和垃圾短信,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電話或者短信詐騙的方式欺騙一些電子信息技術了解不多的人,這樣的事件還時有爆出,使人們對于電子信息技術的安全性提高了警惕。這種情況下我們屢見不鮮,并且很難找到充分的證據來對這種違法犯罪進行指控。對于這部分的犯罪目前雖然已經有偵破的可能,但是要徹底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仍然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尤其是在這個復雜的社會,大的網絡公司和游戲公司對于用戶信息的大規模泄露事件時常發生,尤其是身份證號等重要信息的泄露為個人的安全帶來了不小的威脅,十分值得人們關注。

3 電子技術對于財產安全的風險

銀行系統作為現代商業和工業的資金來源和儲備的地方,對于電子系統的依賴越來越強,的確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就如同個人信息泄露的情況類似,背靠電子系統的銀行系統的漏洞一旦被攻破,信息化越是發達,造成的損失就會越大。近些年來,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使得這一問題變得更加地嚴峻。由于各種的原因電子商務參與者面臨財產等經濟利益的風險,前者包括客戶的銀行資金被盜、交易者被冒名或者財產別竊取等,后者比如信息的泄露、丟失、使企業的信譽受損等,都對當事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造成財產安全的問題有多個來源。首先是硬件層面的問題,包括硬件和軟件未及時升級以及各種系統在設計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漏洞,第二個原因是應用層面,包括相關管理人員的素質、消費者對于電子商務知識的貧乏以及網絡攻擊和商業欺詐等違法犯罪的行為。根據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的統計,去年我國發現的計算機病毒有80%以上是以竊取信息等經濟利益為目的的,這些網絡攻擊行為可能導致企業和個人的信息被盜,資金被竊取,也可能導致企業電子商務系統效率下降甚至崩潰。

歸根結底,造成電子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風險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們對于電子信息時代下對于生活方式轉變太快帶來的不適應和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科學的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我們只有轉變自己的觀念,同時著力建設更加有效嚴格的管理體制,才能從根本上對這些風險進行監控和制止。

4 總結

電子信息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不便,包括個人的隱私的泄露、個人信息的泄露以及個人財產受到的威脅等。科學的問題應該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同時也要求我們全體公民對電子技術進行積極地了解,從心態的轉變和管理的層面對電子信息技術帶來的風險進行客觀地認識和有效地遏制。

參考文獻

[1]張雷.電子數據及其使用規則研究[D].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0.

[2]楊利.當今金融電子產品行業的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探析[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1(10).

[3]王晶晶.我國電子技術類上市公司智力資本運營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2(06).

篇7

論文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缺陷,從內控環境、制度建設、制度執行、風險識別、會計監督等幾個角度進行闡述,針對出現的風險,從人員培訓、制度改進、信息強化、監督整改機制建設等方面,提出了風險防范的對策。

一、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風險

(1)良好的會計內部控制環境尚未形成。企業的會計內部控制文化尚未真正形成,部分銀行管理人員還未充分認識會計內部控制及操作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對會計內部控制的參與和重視不夠,在日常管理中,重業務發展、輕風險防范造成管理風險;員工業務知識掌握不夠,對業務的風險點了解不透,規范操作意識沒有得到強化,由于制度傳達不到位和理解不透徹,容易造成操作不規范,潛伏著操作風險;員工風險意識不強,對崗位之間的相互制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認為相關風控措施手續太繁瑣,沒必要,從而以相互信任代替制度制約,導致逆程序操作、重要物品管理不嚴、授權流于形式等違規操作現象的產生,出現意識風險;受不良社會風氣影響,個別員工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嚴重扭曲,滋生拜金享樂思想,為達到個人目的鋌而走險而出現的員工職業道德上的故意風險。

(2)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不夠完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缺乏總體規劃,表現為部分會計制度辦法未能隨著業務的發展和客觀環境的變化及時修訂和完善,造成了制度滯后于業務發展,或會計制度整合程度差,數量多但不夠系統完整;會計內部控制結構仍不完善,主要表現為會計內部控制覆蓋不全面,只停留在主要業務層面和一些業務產品上,而未延伸到銀行會計活動的所有層面和業務流程上;有的制度規定太過于原則化,不切合基層行實際情況,實際執行中往往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

(3)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不夠。思想上不夠重視,未能正確處理業務發展和風險防范的關系,對制度的執行只做表面功夫以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審計,而不管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如何,遇到具體問題強調靈活性,使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因業務水平欠缺、對制度理解不準確,法律意識淡薄,風險防范意識差,自我約束能力不夠,造成的制度執行不到位、有章不循、違章操作的現象。

(4)會計風險識別與控制的方法落后。會計控制方式未標準化,制度文件不夠系統,缺乏對主要會計業務環節的全面分析,這樣就難以真實、客觀地反映銀行的會計業務風險;會計內部控制方式較為單一。對會計風險識別與控制手段的研究處于被動局面,常常要等到案件發生后才總結經驗,難以提前和充分識別新業務開辦中存在的會計風險。

(5)會計監督檢查的有效性不足。缺乏健全的會計監督評價體系,多層級多部門對同一業務內容重復檢查,影響了會計內部控制效率;會計檢查的覆蓋面不能涵蓋全部會計業務,在會計管理人員偏少、檢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下,檢查頻率和深度難以達到規定要求,不能與銀行風險程度相適應;缺乏對會計檢查人員的再監督,會計檢查流于形式,“查而不報、查而不糾”的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問責機制不夠健全,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和違規處罰措施。

二、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風險防范

(1)從加強教育培訓入手,提高員工素質,促進合規文化的形成。有針對性地、分層次地開展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將會計人員培訓學習制度化、常態化、系統化,通過開展會計內部控制知識競賽、會計技能比武、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努力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查防案件能力和綜合履崗能力,以防范操作風險;大力加強會計人員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教育,把思想教育和案件警示教育納入培訓計劃,使思想教育經常化、規范化,通過培訓使每一個會計人員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樹立合規經營、合法操作的理念,逐步建立先進的風險控制文化和合規文化,培養員工自覺遵章守制的習慣。

(2)改進商業銀行會計系統內部控制制度。在原有的內控制度基礎上推陳出新,尤其是針對新推出的業務,要制定相應的操作流程及實施細則,作到內部控制有章可循;加強現行制度的評估分析工作,總結新經驗,提出新措施,不斷優化業務流程和完善制度,促進會計操作風險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3)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風險如果不能被識別,它就不能被控制、轉移或者管理。商業銀行應通過狠抓會計基礎管理、改進業務流程、提升系統功能,提高對風險的預警和控制能力;充分發揮金融會計對風險的反映、監督、預測、分析等作用。

(4)從強化信息技術入手,提高會計內部控制水平和質量。

商業銀行應廣泛使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對銀行全部信息進行處理、分析、預測,推進銀行業務處理自動化,逐步減少人工控制,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統,加強風險控制以減少故意風險發生的可能,增強會計業務風險控制的剛性約束,不斷提高控制效果;積極探索利用信息技術對業務操作流程進行全面的風險監控,加強柜面業務實時監測系統的建設,使銀行后臺可以及時梳理出可疑交易、違規交易信息,進行實時預警和處理,有效地從技術手段上解決前后臺之間、上下級行之間交易信息共享的及時性問題,充分發揮數據集中和后臺集中控制的優勢,提升對交易的監督控制和風險管理能力。

(5)建立高效的商業銀行會計監督檢查機制。商業銀行內部會計控制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不論是制度的制定、執行,還是最終的評判,都需要恰當且必不可少的監督,以使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商業銀行應加強會計內控隊伍的建設,培養以會計主管、會計檢查輔導員、結算專管員、電算化專管員和出納專管員為主要內控監督力量的會計內控隊伍,加強檢查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檢查人員的業務水平,改革檢查人員管理體制,提高檢查人員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篇8

關鍵詞:小企業融資,國際經驗,民營銀行,信貸擔保體系

 

一、我國目前小企業銀行信貸的現狀

通過考察國際上有關方面在小企業貸款方面的良好做法和先進經驗,結合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小企業客戶雙方普遍存在的問題,銀監會、人民銀行陸續出臺了《銀行業開展小企業貸款業務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著力解決小企業融資問題。

截至2009年末,全國小企業貸款余額達5.8萬億元,占企業貸款余額的比例為22.2%,較上年增加1個百分點,同時小企業貸款(不含票據融資)增速比企業貸款平均增速高5.5個百分點,比各項貸款增速高0.61個百分點。[1]

2010年2月23日,中國銀監會表示,今年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小企業的投入力度,對小企業貸款明確提出兩項“不低于”的監管硬指標:即小企業貸款余額的增量不低于2009年,增速不低于全部貸款的平均增速。

二、各國小企業貸款現金銀行的具體實踐

1. 德國

德國政府通過資金支持來激勵小企業的創立,成為小企業創業投資基金的主要來源。德國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是通過直屬于聯邦經濟部的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和直屬于財政部的德國平衡銀行(DTA)實現的。

除了直接向小企業提供各種貸款之外,這兩家銀行還免費向企業提供融資咨詢服務;對小企業,聯邦政府設立創新基金 (ERP),規定凡新成立的企業存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可以得到'ERP'計劃的自有資金證明,憑證明到銀行貸款,進行創業實踐。

此外,成立擔保銀行也是德國政府扶持小企業發展的有效手段。德國在各州設有私法性質的量保銀行,在政府設有公法性質的再擔保機構,為小企業在成立和發展階段向商業銀行、儲蓄銀行貸款提供擔保。畢業論文,國際經驗。。

2. 美國

美國發展起來了小客戶信用評分方法來管理小企業貸款,借鑒了信用卡貸款的經驗,主要依賴企業的歷史信用來做出貸款決策,減少了人為因素對貸款的影響。這是一項運用現代數理統計模型和信息技術對客戶信用記錄進行定量分析從而做出決策的新技術,成本低而效率高,最大限度利用了大銀行集中決策和處理標準信息的優勢。這種方法擴大了小企業貸款的客戶范圍,加強了小企業信貸市場競爭,提高了小企業信貸市場的效率。

3. 韓國

韓國中央銀行(韓國銀行)通過相應措施,鼓勵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為小企業貸款:一是規定性指導金融機構對小企業貸款的最低比例,全國性商業銀行為45%,地方性商業銀行為60%,外國銀行分行為35%(約有25%的外國銀行分行在韓國不受這一比例限制)。二是實施優惠貸款利率。韓國銀行將各商業銀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對小企業貸款的支持力度作為再貸款優惠利率的參考因素之一。此外,韓國各商業銀行業通過常規貸款業務和商業票據貼現方式為小企業提供各種融資業務。

4. 日本

建立專門為小企業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包括民間中小金融機構和政府金融機構兩大類。實施利率優惠政策,支持在市場中處于競爭劣勢的小企業發展。畢業論文,國際經驗。。小企業可以按照最低利率在國家專業銀行獲得貸款,可以延長還款期限,對小企業還實行無抵押貸款。

5. 歐盟

歐盟設立了專為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政策性銀行——歐洲投資銀行(EIB),其資金的90%用于歐盟不發達地區的投資項目,10%用于東歐國家和與歐盟有聯系的發展中國家。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對小企業進行融資:一是全球貸款,用于支持小企業在工業、服務業、農業領域的投資和與歐盟發展規劃、能源及運輸有關的小規模基礎設施投資。二是貼息貸款,為雇員人數不超過250人、固定資產少不超過7500萬歐元的企業提供貼息貸款,利息補貼由歐盟財政預算支持。三是阿姆斯特丹特別行動計劃(ASAP),是用EIB的經營利潤所設立的總額為10億歐元的三年期計劃,旨在對高度勞動密集型和新技術領域的小企業進行投資和資金支持。[1]

三、對我國的經驗啟示

1.銀行要加強針對小企業融資的信貸產品開發

銀行要努力開展信貸創新,通過對信貸品種、信貸期限、信貸流程、信貸方式、信貸制度的創新增強對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適合小企業特點的評級制度,適當下放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審批權限。大力開發如產業鏈放貸、供應鏈融資、流動資產質押、機器設備按揭貸款等產品。進一步開發貸款類金融工具,例如出口退稅賬戶托管貸款。將授信、貿易融資和理財產品進行組合設計,推出“訂單質押”、“發票質押”、“存貨質押”、“收費權質押”、“知識產權質押”、國內保理等擔保方式,滿足了不同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畢業論文,國際經驗。。可以將信貸利率與抵押擔保設計成負相關的關系,由此達到分類式信貸契約的均衡。依托交易鏈延伸,積極發展有真實物流和現金流的貿易融資業務,推進小企業貿易融資業務發展。探索小企業資產證券化、小企業集合債券等新業務,多渠道支持小企業資金需要。

通過對小企業信貸的客戶信用評分方法,為信用狀況良好的企業提供綠色貸款通道。針對困難企業專門出臺授信指引,實行“一戶一策”,逐個落實差異化授信政策,支持基本面良好、暫時出現經營困難的企業渡過難關。建立新型小企業風險管理體系,包括情景分析和行業動態追蹤機制、標準化授信提案和授信審批機制、多維度的早期預警機制、防范道德風險的反欺詐機制、資產組合管理機制等,簡化業務流程,加強標準化管理,開發了中小企業客戶定性信用評估系統。

在此過程中,應滿足本銀行風險控制的要求,加強對利率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風險種類的動態監管。

2.發展地方性中小銀行,組建為小企業服務的民營銀行

建立主要服務地方中小企業和個人的地方商業銀行,在《商業銀行法》的框架下發展規模適度的民營銀行。

相對于大銀行而言,中小銀行在對小企業貸款方面有明顯的信息優勢,在收集信息的激勵方面,中小銀行扁平化的組織結構使得信息易于在基層經理和上級領導之間傳遞,信息損耗較少,基層經理的激勵較強。因此,發展以中小銀行為代表的新型銀行,可以滿足小企業信貸的現實需要,使關系型信貸成為小企業融資的中堅力量。

從我國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看,最有效的直接融資渠道就是組建民營銀行。民營銀行能夠解決中小企業急需風險資金的要求,為高新科技企業尤其是民營高新科技企業融資創造條件。有利于降低不良貸款,有效控制風險,促進我國良好金融秩序的建立,在控制風險的同時,積極增加贏利,為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提供很好的服務。畢業論文,國際經驗。。

3.減少現存銀行體系的金融抑制,放松利率管制

減少信貸資源的行政性分配,減少信貸資源配置上的國家管制。我國對于貸款利率的上限限制,使得銀行不能把風險與收益配比,不符合市場運行規律。可以從中小銀行、民營銀行開始逐步放寬到所有銀行對小企業信貸的利率限制,通過放寬利率浮動幅度、浮動利率制度、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等不同程度的手段,將銀行業產權的漸進改革與利率的漸進市場化改革結合起來,避免對資金的過度需求和資金使用的無用損耗。

4.對國有控股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加大商業化的改革力度

雖然要大力發展中小銀行和民營銀行,但大銀行對小企業融資仍有一些比較優勢,例如有較高的金融分析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專業的信用風險模型和風險分析人員,管理成本相對較低,風險態度更接近中性,降低對小企業貸款的抵押要求。

國有控股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應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量,提高小企業客戶的滿意程度。將小企業信貸業務納入中長期的發展策略,強化小企業信貸主體部門建設,與各級政府部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簽訂小企業金融服務協議,加入各地小企業金融服務支持平臺,尋求政府部門的專業指導。可以嘗試建立流水線式或一站式服務模式,建立批量承做、組團放款方式,縮短信貸審批周期。

與國外小企業信貸經驗豐富的金融機構結成戰略伙伴關系,推動產品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

5.完善小企業信貸支持體系

小企業的信用條件一般都比較差,信用記錄不完善,缺少充足的抵押品。直接導致了貸款困難,進而嚴重影響小企業的成長。小企業貸款需要外部擔保來提升小企業的信用等級,幫助小企業取得貸款。通過擔保機構介入,能有效解決小企業抵押品不足和難以找到保證人的問題。

在當前我國小企業信貸擔保機構監督能力和篩選能力較為低下的背景下,應該以銀行為主來選擇擔保對象,而不是以擔保機構為主。畢業論文,國際經驗。。擔保機構實行部分擔保,通過讓銀行承擔部分風險的做法激勵銀行履行對企業的監督責任,發揮銀行對貸款對象事前篩選和事后監督的主導作用。擔保機構與銀行在“共享利益、共擔風險”的原則下實行比例擔保,建立起與銀行風險聯動機制,有效分散和化解風險,促進擔保機構與金融機構的共同發展。畢業論文,國際經驗。。以“流程管理”為核心,從嚴格的信貸準則、明確的客戶標準、精準的授信額度核定、健全的授后跟蹤四方面著手,完善信貸支持體系。

參考文獻

[1]董彥嶺.中小企業銀行信貸融資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8).

[2]李揚,楊思群.中小企業融資與銀行.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8).

[3]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中國中小企業金融制度報告.中信出版社,2005(8).

[4]中國銀監會完善小企業金融服務領導小組辦公室.小企業融資工作國際經驗借鑒.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12).

[5]何韌.美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關系借貸淺析.新金融,2005(2):43~45.

[6]林強.小企業信貸違約影響因素分析.東南學術,2009年第4期,103~109.

[7]林毅夫,孫希芳.信息、非正規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經濟研究,2005(7):35~44.

[8]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經濟研究,2001(1):10~18,53.

[9]紀敏.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制度創新.中國金融,2005(9):16~18.

[10]姜秀昶.國外中小企業融資的經驗做法及對我國的啟示.山東經濟,2004(1):75~77.

[11]萬強,黃新建.國外中小企業融資經驗對我國的啟示.特區經濟,2009(1):102.

[12]袁象,余思勤.國外中小企業融資制度給我國的借鑒及啟示.科技創新導報,2008(7):108.

[13]張捷.中小企業的關系型借貸與銀行組織結構.經濟研究.2002(6):32~37,54.

篇9

關鍵詞: 企業信息化; 系統集成; 接口; 供應商入圍; 數據共享池ERP

中圖分類號:TP31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5)09-82-03

System integration scheme for supplier shortlisting management based on ERP

Xia Ying

(WISDRI (Wuhan) IT Engineering Co., Ltd, Wuhan, Hubei 43022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specialized information system is used onlin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specialized systems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ERP and OA system in WISDRI's supplier shortlist mechanism, discusses the system integration scheme in demand driven with the data sharing pool.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it can not only realize stable operation of integration subsystem but also insures coordination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ERP system and OA system, which has a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interface; supplier shortlisting; data sharing pool and ERP

0 引言

在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利用信息技術來管理企業資源已經不是一個新鮮事,有越來越多的專業化信息系統投入使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些專業系統不可能用一個系統來代替。那么,如何讓這些專業系統揚長避短,并且能夠同其他系統相互配合,從而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以支持企業核心競爭力,已經成為企業信息化進程中不可逾越的問題。

在企業信息化中,最常見就是OA系統和ERP系統。OA即辦公自動化,強調管理流程化,是企業內控的有效工具,從技術上看,它能夠在不用開發的情況下適應不同管理流程及其變化;而一般意義上的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1]。ERP系統體現了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尤其注重企業業務流程的規范管控,但是對于部分重要信息例如供應商,大多數ERP系統僅僅把供應商作為基礎元素來使用,缺少對供應商的管理手段。本文就以中冶南方(武漢)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中冶南方”)為例對供應商入圍的管理機制在OA系統中實現,并通過架構的共享池在ERP系統需求驅動下建立供應商共享實體的集成方案做詳細說明。

目前,系統間集成多是通過封裝成WebService方式[2-3]、JCA和Web服務相結合的方式[4]、XML文件的方式[5]、SOI方式[6]等。本文在基于企業自身特點和應用環境的前提下,采用共享池進行數據的通訊,配合需求驅動下進行數據的獲取,最終實現供應商入圍管理機制在ERP與OA系統的集成。

1 應用背景

1.1 企業信息化背景

中冶南方是一個有冶金行業背景、由設計院轉型的工程總承包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許多細分業務領域已經上線使用了相應軟件,實現了本領域的信息化,如用友NC財務管理系統、海外物流管理系統、辦公用品及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統、采購策劃及采購管理系統、文檔及圖檔管理系統、信息系統、教育培訓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設計過程管理系統等等。

在2011年,中冶南方上線Oracle ERP(E-Business Suit,簡稱EBS)產品,使用ERP產品將運作的工程項目整體上線管理,以項目為載體貫通了線上收和支的兩條業務流程。全付款流程包括從產品設計到物料請購、從物料請購到采購詢報價再到采購訂單、從采購訂單到付款;全收款流程從營銷到項目、從項目開單到收款結算;與此同時還現實了集團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和采購管理。上線模塊包括人力資源、進銷存、項目、應收、應付、總賬、資產等。

在上線ERP系統的同時,中冶南方同步上線了OA系統。OA系統以流程為載體,實現管理過程的信息化,如供應商入圍評審流程、合同評審及印章使用流程、工程項目立項過程申請流程、項目暫停/終止審批流程、特殊付款審批流、與業主項目結算文件申請審批流程等等。通過這些管理流程,能夠有效的進行企業內控,降低運行成本。

1.2 供應商入圍管理需求

對于EPC工程項目而言,采購是項目實施期間的一個核心環節,采購費用占整個合同費用的比例高達40~60%,甚至更高。采購工作的失誤不但會影響工程質量和進度,更會造成承包商嚴重虧損。采購設備的好壞取決于設備的供貨商,因此嚴格合理的選擇供應商是把控采購風險的必須手段。對于企業管理而言,對供應商的把控也是企業內控和質量管理的重要控制點。

目前,中冶南方所有項目都已經實現設備集中采購,由中冶南方采購部集中管理,實行專業化采購,這為供應商集中管理和過程規范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中冶南方的供應商分成兩部分:供應商長名單和項目供應商。長名單中的供應商為長期合作的供應商,供應商進入長名單需要通過正式的入圍管理流程;項目供應商則是業主指定或者一次性供應商,它經資質預審后為項目備案即成為項目供應商。

供應商常規入圍辦法需要資質預審、實地考察并出具考察意見,再根據考察結果來確定相應的入圍方法,由相關專業科室和管理部門組成的資質評審小組審核流程。考察內容除常規的法人信息及相應的掃描件,還包括:企業資本性質、與同業其他企業的關系、對中冶南方的承諾等。

供應商入圍管理評審方為各個管理部門,如各專業科室、審計部等;供應商信息的主要使用方為詢報價和采購合同及最終的付款。

2 系統集成方案設計

2.1 集成的總體方案

采用的解決方案是將ERP系統和OA系統結合到一起:由采購員在OA中發起供應商選擇和入圍流程,根據自身采購策略選擇適當的供應商選擇方法,若成功入圍則通過系統間的接口子系統將供應商信息傳輸到Oracle ERP中建立供應商共享實體以供日常業務使用。

供應商入圍流程在OA系統、接口子系統、ERP程序整體流程如圖1所示。

2.2 供應商信息的邏輯結構

Oracle ERP系統對供應商的信息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⑴ 供應商法人實體信息。包括注冊登記號、法人代表、營業執照注冊號、國稅登記號、地稅登記號、注冊資金等。

⑵ 供應商沒有法人資格的分公司及辦事處信息管理。在Oracle ERP系統中供應商和供應商地點是配合使用的,可以用來明確表示某一個供應商某一分公司,它們在ERP系統中許多業務中都會使用到,如采購訂單、應付發票、付款等。

⑶ 供應商的聯系人信息管理。不同的分公司或者辦事處,可能會有不同的聯系人,所以ERP系統中聯系人關聯到供應商地點上。

⑷ 供應商的銀行賬戶信息管理。不同的分公司或者辦事處接收款項用的銀行賬戶必定不同,所以ERP系統中供應商銀行賬戶關聯到供應商地點上。

⑸ 供應商能夠提供的物料信息的管理。供應商可以將不同的物料分配給不同的分公司來生產和銷售,反之即不同的分公司能夠提供的物料不同,所以某一具體物料的合格供應商列表關聯到供應商地點上。

綜上所述,供應商信息的邏輯結構如圖2所示。

2.3 集成接口程序規則

根據供應商信息的邏輯結構設計對應的數據結構,當在OA系統中完成了供應商入圍流程,程序自動將該供應商信息按照指定的數據結構放入共享池內并存檔。為了標識共享池中供應商是否是需要導入到ERP中的供應商,在共享池中每一個供應商數據結構中都加入狀態碼表示本記錄的狀態。狀態碼及其含義如表1。

3 系統集成效果

從中冶南方使用情況看,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⑴ 公司管理和業務操作合理的分開:管理人員關注把控供應商資質和能力方面的管理事項;開啟了供應商入圍手續了以后,業務人員關注在ERP中使用此供應商信息。

⑵ 保證了供應商信息的準確與完整:入圍流程中如果供應商缺少資料或資料失信,可能導致入圍不能通過,這就促使供應商提供更加全面和可信的資料,從而保證了供應商在ERP中資料的準確度和完整性。

⑶ 接口子系統運行平穩:已經通過此集成程序成功入圍170余家供應商,程序有效性目前保證在100%。

4 結果討論

對比WebService封裝和XML文件的方式,共享池的方式具有以下的特點。

⑴ 數據可靠性更高:數據共享池中的數據是系統間共享的,避免文件傳輸過程中丟失的現象,能夠保證數據更加可靠。

⑵ 效率更高:XML文件必須得通過IO接口進行數據轉換,而數據共享池中數據是共享的,運轉效率更高。

但是數據共享池的方式也有不足之處。

一是對軟硬件環境要求高:此種方式要求數據庫能夠兼容并且能夠安全互信互訪,對環境要求較高。

二是可復用性較差:若要使用此種方式來完成另外一系列數據的傳輸,則要完全新建另一套接口子系統,程序可復用性較差。

5 結束語

本文以中冶南方供應商管理中供應商入圍機制在ERP、OA系統及兩者之間集成實現為例,說明了以需求驅動下共享池的方式實現系統集成的方案。結果表明,集成子系統運行平穩,能夠保證ERP系統和OA系統協同且有效運行。

實踐顯示,需求驅動下共享池的系統集成方式能夠很好的完成從一個系統到另一個系統的信息通訊。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專業化信息系統上線使用,應用場合越來越復雜,通訊不僅僅局限于單方向,還要求信息系統之間能夠進行雙向交互。那么,如何實現兩個系統雙向高效交互則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石琛.基于BOM的ERP與PDM信息集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2] 吳俊周.基于Web Service技術的節能節水信息系統集成方案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 徐平.系統集成技術在PDM系統中的研究與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4] 汪正海.基于Java EE平臺的企業遺留系統集成方案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篇10

論文摘要:提高銀行綜合競爭力是我國金融業走向混業經營的必然要求。銀行再造是對銀行經營一種更為縱深的變革,它包括業務流程再造、組織結構再造和經營范圍再造。文章從我國商業銀行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怎樣進行銀行再造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銀行再造的內涵

所謂銀行再造,根據再造思想大師邁可爾·哈默和錢皮的論述,銀行再造的規范化定義是:銀行為了獲取成本、質量和速度等績效方面戲劇性的改變,以業務流程為核心,進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徹底性的再設計。銀行再造不是銀行重組或銀行購并,因為銀行重組或銀行購并只體現資產重組,沒有觸及業務流程。銀行重組或購并后能否真正體現效益,在于重組并購后的內部結構調整。因此,也可以說,銀行再造是更為縱深的銀行經營變革。它力求打破銀行長期以來以傳統業務流程為基礎的、呆板的組織體系,通過銀行與信息企業的戰略聯盟,建立一個以核心資源為基礎的虛擬化組織.取得新的競爭優勢。

二、銀行再造的必要性

1、經濟一體化、信息化的趨勢。網絡經濟是建立在計算機網絡,特別是Internet基礎上,并依存于網絡的一種經濟形態。由于Internet沒有時空、地域的限制,全球經濟真正實現一體化,任何經濟主體的交易都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生產和消費過程在網絡貿易條件下得到統一。銀行作為經濟中資金融通的中樞環節,同樣要適應網絡經濟對其在技術和制度上改變的要求,從而成為銀行再造的外在動因之一。

2、技術創新的變化。網絡經濟時代的技術創新有三個特色:一是創新的速度快;二是技術創新由一次性創新轉變到系列創新,相互之間共同推動;三是技術創新由個別專家創新轉變到集體創新。在網絡經濟條件下的技術創新所體現的新制度變遷的推動力,促進了社會經濟基礎制度框架的演進。處在這樣一種技術環境下,銀行再造成為技術創新推動的必然。

3.銀行竟爭結構和方式的變化。網絡技術的發展、在線交易的標準化以及安全性基礎設施的引人,使得傳統銀行業務領域已無進人壁壘可言,銀行業與其他行業間的界限已日漸模糊,銀行業除了面對來自同業間的競爭外,還可能面對來自一些小型的技術供應商或通信巨人的競爭。另方面,銀行業競爭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原有競爭方式主要是大魚吃小魚,而在網絡經濟條件下,銀行業競爭方式將是“以快贏慢,以動制靜”。

4.銀行客戶需求的變化。長期以來,銀行業一直具有典型的寡頭壟斷特點:風險回避,產品單一,標準化的利率與價格,有限的成本控制和產品創新,以及無差別的客戶服務。在Internet的背景下,客戶的市場力量隨著信息膨脹和獲取信息J決捷性的提高而不斷增強,客戶需求的內容多樣化、服務方式個性化,對銀行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銀行采取以產品為主導的經營策略和原有運作模式已不可行,銀行業必須適應客戶服務模式的變化。

三、銀行再造的內容

銀行再造的主要內容包括業務流程再造、組織結構再造和經營范圍再造。其中業務流程再造是核心和基礎,組織結構再造是關鍵,經營范圍再造是業務流程再造和組織結構再造完成后的必然趨勢,這三個層次是遞進的。

1、業務流程再造。所謂業務流程就是“工作的流動(Work Ilow),是業務與業務之間的傳遞或轉移的動態過程。而業務流程再造是對這個動態過程的優化,是銀行再造的核心環節。由于銀行經營產品的同質性,銀行與銀行的差別實際上源于各自的業務流程,這使得業務流程成為影響銀行競爭優勢的主要因素。

在傳統的職能型分工中,完整的業務流程常被分割得支離破碎,既導致了銀行職員技能成為一個片面發展的機器的附屬,也使得各個業務部門之間的交易費用增加。而銀行業務流程再造則直接針對的就是被分割得支離破碎的業務流程,它按照客戶類別,將本來分散在各職能部門的工作,按最有利于顧客價值創造的營運流程重新組裝,使銀行能有效適應市場的要求。其目的就是重建完整和高效率的新流程,具體包含以下幾方面:

(1)以客戶為中心,建立“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務和“個性化”服務。這是業務流程再造的核心要求。商業銀行必須摒棄過去‘.以自我管理為中心”的封閉式的靜態管理模式,將管理重心調整到“以方便客戶為中心”,即按照客戶的要求和為客戶提供最方便和最優質服務的思路重新設計各項業務流程。前臺的業務經營部門,切實讓“一站式服務”造福銀行客戶二另外,銀行在業務流程設計上應體現其靈活性,必須區分不同的客戶群,因時、因地設計不同的流程版本,只有能提供個性化服務和廣泛個人理財產品組合的銀行才會受到客戶的青睞。

(2)創造性地應用信息技術,實現銀行管理的智能化、數字化。在銀行業務流程再造中,創造性運用信息技術對傳統工作進行最大限度的集成,這是銀行再造中最具挑戰性的內容。不管是“一站式”服務還是“個性化”服務,創造性地應用信息技術是關鍵。業務流程再造要求銀行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徹底翻新業務流程,超越目前我國銀行對信息技術主要限于初步的文字、數據圖表處理的階段,實現銀行管理的智能化、數字化。農行95599在線銀行就是廣泛運用各種前沿信息技術開發出來的綜合性、多媒體化的客戶服務解決方案。為真正實現“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的目標開拓了一條新途徑。

(3)實現突破性再造與連續性改進相結合的業務流程。由于中國商業銀行目前所面臨的外部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環境短時間內不會有大的變化,內部管理的改善也非一日之功,所以要采取整體設計,分步推進的方法,通過不斷的連續性的改進,優化各項業務流程,改善與客戶的關系,提高運營績效,打造銀行的競爭優勢,實現平穩發展。

(4)銀行業務流程再造除突出核心業務流程外,還應逐步引人“外包”理念。銀行業務外包是要求商業銀行有效運用自身的核心能力,關注戰略環節,而把一般性的業務交給外部服務公司去做。銀行的核心能力主要是銀行的融資能力、產品創新能力、銷售能力以及一些獨樹一幟的服務手段等等。而一些低附加值的,不再能體現領先優勢的業務流程,如非金融業務、后勤、員工培訓、科技開發等業務流程可進行外包。

銀行業務流程再造是按照科學的方法分解銀行原有業務的鏈條,但就我國目前經濟狀況來講,業務流程再造應遵循漸進式的思路。由于我國地區差異,不同經濟主體差異較大,二元經濟結構嚴重,造成銀行體制變革也不可能迅速完全地實現一元化。隨著網絡經濟的飛速發展,銀行會呈現傳統業務與網絡業務并存的局面,業務流程的再造在一段時間內會體現出兩種業務流程共存于同一銀行內部的現象。所以,現有銀行在進行業務流程再造的過程中,應處理好與原有傳統業務之間的銜接問題,既要適應網絡經濟發展的需要,建立相應的業務流程,也要保留與傳統業務相配套的業務流程,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穩中求進。

2.組織結構再造。從組織結構再造來說,業務流程再造離不開組織模式的再造,因為業務流程再造追求的是一種動態的“最佳企業實踐”的狀態,實施業務流程再造的企業必須是一個不斷引進和吸收不同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并做相應改變的學習型組織。因此,可以說,組織模式的再造是業務流程再造的必然趨勢。組織結構再造包含內部組織結構再造與外部組織結構再造。

(1)內部組織結構—扁平化的管理。目前國際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基本上都采用分支行制。從內部組織結構上看,這種分支行制是相對應于傳統業務流程的組織結構,是一種典型的科層結構,即由若干層次結構相互關聯而成為一個整體。分層的目的是為了縮小控制幅度,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但不合理的層次結構或層次過多,同樣也會直接影響管理工作的效率。特別是當規模擴大,管理層次的增多,指揮路線的延長,信息傳導與溝通的成本會急劇上升,這就可能造成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失真,從而導致管理上存在層次重疊,冗員多、成本高、浪費大、對市場反應遲緩等缺陷。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為某些客戶在特定的信貸期限內提供全天候的服務,顧客在24小時內就可以獲得信貸,中外銀行的運作效率差距可見一斑。

隨著網絡經濟的出現,商業銀行組織結構再造的目標應該是網絡型組織。即以專業化聯合的資產、共享的過程控制和共同的集體目標為基本特征的組織管理方式,其基本要求就是實現扁平化的管理。如下圖:

注:①內圓周表示銀行一線服務部門,外圓周表示銀行二線服務部門②圓心代表客戶

圖示扁平化組織模式理念示意圖

這種扁平化組織模式具備有別于傳統組織模式的明顯優勢:一是市場化工作重心突出—就是客戶和效益。二是產品流和信息流對稱,交流效率高。三是滿足客戶全面需求,對客戶及市場反應快。新經濟的象征—美國微軟公司在有重大的策略調整和重要事件發生時,比爾·蓋茨等除了征求高級經理意見外,還會通過電子郵件來和全體員工溝通,不同級別的人可以自由地不受高級職員影響發表意見。這種“微軟模式”就是一種典型的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它突破了層級式結構的層層傳遞管理信息、的效率瓶頸。中國建設銀行于2001年9月推出“一級審批制”,原則上使各級審批在5天內完成審批,提高效率。

(2)外部組織結構—中心分行制。商業銀行的業務流程再造雖然更直接地反映為與銀行內部組織結構的聯系,但同時也與外部組織結構緊密相關。并且,銀行內部組織結構的再造如果沒有外部組織結構調整的配合,其再造后作用的發揮也會大打折扣。

所謂商業銀行外部組織結構主要是指商業銀行的組織體系構成。由于受歷史因素的影響和當前體制制約,我國商業銀行更多地體現了計劃色彩。機構網點完全按行政區劃設置,銀行機構體系龐大,管理鏈條多而長,成本高,而且長期以來對市場定位不明晰。針對這種現狀,為適應全球網絡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和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的潮流,中國商業銀行在外部組織結構形式上,應伴隨國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嘗試推行中心分行制。在全國選擇一些具有較強經濟輻射功能的中心城市作為管理行,管理行下面按業務發展需要設營業性分行,不一定每個分行都做完全的業務,可根據分行所處的地理位置及行業、客戶特點界定其業務范圍。在這種組織模式中,分支行通常是獨立自主的利潤中心,按專業或按地區來設立。而在分支行機構的設置上應打破按行政區劃設機構的做法,轉變為按經濟區域設立機構,讓其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實實在在地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去經營和管理。

3經營范圍再造。當銀行業務流程再造和組織結構再造達到一定程度后,隨著利潤的提高和競爭力的增強,經營范圍的擴大成為必然。

(1)業務經營范圍—混業經營。在網絡經濟時代,由于信息流的完善和迅捷,銀行經營范圍會呈現混業化、功能化和服務化的趨勢,在金融電子化和金融產品創新的推動下,傳統商業銀行正迅速向綜合服務機構轉變,業務范圍擴展到社會生活各個角落。如財務咨詢、委托理財、外匯買賣、保險箱、信用卡、稅務、工資、代收代付費用等,特別是通過電子網絡,進一步提供如旅游、資訊、交通和娛樂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務并充當電子商務的媒介角色,銀行網點也由原來單一的存貸機構發展成為集存款、貸款、咨詢、委托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金融百貨公司”或“金融超級市場”。這就是目前金融業的發展趨勢—混業經營。

混業經營拆開了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之間的“籬笆”,可以有效的、多角度、多方位地利用信息資源,避免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得金融體系的整體效率得以提高。但是,業務范圍上的混業經營雖然提高了金融體系的整體效率,同時也使銀行面臨更大的風險。因此,加強銀行風險的防范也就成為銀行經營范圍擴大以后面臨的一個主要任務。

(2)金融監管模式—功能性監管。隨著現代金融業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銀行經營風險的高低,已經不主要取決于經營項目的內容,而在于金融管理水平和風險控制技術的運用,混業經營的缺陷和不足在金融監管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后是可以避免的。因此,經營范圍再造的一個關鍵就是如何提高中央銀行間接調控金融的能力,使之既要有靈敏度又要具有彈性,為逐步實現金融自由化創造條件。

所謂功能性金融監管是指依據金融體系基本功能而設計的監管。它是在一個統一的監管機構內,有專業分工的管理專家和相應的管理程序對金融機構的不同業務進行監管。較之傳統金融監管,它能實現跨產品、跨機構、跨市場的協調,且更具連續性和一致性,主要表現為:

第一,它能根據金融產品所實現的特定金融功能來確定該產品的監管機構,適時解決該金融產品的監管歸屬問題,更能適應混業經營對監管體制的要求。

第二,它要求管理層必須設立專門機構對金融業實行整體監管,因此能從維護整個金融業安全的角度來關注市場風險,更有利于維護金融業的安全。

第三,該體制能夠較好的解決各種金融創新產品的監管問題,管理層不必再通過限制金融創新產品的發展來維護金融業的安全,可將精力放在如何完善功能監管體制以實現對金融創新產品的有效監管上,將為我國金融創新產品的大發展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